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银行建立与完善的相关对策分析

目 录

目 录.......................................................... I

[摘要]......................................................... I I

[关键词]:..................................................... I I

一、引言........................................................ 1

二、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1

(一)民营银行的基本概述.................................... 1

(二)我国民营银行的现状.................................... 3

三、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4

(一) 影响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外部因素分析...................... 4

1、民营银行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不健全..................... 4

2、利率市场化程度低制约民营银行发展..................... 5

3、存款保险制度缺失影响民营银行信誉..................... 6

(二) 影响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内部因素分析...................... 7

1、银行内部股权结构不合理............................... 7

2、银行的股东关联交易频繁............................... 8

四、我国民营银行建立与完善的相关对策............................ 9

(一) 完善民营银行运营的外部环境.............................. 9

1、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9

2、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 11

3、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 12

(二) 完善民营银行运营的内部环境............................. 13

1、治理完善公司的股权结构.............................. 13

2、防范民营银行的关联交易重在改革...................... 13

3、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 14

五、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4 致谢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民营银行建立与完善的相关对策分析

[摘要] 这几年,我国的民营银行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合格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但是不容置疑的是民营银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齐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民营银行的概念入手,对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民营银行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Private banks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in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Private banking problems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of the community in China, On the controversial issue has been qualified, but no doubt that private banks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ogether a crucial role .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private bank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banking analysis, propose appropriate solutions .

Key Words: Private banks Development Problems Solutions

一、引言

民营银行已经日渐成为各国银行业的主流,自1990年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民营银行的资产比例总体一直呈上升态势,而国有银行资产比例却在不断下降。由此可见,民营银行在将来银行业的发展中必将充当重要角色。

回顾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历程,发现中国银行私营化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私营化。民营银行在银行业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与整个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态势和速度极不相称。伴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崛起和民营银行的发展,很多学者专家都感到民营银行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金融业与国民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民营经济发展和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即研究如何使我国民营银行能稳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民营银行的基本概述

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常委会议研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究建立民间资本发起的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建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7月31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首次对外提出“试办自担风险的民营金融机构”,并披露建立民营金融机构的基本要求,这些措施打破了此前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一直存在的障碍,提出民间资本建立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意义重大,民营的“银行梦”有望加快实现,建立民营银行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民营银行的内涵是民有,民治,民责,民益。民有:银行的产权属于民间投资者;民治:由民间投资者决定公司的治理;民责:民间投资者对银行的经营成败负全责;民益:银行经营的利益按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分配。民营银行可以由原来的小贷公司或者村镇银行提升而来,可以是在建立本地培养的由民间资本作为主要发起人建立,还可以农村信用社选择将全部股份卖给民营企业,然后通过改制提升而来。

对于民营银行的定义,普遍有三种角度:第一种定义强调产权结构,认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就是民营银行;第二种定义强调银行的资产结构,认为民营银行主要应当为民营企业服务,向民营企业贷款;第三种定义强调公司治理结构,是否采用市场化机制来经营。第一种定义的问题在于,产权结构不一定等于公司治理,也不一定等于良好的现代企业制度,比如民生银行的经理层主要有政府挑选。第二种定义的问题在于,银行服务对象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国有银行同样会向优秀的民企房贷,只是目前国有银行的机制决定了它们不能有效地提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而且还缺乏一种激励机制来改变这种状况。结合目前中国银行体系的“现状”,以产权结构和服务对象定义民营银行的概念,属于“旧”民营银行的概念。 目前国家鼓励建立的民营银行,重点侧重于第三种定义,即通过打破垄断,由民营资本主导,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起来的拥有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市场化经营机制的“新”的民营银行。这个过程中,国家政策的放松以及给予民营银行与国有银行平等的经营环境是关键。更概括地说,“新”的民营银行就是由民间资本控制与经营的,权、责、利统一的现代金融企业,或者说民营银行是由“民有、民治、民责、民益”四有构成的统一体。

与国有银行相比,民营银行具有三个十分重要的特点:自主性、私营性和风险自担。建立民营银行主要是为了打破中国商业银行业的国有垄断,实现金融机构多元化。经济理论和实践都反复证明了,垄断性越强,竞争性越弱,只有通过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才能促进国有银行的改革。较之于国有商业银行,现存的股份制银行已经有了许多改进。然而,大多数股份制银行的内部结构、营运方式、决策过程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原有体制的影响,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的民营银行担负着重塑中国金融结构,打造新的金融版图的重任。

(二)我国民营银行的现状

图1: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份额(按资产,2003-2011)

2011

2009

2007

2005

2003

0%20%40%60%80%100%如图所示,我国现在共有银行机构(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各类农信机构、村镇银行等)约3000家左右,人民币存款余额已突破80万亿元。其中的民营银行数目不超过10家,人民币存款余额仅仅在2000亿元左右,总量占比小之又小。

然而,据报道这些民营银行的业绩都相当好。一是市场定位好,均以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为主要对象,尤其是台州银行与泰隆银行,做得十分出色,全国闻名。二是经济效益好,2010年,台州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名列全国银行之首,泰隆银行名列第四,其它各行也均相当不错。三是发展的欲望强、速度快。比如浙江省的稠州银行、泰隆银行和民泰银行,原先均是单个城市信用社,规模有限,2006年8月成为银行后发展速度显著快于省内的一些老牌城商行,2011年末,存款余额分别达到474亿元、391亿元314亿元,大大超过金华银行(246亿元) 、嘉兴银行(242亿元) 和湖州银行(180亿元) ,超过或迫近了绍兴银行(337亿元) 。四是企业文化建设卓有成效。绝大多数民营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都很有特色和成效,尤其是泰隆、长江、石咀山、台州等,更是名列国内银行前茅。但是这些所谓的民营银行均属于城市商业银行。一类是由优秀的信用社发展而来,另一类是个别城市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演化为民营银行。2010年5月出台的“新36条”(即国发[2010]13号《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允许民间资本主发起村镇银行,但是,尽管“新36条”

出台快4年了,任然尚未落实。

2014年3月12日,银监会公布了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名单。根据银监会公布的名单,四个地区10家民营企业将试点首批5家民营银行,正式宣告了中国民营银行改革进入实质性的破冰阶段。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透露,此次试点民营银行将采取共同发起人的制度,也就是说,每家试点银行的发起人不得少于2家民营资本,同时遵循单一股东比例规定。其表示,目前所选的这些民营资本,仅仅是参与试点的筹备工作,下一步将按照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监管和具备条件的改革要求,依法通过对股东的资质审查以后,再依法申请发起设立银行。银监会强调,这5家试点的选择既不是计划模式下的指标分配,也不是行政管理下的区域划分,而是在各地转报推荐的试点方案中优中选优。这次民营银行的选择标准主要考虑五个因素,入选的银行需要有自担剩余风险的制度安排、有办好银行的股东资质条件和抗风险能力、有股东接受监管的具体条款、有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特定战略及有合法可行的风险处置和恢复计划。

三、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影响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外部因素分析

1、民营银行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不健全

首先,我国银行业的准入机制不够健全。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实行的是由国家控制和垄断的政策,不允许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在目前体制条件下,国家对某些特殊的公共服务贸易行业往往给予了严格的准入限制,尤其是金融这一新型服务行业,新建企业基本上局限在国有投资(包括控股) 或事业单位范围之内,各类民间资本是难以进入的,即使进入也要受到一系列前置审批的严格把关,从而形成了国家行政垄断金融的体制格局。由于投资准入的排他性,虽然在金融保

险领域,国家己经对外有限度地开放了,但还没有明确对民间投资开放,民营金融还处于研究试点阶段,一般民营资本要想通过国家批准进入金融业难上加难; 此外,投资体制垄断的独占性,使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低层次金融机构发展严重不足,而金融业市场需求又十分庞大,使得民间的非正规金融应运而生并且屡禁不止,这导致监管当局不得不提高准入条件甚至干脆取缔民间金融机构,如此反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其次,市场缺乏有效而又完善的退出机制。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都是保障金融市场效率和有序竞争的重要环节。在美国,由于有一套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和退出机制,银行倒闭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一般不会引起金融危机和社会混乱。银行破产后,将由存歇保险公司代为支付储户的存款,银行则按法定程序退出市场。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和金融法规偏重于对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的规范,而对市场退出缺乏相应的监管规定。对应于民营银行潜在的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没有一个事前的、完备的民营银行援助、退出、清算程序。如果没有严格的退出机制,银行一旦倒闭,企业和老百姓的利益便无法保障,则可能引发整个银行信誉风险和金融危机。

第三,我国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改制过程中,大多是地方政府主导,而非是市场主导。政府管制过严、干预过多。事实上,由于民营银行具有清楚的产权结构,只要在民营银行准入过程中严格审核其企业制度,有可能尽量减少其“不确定性合同”,而并不需要限制过死、约束过严。

2、利率市场化程度低制约民营银行发展

尽管自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式启动以来,经过7年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金融机构之间同业往来和债券回购市场利率己经放开,贷款利率也可以实行一定范围的浮动,存款利率基本上固定,但利率的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不利于民营银行的发展。

从资金来源来看,民营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这些资金追求高风险收益率的倾向,如民营银行接管制利率(相对固定的低利率) 吸收资金,民间资金就会倾向于选择收益相同但风险更小的国有银行。从资金运用来看,由于民营银行的资金成本相应较高,需要相应较高的贷款收益. 这就决定了它们的客户是风险

系数较高的民营企业。对那些风险系数较高的客户主体提供的融资服务,民营银行需要获取相应的风险收益,即收取较高的贷款利率,而利率管制满足不了其需要。而在企业信誉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誉等同于国家的信誉,民营银行不可能企及。因此,在我国金融抑制特别是现行金融管制情况下,民营银行很难通过价格(利率) 和服务竞争来进行运作。特别是一旦经济呈现过热倾向,央行需要紧缩银根,形势对民营银行更是不利,如2010年12月到2011年7月,半年不到的时间,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上调了四次。如图2,

因此,民营银行应该具有较高的决定利率水平的自由。

7.50%

7.00%

6.50%

6.00%

5.50%

5.00%

2010年12月2011年2月2011年4月2011年6月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3、存款保险制度缺失影响民营银行信誉

银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可以说,信誉是其生存的第一前提。在目前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中,银行业整体上尚不存在独立的商业信誉,政府作为国有银行的“最后担保人”,事实上承担着保护存款人合法利益的义务。广国投破产,政府出资付个人存款的事实,充分体现了政府和银行的“隐性担保”关系。

国有银行有国家信用做支撑,但是民营银行就不一样了。因此人们可能会因为信誉问题而不愿意把钱存入民营银行里。与国有银行相比,民营银行的风险不会直接转化为财政危机或者国家风险。从银行的行为来看,内部人的道德风险是否严重,主要取决于所有权约束和存款市场约束的轻度。对于国有银行来讲,这两个方面的约束都是比较软的,对民营银行来讲,则都是硬的。由于国有银行出了问题有国家担着,并且存在所有者缺位的问题,所以内部人的道德风险要更加严重,一旦发生问题,肯定就是体制性和系统性的,也更容易直接转化为国家风险或财政风险。与之迥然不同的是,民营银行拥有更为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和更

为明晰的所有权与存款人约束,这些足以有效控制其内部人的道德风险,从而保证了民营银行的风险不仅不容易转化为系统性的政府风险,而且即使出了问题也更容易解决一些,因为关闭一家民营银行要比关闭一家国有银行容易操作得多。在信誉缺乏的情况下,民营银行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而作为负债经营的特殊企业,没有了资金来源就意味着银行无法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

因此有了健全的存款保险制度的情况下,民营银行就可以弥补其与其他银行在信誉方面的不对等。设计适合中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 影响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内部因素分析

1、银行内部股权结构不合理

民营银行股权结构不合理,经常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股权过于集中,从而造成少数大股东控制银行,股东贷款过量并出现异常,就会引发危机。有研究表明,民营银行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股东贷款,而那些国外失败的民营银行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股东一开始就企图利用银行来圈钱,希望为自己的企业搭建一个融资平台。另一种情况是,股权过于分散,股东人数太多,如果彼此利益又相互冲突,那么会造成事实上的经理人控制。由于银行经理人掌握着经营权,并处于信息优势地位,他们很可能为自身的短期利益去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而一旦投资失败,绝大部分损失将由股东来承担,当投资失败金额超过股东承受规模和能力时,继而风险就将转嫁给存款人,这样将会产生极坏的社会影响,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

以台州市商业银行为例,该行虽然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但“三会”在设置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其治理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该行董事会和监事会都还没有下设的专门委员会,也未设立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这必然会影响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和监事会监督的有效性。另外,该行的行长由董事长陈小军兼任,这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相背离的。这种管理体制是有缺陷的,因为它削弱了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相互制衡的机制,增加了董事长个人的责任和风险。

2、银行的股东关联交易频繁

“关联”贷款。这是民营银行的重要“杀手”。当年浙江的民营城信社呈现“两极化”。既有银座、泰隆、绿叶等极为优秀的社,又有一些很“烂”的社,在全省5家“老大难”城信社中,至少有2家是民营的。一些民营城信社之所以会“烂”,主要原因均为“关联”贷款。其负责人兼跨着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进而违规向自己的工商企业大量放贷,形成不良贷款和坏账。2002年,在城商行“民营化”的声浪中,一些民营企业作为战略股东进入城商行后,便使用多种手法违规大量套取银行信贷资金。这些民企当时被称为“恶东”。实际上,不少民营企业入股银行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贷款方便”。这种企业若取得银行的控制权,哪怕是局部的控制权,难免不使银行成为“提款机”。 如果其间缺乏贷款总量、贷款条件等的限制,最终必然有可能给商业银行形成巨额的不良资产,成为银行体系稳定的隐患,最终受损的则是广大的储户。目前,中国《银行法》虽已对银行关联贷款作了一些制度规定,但也还很不完善。特别是还没有关于民营银行关联贷款的具体法规和政策规定。更没有像美国商业银行发展早期在一定期限内禁止关联贷款的类似规定。构建和发展民营银行工作也难以规范进行。因而,要发展民营银行还必须制定中国民营银行关联贷款相关具体法规和政策。

以台州银行为例,2008年末该行100万元以上的股东贷款共有11笔,总金额为1亿1320万。这11笔股东贷款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2008年末台州市商业银行100万元以上的股东贷款

资料来源:台州银行2008年年报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些股东关联贷款中有4笔为次级贷款,己成为该行的不良贷款,金额为780万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11.84%。另外,部分股东的贷款额占其股份总额的比例过高,例如吉利集团在该行的股份总额为9000万元,2008年末其在该行的贷款为5500万元,占其股份总额的61.1%,这些都表明该行对股东关联贷款的控制力度不够,该行的关联交易较多。

四、我国民营银行建立与完善的相关对策

通过对上述影响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分析,我们发现要想让民营银行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照内部和外部因素,提出解决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

(一) 完善民营银行运营的外部环境

1、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民营银行市场准入一退出机制的完善,对银行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

都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准入一退出制度的安排直接影响市场中银行、企业、个人等各方面行为主体的交易秩序和成本,关系着金融系统的效率与安全。为此,在建立民营银行市场准入一退出机制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公开透明原则。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与退出行为,都必须在金融监管当局的直接监督控制下依法公开的进行。在既有的法律体系框架内,民营银行的审批程序与退出流程都必须具有充分的透明度,公开信息,通过有效方式向社会公众准确表达民营银行市场进入与退出的原因、方式及相关制度安排,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地方政府或利益集团的介入造成权和利之间的博弈,严格杜绝设租、寻租行为的发生,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第二,审慎性原则。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应严格遵循市场规律,遵循渐进放开,规范标准的原则,减少行政指令,避免因增添政绩因素等人为原因给银行业带来制度性风险。对于转型国家,市场化和民营化的最优次序会因为初始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考虑经济发展阶段和监管水平因素,开放应保持循序渐进和依次推进。民营银行的市场退出要在金融监管部门的批准以及严格监控下进行,强调按照严密的法律框架执行,过程中公平公正,统一监管,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

第三,市场化原则。在对待民营银行准入问题上,应严格按照经济发展现状和市场需要,由市场自然演进形成。无论是地下金融的合法化,还是城信社、农信社的民营化,抑或是新设的民营银行,都应该是自下而上市场选择的自然演进结果。符合发展规律的内生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需要。对在民营银行的市场退出问题上,则坚持风险和成本最小化原则。民营银行市场退出的损失和风险需要利用市场手段分散转移,行政性撤销和命令托管只是对风险的推移和累计,会引发更大的金融风险,海发行的案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纳税人不能成为民营银行损失的最终承担者,因此,政府和监管部门要充分重视,利用存款保险制度等市场化手段分散风险。

第四,协调配合原则。鉴于银行业的准公共产品特性,市场准入与退出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的协调运作。这其中涉及到的诸多当事人,包括:问题民营银行本身(股东和职员) 、与民营银行的相关交易者、银行监管当局、财政部门、司法

部门等。银行监管当局、财政部门、司法部门三者相互协调配合与否,将决定民营市场进入与退出能否顺利完成。特别是银行监管当局,要在具体操作上会贯彻引导、平等的理念,居于一种监管者而非管理者的角度,削弱行政色彩,强调市场意志。

第五,多样化原则。监管当局特别是在民营银行市场退出机制中应采取多样化的处置方法。监管当局在具体处理问题金融机构的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问题不同的金融机构安排不同的市场退出方式,以做到成本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同时在处理过程中积极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在对民营银行的资产、负债

2、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

价格的市场决定机制,是优化资源配置,开放金融市场、金融深化一个重要条件。民营银行的发展需要按市场规则进行运作,利率市场化是引导民营银行全面走向市场的核心环节。我国现行利率体系较之前有了一定的市场化成分,但运行的仍是利率管制下的双轨利率体系。基准利率还是官定利率,不是市场均衡利率。存贷款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相隔离、货币市场利率与资本市场利率间不协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期限结构失衡、利率传导和风险溢价机制不畅。利率非市场化会使民营银行的资金来源受到影响,对存款人而言在,利率收益相同的条件下,把钱存到有国家信有保证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显然比存到民营银行更为理性。

国家应当从金融政策方面为民营银行创造市场化的环境,扩大民营银行的利率决定权。这样,民营银行就可以根据其市场地位、产品特征等具体情况自主定价,从其中寻求利润空间,而不是像现在的各家银行,不论国有、股份制、民营、甚至信用合作社,都遵循一个同样的利率区间。毫无疑问,赋予民营银行产品定价机制上更多的灵活性,将会极大的提高开拓市场、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动力与意识。同时,事实上,这也是对国有等大商业银行进行的一种软约束与激励:“产品没有吸引力,没有客户,就要被市场淘汰”,这对我国的银行体系改革也是大有裨益的。

3、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当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困难或失去清偿能力时,为保护全部或部分债权人的合法利益,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而借用保险形式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国内外实践表明,构建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对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效果明显。为了使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更好地发挥其功效,有效地抑制其弊端和局限性,构建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好存款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和长期规划。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坚决贯彻和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尽早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做好存款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制定存款保险制度良好运行的长期规划,科学设定存款保险费率,坚决防止因设置不科学“走回头路”或者朝令夕改的现象发生,从而有效避免改革成本的不当增加。

加大存款保险制度的舆论宣传,完善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各级政府以及各类银行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存款保险制度的内涵、特征及作用,使公众认识到无论将存款存在哪家银行都具有均等的风险性,消除中小银行和外资银行风险大、国有商业大银行无风险的错误认识,理性对待未来可能发生的银行倒闭破产现象,妥善处理白己的存款行为,从而有效抑制中小银行因受到大银行的排挤出现存款下滑、挤提及倒闭破产等现象,确保银行业整体经营稳定。政府以及银行监督部门必须明文规定金融机构应该披露哪些信息,加强对金融机构披露信息的独立审计。

不断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加强金融监管。应尽快制定并完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存款保险制度的运行准则和科学定位,合理规范存款保险基金的权利、职能等等。此外,要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监管,明确规定对出现问题银行的惩罚措施和处理方案,使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行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 完善民营银行运营的内部环境

1、治理完善公司的股权结构

在股权结构上,民营银行宜采取没有绝对控股股东,但拥有多个持股量近似的大股东的模式。考虑其属于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界定,可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关于城市商业银行资本金不得低于1亿元的规定(可根据区域不同适当提高最低资本金限额) ,主要股东由10-15人组成,每个投资者出资占全部出资额的5%一巧%左右。这样既能防比大股东一股独大、操纵银行,避免关联贷款,又能防比道德风险、保证中小股东权益。此外,鉴于当前民间资本投资银行业的积极性很高,在从严把握民营银行发起股东资质的基础上,可放宽对民营银行参股股东的资质限制,鼓励民营资本方便进入或退出银行业。

民营银行可选择单一银行制(只有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不设立分支机构) ,也可严格限定分支机构的数量和地域范围。在产权治理上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清晰的产权边界和适度多元的股份结构的基础上,实现所有者、董事会和经理人之间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同时,要正确处理民营银行与政府的关系,这有赖于民营银行产权、法人结构治理的健全,有赖于对民营银行金融监管的规范有效,更有赖于政府的职能转换。

2、防范民营银行的关联交易重在改革

民营银行最大的问题就是股东关联贷款,那些失改的民营银行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股东一开始就企图用银行来‘圈钱’。民营企业办银行一个很重要的动机就是希望为企业搭建一个资金平台,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而这些民企往往规模小,资金实力有限,扩张欲望强,抗风险能力弱,一旦经营出现问题,无法归还贷款,民营银行就会面临巨大风险。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银行业,西方国家的银行业是集金融、证券、保险、信托于一身的混业经营,资金运用渠道宽泛,能够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灵活运用,灵活调度。

3、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

良好的信用环境是民营银行发展的现实基础,也是防范民营银行风险的首要前提。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法制建设,为建立良好信用环境提供法制保障。二是加快征信系统建设,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信用评级、信用信息披露三大制度,为综合治理信用缺失,建立良好信用环境构筑技术平台。三是加强舆论宣传教育,让每个公民都懂得,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信用已成为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烙守信用乃是每个人应当具有的生存理念之一,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和讲信用的良好风气,为建立良好信用环境提供社会伦理基石出。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银监会公布了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名单。加快发展民营银行,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外部推动机制,为民营银行的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营造一种可以和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平竞争的机会。例如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 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 建立和完善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同时,民营银行自身也要从内部多个方面提高自己在银行业内的竞争力,例如完善民营银行内部治理结构;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监管。这样,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才会一帆风顺,才能扭转总量规模方面的劣势,与蓬勃发展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

[参考文献]

[1]张志红.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路径的比较研究[A] .现代经济信息,2013

[2]黄燕青. 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与对策探究[J] . 中国外资,2013-04

(286)

[3]纪志宏. 民营银行可激发“鲶鱼效应”[N] .上海证券报,2013-07-09 (03)

[4]徐诺金. 关于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J] .金融研究,2003-12 (282)

[5]陈颖. 商业银行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7

[6]王松华. 中国民营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丁〕. 经济师,2005 (3)

[7]张薇:我国民营银行准入的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4)

[8]孙露,李丹. 《浅析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CJ7. 商业研究.2005, (1)

[9]钱小安. 《金融民营化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CJ7. 金融研究.2003, (2)

[10]隋平. 构建和完善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N].经济学理论周刊.2014(15)

[11]巴曙松. 想搞关联交易,就别做民营银行. 科技智囊,2003

[12] William C. Gruben, Robert P. McComb, Privatization, competition, and supercompetition in the Mexican; Commercial banking system, 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 2003-27;

[13]Berger Allen N, G F Udell, 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 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he Economic Journal_ 2002

目 录

目 录.......................................................... I

[摘要]......................................................... I I

[关键词]:..................................................... I I

一、引言........................................................ 1

二、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1

(一)民营银行的基本概述.................................... 1

(二)我国民营银行的现状.................................... 3

三、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4

(一) 影响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外部因素分析...................... 4

1、民营银行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不健全..................... 4

2、利率市场化程度低制约民营银行发展..................... 5

3、存款保险制度缺失影响民营银行信誉..................... 6

(二) 影响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内部因素分析...................... 7

1、银行内部股权结构不合理............................... 7

2、银行的股东关联交易频繁............................... 8

四、我国民营银行建立与完善的相关对策............................ 9

(一) 完善民营银行运营的外部环境.............................. 9

1、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9

2、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 11

3、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 12

(二) 完善民营银行运营的内部环境............................. 13

1、治理完善公司的股权结构.............................. 13

2、防范民营银行的关联交易重在改革...................... 13

3、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 14

五、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4 致谢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民营银行建立与完善的相关对策分析

[摘要] 这几年,我国的民营银行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合格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但是不容置疑的是民营银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齐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民营银行的概念入手,对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民营银行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Private banks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in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Private banking problems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of the community in China, On the controversial issue has been qualified, but no doubt that private banks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ogether a crucial role .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private bank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banking analysis, propose appropriate solutions .

Key Words: Private banks Development Problems Solutions

一、引言

民营银行已经日渐成为各国银行业的主流,自1990年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民营银行的资产比例总体一直呈上升态势,而国有银行资产比例却在不断下降。由此可见,民营银行在将来银行业的发展中必将充当重要角色。

回顾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历程,发现中国银行私营化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私营化。民营银行在银行业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与整个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态势和速度极不相称。伴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快速崛起和民营银行的发展,很多学者专家都感到民营银行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金融业与国民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民营经济发展和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即研究如何使我国民营银行能稳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民营银行的基本概述

2013年6月19日,国务院常委会议研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究建立民间资本发起的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建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7月31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首次对外提出“试办自担风险的民营金融机构”,并披露建立民营金融机构的基本要求,这些措施打破了此前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一直存在的障碍,提出民间资本建立风险自担的民营银行意义重大,民营的“银行梦”有望加快实现,建立民营银行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民营银行的内涵是民有,民治,民责,民益。民有:银行的产权属于民间投资者;民治:由民间投资者决定公司的治理;民责:民间投资者对银行的经营成败负全责;民益:银行经营的利益按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分配。民营银行可以由原来的小贷公司或者村镇银行提升而来,可以是在建立本地培养的由民间资本作为主要发起人建立,还可以农村信用社选择将全部股份卖给民营企业,然后通过改制提升而来。

对于民营银行的定义,普遍有三种角度:第一种定义强调产权结构,认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就是民营银行;第二种定义强调银行的资产结构,认为民营银行主要应当为民营企业服务,向民营企业贷款;第三种定义强调公司治理结构,是否采用市场化机制来经营。第一种定义的问题在于,产权结构不一定等于公司治理,也不一定等于良好的现代企业制度,比如民生银行的经理层主要有政府挑选。第二种定义的问题在于,银行服务对象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国有银行同样会向优秀的民企房贷,只是目前国有银行的机制决定了它们不能有效地提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而且还缺乏一种激励机制来改变这种状况。结合目前中国银行体系的“现状”,以产权结构和服务对象定义民营银行的概念,属于“旧”民营银行的概念。 目前国家鼓励建立的民营银行,重点侧重于第三种定义,即通过打破垄断,由民营资本主导,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起来的拥有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市场化经营机制的“新”的民营银行。这个过程中,国家政策的放松以及给予民营银行与国有银行平等的经营环境是关键。更概括地说,“新”的民营银行就是由民间资本控制与经营的,权、责、利统一的现代金融企业,或者说民营银行是由“民有、民治、民责、民益”四有构成的统一体。

与国有银行相比,民营银行具有三个十分重要的特点:自主性、私营性和风险自担。建立民营银行主要是为了打破中国商业银行业的国有垄断,实现金融机构多元化。经济理论和实践都反复证明了,垄断性越强,竞争性越弱,只有通过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才能促进国有银行的改革。较之于国有商业银行,现存的股份制银行已经有了许多改进。然而,大多数股份制银行的内部结构、营运方式、决策过程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原有体制的影响,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的民营银行担负着重塑中国金融结构,打造新的金融版图的重任。

(二)我国民营银行的现状

图1: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份额(按资产,2003-2011)

2011

2009

2007

2005

2003

0%20%40%60%80%100%如图所示,我国现在共有银行机构(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各类农信机构、村镇银行等)约3000家左右,人民币存款余额已突破80万亿元。其中的民营银行数目不超过10家,人民币存款余额仅仅在2000亿元左右,总量占比小之又小。

然而,据报道这些民营银行的业绩都相当好。一是市场定位好,均以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为主要对象,尤其是台州银行与泰隆银行,做得十分出色,全国闻名。二是经济效益好,2010年,台州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名列全国银行之首,泰隆银行名列第四,其它各行也均相当不错。三是发展的欲望强、速度快。比如浙江省的稠州银行、泰隆银行和民泰银行,原先均是单个城市信用社,规模有限,2006年8月成为银行后发展速度显著快于省内的一些老牌城商行,2011年末,存款余额分别达到474亿元、391亿元314亿元,大大超过金华银行(246亿元) 、嘉兴银行(242亿元) 和湖州银行(180亿元) ,超过或迫近了绍兴银行(337亿元) 。四是企业文化建设卓有成效。绝大多数民营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都很有特色和成效,尤其是泰隆、长江、石咀山、台州等,更是名列国内银行前茅。但是这些所谓的民营银行均属于城市商业银行。一类是由优秀的信用社发展而来,另一类是个别城市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演化为民营银行。2010年5月出台的“新36条”(即国发[2010]13号《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允许民间资本主发起村镇银行,但是,尽管“新36条”

出台快4年了,任然尚未落实。

2014年3月12日,银监会公布了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名单。根据银监会公布的名单,四个地区10家民营企业将试点首批5家民营银行,正式宣告了中国民营银行改革进入实质性的破冰阶段。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透露,此次试点民营银行将采取共同发起人的制度,也就是说,每家试点银行的发起人不得少于2家民营资本,同时遵循单一股东比例规定。其表示,目前所选的这些民营资本,仅仅是参与试点的筹备工作,下一步将按照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监管和具备条件的改革要求,依法通过对股东的资质审查以后,再依法申请发起设立银行。银监会强调,这5家试点的选择既不是计划模式下的指标分配,也不是行政管理下的区域划分,而是在各地转报推荐的试点方案中优中选优。这次民营银行的选择标准主要考虑五个因素,入选的银行需要有自担剩余风险的制度安排、有办好银行的股东资质条件和抗风险能力、有股东接受监管的具体条款、有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特定战略及有合法可行的风险处置和恢复计划。

三、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影响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外部因素分析

1、民营银行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不健全

首先,我国银行业的准入机制不够健全。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实行的是由国家控制和垄断的政策,不允许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在目前体制条件下,国家对某些特殊的公共服务贸易行业往往给予了严格的准入限制,尤其是金融这一新型服务行业,新建企业基本上局限在国有投资(包括控股) 或事业单位范围之内,各类民间资本是难以进入的,即使进入也要受到一系列前置审批的严格把关,从而形成了国家行政垄断金融的体制格局。由于投资准入的排他性,虽然在金融保

险领域,国家己经对外有限度地开放了,但还没有明确对民间投资开放,民营金融还处于研究试点阶段,一般民营资本要想通过国家批准进入金融业难上加难; 此外,投资体制垄断的独占性,使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低层次金融机构发展严重不足,而金融业市场需求又十分庞大,使得民间的非正规金融应运而生并且屡禁不止,这导致监管当局不得不提高准入条件甚至干脆取缔民间金融机构,如此反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其次,市场缺乏有效而又完善的退出机制。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都是保障金融市场效率和有序竞争的重要环节。在美国,由于有一套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和退出机制,银行倒闭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一般不会引起金融危机和社会混乱。银行破产后,将由存歇保险公司代为支付储户的存款,银行则按法定程序退出市场。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和金融法规偏重于对商业银行市场准入的规范,而对市场退出缺乏相应的监管规定。对应于民营银行潜在的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没有一个事前的、完备的民营银行援助、退出、清算程序。如果没有严格的退出机制,银行一旦倒闭,企业和老百姓的利益便无法保障,则可能引发整个银行信誉风险和金融危机。

第三,我国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改制过程中,大多是地方政府主导,而非是市场主导。政府管制过严、干预过多。事实上,由于民营银行具有清楚的产权结构,只要在民营银行准入过程中严格审核其企业制度,有可能尽量减少其“不确定性合同”,而并不需要限制过死、约束过严。

2、利率市场化程度低制约民营银行发展

尽管自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正式启动以来,经过7年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金融机构之间同业往来和债券回购市场利率己经放开,贷款利率也可以实行一定范围的浮动,存款利率基本上固定,但利率的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不利于民营银行的发展。

从资金来源来看,民营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民间,这些资金追求高风险收益率的倾向,如民营银行接管制利率(相对固定的低利率) 吸收资金,民间资金就会倾向于选择收益相同但风险更小的国有银行。从资金运用来看,由于民营银行的资金成本相应较高,需要相应较高的贷款收益. 这就决定了它们的客户是风险

系数较高的民营企业。对那些风险系数较高的客户主体提供的融资服务,民营银行需要获取相应的风险收益,即收取较高的贷款利率,而利率管制满足不了其需要。而在企业信誉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誉等同于国家的信誉,民营银行不可能企及。因此,在我国金融抑制特别是现行金融管制情况下,民营银行很难通过价格(利率) 和服务竞争来进行运作。特别是一旦经济呈现过热倾向,央行需要紧缩银根,形势对民营银行更是不利,如2010年12月到2011年7月,半年不到的时间,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上调了四次。如图2,

因此,民营银行应该具有较高的决定利率水平的自由。

7.50%

7.00%

6.50%

6.00%

5.50%

5.00%

2010年12月2011年2月2011年4月2011年6月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3、存款保险制度缺失影响民营银行信誉

银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可以说,信誉是其生存的第一前提。在目前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中,银行业整体上尚不存在独立的商业信誉,政府作为国有银行的“最后担保人”,事实上承担着保护存款人合法利益的义务。广国投破产,政府出资付个人存款的事实,充分体现了政府和银行的“隐性担保”关系。

国有银行有国家信用做支撑,但是民营银行就不一样了。因此人们可能会因为信誉问题而不愿意把钱存入民营银行里。与国有银行相比,民营银行的风险不会直接转化为财政危机或者国家风险。从银行的行为来看,内部人的道德风险是否严重,主要取决于所有权约束和存款市场约束的轻度。对于国有银行来讲,这两个方面的约束都是比较软的,对民营银行来讲,则都是硬的。由于国有银行出了问题有国家担着,并且存在所有者缺位的问题,所以内部人的道德风险要更加严重,一旦发生问题,肯定就是体制性和系统性的,也更容易直接转化为国家风险或财政风险。与之迥然不同的是,民营银行拥有更为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和更

为明晰的所有权与存款人约束,这些足以有效控制其内部人的道德风险,从而保证了民营银行的风险不仅不容易转化为系统性的政府风险,而且即使出了问题也更容易解决一些,因为关闭一家民营银行要比关闭一家国有银行容易操作得多。在信誉缺乏的情况下,民营银行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而作为负债经营的特殊企业,没有了资金来源就意味着银行无法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

因此有了健全的存款保险制度的情况下,民营银行就可以弥补其与其他银行在信誉方面的不对等。设计适合中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 影响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内部因素分析

1、银行内部股权结构不合理

民营银行股权结构不合理,经常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股权过于集中,从而造成少数大股东控制银行,股东贷款过量并出现异常,就会引发危机。有研究表明,民营银行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股东贷款,而那些国外失败的民营银行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股东一开始就企图利用银行来圈钱,希望为自己的企业搭建一个融资平台。另一种情况是,股权过于分散,股东人数太多,如果彼此利益又相互冲突,那么会造成事实上的经理人控制。由于银行经理人掌握着经营权,并处于信息优势地位,他们很可能为自身的短期利益去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而一旦投资失败,绝大部分损失将由股东来承担,当投资失败金额超过股东承受规模和能力时,继而风险就将转嫁给存款人,这样将会产生极坏的社会影响,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

以台州市商业银行为例,该行虽然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但“三会”在设置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其治理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该行董事会和监事会都还没有下设的专门委员会,也未设立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这必然会影响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和监事会监督的有效性。另外,该行的行长由董事长陈小军兼任,这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相背离的。这种管理体制是有缺陷的,因为它削弱了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相互制衡的机制,增加了董事长个人的责任和风险。

2、银行的股东关联交易频繁

“关联”贷款。这是民营银行的重要“杀手”。当年浙江的民营城信社呈现“两极化”。既有银座、泰隆、绿叶等极为优秀的社,又有一些很“烂”的社,在全省5家“老大难”城信社中,至少有2家是民营的。一些民营城信社之所以会“烂”,主要原因均为“关联”贷款。其负责人兼跨着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进而违规向自己的工商企业大量放贷,形成不良贷款和坏账。2002年,在城商行“民营化”的声浪中,一些民营企业作为战略股东进入城商行后,便使用多种手法违规大量套取银行信贷资金。这些民企当时被称为“恶东”。实际上,不少民营企业入股银行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贷款方便”。这种企业若取得银行的控制权,哪怕是局部的控制权,难免不使银行成为“提款机”。 如果其间缺乏贷款总量、贷款条件等的限制,最终必然有可能给商业银行形成巨额的不良资产,成为银行体系稳定的隐患,最终受损的则是广大的储户。目前,中国《银行法》虽已对银行关联贷款作了一些制度规定,但也还很不完善。特别是还没有关于民营银行关联贷款的具体法规和政策规定。更没有像美国商业银行发展早期在一定期限内禁止关联贷款的类似规定。构建和发展民营银行工作也难以规范进行。因而,要发展民营银行还必须制定中国民营银行关联贷款相关具体法规和政策。

以台州银行为例,2008年末该行100万元以上的股东贷款共有11笔,总金额为1亿1320万。这11笔股东贷款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2008年末台州市商业银行100万元以上的股东贷款

资料来源:台州银行2008年年报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些股东关联贷款中有4笔为次级贷款,己成为该行的不良贷款,金额为780万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11.84%。另外,部分股东的贷款额占其股份总额的比例过高,例如吉利集团在该行的股份总额为9000万元,2008年末其在该行的贷款为5500万元,占其股份总额的61.1%,这些都表明该行对股东关联贷款的控制力度不够,该行的关联交易较多。

四、我国民营银行建立与完善的相关对策

通过对上述影响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分析,我们发现要想让民营银行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照内部和外部因素,提出解决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

(一) 完善民营银行运营的外部环境

1、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民营银行市场准入一退出机制的完善,对银行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

都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准入一退出制度的安排直接影响市场中银行、企业、个人等各方面行为主体的交易秩序和成本,关系着金融系统的效率与安全。为此,在建立民营银行市场准入一退出机制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公开透明原则。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与退出行为,都必须在金融监管当局的直接监督控制下依法公开的进行。在既有的法律体系框架内,民营银行的审批程序与退出流程都必须具有充分的透明度,公开信息,通过有效方式向社会公众准确表达民营银行市场进入与退出的原因、方式及相关制度安排,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地方政府或利益集团的介入造成权和利之间的博弈,严格杜绝设租、寻租行为的发生,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第二,审慎性原则。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应严格遵循市场规律,遵循渐进放开,规范标准的原则,减少行政指令,避免因增添政绩因素等人为原因给银行业带来制度性风险。对于转型国家,市场化和民营化的最优次序会因为初始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考虑经济发展阶段和监管水平因素,开放应保持循序渐进和依次推进。民营银行的市场退出要在金融监管部门的批准以及严格监控下进行,强调按照严密的法律框架执行,过程中公平公正,统一监管,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

第三,市场化原则。在对待民营银行准入问题上,应严格按照经济发展现状和市场需要,由市场自然演进形成。无论是地下金融的合法化,还是城信社、农信社的民营化,抑或是新设的民营银行,都应该是自下而上市场选择的自然演进结果。符合发展规律的内生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需要。对在民营银行的市场退出问题上,则坚持风险和成本最小化原则。民营银行市场退出的损失和风险需要利用市场手段分散转移,行政性撤销和命令托管只是对风险的推移和累计,会引发更大的金融风险,海发行的案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纳税人不能成为民营银行损失的最终承担者,因此,政府和监管部门要充分重视,利用存款保险制度等市场化手段分散风险。

第四,协调配合原则。鉴于银行业的准公共产品特性,市场准入与退出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的协调运作。这其中涉及到的诸多当事人,包括:问题民营银行本身(股东和职员) 、与民营银行的相关交易者、银行监管当局、财政部门、司法

部门等。银行监管当局、财政部门、司法部门三者相互协调配合与否,将决定民营市场进入与退出能否顺利完成。特别是银行监管当局,要在具体操作上会贯彻引导、平等的理念,居于一种监管者而非管理者的角度,削弱行政色彩,强调市场意志。

第五,多样化原则。监管当局特别是在民营银行市场退出机制中应采取多样化的处置方法。监管当局在具体处理问题金融机构的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问题不同的金融机构安排不同的市场退出方式,以做到成本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同时在处理过程中积极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在对民营银行的资产、负债

2、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

价格的市场决定机制,是优化资源配置,开放金融市场、金融深化一个重要条件。民营银行的发展需要按市场规则进行运作,利率市场化是引导民营银行全面走向市场的核心环节。我国现行利率体系较之前有了一定的市场化成分,但运行的仍是利率管制下的双轨利率体系。基准利率还是官定利率,不是市场均衡利率。存贷款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相隔离、货币市场利率与资本市场利率间不协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期限结构失衡、利率传导和风险溢价机制不畅。利率非市场化会使民营银行的资金来源受到影响,对存款人而言在,利率收益相同的条件下,把钱存到有国家信有保证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显然比存到民营银行更为理性。

国家应当从金融政策方面为民营银行创造市场化的环境,扩大民营银行的利率决定权。这样,民营银行就可以根据其市场地位、产品特征等具体情况自主定价,从其中寻求利润空间,而不是像现在的各家银行,不论国有、股份制、民营、甚至信用合作社,都遵循一个同样的利率区间。毫无疑问,赋予民营银行产品定价机制上更多的灵活性,将会极大的提高开拓市场、进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动力与意识。同时,事实上,这也是对国有等大商业银行进行的一种软约束与激励:“产品没有吸引力,没有客户,就要被市场淘汰”,这对我国的银行体系改革也是大有裨益的。

3、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当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困难或失去清偿能力时,为保护全部或部分债权人的合法利益,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而借用保险形式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国内外实践表明,构建和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对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效果明显。为了使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更好地发挥其功效,有效地抑制其弊端和局限性,构建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好存款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和长期规划。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坚决贯彻和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尽早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做好存款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制定存款保险制度良好运行的长期规划,科学设定存款保险费率,坚决防止因设置不科学“走回头路”或者朝令夕改的现象发生,从而有效避免改革成本的不当增加。

加大存款保险制度的舆论宣传,完善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各级政府以及各类银行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存款保险制度的内涵、特征及作用,使公众认识到无论将存款存在哪家银行都具有均等的风险性,消除中小银行和外资银行风险大、国有商业大银行无风险的错误认识,理性对待未来可能发生的银行倒闭破产现象,妥善处理白己的存款行为,从而有效抑制中小银行因受到大银行的排挤出现存款下滑、挤提及倒闭破产等现象,确保银行业整体经营稳定。政府以及银行监督部门必须明文规定金融机构应该披露哪些信息,加强对金融机构披露信息的独立审计。

不断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加强金融监管。应尽快制定并完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存款保险制度的运行准则和科学定位,合理规范存款保险基金的权利、职能等等。此外,要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监管,明确规定对出现问题银行的惩罚措施和处理方案,使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行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 完善民营银行运营的内部环境

1、治理完善公司的股权结构

在股权结构上,民营银行宜采取没有绝对控股股东,但拥有多个持股量近似的大股东的模式。考虑其属于中、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界定,可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关于城市商业银行资本金不得低于1亿元的规定(可根据区域不同适当提高最低资本金限额) ,主要股东由10-15人组成,每个投资者出资占全部出资额的5%一巧%左右。这样既能防比大股东一股独大、操纵银行,避免关联贷款,又能防比道德风险、保证中小股东权益。此外,鉴于当前民间资本投资银行业的积极性很高,在从严把握民营银行发起股东资质的基础上,可放宽对民营银行参股股东的资质限制,鼓励民营资本方便进入或退出银行业。

民营银行可选择单一银行制(只有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不设立分支机构) ,也可严格限定分支机构的数量和地域范围。在产权治理上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清晰的产权边界和适度多元的股份结构的基础上,实现所有者、董事会和经理人之间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同时,要正确处理民营银行与政府的关系,这有赖于民营银行产权、法人结构治理的健全,有赖于对民营银行金融监管的规范有效,更有赖于政府的职能转换。

2、防范民营银行的关联交易重在改革

民营银行最大的问题就是股东关联贷款,那些失改的民营银行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股东一开始就企图用银行来‘圈钱’。民营企业办银行一个很重要的动机就是希望为企业搭建一个资金平台,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而这些民企往往规模小,资金实力有限,扩张欲望强,抗风险能力弱,一旦经营出现问题,无法归还贷款,民营银行就会面临巨大风险。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银行业,西方国家的银行业是集金融、证券、保险、信托于一身的混业经营,资金运用渠道宽泛,能够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灵活运用,灵活调度。

3、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

良好的信用环境是民营银行发展的现实基础,也是防范民营银行风险的首要前提。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法制建设,为建立良好信用环境提供法制保障。二是加快征信系统建设,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信用评级、信用信息披露三大制度,为综合治理信用缺失,建立良好信用环境构筑技术平台。三是加强舆论宣传教育,让每个公民都懂得,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信用已成为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烙守信用乃是每个人应当具有的生存理念之一,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和讲信用的良好风气,为建立良好信用环境提供社会伦理基石出。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银监会公布了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名单。加快发展民营银行,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外部推动机制,为民营银行的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营造一种可以和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平竞争的机会。例如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 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 建立和完善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同时,民营银行自身也要从内部多个方面提高自己在银行业内的竞争力,例如完善民营银行内部治理结构;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监管。这样,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才会一帆风顺,才能扭转总量规模方面的劣势,与蓬勃发展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

[参考文献]

[1]张志红. 中国民营银行发展路径的比较研究[A] .现代经济信息,2013

[2]黄燕青. 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与对策探究[J] . 中国外资,2013-04

(286)

[3]纪志宏. 民营银行可激发“鲶鱼效应”[N] .上海证券报,2013-07-09 (03)

[4]徐诺金. 关于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问题[J] .金融研究,2003-12 (282)

[5]陈颖. 商业银行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7

[6]王松华. 中国民营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丁〕. 经济师,2005 (3)

[7]张薇:我国民营银行准入的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4)

[8]孙露,李丹. 《浅析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CJ7. 商业研究.2005, (1)

[9]钱小安. 《金融民营化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CJ7. 金融研究.2003, (2)

[10]隋平. 构建和完善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N].经济学理论周刊.2014(15)

[11]巴曙松. 想搞关联交易,就别做民营银行. 科技智囊,2003

[12] William C. Gruben, Robert P. McComb, Privatization, competition, and supercompetition in the Mexican; Commercial banking system, 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 2003-27;

[13]Berger Allen N, G F Udell, 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 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he Economic Journal_ 2002


相关内容

  •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南 昌 工 程 学 院 毕 业 论 文 经济贸易 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 论文题目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学生姓名 肖 南 海 班 级 08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 学 号 2008101137 指导教师 饶 华 完成日期 二零一二 年 五 月 九 日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中存在 ...

  •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 对外贸易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杨莲城 (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科院, 山东青岛266555) 摘要: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 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 民营企业以其自身的优势在对外贸易中蓬勃发展, 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制约因素, 如贸易摩擦.融资问题.外贸风险 ...

  • 中小企业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正文 宁波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对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制度经济学分析及融资策略优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 刘卫柏(2005)通过对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经验,提出了美国企业融资对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经济的启示.其中包括:发展地方中小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体 ...

  •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 学 术理 论经营管理者 浅谈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万道方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摘 要:随着我国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呈现出很大的活力,具有数量多.规模小.适应性强.经营灵活等特点,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推进作用.然而,目前情况下,民营企业普遍面 ...

  • 中小民营企业外源融资困境分析
  • 第32卷第1期2011年1月 闽江学院学报 JOURNALOFMINJIANGUNIVERSITY Vol.32No.1Jan.2011 中小民营企业外源融资困境分析 王贤斌 陈念东 (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广大中小民 ...

  •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谭震叶(班级:06会本1班,学号:[1**********])指导老师: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在增强地方综合经济实力.吸纳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民营企业遇到了许多困难 ...

  • 论文规范性示范_
  • 惠州学院 HUIZHOUUNIVERSITY 毕业论文 中文题目:广东省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英文题目:Private Enterpris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姓名__ __ 戴晓枫_______ 学号____ 090403214________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___ ...

  • 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对策分析
  • 摘 要 中小企业在促进市场竞争.增进市场活力.推进技术创新.特别是在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目前各国的情况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因此,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银行高度商业化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 ...

  • 民营中小企业出纳岗位设置现状研究
  • 财会研究 民营中小企业出纳岗位设置现状研究 东莞海腾港务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具有缺乏规范管理和制度约束的特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去社会因素,环境因素,政策法规等外在因素外,更重要的还是受私企自身的组织结构特点.经营方式及传统观念等内在因素影响.本文仅就私企会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