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助人行为

2. 竞争心理优势

3. 从众

4. 社会助长(社会促进或社会助长作用)

5. 人际关系

二、单选

1下列哪类帮助者提供帮助时会让受助者感到沮丧( )

A . 不喜欢的人 B. 不相似的陌生人 C. 朋友 D. 没有重要技巧的人

2. 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来预防和控制侵犯行为( )

A. 社会公平的建立 B. 移情能力培养 C. 成熟个性的培养 D. 将愤怒压在心底

3. 成熟个性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 )

A. 自我认识客观 B.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C.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D. 有道德责任意识

4. 下列哪种观点不属于有关助人的原因的理论( )

A. 社会学习理论 B. 社会生物学解释 C. 社会交换论观点 D. 社会规范论观点

5. 社会作用力理论的提出者是( )

A. 德克海姆 B. 玛格丽特. 米德 C. 塔尔德 D. 拉特纳

6. 合作与竞争的直接动因是( )

A. 遗传 B. 现实利益 C. 现实利益的一致和冲突 D. 性别

7. 卡车运输游戏实验是谁进行的( )

A. 依奇和克劳斯 B. 依奇和哈定 C. 克劳斯和哈定 D. 华生和弗洛伊德

8. 下列哪一个属于第三方的介入( )

A. 交流 B. 接触 C. 调停 D. 谈判

9. “一大群人去吃饭时,当规定是大家平摊付账时,人们会倾向于点贵的菜来大饱口福”这属于社会心理学的什么效应( )

A.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B. 搭便车效应 C. 潘朵拉效应 D. 登门槛效应

10. 从众的类型不包括( 0

A 真从众 B 权宜从众 C 假从众 D 不从众

11. 不属于依从行为发生的心理规律的是( )

A 命令者的权威 B 潜在损失危机 C 互惠心里 D 喜爱和熟悉

12. 从众的动机不包括( )

A 行为参照 B 喜爱和熟悉 C 偏离恐惧 D 人际适应

13. 最为典型的逆反心理不包括( )

A 超限逆反 B 自我价值保护逆反 C 禁果逆反 D 消极逆反

14. 以下列举出的需要中,不属于隶属需要的是( )

A 安全需要

B 地位需要

C 自尊需要

D 审美需要

15. 以下不是影响群体形成的因素( )

A 互动与共同目的

B 隶属需要

C 依从

D 工具作用与情境压力

16. 以下哪个问题是助人行为的社会规范论观点没有解释清楚的问题( )

A 做出初始亲社会行为的动机是什么?

B 这种理论在人类升上是否适用?

C 特定条件下的自发救助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D 与“好人品效应”的倾向相违背。

17. 提出爱情三元论的是谁( )

A. 斯滕伯格 B. 德瑞斯考尔 C. 鲁宾 D. 赫尔

18. 小鸡出生时,第一个看见的是鸭子,而且周围没有其他的母鸡,那么它便认为鸭子是他的妈妈,请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A. 本能 B. 条件作用 C. 印刻 D 模仿

19. 在一项实验中,给被试展示一组他人的面部照片,照片被呈现的次数不同,结果发现,照片被呈现的次数越多,被试就越喜欢,请问这是由下面的哪一项引起的喜欢( )

A. 邻近性 B. 相似性 C. 外貌 D. 熟悉性

20. 人们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的个人领域时,处于人际关系的哪一个阶段( )

A. 定向阶段 B. 感情探索阶段 C. 感情交流阶段 D. 稳定交往阶段

21. 人们之所以相互吸引是因为( )

A. 人们有亲和需要和亲密需要 B. 人们为了克服寂寞 C. 人个内向 D. 人们的低度焦虑

三、多选

1. 助人的决策过程( )

A. 帮助需求觉察 B. 助人责任意识 C. 得失 D. 采取有效的救助措施

2. 在群体中竞争心理优势得到强化的原因( )

A. 个体的自私行为在群体中更容易得到社会支持

B. 个体对于所在群体的认同感使他可能怀有对外群体的偏见

C. 知觉偏差

D. 可鉴别性被弱化

3. 冲突发生的影响因素( )

A. 竞争 B. 威胁 C. 不公正感 D. 知觉偏差 E. 个人因素 F . 接触

4. 从众的条件有( )

A 群体影响与少数群体作用

B 情境因素

C 个体因素

D 教育和文化倾向

5. 服从的原因有( )

A 合法权益 B 他人支持与服从 C 责任转移 D 执行者的个人特征

6. 群体的特征有哪些( )

A 交互作用

B 结构和规范

C 归属感

D 共同目标

7. 群体的类型有哪些( )

A 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

B 开放式群体和闭塞型群体

C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D 面对面群体与虚拟群体

8. 爱情的三元论包括哪些( )

A. 亲切 B. 亲密 C. 亲和 D. 承诺 E. 激情

9.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

A. 身份 B. 性别 C. 熟悉性与邻近性 D. 相似性 E. 个人特征

四、简答题

1请分别阐述三种助人理论?并从助人动机和助人发生的原因进行比较。

2合作与竞争的影响因素?

3简述群体及其形成机制。

4简述依从与从众、服从的区别

5. 简述人际关系建立的四个阶段

五、论述题

1. 什么是依从?

2. 依从的心理规则有哪些?

六、案例分析题

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目前在大学校园里,也有相当一批学生吸烟。据一项调查,抽烟的比例高达70%,而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结合你自己对周围的观察,加以分析,请说出吸烟大学生们种种心态?

答案解析:

一、名词解释

1. 助人单选行为特指以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

2. 在需要共同拥有资源的情景中,人们在合作与竞争的两重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竞争的心理。

3. 所谓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4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与别人一起活动或是在电子监控存在的情况下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5. 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情感关系

二、单选

1.C 2.D 3.B 4.A 5.D 6.C 7.A 8.C 9.B 10.C 11.A 12.B 13.D 14.D 15.C 16.A 17.A 18.C 19.D 20.D

21.A

三、多选

1.ABCD 2.ABD 3.ABCDE 4.ABCD 5.AC 6.ABCD 7.ACD 8.BDE 9.CDE

四、简答题

1. (1)社会生物学解释

它认为助人行为是人的先天特征,来自我们的基因,是可以遗传的。

(2).社会交换论观点

社会交换论者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个人试图尽可能获得最大利益,同时又尽可能少的付出代价的社会交换过程。

(3).社会规范论

这一规范是指社会期待人们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三者比较

(1)社会生物学解释的助人动机是本能,帮助与自己相似的人是为了增加该种族延续的可能性,它发生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共同的基因中就有帮助他人的因子。

(2)社会交换论的助人动机是助人的代价与利益相比较,利益更大,它发生的原因是提供帮助是因为收益。

(3)社会规范论的助人动机是回报、社会责任与公正,它发生的原因是我们都需要帮助,我们也有责任去帮助他人以维护社会公正。

2. 合作的影响因素有:①人际交互作用

②沟通

③个体特点

④奖惩结构

3. 定义: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依赖和互相作用的个体,为了某个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彼此之间具有情感联系的人群。

简述怎样预防和控制侵犯行为:

侵犯是由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可控性和可预测性。 社会成面上的预防:

社会公平的建立

在现代社会中,完整的社会公平体系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公平等方面。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中的重要内容。研究证明,当个体认为该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时,就会产生相对剥夺感,由此产生负面情绪,做出各种拒绝性行为。

个人成面上的控制

宣泄

针对已经产生了对一定对象的侵犯准备的个体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可以有效地降低人们的侵犯性;但是对于未产生愤怒攻击准备的人,想象或目睹别人实施侵犯行为反而会增加侵犯那的危险性。宣泄方法不能滥用,否则适得其反。

移情能力培养

移情是指当一个人,感知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即能够体察到他人的情绪状态,并产生共鸣。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强调孩子侵犯行为带来的后果时,让其产生对受害者的感情共鸣,通过培养其移情能力来降低其侵犯性。

成熟个性的培养

道德水平是成熟个性的核心标志,个人道德发展越高,就越倾向于体察他人的感受;道德发展水品越低,就越倾向于忽视他人的感受。个人道德水平的提高,会减少侵犯行为的 4.

(1) 依从的社会影响机制与服从有着根本的区别。依从的理由是内在的,服从的理由是外在的。

(2)依从和从众有更为接近的特点,二者都是个体受到某种影响而产生的行为变化,而且二者的发生机制都不存在对权威者的绝对服从。

(3)依从和从众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即依从行为的产生是由一个特定的影响对象对个体施加直接的或隐含的影响而发生的,而从众行为的产生却没有特定影响来源,而是个体在一定的群体压力下自发产生的一种跟从行为。

5. (1)、定向阶段。包括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及初步沟通等方面的心理活动。

(2)、感情探索阶段。在此阶段,双方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感情联系。随着双方的共同情感领域的发现,彼此沟通越来越广泛,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

(3)、情感交流阶段。人际关系发展到这一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发生重要变化。双方的信任感,安全感开始建立:彼此沟通的深度有所发展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此时,双方提供评价性的反馈信息,进行真诚的赞许或批评。4)、稳定交往阶段。此阶段中,彼此在心里相容性方面进一步拓展,已允许对方进入自己的私密性领域,自我暴露广泛而深刻。

五、论述题

依从是指人因为他人的期望压力而接受他人请求,做出别人期望的行为的现象。 依从的心理规则有:潜在损失危机、互惠心理、喜爱与熟悉

六、案例分析题

⑴从众心理: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

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大学生吸烟比例的不断增长就是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出现的。 ⑵交往心理:生活在社会上的人具有与其他人交往的需要,如果缺乏与人共处、与人交

往的经验会使人焦虑不安。而吸烟行为的产生就是为了能与人交往。

⑶好奇心理: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社会、学校和大人们禁

止学生吸烟,这样就更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理。

一、名词解释

1. 助人行为

2. 竞争心理优势

3. 从众

4. 社会助长(社会促进或社会助长作用)

5. 人际关系

二、单选

1下列哪类帮助者提供帮助时会让受助者感到沮丧( )

A . 不喜欢的人 B. 不相似的陌生人 C. 朋友 D. 没有重要技巧的人

2. 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来预防和控制侵犯行为( )

A. 社会公平的建立 B. 移情能力培养 C. 成熟个性的培养 D. 将愤怒压在心底

3. 成熟个性特征不包括下列哪项( )

A. 自我认识客观 B.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C.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D. 有道德责任意识

4. 下列哪种观点不属于有关助人的原因的理论( )

A. 社会学习理论 B. 社会生物学解释 C. 社会交换论观点 D. 社会规范论观点

5. 社会作用力理论的提出者是( )

A. 德克海姆 B. 玛格丽特. 米德 C. 塔尔德 D. 拉特纳

6. 合作与竞争的直接动因是( )

A. 遗传 B. 现实利益 C. 现实利益的一致和冲突 D. 性别

7. 卡车运输游戏实验是谁进行的( )

A. 依奇和克劳斯 B. 依奇和哈定 C. 克劳斯和哈定 D. 华生和弗洛伊德

8. 下列哪一个属于第三方的介入( )

A. 交流 B. 接触 C. 调停 D. 谈判

9. “一大群人去吃饭时,当规定是大家平摊付账时,人们会倾向于点贵的菜来大饱口福”这属于社会心理学的什么效应( )

A.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B. 搭便车效应 C. 潘朵拉效应 D. 登门槛效应

10. 从众的类型不包括( 0

A 真从众 B 权宜从众 C 假从众 D 不从众

11. 不属于依从行为发生的心理规律的是( )

A 命令者的权威 B 潜在损失危机 C 互惠心里 D 喜爱和熟悉

12. 从众的动机不包括( )

A 行为参照 B 喜爱和熟悉 C 偏离恐惧 D 人际适应

13. 最为典型的逆反心理不包括( )

A 超限逆反 B 自我价值保护逆反 C 禁果逆反 D 消极逆反

14. 以下列举出的需要中,不属于隶属需要的是( )

A 安全需要

B 地位需要

C 自尊需要

D 审美需要

15. 以下不是影响群体形成的因素( )

A 互动与共同目的

B 隶属需要

C 依从

D 工具作用与情境压力

16. 以下哪个问题是助人行为的社会规范论观点没有解释清楚的问题( )

A 做出初始亲社会行为的动机是什么?

B 这种理论在人类升上是否适用?

C 特定条件下的自发救助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D 与“好人品效应”的倾向相违背。

17. 提出爱情三元论的是谁( )

A. 斯滕伯格 B. 德瑞斯考尔 C. 鲁宾 D. 赫尔

18. 小鸡出生时,第一个看见的是鸭子,而且周围没有其他的母鸡,那么它便认为鸭子是他的妈妈,请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A. 本能 B. 条件作用 C. 印刻 D 模仿

19. 在一项实验中,给被试展示一组他人的面部照片,照片被呈现的次数不同,结果发现,照片被呈现的次数越多,被试就越喜欢,请问这是由下面的哪一项引起的喜欢( )

A. 邻近性 B. 相似性 C. 外貌 D. 熟悉性

20. 人们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的个人领域时,处于人际关系的哪一个阶段( )

A. 定向阶段 B. 感情探索阶段 C. 感情交流阶段 D. 稳定交往阶段

21. 人们之所以相互吸引是因为( )

A. 人们有亲和需要和亲密需要 B. 人们为了克服寂寞 C. 人个内向 D. 人们的低度焦虑

三、多选

1. 助人的决策过程( )

A. 帮助需求觉察 B. 助人责任意识 C. 得失 D. 采取有效的救助措施

2. 在群体中竞争心理优势得到强化的原因( )

A. 个体的自私行为在群体中更容易得到社会支持

B. 个体对于所在群体的认同感使他可能怀有对外群体的偏见

C. 知觉偏差

D. 可鉴别性被弱化

3. 冲突发生的影响因素( )

A. 竞争 B. 威胁 C. 不公正感 D. 知觉偏差 E. 个人因素 F . 接触

4. 从众的条件有( )

A 群体影响与少数群体作用

B 情境因素

C 个体因素

D 教育和文化倾向

5. 服从的原因有( )

A 合法权益 B 他人支持与服从 C 责任转移 D 执行者的个人特征

6. 群体的特征有哪些( )

A 交互作用

B 结构和规范

C 归属感

D 共同目标

7. 群体的类型有哪些( )

A 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

B 开放式群体和闭塞型群体

C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D 面对面群体与虚拟群体

8. 爱情的三元论包括哪些( )

A. 亲切 B. 亲密 C. 亲和 D. 承诺 E. 激情

9.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

A. 身份 B. 性别 C. 熟悉性与邻近性 D. 相似性 E. 个人特征

四、简答题

1请分别阐述三种助人理论?并从助人动机和助人发生的原因进行比较。

2合作与竞争的影响因素?

3简述群体及其形成机制。

4简述依从与从众、服从的区别

5. 简述人际关系建立的四个阶段

五、论述题

1. 什么是依从?

2. 依从的心理规则有哪些?

六、案例分析题

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目前在大学校园里,也有相当一批学生吸烟。据一项调查,抽烟的比例高达70%,而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结合你自己对周围的观察,加以分析,请说出吸烟大学生们种种心态?

答案解析:

一、名词解释

1. 助人单选行为特指以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

2. 在需要共同拥有资源的情景中,人们在合作与竞争的两重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竞争的心理。

3. 所谓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4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与别人一起活动或是在电子监控存在的情况下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5. 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情感关系

二、单选

1.C 2.D 3.B 4.A 5.D 6.C 7.A 8.C 9.B 10.C 11.A 12.B 13.D 14.D 15.C 16.A 17.A 18.C 19.D 20.D

21.A

三、多选

1.ABCD 2.ABD 3.ABCDE 4.ABCD 5.AC 6.ABCD 7.ACD 8.BDE 9.CDE

四、简答题

1. (1)社会生物学解释

它认为助人行为是人的先天特征,来自我们的基因,是可以遗传的。

(2).社会交换论观点

社会交换论者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个人试图尽可能获得最大利益,同时又尽可能少的付出代价的社会交换过程。

(3).社会规范论

这一规范是指社会期待人们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三者比较

(1)社会生物学解释的助人动机是本能,帮助与自己相似的人是为了增加该种族延续的可能性,它发生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共同的基因中就有帮助他人的因子。

(2)社会交换论的助人动机是助人的代价与利益相比较,利益更大,它发生的原因是提供帮助是因为收益。

(3)社会规范论的助人动机是回报、社会责任与公正,它发生的原因是我们都需要帮助,我们也有责任去帮助他人以维护社会公正。

2. 合作的影响因素有:①人际交互作用

②沟通

③个体特点

④奖惩结构

3. 定义: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依赖和互相作用的个体,为了某个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彼此之间具有情感联系的人群。

简述怎样预防和控制侵犯行为:

侵犯是由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可控性和可预测性。 社会成面上的预防:

社会公平的建立

在现代社会中,完整的社会公平体系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公平等方面。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中的重要内容。研究证明,当个体认为该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时,就会产生相对剥夺感,由此产生负面情绪,做出各种拒绝性行为。

个人成面上的控制

宣泄

针对已经产生了对一定对象的侵犯准备的个体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可以有效地降低人们的侵犯性;但是对于未产生愤怒攻击准备的人,想象或目睹别人实施侵犯行为反而会增加侵犯那的危险性。宣泄方法不能滥用,否则适得其反。

移情能力培养

移情是指当一个人,感知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即能够体察到他人的情绪状态,并产生共鸣。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强调孩子侵犯行为带来的后果时,让其产生对受害者的感情共鸣,通过培养其移情能力来降低其侵犯性。

成熟个性的培养

道德水平是成熟个性的核心标志,个人道德发展越高,就越倾向于体察他人的感受;道德发展水品越低,就越倾向于忽视他人的感受。个人道德水平的提高,会减少侵犯行为的 4.

(1) 依从的社会影响机制与服从有着根本的区别。依从的理由是内在的,服从的理由是外在的。

(2)依从和从众有更为接近的特点,二者都是个体受到某种影响而产生的行为变化,而且二者的发生机制都不存在对权威者的绝对服从。

(3)依从和从众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即依从行为的产生是由一个特定的影响对象对个体施加直接的或隐含的影响而发生的,而从众行为的产生却没有特定影响来源,而是个体在一定的群体压力下自发产生的一种跟从行为。

5. (1)、定向阶段。包括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及初步沟通等方面的心理活动。

(2)、感情探索阶段。在此阶段,双方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感情联系。随着双方的共同情感领域的发现,彼此沟通越来越广泛,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

(3)、情感交流阶段。人际关系发展到这一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发生重要变化。双方的信任感,安全感开始建立:彼此沟通的深度有所发展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此时,双方提供评价性的反馈信息,进行真诚的赞许或批评。4)、稳定交往阶段。此阶段中,彼此在心里相容性方面进一步拓展,已允许对方进入自己的私密性领域,自我暴露广泛而深刻。

五、论述题

依从是指人因为他人的期望压力而接受他人请求,做出别人期望的行为的现象。 依从的心理规则有:潜在损失危机、互惠心理、喜爱与熟悉

六、案例分析题

⑴从众心理: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

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大学生吸烟比例的不断增长就是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出现的。 ⑵交往心理:生活在社会上的人具有与其他人交往的需要,如果缺乏与人共处、与人交

往的经验会使人焦虑不安。而吸烟行为的产生就是为了能与人交往。

⑶好奇心理: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社会、学校和大人们禁

止学生吸烟,这样就更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理。


相关内容

  •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汇编教师招聘考试资料
  •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公共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教师招聘考试资料]公共基础知识试题汇编试题1: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A: 人民的利益 B: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C: 党的利益 D: 国家的利益答案: B试题2:不属于 ...

  • 天津师范大学考研专业课资料网址
  • 天津师范大学考研资料网址,可以注册下载 1.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评价学2003试题资料下载 2. 天津师范大学 中共党史 政治学原理2004试题资料下载 3.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基础心理学2004试题资料下载 4.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医学心理学2004试题资料下载 ...

  • 临沂事业单位历年真题
  • 通过2010年临沂事业编试题透析其出题规律(上) 招财猫猫 2011年度临沂事业单位招考已经开始,考生为了备考.考好,非常有必要就2010年度的真题进行一番分析.找出规律,总结规律,指导备考. 2010年以前的事业编真题题型规律 2010年以前临沂市事业编考试的题型和出题质量叫人不敢恭维.原因一是考 ...

  • 宪法试题及答案
  •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 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 1 分,共 30 分) 1.宪法的内容同其他法律一样,主要取决于社会的 A. 阶级力量对比 B.物质生活条件 C.精神文明建设 D.经济制度的改革 2.在宪法中体现分权.制 ...

  • 2010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真题答案
  • 2010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真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参考答案:C 试题内容: 1: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侵略军是() A:日本侵略军 ...

  • 比较初等教育
  • 比较初等教育-0032 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 客观题 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 美国于1992年3月成立了品格教育协作组织(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 ),简称CEP .他认为学校也可通过无记名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来评价学生品格的三个领域:认 ...

  • 殡葬心理试题(初级一)
  • 殡葬心理试题(初级一) 一. 填空(每题1分共4分) 1.( )禁忌是世界各民族中最常见又最严格的禁忌之一. 2.助丧者主要指丧户的亲朋.( )和( ). 3.攀比心理是从( )心理直接而来,源于人们的虚荣心. 二. 选择(每题1分共4分) 1.社会上对殡葬行业的心理主要有:( ) ① 邻避心理 ② ...

  • 笔试答案解析
  • 120道经典演绎推理题目(含答案) 试题1:售价2元一市斤的洗洁精分为两种:一种加有除臭剂,另一种没有除臭剂.尽管两种洗洁精的效果相同,但没加除臭剂的洗洁精在持久时间方面明显不如有除臭剂的洗洁精.因为后者( ). A: 味道更好闻些 B: 具有添加剂 C: 从长远来看更便宜 D: 比其他公司的产品效 ...

  • 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考试题中高级职称-04
  • 一.判断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突发事件应对法>立法的最首要的目的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本题得 3 分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试题解析: 显示 显示答案 2.根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的分类,2013年11月发生的青岛输油管道爆 ...

  • 2015年少先队辅导员考试试题答案
  •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少先队员要珍爱自己的红领巾.为了避免淋雨或日晒( )用红领巾作为遮挡的用具. 本题得 0 分 A.由辅导员批准 B.不可以 C.可以 D.由校长批准 参考答案:不可以 试题解析: 显示 显示答案 2.全国少先队的队刊.队报是:( ). 本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