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及反思

温州育英国际试验学校 官正华

[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试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的第二个寓言故事,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致使延误病情,小病酿成大祸,无药可医,警示人们姚防微杜渐,

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学情分析]

瓯海区实验小学四年级使用的时浙教版的语文教材,对于人教版试验教材的课文掌握有一定困难,但是本篇寓言语言浅显易懂,应该在理解上不会有太大的障碍。但是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不能按课后生字表所

示进行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课堂实际进行调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拜见”、“名医”等词语的

意思。

2、展开合理想象,把课文句子补充具体、生动。

3、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阅读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词语: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望闻问切 几个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如果老师说他主要是形容一个的人的,你能

猜出老师要形容谁吗? 简介扁鹊。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指导生字词。

3、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记起来太麻烦了,你能不能简单的说一说这篇

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读悟感知

1、出示第一自然段:

有一天,名医扁鹊区拜见蔡桓公。

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拜见”、“名医”。

蔡桓公相信扁鹊是个名医吗?他是怎么评价名医的?

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

己的高明!

你们同意蔡桓公的观点吗?你认为怎样的医生才能称得上名医? 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出扁鹊是个名医?用横线划下来。

2、交流。

估计学生会围绕着扁鹊医术高明来回答,先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对扁鹊医术高明的钦佩。(抓住“站了一会儿”、“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

了几眼”等处体会。)

是不是医术高明的医生都能称为名医?(学生讨论)(板书:医德高尚。) 我们来看看课文,扁鹊是否具有高尚的医德?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A、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B、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C、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蔡桓公对扁鹊这样傲慢无礼,而你如果是扁鹊,你会怎么想?

3、最后,蔡桓公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吗?请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其

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 想象病入膏肓的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四、小结拓展

1、你觉得蔡桓公是个怎样的人?

2、我们可以从蔡桓公之死可以得到哪些教训?(板书:防微杜渐)

3、介绍作者韩非。

4、(机动环节)读课文的原文(文言文):

五、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书目:《古文观止》、《伊索寓言》。

[课后反思]

此次研修班活动,我执教了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寓言两则》中的《扁鹊治病》一文。文章主要人物有两个,扁鹊和蔡桓公,是通过扁鹊的医术高明理解防微杜渐,还是在蔡桓公的言行举止中明白讳疾忌医,成为难以抉择的问题。我反复推敲,最后决定沿着蔡桓公三次拒绝扁鹊为其治病的傲慢态度为线索,进行课堂引领,教学设计流程为: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品读蔡桓公三次拒绝扁鹊的句子。

3、感悟课文深刻的寓意。

第一次试教时,课堂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小插曲:

师:蔡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扁鹊不再请求为他医治。看来,蔡桓公

离死亡也不远了。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朗读。

师:如果你就师蔡桓公,到了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的时候,想起扁鹊当

时对自己的劝告,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讨论交流。

生:蔡桓公肯定会想,我真是太傻了,当扁鹊说我生病的时候,我就应该相信他,让他帮我医治,现在小毛病变成了大毛病,而且就要死了,

后悔啊!

师:你说得真是太对了,当小毛病出现的时候,不能掉以轻心,要早点医治,不要让小毛病变成了大毛病,用成语来说叫“防微杜渐”(板书)。

生:(高举着手)老师,我有问题。

师:好的,请你说以说?

生:老师,为什么蔡桓公原来对扁鹊的态度很傲慢,而这时却派人去

“请”扁鹊。

(他重点强调了“请”字,我当时一愣:多好的一个问题啊!)

师:你很会读书,古人说:读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打进。从你这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上看,你已经进了一大步。我们一起研究研

究这个问题。

(经过我和学生的共同研讨,最后达成共识:蔡桓公这时候已经知道扁鹊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名医,自己又病得很严重,需要扁鹊帮助治病,不敢再对扁鹊不恭敬,所以要去“请”扁鹊治病。这个提问的学生也很满

意讨论的结果。)

下课了,许多听课的老师都认为这个环节生成得很精彩,可是我当我再次阅读文本,发现蔡桓公从拒绝治病到派人去“请”,其变化的关键在于蔡桓公怀疑扁鹊是不是一位名医。那么,一位名医要具备哪些条件呢?应该是医术高明和医德高尚。如果从扁鹊的言行中去体会名医的医术高明,再从蔡桓公的态度中读悟名医的医德高尚,不是成功解决了文

本两个主角的取舍问题吗?于是我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蔡桓公认为扁鹊是个名医吗?他是怎么评价医生的?

3、你认为名医要具备哪些条件?

4、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扁鹊的医术高明?又从什么地方看出扁鹊医

德高尚?

5、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再次试教时,明显感觉学生对扁鹊和蔡桓公的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丰满形象,教学效果也好了许多。通过这次磨课的经历,我认识到教师对课堂教学要立足宏观,落实微观,不要对学生牵引、牵制过多,一个个教学设计正是因为教师人为地把学生的思维定位在扁鹊和蔡桓公三次见面的过程中,学生没有自主的空间,只是在老师的预设中盲从。而第二个教学设计牢牢抓住了文本隐含的矛盾冲突,从“名医”一词入手,把蔡桓公对名医的理解和学生对名医的理解矛盾激化,产生浓厚的阅读期

待,主动学习,思维的火花闪耀课堂。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及反思

温州育英国际试验学校 官正华

[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试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的第二个寓言故事,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致使延误病情,小病酿成大祸,无药可医,警示人们姚防微杜渐,

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学情分析]

瓯海区实验小学四年级使用的时浙教版的语文教材,对于人教版试验教材的课文掌握有一定困难,但是本篇寓言语言浅显易懂,应该在理解上不会有太大的障碍。但是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不能按课后生字表所

示进行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课堂实际进行调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拜见”、“名医”等词语的

意思。

2、展开合理想象,把课文句子补充具体、生动。

3、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阅读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词语: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望闻问切 几个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如果老师说他主要是形容一个的人的,你能

猜出老师要形容谁吗? 简介扁鹊。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指导生字词。

3、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记起来太麻烦了,你能不能简单的说一说这篇

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读悟感知

1、出示第一自然段:

有一天,名医扁鹊区拜见蔡桓公。

结合第一自然段,理解“拜见”、“名医”。

蔡桓公相信扁鹊是个名医吗?他是怎么评价名医的?

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

己的高明!

你们同意蔡桓公的观点吗?你认为怎样的医生才能称得上名医? 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出扁鹊是个名医?用横线划下来。

2、交流。

估计学生会围绕着扁鹊医术高明来回答,先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对扁鹊医术高明的钦佩。(抓住“站了一会儿”、“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

了几眼”等处体会。)

是不是医术高明的医生都能称为名医?(学生讨论)(板书:医德高尚。) 我们来看看课文,扁鹊是否具有高尚的医德?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A、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B、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C、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蔡桓公对扁鹊这样傲慢无礼,而你如果是扁鹊,你会怎么想?

3、最后,蔡桓公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吗?请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其

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 想象病入膏肓的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四、小结拓展

1、你觉得蔡桓公是个怎样的人?

2、我们可以从蔡桓公之死可以得到哪些教训?(板书:防微杜渐)

3、介绍作者韩非。

4、(机动环节)读课文的原文(文言文):

五、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书目:《古文观止》、《伊索寓言》。

[课后反思]

此次研修班活动,我执教了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寓言两则》中的《扁鹊治病》一文。文章主要人物有两个,扁鹊和蔡桓公,是通过扁鹊的医术高明理解防微杜渐,还是在蔡桓公的言行举止中明白讳疾忌医,成为难以抉择的问题。我反复推敲,最后决定沿着蔡桓公三次拒绝扁鹊为其治病的傲慢态度为线索,进行课堂引领,教学设计流程为: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品读蔡桓公三次拒绝扁鹊的句子。

3、感悟课文深刻的寓意。

第一次试教时,课堂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小插曲:

师:蔡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扁鹊不再请求为他医治。看来,蔡桓公

离死亡也不远了。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朗读。

师:如果你就师蔡桓公,到了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的时候,想起扁鹊当

时对自己的劝告,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讨论交流。

生:蔡桓公肯定会想,我真是太傻了,当扁鹊说我生病的时候,我就应该相信他,让他帮我医治,现在小毛病变成了大毛病,而且就要死了,

后悔啊!

师:你说得真是太对了,当小毛病出现的时候,不能掉以轻心,要早点医治,不要让小毛病变成了大毛病,用成语来说叫“防微杜渐”(板书)。

生:(高举着手)老师,我有问题。

师:好的,请你说以说?

生:老师,为什么蔡桓公原来对扁鹊的态度很傲慢,而这时却派人去

“请”扁鹊。

(他重点强调了“请”字,我当时一愣:多好的一个问题啊!)

师:你很会读书,古人说:读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打进。从你这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上看,你已经进了一大步。我们一起研究研

究这个问题。

(经过我和学生的共同研讨,最后达成共识:蔡桓公这时候已经知道扁鹊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名医,自己又病得很严重,需要扁鹊帮助治病,不敢再对扁鹊不恭敬,所以要去“请”扁鹊治病。这个提问的学生也很满

意讨论的结果。)

下课了,许多听课的老师都认为这个环节生成得很精彩,可是我当我再次阅读文本,发现蔡桓公从拒绝治病到派人去“请”,其变化的关键在于蔡桓公怀疑扁鹊是不是一位名医。那么,一位名医要具备哪些条件呢?应该是医术高明和医德高尚。如果从扁鹊的言行中去体会名医的医术高明,再从蔡桓公的态度中读悟名医的医德高尚,不是成功解决了文

本两个主角的取舍问题吗?于是我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蔡桓公认为扁鹊是个名医吗?他是怎么评价医生的?

3、你认为名医要具备哪些条件?

4、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扁鹊的医术高明?又从什么地方看出扁鹊医

德高尚?

5、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再次试教时,明显感觉学生对扁鹊和蔡桓公的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丰满形象,教学效果也好了许多。通过这次磨课的经历,我认识到教师对课堂教学要立足宏观,落实微观,不要对学生牵引、牵制过多,一个个教学设计正是因为教师人为地把学生的思维定位在扁鹊和蔡桓公三次见面的过程中,学生没有自主的空间,只是在老师的预设中盲从。而第二个教学设计牢牢抓住了文本隐含的矛盾冲突,从“名医”一词入手,把蔡桓公对名医的理解和学生对名医的理解矛盾激化,产生浓厚的阅读期

待,主动学习,思维的火花闪耀课堂。


相关内容

  • 寓言两则[扁鹊治病]修改后
  •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张 丽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善 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理.理解寓意,发表自 ...

  • [扁鹊治病]教案设计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有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

  • 不妨学学扁鹊三兄弟
  • 汾 河 文 苑 第一 , 学扁 鹊大哥 , 就是 要学他 " 治病于未发 " . " 善除患者, 理于未生: 善胜敌者, 胜于无形" ." 治病于 未发 " 至关重 要 .我们 的干部 大 多都是 清 正廉 洁 . 勤 恳 为民的, 但在腐 ...

  •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魏 铮 感受最深的教材处理介绍或教学片断摘录: <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内容比较简单,以对话为主,在教学时,我也是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在这堂课上,学生提出了几个较有价值的问题: 1.蔡桓公为什么总是不听扁鹊劝告? 2. ...

  • 29.[扁鹊治病]
  • 扁鹊治病 [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通过几次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无病,拒不接受治疗,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不理睬到不高兴,以致延误病情,终于不治而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 ...

  • [扁鹊治病]教学课堂实录
  • <扁鹊治病>教学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课题质疑 师:说说今天的课堂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师:(出示课件中的第一幅图片)请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请用一个词把你的发现概括出来.(守株待兔)(师依次出示后两幅图片)拔苗助长.亡羊补牢. 师:刚才说的这三个词语讲述的故事属于我们曾经学习过的哪一 ...

  • 扁鹊治病课堂实录公开课
  • 课题:扁鹊治病 年级:四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目的: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以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展示",能角色扮演扁鹊几次见蔡桓公的不同情境. 联系 ...

  • 扁鹊治病教案(2)
  •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 教 ...

  •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2
  •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比较易懂,学生基本上能通过自读自悟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文本去理解.体会. 教学时我分三步走.一是课前质疑"扁鹊是名医还是庸医?"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文本,寻找自己要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