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的概述
一、幼儿园区角游戏的概念与内容
区角游戏是幼儿在游戏区(或称活动角、活动区)中所进行的某
种特定活动。
区角游戏的区域包括角色游戏区、积木区、玩沙玩水区、语言图书阅读区、音乐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自然角、益智区、操作区。
二、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的原则
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区角游戏活动的安排、设计,环境的创设,材料玩具的提供,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及能力,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例如,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从事平行游戏,即幼儿各人玩各人的,彼此玩的游戏是相同的。加上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接触社会的范围小,教师在设计小班的区角游戏时,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可在一个区角内多放几套相同的材料;在指导方面也应以具体的示范、参与指导为主。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应体现层次性和循序渐进性。例如,小班幼儿活动的目的性较差,主要依靠客体的生动性、新颖性和颜色的鲜艳性吸引他们进行活动。而到了中、大班,幼儿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逐渐明确,活动的结果成为吸引他们进行活动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积木区活动时,小班幼儿积木的颜色要丰富,形状可少些,但数量要充足。在指导方面则着重于帮助他们学会独立的构造物体,并能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而对于中班幼儿,积木的形状可以增加,还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材料。指导方面则要求他们会有目的有计划地构造。到了大班,可以提供更多形状的积木和丰富的辅助材料,要求幼儿学会通过协商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大型结构物。假若一套积木从小班玩到大班,小班是搭小房子,到了大班还是搭小房子,这是不可取的。
(三)整体化原则
整体化原则是指将整个活动室的游戏环境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发挥整体优化功能。例如,娃娃家的“爸爸”可以到“建筑工地”上班,美工区可以为表演区制作道具等。由此可以衍生出许多游戏的情节,促进幼儿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发展。但是,这个动态系统要建立在幼儿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要由幼儿创造,教师只是为他们创设一定的环境,并引导他们想像新的游戏情节,而不是由教师指定他们的行动。
第二节 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一、角色游戏区
(一)角色游戏区的教育作用 。
1.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通过不同角色身份学习扮演适当的行为方式,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2.帮助幼儿学习友好交往的技能。如轮流、分享、协商、互助、合作等。
3.培养幼儿大胆表达个人意愿、情感、见解,能相互沟通,发展语言交流能力,实践和尝试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4.发展表征能力。如能以物代物,激发想像力及能创造性地反映现实。
5.学习适度表达个人情绪,了解他人情感。能自我控制,调整与伙伴间的相互行为关系。
(二)角色游戏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幼儿最熟悉的地方是家庭,最先接触和了解的劳动就是家务活。因此,无论是在哪个年龄班,娃娃家都是角色游戏的中心主题。并由此扩展出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如餐厅、超市、医院、邮局、工厂、图书馆、火车站、博物馆等。小班的角色游戏区的主题以家庭生活为主。到了中班,角色游戏区就出现了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大班的角色游戏区的主题则更加的丰富多样。
角色游戏主题应从幼儿的生活中来,要求是幼儿熟悉、了解和接触过的或是感兴趣的。也可以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幼儿参观、游览,从中产生新的主题。例如,“和书交朋友”的主题。参观了图书馆,在角色游戏区内就可以产生“图书馆”这个游戏活动。
在产生一个新的角色游戏以前,不妨与幼儿共同讨论,听听他们的想法。也许一位幼儿刚刚去吃过自助餐,就会提出开一家自助餐厅;也许一位幼儿在街上看见过礼品店,就会提出开一家礼品店……这样,角色游戏区的活动将越来越丰富有趣,幼儿在玩的时候也会很投入。
2.材料的提供
(1)娃娃家。家具,如床、小型桌椅等;娃娃、娃娃用品,如各式服装、奶瓶、各种饰物、梳子、毛巾等;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钟表、电话等;厨房用具,如炉灶、锅、碗、铲、勺、碟、壶、杯子、筷子;各种食物,如蔬菜、食品、水果等。
(2)医院。主要材料有白大褂、医生帽、护士帽、处方单、病历本、听诊器、体温表、药品、注射器等。
(3)超市。主要材料有各种食品、用品的包装盒,收银机,钱币等。
(4)银行。各种面值的钱币(卡片)、取款单、存折等。
3.场地的设置
“娃娃家”是一个长设的区角,因此它的位置应相对固定。其他的角色游戏区角则应设在与之相邻或相近的地方。
角色游戏适宜与积木区相邻。
(三)各年龄班角色游戏活动的指导
对于角色游戏的正确指导,主要在于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想像自由地开展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幼儿能够极有兴趣地毫不勉强地努力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发展情感与培养能力。
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也不相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无目的到事先计划好,从由老师带着玩到自己提出游戏主题、装扮游戏角色再进一步发展到带领别人玩,从摆弄物品、旁观游戏到单独游戏、平行游戏再联合、合作游戏。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在指导他们游戏的时候才可能做到有针对性,贴近幼儿的实际情况;才可能促进幼儿在角色扮演、游戏内容、游戏技能和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及组织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提高发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小班
小班幼儿对角色游戏是很感兴趣的,但他们常常会忘掉自己的角色。所以,对于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的指导应着重于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角色的标志物,比如妈妈的头巾,爸爸的手机,医生的白大褂、听诊器等,让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也可以通过语言的启发和自己的加入来提醒他们。例如,娃娃家的“妈妈”跑到别的地方玩去了,这时教师可以对她说:“你的宝宝一个人在家哭呢,你快回家去看看吧!”并启发她出门可以带着“宝宝”一起走或者作为“客人”去她家作客,使“妈妈”回到角色中来。
在小班的角色游戏中;教师还应该通过指导、帮助,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的感性认识,丰富他们的角色行为和语言,逐步充实游戏的内容和主题,培养幼儿独立游戏的能力。例如,一位幼儿到娃娃家当爸爸,可是他在娃娃家里东摸摸西摸摸了半天,也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这时,老师走过去对他说:“嘿,你想想,你的爸爸在家都做些什么呢?”他想了想说:“写字、看报纸。”老师又说:“那你也可以做这些事情呀!”这位幼儿听了老师的话,开心地跑走了,坐到了娃娃家的小椅子上,拿了一本书看了起来。后来这位幼儿又在老师的启发下,去帮娃娃家的“妈妈”烧饭,还帮“娃娃”洗澡。
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往往同时扮演相同的角色。例如,一个娃娃家也许有2~3位“妈妈”,或好几个“爸爸”。这是由幼儿年龄特点所造成的,教师不用去干涉,应顺其自然。
2.中班
中班幼儿常常是一边游戏一边想下面的情节,还没有具备事先计划、商量、设计出游戏过程的能力。因此,对于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应侧重于加深他们对角色的理解,要求幼儿能较正确地反映出角色特有的行为和语言,并能创造性地表演。例如,“在医院”的游戏中,一开始“护士”只知道给“病人”打针、发药、测体温。后来老师启发他们想一想护土应该是怎样对待病人的呢?他还可以怎样照顾他们呢?于是护土便想到去搀扶病人,叮嘱他们吃药,陪病人检查等游戏情节。
在游戏中,教师还应鼓励幼儿共同游戏,启发幼儿创造与固定角色有关的其他角色,并通过活动加强各主题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交往与关系,从而增加角色游戏的集体性和互动性。例如,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除了有“老师”、“小朋友”以外,还可以有“厨师”、“保健医生”等角色的加入。
3.大班
大班幼儿对于角色游戏的经验较丰富,反映的主题也较多样化,游戏的内容充实、有新意,角色较多,能体现一定的社会性,且独立游戏能力强,在游戏前能自行设计游戏情节,通过彼此的商量、协调分配角色。因此,大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的重点就应放在激发幼儿角色游戏的创新意识,以及培养幼儿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矛盾的能力上。
在大班的角色游戏中,可以鼓励幼儿为开展游戏自己制作玩具。例如,为邮局制作信箱、邮筒、邮包、邮票、印章,为图书馆制作卡片、借书证,为照相馆制作相机、相片等。
二、积木区
(一)积木区的教育作用
1发展幼儿的建构能力,学习建构技法。
2.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认识基本形状、数量关系。
3.学习尝试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方法、设计,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像力。
4.幼儿之间能分工合作,共同设计、建构,共同游戏。
5.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与人交流、表达的能力,以及掌握自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积木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积木区可以建构高楼大厦、立交桥、公园等。还可结合基本技能确定搭建内容。如,小班主要学习铺平、延长、围合、盖顶、加宽等构造技能,所以他们在积木区多构造马路、围墙等简单物体。而大班则要求幼儿学习整齐匀称的构造,并会选择使用辅助材料,因此他们多建造结构复杂、装饰精巧的建筑物或建筑群。
积木区可以结合教学主题和角色游戏设计。如,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桥梁”的教育教学活动时,积木区就可以专门搭建各种桥梁。
积木区还可以和角色游戏区、音乐表演区相结合。如为“博物馆”建造“博古架”;为“娃娃家”造“家具”;为“火车站”建造“站台、铁轨、候车室”等。积木区搭了个“舞台”,音乐表演区的幼儿就可以到“舞台”上来演出。
2.材料的提供
积木的种类繁多,在幼儿园一般适合提供木制的本色实心积木、木制的彩色空心积木、塑料的彩色积木等。
在小班,适合提供体积中等,颜色鲜艳,份量较轻,以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为主的形状简单的空心积木。中班则可以丰富积木的种类、形状,增加积木的重量。到了大班,木制的本色实心积木就可以成为积木区的主角了。它的形状可以达到三十余种,数量可以达到一百多块,能充分的满足大班幼儿构造的需求。
根据幼儿的需要,积木区还应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人物模型、动物模型、房屋高楼模型、花草树木模型、交通工具模型、信号灯、指示牌、家庭用品等。
积木区的积木应分类摆放,必要时还可以贴上标签,以便于幼儿使用、收拾和整理。小班的积木可以按形状、质地、颜色分类摆放;中班的积木可以按照形状大小、高矮排序摆放;大班则可以按形状分合形式进行摆放。
3.场地的设置
积木区的场地应较宽敞、平整。因为积木区的活动是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的,也许上午没有搭完的东西下午还要继续搭。所以,积木区应靠墙设在一个固定的角落。一方面,给幼儿提供可以充分利用的空间;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来回走动破坏搭建的物品。
(三)各年龄班积木区的指导要求
小班幼儿的搭积木是无意识无目的的。他只对搭的动作感兴趣,而不在乎搭出什么,也不会利用积木开展游戏。
在小班,应先引导幼儿认识积木,引起他们对积木游戏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对幼儿说:“我们的餐厅还少几张桌子,让我们一起为餐厅搭几张桌子吧!”或“让我们为小兔子搭一座小房子吧!”等,由此激发他们搭建物体的热情。
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应该积极鼓励他们在自己的操作中探索学习建构技法,鼓励他们独立地建构形状简单的物体,并能表现其主要特征,如门、桌子、床等。
从小班起,就应该建立搭建积木的规则,如轻拿轻放,不乱扔,玩后应该收拾整理等。并教给幼儿收拾整理积木的方法。
2.中班
教师应该增加中班幼儿造型方面的知识和训练,如会选择高低、宽窄、厚薄、长短不一的积木搭建不同的物体,并可以尝试提供积木构造图,请他们按图搭建。
对于中班幼儿,可以要求他们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搭建,并学习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物体的搭建。比如三个幼儿合作搭建一个公园。
3.大班
大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独立建造能力,事先能进行一定的设想和规划,并能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较为复杂的工程。
因此,对于大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玩大型积木建构游戏了。例如,几个幼儿在一起搭高楼,一个幼儿提议要在楼房旁边搭个花园,于是他和另外一名幼儿搭花园。老师走过去问:“你们在搭什么?”他们回答:“花园!”那几个在搭楼房的幼儿已搭好了楼房站在那儿看。老师就说:“你们搭好楼房了吗?”他们回答:“好了。”老师又说:“接下来你们要干些什么呢?”他们回答:“我们想搭个停车场。”于是老师鼓励他们开始动工。他们就在花园和楼房中间搭了个停车场。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班上幼儿参观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了讨论评价。许多幼儿觉得还可以再搭一些东西,组成一个住宅小区。结果这次的积木建构游戏前后用了三天才全部完成,几乎全班幼儿都参与其中。幼儿充分发挥了想像力、创造力,以及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在这样的游戏中,教师可以直接参与其中,及时肯定他们的创造性想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材料。
三、玩沙玩水游戏区
(一)玩沙玩水游戏区的教育作用
1.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物的性质。
2.满足幼儿摆弄物体和好活动的愿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3.在沙水游戏中,区别干湿、冷热、粗细、多少、深浅等不同的概念。
4.活动后的收拾整理,培养幼儿清理、打扫的技能与习惯。
(二)玩沙玩水游戏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玩沙游戏主要有揉、铲、造型、堆沙和挖沙的活动,也可以设计玩沙的创造性活动,让幼儿探索沙的性质。比如体验沙的质感,用手在沙上画画,用沙堆成山、围墙,用沙塑造桥梁、房屋,用模具塑造图案,挖山洞、隧道等。
玩水游戏主要是让幼儿自由地玩水。如用勺舀水进容器,把水在容器中倒来倒去,用水转动水车等。还可以启发幼儿利用水做些科学小游戏,比如“物体的浮沉”、“水往哪里流”等。
2.材料的提供
玩沙工具:小桶、勺子、铲子、模具等。
玩水工具:小桶、勺子、瓶、水车、喷水壶等
辅助材料:玩沙可准备动物、植物、人物、交通工具等玩具模型。玩水可准备一些铁制、木制、塑料的玩具或物品。
3.场地的设置
玩沙玩水区应靠近水源,便于为沙池、水池加水,便于幼儿洗手和收拾、整理、清洁材料。
(三)各年龄班玩沙玩水区的指导要求
玩沙玩水游戏一般没有固定的玩法,通常是幼儿自由的活动。教师只需要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启发、指导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1.小班
小班幼儿在玩游戏时一般都是平行游戏,自己玩自己的。玩沙时,他们喜欢用小铲子挖沙、堆沙山,也喜欢用模子装沙,做出一些造型。根据此特点,教师可以指导他们玩体验沙的质感的游戏。
玩水时,小班幼儿也只做些把水舀进容器再倒出来,和把手泡在水里这样的动作游戏。根据此特点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感知水的流动与水的容器。
在小班主要培养幼儿玩沙玩水的规则。如,玩沙玩水时不把沙和水洒得到处都是;玩沙玩水后不能乱摸东西,也不能往身上擦;游戏结束后要把玩沙玩水的玩具洗净擦干收好,并把手洗干净。
2.中班
中班的幼儿开始能几人合作进行游戏了,玩沙和水的方法也丰富了,开始出现创造性的玩耍。玩沙时,可以反映出山和路,还会挖山洞,也会使用一些辅助材料。在中班,教师应着重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丰富他们玩沙玩水的技能,使他们能把想到的表现出来。
3.大班
教师应鼓励大班幼儿建造大型的有新意的主题,如立交桥、城堡等,并启发他们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在玩水游戏中,可以进行一些科学小实验、小游戏。
四、语言图书阅读区
(一)语言图书阅读区的教育作用
1.练习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态度和习惯。
2.培养阅读兴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在看、听、读的过程中,通过对图书中的故事情节的感受、进行的模仿、学习和欣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4.学习运用语言表达个人情感、需求、意愿和观点。
5.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了解。
(二)语言图书阅读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在此区角内以图书阅读为主,配有一些语言游戏,如接龙拼图,拼贴讲述,连词句,编故事,讨论谈话等。
2.材料的提供
语言图书阅读区的活动主要为正规教学活动服务。因此,语言游戏可以是正规教学活动中游戏的重复或延伸,教师应为幼儿多提供一些小图片、卡片等可操作的材料。
图书阅读活动则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数量充足的图书,可以提供的图书种类有:
①故事书。如有关家庭、幼儿园生活的故事,动物、植物的故事,童话故事,科学故事,人物故事等等。
②杂志、画报。如《看图说话》、《幼儿智力世界》、《小朋友》、《小青蛙报》等等。
③知识书。如《幼儿十万个为什么》、《热带鱼图片大全》、《看图识字》、《交通工具大全》等等。
④自制图书。幼儿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自己绘制的图书。
若有条件,语言图书阅读区还可以提供与限制人数相同数量的语言复读机或随身听(带有耳机,可以避免相互干扰),以及录有与图书内容相关的磁带(可以是老师自己录制的)
小班幼儿阅读的图书要画面简单,颜色鲜艳。以家庭生活、幼儿园的生活、小动物的内容为主。情节不宜复杂,篇幅不宜太长。
中班幼儿可以阅读一些有关日常生活和人物方面的图书。图书的篇幅可以有所增加。
大班幼儿则可以阅读配有简单文字的图书,图书内容的科学性可有所增加,可以提供较多的知识书和一些寓言故事。
3.场地的设置
语言图书阅读区应该是所有区角中最安静的,并且应有充足的光线。因此,适合靠窗而设,远离音乐表演区、角色游戏区等较为嘈杂的地方。
在语言图书阅读区地上可以铺上漂亮、柔软的泡沫垫,在桌上铺上美丽的花布等,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舒服的阅读环境。
(三)各年龄班语言图书阅读区的指导要求
1.小班
对小班幼儿,教师多采用直接指导的方法,通过语言示范、启发提问、具体讲解等手段,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技能和语言表述能力。要求幼儿在语言游戏中能大胆讲述、学习倾听别人的讲话,培养他们爱听故事、爱看图书、会安静阅读的良好习惯和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2.中班
对中班幼儿,要求能用较完整的句子比较连贯地讲述,能独立阅读感兴趣的图书,理解画面的内容。能有礼貌地倾听别人讲话。
3.大班
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能连贯地讲述事情和几幅图片,能与同伴共同创编诗歌,对书上的文字感兴趣。
五、音乐表演游戏区
(一)音乐表演游戏区的教育作用
1.学习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按照音乐的内容、节拍进行有趣的游戏情节,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2.在演唱和表演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辨别声音高低、强弱、快慢变化的能力,以及倾听、跟从节奏指令的能力。
3.发展动作,使动作准确、优美、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4.加深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对周围事物养成正确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5.培养幼儿活泼乐观的情绪,陶冶他们的情操,以利于幼儿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审美力、创造力的发展。
6.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促使幼儿协调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二)音乐表演游戏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音乐表演游戏区活动丰富多样,可以设计舞蹈表演、音乐游戏、打击乐演奏、幼儿扮演角色的故事表演、操作玩具表演角色的桌面故事表演、用木偶和皮影进行表演的木偶戏和皮影戏等。
音乐表演游戏区应选择内容健康、有教育意义、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容易为幼儿理解又适于他们表演的音乐、文学作品。音乐作品要节奏明确,曲调优美。文学作品情节应生动活泼,角色的性格应鲜明,有特征。角色语言较简短。
2.材料的提供
音乐表演游戏区首先要有一个给幼儿表演的舞台。舞台可以用布、屏风或彩色纸条来表现和装饰,不需要投入太大的人力物力。
音乐表演游戏区的基本材料包括:
(1)录音机。录音机的电源要远离表演场地,一定要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最好是用干电池。
(2)录音磁带。可以录儿歌、歌曲、音乐、故事等,并根据磁带所录的内容贴上标记,便于幼儿使用和整理。还可以提供一些空白磁带,把幼儿自己的歌声、演奏、朗诵录进去。
(3)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木鱼、锣、鼓等。
(4)服饰。少数民族服装、小动物的服装等;动物、植物、人物的头饰、面具、手环、头环、彩带、项链等。
(5)道具。纱巾、扇子、木偶、皮影等。
教师应吸引幼儿参与音乐表演游戏的场地布置和材料准备。幼儿在游戏中最关心的是自己的角色语言和动作,他们的表演并不受道具、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因此,道具不必追求齐全、逼真。
3.场地的设置
音乐表演游戏区最重要的就是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敞的活动场地。场地的布局要合理,观众坐在哪里和演员在哪里表演,都要有一个明显的分隔标记。
(三)各年龄班音乐表演游戏区的指导要求
音乐表演游戏区中的唱歌、舞蹈、打击乐和音乐游戏,以教学活动中所教授的内容为主。对于这方面的指导就不多说了。这里主要来研究对故事表演的指导。
1.小班
小班幼儿选用表演的故事主题应简单,角色要少,对话、动作重复要多。例如,《拔萝卜、》、《雪花》、《三只蝴蝶》等。
小班幼儿不太会玩表演游戏,因此在小班幼儿刚开始玩表演游戏的时候需要教师的具体示范。教师可以带幼儿一起学习所要表演的故事,并在表演前和幼儿一起回忆故事的内容、主要情节和角色特征。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幼儿做示范表演,然后让他们跟着学。也可以由教师一边提示内容和指导帮助,幼儿一边表演。在他们已学会一两个表演游戏后,教师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发挥想像力进行表演了,只需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和纠正。
小班幼儿由于缺乏主见,所以在角色的分配上需要教师的帮助。但教师在帮助他们分配角色的时候要注意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选择。
2.中班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小班表演游戏的基础上,中班幼儿的表演质量逐步提高。应该鼓励他们自愿地自由地玩表演游戏。
在表演前或表演过程中,教师可做一些提示。如适当提醒幼儿遗忘的台词。但注意不要随意打断幼儿的表演或在一旁指挥幼儿的表演,以及强求幼儿服从自己的指挥。
3.大班
到了大班,幼儿的表现力、想像力、创造力都有了极大的丰富。因此,在表演游戏中,他们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编自演的创作活动。教师应支持他们的想法和创作,并给予鼓励和指导。在大班,可以组织幼儿观看和讨论表演,提高幼儿的表演水平。
在角色的分配方面,大班幼儿已能自己决定,并通过彼此的协商来完成角色的分配。教师只需要在他们发生矛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调解,通过讨论、分析的方法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美工区
(一)美工区的教育作用
1.学习观察和感受周围事物,并用美工材料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2.提供接触各种材料的机会,使幼儿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学习利用工具进行立体造型活动。
3.发展创造力、想像力和不拘一格的表现力,体验成功。
4.训练小肌肉,手眼协调,发展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美工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在美工区内可以进行平面造型,如绘画(彩笔画、水彩、水墨画手指画、刷画、拓印画等)、自然材料(沙、树叶、蛋壳等)的剪贴、撕贴等;立体造型,如捏泥、和面团、纸、粘土等;自然材料造型,如豆画、石画等;废旧材料制作,如纸盒、易拉罐、纸杯等;以及结合节日活动制作装饰物,如彩环、灯笼等。
小、中、大班的幼儿在观察力、表现力、想像力和创造力方面,以及使用工具和材料的能力上,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活动的内容和提供工具、材料时必须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
美工区的活动必须具有趣味性,包括选材、活动方式等都应考虑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能否吸引幼儿积极地参加美工活动。
2.材料的提供
各种纸、彩笔、颜料、剪刀、浆糊、橡皮泥等是美工区必备的材料,但不是惟一的材料。美工区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美工的材料也是广泛而繁多的,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精力去收集、准备、提供,务求充实、充分。
3.场地的设置
美工区是一个以操作为主的区角,需要设置在有充足光线的地方。另外美工活动中常常用水,因此也应接近水源,便于幼儿在活动中使用。
美工区是一个相对安静的区角,适宜与语言图书阅读区相邻。
(三)各年龄班美工区的指导
与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相结合,美工区的活动更重视幼儿操作的过程和参与的意识。在美工区内应着重于鼓励、指导幼儿发挥想像力,进行创新。但让幼儿发挥创造力,不等于不进行技巧方面的指导。熟练准确地使用工具可以让幼儿更好地发挥创造力。
1.小班
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发展尚未成熟,因此他们的美工活动多围绕感知运用色彩进行。教师不应苛求他们做到画面整洁、涂色均匀,这样会使他们畏手畏脚,不敢大胆地绘画与创造。对他们的指导应着重于萌发他们的绘画兴趣和大胆作画的信心,以及教给一些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在这一时期需要进行一些直接的指导与示范,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与技能。
2.中班
中班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和表现的技巧,这时教师应着重指导他们如何充分使用工具、材料和发挥技巧,减少直接的指导,并积极鼓励他们发挥想像力,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3.大班
大班幼儿的操作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此阶段,教师应放手让幼儿自己活动。当有一种新的活动内容出现时,教师不要急着教幼儿应如何如何做,而应先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尝试,教师只以辅导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活动,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帮助。
七、科学发现区
(一)科学发现区的教育作用
1.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现象,发展观察力。
2.活跃思维,培养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3.提供尝试、探究和实验的机会,实地操作,认真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形成概念。
(二)科学发现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科学发现区中可以设计以下活动:
(1)感官的活动。如摸不同质地的物品,闻不同的气味,尝不同的食物,分辨相似的声音等。
(2)声的活动。如声的传播,声音的产生,不同的声音等。
(3)光的活动。如镜子的反光,万花筒,哈哈镜等。
(4)电的活动。如连接简单的电路,拆装手电筒等。
(5)磁的活动。如探索哪些物体可以磁化,利用磁铁的特性制造指南针,各种磁铁游戏等。
(6)力的活动。如“跷跷板”、“天平”的活动,物体滚动的实验等。
(7)水的活动和空气的活动等。
科学发现区的活动要结合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在正规科学教育中进行的活动,可以在科学发现区中延伸。如在“各种各样的剪刀”的教育活动之后,教师可以将各种剪刀和材料提供到科学发现区中,让幼儿继续操作、探索。
2.材料的提供
科学发现区的材料应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来提供,注意材料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3.场地的设置
科学发现区适于设置在光线充足、接近水源的地方。
(三)各年龄班科学发现区的指导
1.小班
在小班,科学发现区以发展幼儿的感知觉为主要目标。因此,教师的指导着重于引导幼儿去感知,并引起他们参加科学活动的兴趣。例如,在感知味觉的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酸、甜、苦、咸等各种丰富的食物。为了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教师可以做一次示范,拿一样食物尝一尝,并做出表情,让幼儿猜猜老师吃到的是什么。这样,幼儿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他们会觉得很有趣,乐于自己也尝试。
中班幼儿对科学发现活动已有了一定的兴趣,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有提高。因此,在中班,教师的指导重点就应放在鼓励幼儿表达出操作的结果。
3.大班
大班的科学发现活动,以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为主。大班幼儿对科学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操作的材料有着忍不住摸一摸、动一动的渴望。这时,教师应放手让幼儿自由操作,在指导上着重于让幼儿将操作中的经验转化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八、自然角
(一)自然角的教育作用
1.将周围环境和广泛的自然物有选择地、集中地、分层次地著地展示于幼儿的眼前。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使幼儿自由地操作和探索,弥补集体活动时观察探索的不足。
3.开阔幼儿的眼界,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自然角的设计
自然角的内容,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教学的需要、季节的变化及其他条件进行设计。
应选择生长快、漂亮、芳香、易于成活、有果实、无毒的植物。例如三色堇、石竹、月季、风仙、米兰、夜来香等花卉;毛豆、辣椒、茄子、葱、蒜、芋头、丝瓜、西红柿等蔬菜;葡萄、枇杷、李子等水果;以及红豆、绿豆、花生、玉米等。
在自然角中,还可以饲养一些没有危险、便于饲养、幼儿喜欢的较小的动物。例如巴西龟、金鱼、螺蛳、蝌蚪、虾、蚕、蝈蝈、小鸡等。
利用蔬菜、水果等制作的各种玩具,如水果娃娃,萝卜灯等;各种贝壳、珊瑚、树叶等物品都可以陈列在自然角里。
(三)自然角的管理与指导
自然角中物品的摆放应整齐、美观、干净、安全。各种物品应分门别类地摆放,植物和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应摆放在离水源较近的地方,便于幼儿观察和管理。
自然角的内容和材料应根据幼儿的认识水平来提供。例如,小班幼儿观察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弱,因此,小班的自然角可以提供一些形态简单,容易认识、观察和管理的事物。如养金鱼、种大蒜等。而中、大班则可以增加自然角的内容,丰富种植和饲养活动,指导幼儿自己浇水、松土、清扫、喂食、整理。
各班之间可以相互交换自然角的物品,或者相互参观,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
对于自然角的布置和管理,教师应与幼儿共同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指导他们自己布置和管理。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假期当中,可以请幼儿把自然角中的动植物带回家去照顾。其他物品则收藏妥当,待新学期开始再重新布置。这样,不但保证了自然角中动植物的生存,还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
九、益智区
(一)益智区的教育作用
1在摆弄、操作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感知觉,调动了幼儿充分运用五官进行观察比较,感受物体形状,识别物体颜色,比较物体大小、长短、高矮、粗细,理解形体的等分等方面的欲望。
2.在拼摆游戏、造型游戏中,幼儿的思维力、想像力、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3.在棋类游戏中,幼儿的分析、综合、推理、概括能力得到发展。
4.在活动中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以及细心和专心做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益智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1)数学的内容。有计数、计算、分类、排序、等分、测量等。
(2)构图造型。有图形片构图,形体拼折构图,皮筋、回形针拼图等。
(3)棋类和扑克牌等。
2.材料的提供
(1)数学的材料。如计算器、排序板、分类盒、计数卡、式题、尺、笔等等。
(2)构图造型材料。如七巧板、几何拼图、皮筋构图等等。
(3)棋类。如斗兽棋、飞行棋、跳棋、象棋、围棋等。
(4)扑克牌等牌类。
3.场地的设置
应选择相对安静的地方,适宜与语言图书阅读区、美工区相邻。
(三)各年龄班益智区的指导
益智区内的活动包括了数学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正规教学活动的延续,对它的指导与正规教学活动的指导基本相同。
棋类和扑克牌等游戏具有一定的玩法和规则,对它们的指导是一个教和学的过程。
1.小班
小班幼儿尚没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在游戏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醒。这时,教师应做较为详细的讲解和示范,提高他们的规则意识。但要注意,讲解要生动、简单、形象,过多的讲解会使幼儿失去游戏的兴趣。
2.中班
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他们对规则的掌握和执行情况。要鼓励幼儿关注游戏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规则意识,让他们了解不按规则游戏赢了也不光荣。
大班幼儿已有独立游戏的能力,并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教师可以要求他们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争取好的成绩。
十、操作区
(一)操作区的教育作用
1.学习运用五官,发展感知觉。
2.训练小肌肉,手眼协调,手指动作灵活。
3.训练思维能力和了解事物之间相互的关系。
4.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的兴趣。
5.培养专心、坚持、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操作区活动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在操作区内可以安排的活动有:
(1)手指配合的活动。如给娃娃喂食物、穿珠、系纽扣、编塑料管、小物体的镶嵌活动、玩具的拼插等。这种配合较为简单的活动适合小班和中班上学期幼儿进行。
(2)手指、手掌、手腕配合的活动。如拧螺丝、开瓶盖、系扣绳子、系解蝴蝶结、系纽扣、系鞋带、绣花、编织、用筷子夹物品、翻绳、使用锤子钉钉子等。这种配合活动动作较为精细,有一定的难度,适合中班下学期和大班幼儿进行。
2.材料的提供
根据安排的具体活动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
操作区的材料要分类摆放,便于幼儿使用、收拾、整理。
材料的投放要有一定的计划性,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操作需要时间短到需要时间长。
3.场地的设置
操作区应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适宜与语言图书阅读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等较安静的区角相邻。
(三)各年龄班操作区的指导
1小班
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动作尚未发展到灵活自如的程度,因此,在进行操作区的活动时,只是专注于尝试运用和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并不在乎结果。教师的指导也应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激发他们的操作兴趣为主,让他们在看似无目的的随意摆弄过程中,熟练、精细他们的动作技能。
2.中班
在小班的基础上,中班幼儿的操作活动可以增加难度,提高要求。同样是物体的镶嵌,小班可以只要求按简单的轮廓线镶嵌物体,而中班则要求可以用物体镶嵌出图案。同样是拼插玩具,小班幼儿不要求拼插出形象的物体,而中班幼儿则鼓励他们关注拼插的结果。
3.大班
大班操作活动的难度较大,帮助幼儿克服和解决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是教师的指导重点。在大班,教师应让幼儿有大显身手、大胆操作的机会。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以一个参与者而不是教授者的身份与他们共同操作、探讨,尝试解决的方法。
[复习思考题]
根据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原则,编写教案。
1.小班角色游戏活动的教案。
2.大班积木游戏活动的教案。
第一节 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的概述
一、幼儿园区角游戏的概念与内容
区角游戏是幼儿在游戏区(或称活动角、活动区)中所进行的某
种特定活动。
区角游戏的区域包括角色游戏区、积木区、玩沙玩水区、语言图书阅读区、音乐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自然角、益智区、操作区。
二、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的原则
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区角游戏活动的安排、设计,环境的创设,材料玩具的提供,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及能力,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例如,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从事平行游戏,即幼儿各人玩各人的,彼此玩的游戏是相同的。加上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接触社会的范围小,教师在设计小班的区角游戏时,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可在一个区角内多放几套相同的材料;在指导方面也应以具体的示范、参与指导为主。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应体现层次性和循序渐进性。例如,小班幼儿活动的目的性较差,主要依靠客体的生动性、新颖性和颜色的鲜艳性吸引他们进行活动。而到了中、大班,幼儿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逐渐明确,活动的结果成为吸引他们进行活动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积木区活动时,小班幼儿积木的颜色要丰富,形状可少些,但数量要充足。在指导方面则着重于帮助他们学会独立的构造物体,并能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而对于中班幼儿,积木的形状可以增加,还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材料。指导方面则要求他们会有目的有计划地构造。到了大班,可以提供更多形状的积木和丰富的辅助材料,要求幼儿学会通过协商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大型结构物。假若一套积木从小班玩到大班,小班是搭小房子,到了大班还是搭小房子,这是不可取的。
(三)整体化原则
整体化原则是指将整个活动室的游戏环境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发挥整体优化功能。例如,娃娃家的“爸爸”可以到“建筑工地”上班,美工区可以为表演区制作道具等。由此可以衍生出许多游戏的情节,促进幼儿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发展。但是,这个动态系统要建立在幼儿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要由幼儿创造,教师只是为他们创设一定的环境,并引导他们想像新的游戏情节,而不是由教师指定他们的行动。
第二节 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一、角色游戏区
(一)角色游戏区的教育作用 。
1.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通过不同角色身份学习扮演适当的行为方式,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2.帮助幼儿学习友好交往的技能。如轮流、分享、协商、互助、合作等。
3.培养幼儿大胆表达个人意愿、情感、见解,能相互沟通,发展语言交流能力,实践和尝试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4.发展表征能力。如能以物代物,激发想像力及能创造性地反映现实。
5.学习适度表达个人情绪,了解他人情感。能自我控制,调整与伙伴间的相互行为关系。
(二)角色游戏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幼儿最熟悉的地方是家庭,最先接触和了解的劳动就是家务活。因此,无论是在哪个年龄班,娃娃家都是角色游戏的中心主题。并由此扩展出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如餐厅、超市、医院、邮局、工厂、图书馆、火车站、博物馆等。小班的角色游戏区的主题以家庭生活为主。到了中班,角色游戏区就出现了以反映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大班的角色游戏区的主题则更加的丰富多样。
角色游戏主题应从幼儿的生活中来,要求是幼儿熟悉、了解和接触过的或是感兴趣的。也可以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幼儿参观、游览,从中产生新的主题。例如,“和书交朋友”的主题。参观了图书馆,在角色游戏区内就可以产生“图书馆”这个游戏活动。
在产生一个新的角色游戏以前,不妨与幼儿共同讨论,听听他们的想法。也许一位幼儿刚刚去吃过自助餐,就会提出开一家自助餐厅;也许一位幼儿在街上看见过礼品店,就会提出开一家礼品店……这样,角色游戏区的活动将越来越丰富有趣,幼儿在玩的时候也会很投入。
2.材料的提供
(1)娃娃家。家具,如床、小型桌椅等;娃娃、娃娃用品,如各式服装、奶瓶、各种饰物、梳子、毛巾等;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钟表、电话等;厨房用具,如炉灶、锅、碗、铲、勺、碟、壶、杯子、筷子;各种食物,如蔬菜、食品、水果等。
(2)医院。主要材料有白大褂、医生帽、护士帽、处方单、病历本、听诊器、体温表、药品、注射器等。
(3)超市。主要材料有各种食品、用品的包装盒,收银机,钱币等。
(4)银行。各种面值的钱币(卡片)、取款单、存折等。
3.场地的设置
“娃娃家”是一个长设的区角,因此它的位置应相对固定。其他的角色游戏区角则应设在与之相邻或相近的地方。
角色游戏适宜与积木区相邻。
(三)各年龄班角色游戏活动的指导
对于角色游戏的正确指导,主要在于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想像自由地开展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幼儿能够极有兴趣地毫不勉强地努力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发展情感与培养能力。
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也不相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无目的到事先计划好,从由老师带着玩到自己提出游戏主题、装扮游戏角色再进一步发展到带领别人玩,从摆弄物品、旁观游戏到单独游戏、平行游戏再联合、合作游戏。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在指导他们游戏的时候才可能做到有针对性,贴近幼儿的实际情况;才可能促进幼儿在角色扮演、游戏内容、游戏技能和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及组织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提高发展,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小班
小班幼儿对角色游戏是很感兴趣的,但他们常常会忘掉自己的角色。所以,对于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的指导应着重于增强他们的角色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角色的标志物,比如妈妈的头巾,爸爸的手机,医生的白大褂、听诊器等,让幼儿明确自己的角色。也可以通过语言的启发和自己的加入来提醒他们。例如,娃娃家的“妈妈”跑到别的地方玩去了,这时教师可以对她说:“你的宝宝一个人在家哭呢,你快回家去看看吧!”并启发她出门可以带着“宝宝”一起走或者作为“客人”去她家作客,使“妈妈”回到角色中来。
在小班的角色游戏中;教师还应该通过指导、帮助,启发幼儿回忆已有的感性认识,丰富他们的角色行为和语言,逐步充实游戏的内容和主题,培养幼儿独立游戏的能力。例如,一位幼儿到娃娃家当爸爸,可是他在娃娃家里东摸摸西摸摸了半天,也不知道可以做些什么。这时,老师走过去对他说:“嘿,你想想,你的爸爸在家都做些什么呢?”他想了想说:“写字、看报纸。”老师又说:“那你也可以做这些事情呀!”这位幼儿听了老师的话,开心地跑走了,坐到了娃娃家的小椅子上,拿了一本书看了起来。后来这位幼儿又在老师的启发下,去帮娃娃家的“妈妈”烧饭,还帮“娃娃”洗澡。
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往往同时扮演相同的角色。例如,一个娃娃家也许有2~3位“妈妈”,或好几个“爸爸”。这是由幼儿年龄特点所造成的,教师不用去干涉,应顺其自然。
2.中班
中班幼儿常常是一边游戏一边想下面的情节,还没有具备事先计划、商量、设计出游戏过程的能力。因此,对于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应侧重于加深他们对角色的理解,要求幼儿能较正确地反映出角色特有的行为和语言,并能创造性地表演。例如,“在医院”的游戏中,一开始“护士”只知道给“病人”打针、发药、测体温。后来老师启发他们想一想护土应该是怎样对待病人的呢?他还可以怎样照顾他们呢?于是护土便想到去搀扶病人,叮嘱他们吃药,陪病人检查等游戏情节。
在游戏中,教师还应鼓励幼儿共同游戏,启发幼儿创造与固定角色有关的其他角色,并通过活动加强各主题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交往与关系,从而增加角色游戏的集体性和互动性。例如,在“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中,除了有“老师”、“小朋友”以外,还可以有“厨师”、“保健医生”等角色的加入。
3.大班
大班幼儿对于角色游戏的经验较丰富,反映的主题也较多样化,游戏的内容充实、有新意,角色较多,能体现一定的社会性,且独立游戏能力强,在游戏前能自行设计游戏情节,通过彼此的商量、协调分配角色。因此,大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的重点就应放在激发幼儿角色游戏的创新意识,以及培养幼儿在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矛盾的能力上。
在大班的角色游戏中,可以鼓励幼儿为开展游戏自己制作玩具。例如,为邮局制作信箱、邮筒、邮包、邮票、印章,为图书馆制作卡片、借书证,为照相馆制作相机、相片等。
二、积木区
(一)积木区的教育作用
1发展幼儿的建构能力,学习建构技法。
2.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认识基本形状、数量关系。
3.学习尝试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方法、设计,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像力。
4.幼儿之间能分工合作,共同设计、建构,共同游戏。
5.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与人交流、表达的能力,以及掌握自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积木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积木区可以建构高楼大厦、立交桥、公园等。还可结合基本技能确定搭建内容。如,小班主要学习铺平、延长、围合、盖顶、加宽等构造技能,所以他们在积木区多构造马路、围墙等简单物体。而大班则要求幼儿学习整齐匀称的构造,并会选择使用辅助材料,因此他们多建造结构复杂、装饰精巧的建筑物或建筑群。
积木区可以结合教学主题和角色游戏设计。如,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桥梁”的教育教学活动时,积木区就可以专门搭建各种桥梁。
积木区还可以和角色游戏区、音乐表演区相结合。如为“博物馆”建造“博古架”;为“娃娃家”造“家具”;为“火车站”建造“站台、铁轨、候车室”等。积木区搭了个“舞台”,音乐表演区的幼儿就可以到“舞台”上来演出。
2.材料的提供
积木的种类繁多,在幼儿园一般适合提供木制的本色实心积木、木制的彩色空心积木、塑料的彩色积木等。
在小班,适合提供体积中等,颜色鲜艳,份量较轻,以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为主的形状简单的空心积木。中班则可以丰富积木的种类、形状,增加积木的重量。到了大班,木制的本色实心积木就可以成为积木区的主角了。它的形状可以达到三十余种,数量可以达到一百多块,能充分的满足大班幼儿构造的需求。
根据幼儿的需要,积木区还应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人物模型、动物模型、房屋高楼模型、花草树木模型、交通工具模型、信号灯、指示牌、家庭用品等。
积木区的积木应分类摆放,必要时还可以贴上标签,以便于幼儿使用、收拾和整理。小班的积木可以按形状、质地、颜色分类摆放;中班的积木可以按照形状大小、高矮排序摆放;大班则可以按形状分合形式进行摆放。
3.场地的设置
积木区的场地应较宽敞、平整。因为积木区的活动是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的,也许上午没有搭完的东西下午还要继续搭。所以,积木区应靠墙设在一个固定的角落。一方面,给幼儿提供可以充分利用的空间;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来回走动破坏搭建的物品。
(三)各年龄班积木区的指导要求
小班幼儿的搭积木是无意识无目的的。他只对搭的动作感兴趣,而不在乎搭出什么,也不会利用积木开展游戏。
在小班,应先引导幼儿认识积木,引起他们对积木游戏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对幼儿说:“我们的餐厅还少几张桌子,让我们一起为餐厅搭几张桌子吧!”或“让我们为小兔子搭一座小房子吧!”等,由此激发他们搭建物体的热情。
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应该积极鼓励他们在自己的操作中探索学习建构技法,鼓励他们独立地建构形状简单的物体,并能表现其主要特征,如门、桌子、床等。
从小班起,就应该建立搭建积木的规则,如轻拿轻放,不乱扔,玩后应该收拾整理等。并教给幼儿收拾整理积木的方法。
2.中班
教师应该增加中班幼儿造型方面的知识和训练,如会选择高低、宽窄、厚薄、长短不一的积木搭建不同的物体,并可以尝试提供积木构造图,请他们按图搭建。
对于中班幼儿,可以要求他们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搭建,并学习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物体的搭建。比如三个幼儿合作搭建一个公园。
3.大班
大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独立建造能力,事先能进行一定的设想和规划,并能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较为复杂的工程。
因此,对于大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玩大型积木建构游戏了。例如,几个幼儿在一起搭高楼,一个幼儿提议要在楼房旁边搭个花园,于是他和另外一名幼儿搭花园。老师走过去问:“你们在搭什么?”他们回答:“花园!”那几个在搭楼房的幼儿已搭好了楼房站在那儿看。老师就说:“你们搭好楼房了吗?”他们回答:“好了。”老师又说:“接下来你们要干些什么呢?”他们回答:“我们想搭个停车场。”于是老师鼓励他们开始动工。他们就在花园和楼房中间搭了个停车场。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班上幼儿参观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了讨论评价。许多幼儿觉得还可以再搭一些东西,组成一个住宅小区。结果这次的积木建构游戏前后用了三天才全部完成,几乎全班幼儿都参与其中。幼儿充分发挥了想像力、创造力,以及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在这样的游戏中,教师可以直接参与其中,及时肯定他们的创造性想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为他们提供所需的材料。
三、玩沙玩水游戏区
(一)玩沙玩水游戏区的教育作用
1.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物的性质。
2.满足幼儿摆弄物体和好活动的愿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3.在沙水游戏中,区别干湿、冷热、粗细、多少、深浅等不同的概念。
4.活动后的收拾整理,培养幼儿清理、打扫的技能与习惯。
(二)玩沙玩水游戏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玩沙游戏主要有揉、铲、造型、堆沙和挖沙的活动,也可以设计玩沙的创造性活动,让幼儿探索沙的性质。比如体验沙的质感,用手在沙上画画,用沙堆成山、围墙,用沙塑造桥梁、房屋,用模具塑造图案,挖山洞、隧道等。
玩水游戏主要是让幼儿自由地玩水。如用勺舀水进容器,把水在容器中倒来倒去,用水转动水车等。还可以启发幼儿利用水做些科学小游戏,比如“物体的浮沉”、“水往哪里流”等。
2.材料的提供
玩沙工具:小桶、勺子、铲子、模具等。
玩水工具:小桶、勺子、瓶、水车、喷水壶等
辅助材料:玩沙可准备动物、植物、人物、交通工具等玩具模型。玩水可准备一些铁制、木制、塑料的玩具或物品。
3.场地的设置
玩沙玩水区应靠近水源,便于为沙池、水池加水,便于幼儿洗手和收拾、整理、清洁材料。
(三)各年龄班玩沙玩水区的指导要求
玩沙玩水游戏一般没有固定的玩法,通常是幼儿自由的活动。教师只需要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启发、指导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1.小班
小班幼儿在玩游戏时一般都是平行游戏,自己玩自己的。玩沙时,他们喜欢用小铲子挖沙、堆沙山,也喜欢用模子装沙,做出一些造型。根据此特点,教师可以指导他们玩体验沙的质感的游戏。
玩水时,小班幼儿也只做些把水舀进容器再倒出来,和把手泡在水里这样的动作游戏。根据此特点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感知水的流动与水的容器。
在小班主要培养幼儿玩沙玩水的规则。如,玩沙玩水时不把沙和水洒得到处都是;玩沙玩水后不能乱摸东西,也不能往身上擦;游戏结束后要把玩沙玩水的玩具洗净擦干收好,并把手洗干净。
2.中班
中班的幼儿开始能几人合作进行游戏了,玩沙和水的方法也丰富了,开始出现创造性的玩耍。玩沙时,可以反映出山和路,还会挖山洞,也会使用一些辅助材料。在中班,教师应着重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丰富他们玩沙玩水的技能,使他们能把想到的表现出来。
3.大班
教师应鼓励大班幼儿建造大型的有新意的主题,如立交桥、城堡等,并启发他们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在玩水游戏中,可以进行一些科学小实验、小游戏。
四、语言图书阅读区
(一)语言图书阅读区的教育作用
1.练习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态度和习惯。
2.培养阅读兴趣,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在看、听、读的过程中,通过对图书中的故事情节的感受、进行的模仿、学习和欣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4.学习运用语言表达个人情感、需求、意愿和观点。
5.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相互了解。
(二)语言图书阅读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在此区角内以图书阅读为主,配有一些语言游戏,如接龙拼图,拼贴讲述,连词句,编故事,讨论谈话等。
2.材料的提供
语言图书阅读区的活动主要为正规教学活动服务。因此,语言游戏可以是正规教学活动中游戏的重复或延伸,教师应为幼儿多提供一些小图片、卡片等可操作的材料。
图书阅读活动则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数量充足的图书,可以提供的图书种类有:
①故事书。如有关家庭、幼儿园生活的故事,动物、植物的故事,童话故事,科学故事,人物故事等等。
②杂志、画报。如《看图说话》、《幼儿智力世界》、《小朋友》、《小青蛙报》等等。
③知识书。如《幼儿十万个为什么》、《热带鱼图片大全》、《看图识字》、《交通工具大全》等等。
④自制图书。幼儿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自己绘制的图书。
若有条件,语言图书阅读区还可以提供与限制人数相同数量的语言复读机或随身听(带有耳机,可以避免相互干扰),以及录有与图书内容相关的磁带(可以是老师自己录制的)
小班幼儿阅读的图书要画面简单,颜色鲜艳。以家庭生活、幼儿园的生活、小动物的内容为主。情节不宜复杂,篇幅不宜太长。
中班幼儿可以阅读一些有关日常生活和人物方面的图书。图书的篇幅可以有所增加。
大班幼儿则可以阅读配有简单文字的图书,图书内容的科学性可有所增加,可以提供较多的知识书和一些寓言故事。
3.场地的设置
语言图书阅读区应该是所有区角中最安静的,并且应有充足的光线。因此,适合靠窗而设,远离音乐表演区、角色游戏区等较为嘈杂的地方。
在语言图书阅读区地上可以铺上漂亮、柔软的泡沫垫,在桌上铺上美丽的花布等,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舒服的阅读环境。
(三)各年龄班语言图书阅读区的指导要求
1.小班
对小班幼儿,教师多采用直接指导的方法,通过语言示范、启发提问、具体讲解等手段,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技能和语言表述能力。要求幼儿在语言游戏中能大胆讲述、学习倾听别人的讲话,培养他们爱听故事、爱看图书、会安静阅读的良好习惯和对语言活动的兴趣。
2.中班
对中班幼儿,要求能用较完整的句子比较连贯地讲述,能独立阅读感兴趣的图书,理解画面的内容。能有礼貌地倾听别人讲话。
3.大班
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能连贯地讲述事情和几幅图片,能与同伴共同创编诗歌,对书上的文字感兴趣。
五、音乐表演游戏区
(一)音乐表演游戏区的教育作用
1.学习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按照音乐的内容、节拍进行有趣的游戏情节,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2.在演唱和表演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辨别声音高低、强弱、快慢变化的能力,以及倾听、跟从节奏指令的能力。
3.发展动作,使动作准确、优美、富有节奏感和表现力。
4.加深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对周围事物养成正确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5.培养幼儿活泼乐观的情绪,陶冶他们的情操,以利于幼儿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审美力、创造力的发展。
6.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促使幼儿协调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二)音乐表演游戏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音乐表演游戏区活动丰富多样,可以设计舞蹈表演、音乐游戏、打击乐演奏、幼儿扮演角色的故事表演、操作玩具表演角色的桌面故事表演、用木偶和皮影进行表演的木偶戏和皮影戏等。
音乐表演游戏区应选择内容健康、有教育意义、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容易为幼儿理解又适于他们表演的音乐、文学作品。音乐作品要节奏明确,曲调优美。文学作品情节应生动活泼,角色的性格应鲜明,有特征。角色语言较简短。
2.材料的提供
音乐表演游戏区首先要有一个给幼儿表演的舞台。舞台可以用布、屏风或彩色纸条来表现和装饰,不需要投入太大的人力物力。
音乐表演游戏区的基本材料包括:
(1)录音机。录音机的电源要远离表演场地,一定要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最好是用干电池。
(2)录音磁带。可以录儿歌、歌曲、音乐、故事等,并根据磁带所录的内容贴上标记,便于幼儿使用和整理。还可以提供一些空白磁带,把幼儿自己的歌声、演奏、朗诵录进去。
(3)乐器。碰铃、响板、铃鼓、三角铁、木鱼、锣、鼓等。
(4)服饰。少数民族服装、小动物的服装等;动物、植物、人物的头饰、面具、手环、头环、彩带、项链等。
(5)道具。纱巾、扇子、木偶、皮影等。
教师应吸引幼儿参与音乐表演游戏的场地布置和材料准备。幼儿在游戏中最关心的是自己的角色语言和动作,他们的表演并不受道具、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因此,道具不必追求齐全、逼真。
3.场地的设置
音乐表演游戏区最重要的就是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敞的活动场地。场地的布局要合理,观众坐在哪里和演员在哪里表演,都要有一个明显的分隔标记。
(三)各年龄班音乐表演游戏区的指导要求
音乐表演游戏区中的唱歌、舞蹈、打击乐和音乐游戏,以教学活动中所教授的内容为主。对于这方面的指导就不多说了。这里主要来研究对故事表演的指导。
1.小班
小班幼儿选用表演的故事主题应简单,角色要少,对话、动作重复要多。例如,《拔萝卜、》、《雪花》、《三只蝴蝶》等。
小班幼儿不太会玩表演游戏,因此在小班幼儿刚开始玩表演游戏的时候需要教师的具体示范。教师可以带幼儿一起学习所要表演的故事,并在表演前和幼儿一起回忆故事的内容、主要情节和角色特征。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幼儿做示范表演,然后让他们跟着学。也可以由教师一边提示内容和指导帮助,幼儿一边表演。在他们已学会一两个表演游戏后,教师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发挥想像力进行表演了,只需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和纠正。
小班幼儿由于缺乏主见,所以在角色的分配上需要教师的帮助。但教师在帮助他们分配角色的时候要注意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选择。
2.中班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小班表演游戏的基础上,中班幼儿的表演质量逐步提高。应该鼓励他们自愿地自由地玩表演游戏。
在表演前或表演过程中,教师可做一些提示。如适当提醒幼儿遗忘的台词。但注意不要随意打断幼儿的表演或在一旁指挥幼儿的表演,以及强求幼儿服从自己的指挥。
3.大班
到了大班,幼儿的表现力、想像力、创造力都有了极大的丰富。因此,在表演游戏中,他们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编自演的创作活动。教师应支持他们的想法和创作,并给予鼓励和指导。在大班,可以组织幼儿观看和讨论表演,提高幼儿的表演水平。
在角色的分配方面,大班幼儿已能自己决定,并通过彼此的协商来完成角色的分配。教师只需要在他们发生矛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调解,通过讨论、分析的方法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美工区
(一)美工区的教育作用
1.学习观察和感受周围事物,并用美工材料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2.提供接触各种材料的机会,使幼儿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学习利用工具进行立体造型活动。
3.发展创造力、想像力和不拘一格的表现力,体验成功。
4.训练小肌肉,手眼协调,发展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美工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在美工区内可以进行平面造型,如绘画(彩笔画、水彩、水墨画手指画、刷画、拓印画等)、自然材料(沙、树叶、蛋壳等)的剪贴、撕贴等;立体造型,如捏泥、和面团、纸、粘土等;自然材料造型,如豆画、石画等;废旧材料制作,如纸盒、易拉罐、纸杯等;以及结合节日活动制作装饰物,如彩环、灯笼等。
小、中、大班的幼儿在观察力、表现力、想像力和创造力方面,以及使用工具和材料的能力上,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活动的内容和提供工具、材料时必须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
美工区的活动必须具有趣味性,包括选材、活动方式等都应考虑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能否吸引幼儿积极地参加美工活动。
2.材料的提供
各种纸、彩笔、颜料、剪刀、浆糊、橡皮泥等是美工区必备的材料,但不是惟一的材料。美工区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美工的材料也是广泛而繁多的,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精力去收集、准备、提供,务求充实、充分。
3.场地的设置
美工区是一个以操作为主的区角,需要设置在有充足光线的地方。另外美工活动中常常用水,因此也应接近水源,便于幼儿在活动中使用。
美工区是一个相对安静的区角,适宜与语言图书阅读区相邻。
(三)各年龄班美工区的指导
与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相结合,美工区的活动更重视幼儿操作的过程和参与的意识。在美工区内应着重于鼓励、指导幼儿发挥想像力,进行创新。但让幼儿发挥创造力,不等于不进行技巧方面的指导。熟练准确地使用工具可以让幼儿更好地发挥创造力。
1.小班
小班幼儿的小肌肉发展尚未成熟,因此他们的美工活动多围绕感知运用色彩进行。教师不应苛求他们做到画面整洁、涂色均匀,这样会使他们畏手畏脚,不敢大胆地绘画与创造。对他们的指导应着重于萌发他们的绘画兴趣和大胆作画的信心,以及教给一些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在这一时期需要进行一些直接的指导与示范,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与技能。
2.中班
中班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和表现的技巧,这时教师应着重指导他们如何充分使用工具、材料和发挥技巧,减少直接的指导,并积极鼓励他们发挥想像力,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3.大班
大班幼儿的操作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此阶段,教师应放手让幼儿自己活动。当有一种新的活动内容出现时,教师不要急着教幼儿应如何如何做,而应先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尝试,教师只以辅导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活动,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帮助。
七、科学发现区
(一)科学发现区的教育作用
1.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现象,发展观察力。
2.活跃思维,培养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3.提供尝试、探究和实验的机会,实地操作,认真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形成概念。
(二)科学发现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科学发现区中可以设计以下活动:
(1)感官的活动。如摸不同质地的物品,闻不同的气味,尝不同的食物,分辨相似的声音等。
(2)声的活动。如声的传播,声音的产生,不同的声音等。
(3)光的活动。如镜子的反光,万花筒,哈哈镜等。
(4)电的活动。如连接简单的电路,拆装手电筒等。
(5)磁的活动。如探索哪些物体可以磁化,利用磁铁的特性制造指南针,各种磁铁游戏等。
(6)力的活动。如“跷跷板”、“天平”的活动,物体滚动的实验等。
(7)水的活动和空气的活动等。
科学发现区的活动要结合正规的科学教育活动。在正规科学教育中进行的活动,可以在科学发现区中延伸。如在“各种各样的剪刀”的教育活动之后,教师可以将各种剪刀和材料提供到科学发现区中,让幼儿继续操作、探索。
2.材料的提供
科学发现区的材料应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来提供,注意材料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3.场地的设置
科学发现区适于设置在光线充足、接近水源的地方。
(三)各年龄班科学发现区的指导
1.小班
在小班,科学发现区以发展幼儿的感知觉为主要目标。因此,教师的指导着重于引导幼儿去感知,并引起他们参加科学活动的兴趣。例如,在感知味觉的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酸、甜、苦、咸等各种丰富的食物。为了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教师可以做一次示范,拿一样食物尝一尝,并做出表情,让幼儿猜猜老师吃到的是什么。这样,幼儿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他们会觉得很有趣,乐于自己也尝试。
中班幼儿对科学发现活动已有了一定的兴趣,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有提高。因此,在中班,教师的指导重点就应放在鼓励幼儿表达出操作的结果。
3.大班
大班的科学发现活动,以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为主。大班幼儿对科学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操作的材料有着忍不住摸一摸、动一动的渴望。这时,教师应放手让幼儿自由操作,在指导上着重于让幼儿将操作中的经验转化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八、自然角
(一)自然角的教育作用
1.将周围环境和广泛的自然物有选择地、集中地、分层次地著地展示于幼儿的眼前。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使幼儿自由地操作和探索,弥补集体活动时观察探索的不足。
3.开阔幼儿的眼界,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自然角的设计
自然角的内容,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教学的需要、季节的变化及其他条件进行设计。
应选择生长快、漂亮、芳香、易于成活、有果实、无毒的植物。例如三色堇、石竹、月季、风仙、米兰、夜来香等花卉;毛豆、辣椒、茄子、葱、蒜、芋头、丝瓜、西红柿等蔬菜;葡萄、枇杷、李子等水果;以及红豆、绿豆、花生、玉米等。
在自然角中,还可以饲养一些没有危险、便于饲养、幼儿喜欢的较小的动物。例如巴西龟、金鱼、螺蛳、蝌蚪、虾、蚕、蝈蝈、小鸡等。
利用蔬菜、水果等制作的各种玩具,如水果娃娃,萝卜灯等;各种贝壳、珊瑚、树叶等物品都可以陈列在自然角里。
(三)自然角的管理与指导
自然角中物品的摆放应整齐、美观、干净、安全。各种物品应分门别类地摆放,植物和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应摆放在离水源较近的地方,便于幼儿观察和管理。
自然角的内容和材料应根据幼儿的认识水平来提供。例如,小班幼儿观察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较弱,因此,小班的自然角可以提供一些形态简单,容易认识、观察和管理的事物。如养金鱼、种大蒜等。而中、大班则可以增加自然角的内容,丰富种植和饲养活动,指导幼儿自己浇水、松土、清扫、喂食、整理。
各班之间可以相互交换自然角的物品,或者相互参观,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
对于自然角的布置和管理,教师应与幼儿共同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指导他们自己布置和管理。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假期当中,可以请幼儿把自然角中的动植物带回家去照顾。其他物品则收藏妥当,待新学期开始再重新布置。这样,不但保证了自然角中动植物的生存,还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
九、益智区
(一)益智区的教育作用
1在摆弄、操作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感知觉,调动了幼儿充分运用五官进行观察比较,感受物体形状,识别物体颜色,比较物体大小、长短、高矮、粗细,理解形体的等分等方面的欲望。
2.在拼摆游戏、造型游戏中,幼儿的思维力、想像力、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3.在棋类游戏中,幼儿的分析、综合、推理、概括能力得到发展。
4.在活动中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以及细心和专心做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益智区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1)数学的内容。有计数、计算、分类、排序、等分、测量等。
(2)构图造型。有图形片构图,形体拼折构图,皮筋、回形针拼图等。
(3)棋类和扑克牌等。
2.材料的提供
(1)数学的材料。如计算器、排序板、分类盒、计数卡、式题、尺、笔等等。
(2)构图造型材料。如七巧板、几何拼图、皮筋构图等等。
(3)棋类。如斗兽棋、飞行棋、跳棋、象棋、围棋等。
(4)扑克牌等牌类。
3.场地的设置
应选择相对安静的地方,适宜与语言图书阅读区、美工区相邻。
(三)各年龄班益智区的指导
益智区内的活动包括了数学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正规教学活动的延续,对它的指导与正规教学活动的指导基本相同。
棋类和扑克牌等游戏具有一定的玩法和规则,对它们的指导是一个教和学的过程。
1.小班
小班幼儿尚没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在游戏中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醒。这时,教师应做较为详细的讲解和示范,提高他们的规则意识。但要注意,讲解要生动、简单、形象,过多的讲解会使幼儿失去游戏的兴趣。
2.中班
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他们对规则的掌握和执行情况。要鼓励幼儿关注游戏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规则意识,让他们了解不按规则游戏赢了也不光荣。
大班幼儿已有独立游戏的能力,并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教师可以要求他们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争取好的成绩。
十、操作区
(一)操作区的教育作用
1.学习运用五官,发展感知觉。
2.训练小肌肉,手眼协调,手指动作灵活。
3.训练思维能力和了解事物之间相互的关系。
4.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的兴趣。
5.培养专心、坚持、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操作区活动的设计
1.活动的内容
在操作区内可以安排的活动有:
(1)手指配合的活动。如给娃娃喂食物、穿珠、系纽扣、编塑料管、小物体的镶嵌活动、玩具的拼插等。这种配合较为简单的活动适合小班和中班上学期幼儿进行。
(2)手指、手掌、手腕配合的活动。如拧螺丝、开瓶盖、系扣绳子、系解蝴蝶结、系纽扣、系鞋带、绣花、编织、用筷子夹物品、翻绳、使用锤子钉钉子等。这种配合活动动作较为精细,有一定的难度,适合中班下学期和大班幼儿进行。
2.材料的提供
根据安排的具体活动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
操作区的材料要分类摆放,便于幼儿使用、收拾、整理。
材料的投放要有一定的计划性,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操作需要时间短到需要时间长。
3.场地的设置
操作区应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适宜与语言图书阅读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等较安静的区角相邻。
(三)各年龄班操作区的指导
1小班
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动作尚未发展到灵活自如的程度,因此,在进行操作区的活动时,只是专注于尝试运用和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并不在乎结果。教师的指导也应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激发他们的操作兴趣为主,让他们在看似无目的的随意摆弄过程中,熟练、精细他们的动作技能。
2.中班
在小班的基础上,中班幼儿的操作活动可以增加难度,提高要求。同样是物体的镶嵌,小班可以只要求按简单的轮廓线镶嵌物体,而中班则要求可以用物体镶嵌出图案。同样是拼插玩具,小班幼儿不要求拼插出形象的物体,而中班幼儿则鼓励他们关注拼插的结果。
3.大班
大班操作活动的难度较大,帮助幼儿克服和解决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是教师的指导重点。在大班,教师应让幼儿有大显身手、大胆操作的机会。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以一个参与者而不是教授者的身份与他们共同操作、探讨,尝试解决的方法。
[复习思考题]
根据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原则,编写教案。
1.小班角色游戏活动的教案。
2.大班积木游戏活动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