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研究
王海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00026)*
【摘要】内部控制是价值链企业开展全面业务合作,实现价值链管理目标的保证。本文用现代控制理论的思想对
价值链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价值链内部控制、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及其相关概念;并从价值
链内部控制的特点出发构建了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同时详细分析了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机理和过程。
【关键词】价值链内部控制 控制系统 模型 控制系统要素
一、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概念开始,价值链管理就一直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注,至今国内外学者对价值链已经有多种论述。如果从涵盖的范围分析,本文认为可以将其概括为三类:单指对企业内部活动进行价值分析的企业链、由企业链向上下游的供应商和顾客延伸形成的产业链、由二个以上的产业链相互作用构成的产业链网。其中产业链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以单一核心企业为主体和以多个核心企业为主体两种。价值链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使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由此价值链分析应该针对具体企业(本文称其为核心企业)开展,同时还必须把企业内部活动与其上下游企业的相关活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看待,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价值链的有效管理。本文对价值链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由某一核心企业及该企业从原料最初供应商开始的上游企业到产品或服务最终用户的下游企业构成的企业联盟。
要实现价值链管理目标,就需要在构建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对价值链实施内部控制。本文提出了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概念模型,并从价值链内部控制的特点出发对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价值链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1.价值链内部控制概念模型
价值链内部控制概念模型是一个完整描述价值链内部控制问题的概念集合,这些概念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构建一个完整而且相对稳定的概念模型是价值链内部控制作为价值链管理的独立部分的要求,它使价值链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应用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本文定义的价值链内部控制概念模型包括价值链内部控制、价值链内部控制主体、价值链内部控制对象、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和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
(1)价值链内部控制。价值链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它是为了达到既定的价值链管理目标,而在价值链内部实施的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
(2)价值链内部控制主体。价值链是由多个主体企业构成的企业联盟,价值链内部控制是建立在企*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IT环境下价值链管理与价值链会计研究0(项目批准号:70372066)的阶段性成果。
业间协调和企业自身自律机制基础上的,因此价值链内部控制的主体是链中企业的全体员工。
(3)价值链内部控制对象。价值链内部控制对象是价值链的价值活动及增值过程。其具体表现为构成价值链与价值链经济活动相关的各种要素,比如工艺、质量、产品、作业、人员、组织、财务、信息、绩效、资金等等。由于价值链可以看成是从供应商到用户的作业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整合,其一切活动的核心是价值,所以价值链内部控制的具体对象主要为作业流、财务、信息、组织和人员几方面。
(4)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价值链内部控制目标,由所有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价值链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结构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5)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是一种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架构,它是为了完成一定的使命而构建的,由一系列的构件和要素组成,并用一个模型进行描述。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可以作为企业联盟建立自己的价值链内部控制实例的参考。本文基于现代控制理论构建了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
2.价值链内部控制的作用
价值链内部控制主要有制约、反馈、激励几大作用。其中制约是指对价值链中企业的行为活动进行约束和规范。通过规范业务操作、管理流程、建立企业间协调机制和自律机制保证价值链企业健康发展;反馈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各项制度的执行和贯彻情况,及时发现执行中存在的差异,并正确和迅速应对;通过激励可以对制度执行者赏罚分明,保证责权利结合,从而有效激励员工,保证价值链管理目标的实现。
3.价值链内部控制的特点
价值链是由不同企业构成的企业联盟,与单个企业的内部控制相比,价值链内部控制具有很显著的特点:
(1)价值链的可控性是有条件的。按照现代控制理论的观点,一个动态经济系统只有能够在有限时间(或步骤)内达到任一控制的目标,系统才是可控的。从已经证明的结论可以知道,一个系统的可控性取决于系统的结构。用大系统理论和控制理论分析,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分散系统,由于各分散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控制子系统,能够对链的各部分实施局部控制,因此可以证明(作者已经另文用控制论模型证明):虽然每一个企业都是状态可控的,价值链系统的可控性也是有条件的。即要想使整个价值链系统可控,必须合理安排价值链结构。
(2)价值链内部控制目标必须兼顾整体与局部。价值链中的各个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主体,都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就存在着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整体目标和各企业局部目标的矛盾,因此价值链管理应该坚持整体效益最优。即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追求实现整体效益最优基础上相关企业的利益均衡。从控制的角度看,就是追求实现整个价值链控制目标下的企业局部目标。
(3)充分协调是价值链内部控制的基础。价值链中的各个企业之间是一种竞争-合作关系,虽然依靠对长期的、互惠的、利益的追求联合在一起,但仍然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各企业对控制具有不同的认识和要求,因此任何控制的实现都必须建立在充分协调的基础上。价值链的协调包括企业级和部门级两个层次。其中企业级协调主要实现不同企业之间利益的均衡;部门级协调是在企业级协调基础上实现具体业务的协作,它包括横向协调和纵向协调两个方面,横向协调是指不同企业相同组织之间的协调,如不同企业仓管部门之间;纵向协调是链中不同企业按照业务流程形成的,不同业务关联组织之间的协调,如企业的销售部门和另一个企业的采购部门。
(4)价值链内部控制的作用是有限的。一方面,企业靠共同的利益追求结成价值链,但彼此又都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甚至可能存在利益冲突。虽然可以通过设置价值链协调机构,制定协调方案最大程度地发挥价值链的作用,但协调机构的权限是有限的,它对各企业并没有直接管理权。协调方案是否得到落实,执行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企业自身;另一方面,单个企业的控制效益不一定转化为价值链的控制效益,而单个企业控制的不利后果却要影响整个价值链,这使价值链管理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价值链内部控制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三、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
本文基于现代控制理论思想构建的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主要包括控制目标、控制环境、控制机制、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控制内容和控制方法几部分,用图1
表示。
1.价值链内部控制目标
价值链内部控制目标是指通过内部控制的约束与激励所
要达到的目的。它与价值链的管理目标是一致的,是管理目
标的具体化。价值链内部控制目标包括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
两个层次,基本目标给出了价值链内部控制应该达到的根本
目的;具体目标是各个具体控制对象、受控变量在实际中应
该达到的标准。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分析,企业价值链构建的基础是价
值分析。本文认为价值链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在整体价值最大
化基础上实现各相关利益主体利益的均衡。与此相适应,价
值链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几方面:①维护链中各
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确保有效使用;②保证各项图1 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
经济管理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安全性;③确保价值链经营管理决策的贯彻执行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协调、有序和高效;④实现链中企业之间经营管理活动的协调一致。
2.价值链内部控制环境
价值链内部控制环境是对价值链或价值链的各企业具有潜在影响的所有因素的总称,是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的基础。构建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时必须从分析具体价值链的控制环境开始,真正建立一套符合实际情况,满足价值链企业发展需求的控制体系。对价值链来说,各构成企业的组织文化、企业的结盟方式、价值链结合的紧密程度、各企业的诚信程度、企业间信息沟通方式和方法等都是重要的环境因素。
3.价值链内部控制机制
价值链内部控制机制指价值链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价值链内部控制机制可以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确定下来成为链中企业共同遵守的规范。本文认为价值链内部控制机制是价值链内部控制的基础和保障,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价值链企业协调机制。价值链企业协调机制是对价值链企业的协调方式做出规定。整体化是实现整个价值链管理目标和系统优化的前提,而价值链的松散结构又决定了各企业都有各自的局部目标。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是寻求良好的协调和整体化机制及其实施方法。享有盛誉的管理学大师亨利#明兹伯格(HenryMintzberg)曾对一个企业内部如何协调做过阐述。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价值链提出:①价值链协调可以采用相互调整、直接监督、会议协商、标准化几种方式;②价值链协调可以通过建立分层管理机构,设立规章和程序,设立企业联络员与联络机构进行横向联系,组建由不同企业、不同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定期和不定期召开针对解决价值链重要问题的企业间和职能部门间的协调会议,建立一个专门从事协调和整体化工作的协调机构等途径实现。
(2)价值链信息共享机制。价值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联盟实现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竞争优势的目标,这离不开价值链上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共享机制就是通过企业协商并签订协议的方式对价值链信息资源的共享做出规定。
价值链信息共享机制主要解决下面的问题:哪些信息需要共享、如何共享、由谁共享;共享信息由谁、何时、怎样进行更新、维护和管理;如何保证共享信息的正确、真实、完整、安全;如何保证提供共享信息的企业的信息安全以及各共享企业为此应该承担的责任(包括法律责任)和义务等。
(3)价值链构建机制。构建机制主要对与价值链构建相关的问题做出规定。这些问题包括:什么样的企业可以纳入价值链体系,以什么样的方式、按照什么样的程序进入,链中企业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等。
(4)内部控制执行机制。价值链内部控制执行机制是对控制的具体实施者、控制的具体对象、控制实施的流程、控制成本的分摊、控制绩效的评估和报告等与控制执行有关的问题做出规定。其中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成本可以本着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进行分摊,同时也要考虑价值链构成模式;控制绩效的评估和报告需要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建立评估方案,然后按照方案执行。方案中应该就评价标准、评价程序、评价机构、评价时间、评价结果的报告等做出具体规定。
(5)价值链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对监督主体、监督的作用和地位、监督对象、监督达到的目标、监督程序、监督方式和手段等做出规定。监督是控制的重要一环,没有监督就难以有持久、有效的控制。
(6)价值链企业自律机制。价值链是一个松散的、动态变化的企业联盟,各企业都有自身的利益。对这样一个虚拟体的控制最终要靠在协议规定下,建立在企业诚信和信誉基础上的企业自律来实现。本文认为企业自律机制是价值链与单个企业相比独有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规范。
4.价值链内部控制要素
价值链内部控制要素是指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本文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思想,对价值链内部控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以反馈控制为主的前馈-反馈结合的复合人机动态控制系统,它应该由标准系统、风险分析系统、诊断系统和交互控制系统四大要素构成。
(1)标准系统。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标准系统是对价值链采用的所有控制标准的总称。它是在价值链企业协调一致的前提下,在对价值链基本控制观、控制目标和控制纲领具体化的基础上,形成的链中各企业行为或行为结果所应该达到的目标体系。通过实施标准系统可以达到链中企业的协调统一,并有助于实现价值链整体目标。
价值链的控制标准应该以技术标准为主,同时包括为实现技术标准要求而建立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制定标准时必须考虑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统一。标准应该是有层次的,既有整个价值链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如物料和服务的质量标准、风险评价标准、成本分摊标准、信用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等,也要有各个企业、各个作业环节、各个工序和班组的标准。
(2)风险分析系统。这是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实现前馈控制的基本要素。它是对价值链及其构成企业所有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确认、评估、管理的系统。该要素的主要目的是确立价值链企业各种行为的边界。即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对各种超越边界的行为直接进行实时控制,保证价值链内部控制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风险分析系统首先要对面临的风险进行确认和评估,明确哪些是价值链可接受的风险、哪些是需要积极控制的风险、哪些是要严格避免发生的风险;然后按照反馈控制流程,利用标准系统中的控制标准对前两类风险实施反馈控制;同时通过建立行为限制标准(本文称为风险准则)对第三类风险实施前馈控制,防止价值链或链中企业卷入该类事件。
(3)诊断系统。这是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实现反馈控制的基本要素。主要完成对控制对象实际运做过程及结果的检测、比较、评价。通过对价值链控制对象以及代表控制对象的关键绩效变量(即受控变量)的检测和衡量,将这些变量的实际运行情况与标准系统中相应的标准进行比较,并对出现的偏差进行诊断分析和评价。
(4)交互控制系统。这是由所有控制活动构成的系统。根据风险分析系统和诊断系统给出的风险程度及诊断分析的结果,控制系统将采取控制措施,达到消除差异、降低风险及影响,实现控制目标的目的。
本文将控制系统要素定义为交互控制系统是因为:当前企业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为了应对和解决价值链(包括各企业)控制面临的不确定性问题,价值链内部控制必须是交互式的。即在常
规控制基础上,管理层必须通过激励员工收集常规渠道以外的信息以及企业之间、企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与对话,定期和不定期对重要数据和信息进行讨论、分析,对控制系统不断进行实时调整。
5.价值链内部控制内容
价值链内部控制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比如按照业务内容可以分为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库存控制、人力资源控制等;按照业务环节可以分为采购环节控制、生产环节控制、销售环节控制等;按照控制层次可以分为战略控制、管理控制和作业控制。针对不同的控制内容应采用适当的控制方法。
6.价值链内部控制方法
价值链内部控制可以采用的控制技术和方法很多,主要包括预算控制,成本控制,规范业务流程、操作规程及业务记录控制,组织机构设置、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内部牵制,建立奖惩制度及激励机制,价值链审计等。这些方法构成了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方法体系。
四、价值链内部控制机理和流程
价值链内部控制的过程就是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四要素发挥作用的过程。图2概要地描述了价值链内
部控制的控制机理。
图2 价值链内部控制机理
图2中校正器起放大差异信号的作用,与检测器、比较器一起构成价值链诊断系统;前馈控制器是利用价值链风险分析系统的结果及风险准则对需要避免发生的风险实施控制的系统,反馈控制器是根据比较分析器得出的差异及其成因实施控制的系统,二者共同构成价值链交互控制系统。图3是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流程
。
图3 价值链内部控制流程
1.制定控制标准。实施日常控制之前,首先要将价值链整体目标和各被控对象应该达到的具体目标转化为控制标准和风险准则。控制标准是日常具体业务处理的依据;风险准则是防范高风险,避免企业陷入高风险事件的限制性标准。
2.风险监测、分析和控制。对价值链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对那些可能给价值链及其企业带来巨大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与风险准则进行对照。如果属于不可接受的高风险事件,应该进一步判断:风险准则是否存在问题,如果答案肯定则应该对风险准则进行修订,否则应该采取避险控制措施。这是前馈控制过程。
3.检测诊断。进行风险因素监测的同时,还要收集各被控指标的实际工作情况信息,对各被控对象的实际工作绩效进行衡量。将收集的实际绩效信息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实际工作绩效与标准之间的偏差,并进一步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对于那些难以避免出现偏差的活动,也要确定一个可以接受的偏差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就应当引起注意,分析原因。
4.实施控制。根据检测诊断的结果,利用适当的控制方法采取控制行动。这是反馈控制过程。
价值链内部控制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无论是事前、事中的前馈控制,还是事后的反馈控制都需要连续不断的进行。
五、结束语
管理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不是唯一的,本文是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研究价值链内部控制问题的。本文构建的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由一系列的构件和要素组成,是一个包括控制目标、控制环境、控制机制、控制系统要素、控制内容和控制方法在内的四层多维模型。限于篇幅,本文没有对价值链控制内容、价值链控制方法等进行详细分析。
作为以契约缔结的企业联盟,价值链管理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价值链内部控制的作用本质上是有限的。企业之间缺乏诚信、企业缺乏自律、企业文化的冲突、价值链协调不充分等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控制失效。
主要参考文献
杨周南.
李友善.
李凤鸣.2005.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化的变革.会计研究,41980.自动控制原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201998.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5~73
2000.管理信息大系统方法与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88~91
95~99
9邹生,刘永清.[波兰]奥斯卡#兰格著.杨小凯,郁鸿胜译.1981.经济控制论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黄卫伟等译.1997.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西蒙斯著.鲜红霞,郭旭力译.
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
孙茂竹著.
2002.
CA:2004.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492004.价值链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reland,LosAngeles,InternalEncyclopediaofBusinessandManagement.2edition.Editedby:MalcolmWarner,6278GerhardPlenert.2001.TheeManager:ValueChainManagementinaneCommerceWorld,Dublin,Blackhal,l1~20
Porter,M.E.1980.CompetitiveStrategy:TechniquesforAnalysingIndustriesandCompetitors.NewYork:TheFreePress
coso.orgDefinitionofInternalContro.lCOSO.www.
EnterpriseRiskManagementIntegratedFramework.COSO.2004.
willleadtotheconstructionofinternationallycharacteristicrelationshipmodelbetweentaxaccountingandfinancialaccounting.
Onthevoluntarydisclosureofcorecompetenceinformation
SongXianzhong
Informationaboutcorecompetencereflectsthecontinuouscompetitiveadvantageofacompanyandthedifferencesfromothers,whichisofamaincomponentofinformationdisclosurestrategyforacompany.Becausethecorecompetenceinformationisbeyondtra-ditionalfinancialinformationconceptandhavethegeneralcharacterofnon-standardization,soitisappropriatetochoosevoluntarydis-closuretorevealacompanypscorecompetence.Basedontheanalysisofmotivationofvoluntarydisclosureaboutcorecompetenceinfor-mation,westudytheidentificationandvoluntarydisclosuremethodforcorecompetence,andbelievethatthevoluntarydisclosureofcorecompetenceshouldfollowinorderandadvancestepbystep,beginningfromnon-financialreport,thentransitiontoMD&A,atlastreachthecorecapabilityreport.
Thebarriersinternalcontrolresearchfacesandthesolutions
YangXiongsheng
Thetraditionaltheoryofinternalcontrolhasbeenfacingchallengesfromthreeaspects,whichareresearchobjects,controlstand-pointsandpresupposition.Thecontrollingobjectwasnolongeranorganizationwithbalancedpowersandasteadystructure.Internalcontrolischangingintoapowerrestrictingmechanism.Anorganizationshouldbecomealearningorganizationthatembodiesthere-quirementof/two-wheeledstudy0.Theinternalcontrolbasedonpowerrestrictionmustbechangedtotheonebasedoninformationas-pects.Sinceoneoftheintentionsofinternalcontrolistoimproveemployeeloyalty,bytheconstructionofanopeninformationex-changesystem,thewholecrewpsbehavioristobecontinuouslyimprovedthroughteamdemonstration.
Researchontheinternalcontrolmodelofthevaluechain
WangHailin
Onlyundertheinternalcontrolofvaluechain,
agementefficiently.Thispaperhasmaderesearchon
definestheinternalcontrolofthevaluechainandthe
forwardtheinternalcontrolmodelofthevaluechain,theenterprisesinthevaluechaincancooperatetotallyandachievethegoalofman-theinternalcontrolofthevaluechainbasedonthemoderncontroltheory.Itfirstlyinternalcontrolsystemofthevaluechainaswellastherelatedconcepts.Thenputsandanalyzesthemechanismandtheprocessofthevaluechaininternalcontro.l
Controllingshareholdersandearningsquality
)))anempiricalstudybasedonearningsresponsecoefficients
WangHuacheng&TongYan
Ownershipstructure,especiallytheexistenceofcontrollingshareholdersinmanycompaniesisoneoftheimportantcausesofthelowearningsqualityinChinanow.Fromthispointofview,weadjustthebasicERCmodelbyaddingvariablesrelatedwithcontrollingshareholders.Withthedataduring1999~2002ofChinapslistedcompanies,wefindthatearningsqualityissignificantlynegativelyassociatedwithholdingratioofcontrollingshareholders,state-ownedcontrollingshareholdingsresultsignificantlylowerearningsqual-ity,earningsqualityisgettingbetterwhenothershareholdingsgrowbigger.
Sharesplittingreformandpricingofliquidity
ZhuXiaoping Baobing&Yangyan
WiththedeepeningofeconomicsystemreforminChina,thesplitofshareshasbecometheoriginofnumerousissues.SecuritiesmarketofChinahasbeeninanabnormalstateforalongtimeintheaspectofstructuresandfunctions.And,thebasicinstitutionalcauseisthesplitofshares,whichdoharmstoChinapssecuritiesmarketseriously.HowtosettletheproblemonbasisofprotectingshareholdersandkeepingthemarketsteadyhasbeenbroughtanenormouschallengeofintelligencetoChina.
Inthispaper,wehavediscussedthepricingandmeasurementofliquiditypremium.Particularly,wehaveusedoptionpricingmethodtopricetheliquidity,notonlyforthereformofnon-tradablesharesinsecuritiesmarket,butalsoforfinancialinnovationandpricingofvalue.
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研究
王海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00026)*
【摘要】内部控制是价值链企业开展全面业务合作,实现价值链管理目标的保证。本文用现代控制理论的思想对
价值链内部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价值链内部控制、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及其相关概念;并从价值
链内部控制的特点出发构建了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同时详细分析了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机理和过程。
【关键词】价值链内部控制 控制系统 模型 控制系统要素
一、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概念开始,价值链管理就一直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注,至今国内外学者对价值链已经有多种论述。如果从涵盖的范围分析,本文认为可以将其概括为三类:单指对企业内部活动进行价值分析的企业链、由企业链向上下游的供应商和顾客延伸形成的产业链、由二个以上的产业链相互作用构成的产业链网。其中产业链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以单一核心企业为主体和以多个核心企业为主体两种。价值链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使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由此价值链分析应该针对具体企业(本文称其为核心企业)开展,同时还必须把企业内部活动与其上下游企业的相关活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看待,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价值链的有效管理。本文对价值链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由某一核心企业及该企业从原料最初供应商开始的上游企业到产品或服务最终用户的下游企业构成的企业联盟。
要实现价值链管理目标,就需要在构建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对价值链实施内部控制。本文提出了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概念模型,并从价值链内部控制的特点出发对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二、价值链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1.价值链内部控制概念模型
价值链内部控制概念模型是一个完整描述价值链内部控制问题的概念集合,这些概念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构建一个完整而且相对稳定的概念模型是价值链内部控制作为价值链管理的独立部分的要求,它使价值链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应用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本文定义的价值链内部控制概念模型包括价值链内部控制、价值链内部控制主体、价值链内部控制对象、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和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
(1)价值链内部控制。价值链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它是为了达到既定的价值链管理目标,而在价值链内部实施的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
(2)价值链内部控制主体。价值链是由多个主体企业构成的企业联盟,价值链内部控制是建立在企*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IT环境下价值链管理与价值链会计研究0(项目批准号:70372066)的阶段性成果。
业间协调和企业自身自律机制基础上的,因此价值链内部控制的主体是链中企业的全体员工。
(3)价值链内部控制对象。价值链内部控制对象是价值链的价值活动及增值过程。其具体表现为构成价值链与价值链经济活动相关的各种要素,比如工艺、质量、产品、作业、人员、组织、财务、信息、绩效、资金等等。由于价值链可以看成是从供应商到用户的作业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整合,其一切活动的核心是价值,所以价值链内部控制的具体对象主要为作业流、财务、信息、组织和人员几方面。
(4)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价值链内部控制目标,由所有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价值链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结构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5)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是一种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架构,它是为了完成一定的使命而构建的,由一系列的构件和要素组成,并用一个模型进行描述。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可以作为企业联盟建立自己的价值链内部控制实例的参考。本文基于现代控制理论构建了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
2.价值链内部控制的作用
价值链内部控制主要有制约、反馈、激励几大作用。其中制约是指对价值链中企业的行为活动进行约束和规范。通过规范业务操作、管理流程、建立企业间协调机制和自律机制保证价值链企业健康发展;反馈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各项制度的执行和贯彻情况,及时发现执行中存在的差异,并正确和迅速应对;通过激励可以对制度执行者赏罚分明,保证责权利结合,从而有效激励员工,保证价值链管理目标的实现。
3.价值链内部控制的特点
价值链是由不同企业构成的企业联盟,与单个企业的内部控制相比,价值链内部控制具有很显著的特点:
(1)价值链的可控性是有条件的。按照现代控制理论的观点,一个动态经济系统只有能够在有限时间(或步骤)内达到任一控制的目标,系统才是可控的。从已经证明的结论可以知道,一个系统的可控性取决于系统的结构。用大系统理论和控制理论分析,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分散系统,由于各分散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控制子系统,能够对链的各部分实施局部控制,因此可以证明(作者已经另文用控制论模型证明):虽然每一个企业都是状态可控的,价值链系统的可控性也是有条件的。即要想使整个价值链系统可控,必须合理安排价值链结构。
(2)价值链内部控制目标必须兼顾整体与局部。价值链中的各个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主体,都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就存在着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整体目标和各企业局部目标的矛盾,因此价值链管理应该坚持整体效益最优。即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追求实现整体效益最优基础上相关企业的利益均衡。从控制的角度看,就是追求实现整个价值链控制目标下的企业局部目标。
(3)充分协调是价值链内部控制的基础。价值链中的各个企业之间是一种竞争-合作关系,虽然依靠对长期的、互惠的、利益的追求联合在一起,但仍然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各企业对控制具有不同的认识和要求,因此任何控制的实现都必须建立在充分协调的基础上。价值链的协调包括企业级和部门级两个层次。其中企业级协调主要实现不同企业之间利益的均衡;部门级协调是在企业级协调基础上实现具体业务的协作,它包括横向协调和纵向协调两个方面,横向协调是指不同企业相同组织之间的协调,如不同企业仓管部门之间;纵向协调是链中不同企业按照业务流程形成的,不同业务关联组织之间的协调,如企业的销售部门和另一个企业的采购部门。
(4)价值链内部控制的作用是有限的。一方面,企业靠共同的利益追求结成价值链,但彼此又都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甚至可能存在利益冲突。虽然可以通过设置价值链协调机构,制定协调方案最大程度地发挥价值链的作用,但协调机构的权限是有限的,它对各企业并没有直接管理权。协调方案是否得到落实,执行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企业自身;另一方面,单个企业的控制效益不一定转化为价值链的控制效益,而单个企业控制的不利后果却要影响整个价值链,这使价值链管理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价值链内部控制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三、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
本文基于现代控制理论思想构建的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主要包括控制目标、控制环境、控制机制、控制系统的基本要素、控制内容和控制方法几部分,用图1
表示。
1.价值链内部控制目标
价值链内部控制目标是指通过内部控制的约束与激励所
要达到的目的。它与价值链的管理目标是一致的,是管理目
标的具体化。价值链内部控制目标包括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
两个层次,基本目标给出了价值链内部控制应该达到的根本
目的;具体目标是各个具体控制对象、受控变量在实际中应
该达到的标准。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分析,企业价值链构建的基础是价
值分析。本文认为价值链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在整体价值最大
化基础上实现各相关利益主体利益的均衡。与此相适应,价
值链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几方面:①维护链中各
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确保有效使用;②保证各项图1 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
经济管理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安全性;③确保价值链经营管理决策的贯彻执行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协调、有序和高效;④实现链中企业之间经营管理活动的协调一致。
2.价值链内部控制环境
价值链内部控制环境是对价值链或价值链的各企业具有潜在影响的所有因素的总称,是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的基础。构建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时必须从分析具体价值链的控制环境开始,真正建立一套符合实际情况,满足价值链企业发展需求的控制体系。对价值链来说,各构成企业的组织文化、企业的结盟方式、价值链结合的紧密程度、各企业的诚信程度、企业间信息沟通方式和方法等都是重要的环境因素。
3.价值链内部控制机制
价值链内部控制机制指价值链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价值链内部控制机制可以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确定下来成为链中企业共同遵守的规范。本文认为价值链内部控制机制是价值链内部控制的基础和保障,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价值链企业协调机制。价值链企业协调机制是对价值链企业的协调方式做出规定。整体化是实现整个价值链管理目标和系统优化的前提,而价值链的松散结构又决定了各企业都有各自的局部目标。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是寻求良好的协调和整体化机制及其实施方法。享有盛誉的管理学大师亨利#明兹伯格(HenryMintzberg)曾对一个企业内部如何协调做过阐述。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价值链提出:①价值链协调可以采用相互调整、直接监督、会议协商、标准化几种方式;②价值链协调可以通过建立分层管理机构,设立规章和程序,设立企业联络员与联络机构进行横向联系,组建由不同企业、不同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定期和不定期召开针对解决价值链重要问题的企业间和职能部门间的协调会议,建立一个专门从事协调和整体化工作的协调机构等途径实现。
(2)价值链信息共享机制。价值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联盟实现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竞争优势的目标,这离不开价值链上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共享机制就是通过企业协商并签订协议的方式对价值链信息资源的共享做出规定。
价值链信息共享机制主要解决下面的问题:哪些信息需要共享、如何共享、由谁共享;共享信息由谁、何时、怎样进行更新、维护和管理;如何保证共享信息的正确、真实、完整、安全;如何保证提供共享信息的企业的信息安全以及各共享企业为此应该承担的责任(包括法律责任)和义务等。
(3)价值链构建机制。构建机制主要对与价值链构建相关的问题做出规定。这些问题包括:什么样的企业可以纳入价值链体系,以什么样的方式、按照什么样的程序进入,链中企业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等。
(4)内部控制执行机制。价值链内部控制执行机制是对控制的具体实施者、控制的具体对象、控制实施的流程、控制成本的分摊、控制绩效的评估和报告等与控制执行有关的问题做出规定。其中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成本可以本着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进行分摊,同时也要考虑价值链构成模式;控制绩效的评估和报告需要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建立评估方案,然后按照方案执行。方案中应该就评价标准、评价程序、评价机构、评价时间、评价结果的报告等做出具体规定。
(5)价值链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对监督主体、监督的作用和地位、监督对象、监督达到的目标、监督程序、监督方式和手段等做出规定。监督是控制的重要一环,没有监督就难以有持久、有效的控制。
(6)价值链企业自律机制。价值链是一个松散的、动态变化的企业联盟,各企业都有自身的利益。对这样一个虚拟体的控制最终要靠在协议规定下,建立在企业诚信和信誉基础上的企业自律来实现。本文认为企业自律机制是价值链与单个企业相比独有的,也是非常必要的规范。
4.价值链内部控制要素
价值链内部控制要素是指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本文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思想,对价值链内部控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以反馈控制为主的前馈-反馈结合的复合人机动态控制系统,它应该由标准系统、风险分析系统、诊断系统和交互控制系统四大要素构成。
(1)标准系统。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标准系统是对价值链采用的所有控制标准的总称。它是在价值链企业协调一致的前提下,在对价值链基本控制观、控制目标和控制纲领具体化的基础上,形成的链中各企业行为或行为结果所应该达到的目标体系。通过实施标准系统可以达到链中企业的协调统一,并有助于实现价值链整体目标。
价值链的控制标准应该以技术标准为主,同时包括为实现技术标准要求而建立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制定标准时必须考虑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统一。标准应该是有层次的,既有整个价值链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如物料和服务的质量标准、风险评价标准、成本分摊标准、信用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等,也要有各个企业、各个作业环节、各个工序和班组的标准。
(2)风险分析系统。这是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实现前馈控制的基本要素。它是对价值链及其构成企业所有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确认、评估、管理的系统。该要素的主要目的是确立价值链企业各种行为的边界。即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对各种超越边界的行为直接进行实时控制,保证价值链内部控制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风险分析系统首先要对面临的风险进行确认和评估,明确哪些是价值链可接受的风险、哪些是需要积极控制的风险、哪些是要严格避免发生的风险;然后按照反馈控制流程,利用标准系统中的控制标准对前两类风险实施反馈控制;同时通过建立行为限制标准(本文称为风险准则)对第三类风险实施前馈控制,防止价值链或链中企业卷入该类事件。
(3)诊断系统。这是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实现反馈控制的基本要素。主要完成对控制对象实际运做过程及结果的检测、比较、评价。通过对价值链控制对象以及代表控制对象的关键绩效变量(即受控变量)的检测和衡量,将这些变量的实际运行情况与标准系统中相应的标准进行比较,并对出现的偏差进行诊断分析和评价。
(4)交互控制系统。这是由所有控制活动构成的系统。根据风险分析系统和诊断系统给出的风险程度及诊断分析的结果,控制系统将采取控制措施,达到消除差异、降低风险及影响,实现控制目标的目的。
本文将控制系统要素定义为交互控制系统是因为:当前企业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为了应对和解决价值链(包括各企业)控制面临的不确定性问题,价值链内部控制必须是交互式的。即在常
规控制基础上,管理层必须通过激励员工收集常规渠道以外的信息以及企业之间、企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与对话,定期和不定期对重要数据和信息进行讨论、分析,对控制系统不断进行实时调整。
5.价值链内部控制内容
价值链内部控制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比如按照业务内容可以分为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库存控制、人力资源控制等;按照业务环节可以分为采购环节控制、生产环节控制、销售环节控制等;按照控制层次可以分为战略控制、管理控制和作业控制。针对不同的控制内容应采用适当的控制方法。
6.价值链内部控制方法
价值链内部控制可以采用的控制技术和方法很多,主要包括预算控制,成本控制,规范业务流程、操作规程及业务记录控制,组织机构设置、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内部牵制,建立奖惩制度及激励机制,价值链审计等。这些方法构成了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方法体系。
四、价值链内部控制机理和流程
价值链内部控制的过程就是价值链内部控制系统四要素发挥作用的过程。图2概要地描述了价值链内
部控制的控制机理。
图2 价值链内部控制机理
图2中校正器起放大差异信号的作用,与检测器、比较器一起构成价值链诊断系统;前馈控制器是利用价值链风险分析系统的结果及风险准则对需要避免发生的风险实施控制的系统,反馈控制器是根据比较分析器得出的差异及其成因实施控制的系统,二者共同构成价值链交互控制系统。图3是价值链内部控制的流程
。
图3 价值链内部控制流程
1.制定控制标准。实施日常控制之前,首先要将价值链整体目标和各被控对象应该达到的具体目标转化为控制标准和风险准则。控制标准是日常具体业务处理的依据;风险准则是防范高风险,避免企业陷入高风险事件的限制性标准。
2.风险监测、分析和控制。对价值链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对那些可能给价值链及其企业带来巨大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与风险准则进行对照。如果属于不可接受的高风险事件,应该进一步判断:风险准则是否存在问题,如果答案肯定则应该对风险准则进行修订,否则应该采取避险控制措施。这是前馈控制过程。
3.检测诊断。进行风险因素监测的同时,还要收集各被控指标的实际工作情况信息,对各被控对象的实际工作绩效进行衡量。将收集的实际绩效信息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实际工作绩效与标准之间的偏差,并进一步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对于那些难以避免出现偏差的活动,也要确定一个可以接受的偏差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就应当引起注意,分析原因。
4.实施控制。根据检测诊断的结果,利用适当的控制方法采取控制行动。这是反馈控制过程。
价值链内部控制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无论是事前、事中的前馈控制,还是事后的反馈控制都需要连续不断的进行。
五、结束语
管理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不是唯一的,本文是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研究价值链内部控制问题的。本文构建的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由一系列的构件和要素组成,是一个包括控制目标、控制环境、控制机制、控制系统要素、控制内容和控制方法在内的四层多维模型。限于篇幅,本文没有对价值链控制内容、价值链控制方法等进行详细分析。
作为以契约缔结的企业联盟,价值链管理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价值链内部控制的作用本质上是有限的。企业之间缺乏诚信、企业缺乏自律、企业文化的冲突、价值链协调不充分等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控制失效。
主要参考文献
杨周南.
李友善.
李凤鸣.2005.价值链会计管理信息化的变革.会计研究,41980.自动控制原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201998.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5~73
2000.管理信息大系统方法与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88~91
95~99
9邹生,刘永清.[波兰]奥斯卡#兰格著.杨小凯,郁鸿胜译.1981.经济控制论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黄卫伟等译.1997.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西蒙斯著.鲜红霞,郭旭力译.
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
孙茂竹著.
2002.
CA:2004.控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492004.价值链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架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reland,LosAngeles,InternalEncyclopediaofBusinessandManagement.2edition.Editedby:MalcolmWarner,6278GerhardPlenert.2001.TheeManager:ValueChainManagementinaneCommerceWorld,Dublin,Blackhal,l1~20
Porter,M.E.1980.CompetitiveStrategy:TechniquesforAnalysingIndustriesandCompetitors.NewYork:TheFreePress
coso.orgDefinitionofInternalContro.lCOSO.www.
EnterpriseRiskManagementIntegratedFramework.COSO.2004.
willleadtotheconstructionofinternationallycharacteristicrelationshipmodelbetweentaxaccountingandfinancialaccounting.
Onthevoluntarydisclosureofcorecompetenceinformation
SongXianzhong
Informationaboutcorecompetencereflectsthecontinuouscompetitiveadvantageofacompanyandthedifferencesfromothers,whichisofamaincomponentofinformationdisclosurestrategyforacompany.Becausethecorecompetenceinformationisbeyondtra-ditionalfinancialinformationconceptandhavethegeneralcharacterofnon-standardization,soitisappropriatetochoosevoluntarydis-closuretorevealacompanypscorecompetence.Basedontheanalysisofmotivationofvoluntarydisclosureaboutcorecompetenceinfor-mation,westudytheidentificationandvoluntarydisclosuremethodforcorecompetence,andbelievethatthevoluntarydisclosureofcorecompetenceshouldfollowinorderandadvancestepbystep,beginningfromnon-financialreport,thentransitiontoMD&A,atlastreachthecorecapabilityreport.
Thebarriersinternalcontrolresearchfacesandthesolutions
YangXiongsheng
Thetraditionaltheoryofinternalcontrolhasbeenfacingchallengesfromthreeaspects,whichareresearchobjects,controlstand-pointsandpresupposition.Thecontrollingobjectwasnolongeranorganizationwithbalancedpowersandasteadystructure.Internalcontrolischangingintoapowerrestrictingmechanism.Anorganizationshouldbecomealearningorganizationthatembodiesthere-quirementof/two-wheeledstudy0.Theinternalcontrolbasedonpowerrestrictionmustbechangedtotheonebasedoninformationas-pects.Sinceoneoftheintentionsofinternalcontrolistoimproveemployeeloyalty,bytheconstructionofanopeninformationex-changesystem,thewholecrewpsbehavioristobecontinuouslyimprovedthroughteamdemonstration.
Researchontheinternalcontrolmodelofthevaluechain
WangHailin
Onlyundertheinternalcontrolofvaluechain,
agementefficiently.Thispaperhasmaderesearchon
definestheinternalcontrolofthevaluechainandthe
forwardtheinternalcontrolmodelofthevaluechain,theenterprisesinthevaluechaincancooperatetotallyandachievethegoalofman-theinternalcontrolofthevaluechainbasedonthemoderncontroltheory.Itfirstlyinternalcontrolsystemofthevaluechainaswellastherelatedconcepts.Thenputsandanalyzesthemechanismandtheprocessofthevaluechaininternalcontro.l
Controllingshareholdersandearningsquality
)))anempiricalstudybasedonearningsresponsecoefficients
WangHuacheng&TongYan
Ownershipstructure,especiallytheexistenceofcontrollingshareholdersinmanycompaniesisoneoftheimportantcausesofthelowearningsqualityinChinanow.Fromthispointofview,weadjustthebasicERCmodelbyaddingvariablesrelatedwithcontrollingshareholders.Withthedataduring1999~2002ofChinapslistedcompanies,wefindthatearningsqualityissignificantlynegativelyassociatedwithholdingratioofcontrollingshareholders,state-ownedcontrollingshareholdingsresultsignificantlylowerearningsqual-ity,earningsqualityisgettingbetterwhenothershareholdingsgrowbigger.
Sharesplittingreformandpricingofliquidity
ZhuXiaoping Baobing&Yangyan
WiththedeepeningofeconomicsystemreforminChina,thesplitofshareshasbecometheoriginofnumerousissues.SecuritiesmarketofChinahasbeeninanabnormalstateforalongtimeintheaspectofstructuresandfunctions.And,thebasicinstitutionalcauseisthesplitofshares,whichdoharmstoChinapssecuritiesmarketseriously.HowtosettletheproblemonbasisofprotectingshareholdersandkeepingthemarketsteadyhasbeenbroughtanenormouschallengeofintelligencetoChina.
Inthispaper,wehavediscussedthepricingandmeasurementofliquiditypremium.Particularly,wehaveusedoptionpricingmethodtopricetheliquidity,notonlyforthereformofnon-tradablesharesinsecuritiesmarket,butalsoforfinancialinnovationandpricingof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