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台湾学者眼中的大陆佛教

http://news.sina.com.cn/c/2006-09-21/[1**********]7.shtml

一位台湾学者眼中的大陆佛教

2006年09月21日14:17 南方人物周刊

当代神州高僧何处寻?

一位台湾学者眼中的大陆佛教

大陆佛教极少有高僧,大量的是中低僧!

我会过北京的顶尖学者之后,深感失望,并决定此生可不必再访北大校园!

-本刊记者 黄广明

“少林寺已经变成了一个精致的杂耍推广团!”“大陆佛教极少有高僧,大量的是中低僧!”“我会过北京的顶尖学者之后,深感失望,并决定此生可不必再访北大校园!”……语气峻急,激情四溢,不留情面,字字见血,数小时电话采访令记者喘不过气来,没料到绵软的台湾腔也有这种效果,最后我问这位心目中的中青年学者,“您今年多少岁?”

“六十了。”

江灿腾,1946年生。中国近代佛教史、台湾佛教史专家、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著有:《人间净土的追寻——中国近世佛教思想研究》、《现代中国佛教思想论集》、《晚明佛教丛林改革与佛学诤辩之研究》、《台湾佛教与现代社会》……

因其在台湾佛教史研究方面的卓越成果,获颁“第二届台湾杰出文献工作奖”。

曾经,江灿腾便是被所有人遗弃的社会边缘人。他13岁时便因为家庭经济因素,被迫打零工贴补家用,当时仅有小学学历的他,常常被讥笑为酒鬼的儿子。

31岁还是工人的他,毅然决然再拾起书本,37岁考上台大历史研究所,最后拿到了博士学位。

江灿腾的生命一路走来艰辛,他曾经是卑微的工人、酒鬼的儿子,而现在他是博士学者、佛学权威、抗癌斗士。

2001年,由名记者曹铭宗撰稿、天下文化出版的传记《工人博士──江灿腾的奋进人生》一书,曾一度在台湾热卖。

他的自我介绍毫不谦虚:

“我是台湾大学第一位专攻台湾近代佛教史的博士、当代海峡两岸出版四百年汉传佛教史最多著作的学者、有海峡两岸治中国佛教近代史第一人的雅号。而台湾学界则习称我为‘杀手学人’或‘重炮型批评家’;并且,我也是当代台湾社会有重大宗教事件爆发时,各重要大众媒体记者,第一优先请益的权威学者。这样介绍,应该够了!”

他被台湾媒体称为“刺客学者”,分析问题和时局一针见血、不留情面,“要割就割他的七寸!”

近十年来,江灿腾博士多次访问大陆,对两岸佛教界状况熟稔于心。

人物周刊:首先请谈谈您对大陆佛教发展现状的观感,包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江灿腾:我的看法是:(1)台湾佛教由民间私人主导,呈现出自由活泼但是极度商业化局面,相比之下,大陆佛教的发展现况是稳健的和保守的──但,前景是可以预期的。(2)目前大陆逐渐流行佛教名胜地区的大佛观光化,最不可取。台湾过去也流行过类似作风,但如今已完全无效或过时。(3)大陆高校的佛学博硕士论文,85%以上,是几近无学术价值的。这都是毕业太快、师资平庸,参考文献不足所形成的。因此,我可说:大陆有一流高校生、二流佛学师资、三流图书设备,却没有可期待的后起之秀的佛教学者;所以大陆要在东亚佛教的研究上领先邻国,近十年内绝无可能。

人物周刊:您刚才提到大佛观光化,请具体谈谈——

江灿腾:比如已建成的108米高的海南南山海上观音像,88米高的江苏无锡灵山大佛像,现在听说上海也打算建设大佛,大陆经济发展中的“大即是美”的误区在佛教界也暴露无遗,有不少佛像还镀金,佛教有步入观光化和庸俗化之嫌,佛教圣地变成了游乐场,究其背后原因,是世俗的商业化趋势侵入佛教界,过度操作佛教的市场价值,而没有着力于宗教价值的延伸,大佛观光化背后其实是文化的空虚。

人物周刊:近年来,大陆的少林寺参与举办“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寺院下属武僧团在全球各地进行商业演出、开办少林寺网站、用舞台剧的形式包装少林功夫、注册成立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举办新婚祈福法会……总之,其表现与一个企业组织无异,您对此作何评价?

江灿腾:这只是披着佛教外衣的精致武术杂耍的商业行为,和真正的佛教行为无关。例如李连杰是和少林寺有关的武术高手、也是国际著名武打演员,但他既不知少林禅为何物,在现实上也只是一位平凡的密宗信徒而已。而正如李连杰的无禅文化素养一样,释永信充其量也只是以少林寺为名的精致武术杂技团之推广部的业绩不错的经理人而已。

人物周刊:就您的了解,这是否是大陆寺院的常态?出家人以往给人的印象是消极避世,后来又转变为较为积极合理的“人间佛教”,现在则成了与牟利的企业组织无异的商业佛教,这其中是发展的必然吗?

江灿腾:这不是必然。这是一切向钱看的病态发展结果。其实,台湾过去也一度趋向如此。但台湾幸好还有强大民间舆论之批判来制衡,所以才有我这种所谓“重炮型”或“杀手型”的佛教史家之存在;但大陆佛教界迄今未有如区区在下者的批评声音,所以有可能出现更多的“野和尚”。所以,大陆民间的批判声音不能过于沉默,才有改善之可能。

人物周刊:曾经也有人向释永信方丈质疑过少林寺是否太商业化了,方丈说,“这是个观念问题。安于清静的山门,卖卖香,收收门票,佛教的衰落是必然的。我们天天讲普度众生,不到众生中去,实际上一辈子也度不了几个,甚至都度不了一个,那么我们也就空有一颗慈悲心而已。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证明我们少林寺是有东西的,而且这些优秀的东西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并服务众生。”

您对释永信方丈的这个反驳作何评价?

江灿腾:打个比喻,北大的校内桥牌队是世界冠军队,北大的校长就整天带着这支桥牌队四外比赛表演,而不顾学校教学科研的正业,说得过去吗?

作为一个佛教道场,而且还是禅宗的祖庭,少林寺除了为出家人提供清修的场所外,还要静化世间,普度众生,也就是实现佛教的心理及伦理功能,并且承担相应的慈善事业,这才是佛门的主业,我们可以问一问少林寺和方丈,你在这方面表现得怎么样?现在你主要精力放在武术上,放在商业活动上,可谓舍本逐末。

人物周刊:那么佛教在当代社会应有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或者通俗地说,佛教在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方面能起到哪些作用?

江灿腾:你问的这个问题,在海峡两岸有极大的不同。以台湾地区为例,佛教在

二战后的发展,是伴随台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和社会逐渐开放、高收入的中产阶级大量涌现、跨地域的大众传播工具可以自由大量使用等,才形成的。因此,佛教在台湾地区,有如下的重要现象或功能:(1)它是全台湾最大或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团体。(2)它是全台湾最大的慈善、医疗、急难救治的民间团体,其实质影响力,远超过官方的相关机构。(3)某些佛教领导人,其社会声望,比政治领导人更高。(4)台湾佛教全球化的发展,除日本佛教之外,无与伦比。而以上四点,正是目前佛教在大陆社会所缺乏的作用。

人物周刊:具体地说,您认为一个出家人,特别是寺庙的方丈、高僧,他/她的主业应该是什么?他/她在社会生活当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江灿腾:作为当代大陆佛教的出家人,以我结识的几位优秀年轻僧侣为例,像闽南佛学院的济群法师,他平时就非常致力于佛教本业的学习与教导,此外他敏锐地随时注意当代佛教最新动态的信息,或实际再进一步参与其活动。

综之,作为专注本业(佛教)的勤勉修道者、好的宗教文化传播者、(假如身为方丈)又是好的修道团队领导者,才是一个出家人、特别是寺庙的方丈、高僧的正途。如此一来,他和社会的互动,虽可多元,但绝不脱离佛教的专业素养和传播这两者。可是,释永信的作法,有哪一点相应呢?

人物周刊:您觉得大陆有高僧吗?

江灿腾:极少,有不少名僧,却极少有高僧。正如同名人不一定是高人。相反,大陆的名僧多是中低僧。

人物周刊:您认为判断一个僧人是否是“高僧”的标准是什么?

江灿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专业素养的高低;有无特色;有无行为操守方面的污点。

人物周刊:佛教在台湾社会中有哪些社会功能,信众、公众与社会因此有何获益?

江灿腾:佛教应有的功能有“三大救命环”和“两大定盘针”之说。“三大救命环”即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功能的发挥,是佛教正视所面临的冲击和挑战,改变自身社会形象的应变的治标手段,一般而言见效较快。“两大定盘针”即佛教心理、伦理功能见效虽慢,却系根本。

以证严尼师的慈济功德会为例,它参与的会员达台湾2300万人口的400余万人之多,设有本身的私立综合大学、护理专校、电视台、大型现代化医院多所、遍布全球的急救团队等。

所以,佛教在台湾社会中的社会功能,只以证严尼师的慈济功德会为例,就足够说明了。而它也因此曾获有亚洲诺贝尔奖之称的“麦格塞奖”。

人物周刊:请简介一下日本佛教的社会功能和高僧所起到的作用。

江灿腾:日本佛教是精英佛教,千百年来一直是日本大思想家和大学者的培育温床,迄今仍然如此。以我所知,纵非高僧,但其毕生也能致力于佛教本业的精进,所以其敬业精神十足,能具渊博知识、待外客也诚恳无做作,此外也时常出版新著,故从不与社会脱节。反之,汉地和尚(两岸一样),具宗教“官僚气”的积习甚重, 所以除非必要,我素不愿和彼等往来。

http://news.sina.com.cn/c/2006-09-21/[1**********]7.shtml

一位台湾学者眼中的大陆佛教

2006年09月21日14:17 南方人物周刊

当代神州高僧何处寻?

一位台湾学者眼中的大陆佛教

大陆佛教极少有高僧,大量的是中低僧!

我会过北京的顶尖学者之后,深感失望,并决定此生可不必再访北大校园!

-本刊记者 黄广明

“少林寺已经变成了一个精致的杂耍推广团!”“大陆佛教极少有高僧,大量的是中低僧!”“我会过北京的顶尖学者之后,深感失望,并决定此生可不必再访北大校园!”……语气峻急,激情四溢,不留情面,字字见血,数小时电话采访令记者喘不过气来,没料到绵软的台湾腔也有这种效果,最后我问这位心目中的中青年学者,“您今年多少岁?”

“六十了。”

江灿腾,1946年生。中国近代佛教史、台湾佛教史专家、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著有:《人间净土的追寻——中国近世佛教思想研究》、《现代中国佛教思想论集》、《晚明佛教丛林改革与佛学诤辩之研究》、《台湾佛教与现代社会》……

因其在台湾佛教史研究方面的卓越成果,获颁“第二届台湾杰出文献工作奖”。

曾经,江灿腾便是被所有人遗弃的社会边缘人。他13岁时便因为家庭经济因素,被迫打零工贴补家用,当时仅有小学学历的他,常常被讥笑为酒鬼的儿子。

31岁还是工人的他,毅然决然再拾起书本,37岁考上台大历史研究所,最后拿到了博士学位。

江灿腾的生命一路走来艰辛,他曾经是卑微的工人、酒鬼的儿子,而现在他是博士学者、佛学权威、抗癌斗士。

2001年,由名记者曹铭宗撰稿、天下文化出版的传记《工人博士──江灿腾的奋进人生》一书,曾一度在台湾热卖。

他的自我介绍毫不谦虚:

“我是台湾大学第一位专攻台湾近代佛教史的博士、当代海峡两岸出版四百年汉传佛教史最多著作的学者、有海峡两岸治中国佛教近代史第一人的雅号。而台湾学界则习称我为‘杀手学人’或‘重炮型批评家’;并且,我也是当代台湾社会有重大宗教事件爆发时,各重要大众媒体记者,第一优先请益的权威学者。这样介绍,应该够了!”

他被台湾媒体称为“刺客学者”,分析问题和时局一针见血、不留情面,“要割就割他的七寸!”

近十年来,江灿腾博士多次访问大陆,对两岸佛教界状况熟稔于心。

人物周刊:首先请谈谈您对大陆佛教发展现状的观感,包括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江灿腾:我的看法是:(1)台湾佛教由民间私人主导,呈现出自由活泼但是极度商业化局面,相比之下,大陆佛教的发展现况是稳健的和保守的──但,前景是可以预期的。(2)目前大陆逐渐流行佛教名胜地区的大佛观光化,最不可取。台湾过去也流行过类似作风,但如今已完全无效或过时。(3)大陆高校的佛学博硕士论文,85%以上,是几近无学术价值的。这都是毕业太快、师资平庸,参考文献不足所形成的。因此,我可说:大陆有一流高校生、二流佛学师资、三流图书设备,却没有可期待的后起之秀的佛教学者;所以大陆要在东亚佛教的研究上领先邻国,近十年内绝无可能。

人物周刊:您刚才提到大佛观光化,请具体谈谈——

江灿腾:比如已建成的108米高的海南南山海上观音像,88米高的江苏无锡灵山大佛像,现在听说上海也打算建设大佛,大陆经济发展中的“大即是美”的误区在佛教界也暴露无遗,有不少佛像还镀金,佛教有步入观光化和庸俗化之嫌,佛教圣地变成了游乐场,究其背后原因,是世俗的商业化趋势侵入佛教界,过度操作佛教的市场价值,而没有着力于宗教价值的延伸,大佛观光化背后其实是文化的空虚。

人物周刊:近年来,大陆的少林寺参与举办“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寺院下属武僧团在全球各地进行商业演出、开办少林寺网站、用舞台剧的形式包装少林功夫、注册成立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举办新婚祈福法会……总之,其表现与一个企业组织无异,您对此作何评价?

江灿腾:这只是披着佛教外衣的精致武术杂耍的商业行为,和真正的佛教行为无关。例如李连杰是和少林寺有关的武术高手、也是国际著名武打演员,但他既不知少林禅为何物,在现实上也只是一位平凡的密宗信徒而已。而正如李连杰的无禅文化素养一样,释永信充其量也只是以少林寺为名的精致武术杂技团之推广部的业绩不错的经理人而已。

人物周刊:就您的了解,这是否是大陆寺院的常态?出家人以往给人的印象是消极避世,后来又转变为较为积极合理的“人间佛教”,现在则成了与牟利的企业组织无异的商业佛教,这其中是发展的必然吗?

江灿腾:这不是必然。这是一切向钱看的病态发展结果。其实,台湾过去也一度趋向如此。但台湾幸好还有强大民间舆论之批判来制衡,所以才有我这种所谓“重炮型”或“杀手型”的佛教史家之存在;但大陆佛教界迄今未有如区区在下者的批评声音,所以有可能出现更多的“野和尚”。所以,大陆民间的批判声音不能过于沉默,才有改善之可能。

人物周刊:曾经也有人向释永信方丈质疑过少林寺是否太商业化了,方丈说,“这是个观念问题。安于清静的山门,卖卖香,收收门票,佛教的衰落是必然的。我们天天讲普度众生,不到众生中去,实际上一辈子也度不了几个,甚至都度不了一个,那么我们也就空有一颗慈悲心而已。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证明我们少林寺是有东西的,而且这些优秀的东西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并服务众生。”

您对释永信方丈的这个反驳作何评价?

江灿腾:打个比喻,北大的校内桥牌队是世界冠军队,北大的校长就整天带着这支桥牌队四外比赛表演,而不顾学校教学科研的正业,说得过去吗?

作为一个佛教道场,而且还是禅宗的祖庭,少林寺除了为出家人提供清修的场所外,还要静化世间,普度众生,也就是实现佛教的心理及伦理功能,并且承担相应的慈善事业,这才是佛门的主业,我们可以问一问少林寺和方丈,你在这方面表现得怎么样?现在你主要精力放在武术上,放在商业活动上,可谓舍本逐末。

人物周刊:那么佛教在当代社会应有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或者通俗地说,佛教在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方面能起到哪些作用?

江灿腾:你问的这个问题,在海峡两岸有极大的不同。以台湾地区为例,佛教在

二战后的发展,是伴随台湾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和社会逐渐开放、高收入的中产阶级大量涌现、跨地域的大众传播工具可以自由大量使用等,才形成的。因此,佛教在台湾地区,有如下的重要现象或功能:(1)它是全台湾最大或最有影响力的宗教团体。(2)它是全台湾最大的慈善、医疗、急难救治的民间团体,其实质影响力,远超过官方的相关机构。(3)某些佛教领导人,其社会声望,比政治领导人更高。(4)台湾佛教全球化的发展,除日本佛教之外,无与伦比。而以上四点,正是目前佛教在大陆社会所缺乏的作用。

人物周刊:具体地说,您认为一个出家人,特别是寺庙的方丈、高僧,他/她的主业应该是什么?他/她在社会生活当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江灿腾:作为当代大陆佛教的出家人,以我结识的几位优秀年轻僧侣为例,像闽南佛学院的济群法师,他平时就非常致力于佛教本业的学习与教导,此外他敏锐地随时注意当代佛教最新动态的信息,或实际再进一步参与其活动。

综之,作为专注本业(佛教)的勤勉修道者、好的宗教文化传播者、(假如身为方丈)又是好的修道团队领导者,才是一个出家人、特别是寺庙的方丈、高僧的正途。如此一来,他和社会的互动,虽可多元,但绝不脱离佛教的专业素养和传播这两者。可是,释永信的作法,有哪一点相应呢?

人物周刊:您觉得大陆有高僧吗?

江灿腾:极少,有不少名僧,却极少有高僧。正如同名人不一定是高人。相反,大陆的名僧多是中低僧。

人物周刊:您认为判断一个僧人是否是“高僧”的标准是什么?

江灿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专业素养的高低;有无特色;有无行为操守方面的污点。

人物周刊:佛教在台湾社会中有哪些社会功能,信众、公众与社会因此有何获益?

江灿腾:佛教应有的功能有“三大救命环”和“两大定盘针”之说。“三大救命环”即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功能的发挥,是佛教正视所面临的冲击和挑战,改变自身社会形象的应变的治标手段,一般而言见效较快。“两大定盘针”即佛教心理、伦理功能见效虽慢,却系根本。

以证严尼师的慈济功德会为例,它参与的会员达台湾2300万人口的400余万人之多,设有本身的私立综合大学、护理专校、电视台、大型现代化医院多所、遍布全球的急救团队等。

所以,佛教在台湾社会中的社会功能,只以证严尼师的慈济功德会为例,就足够说明了。而它也因此曾获有亚洲诺贝尔奖之称的“麦格塞奖”。

人物周刊:请简介一下日本佛教的社会功能和高僧所起到的作用。

江灿腾:日本佛教是精英佛教,千百年来一直是日本大思想家和大学者的培育温床,迄今仍然如此。以我所知,纵非高僧,但其毕生也能致力于佛教本业的精进,所以其敬业精神十足,能具渊博知识、待外客也诚恳无做作,此外也时常出版新著,故从不与社会脱节。反之,汉地和尚(两岸一样),具宗教“官僚气”的积习甚重, 所以除非必要,我素不愿和彼等往来。


相关内容

  • 支那--维基百科
  • 支那 -- 维基百科 支那,亦作至那.脂那.摩诃至那国等,可能起源自梵文चीन(cīna),与震旦同义,原为古代佛教经典对中国的称呼,古代佛教徒称印度为"中国",称中国为"支那"[1].随着佛教流行,这个名称被传播到中亚与东南亚,也影响了西欧.中国历代佛教徒也 ...

  • _我的美丽日记_王德安
  • 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组团赴台湾,开始为期一周的"美丽岛"文化之旅.信笔记下了几篇日记,但想不出合适的题目.临离开台湾的那天晚上,想起了女儿嘱我买一种品牌的面膜.导游常华问我:"是'我的美丽日记'吧?"我掏出女儿写的纸条,果然是!在"美丽岛"记 ...

  • 得失成败需重审:研究学者们眼中的孙中山3
  • 国民党不断背离孙的遗训 孙中山一手创立的国民党,在1925年孙去世后,不断背离孙的遗训.孙生前为国民党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但从1927年起,孙选定的接班人蒋介石和孙的遗嘱执笔人汪精卫就先后向共产党人.起义工人.农民大开杀戒.后三者联合起来,最终在1949年把蒋介石和国民党赶出了大陆. ...

  • 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文化考察
  • 第21卷第2期2008年3月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ChongqingCollegeofEducation Vol.21No.2March,2008 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文化考察 韩 冷 (广东社会科学编辑部,广东广州510610) 摘要: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提出正显示了对话者本身的弱 ...

  • 冯冯:[评驳"佛教亡国论"及其始祖"原道"与"谏迎佛骨表"]
  • [冯培德]发表时间:2014-08-27作者:冯培德[投稿]放大字体正常缩小关闭 唐代佛法大盛,太宗.高宗.武后.肃宗等历代君主均笃信佛教,礼佛敬僧,建寺奉经,护教不遗余力.从太宗以迄肃宗,也是唐朝文化最辉煌的时代──佛教的思想.文学.诵唱.雕塑及绘画,大大地滋补了原有的儒学思想支配的单调原始文化. ...

  • 秦阳汉月:"佛教起源于印度"完全是英国殖民者的阴谋_大同思想网
  • 现在有的人来不来就轻描淡写的说一句:佛教发源于(或起源于)印度!这是一句多么令人可笑但却又是多麽令人可悲的话呀. 看来三藏老人家费尽心血.历经寒暑.背负磨难.苦心赴西天取经连沿途收集一百多个国家的见闻确确实实是白费心血了. 当时的释迦牟尼(2500年前左右),也就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悉达多,成为一名出 ...

  • 论闽台文化的海洋性特征
  • 78 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二○○○年第四期 论闽台文化的海洋性特征 ○庄锡福 (,) 摘 要:.勇开拓.蔑权威.尊海神.乐兼容的海洋性特征,但其深层仍不改华夏文化本色,表现为重工商而不废耕读.勇开拓而不忘根基.蔑权威而昭著信义.敬海神而并尊诸神.乐兼容而不失本位.文章进一步揭示了这种现象的原因及其 ...

  • 蔡英文个人简历
  • 蔡英文个人简历 蔡英文(1956年8月31日-),籍贯台湾省屏东县,客家人,至今未婚.现任民主进步党主席,曾参与"两国论"的起草.她生于台北市,家境富裕,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因此她既是陈水扁的系友,也是李登辉的校友.个性行事低调.冷静.稳健,柔中有刚.反应敏 ...

  • 星云大师: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 <金刚经>中,佛陀问:"如来有所说法否?"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法."在弟子们眼中,星云大师口述史<百年佛缘>与他之前其他著作最大的不同,是他将一己化作灯蕊,以一生点燃自身,去照亮百年中的佛教人事物. △ 星云大师 人间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