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摘要】有效教学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有效教学需要课堂诸多环节的密切配合,无缝连接。其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而提问则是对话的发端、引擎,其方式、方法乃至艺术则关乎对话进行的质量,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名师课堂对话实录的分析、研究,探讨课堂提问方式方法的途径,提出改善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提问; 对话; 良性互动; 氛围; 教学相长   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哲人睿智的言语无不昭示“问题”之于工作、学习乃至人生是多么地重要。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提问”之于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思考这一过程,就要有问题意识,有提问的自觉,否则所谓的思考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笔者认为,借鉴名师富有启发的课堂问答实录,举一反三,融贯于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在切磋琢磨中不断叩开课堂提问、对话的艺术之门。   一、叠床架屋,烘云托月,课堂提问要有“慢艺术”   在新课标理念观照下的今天,我们追求的是素质教育的本真意义,就应该培养一种平常心态,以避免浮躁与急功近利,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慢艺术”应当成为今天教学的一种哲学与心态。笔者认为在具体的小学语文课堂师生对话节奏中,更是要强调“慢艺术”。   于永正《燕子》教学片断   师:还有什么问题?   生:什么是赶集?   师:请读读全句。   生:(读)“清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生:我在农村赶过集,就是到市场上去买东西。   师:又去买的,还有去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或者到农贸市场买东西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赶集的人很多,很热闹,春天的花、草到处都是,很多,也显得很热闹。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赶集的人是一起到集市的吗?   生:赶集的人有先有后,春天的草、叶不是同时长出来的,花也不是一起开的。   师:同学们,我们就要这样读书,要和生活联系起来,和自己的经验、经历联系起来,这样就会理解得比较透彻。   于老师不急不躁引领着学生去读课文中的句子,当学生理解“赶集”这个词的意思后,又稍加点拨:“请说说赶集或者到农贸市场买东西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样的课堂提问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教师巧妙地启发,智慧地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动脑,留下了思考的痕迹。   我们提问需要“慢”的艺术——慢慢铺垫。可以把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以若干个小问题串联起某个环节的教学,环环相扣,问题的解决在舒缓有度的进程中展开,这种问题“分析”的方法,着眼于“各个击破”,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兴味,破解难题的乐趣,其实也是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妙法;教师既要注重课堂教学主旨的“一以贯之”,课堂节奏的张弛有度。   二、敞开翅膀,让思维飞,课堂提问应有好氛围   自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开创了问答式教学的先河,提问就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成为读文、理解词句和说话的最重要手段。“苏格拉底模式”也往往被教学中人模仿借鉴,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或者说是预设:对话中的苏格拉底,一个自认无知的哲人,也往往在各种对话中扮演无知的角色,来向对方“讨教”,使得对方在全然不知的情形下,通过“诘问”、“求证”不断接近真相。这对时下教师们的启示是:一个良好、健康的、“民主”的对话氛围对于课堂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对教师在提问设计上提出了要求,如果因循传统的提问对答,仅仅只着眼于知识点的灌输,犹如(下意识的)客观选择题,如此将会失去“对话”的原初意义。教师应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巧妙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畅所欲言”的发言气氛。教师的提问要给学生回答以足够的思考空间、主观发挥的余地。   三、换位思考,打破成规,课堂提问应凸显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平等对话,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也要求我们在提问环节凸显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新思维。在新课标理念统摄下,要求对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进行审视,需要我们跳出框框想问题,譬如把问题留给学生,然而,如何把有限的时间安排给学生去提问、质疑?这里也有一个课堂时间管理、统筹安排的问题吧!   传统的“学习三步走”(预习、学习和复习)在今天看来有着其“历久弥新”的意义。在当下,预习环节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欠缺对学生这方面的方法指导,预习应该成为“发现问题”、“促发兴趣点”和激发求知欲的重要阶段,为下面的课堂学习迅速进入状态做准备。也就是说学生来上课的时候是应该带着问题来的,如此这般,他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呈现一番“兴致勃勃”的面貌,而不是对冷冰冰的文本的“突然的遭遇”、被动的接受和迟缓的反应。   教师对带着问题来的学生可以尝试在课内选择一个时间区块,有代表性地“答学生问”,藉此“以点带面”,在相当程度上“释疑解惑”,促进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当然课内顾及不到的学生问题,则可以安排课后某个时间回答。这种尝试也许是方法论上的一点思考,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需要进一步的摸索,完善细节。   课堂提问、对话教学在教师、学生两个维度上加以考虑也许更为全面的,偏废一方面,可能对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都是一个削弱。本文提出的课堂提问,应该与课堂对话是“同义语”,笔者认为,执“提问”(问题)这个牛耳,便可体现课堂对话教学的本义之所在。打造有效课堂,从关注课堂提问艺术开始,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名师讲语文》丛书之一《张祖庆讲语文》张祖庆 著 于漪,刘远 编   [3]刘显国编著.《课堂提问艺术》   [4]冯晓明著.《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考试周刊2011年87期   [5]邹广文.“快”与“慢”的哲学 人民论坛 2010年 280期

  【摘要】有效教学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有效教学需要课堂诸多环节的密切配合,无缝连接。其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而提问则是对话的发端、引擎,其方式、方法乃至艺术则关乎对话进行的质量,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名师课堂对话实录的分析、研究,探讨课堂提问方式方法的途径,提出改善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提问; 对话; 良性互动; 氛围; 教学相长   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哲人睿智的言语无不昭示“问题”之于工作、学习乃至人生是多么地重要。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提问”之于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思考这一过程,就要有问题意识,有提问的自觉,否则所谓的思考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笔者认为,借鉴名师富有启发的课堂问答实录,举一反三,融贯于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在切磋琢磨中不断叩开课堂提问、对话的艺术之门。   一、叠床架屋,烘云托月,课堂提问要有“慢艺术”   在新课标理念观照下的今天,我们追求的是素质教育的本真意义,就应该培养一种平常心态,以避免浮躁与急功近利,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慢艺术”应当成为今天教学的一种哲学与心态。笔者认为在具体的小学语文课堂师生对话节奏中,更是要强调“慢艺术”。   于永正《燕子》教学片断   师:还有什么问题?   生:什么是赶集?   师:请读读全句。   生:(读)“清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生:我在农村赶过集,就是到市场上去买东西。   师:又去买的,还有去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或者到农贸市场买东西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赶集的人很多,很热闹,春天的花、草到处都是,很多,也显得很热闹。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赶集的人是一起到集市的吗?   生:赶集的人有先有后,春天的草、叶不是同时长出来的,花也不是一起开的。   师:同学们,我们就要这样读书,要和生活联系起来,和自己的经验、经历联系起来,这样就会理解得比较透彻。   于老师不急不躁引领着学生去读课文中的句子,当学生理解“赶集”这个词的意思后,又稍加点拨:“请说说赶集或者到农贸市场买东西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样的课堂提问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教师巧妙地启发,智慧地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动脑,留下了思考的痕迹。   我们提问需要“慢”的艺术——慢慢铺垫。可以把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以若干个小问题串联起某个环节的教学,环环相扣,问题的解决在舒缓有度的进程中展开,这种问题“分析”的方法,着眼于“各个击破”,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兴味,破解难题的乐趣,其实也是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妙法;教师既要注重课堂教学主旨的“一以贯之”,课堂节奏的张弛有度。   二、敞开翅膀,让思维飞,课堂提问应有好氛围   自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开创了问答式教学的先河,提问就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成为读文、理解词句和说话的最重要手段。“苏格拉底模式”也往往被教学中人模仿借鉴,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或者说是预设:对话中的苏格拉底,一个自认无知的哲人,也往往在各种对话中扮演无知的角色,来向对方“讨教”,使得对方在全然不知的情形下,通过“诘问”、“求证”不断接近真相。这对时下教师们的启示是:一个良好、健康的、“民主”的对话氛围对于课堂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对教师在提问设计上提出了要求,如果因循传统的提问对答,仅仅只着眼于知识点的灌输,犹如(下意识的)客观选择题,如此将会失去“对话”的原初意义。教师应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巧妙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畅所欲言”的发言气氛。教师的提问要给学生回答以足够的思考空间、主观发挥的余地。   三、换位思考,打破成规,课堂提问应凸显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平等对话,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也要求我们在提问环节凸显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新思维。在新课标理念统摄下,要求对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进行审视,需要我们跳出框框想问题,譬如把问题留给学生,然而,如何把有限的时间安排给学生去提问、质疑?这里也有一个课堂时间管理、统筹安排的问题吧!   传统的“学习三步走”(预习、学习和复习)在今天看来有着其“历久弥新”的意义。在当下,预习环节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欠缺对学生这方面的方法指导,预习应该成为“发现问题”、“促发兴趣点”和激发求知欲的重要阶段,为下面的课堂学习迅速进入状态做准备。也就是说学生来上课的时候是应该带着问题来的,如此这般,他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呈现一番“兴致勃勃”的面貌,而不是对冷冰冰的文本的“突然的遭遇”、被动的接受和迟缓的反应。   教师对带着问题来的学生可以尝试在课内选择一个时间区块,有代表性地“答学生问”,藉此“以点带面”,在相当程度上“释疑解惑”,促进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当然课内顾及不到的学生问题,则可以安排课后某个时间回答。这种尝试也许是方法论上的一点思考,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需要进一步的摸索,完善细节。   课堂提问、对话教学在教师、学生两个维度上加以考虑也许更为全面的,偏废一方面,可能对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都是一个削弱。本文提出的课堂提问,应该与课堂对话是“同义语”,笔者认为,执“提问”(问题)这个牛耳,便可体现课堂对话教学的本义之所在。打造有效课堂,从关注课堂提问艺术开始,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名师讲语文》丛书之一《张祖庆讲语文》张祖庆 著 于漪,刘远 编   [3]刘显国编著.《课堂提问艺术》   [4]冯晓明著.《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考试周刊2011年87期   [5]邹广文.“快”与“慢”的哲学 人民论坛 2010年 280期


相关内容

  • 浅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艺术特色
  •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保证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提供其艺术性一直以来就是教师.学校都十分关注的话题.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特色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42-0 ...

  • 漫谈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
  • 内容摘要: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问题是最基本的师生互动方式,教师通过问题可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在对学生的"答"的反馈后及时进行教学策略调整.而学生则根据教师的问题而深入思考,从而在分析问题中获得知识的构建.但从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现状来看,教师 ...

  •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 作者:徐丽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2014年第12期 [摘要]: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技巧,并通 ...

  • 叩问人间"长恨":[长恨歌]课堂实录 作者:董一菲
  • 教学设计说明 华夏民族是一个善感的民族.在落花流水中我们感慨逝去的年华:在清风明月间我们悲吟难酬的壮志:在消逝与永恒里我们咏叹生命的长恨.古人习惯于在诗歌中寻找这存在的声音,而今人亦可在小说中聆听到同样的悲鸣. <长恨歌>也许源于"此恨绵绵无绝期",也许受启于&quo ...

  • 小学生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研究
  • 专科毕业报告 论文题目:小学生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研究 姓 名:赖伟 专 业:小学教育 年 级:2013级 层 次:高起专 学习中心:岳阳浏阳教师进修学校 完成时间:2015年 1月28 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小学生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研究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 ...

  •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2011年9月28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一. 问题意识培养提出的原因 我国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严重影响,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的是传承式教学,即把已有的知识,技能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知识.技能的来龙去脉,形成了只重结果,不管过程的弊端,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 ...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方法
  •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方法 摘要: 课堂提问在揭示矛盾.引起思考.判断是非.唤起注意. 交流信息.调节教学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和作用.而且, 课堂上适时适度.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还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 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提问方法 课堂提问在揭示矛盾.引起 ...

  • *说书人教学设计教案
  •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多角度赏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饱含的真挚情感. 2.了解师陀小说散文化的叙事特点. 3.品鉴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让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多角度赏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饱含的真挚情感. 2.了解师陀小说散文化的叙事特 ...

  •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问题思考
  • 课堂提问之与教学的关系相当重要.设计良好的提问,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用精.用巧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使得思考不再是机械的应答,也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在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