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信息化专业素养

  随着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大部分班级都安装了多媒体、一体机、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装备,也促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教育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手段的革命,它正迅速地深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教学上,它既能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的交互方式。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强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从“会用”“致用”和“用精”三个方面来总结。   一、先“学”再“用”   现代课堂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教师要先“会”再“用”。只有在教师真正掌握、能灵活运用的前提下,才能去用和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使教师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基础。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绝对不行的,教师一定要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体教学软件,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首先老师自身要对现代教学技术装备感兴趣,并自我钻研学习,同时我们可以让教师参加一些培训,请一些专家等来做讲座或通过自学等途径来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   二、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加强直观,又有利于抽象概括,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这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展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3分钟,有3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人与人交流造成的障碍,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与其他人进行双向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辨识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   三、精用巧用   我们可以通过教学难点是否能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有效突破来衡量信息技术运用是否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发展架桥铺路。让计算机参与教学过程,利用计算机演示图形变化,模拟实验过程或思考过程,有将教学内容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化弱感为强感,化繁难为简易等优点。利用计算机具有人机对话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多种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师生的负担。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认识角和画角时,由于学生的空间观念还没有形成,很难掌握角的正确画法。运用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重点、难点。这样,教师、学生、现代教育技术三者相互交流,突破了画角这一教学难点,而且还可以为下次课比较角的大小埋下伏笔,同时,明显地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我们农村小学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同时也使教学内容、教材形态、教学方法发生了重要变革。如计算机多媒体个别化交互式学习系统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教学重心由“教”转向“学”。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上课时教师轻松,容易控制上课进程,教师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如何设置由浅入深的基本训练题、能力拓展题等。   (作者单位:安徽省濉溪县五铺中心小学)

  随着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大部分班级都安装了多媒体、一体机、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装备,也促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教育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手段的革命,它正迅速地深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教学上,它既能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的交互方式。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强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从“会用”“致用”和“用精”三个方面来总结。   一、先“学”再“用”   现代课堂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教师要先“会”再“用”。只有在教师真正掌握、能灵活运用的前提下,才能去用和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使教师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基础。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绝对不行的,教师一定要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体教学软件,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首先老师自身要对现代教学技术装备感兴趣,并自我钻研学习,同时我们可以让教师参加一些培训,请一些专家等来做讲座或通过自学等途径来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   二、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加强直观,又有利于抽象概括,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这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展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3分钟,有3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人与人交流造成的障碍,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与其他人进行双向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辨识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   三、精用巧用   我们可以通过教学难点是否能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有效突破来衡量信息技术运用是否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发展架桥铺路。让计算机参与教学过程,利用计算机演示图形变化,模拟实验过程或思考过程,有将教学内容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化弱感为强感,化繁难为简易等优点。利用计算机具有人机对话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多种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师生的负担。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认识角和画角时,由于学生的空间观念还没有形成,很难掌握角的正确画法。运用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更容易接受重点、难点。这样,教师、学生、现代教育技术三者相互交流,突破了画角这一教学难点,而且还可以为下次课比较角的大小埋下伏笔,同时,明显地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我们农村小学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同时也使教学内容、教材形态、教学方法发生了重要变革。如计算机多媒体个别化交互式学习系统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教学重心由“教”转向“学”。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上课时教师轻松,容易控制上课进程,教师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如何设置由浅入深的基本训练题、能力拓展题等。   (作者单位:安徽省濉溪县五铺中心小学)


相关内容

  • [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的研究]结题报告
  • 小学生数学日记评价模式的研究 --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研究 实验结题报告 中兴小学 2011年11月 小学生数学日记评价模式的研究 --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的研究结题报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评价在数学学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日记.成长记录袋.情景测验等质性评价方法便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 ...

  •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报告
  • xx年小学数学教研工作回顾. xx年,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主要围绕"一个中心.二个提高.三个优势.四个重点.五个策略"开展工作,完成了上级领导和教研部门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个中心:以服务基层.服务教师.服务课改为中心.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形势的需 ...

  • 教师信息素养的核心:教育技术能力
  • 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因此,我们除了善于利用网络获取.加工.评价和创造信息,促进自我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更为重要的是要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益. 教育技术能力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

  •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校本研修实践研究
  •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校本研修实践研究 葫芦中学 郭金浩 一.研究的背景 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依靠原来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在继承传统教学手段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引进现代教育技术.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 ...

  • 平原一中教师小课题研究指南
  • 教师小课题研究指南 一. 什么是教师小课题研究? "教师小课题研究",也叫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有别于"学术派"的非正式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小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热点或难点问题,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贴近教学,贴近 ...

  • 小学语文学科_3
  • (一)新课程实施 1.案例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2.课程意识的全面体现和落实 3.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新颖作业设计 4.防止低年级识字回生的研究 5.扩大阅读量与增加学习负担的辩证关系 6.综合性与学科性贯通的综合研究 7.基础落实与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8.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研究 9.小学语文课堂评价 ...

  • 雅安论文网职称论文发表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雅安论文网职称论文发表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选题题目 雅安论文网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 ...

  • SP-文理导航2-王帅兵
  • 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效性研究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周台子小学 王帅兵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现代教育工程的实施,使得中国广袤农村大地上的每一所学校,都能接收到来自天籁的卫星教育信号,亿万农民的孩子都能与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何更好的.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提 ...

  • 现代教育技术实践报告
  • 一、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实物投影、计算机等先进的现代化信息多媒体相继步入课堂,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正向我们走来。作为21世纪的教师,如何能够紧跟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把现代教育技术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也指出新技术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