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常见地理图像图表的判读半坡

专题一 常见地理图像图表的判读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云南路南石林地区人工草坡、无植被耕地、天然草坡、柏树林等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空气中CO 2浓度垂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分析,为了使当地土壤、岩石不易被溶蚀,最适宜的措施是 ( ) 。 A .开垦大量土地为耕地 B .积极营造人工草坡 C .努力保护和营造柏树林 D .大力保护天然草坡

2.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 .沙化

B .泥石流

C .石漠化

( ) 。

D .滑坡

解析 第1题,图中曲线显示,人工草坡的土壤中CO 2含量最高;柏树林的土壤中CO 2含量最低。土壤中CO 2浓度越高,土壤和岩石越易受溶蚀;反之,越不易受溶蚀。第2题,云南路南石林地区为喀斯特地貌,若当地植被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会加剧,会产生石漠化问题。 答案 1.C 2.C

读地球上大陆和海洋各纬度带的水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 图,回答3~4题。

3.影响全球水平衡的根本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C .洋流

( ) 。

B .大气环流 D .下垫面

( ) 。

4.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 .中纬度地区,大陆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B .低纬度地区,海洋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 .南纬55°附近,降水量出现峰值 D .南、北极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解析 第3题,全球的水平衡受降水量和蒸发量制约,而影响降水量与蒸发量的根本因素是太阳辐射。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纬度地区大陆上的水平衡为正值,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低纬度地区海洋上的水平衡为负值,即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从图中只能判断出南纬55°附近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达到峰值,并不能说明降水量也出现峰值;南、北极地区,水平衡都为正值,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答案 3.A 4.B

(2013高考题四川卷) 图3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5~6

题。

图3

5错误!未指定书签。. 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 . 春季 B . 夏季 C . 秋季 D . 冬季 6错误!未指定书签。. 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A . 棉花纺织 B . 甘蔗制糖 C . 葡萄酿酒 D . 大豆加工

(2013高考题浙江卷)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根据相关知识,完成7~8题。 7错误!未指定书签。. 右图是4种工业的生

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 “用工荒”

的是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三角形坐标表的判断。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主要是民工的流入数量减少,

0 0 20 40 60 80 100

技术(%) 第2题图

导致部分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企业受影响,特别是制衣、电子装配等类型的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根据三角形坐标图的判断法则,“平一得二,平二得三,平三得一”具体的判读方法:第一步,每条边代表的含义及坐标的方向;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读图。过区域中的该点做平行于坐标轴的平行线,则平行线与相邻的坐标有两个交点,取该平行线的与坐标轴的正方向一致的相邻坐标点为数值点,此平行线与相邻该坐标轴相交的那个点所反映出的数据即为该点在该坐标轴上的数据。如果三坐标轴的最小值均不为0,则可把每条坐标轴上的最小值所在点看作原点。

从图中可以得出④工业劳动力的投入成本最高,可以判断其受劳动力因素的影响最大,而在劳动力缺少的前提下,很可能造成“用工荒”,企业开工不足,影响生产。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D 。

8错误!未指定书签。. “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 . 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B . 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C . 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D . 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用工荒”问题产生,源于劳动力缺少,从供求的角度来看,势必劳动力的价格上涨。由于中西部地区自身经济发展快速,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多,劳动力价格也上涨,更加导致“用工荒”的情况。此情形下,部分劳动力可能回流到了第一产业,但并不代表第一产业的比重提高。由于结构性的用工短缺,此时能刺激东部地区的部分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技术含量,发展新兴产业。企业加大了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企业生产总值将不断提升。

(2013高考题安徽卷) 图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9~11题。

误!未指定书签。. 9.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 . 初期阶段 B . 中期阶段 C . 后期阶段 D . 逆城市化阶段 【答案】B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图表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 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处于较快阶段、且从柱状图城市人口比重30%以上,在根据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可以读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故选B 项。 10错误!未指定书签。.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 .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 .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 . 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 .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 【答案】D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数据的提取与分析能力; 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进程及其发展对策

【解题思路】据图可判断出从1985年——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逐步占居主导地位,反映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B 错,D 正确。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的信息,C 错;第二产业就业比2000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自1995年快速提高,故A 错误。 11错误!未指定书签。. 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 . 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 . 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 . 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 . 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答案】A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提取数据信息、整合分析处理相关地理问题

的综合能力

考点定位:工业区位与分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解题思路】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故选A 。

12.下图表示2000年某种地理事物占全球的比重,该地理事物是 ( ) 。

A .耕地

B .人口

C .森林

D .水能

解析 读图可知,中国该地理事物占全球的2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理事物表示人口。 答案 B

读西半球某两国国界线处水域纵向剖面图,回答13~14题。

13.形成图中水域的地质作用是 A .流水的侵蚀作用 B .流水的沉积作用 C .冰川的侵蚀作用 D .内力作用

14.关于图中水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水域的航运价值低

B .区域内有世界著名的临海型工业区 C .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 D .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

解析 第13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水域为北美五大湖,是由冰川侵蚀

( ) 。

( ) 。

作用形成的。第14题,北美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该区域河湖相连,周围区域经济发达,航运价值大;该区域降水丰富,水源补给主要是雨水补给;该区域工业是煤铁复合型工业。 答案 13.C 14.D

图4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 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A. 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 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16.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漏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A. 西南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DB

二、综合题(共56分)

17.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工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28分

)

(1)该城市工业区分布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8分)

(2)近年来该城市经常受到因燃烧小麦秸秆而造成的雾霾天气影响,其最容易出现在________月。(5分)

(3)简述工业园区的建成对该地区城市化产生的有利影响。(15分)

解析 (1)根据图例确定工业区的位置,然后分析其分布与其他事物如公路、铁路等的位置关系。(2)我国华北地区小麦6月份收获,故燃烧小麦秸秆引发的雾霾天气最容易出现在该月。(3)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移,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农业用地转化为城镇用地的过程,通过加快工业的发展,可带动城市化。

答案 (1)分布于城市中心区的外缘;沿公路、铁路、河流分布 (2)6

(3)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完善等。

18.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构成表,完成有关问题。(28分)

(1)根据表中数据绘出1920~200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折线图。(10分)

(2)依据资料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异同。(10分)

(3)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相反的人口流动,此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解析 (1)画图时注意试题要求,画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折线图”。这些都是学生易忽略的地方,常成为解题的关键。(2)城市化特点一般包括城市化的水平、发展速度、城市人口数量等方面。结合材料,对信息进行分类,合理组织语言作答即可。(3) 考查逆城市化的形成原因。

答案 (1)如图。

(2)相同点: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不同点: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20世纪后2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3)逆城市化 城市环境质量不高,农村和 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专题一 常见地理图像图表的判读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云南路南石林地区人工草坡、无植被耕地、天然草坡、柏树林等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空气中CO 2浓度垂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2题。

1.据图分析,为了使当地土壤、岩石不易被溶蚀,最适宜的措施是 ( ) 。 A .开垦大量土地为耕地 B .积极营造人工草坡 C .努力保护和营造柏树林 D .大力保护天然草坡

2.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 .沙化

B .泥石流

C .石漠化

( ) 。

D .滑坡

解析 第1题,图中曲线显示,人工草坡的土壤中CO 2含量最高;柏树林的土壤中CO 2含量最低。土壤中CO 2浓度越高,土壤和岩石越易受溶蚀;反之,越不易受溶蚀。第2题,云南路南石林地区为喀斯特地貌,若当地植被受到破坏,水土流失会加剧,会产生石漠化问题。 答案 1.C 2.C

读地球上大陆和海洋各纬度带的水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 图,回答3~4题。

3.影响全球水平衡的根本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C .洋流

( ) 。

B .大气环流 D .下垫面

( ) 。

4.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 .中纬度地区,大陆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B .低纬度地区,海洋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C .南纬55°附近,降水量出现峰值 D .南、北极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解析 第3题,全球的水平衡受降水量和蒸发量制约,而影响降水量与蒸发量的根本因素是太阳辐射。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中纬度地区大陆上的水平衡为正值,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低纬度地区海洋上的水平衡为负值,即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从图中只能判断出南纬55°附近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达到峰值,并不能说明降水量也出现峰值;南、北极地区,水平衡都为正值,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答案 3.A 4.B

(2013高考题四川卷) 图3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5~6

题。

图3

5错误!未指定书签。. 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A . 春季 B . 夏季 C . 秋季 D . 冬季 6错误!未指定书签。. 利用该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

A . 棉花纺织 B . 甘蔗制糖 C . 葡萄酿酒 D . 大豆加工

(2013高考题浙江卷)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根据相关知识,完成7~8题。 7错误!未指定书签。. 右图是4种工业的生

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 “用工荒”

的是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三角形坐标表的判断。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主要是民工的流入数量减少,

0 0 20 40 60 80 100

技术(%) 第2题图

导致部分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的企业受影响,特别是制衣、电子装配等类型的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根据三角形坐标图的判断法则,“平一得二,平二得三,平三得一”具体的判读方法:第一步,每条边代表的含义及坐标的方向;第二步,根据规律进行读图。过区域中的该点做平行于坐标轴的平行线,则平行线与相邻的坐标有两个交点,取该平行线的与坐标轴的正方向一致的相邻坐标点为数值点,此平行线与相邻该坐标轴相交的那个点所反映出的数据即为该点在该坐标轴上的数据。如果三坐标轴的最小值均不为0,则可把每条坐标轴上的最小值所在点看作原点。

从图中可以得出④工业劳动力的投入成本最高,可以判断其受劳动力因素的影响最大,而在劳动力缺少的前提下,很可能造成“用工荒”,企业开工不足,影响生产。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D 。

8错误!未指定书签。. “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 . 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B . 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C . 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D . 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用工荒”问题产生,源于劳动力缺少,从供求的角度来看,势必劳动力的价格上涨。由于中西部地区自身经济发展快速,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多,劳动力价格也上涨,更加导致“用工荒”的情况。此情形下,部分劳动力可能回流到了第一产业,但并不代表第一产业的比重提高。由于结构性的用工短缺,此时能刺激东部地区的部分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技术含量,发展新兴产业。企业加大了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企业生产总值将不断提升。

(2013高考题安徽卷) 图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9~11题。

误!未指定书签。. 9.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A . 初期阶段 B . 中期阶段 C . 后期阶段 D . 逆城市化阶段 【答案】B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图表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 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处于较快阶段、且从柱状图城市人口比重30%以上,在根据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可以读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故选B 项。 10错误!未指定书签。.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 .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 .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 . 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 .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 【答案】D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地理数据的提取与分析能力; 考点定位:区域工业化进程及其发展对策

【解题思路】据图可判断出从1985年——201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显著,逐步占居主导地位,反映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B 错,D 正确。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海域迁移的信息,C 错;第二产业就业比2000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自1995年快速提高,故A 错误。 11错误!未指定书签。. 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 . 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 . 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 . 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 . 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答案】A 【命题立意】运用柱状坐标和折线复合图考查提取数据信息、整合分析处理相关地理问题

的综合能力

考点定位:工业区位与分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解题思路】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故选A 。

12.下图表示2000年某种地理事物占全球的比重,该地理事物是 ( ) 。

A .耕地

B .人口

C .森林

D .水能

解析 读图可知,中国该地理事物占全球的2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理事物表示人口。 答案 B

读西半球某两国国界线处水域纵向剖面图,回答13~14题。

13.形成图中水域的地质作用是 A .流水的侵蚀作用 B .流水的沉积作用 C .冰川的侵蚀作用 D .内力作用

14.关于图中水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水域的航运价值低

B .区域内有世界著名的临海型工业区 C .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 D .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

解析 第13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水域为北美五大湖,是由冰川侵蚀

( ) 。

( ) 。

作用形成的。第14题,北美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域;该区域河湖相连,周围区域经济发达,航运价值大;该区域降水丰富,水源补给主要是雨水补给;该区域工业是煤铁复合型工业。 答案 13.C 14.D

图4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 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A. 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 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16.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漏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A. 西南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DB

二、综合题(共56分)

17.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工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28分

)

(1)该城市工业区分布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8分)

(2)近年来该城市经常受到因燃烧小麦秸秆而造成的雾霾天气影响,其最容易出现在________月。(5分)

(3)简述工业园区的建成对该地区城市化产生的有利影响。(15分)

解析 (1)根据图例确定工业区的位置,然后分析其分布与其他事物如公路、铁路等的位置关系。(2)我国华北地区小麦6月份收获,故燃烧小麦秸秆引发的雾霾天气最容易出现在该月。(3)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移,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农业用地转化为城镇用地的过程,通过加快工业的发展,可带动城市化。

答案 (1)分布于城市中心区的外缘;沿公路、铁路、河流分布 (2)6

(3)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完善等。

18.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构成表,完成有关问题。(28分)

(1)根据表中数据绘出1920~200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折线图。(10分)

(2)依据资料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异同。(10分)

(3)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相反的人口流动,此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解析 (1)画图时注意试题要求,画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折线图”。这些都是学生易忽略的地方,常成为解题的关键。(2)城市化特点一般包括城市化的水平、发展速度、城市人口数量等方面。结合材料,对信息进行分类,合理组织语言作答即可。(3) 考查逆城市化的形成原因。

答案 (1)如图。

(2)相同点: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不同点: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20世纪后2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3)逆城市化 城市环境质量不高,农村和 小城镇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相关内容

  • 遥感技术重点
  • 第一章 绪论 一遥感 概念: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仪器(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 二 遥感技术 含义:从不同的高度平台上,使用各种传感器,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 ...

  • 遥感概论试题(归纳)
  • 名词解释 1.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目视解译--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辅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3.三原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两种颜色混 ...

  • 高三第二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 中卫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地理组 何鹏举 一.指导思想 以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学生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夯实基础,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式和要求 ...

  • 地图 - 中国出版社主办杂志
  • 地图 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共9个义项): 展开 具有空间分布特性的自然与社会现象的载体 中国出版社主办杂志 卫斯理著小说 黄淑惠演唱歌曲 姜育恒演唱歌曲 Kolor演唱歌曲 人文版 2011年中国谢家良导演电影 2006年印度Sachin Bajaj导演电影 地图 - 中国出版社 ...

  • 地理高考复习方法
  • 地理高考复习方法 进入高三以后,大家关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者尽量靠近既定目标?在这里我们给考生推荐的是三轮复习法. 三轮复习法中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 第一轮复习从八月中到三月初,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 ...

  • 地图学主要内容
  • 地图 第 1 章 第1节 地图的特征.地图的定义 (一)地理信息的载体(二)数学法则的结构(三)有目的的图形概括四)符号系统的运用 地图是依据特定的数学法则,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将地理信息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客观现象的数量.质量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第2节 地 ...

  • 2013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 磐石一中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2012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法指导,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联 ...

  • 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分析
  • 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分析 杨建瑛 2011年宁夏高考文综试卷仍采用全国新课标卷,除宁夏外,吉林.黑龙江.辽宁.山西.陕西.新疆.湖南.湖北.江西等九省区也使用本套试卷. 一. 总体评价 试卷与去年相比,整体难度有所降低,题目不偏不怪,无超纲内容."知识抽样.突出主干.能力立意&quo ...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专题
  • 一.核心考点 二.知能构建 三.图表剖析 能源问题是影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地理高考的热点,最主要的考查形式是对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能源结构统计图所反映的是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和不同能源所占比重,它与土地利用结构统计图.产业结构统计图等,都是通过不同地理事物的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