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门诊排班:目前门诊排班为每一个星期排一次,排班的主要内容是安排不同资质的人员在规定的时间段至不同的岗位。其中,
1)人员资质分为:研究生、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5类;
2)工作时间段,目前眼科门诊的工作时间为8:00~17:00,不同的岗位其工作时间段有所差别,可以将时间段分为类似的如下几类:
a)8:00~11:30 b)13:30~17:00 c)9:00~16:00 等,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可以动态调整某一个岗位的工作时间段。
3)岗位设置:目前门诊的岗位有:a)普通门诊(数个) b)专家门诊 c)急诊 d)午间连续普通门诊 e)B型超声检查 f)UBM检查
g)眼底激光 h)YAG激光 i)PDT激光 j)门诊手术 k)门诊特殊手术 l)门诊治疗 ...)准分子激光等 ...)体检等
另可设一“辅助检查”岗位包括: m)荧光造影 n)电生理检查 o)验光 p)眼底照相 q)角膜内皮计数 r)OCT s)角膜地形图等 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可以动态设定岗位,并可调整某一岗位对应的工作时间段。
4)专家门诊的预约时间段留会议时讨论;
2.病房排班:病房排班一般每一个月排一次,每3个月对人员岗位做较大调整,同时安排不同级别的值班人员。排班时涉及到如下概念/问题:
1)病区:(眼科)病房一般有一个或多个病区组成,一般根据楼层等建筑物的布局设定病区,例如眼科3楼病区、4楼病区、5楼病区、松江病区等是按照建筑物及楼层布局来划分的。
2)床位:指患者住院时占据的病床
3)病房岗位:一般分为如下诊疗级别:主任医师岗位、副主任医师岗位、主治医师岗位、住院医师岗位、实习医师岗位、见习医师岗位等
4)医师级别:指医师的职称:一般分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实习医师、见习医师等。某一级别医师可以承担不高于其级别的岗位工作。
5)治疗(工作)组:拥有一个或多个病区的多个床位,同时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相对固定的各级医师,实施特定专业化诊疗过程的医疗小组。一般来说一个治疗(工作)组有1个主任医师岗位,1个或数个副主任医师岗位,1个或数个主治医师岗位,数个住院医师岗位及数个实习/见习医师岗位。工作组的命名规则目前是:“病区”+“床位划分/亚专业性质”。例如:3楼白内障组;3F1~21床组,前者比较清晰的描述了工作组所在病区和亚专业性质,后者则比较让人清楚该组占据了多少床位。
6)目前,在病房排班时,门诊医师被同一划分至一个成为“门诊工作组”;目前松江病区仅有1个治疗组,还有其他医师被分至各个病房治疗组。
7)特殊岗位/行政岗位;某一些医师既属于某一诊疗组,在该组内承担临床岗位工作;同时这些医师也可能承担科室级别的、跨诊疗组的类似于行政的岗位工作,这些岗位有:科室主任、科室副主任(可以有不同分管方向的多个副主任)、门诊主任、病区主任、住院总医师(医疗干事)、教研室主任、教研室副主任、住院医师带教、实习医师带教等。
3.值班:病房排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安排不同级别的人参与科室值班。值班是有等级的,不同等级的值班岗位需要不同级别的医师,同时有不同的值班内容。
1)值班的岗位级别:分为“第一值班”、“第二值班”、“第三值班”、"松江第一值班"、“松江第二值班”、“其他值班”;应针对不同的岗位设定可以承担该级岗位的最低医师级别。
2)值班的时间段:分为多个时间段类别:a)17:00~第二天8:00 b)8:00~第二天8:00 c)8:30~第二天8:30 d)8:00~17:00等,在设计时应考虑可以动态调整,并考虑到各个时间段的拼接时的连续性。
3)前第一条提到的“其他值班”可以细分为:备班;角膜移植备班等;这些值班和“第三值班”有一个特点,他们的时间段跨度可能是一个旬或者一个星期,或其他一个较长的连续时间段。
4)针对每一个时间点,都应针对所有的值班的岗位级别安排个级别的医师,并且应能判断:a)一个医师同一时间点只可能承担一个某岗位;b)一个医师承担一个值班岗位后应有一定的时间休息,不应接下来连续承担其他值班岗位;c)一个医师在承担不同值班岗位时应充分考虑到在该医师有一个值班岗位到另一个值班岗位时所花费的交通时间(主要针对两个值班岗位有较远的地理距离,医师从一个值班岗位到另一个岗位时中间需要休息,需要花费交通时间。
5)其他特殊岗位:例如“进修”、“出国”、“病休”等。
4.医师信息:在旧有网站上有所有信息,医师信息应包括: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毕业院校、学历、学位、目前职称、最近一次晋升日期、是否为硕士生导师、是否为博士生导师、照片信息、专业特长(一般限定为30字以内)、简介(不限字数)。
5.未尽事项留作会议讨论,先附一份病房的大排班表供您参考,请注意保密。
1.门诊排班:目前门诊排班为每一个星期排一次,排班的主要内容是安排不同资质的人员在规定的时间段至不同的岗位。其中,
1)人员资质分为:研究生、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5类;
2)工作时间段,目前眼科门诊的工作时间为8:00~17:00,不同的岗位其工作时间段有所差别,可以将时间段分为类似的如下几类:
a)8:00~11:30 b)13:30~17:00 c)9:00~16:00 等,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可以动态调整某一个岗位的工作时间段。
3)岗位设置:目前门诊的岗位有:a)普通门诊(数个) b)专家门诊 c)急诊 d)午间连续普通门诊 e)B型超声检查 f)UBM检查
g)眼底激光 h)YAG激光 i)PDT激光 j)门诊手术 k)门诊特殊手术 l)门诊治疗 ...)准分子激光等 ...)体检等
另可设一“辅助检查”岗位包括: m)荧光造影 n)电生理检查 o)验光 p)眼底照相 q)角膜内皮计数 r)OCT s)角膜地形图等 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可以动态设定岗位,并可调整某一岗位对应的工作时间段。
4)专家门诊的预约时间段留会议时讨论;
2.病房排班:病房排班一般每一个月排一次,每3个月对人员岗位做较大调整,同时安排不同级别的值班人员。排班时涉及到如下概念/问题:
1)病区:(眼科)病房一般有一个或多个病区组成,一般根据楼层等建筑物的布局设定病区,例如眼科3楼病区、4楼病区、5楼病区、松江病区等是按照建筑物及楼层布局来划分的。
2)床位:指患者住院时占据的病床
3)病房岗位:一般分为如下诊疗级别:主任医师岗位、副主任医师岗位、主治医师岗位、住院医师岗位、实习医师岗位、见习医师岗位等
4)医师级别:指医师的职称:一般分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实习医师、见习医师等。某一级别医师可以承担不高于其级别的岗位工作。
5)治疗(工作)组:拥有一个或多个病区的多个床位,同时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相对固定的各级医师,实施特定专业化诊疗过程的医疗小组。一般来说一个治疗(工作)组有1个主任医师岗位,1个或数个副主任医师岗位,1个或数个主治医师岗位,数个住院医师岗位及数个实习/见习医师岗位。工作组的命名规则目前是:“病区”+“床位划分/亚专业性质”。例如:3楼白内障组;3F1~21床组,前者比较清晰的描述了工作组所在病区和亚专业性质,后者则比较让人清楚该组占据了多少床位。
6)目前,在病房排班时,门诊医师被同一划分至一个成为“门诊工作组”;目前松江病区仅有1个治疗组,还有其他医师被分至各个病房治疗组。
7)特殊岗位/行政岗位;某一些医师既属于某一诊疗组,在该组内承担临床岗位工作;同时这些医师也可能承担科室级别的、跨诊疗组的类似于行政的岗位工作,这些岗位有:科室主任、科室副主任(可以有不同分管方向的多个副主任)、门诊主任、病区主任、住院总医师(医疗干事)、教研室主任、教研室副主任、住院医师带教、实习医师带教等。
3.值班:病房排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安排不同级别的人参与科室值班。值班是有等级的,不同等级的值班岗位需要不同级别的医师,同时有不同的值班内容。
1)值班的岗位级别:分为“第一值班”、“第二值班”、“第三值班”、"松江第一值班"、“松江第二值班”、“其他值班”;应针对不同的岗位设定可以承担该级岗位的最低医师级别。
2)值班的时间段:分为多个时间段类别:a)17:00~第二天8:00 b)8:00~第二天8:00 c)8:30~第二天8:30 d)8:00~17:00等,在设计时应考虑可以动态调整,并考虑到各个时间段的拼接时的连续性。
3)前第一条提到的“其他值班”可以细分为:备班;角膜移植备班等;这些值班和“第三值班”有一个特点,他们的时间段跨度可能是一个旬或者一个星期,或其他一个较长的连续时间段。
4)针对每一个时间点,都应针对所有的值班的岗位级别安排个级别的医师,并且应能判断:a)一个医师同一时间点只可能承担一个某岗位;b)一个医师承担一个值班岗位后应有一定的时间休息,不应接下来连续承担其他值班岗位;c)一个医师在承担不同值班岗位时应充分考虑到在该医师有一个值班岗位到另一个值班岗位时所花费的交通时间(主要针对两个值班岗位有较远的地理距离,医师从一个值班岗位到另一个岗位时中间需要休息,需要花费交通时间。
5)其他特殊岗位:例如“进修”、“出国”、“病休”等。
4.医师信息:在旧有网站上有所有信息,医师信息应包括: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毕业院校、学历、学位、目前职称、最近一次晋升日期、是否为硕士生导师、是否为博士生导师、照片信息、专业特长(一般限定为30字以内)、简介(不限字数)。
5.未尽事项留作会议讨论,先附一份病房的大排班表供您参考,请注意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