沧州吕氏家族(沧州名门望族与文化世家之五)
2012-05-04 10:18阅读:
明永乐年间沧州大移民期间,山东蒲台吕氏后代吕良臣迁至沧州,是为沧州渤海吕氏家族始迁祖。他的后裔从明嘉靖后期起在沧州城逐步繁衍成为吕氏大族,自明中叶至清末民初间,十余世人才连绵不绝。至六世吕子桂,沧州吕氏家族出了第一个进士。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吕子桂成三甲进士,官至湖南宝庆府知府。他平生伉直不阿,不受请托,遗后人者,惟清白二字。有《奎俺集》、“庭训”传世。
自吕子桂始,吕氏家族共出了七位进士、八位举人。进士分别是吕子桂、吕缵祖、吕祖望、吕士秀、、吕斗阖、吕承家、吕中吕;举人分别是吕律、吕希龙、吕永年、吕廷甲、吕功、吕仁、吕安泰、吕梦祥。在这七位进士、八位举人中,吕子桂、吕律、吕缵祖、吕祖望均有著作传世外,其他没有资料显示,笔者亦未曾进一步考证。有趣的是,吕氏家族里却有很多未中进士、举人,但有著作传世的贡生、诸生、庠生。
吕子桂次子吕律(1560—1610),字宣卿,号和所,万历十九年(1585年)举人,官延津、安东知县。著有《缀光集》。
吕子桂三子吕咏(1576—1639),字延奏,号振廊,别号如如道人。诸庠生。以长子吕缵祖贵,诰赠奉正大夫,内翰林弘文院侍讲。康熙初崇祀乡贤祠,雍正十年奉旨崇祀忠义祠。后人尊其为“乡贤公”。明末世乱,躬任捍御,孤城独全。他教育子女:“祭祀要虔诚,夫妻要和美,用度要节俭,立身要正大,兄弟要尽让,官粮要早完,言语要谨慎,凡事要思量。”著有《随缘居前后集》、《抱元居初集》。
吕咏的另一贡献是在万历戊午(1618)年联合沧州的其他两门吕氏联合修立了《渤海吕氏家谱》,这也是吕氏家族迁沧后修立的首部《吕氏家谱》,此谱共尊吕良臣为三门始祖,吕氏后人称此谱为“三宗合谱”
吕咏长子吕缵祖(1598—1655),字俊发,号修祉,由明天启元年的举人成为清顺治三年(1646)一甲二名进士(榜眼),也是清朝第一位吕氏进士。吕缵祖有特异功能,双目炯炯有神,能同时复视二物,目能夜视。博学,善书法,成榜眼后留京在宏文院任编修,后升为国子监司业,又升任为宏文院侍读、侍讲学士。曾纂修《明史》,著有《几园集》、《南游病语》、《沧州诗抄》。
吕缵祖三弟吕祖望(1618—1666),字祗遹,号培祉,别号道著子。顺治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鸿胪寺卿,御史。著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有《西园集》、《燕台吟草》
吕祖望堂兄吕德延(1599--1675),庠生,习书经,补廪,岁贡考授训导。以子吕士龙贵,顺治十八年(1661年)封奉直大夫,赠陕西庆阳府宁州知州。著有《芸晖堂诗集》,并纂《渤海吕氏家谱》稿。
吕祖望长子吕伯龙(1638--1695),原名伯廉,字静侯、一字掌雷,号陶庵。博通经史,文词奇妙,诗豪迈。庠生,习书经,一等一名补廪,考授训导。康熙十九年重修州志,编多出其手。平生著作甚富,可惜多亡,著有《陶庵集》、《吕氏家乘》等,文昌阁对联皆出其手。
吕德延子吕士龙(1620--1687),字尺木,号霖侯。庠生习书经拔贡,曾任鲁山县知县、庆阳府宁州知州、将乐县知县。著有《尺木集》,续修《鲁山县志》,重修《宁州志》。
吕律长孙吕希皋(1595—1669),字映台。监生,著有《世美堂诗集》。
希皋弟吕希夔(1597—1641),字淑朱,号龙友,贡生。工词翰,乐施与。著有《玉涵堂诗集》。
吕希皋子吕鼒(1617--1670),原名吕斗枢,字宸铭,号建极。曾任缙云县县丞、罗定州东安县知县、曹州知州。续修《东安县志》。
希皋从重孙吕钟莲(1728—1807),原名又新,字范溪,廪贡生,候选训导。著有《《学庸讲义》、《德华堂文稿》、《德华堂诗集》、《论孟讲义》、《纲目说略》。
吕缵祖孙,吕希龙三子吕斗奎(1664--1738),字亚卿。监生。雅好吟咏。著有《云山房诗集》
十一世吕宝善(1698--?),字出众,一号楚重,又号澹宁,别号留耕主人,庠生习礼记补廪乙卯(1735)拔贡。吕昌年(1702--?),字芳远,号图南,别号恩主人嚣嚣逸士,庠生习书经,中乾隆戊午(1738)副榜。此二人均参与修撰乾隆八年《沧州志》。
十四世吕中柱(1798--1857)字砥川,廪贡,候选教谕。著有《诗易类对》、《易经观象》。
十四世吕中吉亦有诗作传世,如《九月十九日订菊花之约》、《寿刘颛夫》其一、其二、其三、其四、《未婚守义诗》、《南皮潘母王孺人贞节诗》。他应该有别集问世。
另外,吕伯龙所著《吕氏家乘》记载有九部子集书目不知是哪位吕氏先人所作,分别是《前川集》、《济美堂集》、《协和居集》、《如惠集》、《淡如集》、《云表居集》、《省身堂集》、《优试集》、《宜佑堂集》。
现在仍位于沧州市区新华侨南侧大运河边上的吕宅,是一处保存完好的中西建筑样式结合的青砖旧式四合院。这座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的“豪宅”,被视为沧州居住文化的代表,亦属沧州的一处文物古迹,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它是闯关东的沧州人——吕青山发迹后在家乡建盖的。吕青山除了盖了这座吕宅,还在民国十二年(1923年)资助刊印了《黄堂世裔天津府沧州吕氏家谱》。吕青山本人不会想到,他对沧州文化的贡献吧。?
(感谢吕氏后人烟台吕耕、沧县总工会吕海山先生的协助)
分享
我的博客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2
N
同时转发到微博
发送
沧州吕氏家族(沧州名门望族与文化世家之五)
2012-05-04 10:18阅读:
明永乐年间沧州大移民期间,山东蒲台吕氏后代吕良臣迁至沧州,是为沧州渤海吕氏家族始迁祖。他的后裔从明嘉靖后期起在沧州城逐步繁衍成为吕氏大族,自明中叶至清末民初间,十余世人才连绵不绝。至六世吕子桂,沧州吕氏家族出了第一个进士。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吕子桂成三甲进士,官至湖南宝庆府知府。他平生伉直不阿,不受请托,遗后人者,惟清白二字。有《奎俺集》、“庭训”传世。
自吕子桂始,吕氏家族共出了七位进士、八位举人。进士分别是吕子桂、吕缵祖、吕祖望、吕士秀、、吕斗阖、吕承家、吕中吕;举人分别是吕律、吕希龙、吕永年、吕廷甲、吕功、吕仁、吕安泰、吕梦祥。在这七位进士、八位举人中,吕子桂、吕律、吕缵祖、吕祖望均有著作传世外,其他没有资料显示,笔者亦未曾进一步考证。有趣的是,吕氏家族里却有很多未中进士、举人,但有著作传世的贡生、诸生、庠生。
吕子桂次子吕律(1560—1610),字宣卿,号和所,万历十九年(1585年)举人,官延津、安东知县。著有《缀光集》。
吕子桂三子吕咏(1576—1639),字延奏,号振廊,别号如如道人。诸庠生。以长子吕缵祖贵,诰赠奉正大夫,内翰林弘文院侍讲。康熙初崇祀乡贤祠,雍正十年奉旨崇祀忠义祠。后人尊其为“乡贤公”。明末世乱,躬任捍御,孤城独全。他教育子女:“祭祀要虔诚,夫妻要和美,用度要节俭,立身要正大,兄弟要尽让,官粮要早完,言语要谨慎,凡事要思量。”著有《随缘居前后集》、《抱元居初集》。
吕咏的另一贡献是在万历戊午(1618)年联合沧州的其他两门吕氏联合修立了《渤海吕氏家谱》,这也是吕氏家族迁沧后修立的首部《吕氏家谱》,此谱共尊吕良臣为三门始祖,吕氏后人称此谱为“三宗合谱”
吕咏长子吕缵祖(1598—1655),字俊发,号修祉,由明天启元年的举人成为清顺治三年(1646)一甲二名进士(榜眼),也是清朝第一位吕氏进士。吕缵祖有特异功能,双目炯炯有神,能同时复视二物,目能夜视。博学,善书法,成榜眼后留京在宏文院任编修,后升为国子监司业,又升任为宏文院侍读、侍讲学士。曾纂修《明史》,著有《几园集》、《南游病语》、《沧州诗抄》。
吕缵祖三弟吕祖望(1618—1666),字祗遹,号培祉,别号道著子。顺治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鸿胪寺卿,御史。著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有《西园集》、《燕台吟草》
吕祖望堂兄吕德延(1599--1675),庠生,习书经,补廪,岁贡考授训导。以子吕士龙贵,顺治十八年(1661年)封奉直大夫,赠陕西庆阳府宁州知州。著有《芸晖堂诗集》,并纂《渤海吕氏家谱》稿。
吕祖望长子吕伯龙(1638--1695),原名伯廉,字静侯、一字掌雷,号陶庵。博通经史,文词奇妙,诗豪迈。庠生,习书经,一等一名补廪,考授训导。康熙十九年重修州志,编多出其手。平生著作甚富,可惜多亡,著有《陶庵集》、《吕氏家乘》等,文昌阁对联皆出其手。
吕德延子吕士龙(1620--1687),字尺木,号霖侯。庠生习书经拔贡,曾任鲁山县知县、庆阳府宁州知州、将乐县知县。著有《尺木集》,续修《鲁山县志》,重修《宁州志》。
吕律长孙吕希皋(1595—1669),字映台。监生,著有《世美堂诗集》。
希皋弟吕希夔(1597—1641),字淑朱,号龙友,贡生。工词翰,乐施与。著有《玉涵堂诗集》。
吕希皋子吕鼒(1617--1670),原名吕斗枢,字宸铭,号建极。曾任缙云县县丞、罗定州东安县知县、曹州知州。续修《东安县志》。
希皋从重孙吕钟莲(1728—1807),原名又新,字范溪,廪贡生,候选训导。著有《《学庸讲义》、《德华堂文稿》、《德华堂诗集》、《论孟讲义》、《纲目说略》。
吕缵祖孙,吕希龙三子吕斗奎(1664--1738),字亚卿。监生。雅好吟咏。著有《云山房诗集》
十一世吕宝善(1698--?),字出众,一号楚重,又号澹宁,别号留耕主人,庠生习礼记补廪乙卯(1735)拔贡。吕昌年(1702--?),字芳远,号图南,别号恩主人嚣嚣逸士,庠生习书经,中乾隆戊午(1738)副榜。此二人均参与修撰乾隆八年《沧州志》。
十四世吕中柱(1798--1857)字砥川,廪贡,候选教谕。著有《诗易类对》、《易经观象》。
十四世吕中吉亦有诗作传世,如《九月十九日订菊花之约》、《寿刘颛夫》其一、其二、其三、其四、《未婚守义诗》、《南皮潘母王孺人贞节诗》。他应该有别集问世。
另外,吕伯龙所著《吕氏家乘》记载有九部子集书目不知是哪位吕氏先人所作,分别是《前川集》、《济美堂集》、《协和居集》、《如惠集》、《淡如集》、《云表居集》、《省身堂集》、《优试集》、《宜佑堂集》。
现在仍位于沧州市区新华侨南侧大运河边上的吕宅,是一处保存完好的中西建筑样式结合的青砖旧式四合院。这座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中期的“豪宅”,被视为沧州居住文化的代表,亦属沧州的一处文物古迹,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它是闯关东的沧州人——吕青山发迹后在家乡建盖的。吕青山除了盖了这座吕宅,还在民国十二年(1923年)资助刊印了《黄堂世裔天津府沧州吕氏家谱》。吕青山本人不会想到,他对沧州文化的贡献吧。?
(感谢吕氏后人烟台吕耕、沧县总工会吕海山先生的协助)
分享
我的博客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2
N
同时转发到微博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