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懋形神合一论(上)

王玉生 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

笔者在1981年随全国著名中医学家董德懋先生学习期间,他将亲手撰写的“形神合一”全文交本人读学。文中归纳、概括、层次分明、深透的理论一直指导着我的临床实践,现介绍给大家以共赏。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就是说,通过后天的养生调摄,能便形神共调合一而增寿,可度百岁。祖国医学这一形与神的合一论,而成为养生之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主要内容。

形神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中之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理、法、方、药一整套理论体系之中。

形神学说的实质特点

形神学说始于《内经》,它的理论概念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朴实性及唯物性,因形与神是人体生命现象中最基本的现象,二者的关系是生命现象中最基本的关系,大至整个宇宙世界,小至人体或体内某一组织器官,无一不充满着形与神的运动变化,所以形与神的概念是相对的,也是多方面的。以人与大自然这个统一体来说,人体为形、大自然为神,以人体本身来说,其质体为形、生命活动为神;具体一脏器则脏器为形、功能为神。总而言之,形包括机体各种运动形式的物质基础,神包括机体各种物质基础的功能活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人体的整个生命运动。所以中医学将这种对立关系的统一性,称之为“形神合一”。

“形神合一”观是中医辩证唯物观及整体观的具体反映,反之说,人体的整体观、机体本身的整体性就是通过形神合一观来体现的,这正是形神学说最基本的实质特点。其次,形神学说还具备直观性和辩证性两大特点,因通过视及人体的神变及形变能以审知形神关系的正常与失常,从而进一步确定疾病的性质、转归和预后。由上可见,人体之形即指形体或曰质体,有质可观,如固定的皮肉、筋骨及脏器等,流动着气、精、血、津液等。神又曰神气,其广义者为生命活动的总概括,狭义者则指神志思维。恰当地运用形神学说可诊查形之变,即各种运动形式的物质基础,神之象,即各种物质基础的功能活动,从而体现整个生命活动的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

形神失常的表现

前贤有“形者神之志,神者形之用”之说,将这种关系称之为体用关系,明代医家张景岳说:“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形神的失调系形神关系遭到破坏而产生的病理状态,所以千变万化的病理变化,虽以阴阳来概括,然总不外乎形神关系的失常,这种失调,可先由伤形而后伤神,亦可先由伤神而后伤形,亦可二者同时被伤,严重者可导致形神的相失,即阴阳(体用)的离绝而生命告终。形神失调的诊断是以阴阳学说、五行、脏腑经络等为理论基础,以八纲、脏腑、气血津液等辩证方法为工具,以四诊为手段对其详审细辨,而诊查形神失调的具体情况。

从本源上看,神生于形,但从作用方面讲,神却是形的主宰,神的存亡盛衰取决于形的存亡盛衰,有“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之说”。对形的诊查,主要诊及形质和形态的改变,形质则指精、血、皮肉、筋骨、脏腑组织器官等,形态系指形质的运动现象,从而测知病之寒热虚实。主要通过望诊(望形质与形态的不同改变)、闻诊(闻形质的气味及音响)、按诊(按及形质的润滑干涩及温凉)等诊断方式来进行,如出现形体恶寒或发热、头痛鼻塞、四肢关节酸痛,即诊为外邪侵袭肌表。如肢体挛急疼痛、头痛如裹、阴雨天加剧,即可诊为风湿侵及肌肉筋脉。有“六淫多伤形”之说。饮食劳倦亦多伤形,如腹痛腹泻,少食嗳气。再如:“久坐伤肉、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等劳逸不当皆是伤形的重要原因,除诊查外部形质与形态变化外,更重要的是诊查内脏形质的病理变化。脏腑的生理活动是整个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基础,按内脏的形神关系来说,其脏器和它所主的气血津液等为形,其功能活动为神,古人长将这种形神关系归纳为体用关系,还有“体阴而用阳”之说,其中又以五脏的体用关系最为重要,因五脏乃是整个生命活动的中心,临证所见,心多伤心气、心阴、心血;肺多伤肺气、肺阴;肝多伤肝阴、肝血;脾多伤脾气、脾阳;肾多伤肾气、肾精、肾阴、肾阳。故必以外部形质形态的变化来诊五脏形质的病理变化。例如见肢体拘急、触之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即可诊为肝阴虚,筋脉失养。如见皮肤干燥、形体消瘦、干咳、潮热盗汗等,即可诊为肺阴虚等。观形态还可诊气血痰瘀的变化,如肢体偏废不用,或主气虚血瘀或主痰瘀,口眼喎斜多主风痰阻络等,皆对临证诊断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形伤可致神异,通过神之变亦可诊及形伤之情,如见精神恍惚、健忘、失寐多梦等伤神证,再结合舌淡脉细等即可诊为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再如因大喜所致的奔走呼叫、笑哭无常等喜伤心证,精神抑郁,头晕少食等思虑伤脾证。还有大怒伤肝证等,皆是以情志伤神、神伤又致形伤的病变。《内经》有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恐伤肾、思伤脾之说,所以说,七情多伤神。另外,六淫之邪,亦可伤神,如湿热、暑热伤人,风寒燥之邪入里化热皆可致内蒙心包的神错谵语、抽搐症。喻嘉言说:“色者,神之旗,脏者,神之舍,神去则脏败,脏败则色见夭恶”。说明广义之神在诊断中的重要性,如面色憔悴、舌质淡白、精神不振,说明神衰;面色红润、舌红、两目明亮,说明神气旺。脉贵有神,说明切脉亦要诊神,所谓和缓有力,即为有神脉,否则可诊及不同的异常脉象而辨神志异常,闻言语呼吸及气味亦能诊神之盛衰,自言自语、声音宏亮、呼吸均匀和缓,无异常气味即为有神。如语无伦次、声音高亢,说明心神失常。如言语低微、呼吸细弱不接续为神衰等。问诊中,问及患者身体的轻健与重困、头目之昏沉或清爽、饮食睡眠情况,皆能反映神气的虚实。因形与神的关系是依存关系,病理变化中常互为因果,故而对形神异常的诊断不能截然分开,诊神必观形、观神变更要知形变,以为形神失常的治疗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王玉生 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

笔者在1981年随全国著名中医学家董德懋先生学习期间,他将亲手撰写的“形神合一”全文交本人读学。文中归纳、概括、层次分明、深透的理论一直指导着我的临床实践,现介绍给大家以共赏。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就是说,通过后天的养生调摄,能便形神共调合一而增寿,可度百岁。祖国医学这一形与神的合一论,而成为养生之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主要内容。

形神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中之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理、法、方、药一整套理论体系之中。

形神学说的实质特点

形神学说始于《内经》,它的理论概念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朴实性及唯物性,因形与神是人体生命现象中最基本的现象,二者的关系是生命现象中最基本的关系,大至整个宇宙世界,小至人体或体内某一组织器官,无一不充满着形与神的运动变化,所以形与神的概念是相对的,也是多方面的。以人与大自然这个统一体来说,人体为形、大自然为神,以人体本身来说,其质体为形、生命活动为神;具体一脏器则脏器为形、功能为神。总而言之,形包括机体各种运动形式的物质基础,神包括机体各种物质基础的功能活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人体的整个生命运动。所以中医学将这种对立关系的统一性,称之为“形神合一”。

“形神合一”观是中医辩证唯物观及整体观的具体反映,反之说,人体的整体观、机体本身的整体性就是通过形神合一观来体现的,这正是形神学说最基本的实质特点。其次,形神学说还具备直观性和辩证性两大特点,因通过视及人体的神变及形变能以审知形神关系的正常与失常,从而进一步确定疾病的性质、转归和预后。由上可见,人体之形即指形体或曰质体,有质可观,如固定的皮肉、筋骨及脏器等,流动着气、精、血、津液等。神又曰神气,其广义者为生命活动的总概括,狭义者则指神志思维。恰当地运用形神学说可诊查形之变,即各种运动形式的物质基础,神之象,即各种物质基础的功能活动,从而体现整个生命活动的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

形神失常的表现

前贤有“形者神之志,神者形之用”之说,将这种关系称之为体用关系,明代医家张景岳说:“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形神的失调系形神关系遭到破坏而产生的病理状态,所以千变万化的病理变化,虽以阴阳来概括,然总不外乎形神关系的失常,这种失调,可先由伤形而后伤神,亦可先由伤神而后伤形,亦可二者同时被伤,严重者可导致形神的相失,即阴阳(体用)的离绝而生命告终。形神失调的诊断是以阴阳学说、五行、脏腑经络等为理论基础,以八纲、脏腑、气血津液等辩证方法为工具,以四诊为手段对其详审细辨,而诊查形神失调的具体情况。

从本源上看,神生于形,但从作用方面讲,神却是形的主宰,神的存亡盛衰取决于形的存亡盛衰,有“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之说”。对形的诊查,主要诊及形质和形态的改变,形质则指精、血、皮肉、筋骨、脏腑组织器官等,形态系指形质的运动现象,从而测知病之寒热虚实。主要通过望诊(望形质与形态的不同改变)、闻诊(闻形质的气味及音响)、按诊(按及形质的润滑干涩及温凉)等诊断方式来进行,如出现形体恶寒或发热、头痛鼻塞、四肢关节酸痛,即诊为外邪侵袭肌表。如肢体挛急疼痛、头痛如裹、阴雨天加剧,即可诊为风湿侵及肌肉筋脉。有“六淫多伤形”之说。饮食劳倦亦多伤形,如腹痛腹泻,少食嗳气。再如:“久坐伤肉、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等劳逸不当皆是伤形的重要原因,除诊查外部形质与形态变化外,更重要的是诊查内脏形质的病理变化。脏腑的生理活动是整个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基础,按内脏的形神关系来说,其脏器和它所主的气血津液等为形,其功能活动为神,古人长将这种形神关系归纳为体用关系,还有“体阴而用阳”之说,其中又以五脏的体用关系最为重要,因五脏乃是整个生命活动的中心,临证所见,心多伤心气、心阴、心血;肺多伤肺气、肺阴;肝多伤肝阴、肝血;脾多伤脾气、脾阳;肾多伤肾气、肾精、肾阴、肾阳。故必以外部形质形态的变化来诊五脏形质的病理变化。例如见肢体拘急、触之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即可诊为肝阴虚,筋脉失养。如见皮肤干燥、形体消瘦、干咳、潮热盗汗等,即可诊为肺阴虚等。观形态还可诊气血痰瘀的变化,如肢体偏废不用,或主气虚血瘀或主痰瘀,口眼喎斜多主风痰阻络等,皆对临证诊断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形伤可致神异,通过神之变亦可诊及形伤之情,如见精神恍惚、健忘、失寐多梦等伤神证,再结合舌淡脉细等即可诊为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再如因大喜所致的奔走呼叫、笑哭无常等喜伤心证,精神抑郁,头晕少食等思虑伤脾证。还有大怒伤肝证等,皆是以情志伤神、神伤又致形伤的病变。《内经》有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恐伤肾、思伤脾之说,所以说,七情多伤神。另外,六淫之邪,亦可伤神,如湿热、暑热伤人,风寒燥之邪入里化热皆可致内蒙心包的神错谵语、抽搐症。喻嘉言说:“色者,神之旗,脏者,神之舍,神去则脏败,脏败则色见夭恶”。说明广义之神在诊断中的重要性,如面色憔悴、舌质淡白、精神不振,说明神衰;面色红润、舌红、两目明亮,说明神气旺。脉贵有神,说明切脉亦要诊神,所谓和缓有力,即为有神脉,否则可诊及不同的异常脉象而辨神志异常,闻言语呼吸及气味亦能诊神之盛衰,自言自语、声音宏亮、呼吸均匀和缓,无异常气味即为有神。如语无伦次、声音高亢,说明心神失常。如言语低微、呼吸细弱不接续为神衰等。问诊中,问及患者身体的轻健与重困、头目之昏沉或清爽、饮食睡眠情况,皆能反映神气的虚实。因形与神的关系是依存关系,病理变化中常互为因果,故而对形神异常的诊断不能截然分开,诊神必观形、观神变更要知形变,以为形神失常的治疗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相关内容

  •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老中医养生研究
  • 关键词: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起居养生:情志养生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05-0081-03 笔者从2007年起,对在世的名老中医进行了深入的访谈(除张作舟教授因病没能进行访谈,其余名老都进行了面谈),对已经去世的名老中医进行了资料收集并对其的后 ...

  • 浅谈太极拳与中国传统医学的关系
  • 浅谈太极拳与中国传统医学的关系① 前言: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有较大影响的一大拳系,是将意.气.身融为一体的运动形式.太极一词最初见于周易一书,至宋朝周敦颐以其所画太极图解释宇宙.自然界发展规律及其变化.由于其具有静心用意.呼吸自然.中正安舒和动作缓慢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协调完整. ...

  • 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 作者:高铭鼎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04期 修回日期:2006-11-01:录用日期:2006-12-01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00(2007)01-0001-0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正在享受着社会进步带来的欢乐的同时,又面临着困扰我们生活的两大 ...

  • 道德经中的中医智慧
  • 道德经中的中医智慧 道德经认为,世间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矛盾并统一.如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等,皆是相对的,皆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体.事物在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中获得发展.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如何看待解决这些矛盾?道德经提 ...

  • 被美景宠溺的4家环境极佳的酒店,开开眼界吧!
  • 上帝不是公平的,给了一些酒店华贵的出身,还赏了她们绝佳的风景.到底谁被宠成这样? [1]重庆柏联精品酒店 关键词:绿色.私密 独具一格的观景角度 重庆柏联的位置很特殊,位于北温泉内.从山上看,呈狭长形分布的31栋别墅以及民国建筑群,分散在嘉陵江流过的山谷中.从嘉陵江边向酒店望去,酒店好像位于缙云山上 ...

  •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整理
  • 1.什么是广义的文化?什么是狭义的文化?文化结构四层说包括哪四个文化体系?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与自然相对,指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创造.又称"大文化".狭义的文化: 指人的全部精神创造活动总和,包括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等内容.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 ...

  • 沈阳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文化&quo ...

  •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审视中华武术的文化底蕴
  • 2009年5月 第30卷第3期(总第178期) Journal 体育与科学 of.%onsaIldScience VoL30 May2009 No.3(TotalNo.178)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审视中华武术的文化底蕴 CarefullyExaminestheChinese Martial A ...

  • 体育文化论文作业
  • 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研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从中西方文化选择.民族心理结构.认识论等文化哲学视角审视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哲学差异.主要结论:西方体育基于主客体对立的二元论:中国传统体育基于形神互相依赖的哲学观:西方体育注重外在的超越:中国传统体育则注重内在的超越.在现代化语境下,要全面认识中西体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