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4-教学教案

孔 雀 东 南 飞[教学目标]

1. 充分理解诗中主要人物刘兰芝和焦仲卿两大艺术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2. 注意把握本诗以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3. 学习体会本诗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4. 背诵重点段落。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媒体设计]

运用多媒体将故事重现。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一、作家作品

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 。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并按音乐性质的不同,被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杂曲歌辞、清商曲辞等12类。两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多收入相和歌辞 、鼓 吹 曲辞和杂曲歌辞中 ,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清商曲辞、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梁鼓角横吹曲中,风格质朴刚健。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这部分诗,与《诗经》中的国风性质相同,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最具有人民性,是乐府诗的精华。文人创作多为民歌的仿制品,难与民歌相媲美。宋元以后,乐府诗的外延进一步扩大,词、曲因配乐演唱的缘故,也被雅称为乐府。

五言诗:中国古代诗歌体裁。全篇以五字句构成。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唐以前的五言诗遂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了。 二、探海导航

《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民歌的 行文一般比较通俗,词句的理解并不是很难。 学习的重点应放在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上,以培养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这首诗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了主要人物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刘兰芝,她的身上集中表现了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和不幸命运,她的遭遇和反抗精神很具有典型性。全诗以主要篇幅描写人物对话,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本诗突出的艺术成就。学习时,要注意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是通过哪些主要言行表现出来的;同时还要注意其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三、思路结构

全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兰芝、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反抗精神。全诗以焦刘的婚姻悲剧的发展过程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层层展开叙事,以大量生动具体的对话和行动及一些细致的场景描写将情节推向高潮。全诗共33节可分为六大部分,结构如图:

一. ① 托物起兴,以物喻人;

二. ② 兰芝自诉,妻贤母恶;

③-⑥ 仲卿求情,贤夫孝子;

三. ⑦-⑧ 决心自遣,自珍自爱;

⑨-⑩ 拜别阿母,有理识礼;

11-12 夫妇明誓,情深意重;

13. 兰芝见母,得母同情;

四.14-19 兰芝拒婚,忠于爱情;

20-24. 阿兄逼嫁,见利忘义;

25-27. 生人死别,两情不渝;

五.28-30. 仲卿别母,忠孝难全;

31-32. 两人殉情,生死相约;

六. 33. 化鸟双飞,美好向往。 四、疑难指津

如何理解刘、焦之死?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第三个可能鲁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刘兰芝、焦仲卿与焦母刘兄不同的是:刘焦的爱情理想与这些封建教冲突,而焦母刘兄则以为坚守这些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显然,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焦母、刘兄是强者,而刘兰芝、焦仲卿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因此,他们的死,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产物。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刘兰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他们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俩的毁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如果他们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俩的肉体还活着,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他俩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后世人民对他俩的同情与尊敬,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诗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如何实现和完成的?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此外,简洁的人物行动刻划,精练的抒情性穿插,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都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语言揣摩

1.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评析:这一句兼用了“比”和“兴”的手法,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这种以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手法在民歌中是常见的。在结构上,开头的这一句也和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体现了构思的匠心和用心的良苦。

运用:这种比兴手法在现代一些流行歌曲中亦常有运用。如《花心》:“花的心开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你的心晶莹剔透,心中一定还有梦。”

2.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评析: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对人物行动表情作了简单的刻划并穿插了精炼的抒情性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行文更有情韵,增添了悲剧气氛。

运用:配画示意。

3.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评析:最后这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的向往,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运用: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选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选自白居易《长恨歌》) 六、名题讲析

1. 这首诗中突出地运用了夸张和渲染手法的有两处,一处是在兰芝离开焦家时,着意写装束和仪容,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镇定和外柔内刚;一处是在刘兄逼婚后,着力写迎娶的排场,这是为了表现兰芝的身价,反衬她的悲惨命运,加深悲剧气氛。

讲析:本题选自原必修教材的课后练习。《孔雀东南飞》一课的所谓夸张和渲染手法实际上也就是赋的手法,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用排比、铺陈手法写尽人或事的各方面情态。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描写,又可用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一般可分为三类:赋景观物象、赋事态情状、赋人物形象。本题两处赋属赋人物形象,要能从中分析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来。

孔 雀 东 南 飞[教学目标]

1. 充分理解诗中主要人物刘兰芝和焦仲卿两大艺术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2. 注意把握本诗以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3. 学习体会本诗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4. 背诵重点段落。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媒体设计]

运用多媒体将故事重现。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一、作家作品

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 。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后人多用以代称入乐的民歌。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比较浓厚。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并按音乐性质的不同,被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杂曲歌辞、清商曲辞等12类。两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多收入相和歌辞 、鼓 吹 曲辞和杂曲歌辞中 ,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清商曲辞、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梁鼓角横吹曲中,风格质朴刚健。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这部分诗,与《诗经》中的国风性质相同,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最具有人民性,是乐府诗的精华。文人创作多为民歌的仿制品,难与民歌相媲美。宋元以后,乐府诗的外延进一步扩大,词、曲因配乐演唱的缘故,也被雅称为乐府。

五言诗:中国古代诗歌体裁。全篇以五字句构成。最早产生于汉代民谣和乐府民歌。到了东汉时期的乐府民歌,其五言形式已臻于成熟,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文人五言诗是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出现的。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最高成就的,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刘勰的《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建安以后,五言诗创作日趋繁盛。唐代以后,五言诗更为发展,出现了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由于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内容,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因此,它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唐以前的五言诗遂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了。 二、探海导航

《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民歌的 行文一般比较通俗,词句的理解并不是很难。 学习的重点应放在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上,以培养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这首诗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了主要人物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刘兰芝,她的身上集中表现了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品质和不幸命运,她的遭遇和反抗精神很具有典型性。全诗以主要篇幅描写人物对话,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本诗突出的艺术成就。学习时,要注意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是通过哪些主要言行表现出来的;同时还要注意其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三、思路结构

全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兰芝、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反抗精神。全诗以焦刘的婚姻悲剧的发展过程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层层展开叙事,以大量生动具体的对话和行动及一些细致的场景描写将情节推向高潮。全诗共33节可分为六大部分,结构如图:

一. ① 托物起兴,以物喻人;

二. ② 兰芝自诉,妻贤母恶;

③-⑥ 仲卿求情,贤夫孝子;

三. ⑦-⑧ 决心自遣,自珍自爱;

⑨-⑩ 拜别阿母,有理识礼;

11-12 夫妇明誓,情深意重;

13. 兰芝见母,得母同情;

四.14-19 兰芝拒婚,忠于爱情;

20-24. 阿兄逼嫁,见利忘义;

25-27. 生人死别,两情不渝;

五.28-30. 仲卿别母,忠孝难全;

31-32. 两人殉情,生死相约;

六. 33. 化鸟双飞,美好向往。 四、疑难指津

如何理解刘、焦之死?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第三个可能鲁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刘兰芝、焦仲卿与焦母刘兄不同的是:刘焦的爱情理想与这些封建教冲突,而焦母刘兄则以为坚守这些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显然,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焦母、刘兄是强者,而刘兰芝、焦仲卿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因此,他们的死,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产物。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刘兰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他们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俩的毁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如果他们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俩的肉体还活着,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他俩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后世人民对他俩的同情与尊敬,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诗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如何实现和完成的?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是《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此外,简洁的人物行动刻划,精练的抒情性穿插,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都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语言揣摩

1.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评析:这一句兼用了“比”和“兴”的手法,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这种以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手法在民歌中是常见的。在结构上,开头的这一句也和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体现了构思的匠心和用心的良苦。

运用:这种比兴手法在现代一些流行歌曲中亦常有运用。如《花心》:“花的心开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你的心晶莹剔透,心中一定还有梦。”

2.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评析: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对人物行动表情作了简单的刻划并穿插了精炼的抒情性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行文更有情韵,增添了悲剧气氛。

运用:配画示意。

3.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评析:最后这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的向往,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起了质的飞跃。

运用: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选自《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选自白居易《长恨歌》) 六、名题讲析

1. 这首诗中突出地运用了夸张和渲染手法的有两处,一处是在兰芝离开焦家时,着意写装束和仪容,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镇定和外柔内刚;一处是在刘兄逼婚后,着力写迎娶的排场,这是为了表现兰芝的身价,反衬她的悲惨命运,加深悲剧气氛。

讲析:本题选自原必修教材的课后练习。《孔雀东南飞》一课的所谓夸张和渲染手法实际上也就是赋的手法,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用排比、铺陈手法写尽人或事的各方面情态。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描写,又可用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一般可分为三类:赋景观物象、赋事态情状、赋人物形象。本题两处赋属赋人物形象,要能从中分析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来。


相关内容

  • 骄傲的孔雀教案
  •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科 目 骄傲的孔雀 汉语文 二课时 年 级 四年级 朱胜利 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作者 <骄傲的孔雀>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骄傲的孔雀>记叙的是一只美丽的 孔雀因为骄傲而最终落入湖中,险些丢掉自己生命的故事.这是一篇有趣的 ...

  • 金孔雀轻轻跳_教案
  • 音乐<金孔雀轻轻跳>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金孔雀轻轻跳> 二.教材分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2/4拍,一段体,五声F宫调式.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节奏自然.流畅,似傣族小姑娘与,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 ...

  • 美丽的动物第三册第九课教案
  • 美丽的动物 第三册第九课 (2010-01-30 00:45:55) 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常规教案 第9课 美丽的动物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龟兔赛跑>,唱<金孔雀轻轻跳>.<大鹿>,从音乐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理解本课主题--美丽的动物. 二.能采用不 ...

  • 人教版必修二目录
  • 人教版必修二目录 人教版必修二目录xfnl 1.<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之二(上) 荷塘月色·教案之二(下) 荷塘月色(课文精讲) <荷塘月色>同步练习 2.<故都的秋>教案 <故都的秋>教案之二 故都的秋(课文精讲) <故都的秋> ...

  • 金孔雀轻轻跳教案
  • 金孔雀轻轻跳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用甜美.优美的声音演唱<金孔雀轻轻跳>,从音乐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使学生能够理解本课主题,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2. 能采用不同的情感演唱歌曲,学习并表演傣族舞蹈动作,懂得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 3. 积极与同学合作编创一定的情境,用铃鼓. ...

  •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3.doc
  •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教学目的 一.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二.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三.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教学设想 一.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 ...

  • [位置与方向]教案-(2)[1]
  • <位置与方向>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3.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4培 ...

  • 音乐教案[金孔雀轻轻跳]
  • 金孔雀轻轻跳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第三册中的第九课,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2/4 拍,一段体, 五声 F 宫调试.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进行,节奏自然.流畅,似 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 ...

  • 东南亚(第一课时)教案4
  • 第七章第二节 东南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分析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