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要性
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和革命发展、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符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肩负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使命。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才真正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光明道路。中国共产党的出现,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领导力量。
关键字:必要性,正确方向,领导力量,优越性。
正文:
任何政党的兴衰存亡,归根结底取决于它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取决于人民群众对这种作用的认可程度。人民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能够带领自己前进的领路人。近代以来,为了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直到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才真正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光明道路。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肩负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使命。在长期的艰苦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事业。
中国人民正是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惊天动地伟业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符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发展。
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没有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而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就决定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反动统治的任务,就不能不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过程。 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人民进行了近80年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中包括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等,这些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但最终都失败了。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没有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最终以同旧势力妥协而告终。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必须有新的阶级领导和新的思想指导。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迅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来考察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搔和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两者走向结合的初步实践,表明建立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已经具备,
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她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也是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她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井且把被外国列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由此可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给中国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完成这两大任务,近代中国的许多志士仁人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探索外御列强、内求复兴的道路。但这些斗争由于缺乏先进政党的领导和正确思想的指导,都没有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能改变中国人民灾难深重的悲惨境遇。这个重任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肩上。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独立,曾经前仆后继,进行过英勇不屈的斗争,但终因没有先进的思想指导和先进政党的领导而归于失败。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和革命发展、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到1921年,各方面的条件已经具备。
第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①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宣传新文化的报刊大量涌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纷纷建立;马克思主义课程开始登上高等学校讲坛;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著作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陆续翻译出版;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队伍逐渐形成。 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斗争中实现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开展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批判了基尔特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不断扩大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阵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第二,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五四运动中,他们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巨大威力,实现了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五四运动以后,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表明中国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党条件日趋成熟。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后,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从1920年起,他们开始着手建党活动。在中国最早筹建无产阶级政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小组在上海成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成立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基础。
第四,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方面给予的实际帮助,从外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①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人民从此在党的领导下,推动日益兴起的共产主义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②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指导思想,就能够制定出彻底的革命纲领和正确的方针政策,保证中国革命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直到胜利; ③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人类社会是按照历史的规律和法则前进的。人民之所以信任和拥护我们党,历史之所以选择我们党,最根本的在于我们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于我们党在关系中华民族命运和前途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每一个重大关头,始终能够把握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站在时代的前列,依靠并带领人民,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被证明为正确的理论,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得到丰富和发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作为一种运动,它顺应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潮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后来,又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切表明,共产主义理论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进而不断焕发青春活力。第二,作为一种运动,共产主义运动推动着世界历史的发展。150多年前,当《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候,世界上只有一个拥有400多盟员的“共产主义者同盟”,而今,在全世界的100多个国家里还有多个无产阶级政党在活动,有些无产阶级政党正执掌国家政权,领导着本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的正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新制度的道路,这一切都表明,共产主义是一股活跃在世界各国政治舞台上的巨大力量,是指引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埋葬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领导力量,也正是由于共产主义运动的出现,才使世界历史不断向前发展。要革命,就要有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革命党,通过它把无产者组织起来,保证共产主义运动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共产党的出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历史的、逻辑的结果。
近代中国存在着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可能。但是这种可能性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遭遇到了严重的挑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造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与曲折,造成了中国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复杂性。官僚资本主义成为革命的对象,而同民族资本主义相联系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天生的软弱性,使其无法完成本应由它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最终,这个任务落在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这就使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最终由新民主主义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当时中国也已经具备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历史条件,这主要是:经济上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占了主导地位,政治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全国的领导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文化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国际上苏联社会主义的榜样。
社会主义应该创造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具有更显著的优越性。20世纪50年代
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旧社会所无法想像的巨大成就,这是举世瞩目的。但是,由于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存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在一段时间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充分体现。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0多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重新焕发生命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得以实现。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国党史出版社,2002年
(2)李伯雍、廖开顺《中日战争实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论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要性
论文摘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和革命发展、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符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肩负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使命。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才真正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光明道路。中国共产党的出现,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领导力量。
关键字:必要性,正确方向,领导力量,优越性。
正文:
任何政党的兴衰存亡,归根结底取决于它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取决于人民群众对这种作用的认可程度。人民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能够带领自己前进的领路人。近代以来,为了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直到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才真正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光明道路。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肩负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使命。在长期的艰苦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事业。
中国人民正是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惊天动地伟业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符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发展。
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没有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而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就决定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反动统治的任务,就不能不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过程。 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人民进行了近80年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中包括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等,这些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但最终都失败了。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没有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最终以同旧势力妥协而告终。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必须有新的阶级领导和新的思想指导。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迅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来考察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搔和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两者走向结合的初步实践,表明建立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已经具备,
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她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也是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她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井且把被外国列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由此可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给中国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完成这两大任务,近代中国的许多志士仁人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探索外御列强、内求复兴的道路。但这些斗争由于缺乏先进政党的领导和正确思想的指导,都没有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能改变中国人民灾难深重的悲惨境遇。这个重任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肩上。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独立,曾经前仆后继,进行过英勇不屈的斗争,但终因没有先进的思想指导和先进政党的领导而归于失败。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和革命发展、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到1921年,各方面的条件已经具备。
第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①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宣传新文化的报刊大量涌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纷纷建立;马克思主义课程开始登上高等学校讲坛;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著作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陆续翻译出版;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队伍逐渐形成。 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斗争中实现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开展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批判了基尔特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不断扩大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阵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第二,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五四运动中,他们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巨大威力,实现了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五四运动以后,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表明中国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党条件日趋成熟。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后,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从1920年起,他们开始着手建党活动。在中国最早筹建无产阶级政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小组在上海成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成立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基础。
第四,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方面给予的实际帮助,从外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①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人民从此在党的领导下,推动日益兴起的共产主义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②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指导思想,就能够制定出彻底的革命纲领和正确的方针政策,保证中国革命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直到胜利; ③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人类社会是按照历史的规律和法则前进的。人民之所以信任和拥护我们党,历史之所以选择我们党,最根本的在于我们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于我们党在关系中华民族命运和前途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每一个重大关头,始终能够把握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站在时代的前列,依靠并带领人民,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被证明为正确的理论,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得到丰富和发展;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作为一种运动,它顺应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潮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后来,又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切表明,共产主义理论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进而不断焕发青春活力。第二,作为一种运动,共产主义运动推动着世界历史的发展。150多年前,当《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候,世界上只有一个拥有400多盟员的“共产主义者同盟”,而今,在全世界的100多个国家里还有多个无产阶级政党在活动,有些无产阶级政党正执掌国家政权,领导着本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的正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新制度的道路,这一切都表明,共产主义是一股活跃在世界各国政治舞台上的巨大力量,是指引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埋葬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领导力量,也正是由于共产主义运动的出现,才使世界历史不断向前发展。要革命,就要有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革命党,通过它把无产者组织起来,保证共产主义运动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共产党的出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历史的、逻辑的结果。
近代中国存在着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可能。但是这种可能性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遭遇到了严重的挑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造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与曲折,造成了中国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复杂性。官僚资本主义成为革命的对象,而同民族资本主义相联系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天生的软弱性,使其无法完成本应由它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最终,这个任务落在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这就使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最终由新民主主义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当时中国也已经具备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历史条件,这主要是:经济上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占了主导地位,政治上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全国的领导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文化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国际上苏联社会主义的榜样。
社会主义应该创造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具有更显著的优越性。20世纪50年代
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旧社会所无法想像的巨大成就,这是举世瞩目的。但是,由于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存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在一段时间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有充分体现。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0多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重新焕发生命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得以实现。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国党史出版社,2002年
(2)李伯雍、廖开顺《中日战争实录》,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