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次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涛声延宕,贻害未消,但中国的企业同中国的经济一样,虽历劫风霜依然大气磅礴,劲力依然,正迈着坚实的步伐,或借机转型,或战略调整,或稳步扩张,或蓄势待发,总之是满怀信心,坚定发展不动摇。
世事沧桑心事定。发展永远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越是这样的时刻,员工素质建设问题就越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彼德.圣吉所说:“一群人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来创造他们的未来,这一切都是靠改变自身而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实现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事情”。
在南美洲,有一个总处于迁徙状态的少数民族,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格言:别让灵魂跟不上身体。形象地说,员工培训的目的,就是让灵魂跟上身体。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人的教育;从这一角度说来企业也是一所学校。教育就要使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尽而能成为企业健康成长的有生力量,成为企业行为、企业目标坚强的悍卫者与执行者,成为企业文化价值理念忠实的拥护者与认同者。一句话,成为与企业共生共荣、患难与共的“知心爱人”。
如何能使一个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知心爱人”,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仅从企业的需要出发,任何一个追求发展的企业都会要求他的员工素质全面、品质高尚、业务精良、能力过硬,努力成为精品员工。有人说一个优秀的企业,其管理思想必须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其实,管理思想的穿透力如何,关键在于其员工综合素质的强弱。
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强化的结果。应该说,对于我们的很多企业,这些年来,有关员工培训,实在是做了不少工作,什么魔鬼训练、封闭训练、头脑风暴、借助外脑,等等。但是这些浅层次上的技巧性的修修补补,永远不能在人的灵魂深处发挥酵用。要想使我们的员工真正实现素质飞跃,必须超越技巧,对员工的心智模式进行影响,从而达到培训的真正目的。正如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先生所指出的那样:“真正的组织培训,是培养一种工作方法,培养一种组织文化,培养一种组织精神,培养组织内部和谐的工作关系。”这种关于精神与文化的建构,就意味着对技巧性培训的超越
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就有了我们的理念:还可以更好!
一个新理念的诞生,就犹如一个母亲将一个小宝宝从孕育到分娩的过程一样,这同样是痛并快乐着。我在企业工作多年,我深知每一个企业老板,他们心中的优秀员工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也知道中国的企业其员工素质的整体状况如何。其实,如今绝大多企业的绝大多数员工,学历知识已经不是问题,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甚至MBA随处可见。对于绝大多的并非专业性很强的岗位,技能培训也不复杂,你比如计算机的操作甚至也包括一般程序的编写,即使不是专业出身,经过短暂的培训,都可以完成。
那么最复杂、最成问题的应该是什么呢?我们觉得有关“人”的工程,最难的部分还是关于灵魂的塑造。正如南美洲那个迁徙民族所忧虑的:怕灵魂跟不上身体。这里所说的灵魂包括了责任、使命、品质、道德伦理、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一个员工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在这些方面有所强化、有所落实、有所成就,那么,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关素质提升的问题,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也就没有达到实质性的目的。
为什么还可以更好?怎样做到还可以更好?这是我们在这本书里需要回答的。我们没有忽略
已有的素质基础,注意到了一些“基本动作”在养成方面的积累。因此,我们在思维视角上给予了有效的衔接。比如,我们同样也谈专业化、谈忠诚、谈对制度的遵守等,但重要的是,我们不仅只限于这些方面浅层次地指点,我们更注意心灵层面的开发与提炼;我们始终以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在思想深度方面,努力去进行超越性的拓展。
一个新理念在心灵层面的拓展,关键要构建一个科学的拓展系统,系统的作用与价值非常重要。你比如说,无论现代科技多么先进,我们都不会通过机器把“人”生产出来。但一旦有一个合适的系统,生产“人”的生殖系统,那么这个非常复杂的工艺流程,就变得非常简单了,既便是一对村妇野老,在一个破旧的农家小屋,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并实现这个过程。
我们力求建立一个走向“更好”的价值系统,这里有“更好”的现实需要、价值范畴、路径选择、实现方法等,但愿我们的设计能使走近它的任何一个人都从中获得更多的发现,因为能够抛砖引玉,是我们最好的初衷。
在这本书里,我们尽量找到一个全新的表达视角和表述方式,总希望能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挖掘出更多的给人以启示的东西。这些“原创”的案例,应该是最有生命力的。所以我们在成书的全部过程中,尽量不去看那些攒来攒去的“滥书”。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话,谈自己的事业感觉、感受,始终是我们的原则和追求。哪怕我们的“话语”体系幼稚,我们的感觉粗犷,我们的“感受”单纯,但这是我们自己的,让我们自信的就是,这本书里的所有观点、思想、主张、愿念等,都是我们基于对管理实践的深入观察,经过认真的总结、思考归纳而成的,因此它是真实的,真诚的。
这本书的顺利出版,我要感谢给我以鼓励和支持的每一个人。尤其要感谢我最亲爱的领导刘长录先生,是他让我有机会能深入到国有大型企业并实现有关事业理念的建构;更要感谢_出版社责任编辑--老师,没有她的精心谋划、指点,就没有这本书的诞生。
这里还要真诚地求教各位读者:由于水平、知识、认知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书中难免存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敬请各位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作者李克石
2009年5月18日于家中
尽管这次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涛声延宕,贻害未消,但中国的企业同中国的经济一样,虽历劫风霜依然大气磅礴,劲力依然,正迈着坚实的步伐,或借机转型,或战略调整,或稳步扩张,或蓄势待发,总之是满怀信心,坚定发展不动摇。
世事沧桑心事定。发展永远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越是这样的时刻,员工素质建设问题就越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彼德.圣吉所说:“一群人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来创造他们的未来,这一切都是靠改变自身而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实现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事情”。
在南美洲,有一个总处于迁徙状态的少数民族,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格言:别让灵魂跟不上身体。形象地说,员工培训的目的,就是让灵魂跟上身体。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人的教育;从这一角度说来企业也是一所学校。教育就要使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尽而能成为企业健康成长的有生力量,成为企业行为、企业目标坚强的悍卫者与执行者,成为企业文化价值理念忠实的拥护者与认同者。一句话,成为与企业共生共荣、患难与共的“知心爱人”。
如何能使一个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知心爱人”,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仅从企业的需要出发,任何一个追求发展的企业都会要求他的员工素质全面、品质高尚、业务精良、能力过硬,努力成为精品员工。有人说一个优秀的企业,其管理思想必须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其实,管理思想的穿透力如何,关键在于其员工综合素质的强弱。
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强化的结果。应该说,对于我们的很多企业,这些年来,有关员工培训,实在是做了不少工作,什么魔鬼训练、封闭训练、头脑风暴、借助外脑,等等。但是这些浅层次上的技巧性的修修补补,永远不能在人的灵魂深处发挥酵用。要想使我们的员工真正实现素质飞跃,必须超越技巧,对员工的心智模式进行影响,从而达到培训的真正目的。正如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先生所指出的那样:“真正的组织培训,是培养一种工作方法,培养一种组织文化,培养一种组织精神,培养组织内部和谐的工作关系。”这种关于精神与文化的建构,就意味着对技巧性培训的超越
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就有了我们的理念:还可以更好!
一个新理念的诞生,就犹如一个母亲将一个小宝宝从孕育到分娩的过程一样,这同样是痛并快乐着。我在企业工作多年,我深知每一个企业老板,他们心中的优秀员工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也知道中国的企业其员工素质的整体状况如何。其实,如今绝大多企业的绝大多数员工,学历知识已经不是问题,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甚至MBA随处可见。对于绝大多的并非专业性很强的岗位,技能培训也不复杂,你比如计算机的操作甚至也包括一般程序的编写,即使不是专业出身,经过短暂的培训,都可以完成。
那么最复杂、最成问题的应该是什么呢?我们觉得有关“人”的工程,最难的部分还是关于灵魂的塑造。正如南美洲那个迁徙民族所忧虑的:怕灵魂跟不上身体。这里所说的灵魂包括了责任、使命、品质、道德伦理、思想意识、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一个员工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在这些方面有所强化、有所落实、有所成就,那么,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关素质提升的问题,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也就没有达到实质性的目的。
为什么还可以更好?怎样做到还可以更好?这是我们在这本书里需要回答的。我们没有忽略
已有的素质基础,注意到了一些“基本动作”在养成方面的积累。因此,我们在思维视角上给予了有效的衔接。比如,我们同样也谈专业化、谈忠诚、谈对制度的遵守等,但重要的是,我们不仅只限于这些方面浅层次地指点,我们更注意心灵层面的开发与提炼;我们始终以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在思想深度方面,努力去进行超越性的拓展。
一个新理念在心灵层面的拓展,关键要构建一个科学的拓展系统,系统的作用与价值非常重要。你比如说,无论现代科技多么先进,我们都不会通过机器把“人”生产出来。但一旦有一个合适的系统,生产“人”的生殖系统,那么这个非常复杂的工艺流程,就变得非常简单了,既便是一对村妇野老,在一个破旧的农家小屋,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并实现这个过程。
我们力求建立一个走向“更好”的价值系统,这里有“更好”的现实需要、价值范畴、路径选择、实现方法等,但愿我们的设计能使走近它的任何一个人都从中获得更多的发现,因为能够抛砖引玉,是我们最好的初衷。
在这本书里,我们尽量找到一个全新的表达视角和表述方式,总希望能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挖掘出更多的给人以启示的东西。这些“原创”的案例,应该是最有生命力的。所以我们在成书的全部过程中,尽量不去看那些攒来攒去的“滥书”。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话,谈自己的事业感觉、感受,始终是我们的原则和追求。哪怕我们的“话语”体系幼稚,我们的感觉粗犷,我们的“感受”单纯,但这是我们自己的,让我们自信的就是,这本书里的所有观点、思想、主张、愿念等,都是我们基于对管理实践的深入观察,经过认真的总结、思考归纳而成的,因此它是真实的,真诚的。
这本书的顺利出版,我要感谢给我以鼓励和支持的每一个人。尤其要感谢我最亲爱的领导刘长录先生,是他让我有机会能深入到国有大型企业并实现有关事业理念的建构;更要感谢_出版社责任编辑--老师,没有她的精心谋划、指点,就没有这本书的诞生。
这里还要真诚地求教各位读者:由于水平、知识、认知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书中难免存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敬请各位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作者李克石
2009年5月18日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