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案2

古诗诵读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四十田园杂兴》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大成)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范大成(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诗题材广泛,秀雅清婉,自具一格。在当时就广受称赞。

课本上选的这首诗诗人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致。诗从写景入手,点明时令。通观全诗,诗人在动静结合中,展示了一幅初夏江南生机盎然、景色优美的田园图画。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正值江南初吓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鲜黄的油菜花也开始落花结子了。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白天越来越长,农民们都忙于农事,篱笆边很少有过往的行人,只看见蜻蜓和蝴蝶在飞动着。

(3)悟诗情。

师: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这首诗三句写景,都显得很优美,只一句叙事,不直接写劳动,却从侧面透露劳动情况,很有意味。

(4)朗读全诗。

三、练习诵读。

古诗诵读 滁州西涧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难点: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黑板,上面画了一幅山水画,画面上有些什么景物呢?茂密的绿树、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林中啼叫的黄鹂、高耸的峰峦、横漂的小船„„(板书:涧。理解“涧”,山涧的水流。)

2、这样优美、幽静的景致被我们的诗人韦应物看到,他写下了《滁州西涧》这首著名的山水诗,这也是他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读题、诗人)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解题:“滁州”是个地名,在哪儿?“西涧”:

2、介绍诗人韦应物。这首诗是诗人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所作。韦应物,唐朝诗人,出生宦官家庭,少时担任过唐玄宗的侍卫,后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他深为当时政治腐败而忧虑,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所以他所写的诗以田园风光为主,表现对悠闲淡泊人生的向往。世人评价他的诗风是——高雅闲淡(板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滁州西涧》这首诗中品味他的“高雅闲淡”!

三、明诗意,感情读。

1、师范读。

2、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读。(3人,评价:(1)读得字正腔圆! (2)读得有板有眼!(3)读得有声有色!)

4、齐读。

5、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你读懂了哪一句?一、二句连起来说。(相机读)三、四句连起来说。试说整首诗的意思。

6、师生配合读全诗。(师前两句,生后两句)

四、品诗句,悟诗情。

在这首诗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咱们来找找看,看能读出什么?

1、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形容“草”。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草的茵绿、繁茂、厚密等形态,草的深邃、静谧、未经践踏等意态——传达出环境的幽静),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诗人站在涧边,脚下的幽草给他以静的感受。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指名读)

2、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黄鹂鸣、潮急、舟横)

分别对各个文眼进行分析。

黄鹂鸣——想到哪句写黄鹂的诗句,黄鹂的啼叫多么富有生机!这声音从哪里传来?“树林深处”“上——头顶上”这婉转动听、清脆悦耳的鸣声传到诗人的耳朵里,诗人会觉得这声音破坏西涧清幽宁静的环境吗?为什么?(生机、板书:以动衬静)

上下两句一静一动,以动衬静,倍显其静。让咱们再次感受西涧清幽。请男女生配合读(男生读1句,女生读2句)

上下两句就诗人的感官而言,既有视觉冲击,又有听觉享受,就画中景物而言,既有上下之分,又有远近之别。让咱们一起来读这两句。

处于这样的充满生机的清幽境地,诗人会是怎样的心境呢?(悠然自得、闲适) 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

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

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暮色降临时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此时,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急于归航)于是,他来到渡口——看到了什么?

读第4句。谁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作者看到的情景:

文眼:(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 分组读3、4句。

你还能感受到诗人悠闲的心境吗?

尽管春雨突来,春潮汹涌,打破了山涧的宁静。但是,试想,郊野渡口,寥寥无人,空空的渡船在风雨中,自在浮沉,悠然空泊,这种水急舟横的悠闲,又何尝不是诗人心境的体现?

齐读3、4句,

我们说诗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在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诗人韦应物他深为当时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正是因为其中蕴涵的深远意境,千百年来,这两句,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五、试背古诗。

六、作业:给画题诗、涂色。

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也许船夫已归家歇息,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

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诗人在滁州做官时,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经常一个人到涧边散步。岸边的绿草、树丛中的黄鹂,所闻所见都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使春天原来就高涨的涧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冲得横在岸边。一船来说,船渡往对岸的方向是纵,水流的方向是横。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冲就横在水中了。诗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平常,但因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小船横在水流中的画面。所以格外生动。从前两句的描写来看,诗人的心情很悠闲,但后两句的风景又有点寂寥的感觉。

古诗诵读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四十田园杂兴》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大成)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范大成(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诗题材广泛,秀雅清婉,自具一格。在当时就广受称赞。

课本上选的这首诗诗人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致。诗从写景入手,点明时令。通观全诗,诗人在动静结合中,展示了一幅初夏江南生机盎然、景色优美的田园图画。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正值江南初吓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鲜黄的油菜花也开始落花结子了。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白天越来越长,农民们都忙于农事,篱笆边很少有过往的行人,只看见蜻蜓和蝴蝶在飞动着。

(3)悟诗情。

师: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这首诗三句写景,都显得很优美,只一句叙事,不直接写劳动,却从侧面透露劳动情况,很有意味。

(4)朗读全诗。

三、练习诵读。

古诗诵读 滁州西涧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难点:想象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境。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黑板,上面画了一幅山水画,画面上有些什么景物呢?茂密的绿树、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林中啼叫的黄鹂、高耸的峰峦、横漂的小船„„(板书:涧。理解“涧”,山涧的水流。)

2、这样优美、幽静的景致被我们的诗人韦应物看到,他写下了《滁州西涧》这首著名的山水诗,这也是他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读题、诗人)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解题:“滁州”是个地名,在哪儿?“西涧”:

2、介绍诗人韦应物。这首诗是诗人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所作。韦应物,唐朝诗人,出生宦官家庭,少时担任过唐玄宗的侍卫,后任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他深为当时政治腐败而忧虑,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所以他所写的诗以田园风光为主,表现对悠闲淡泊人生的向往。世人评价他的诗风是——高雅闲淡(板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滁州西涧》这首诗中品味他的“高雅闲淡”!

三、明诗意,感情读。

1、师范读。

2、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读。(3人,评价:(1)读得字正腔圆! (2)读得有板有眼!(3)读得有声有色!)

4、齐读。

5、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你读懂了哪一句?一、二句连起来说。(相机读)三、四句连起来说。试说整首诗的意思。

6、师生配合读全诗。(师前两句,生后两句)

四、品诗句,悟诗情。

在这首诗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咱们来找找看,看能读出什么?

1、比如说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形容“草”。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草的茵绿、繁茂、厚密等形态,草的深邃、静谧、未经践踏等意态——传达出环境的幽静),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诗人站在涧边,脚下的幽草给他以静的感受。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指名读)

2、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黄鹂鸣、潮急、舟横)

分别对各个文眼进行分析。

黄鹂鸣——想到哪句写黄鹂的诗句,黄鹂的啼叫多么富有生机!这声音从哪里传来?“树林深处”“上——头顶上”这婉转动听、清脆悦耳的鸣声传到诗人的耳朵里,诗人会觉得这声音破坏西涧清幽宁静的环境吗?为什么?(生机、板书:以动衬静)

上下两句一静一动,以动衬静,倍显其静。让咱们再次感受西涧清幽。请男女生配合读(男生读1句,女生读2句)

上下两句就诗人的感官而言,既有视觉冲击,又有听觉享受,就画中景物而言,既有上下之分,又有远近之别。让咱们一起来读这两句。

处于这样的充满生机的清幽境地,诗人会是怎样的心境呢?(悠然自得、闲适) 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

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

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暮色降临时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此时,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急于归航)于是,他来到渡口——看到了什么?

读第4句。谁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作者看到的情景:

文眼:(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 分组读3、4句。

你还能感受到诗人悠闲的心境吗?

尽管春雨突来,春潮汹涌,打破了山涧的宁静。但是,试想,郊野渡口,寥寥无人,空空的渡船在风雨中,自在浮沉,悠然空泊,这种水急舟横的悠闲,又何尝不是诗人心境的体现?

齐读3、4句,

我们说诗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在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诗人韦应物他深为当时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正是因为其中蕴涵的深远意境,千百年来,这两句,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五、试背古诗。

六、作业:给画题诗、涂色。

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也许船夫已归家歇息,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唐滁州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诗写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与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与不合意的情事,而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流露出来。但是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各有偏颇。

诗的前二句,在春天繁荣景物中,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诱人的黄莺儿却表示无意,置之陪衬,以相比照。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时,其喻仕宦世态,寓意显然,清楚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

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诗人在滁州做官时,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经常一个人到涧边散步。岸边的绿草、树丛中的黄鹂,所闻所见都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使春天原来就高涨的涧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冲得横在岸边。一船来说,船渡往对岸的方向是纵,水流的方向是横。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冲就横在水中了。诗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平常,但因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小船横在水流中的画面。所以格外生动。从前两句的描写来看,诗人的心情很悠闲,但后两句的风景又有点寂寥的感觉。


相关内容

  • 小学语文三年级: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 绝句教案设计教案
  • 1早发白帝(dì) 城 2[①本句交代了辞别的哪些要素? 向我们描 绘了怎样的图画?] 3[②将"千里"与"一日"安排在一起意在 说明什么?] 4[③本句写了途中见闻, 暗含着什么内容?] [④"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绝 句 1 ...

  •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语文A版
  •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⒈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⒉朗读古诗,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⒊背诵古诗. ⒋了解诗的内容,体会汪论与李白之间的情意,体会母亲的伟大. 教学重点: ⒈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⒉读背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感悟古诗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 ...

  • 幼儿园小班学古诗教案
  • 幼儿园小班学古诗教案:静夜思 作者: 白香萍 (甘肃张掖幼儿一班 ) 评论数/浏览数: 0 / 2116 发表日期: 2011-10-02 23:04:23 - 床前明月光 明亮的月光从窗户外照进来. 疑是地上霜 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银白,以为是一层白白的霜. 举头望明月 抬头仰望天空,一轮又圆又亮的 ...

  • [古诗两首--村居]教案
  • <古诗两首-村居>教案 [课时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学习古诗<村居>,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背诵. [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理解诗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前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跟春天有关 ...

  • [古诗词三首]教案-宋云娟-青州市职工子弟小学
  •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诗词大意. 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 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

  • 二 上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精品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单元目标 识字1 more>> ·识字1-精彩教案好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实验教材分析 ·<识字1>课文内容 识字2 more>> ·识字2-经典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2-课文内容精彩推荐 识字3 ...

  • 新版苏教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春晓草)]教案
  • 新版苏教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春晓 草)>教案 新河小学 方晓明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3.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主要意思. 4.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热爱春天的美好心情. 5.感 ...

  • 古诗教案1江雪
  • 古诗教案<江雪>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能正确读古诗<江雪> 2.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2.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 ...

  • 李白诗三首教案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三年级上册 <李白诗三首>教学设计 月亮湖小学 王冬梅 电话号码[1**********] [教材分析] <李白诗三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三年级上册里的一篇经典阅读篇目.这一课包含3篇古诗,(一篇五言诗<秋浦歌&g ...

  • 小学一年级语文实践活动教案
  • [课件展示]神奇的太空图,慢慢地出现一个卡通形象. [播放录音]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太空旅行社社长杰克,欢迎小朋友到神奇莫测的太空旅游.这一次的旅游景点主要有太阳城.月亮湾.彩虹桥.星星国.太空广场.那里的朋友们一听说你们要去都高兴极了,可他们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课件展示]一群极富童趣的卡通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