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春]阅读题(含答案)

朱自清的《春》基础阅读

盼春部分:

1.第一段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2.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春草图部分:

3.“偷偷地”与“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

4.第三段为什么要写人的活动?这与中心内容有关系么?为什么?

5.春草图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春草的?

答案1. 答:反复、拟人,盼望春天来临的急切喜悦之情。 2. 答:统领全文

3答:这两个次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的感觉,使草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4. 答:揭示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有,这是对春草的侧面描写,用来衬托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表现春草的可爱。 5. 答:草的质地、色泽、生命力、长势等方面。

春花图部分:

6.第四段中哪些句子是作者的想象? 7.结合文章,说说“赶趟儿”的意思?

8.春花图按怎样的顺序来描绘春花的?能体现这种写景顺序的词语是哪些?

9.作者在描绘春花时,还写了蜜蜂、蝴蝶,其作用是什么? 10.比较“春草图”、“春花图”两段写法上的异同? 11.文中“闹”字换成“叫”字可不可以?为什么?

12.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3.选段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案:6. 答: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7. 答:争先恐后的开花。

8. 答: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树上--花下--遍地。

9. 答:化静为动,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小蝴蝶的飞舞衬托春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

10. 答: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而“春花图”除此之外还运用了联想手法,虚实结合。 11. 答:不可以,“叫”只写除了声音内,而“闹”字不但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一派喧嚣沸腾的景象。

12. 答:拟人,回环。形象得写出了春天百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13. 答:用排比和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野花在春风吹动下迎风摇摆的样子。

春风图部分:

14.第一句话体现了春风什么特点? 15.作者描写春风时,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分别突出了春风什么特点? 14. 答:温暖、轻柔、亲切。

15. 答:触觉--柔和,嗅觉--芳香,视觉和听觉--和悦。

春雨图部分:

16.“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都是形容雨细的,形容雨细而闪烁的是像什么?形容雨细而连绵的是像什么?形容雨细而密的是像什么? 。

17.“黄晕”是写色彩的,它与前文哪两种色彩相呼应? 。

18.“稀稀疏疏”相对应的词语是哪个词? 19.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 20.“一下就和三两天”写春雨的________;“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春雨的_________;“密密得斜织着”明写春雨而暗写_________;“笼着一层薄烟”写春雨的_________;“静默”两字用得最妙,是__________

手法,传达出春雨中_________的气象。侧面写春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答:花针,细丝,牛毛 17答:与青、绿两种色彩相呼应 18. 答:一点。 。 19答:由近及远

20. 答:多而绵长,细,春风,迷蒙,拟人,安静和平,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迎春图部分:

21.文段开头为什么从“风筝”写起? 22.“也赶趟似的”和前文什么相照应? 末三句:

23.最后三个选段分别赞颂春天怎样的特点?用了什么修辞? 。

24.后三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答:

25.“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是什么?

21. 答:风筝是儿童的天使,是春天的信号,从“风筝”写起,自然引起地上的孩子,由此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欢天喜地的出来迎接春天,感受春意,从而展现一幅春到人欢的迎春图。 22. 答:和前文百花争艳相照应

23. 答:新、美、力,排比、比喻、拟人

24答:不能,这三句是按从娃娃到姑娘到青年的顺序来写的,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

2525.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也有希望人们抓紧大好春光之意。

朱自清的《春》提高阅读

《春》阅读训练Ⅰ (一)

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阅读上文,完成下列各题。 1、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第二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 )到( ),写出了的什么特征。 3、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4、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那么,你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想到了什么?用几句话把它描写出来。 (略)

5、景物本身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1.C 2.上 下 春花繁密茂盛,色彩绚丽、香气浓郁的特征

3. 答:侧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4. 参考:灿烂的阳光照在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地上,清新的泥土气息中充满金黄色的花香. 在开满桃花的园子里,一个养蜂工人正在精心照料着他的蜂箱;园子里的小草上有无数的各色蝴蝶飞来飞去 5. 答:“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一句就把花当作“人”来写,将竞相开放的花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 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

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 2、选出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B、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C、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D、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3、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4、“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的作用是什么?

5、写蜜蜂闹和蝴蝶飞与春花图的描写有何关系? 6、这段文字使用的修辞方法有 、 、 。 7、“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个“闹”字用得极妙,不禁使人想起古代诗人宋祁的一句诗: 。 8、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这段文字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 ②作者写树上的花,是从花多、花艳、花甜三个角度来写的。 ③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多、艳、甜。

④“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闪亮摇摆的野花,也暗写了阳光和轻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A 2.C 3 B 4. 答:“仿佛”一词由实到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5. 答:从侧面表现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6. 答:拟人、比喻、排比 7. 答:红杏枝头春意闹。 8. D

(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卖弄”从感情色彩上看属于什么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和”是多音多义字,有①hé ②hè ③huó ④huò ⑤hú五种读音,请选择填空。应和( ) 和面( ) 和平( ) 和稀泥( ) 和牌( )

3、这段文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C )

4、本段只有四句话,分析本段四句话之间关系的理清。

5、写景要抓住特征。作者抓住了春风的哪些特征来写景? 6、下面对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感情色彩看,“卖弄”是褒义词。 B、“宛转”的意思是温和而曲折。 C、“应和”与“呼应”是同义词。 D、“嘹亮”的反义词是“低沉”。

1. 原是炫耀的意思,含贬义,本文中的意思是(尽情地表现),属于(贬义褒用)的用法。

2. 应和( ② )和面( ③ )和平( ① ) 和稀泥( ④ )和牌( ⑤ ) 3. 引用 比喻 拟人

4. 第一句从 (触)觉的角度写春风轻柔温暖;第二句从 (嗅)觉的角度写春风带给我们的气息;第三、四句从 (听)觉和 (视)觉的角度写春风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和快乐。 5(柔和)、(芳香)、(悦耳) 6. B注:“宛转”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形容声音圆润柔媚,所以应选B。

(四)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注音。 斜织 笼着一层薄烟 黄晕 稀疏 披蓑戴笠 2、文段节选自朱自清的《春》,作者有一个不辱国格的人生佳话(故事)是------ --------------------------. 3、用“别恼”一词的作用是( ) A、劝别人不要生雨的气。 B、写出江南春雨的特点。 C、表现作者将要把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传达给读者。 D、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 4、下列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的特点,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 ①像牛毛 () ②像花针() ③像细丝 () 5、用双竖线给文段划分层次。 6.、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 7、本段描写的对象是春雨,为什么还要突出对小草儿和树叶儿的描写: 10、“静默”一词运用了(拟人) 的修辞手法,用该词写雨中的房屋有何妙处: 答案:2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

3. C 4. 多(或细) 闪亮 绵长 5.答: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6 答:春雨图 7. 答: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写出春雨的可爱。

(五)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

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作者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你对春风有什么感受?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感受写出来。(略) 2、文章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征,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一句能表现这种特征的诗句。 3、仿照例句,说说下边加点的词好在哪里。(A、B两句任选一句) [例]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这个词,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温柔的特征,很有感情。) A、„„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4、我们所学过的古诗(词、曲)中有许多扣住季节特点写出风的佳句,请默写一句并指明季节。 6、“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试选择两种季节的雨,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各写几句话。

1.A 春风就像让人沉醉的悠扬的钢琴曲,也让整个天地为之陶醉了,焕发出生机。 B春风如母亲的环抱,如慈父的微笑让我倍感温暖. 2, 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或: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 答:A、“酝酿”这个词原意是造酒,文中形容春天的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越来越醇。这一句从嗅觉的角度表现了春风的馨香与醉人。 B、“斜织”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细密、轻盈的春雨在春风中的动态特征。

4. 答:例:写春: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风又绿江南岸 夜来风雨声 春风吹又生 随风潜入夜

写夏:清风半夜鸣蝉 夜来南风起 风吹草低见牛羊

写秋: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古道西风瘦马 长风万里送秋雁 林暗草惊风 写冬:北风卷地白草折 风掣红旗冻不翻 夜阑卧听风吹雨 风劲角弓鸣

(六)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这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 2.这三个比喻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谈谈这一部分给你怎样的鼓舞和力量。 1. 答:新(或新生、生机勃勃);美(或娇美、千姿百态);健(或健壮、活力无穷)。

2. 答: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想去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 答:鼓舞人们对光明的未来满怀向往和希望,并决心为此而奋斗。

选择性阅读,学习任务重,作业多,不做,认真看一遍也可以

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

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这段文字描绘的是________图。作者抓住了________的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从景写到________,从________写到人,由近写到________。 答:1.春雨 春雨 细密 轻盈动景 物远 雨 远望

2.文中“密密地斜织着”的“斜”字,不仅在写 ,而且也写了“织”字是承上句像________ 的比喻而来,准确地表现了春雨的动态。 答:春雨、花针。

3.文中“像牛毛,像花针,像钢丝”三个喻体分别侧重描绘了春雨的特点是 、________ _________。

答:细且密 细且亮 细且飘忽。 二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__,本文指___________________,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酒 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逐渐达到成熟)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 的《________》,“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 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

(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 吹动杨柳的春风 引用 借代)

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并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 ① ② ③ ④

答:①‖②‖③④ 触觉 嗅觉 听觉

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 和 的特点。 答:和煦 温暖

朱自清的《春》基础阅读

盼春部分:

1.第一段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2.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春草图部分:

3.“偷偷地”与“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

4.第三段为什么要写人的活动?这与中心内容有关系么?为什么?

5.春草图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春草的?

答案1. 答:反复、拟人,盼望春天来临的急切喜悦之情。 2. 答:统领全文

3答:这两个次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的感觉,使草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4. 答:揭示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有,这是对春草的侧面描写,用来衬托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表现春草的可爱。 5. 答:草的质地、色泽、生命力、长势等方面。

春花图部分:

6.第四段中哪些句子是作者的想象? 7.结合文章,说说“赶趟儿”的意思?

8.春花图按怎样的顺序来描绘春花的?能体现这种写景顺序的词语是哪些?

9.作者在描绘春花时,还写了蜜蜂、蝴蝶,其作用是什么? 10.比较“春草图”、“春花图”两段写法上的异同? 11.文中“闹”字换成“叫”字可不可以?为什么?

12.第一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3.选段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案:6. 答: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7. 答:争先恐后的开花。

8. 答: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树上--花下--遍地。

9. 答:化静为动,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小蝴蝶的飞舞衬托春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

10. 答: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而“春花图”除此之外还运用了联想手法,虚实结合。 11. 答:不可以,“叫”只写除了声音内,而“闹”字不但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一派喧嚣沸腾的景象。

12. 答:拟人,回环。形象得写出了春天百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13. 答:用排比和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野花在春风吹动下迎风摇摆的样子。

春风图部分:

14.第一句话体现了春风什么特点? 15.作者描写春风时,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分别突出了春风什么特点? 14. 答:温暖、轻柔、亲切。

15. 答:触觉--柔和,嗅觉--芳香,视觉和听觉--和悦。

春雨图部分:

16.“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都是形容雨细的,形容雨细而闪烁的是像什么?形容雨细而连绵的是像什么?形容雨细而密的是像什么? 。

17.“黄晕”是写色彩的,它与前文哪两种色彩相呼应? 。

18.“稀稀疏疏”相对应的词语是哪个词? 19.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 20.“一下就和三两天”写春雨的________;“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春雨的_________;“密密得斜织着”明写春雨而暗写_________;“笼着一层薄烟”写春雨的_________;“静默”两字用得最妙,是__________

手法,传达出春雨中_________的气象。侧面写春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答:花针,细丝,牛毛 17答:与青、绿两种色彩相呼应 18. 答:一点。 。 19答:由近及远

20. 答:多而绵长,细,春风,迷蒙,拟人,安静和平,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迎春图部分:

21.文段开头为什么从“风筝”写起? 22.“也赶趟似的”和前文什么相照应? 末三句:

23.最后三个选段分别赞颂春天怎样的特点?用了什么修辞? 。

24.后三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答:

25.“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是什么?

21. 答:风筝是儿童的天使,是春天的信号,从“风筝”写起,自然引起地上的孩子,由此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欢天喜地的出来迎接春天,感受春意,从而展现一幅春到人欢的迎春图。 22. 答:和前文百花争艳相照应

23. 答:新、美、力,排比、比喻、拟人

24答:不能,这三句是按从娃娃到姑娘到青年的顺序来写的,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

2525.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情及早安排好,也有希望人们抓紧大好春光之意。

朱自清的《春》提高阅读

《春》阅读训练Ⅰ (一)

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阅读上文,完成下列各题。 1、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第二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从( )到( ),写出了的什么特征。 3、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对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4、作者由花朵想到了果实,“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那么,你由“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想到了什么?用几句话把它描写出来。 (略)

5、景物本身没有思想感情的,但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文中有这样的例子,你认为写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1.C 2.上 下 春花繁密茂盛,色彩绚丽、香气浓郁的特征

3. 答:侧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4. 参考:灿烂的阳光照在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地上,清新的泥土气息中充满金黄色的花香. 在开满桃花的园子里,一个养蜂工人正在精心照料着他的蜂箱;园子里的小草上有无数的各色蝴蝶飞来飞去 5. 答:“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一句就把花当作“人”来写,将竞相开放的花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 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

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 2、选出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B、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C、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D、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3、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4、“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的作用是什么?

5、写蜜蜂闹和蝴蝶飞与春花图的描写有何关系? 6、这段文字使用的修辞方法有 、 、 。 7、“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个“闹”字用得极妙,不禁使人想起古代诗人宋祁的一句诗: 。 8、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这段文字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 ②作者写树上的花,是从花多、花艳、花甜三个角度来写的。 ③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多、艳、甜。

④“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闪亮摇摆的野花,也暗写了阳光和轻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A 2.C 3 B 4. 答:“仿佛”一词由实到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5. 答:从侧面表现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6. 答:拟人、比喻、排比 7. 答:红杏枝头春意闹。 8. D

(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卖弄”从感情色彩上看属于什么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和”是多音多义字,有①hé ②hè ③huó ④huò ⑤hú五种读音,请选择填空。应和( ) 和面( ) 和平( ) 和稀泥( ) 和牌( )

3、这段文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C )

4、本段只有四句话,分析本段四句话之间关系的理清。

5、写景要抓住特征。作者抓住了春风的哪些特征来写景? 6、下面对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感情色彩看,“卖弄”是褒义词。 B、“宛转”的意思是温和而曲折。 C、“应和”与“呼应”是同义词。 D、“嘹亮”的反义词是“低沉”。

1. 原是炫耀的意思,含贬义,本文中的意思是(尽情地表现),属于(贬义褒用)的用法。

2. 应和( ② )和面( ③ )和平( ① ) 和稀泥( ④ )和牌( ⑤ ) 3. 引用 比喻 拟人

4. 第一句从 (触)觉的角度写春风轻柔温暖;第二句从 (嗅)觉的角度写春风带给我们的气息;第三、四句从 (听)觉和 (视)觉的角度写春风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和快乐。 5(柔和)、(芳香)、(悦耳) 6. B注:“宛转”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形容声音圆润柔媚,所以应选B。

(四)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注音。 斜织 笼着一层薄烟 黄晕 稀疏 披蓑戴笠 2、文段节选自朱自清的《春》,作者有一个不辱国格的人生佳话(故事)是------ --------------------------. 3、用“别恼”一词的作用是( ) A、劝别人不要生雨的气。 B、写出江南春雨的特点。 C、表现作者将要把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传达给读者。 D、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 4、下列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的特点,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 ①像牛毛 () ②像花针() ③像细丝 () 5、用双竖线给文段划分层次。 6.、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 7、本段描写的对象是春雨,为什么还要突出对小草儿和树叶儿的描写: 10、“静默”一词运用了(拟人) 的修辞手法,用该词写雨中的房屋有何妙处: 答案:2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

3. C 4. 多(或细) 闪亮 绵长 5.答: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6 答:春雨图 7. 答: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写出春雨的可爱。

(五)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

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作者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你对春风有什么感受?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感受写出来。(略) 2、文章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征,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一句能表现这种特征的诗句。 3、仿照例句,说说下边加点的词好在哪里。(A、B两句任选一句) [例]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这个词,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温柔的特征,很有感情。) A、„„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4、我们所学过的古诗(词、曲)中有许多扣住季节特点写出风的佳句,请默写一句并指明季节。 6、“春雨绵绵夏雨急,秋雨凉爽冬夹雪”,试选择两种季节的雨,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各写几句话。

1.A 春风就像让人沉醉的悠扬的钢琴曲,也让整个天地为之陶醉了,焕发出生机。 B春风如母亲的环抱,如慈父的微笑让我倍感温暖. 2, 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或: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 答:A、“酝酿”这个词原意是造酒,文中形容春天的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越来越醇。这一句从嗅觉的角度表现了春风的馨香与醉人。 B、“斜织”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细密、轻盈的春雨在春风中的动态特征。

4. 答:例:写春: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风又绿江南岸 夜来风雨声 春风吹又生 随风潜入夜

写夏:清风半夜鸣蝉 夜来南风起 风吹草低见牛羊

写秋: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古道西风瘦马 长风万里送秋雁 林暗草惊风 写冬:北风卷地白草折 风掣红旗冻不翻 夜阑卧听风吹雨 风劲角弓鸣

(六)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这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 2.这三个比喻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谈谈这一部分给你怎样的鼓舞和力量。 1. 答:新(或新生、生机勃勃);美(或娇美、千姿百态);健(或健壮、活力无穷)。

2. 答: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想去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 答:鼓舞人们对光明的未来满怀向往和希望,并决心为此而奋斗。

选择性阅读,学习任务重,作业多,不做,认真看一遍也可以

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

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这段文字描绘的是________图。作者抓住了________的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从景写到________,从________写到人,由近写到________。 答:1.春雨 春雨 细密 轻盈动景 物远 雨 远望

2.文中“密密地斜织着”的“斜”字,不仅在写 ,而且也写了“织”字是承上句像________ 的比喻而来,准确地表现了春雨的动态。 答:春雨、花针。

3.文中“像牛毛,像花针,像钢丝”三个喻体分别侧重描绘了春雨的特点是 、________ _________。

答:细且密 细且亮 细且飘忽。 二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_______,本文指___________________,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酒 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逐渐达到成熟)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_______ 的《________》,“杨柳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整个诗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杨柳风” 运用了______ _的修辞方法。

(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 吹动杨柳的春风 引用 借代)

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并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 ① ② ③ ④

答:①‖②‖③④ 触觉 嗅觉 听觉

4、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 和 的特点。 答:和煦 温暖


相关内容

  • 白马湖春秋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白马湖春秋 朱自清常到隔壁看夏丐尊拿着剪刀修枝,提着水壶浇花,在他院子里观花,在他屋里品画.朱自清喜欢喝两杯,但量不大,夏家有一株紫薇很好,夏丐尊常邀他在花旁喝酒.在散文<白马湖>中,朱自清写道:湖光山色从门里从墙头进来,到我们的窗前,桌上.我们几家接连着 ...

  • 朱自清先生在温州中学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朱自清先生在温州中学 民国十二年(公元1913年),我在温州中学初二读书,朱先生来教国文,矮矮的,胖胖的,浓眉平额,白皙的四方脸.经常提一个黑色皮包,装满了书.不迟到,不早退.管教严,分数紧,课外另有作业,不能误期,不能敷衍.最初我们对他都无好感.至少觉得他比旁的先生特别: ...

  • 冬天(节选)朱自清阅读答案
  • 阅读理解.(9分)冬 天 (节选)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 ...

  • 朱自清散文集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白马湖 朱自清 天是个下雨的日子,这使我想起了白马湖,因为我第一回到白马湖,正是微风飘萧的春日.今白马湖在甬绍铁道的驿亭站,是个极小极小的乡下地方.白马湖并非圆圆的或方方的一个湖,如你所想到的,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许多湖的总名.湖水清极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点儿不含糊, ...

  • 朱自清散文[白马湖]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 白马湖朱自清 今天是个下雨的日子,这使我想起了白马湖,因为我第一回到白马湖,正是微风飘萧的春日. 白马湖在甬绍铁道的驿亭站,是个极小极小的乡下地方.白马湖并非圆圆的或方方的一个湖,如你所想到的,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许多湖的总名.湖水清极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沿铁路的水,再没有比这 ...

  • 朱自清的[春]阅读题答案
  •  朱自清的<春>阅读题答案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 ...

  • 朱自清名作欣赏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2分) 冬  天 ①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 ...

  • 朱自清[春]比较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完成下面问题.(16分) (甲) 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D.&qu ...

  • 朱自清文集阅读答案
  • 论"以文为诗" 朱自清 为什么到了宋代才有诗文分界的问题呢?这有很长的历史.原来古代只有诗和史的分别,古代所谓"文",包括这两者而言.此外有"辞""言""语".但这些都没有明划的分界,诗与史相混,从& ...

  • 朱自清[中国学术的大损失]阅读答案
  • 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朱自清 大家都知道闻先生是一位诗人.他的<红烛>,尤其他的<死水>,读过的人很多.这些集子的特色之一,是那些爱国诗.在抗战以前他也许是唯一的爱国新诗人.这里可以看出他对文学的态度.新文学运动以来,许多作者都认识了文学的政治性和社会性而有所表现,可是闻先生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