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就爱玩儿!
各种游戏,从不厌倦!
其实,游戏,本来就是孩子的工作!
主讲老师 | 房超
孩子为什么整天都要玩?
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烦恼:这孩子怎么整天拽着我陪他玩儿?
小区里、公园里,经常看到一些爸爸妈妈陪着孩子。有的爸爸妈妈会跟孩子一起玩球、玩沙包、跳绳或者玩滑板车,但是绝大部分父母,都是站在一边。
如果你的孩子特别想跟你玩藏猫猫或者打架之类的游戏,你会怎么回应他呢?你是去陪他玩儿还是会让他自己玩儿?
如果女孩子希望妈妈陪她玩打扮公主的游戏。妈妈会不会说我不会玩、我没时间?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她们其实是在这样的一些游戏当中,去认同她的女性角色,去获得美的感受。
如果男孩子非常着迷玩乐高,玩建筑类的游戏。妈妈会不会说,我的孩子整天玩这个,不干别的!实际上孩子喜欢玩这种游戏,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在玩的过程当中,他也会有很多的体验,比如:他会觉得自己很有能力,他会体验到一种能够实现自己愿望的成就感,也可以锻炼他跟其他小朋友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所以,3到6岁的孩子,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去表达自己内心体验的。
这时候,父母就需要给孩子提供游戏的空间、游戏的机会,让孩子能够通过游戏,去表达他内心的体验和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孩子的世界,就是游戏的世界,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那孩子为什么会喜欢走进幻想和想象的世界当中去呢?
在一两岁的时候,孩子需要体验一种全能感。那段时间,父母可能会觉得很麻烦,因为他什么都想尝试。
3到6岁,有些孩子依然会有这样的需求,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容易体验到一种挫败感。当他们对现实世界无能为力的时候,幻想世界就成为他们一个很好的庇护所和情绪发泄的地方。
所以,很多孩子就会非常喜欢想象,在幻想当中,他们能够更自由、更充分地表达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程度上也需要父母的参与配合。这样让孩子觉得,我是可以去交流、去表达的。
要给孩子建立边界和规则
但是,什么时候应该陪着孩子演戏,什么时候要将他们拉回到现实,父母必须要做一个判断。
我觉得可能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在你的主观体验里面,你觉得好像有点太过了,或者你觉得有可能会对孩子有一些威胁。
当然这个可能也不是特别固定和绝对的一个标准,需要父母去做一些判断。你需要去学习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陪着孩子演戏,什么时候要将他们拉回现实。
我们除了为孩子创造一个游戏的时间、空间和机会,还要学会给孩子建立边界和规则。
一方面,父母需要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和表达他的一些情绪;另一方面,也需要遵循适可而止以及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注意:不能太简单粗暴,而是要清晰坚定地、不带敌意地去表达你的规则和要求,并且按照你制定的规则去行动。
比如:孩子玩奥特曼打小怪兽的游戏,玩儿得很嗨,但是到睡觉的时间了,你就要告诉他:宝宝我们该睡觉了,十分钟以后就结束。
这时候,一方面你要去理解他,跟他商量;另一方面要很坚定地告诉他,我们必须要在那个时间停止,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做到,否则会影响睡眠,这是不可以的。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我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们要有很清晰的表达。如果我们很容易妥协,就会很难为孩子设立规则。
这种规则,可能需要你去思考,去反思:对于你的孩子来说,你怎样制定规则,制定什么样的规则,怎样去实施规则是最有效的。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学习型的父母,做一个反思型的父母,去了解和理解我们孩子一些非常独特的需求以及满足需求的方式。
有时候,孩子会去努力地探测父母的底线,就是我到底可以无赖到什么程度,可能每个孩子的情况会不同。
所以我一再强调“不带敌意的坚决”,就是我告诉你我想制定的规则,当然我们可以讨论,可以商量。
你不肯遵守的话,是不行的。但是我也不会因为你不遵守而训斥你,揍你,这也是不可取的。
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
还有一个我特别想强调的部分,就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态度。
当你对孩子有一个不太好甚至是比较恶劣的态度时,实际上会对孩子有比较大的影响。有人做了一个研究,得出一些结论:
轻蔑的父母,很可能养育出回避的孩子。如果父母经常表现出瞧不起人、瞧不起孩子、攻击他、批评他,那这个孩子可能就会很害怕,很回避。
忽视的父母,很可能养育出矛盾的孩子。如果父母很难关注孩子的情绪,很难对孩子的情绪做出反映和回应,那孩子就会感觉很困惑、很矛盾,不知道自己做什么才能够引起父母的爱和关注。
比较混乱、缺少规则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可能就缺乏判断力。如果父母本身没有是非对错,没有标志,没有边界,那孩子就会缺乏判断力,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既权威又能够关注孩子情绪的父母,会养育出来聪明、灵活、健康的孩子。如果父母一方面很有权威,对孩子的行为有清晰、稳定的规定,在情感上又能够去和孩子有连接,能够理解孩子的情绪和需求,那孩子就会非常健康、聪明、灵活。
所以,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我们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可靠的养育的环境。
这个稳定和可靠,一方面是物理环境,另一方面是情感连接。
由于3到6岁的孩子,依然处在一个情绪比较波动的时期,他们会通过音乐、绘画、角色扮演这样一些游戏,去体验和探索成人世界的规则,而游戏实际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是孩子的一个训练场,对于孩子来说非常宝贵。
这时,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陪孩子一起游戏,这是一件非常重要也非常简单的事情。你只需要坐在旁边,或者是在他愿意的时候去跟他聊一聊。
在陪伴的过程当中,需要避免一些情况,就是你替孩子做选择:玩什么,怎么玩,玩多长时间,玩什么东西。最好是和孩子商量,或者让孩子来选择。
第二个部分,就是你要去跟孩子交流,关于玩什么,我们父母最好不要做评判,而是去观察,看看他到底在做什么。你可以去问他,让他和你一起分享,而不是说:你这个画歪了,太阳怎么是黑色的,月亮怎么是白色的,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和孩子有一些交谈,让孩子觉得你对他很感兴趣,你对他很好奇,很欣赏,很喜欢,这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和陪伴。
3到6岁孩子的主要工作就是游戏,他们需要在游戏当中去表达和宣泄他们的情绪,如果孩子情绪大爆发,可能往往是他的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宣泄和表达。
我们需要关注到孩子背后的需求,我们要去理解,去分析,然后再做一些比较合理的安排和调整,想办法去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
本文根据好妈妈微课《3-6岁:玩儿中长大》系列第2讲“为什么说游戏是孩子的工作”课程内容整理。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回听——【文末有新课预告】
好妈妈微课预告
【主题】宝宝糟糕的2岁背后,有什么小奥秘?
授课时间:5月5日 13:00
限时特价:9.9元(至开课前,开课后恢复原价29.9元)
主讲老师
房超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系、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访问学者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D-17-002)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精神分析师候选人
从事青少年家庭治疗和个体心理咨询工作15年,涉及0-6岁多子女家庭婴幼儿养育、个体咨询、夫妻咨询、青少年亲子关系、问题行为、婚姻家庭咨询等。
房超老师相关专栏课程,请扫描邀请卡的二维码,查看详情哦!
孩子,天生就爱玩儿!
各种游戏,从不厌倦!
其实,游戏,本来就是孩子的工作!
主讲老师 | 房超
孩子为什么整天都要玩?
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烦恼:这孩子怎么整天拽着我陪他玩儿?
小区里、公园里,经常看到一些爸爸妈妈陪着孩子。有的爸爸妈妈会跟孩子一起玩球、玩沙包、跳绳或者玩滑板车,但是绝大部分父母,都是站在一边。
如果你的孩子特别想跟你玩藏猫猫或者打架之类的游戏,你会怎么回应他呢?你是去陪他玩儿还是会让他自己玩儿?
如果女孩子希望妈妈陪她玩打扮公主的游戏。妈妈会不会说我不会玩、我没时间?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她们其实是在这样的一些游戏当中,去认同她的女性角色,去获得美的感受。
如果男孩子非常着迷玩乐高,玩建筑类的游戏。妈妈会不会说,我的孩子整天玩这个,不干别的!实际上孩子喜欢玩这种游戏,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在玩的过程当中,他也会有很多的体验,比如:他会觉得自己很有能力,他会体验到一种能够实现自己愿望的成就感,也可以锻炼他跟其他小朋友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所以,3到6岁的孩子,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去表达自己内心体验的。
这时候,父母就需要给孩子提供游戏的空间、游戏的机会,让孩子能够通过游戏,去表达他内心的体验和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孩子的世界,就是游戏的世界,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那孩子为什么会喜欢走进幻想和想象的世界当中去呢?
在一两岁的时候,孩子需要体验一种全能感。那段时间,父母可能会觉得很麻烦,因为他什么都想尝试。
3到6岁,有些孩子依然会有这样的需求,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容易体验到一种挫败感。当他们对现实世界无能为力的时候,幻想世界就成为他们一个很好的庇护所和情绪发泄的地方。
所以,很多孩子就会非常喜欢想象,在幻想当中,他们能够更自由、更充分地表达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程度上也需要父母的参与配合。这样让孩子觉得,我是可以去交流、去表达的。
要给孩子建立边界和规则
但是,什么时候应该陪着孩子演戏,什么时候要将他们拉回到现实,父母必须要做一个判断。
我觉得可能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在你的主观体验里面,你觉得好像有点太过了,或者你觉得有可能会对孩子有一些威胁。
当然这个可能也不是特别固定和绝对的一个标准,需要父母去做一些判断。你需要去学习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陪着孩子演戏,什么时候要将他们拉回现实。
我们除了为孩子创造一个游戏的时间、空间和机会,还要学会给孩子建立边界和规则。
一方面,父母需要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和表达他的一些情绪;另一方面,也需要遵循适可而止以及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注意:不能太简单粗暴,而是要清晰坚定地、不带敌意地去表达你的规则和要求,并且按照你制定的规则去行动。
比如:孩子玩奥特曼打小怪兽的游戏,玩儿得很嗨,但是到睡觉的时间了,你就要告诉他:宝宝我们该睡觉了,十分钟以后就结束。
这时候,一方面你要去理解他,跟他商量;另一方面要很坚定地告诉他,我们必须要在那个时间停止,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做到,否则会影响睡眠,这是不可以的。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我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们要有很清晰的表达。如果我们很容易妥协,就会很难为孩子设立规则。
这种规则,可能需要你去思考,去反思:对于你的孩子来说,你怎样制定规则,制定什么样的规则,怎样去实施规则是最有效的。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学习型的父母,做一个反思型的父母,去了解和理解我们孩子一些非常独特的需求以及满足需求的方式。
有时候,孩子会去努力地探测父母的底线,就是我到底可以无赖到什么程度,可能每个孩子的情况会不同。
所以我一再强调“不带敌意的坚决”,就是我告诉你我想制定的规则,当然我们可以讨论,可以商量。
你不肯遵守的话,是不行的。但是我也不会因为你不遵守而训斥你,揍你,这也是不可取的。
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
还有一个我特别想强调的部分,就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态度。
当你对孩子有一个不太好甚至是比较恶劣的态度时,实际上会对孩子有比较大的影响。有人做了一个研究,得出一些结论:
轻蔑的父母,很可能养育出回避的孩子。如果父母经常表现出瞧不起人、瞧不起孩子、攻击他、批评他,那这个孩子可能就会很害怕,很回避。
忽视的父母,很可能养育出矛盾的孩子。如果父母很难关注孩子的情绪,很难对孩子的情绪做出反映和回应,那孩子就会感觉很困惑、很矛盾,不知道自己做什么才能够引起父母的爱和关注。
比较混乱、缺少规则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可能就缺乏判断力。如果父母本身没有是非对错,没有标志,没有边界,那孩子就会缺乏判断力,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既权威又能够关注孩子情绪的父母,会养育出来聪明、灵活、健康的孩子。如果父母一方面很有权威,对孩子的行为有清晰、稳定的规定,在情感上又能够去和孩子有连接,能够理解孩子的情绪和需求,那孩子就会非常健康、聪明、灵活。
所以,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我们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可靠的养育的环境。
这个稳定和可靠,一方面是物理环境,另一方面是情感连接。
由于3到6岁的孩子,依然处在一个情绪比较波动的时期,他们会通过音乐、绘画、角色扮演这样一些游戏,去体验和探索成人世界的规则,而游戏实际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是孩子的一个训练场,对于孩子来说非常宝贵。
这时,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陪孩子一起游戏,这是一件非常重要也非常简单的事情。你只需要坐在旁边,或者是在他愿意的时候去跟他聊一聊。
在陪伴的过程当中,需要避免一些情况,就是你替孩子做选择:玩什么,怎么玩,玩多长时间,玩什么东西。最好是和孩子商量,或者让孩子来选择。
第二个部分,就是你要去跟孩子交流,关于玩什么,我们父母最好不要做评判,而是去观察,看看他到底在做什么。你可以去问他,让他和你一起分享,而不是说:你这个画歪了,太阳怎么是黑色的,月亮怎么是白色的,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和孩子有一些交谈,让孩子觉得你对他很感兴趣,你对他很好奇,很欣赏,很喜欢,这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和陪伴。
3到6岁孩子的主要工作就是游戏,他们需要在游戏当中去表达和宣泄他们的情绪,如果孩子情绪大爆发,可能往往是他的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宣泄和表达。
我们需要关注到孩子背后的需求,我们要去理解,去分析,然后再做一些比较合理的安排和调整,想办法去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
本文根据好妈妈微课《3-6岁:玩儿中长大》系列第2讲“为什么说游戏是孩子的工作”课程内容整理。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回听——【文末有新课预告】
好妈妈微课预告
【主题】宝宝糟糕的2岁背后,有什么小奥秘?
授课时间:5月5日 13:00
限时特价:9.9元(至开课前,开课后恢复原价29.9元)
主讲老师
房超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心理学系、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访问学者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D-17-002)
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精神分析师候选人
从事青少年家庭治疗和个体心理咨询工作15年,涉及0-6岁多子女家庭婴幼儿养育、个体咨询、夫妻咨询、青少年亲子关系、问题行为、婚姻家庭咨询等。
房超老师相关专栏课程,请扫描邀请卡的二维码,查看详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