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山行 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⑹、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⑺、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⑻、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6、理解诗意:

⑴、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⑵、教师点拨: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

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漫游: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有何感想?

4、朗读。(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作业布置】:画一幅秋色图

【板书设计】:

山路绵长,山势高缓

白云深处,人家居住

行 热爱自然

喜爱枫林,难抑惊喜

点明原因,揭示中心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山行 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⑹、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⑺、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⑻、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6、理解诗意:

⑴、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⑵、教师点拨: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

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漫游: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有何感想?

4、朗读。(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作业布置】:画一幅秋色图

【板书设计】:

山路绵长,山势高缓

白云深处,人家居住

行 热爱自然

喜爱枫林,难抑惊喜

点明原因,揭示中心

【教学反思】:


相关内容

  • 课外古诗词鲁山山行
  • 课外古诗词 <鲁山山行> 设计者:王秀凤 审定者: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背诵默写全诗. 过程和方法:学会抓住诗歌的线索来理解诗的内容.情感.意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赏析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的内容.情感.意境. [ ...

  • [山行]说课稿
  • <山行>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x,我今天要说的课是<山行>,<山行>是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中的一首诗,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牧,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秋色图,通过教授这一首诗,我欲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 山行教学设计
  • <山行>实录 一.导入:先请问同学们,在春夏秋冬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 生:喜欢冬天.因为冬天可以堆雪人,而且冬雪后的景色也非常美. 生: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生: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吃冰糕,穿裙子:可以戴太阳帽,可以游泳. 生:我喜欢春天,春花灿烂.万紫千红.春风和 ...

  • (五四制)沪教版语文七下[鲁山山行]word教案
  • 一.指导朗读(配乐) 二.相关背景:知人论世. 三.理解与解读: ⑴全诗的线索:山行(山中行走,所见所闻) ⑵山行原因: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按常理,应该是"千山复高低"的景象,使得诗人感到正好与自己喜欢山野风景的情趣相合,现在倒过来写,强调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也是诗的构 ...

  • 杜牧[山行]教学案
  • 玉门三中 初一 年级 语文 (上)导学案 使用者 编号 时间 课题_ __<山行>.<渔家傲>.<苏幕遮>_ 主备教师 审核人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方法 准备 蒋雅辉 豆培琴 参与教师 课 时 1 课时 授课时间 1.了解作者及有关的文学常识,有感情的朗读 ...

  • 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
  •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学习古诗<山行>.<枫桥夜泊> 了解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会诗中生字,理解词句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 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计划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1.作者介 ...

  •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
  • 楼德镇西村小学 经典诵读 生本课程教案 内 容 童真童趣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动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 ...

  • [古诗两首]之[山行]
  • 教学要求: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讲故事,让学生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感受诗人作诗时的情景. (二)介 ...

  •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山行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