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环境评价

天津财经大学毕业论文

基于战略环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研究

—以石桥村古法造纸保护规划为例

系 别:旅游系

专 业:旅游管理

学 号:2009111389

班 级:旅游0901班

姓 名:王卓

指导老师:谢芳(教授)

提交时间:2013年4月

内容摘要

我国拥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蕴含的底蕴无法估量,其丰富的文化遗产非常珍贵,已成为了我们研究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因此,对国家的文化遗产形成一个系统的保护规划,已成为各国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却缺少统一的标准体系。本文从战略环评的角度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进行探讨,以期能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有所裨益。

本文通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现状的分析,以战略规划环境保护的角度,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措施,并以石桥村古法造纸保护规划为例探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未来的发展模式以指导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传承,对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发展提供借鉴。

本论文主要由六部分组成:

导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部分主要对国内外有关理论进行了综述研究;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第四部分是对基于战略环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理论分析; 第五部分是以“石桥村古法造纸保护规划”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第六部分以结语的形式对本论文研究进行了总结,阐述本论文的研究

成果和今后的课题。

关键词:战略环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法造纸

Abstract

China has 5000 years long history, contains the background incalculable,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is very rare, has become our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search of our country's history and culture, therefore, for the country's cultural heritage, forming a system of protection planning, and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subject need to think about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lanning in our country is lack of a unified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lanning, in order to to protec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planning useful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lanning in our country, with strategic plan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int of view, points out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lving measures, and for located comfort the papermaking to protect planning as a case study of 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la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model to guide the benign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our country, to promote 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rogram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lanning for reference.

This thesis mainly consists of six parts:

The introduction part mainly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second part mainly research on related theory at home and abroad are reviewed;

The third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innovative point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paper;

The fourth part is based on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lanning theory analysis;

The fifth part is "located comfort paper conservation plan" as an example for case analysis;

Sixth part of this thesis research in the form of conclusion is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and the subjec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traditional paper making

目 录

一、导言 ....................................................... 1

(一)研究背景 .............................................. 1

(二)研究意义 .............................................. 2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与归纳 ................................... 3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保护 ............................. 3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 4

(三)战略环评在国内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5

三、本论文的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 6

(一)本论文的创新点和独创性 ................................ 6

(二)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 6

四、环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理论研究 ..................... 7

(一)战略环评的相关概念 .................................... 7

(二)战略环评理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关系 ............ 8

五、案例分析—以石桥村古法造纸保护规划为例 .................... 10

(一)石桥村古法造纸保护规划的基本情况 ..................... 11

(二)石桥村古法造纸的几点建议 ............................. 13

(三)基于环评理论对石桥村古法造纸的规划 ................... 14

六、结语 ...................................................... 17

基于战略环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研究

—以石桥村古法造纸保护规划为例

一、导言

(一)研究背景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定义:非物质文化遗(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 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记忆,它深藏于民族民间,是各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滋润人类心灵的活态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的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是依靠口头相传、世代相传而保留下来的,传承活动一旦停止,就意味着该项目的死亡。传承人多以语言的教育、本人亲自传授的方式,使技巧、技能、技艺由前辈传承到后辈,才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延续发展,使其成为活的历史见证。研究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形成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先民遗留给后人的财富,也是各个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获得发展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和挑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文化旅游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一些文化底蕴比较深的传承性景点去观光,人流批次的增多凸显出了一个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必须在游览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有关部门也要注重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规划以及其赖以生存环境保护,绝不能出现光顾眼前利益而失去了非物质 唐巧.风景区河流廊道遗产体系构建[D].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2

 王文章.陈文龙.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发展战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版>.2008-03

文化遗产的长远传承,因此,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我们引入了“战略环评”的理论。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欧美一些国家开始把环评应用扩展到规划层次;80年代初期,又将环评提高到政策层次。全世界都开始普遍接受战略环评的思想。1990年,加拿大发布的《内阁指令》强调,要求政府各部门在战略层次考虑环境因素,各级政府部门在制定环境规划时,都要进行战略规划,实施谨慎周密的环评,权威的环境评价局也得到了组建;在美国,所有参与城市建设以及规划的部门都主动的将战略环评纳入其思想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战略环评以每年40项的速度在环保局的规划中得以完成。因此,将战略环评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上面,在具体的整合过程中予以重视,发挥战略环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促进作用,实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本文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对战略环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上的融合与运用展开研究,以期为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提供有益借鉴,促进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实现非物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我国早就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基本思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施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和民族与民族国家紧密联系的概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我国当代文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的规划保护有利于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华夏民族对中国悠久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于这个原因,立足在战略环评的角度上去贯彻国家一直以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思路布局是很有必要的。

2. 实践意义

非遗相比于有形的物质遗产,难于捕捉,易于疏漏,且不便保存。现今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一是从属于物质遗存的保护,属于被动性保护、弥补性保护;二是与生态规 朱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背景、问题与思路[J].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第一期

 李莲英.城市与产业发展规划必须介入战略环评[J].价格月刊.2010

 陈晓东.决策在环境保护中的决定作用[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

 孙思敏.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规划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2010-01-01

划建设联系的紧密度不够,指导性不强,撇开大生态系统来简单的谈非遗保护,其结果只会“悬而难决”。本论文就是在综合多方观点的基础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大生态系统战略环评紧密结合起来,为保护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辟新视角。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与归纳

关于战略环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关系研究,每个国家都有一套不同的规划方向,学者们在不同的国家、不同背景利用不同的方向,从不同角度以战略环评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作出了诠释。

在不同的环境中,基于战略环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也表现在不同的方面,所遇到的问题也表现的不尽相同。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保护

日本Saru河流域的Ainu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影响评价: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估(EIA)需要考虑经济发展对当地居民文化活动的影响,这些文化活动包括举办仪式、收集资源、学习技能,这些是土著人权利的基本部分。虽然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运用到开发有土著社区的项目时已成为一个惯例,但是土著文化遗产仍没有得到充分保护,可能是由于下面的原因:原住民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准阶段并不总是保持权力,或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使开发项目对土著文化遗产的影响降到最小,或需要提高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共识的可能性。

对日本Saru河地区的文化影响评价 是第一个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址进行的环评,这个评价是在进行大坝建设之前。在评估项目的第二阶段,研究人员中一部分是来自阿伊努的种族,他们建议替代仪式遗址和进行试验移植来保护当地的文化活动。事实上,研究人员的长期的调查影响大坝建设的方向。开发人员同意不进行施工,直到人们采取了措施将对文化活动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使得在建设区域内居民的生活得到原有的方便。同时还得出结论,原住民参与这个评估项目已经成功,土著居民的参与显然已经提高了达成共识的可能性。这个项目应该参考一下其它的有当地居民参加的实现了当地居民权利并且得到回报的环评。

王文章和陈飞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认为在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变得尤为重要,并且是亟需完成的一项工作。文章中指出,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不再简简单单的属于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而是我国一项实现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多种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的体现了文化

多样性。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恰恰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性内容。这就更好的表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保护规划就是结合大生态系统战略环评的观点体现。

战略环评除了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得到体现之外,也是在国家法律中有着明文的规定,2003年9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评法》中明确地把规划环评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下来,城区、工业区和城镇均开始重视区域规划环评,用先进的文化引导规划的实施,以求解决开发建设中产生的累积影响、间接影响和诱发影响问题,在更接近源头处对环境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需要考虑开发项目对当地人们的文化活动的影响,这些文化活动包括举办仪式,收集资源,和学习技能。使文化可持续发展,要求开发人员提出建议措施将对当地社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开发人员必须搬迁施工现场以保护某些特殊的遗址或重要物种,或建立一个可以替代的遗址来保护这些仪式和重要物种的生存环境。当一个开发项目包括一个土著社区,参与成员中有当地土著居民对于环评是很重要,这也已成为一个惯例。学者们也对这种做法表现出了兴趣,或者已经与环评的土著社区有过合作。这种趋势是认识论的转变,发展土著居民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因此,本土相关研究需要确保研究土著问题从本土视角是需要更富有同情心、尊重和伦理时尚。同时,本土研究方法需要土著成员的参与,在研究结果中反应他们的心声。发展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准确地反映这种趋势,与土著社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合作的学者必须解决本土的问题。然而,先不考虑这种趋势,有这样一种说法,将保护土著文化遗产纳入环评是有一定的困难和不足的。

潘岳,作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也在《战略环评与可持续发展》中指出,规划环评是战略环评的切入点。提出,规划环评提倡开发活动全过程中的循环经济理念以及规划环评能保证规划与环境政策、法规的协调性。由此可以看出,基于战略环评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不经不单单是一个单点规划,而是上升为一个国家对内在文化的整体战略,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规划落实。  王文章.陈文龙.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发展战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03

 Smith, 1999; Hodge and Lester, 2006; Louis, 2007; Edwards and Gibson, 2008; Evans et al., 2009; Kovach, 2009

 王文章.中国先进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第185页

 潘岳.战略环评与和持续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5-06.第122期

(三)战略环评在国内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环评,作为挪威的规划系统,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个工具。从20世纪之初,挪威

有一个整合遗产立法的传统,从20世纪初通过一代又一代景观考古学家和民族学家的努力发展的科学学科来影响和支持的。在1991年引入环评之前,挪威的文化遗产是由文化遗产法律规定保护,这也是为什么只有考古遗迹和最古老的建筑材被空间规划开发所关注,1650年之后的文化遗产和建筑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然而,随着实践的发展,由于引入了环评,越来越多的现代的遗迹得到了保护,此外,环评的规定还促进了对遗产更广泛的理解,因此在1991年之后,文化环境、文化景观得到很好的保护。

挪威环境影响评价法规符合欧洲标准,它是明确提出计划是义务。但是环境影响评

价和战略环境评价是不一样的,SEA(战略环境评价)是关于政策、计划和政治等方面的,而不是具体的开发。

从1991年起,挪威环评制度将文化遗产作为一个独立的主题。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

被视为平等的,得到相同的保护。这主要是由于两个条件: 挪威的立法中文化遗产的强大的位置,而事实上,文化遗产是在环境部门的管辖之下,而不是在文化和教会部门之下。

图-1 挪威早期的环境影响评价(来源:维基百科)

尽管在第一个时期(1991-2000)描述环评的特性并不是很清楚,但是在环评的第

一个十年中在特性上还是有了显著的提高。

修光利,蒋林明,侯丽敏,张大年等在《基于生态环境安全的区域规划战略环评初

探》中,对于目前战略环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建设项目环评的痕迹明显,评价深度层次不齐。2.基于战略决策缺陷的不确定性分析不够。3.循环经济链越来越关注,但立足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分析不足。提出了基于生态环境安全的区域规划战略环评的指标体系应该包括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区域循环经济特征指标、生态环境效率等多方位指标。也正确的解释出了,目前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从战略环评视角总结出来的问题。

由此可见,挪威环境影响评价20年,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逐渐的完善,而我们国家对于这些却仍是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甚至是一部法律来规范约束,我觉得是一件亟待解决的事情,因为它关乎着我们子孙后代民族遗产的传承。

三、本论文的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一)本论文的创新点和独创性

在参考了相关专家学者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首次明确了战略环评在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的重要性,并分析战略环评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得到更好的规划落实,明确该采取怎样的规划战略。系统的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在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展对策。在明确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新模式。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对国内外有关理论进行分析和汇总的基础上,从战略环

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并以“石桥村古法造纸保护规划”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二)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在现有条件下全面搜集有关网络信息对战略环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资

料,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广泛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并结合自身实践经历采用下述方法:

文献参考法: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的丰富资源,获得相关资料数据,以支持论文 胡晓婷.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D]. 硕士学位论文.2011-06-01

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M]..学苑出版社,2009

 Sandham and Pretorius, 2007; cf. Cashmore et al., 2004; Fuller, 1999; Retief, 2005; Sadler, 1996;Weston, 2000;Wood, 2003

研究。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掌握目前理论研究的现状,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实地访谈法:通过对石桥村古法造纸的过程以及参与制作人员的访谈,了解其在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具体规划的落实。

四、环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理论研究

(一)战略环评的相关概念

战略环评(SEA) :是对政府政策、规划及计划(PPP,Policy, Plan & Program)

的环境影响评价;所以,SEA包括我国现在要求的规划环评,还包括国外已经有的(我国未来也可能有的)政策环评和计划环评等环评形式。 它是为了针对项目环评的缺陷而提出的。在上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开始运用项目环评的理论对工程进行规划研究,并得以顺利实行。不仅在减少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在控制生态破坏的环境规划中表现出了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同时,其缺点也渐渐的被凸现出来:建设项目处于整个决策链(战略—政策—规划—计划—项目)的末端,对于环境保护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只能作出事故后的修正;项目规划的认可或否决表现的过于单一,对最初的决策和布局所造成的影响比较轻微。

首先,战略环评是有助于将环境的考虑和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因素融合到战略决策中

的一个辅助工具。它是针对九十年代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机构挑战,也就是“与经济和其他维度具有同等重要性的生态维度”应运而生。

其次,战略环评在预防规划实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的

协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战略决策的优化,战略环评也在项目层面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规划的早期准备和制定阶段,战略环评对规划方案和建议的分析具有特殊的价值,它为规划所包含项目的项目环评设定了一定的背景和框架,对项目环评起到互补的作用,使整个过程关注的重点从项目应不应该得到实施转到了项目应该如何实施。

再次,战略环评可以运用于所有层次的决策,同时可用于地方的、区域性的或国家

的决策。项目环评和战略环评之间的联系。

图2:不同层次的决策和相关的评价工具之间的联系(来源:维基百科)

最后,战略环评的重要任务是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能充分在大生态系统的

整体环境中得到可持续发展,目的在于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而不是以消耗现有的资源为代价换来短暂的发展。只有运用战略环评的整体规划才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存在商业化、人工化和城镇化的倾向中回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身淳朴的特性,也只有运用战略环评的整体角度去统筹安排才能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战略环评所蕴涵的评价理论和规划核心形成一个完整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保

护的思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评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规划理论构造一个符合大生态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氛围,战略环评则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保护中的一个重要引导旗帜,只有战略环评的理论能够真正融入每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时,我们才能把战略环评下的大生态可持续性系统当成每次规划保护的目标,因此用一套完善的环评理论才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管理,可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的保护规划中走的更加长远。

(二)战略环评理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关系

1. 政策环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过程中,光有项目环评还远远不够,许多更大的环境问题,需要在更高层次即大政策层面——政策环评予以解决。环境影响评价(EIA,以 Dubec ,Monique G. Cumulative effect assessment in Canada: a regional framework for aquatic

ecosystem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3, 23: 723-745.

 Piper, Jake M. CEA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UK case studie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2, 22: 17-36.

下简称“环评”)是指对决策——上层包括政策、法律,中层包括规划、计划,下层包括项目建设——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论证、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进行累计影响评价。

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保护来说,大政策导向的政策环评就显得尤为重

2.规划环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到目前为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大都集中体现出商业性,而忽略其文化

性和整体发展性。

作为在环境因素中处在重大宏观经济决策靠前位置的规划环评,在对环境资源承载

能力进行充分的剖析之后,能够从战略角度比较合理的对各类重大开发、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等提出安排,而之所以运用这项规划,目的在于从开发建设活动源头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具体表现在即将实施的项目的伊始,通知之前制定的政策法规,科学的评价关于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的一系列规划。在这里面最关键的一项内容是,充分了解规划和环境资源的相互关系,以环境资源作为出发点,对实施规划的过程,展示出实际支撑能力提出相应措施。合理利用规划环评,将整个区域的环境的有效容量提前预算出来,制定出区域内的排污总量。

规划环评真正开始实现了从微观到宏观,从尾部到源头,从枝节到主干,从操作到

决策的转变和飞跃,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一次根本性改革。 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

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预防“千村一面”的规划保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项目环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估计,提出应对不利影响的措施和对策的评价过程。它包括项目地址的选择,生产工艺、生产管理、污染治理、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预测性和参考性的环境管理手段,在提高鲜明决策质量方面被广泛接受,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运用的较为广泛。具体表现为:

 高水生.中国瑞典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比较分析[J].环境保护, 2004(3): 56-58  戚雁俊.清洁生产催生重点企业规划环评的探究[J].2011

第一,从国家的技术政策方面对新建项目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限制,以减少重复建设,杜 绝新污染的产生,贯彻“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政策.

第二,对可以开发的项目提出了超前预防对策和措施,强化了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第三,促进了国家科学技术 监测技术 预测技术的发展。

第四,为开展区域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实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创造了条件。

因此,战略环评围绕着以可持续发展、以决策研究为核心、以高度综合的新兴科学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保护进行研究。通过:①部门政策,即能源、自然资源、土地利用、交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门政策;②区域政策,如区域发展计划、市政计划、农村发展计划等;③间接政策,如科学技术政策、财政金融政策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保护进行系统的计划。

可以看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突出特点是具有高层次性,这是单个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所不具备的。战略环境评价正是为了弥补目前单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缺陷而提出的发展方向,消除或降低因战略失误造成的环境影响,从战略源头上控制环境问题的产生。

五、案例分析—以石桥村古法造纸保护规划为例

对于石桥村古法造纸,我们在2012年7月份,在谢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个实地的考察。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我们所了解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石桥村三面环山,交通上显得尤其闭塞,古法造纸也是仅仅局限在本村进行传承,因此,对于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图3 在古法造纸传承人王兴武家(来源:作者自己摄)

(一)石桥村古法造纸保护规划的基本情况

1.文化资源保存

石桥村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苗族民间文化、造纸技艺、苗族服饰以及苗族古建筑群等丰富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合有效的保护和传承,现有资源才能更多的吸引更多的观光人潮。比如说下图的这种隼桙结构的建筑方式,就是地方民俗自古以来的传承,目前仍得以保持。

图4 石桥村新建隼桙结构房子(来源:作者自己摄)

2.创意文化传承

通过古法造纸技艺衍生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及经营,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丹寨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进入产业链。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的产业规模,从而实现开发商、当地居民及地方政府的全面收益。但目前石桥的古法造纸相对来说还是很单一的形式,不能形成产业。

图5 村民在手工造纸(来源:作者自己摄)

3.创造经济产值

通过古法造纸产业基地的建立,保护传承古法造纸技艺的同时,实现古法造纸技艺衍生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及经营。当地居民以王兴武为代表的传承人,致力于给古法造纸找一个新的出路,以便有一个产业化的经营。可是对于一个发展到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来说,引来的仅仅是一小部分商机。

4.改善聚落居民生活

现有的苗族传统吊脚楼,因建造方式的缘由,使得居民在使用上有安全疑虑,希望藉由设计后能让居民有个安全舒适、更能体现人性化的一个生活环境。目前,在石桥村村头,正在建设一批新的居民区,规划仍在进行,以我们调查的视角来看,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房屋位置分布的不合理。

图6 石桥村旅游规划中的民族新区(来源:丹寨县石桥乡村旅游区详细规划)

5.保护自然景观资源

石桥乡村规划有着丰沛的自然资源。溶洞、石桥、河川、湿地等,将藉以保护自然资源以创造永续的观光资源。注重人、自然、社会的共同发展。石桥村的污水目前仍采用沟渠的排放方式,看上去很不卫生。尽管已经进行的规划,但是相对来说规划的较为简单。依旧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污染,这个是不利于石桥古法造纸旅游区的发展的。甚至说连一个相对正式一些的污水处理设施都没有。下图为石桥大石壁的夜景规划图:

图7古法造纸的污水排放(来源:作业自己摄)

(二)石桥村古法造纸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石桥古法造纸旅游规划的调查,我们不难看出其中仍有好多的不足存在。对石桥旅游区的开发,应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贵州建设生态省的方针,具有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这应该是丹寨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各项工作的科学的、有效的实施,才能确保该项目的稳定健康发展,至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保证原料

因丹寨石桥乃造纸古镇,一旦强力发展造纸观光后,造纸量势必大增,而材料来源则成为另一个问题,为确保当地造纸产业永续经营,政府的有关部门应该辅导当地居民于荒地广植当地造纸材料---构树,以确保造纸无虞。

2.完善标准

石桥乡村古法造纸旅游区应实行严格的环保质量管理体系,力求按照ISO14001标准要求,边建设边使管理日臻完善,从旅游区的定位和开发建设开始就确定旅游区的标准。

3.保护资源

要保护好自然资源,尽量避免破坏现有植被。

4.预先论证

建设项目必须先进行专项论证,按规定建设程序报批、

5.有偿经营

旅游区内的设施应该实行产业化经营和有偿服务原则,建立基础设施与旅游区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基于环评理论对石桥村古法造纸的规划

丹寨县石桥乡村规划是一个整体性项目,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生产性保护等多方面的角度去考虑,使得我们订出的规划更加的完善。在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具体的建议:

1.从政策环评的角度考虑道路系统规划

目前石桥村的整体开发战略思想,按照《中国贵州丹寨县石桥乡村旅游区规划》来说,仅仅考虑了可达性这个单一的目标,但是村头公路的修建,以及村中道路的铺垫,却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石桥村古法造纸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蕴含的内容。可以这样理解,村头有很多民居,修建道路就意味这这些居民很可能受到来自公路上噪音的影响,而村里的现在化公路是不是也会对古法造纸这项古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一些不和谐 中国贵州丹寨县石桥乡村旅游区规划

的影响呢? 这个是值得规划者在深层次的考虑的。

图8 改造前(来源:丹寨县石桥乡村旅游区详细规划)

图9 石桥村西入口改造后(来源:丹寨县石桥乡村旅游区详细规划)

2.从项目环评的角度考虑污水工程规划

石桥村的污水处理规划仅仅是简单的处理污水,是为了处理水而去进行的工作,我觉得应该在更大的程度上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不是简单的污水处理厂,还可以修建一个平均每人1——1.5平方米的发酵池,将生活污水作为农村的能源,就可以基本解决一年四季的烧柴和照明问题;人、畜的粪便以及各种作物秸秆、杂草等,通过发酵后,既产生了沼气,还可以作为肥料,而且由于腐熟程度高使肥效更好,粪便等沼气原料经过发酵后,绝大部分寄生虫卵被杀死,可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减少疾病的传染。

3.从计划环评的角度考虑安全防灾规划

要积极做好防火宣传工作,加强防火、灭火常识教育,增强村民和游人对火灾的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控制火源,严格执行户外用火制度,林区内严禁吸烟;加强防洪设施建设;与村寨及道路相邻之山体、山脚下应开挖截洪沟,将山洪水就进引入南皋河,防洪规划方案的合理实施,可使其泄洪能力达到15年左右一遇的防洪标准。

4.从战略环评的角度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开发路径的建议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产品化方式主要有“物化”、“场景化”、“景观化”三种。通过这些方式,非物质文化资源才能真正走向市场,展示出具有一定潜力的旅游文化资源过渡为市场性文化产品的过程,对于为大家所熟知的传统手工纸产品来说,对于它的开发我们可以大概分为这几个步骤:

(1)产品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要考虑环境因素,还要考虑到文化因素 第一,在保持承台系统原真性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手工纸技术进行创新改造。以不一样的方面对创新的纸品进行加工,使产品具有多样性,提升产品的质量,举例来说,利用各种植物的汁液,将他们与纸浆进行融合,最后进行调色,这样便能够从身边的资源中研发出具有颜色的纸张。

第二,综合运用原料本身具有的特色,辅以造纸者经验工艺等要素,着手研发出传统手工纸的新功能。举例来说,通过对发展旅游业的分析,把传统的构皮纸改造成具有创新类型的,既包含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又具有新时代表现力的旅游商业产品。比如扇子、笔记本、纸装、雨伞、特色灯笼等。

(2)扶持领头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一个正确的政策导向,以便于形成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地区中企业较单一的优势,重点扶持当地的领头企业,对于发展苗族传统手工造纸业也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传统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已经很难产出具有一定规模的效益,还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从发展先导产业的高度来培育本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手工纸企业,重点扶持发展起点高、企业实力强、产 品质量好、市场运作强的企业。依托优质民族文化资源,实行“公司+协会+农户”的运行模式,充分利用外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走规模化、市场化的产业经营之路。

(3)销售渠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整个文化市场都是一个宝贵的财富,要予以正确 曾芸.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研究——以贵州石桥古法造纸为例[J].大众文艺.2010

的定位,在保证原真性与文化完整性的基础上,实现非遗文化的良好传承

石桥村手工纸企业应针对低、中、高端市场需求,进行准确地营销定位,主要通过经销商外销,或者联系相关领域的厂家直接销售。

第一,建立一支专业营销队伍,疏通供求渠道,打开市场销路。着眼于国内外市场,在政府引导下,加强对外交流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生产企业参加相关宣传、展销活动,提高手工纸产品销售的组织化程度。

第二,在缺乏资金、市场的情况下,可采取“借船出海”的方式,积极开展与省外大企业,甚至是跨国公司合作,利用其在市场运作中积累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营销渠道、雄厚资金,开拓外部市场,使其成为产品升级的重要载体。值得注意的是,产业开发或隐或显地存在伤害文化遗产的可能性。第三,做良好的旅游路线设计。例如:丹寨县城——排延瀑布——石桥村——经凯麻告诉公路回贵阳市、凯里市或都匀市。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产业开发,必须以保护原生态文化环境和非物质文化完整性为首要目标,通过构建包括政府、企业、村民、学者四部分力量的保护模式,实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笔者从理论入手,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在战略环评规划方面研究的总结归纳,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解决方法。此外笔者还通过在丹寨石桥村古法造纸的实地调查研究,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战略环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有效整合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完善与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由于笔者目前研究水平的差距和理论基础的薄弱,在对战略环评的问题和建议方面的认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此外战略环评理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落实中是个长期的复杂过程,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因此如果进一步对如何进行规划以及调动各方面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探讨,一定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在我国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支持和保证。这也是笔者今后需要继续努力和深入研究的目标所在。

总而言之,战略环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来说十分重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过程中,只有将战略环评所包含的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有效整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完善步骤,充分利用战

略环评理论,才能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保护的顺利进行。因此,在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保护发展过程中,必须正确融合二者之间的联系,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以维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 唐巧.风景区河流廊道遗产体系构建[D].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2

[2] 王文章.陈文龙.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发展战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03

[3] 朱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背景、问题与思路[J].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第一期

[4] 李莲英.城市与产业发展规划必须介入战略环评[J].价格月刊.2010

[5] 陈晓东.决策在环境保护中的决定作用[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

[6] 孙思敏.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规划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2010-01-01

[7] 王文章.陈文龙.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发展战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03

[8] 王文章.中国先进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第185页

[9] 胡晓婷.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D]. 硕士学位论文.2011-06-0

[10]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M]..学苑出版社,2009

[11] 潘岳.战略环评与和持续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5-06.第122期

[12] 高水生.中国瑞典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比较分析[J].环境保护, 2004(3): 56-58

[13] 戚雁俊.清洁生产催生重点企业规划环评的探究[J].2011

[14] 中国贵州丹寨县石桥乡村旅游区规划

[15] 曾芸.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研究——以贵州石桥古法造纸为例[J].大众文艺.2010

[1] Burris, R. K. and Canter, Larry W. Cumulative im-pacts are not properly addressed i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1997, 17: 5-18.

[2] Dubec,Monique G. Cumulative effect assessment in Canada: a regional framework for aquatic ecosystem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3, 23: 723-745.

[3] Piper, Jake M. CEA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UK

Case studies.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2, 22: 17-36.

[4] ooper,Lourdes; Sheate, William R. Cumulative effects assessment a review of UK environmental mi pact statement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2,22:415-439.

[5] Sandham and Pretorius, 2007

[6] cf. Cashmore et al., 2004

[7] Fuller, 1999; Retief, 2005

[8] Sadler, 1996;Weston, 2000;Wood, 2003

[9] Smith, 1999; Hodge and Lester, 2006

[10] Louis, 2007; Edwards and Gibson, 2008

[11] Evans et al., 2009; Kovach, 2009

天津财经大学毕业论文

基于战略环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研究

—以石桥村古法造纸保护规划为例

系 别:旅游系

专 业:旅游管理

学 号:2009111389

班 级:旅游0901班

姓 名:王卓

指导老师:谢芳(教授)

提交时间:2013年4月

内容摘要

我国拥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蕴含的底蕴无法估量,其丰富的文化遗产非常珍贵,已成为了我们研究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因此,对国家的文化遗产形成一个系统的保护规划,已成为各国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却缺少统一的标准体系。本文从战略环评的角度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进行探讨,以期能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有所裨益。

本文通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现状的分析,以战略规划环境保护的角度,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措施,并以石桥村古法造纸保护规划为例探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未来的发展模式以指导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传承,对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发展提供借鉴。

本论文主要由六部分组成:

导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部分主要对国内外有关理论进行了综述研究;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第四部分是对基于战略环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理论分析; 第五部分是以“石桥村古法造纸保护规划”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第六部分以结语的形式对本论文研究进行了总结,阐述本论文的研究

成果和今后的课题。

关键词:战略环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法造纸

Abstract

China has 5000 years long history, contains the background incalculable,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is very rare, has become our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research of our country's history and culture, therefore, for the country's cultural heritage, forming a system of protection planning, and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subject need to think about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lanning in our country is lack of a unified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lanning, in order to to protec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planning useful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lanning in our country, with strategic plan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int of view, points out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lving measures, and for located comfort the papermaking to protect planning as a case study of 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la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model to guide the benign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our country, to promote China'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rogram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lanning for reference.

This thesis mainly consists of six parts:

The introduction part mainly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e second part mainly research on related theory at home and abroad are reviewed;

The third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innovative point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paper;

The fourth part is based on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planning theory analysis;

The fifth part is "located comfort paper conservation plan" as an example for case analysis;

Sixth part of this thesis research in the form of conclusion is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and the subjec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traditional paper making

目 录

一、导言 ....................................................... 1

(一)研究背景 .............................................. 1

(二)研究意义 .............................................. 2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与归纳 ................................... 3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保护 ............................. 3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 4

(三)战略环评在国内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5

三、本论文的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 6

(一)本论文的创新点和独创性 ................................ 6

(二)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 6

四、环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理论研究 ..................... 7

(一)战略环评的相关概念 .................................... 7

(二)战略环评理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关系 ............ 8

五、案例分析—以石桥村古法造纸保护规划为例 .................... 10

(一)石桥村古法造纸保护规划的基本情况 ..................... 11

(二)石桥村古法造纸的几点建议 ............................. 13

(三)基于环评理论对石桥村古法造纸的规划 ................... 14

六、结语 ...................................................... 17

基于战略环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研究

—以石桥村古法造纸保护规划为例

一、导言

(一)研究背景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定义:非物质文化遗(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 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记忆,它深藏于民族民间,是各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滋润人类心灵的活态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的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要是依靠口头相传、世代相传而保留下来的,传承活动一旦停止,就意味着该项目的死亡。传承人多以语言的教育、本人亲自传授的方式,使技巧、技能、技艺由前辈传承到后辈,才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延续发展,使其成为活的历史见证。研究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形成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先民遗留给后人的财富,也是各个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化的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获得发展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和挑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文化旅游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一些文化底蕴比较深的传承性景点去观光,人流批次的增多凸显出了一个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必须在游览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有关部门也要注重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规划以及其赖以生存环境保护,绝不能出现光顾眼前利益而失去了非物质 唐巧.风景区河流廊道遗产体系构建[D].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2

 王文章.陈文龙.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发展战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版>.2008-03

文化遗产的长远传承,因此,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我们引入了“战略环评”的理论。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欧美一些国家开始把环评应用扩展到规划层次;80年代初期,又将环评提高到政策层次。全世界都开始普遍接受战略环评的思想。1990年,加拿大发布的《内阁指令》强调,要求政府各部门在战略层次考虑环境因素,各级政府部门在制定环境规划时,都要进行战略规划,实施谨慎周密的环评,权威的环境评价局也得到了组建;在美国,所有参与城市建设以及规划的部门都主动的将战略环评纳入其思想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战略环评以每年40项的速度在环保局的规划中得以完成。因此,将战略环评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上面,在具体的整合过程中予以重视,发挥战略环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促进作用,实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本文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对战略环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上的融合与运用展开研究,以期为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提供有益借鉴,促进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实现非物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我国早就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基本思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施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和民族与民族国家紧密联系的概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我国当代文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的规划保护有利于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提高了华夏民族对中国悠久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于这个原因,立足在战略环评的角度上去贯彻国家一直以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思路布局是很有必要的。

2. 实践意义

非遗相比于有形的物质遗产,难于捕捉,易于疏漏,且不便保存。现今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一是从属于物质遗存的保护,属于被动性保护、弥补性保护;二是与生态规 朱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背景、问题与思路[J].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第一期

 李莲英.城市与产业发展规划必须介入战略环评[J].价格月刊.2010

 陈晓东.决策在环境保护中的决定作用[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

 孙思敏.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规划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2010-01-01

划建设联系的紧密度不够,指导性不强,撇开大生态系统来简单的谈非遗保护,其结果只会“悬而难决”。本论文就是在综合多方观点的基础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大生态系统战略环评紧密结合起来,为保护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开辟新视角。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与归纳

关于战略环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关系研究,每个国家都有一套不同的规划方向,学者们在不同的国家、不同背景利用不同的方向,从不同角度以战略环评的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作出了诠释。

在不同的环境中,基于战略环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也表现在不同的方面,所遇到的问题也表现的不尽相同。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保护

日本Saru河流域的Ainu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影响评价: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估(EIA)需要考虑经济发展对当地居民文化活动的影响,这些文化活动包括举办仪式、收集资源、学习技能,这些是土著人权利的基本部分。虽然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运用到开发有土著社区的项目时已成为一个惯例,但是土著文化遗产仍没有得到充分保护,可能是由于下面的原因:原住民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准阶段并不总是保持权力,或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使开发项目对土著文化遗产的影响降到最小,或需要提高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共识的可能性。

对日本Saru河地区的文化影响评价 是第一个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址进行的环评,这个评价是在进行大坝建设之前。在评估项目的第二阶段,研究人员中一部分是来自阿伊努的种族,他们建议替代仪式遗址和进行试验移植来保护当地的文化活动。事实上,研究人员的长期的调查影响大坝建设的方向。开发人员同意不进行施工,直到人们采取了措施将对文化活动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使得在建设区域内居民的生活得到原有的方便。同时还得出结论,原住民参与这个评估项目已经成功,土著居民的参与显然已经提高了达成共识的可能性。这个项目应该参考一下其它的有当地居民参加的实现了当地居民权利并且得到回报的环评。

王文章和陈飞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认为在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变得尤为重要,并且是亟需完成的一项工作。文章中指出,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不再简简单单的属于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而是我国一项实现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多种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的体现了文化

多样性。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恰恰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性内容。这就更好的表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保护规划就是结合大生态系统战略环评的观点体现。

战略环评除了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得到体现之外,也是在国家法律中有着明文的规定,2003年9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评法》中明确地把规划环评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下来,城区、工业区和城镇均开始重视区域规划环评,用先进的文化引导规划的实施,以求解决开发建设中产生的累积影响、间接影响和诱发影响问题,在更接近源头处对环境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需要考虑开发项目对当地人们的文化活动的影响,这些文化活动包括举办仪式,收集资源,和学习技能。使文化可持续发展,要求开发人员提出建议措施将对当地社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开发人员必须搬迁施工现场以保护某些特殊的遗址或重要物种,或建立一个可以替代的遗址来保护这些仪式和重要物种的生存环境。当一个开发项目包括一个土著社区,参与成员中有当地土著居民对于环评是很重要,这也已成为一个惯例。学者们也对这种做法表现出了兴趣,或者已经与环评的土著社区有过合作。这种趋势是认识论的转变,发展土著居民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因此,本土相关研究需要确保研究土著问题从本土视角是需要更富有同情心、尊重和伦理时尚。同时,本土研究方法需要土著成员的参与,在研究结果中反应他们的心声。发展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准确地反映这种趋势,与土著社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合作的学者必须解决本土的问题。然而,先不考虑这种趋势,有这样一种说法,将保护土著文化遗产纳入环评是有一定的困难和不足的。

潘岳,作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也在《战略环评与可持续发展》中指出,规划环评是战略环评的切入点。提出,规划环评提倡开发活动全过程中的循环经济理念以及规划环评能保证规划与环境政策、法规的协调性。由此可以看出,基于战略环评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不经不单单是一个单点规划,而是上升为一个国家对内在文化的整体战略,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规划落实。  王文章.陈文龙.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发展战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03

 Smith, 1999; Hodge and Lester, 2006; Louis, 2007; Edwards and Gibson, 2008; Evans et al., 2009; Kovach, 2009

 王文章.中国先进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第185页

 潘岳.战略环评与和持续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5-06.第122期

(三)战略环评在国内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环评,作为挪威的规划系统,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个工具。从20世纪之初,挪威

有一个整合遗产立法的传统,从20世纪初通过一代又一代景观考古学家和民族学家的努力发展的科学学科来影响和支持的。在1991年引入环评之前,挪威的文化遗产是由文化遗产法律规定保护,这也是为什么只有考古遗迹和最古老的建筑材被空间规划开发所关注,1650年之后的文化遗产和建筑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然而,随着实践的发展,由于引入了环评,越来越多的现代的遗迹得到了保护,此外,环评的规定还促进了对遗产更广泛的理解,因此在1991年之后,文化环境、文化景观得到很好的保护。

挪威环境影响评价法规符合欧洲标准,它是明确提出计划是义务。但是环境影响评

价和战略环境评价是不一样的,SEA(战略环境评价)是关于政策、计划和政治等方面的,而不是具体的开发。

从1991年起,挪威环评制度将文化遗产作为一个独立的主题。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

被视为平等的,得到相同的保护。这主要是由于两个条件: 挪威的立法中文化遗产的强大的位置,而事实上,文化遗产是在环境部门的管辖之下,而不是在文化和教会部门之下。

图-1 挪威早期的环境影响评价(来源:维基百科)

尽管在第一个时期(1991-2000)描述环评的特性并不是很清楚,但是在环评的第

一个十年中在特性上还是有了显著的提高。

修光利,蒋林明,侯丽敏,张大年等在《基于生态环境安全的区域规划战略环评初

探》中,对于目前战略环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建设项目环评的痕迹明显,评价深度层次不齐。2.基于战略决策缺陷的不确定性分析不够。3.循环经济链越来越关注,但立足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分析不足。提出了基于生态环境安全的区域规划战略环评的指标体系应该包括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区域循环经济特征指标、生态环境效率等多方位指标。也正确的解释出了,目前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从战略环评视角总结出来的问题。

由此可见,挪威环境影响评价20年,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逐渐的完善,而我们国家对于这些却仍是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甚至是一部法律来规范约束,我觉得是一件亟待解决的事情,因为它关乎着我们子孙后代民族遗产的传承。

三、本论文的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一)本论文的创新点和独创性

在参考了相关专家学者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首次明确了战略环评在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的重要性,并分析战略环评如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得到更好的规划落实,明确该采取怎样的规划战略。系统的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在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展对策。在明确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新模式。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对国内外有关理论进行分析和汇总的基础上,从战略环

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并以“石桥村古法造纸保护规划”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二)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在现有条件下全面搜集有关网络信息对战略环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资

料,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广泛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并结合自身实践经历采用下述方法:

文献参考法: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的丰富资源,获得相关资料数据,以支持论文 胡晓婷.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D]. 硕士学位论文.2011-06-01

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M]..学苑出版社,2009

 Sandham and Pretorius, 2007; cf. Cashmore et al., 2004; Fuller, 1999; Retief, 2005; Sadler, 1996;Weston, 2000;Wood, 2003

研究。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掌握目前理论研究的现状,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实地访谈法:通过对石桥村古法造纸的过程以及参与制作人员的访谈,了解其在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具体规划的落实。

四、环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理论研究

(一)战略环评的相关概念

战略环评(SEA) :是对政府政策、规划及计划(PPP,Policy, Plan & Program)

的环境影响评价;所以,SEA包括我国现在要求的规划环评,还包括国外已经有的(我国未来也可能有的)政策环评和计划环评等环评形式。 它是为了针对项目环评的缺陷而提出的。在上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开始运用项目环评的理论对工程进行规划研究,并得以顺利实行。不仅在减少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在控制生态破坏的环境规划中表现出了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同时,其缺点也渐渐的被凸现出来:建设项目处于整个决策链(战略—政策—规划—计划—项目)的末端,对于环境保护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只能作出事故后的修正;项目规划的认可或否决表现的过于单一,对最初的决策和布局所造成的影响比较轻微。

首先,战略环评是有助于将环境的考虑和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因素融合到战略决策中

的一个辅助工具。它是针对九十年代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机构挑战,也就是“与经济和其他维度具有同等重要性的生态维度”应运而生。

其次,战略环评在预防规划实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的

协调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战略决策的优化,战略环评也在项目层面促进可持续发展。在规划的早期准备和制定阶段,战略环评对规划方案和建议的分析具有特殊的价值,它为规划所包含项目的项目环评设定了一定的背景和框架,对项目环评起到互补的作用,使整个过程关注的重点从项目应不应该得到实施转到了项目应该如何实施。

再次,战略环评可以运用于所有层次的决策,同时可用于地方的、区域性的或国家

的决策。项目环评和战略环评之间的联系。

图2:不同层次的决策和相关的评价工具之间的联系(来源:维基百科)

最后,战略环评的重要任务是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能充分在大生态系统的

整体环境中得到可持续发展,目的在于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而不是以消耗现有的资源为代价换来短暂的发展。只有运用战略环评的整体规划才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存在商业化、人工化和城镇化的倾向中回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身淳朴的特性,也只有运用战略环评的整体角度去统筹安排才能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战略环评所蕴涵的评价理论和规划核心形成一个完整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保

护的思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评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规划理论构造一个符合大生态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氛围,战略环评则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保护中的一个重要引导旗帜,只有战略环评的理论能够真正融入每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时,我们才能把战略环评下的大生态可持续性系统当成每次规划保护的目标,因此用一套完善的环评理论才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管理,可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的保护规划中走的更加长远。

(二)战略环评理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关系

1. 政策环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过程中,光有项目环评还远远不够,许多更大的环境问题,需要在更高层次即大政策层面——政策环评予以解决。环境影响评价(EIA,以 Dubec ,Monique G. Cumulative effect assessment in Canada: a regional framework for aquatic

ecosystem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3, 23: 723-745.

 Piper, Jake M. CEA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UK case studie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2, 22: 17-36.

下简称“环评”)是指对决策——上层包括政策、法律,中层包括规划、计划,下层包括项目建设——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论证、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进行累计影响评价。

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保护来说,大政策导向的政策环评就显得尤为重

2.规划环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到目前为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大都集中体现出商业性,而忽略其文化

性和整体发展性。

作为在环境因素中处在重大宏观经济决策靠前位置的规划环评,在对环境资源承载

能力进行充分的剖析之后,能够从战略角度比较合理的对各类重大开发、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等提出安排,而之所以运用这项规划,目的在于从开发建设活动源头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具体表现在即将实施的项目的伊始,通知之前制定的政策法规,科学的评价关于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的一系列规划。在这里面最关键的一项内容是,充分了解规划和环境资源的相互关系,以环境资源作为出发点,对实施规划的过程,展示出实际支撑能力提出相应措施。合理利用规划环评,将整个区域的环境的有效容量提前预算出来,制定出区域内的排污总量。

规划环评真正开始实现了从微观到宏观,从尾部到源头,从枝节到主干,从操作到

决策的转变和飞跃,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一次根本性改革。 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

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预防“千村一面”的规划保护,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项目环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估计,提出应对不利影响的措施和对策的评价过程。它包括项目地址的选择,生产工艺、生产管理、污染治理、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项预测性和参考性的环境管理手段,在提高鲜明决策质量方面被广泛接受,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运用的较为广泛。具体表现为:

 高水生.中国瑞典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比较分析[J].环境保护, 2004(3): 56-58  戚雁俊.清洁生产催生重点企业规划环评的探究[J].2011

第一,从国家的技术政策方面对新建项目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限制,以减少重复建设,杜 绝新污染的产生,贯彻“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政策.

第二,对可以开发的项目提出了超前预防对策和措施,强化了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第三,促进了国家科学技术 监测技术 预测技术的发展。

第四,为开展区域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实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创造了条件。

因此,战略环评围绕着以可持续发展、以决策研究为核心、以高度综合的新兴科学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保护进行研究。通过:①部门政策,即能源、自然资源、土地利用、交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门政策;②区域政策,如区域发展计划、市政计划、农村发展计划等;③间接政策,如科学技术政策、财政金融政策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保护进行系统的计划。

可以看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突出特点是具有高层次性,这是单个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所不具备的。战略环境评价正是为了弥补目前单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缺陷而提出的发展方向,消除或降低因战略失误造成的环境影响,从战略源头上控制环境问题的产生。

五、案例分析—以石桥村古法造纸保护规划为例

对于石桥村古法造纸,我们在2012年7月份,在谢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个实地的考察。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我们所了解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石桥村三面环山,交通上显得尤其闭塞,古法造纸也是仅仅局限在本村进行传承,因此,对于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图3 在古法造纸传承人王兴武家(来源:作者自己摄)

(一)石桥村古法造纸保护规划的基本情况

1.文化资源保存

石桥村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苗族民间文化、造纸技艺、苗族服饰以及苗族古建筑群等丰富文化旅游资源。通过合有效的保护和传承,现有资源才能更多的吸引更多的观光人潮。比如说下图的这种隼桙结构的建筑方式,就是地方民俗自古以来的传承,目前仍得以保持。

图4 石桥村新建隼桙结构房子(来源:作者自己摄)

2.创意文化传承

通过古法造纸技艺衍生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及经营,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丹寨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产品进入产业链。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的产业规模,从而实现开发商、当地居民及地方政府的全面收益。但目前石桥的古法造纸相对来说还是很单一的形式,不能形成产业。

图5 村民在手工造纸(来源:作者自己摄)

3.创造经济产值

通过古法造纸产业基地的建立,保护传承古法造纸技艺的同时,实现古法造纸技艺衍生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及经营。当地居民以王兴武为代表的传承人,致力于给古法造纸找一个新的出路,以便有一个产业化的经营。可是对于一个发展到目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来说,引来的仅仅是一小部分商机。

4.改善聚落居民生活

现有的苗族传统吊脚楼,因建造方式的缘由,使得居民在使用上有安全疑虑,希望藉由设计后能让居民有个安全舒适、更能体现人性化的一个生活环境。目前,在石桥村村头,正在建设一批新的居民区,规划仍在进行,以我们调查的视角来看,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房屋位置分布的不合理。

图6 石桥村旅游规划中的民族新区(来源:丹寨县石桥乡村旅游区详细规划)

5.保护自然景观资源

石桥乡村规划有着丰沛的自然资源。溶洞、石桥、河川、湿地等,将藉以保护自然资源以创造永续的观光资源。注重人、自然、社会的共同发展。石桥村的污水目前仍采用沟渠的排放方式,看上去很不卫生。尽管已经进行的规划,但是相对来说规划的较为简单。依旧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污染,这个是不利于石桥古法造纸旅游区的发展的。甚至说连一个相对正式一些的污水处理设施都没有。下图为石桥大石壁的夜景规划图:

图7古法造纸的污水排放(来源:作业自己摄)

(二)石桥村古法造纸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石桥古法造纸旅游规划的调查,我们不难看出其中仍有好多的不足存在。对石桥旅游区的开发,应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贵州建设生态省的方针,具有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这应该是丹寨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各项工作的科学的、有效的实施,才能确保该项目的稳定健康发展,至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保证原料

因丹寨石桥乃造纸古镇,一旦强力发展造纸观光后,造纸量势必大增,而材料来源则成为另一个问题,为确保当地造纸产业永续经营,政府的有关部门应该辅导当地居民于荒地广植当地造纸材料---构树,以确保造纸无虞。

2.完善标准

石桥乡村古法造纸旅游区应实行严格的环保质量管理体系,力求按照ISO14001标准要求,边建设边使管理日臻完善,从旅游区的定位和开发建设开始就确定旅游区的标准。

3.保护资源

要保护好自然资源,尽量避免破坏现有植被。

4.预先论证

建设项目必须先进行专项论证,按规定建设程序报批、

5.有偿经营

旅游区内的设施应该实行产业化经营和有偿服务原则,建立基础设施与旅游区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基于环评理论对石桥村古法造纸的规划

丹寨县石桥乡村规划是一个整体性项目,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生产性保护等多方面的角度去考虑,使得我们订出的规划更加的完善。在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具体的建议:

1.从政策环评的角度考虑道路系统规划

目前石桥村的整体开发战略思想,按照《中国贵州丹寨县石桥乡村旅游区规划》来说,仅仅考虑了可达性这个单一的目标,但是村头公路的修建,以及村中道路的铺垫,却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石桥村古法造纸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蕴含的内容。可以这样理解,村头有很多民居,修建道路就意味这这些居民很可能受到来自公路上噪音的影响,而村里的现在化公路是不是也会对古法造纸这项古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一些不和谐 中国贵州丹寨县石桥乡村旅游区规划

的影响呢? 这个是值得规划者在深层次的考虑的。

图8 改造前(来源:丹寨县石桥乡村旅游区详细规划)

图9 石桥村西入口改造后(来源:丹寨县石桥乡村旅游区详细规划)

2.从项目环评的角度考虑污水工程规划

石桥村的污水处理规划仅仅是简单的处理污水,是为了处理水而去进行的工作,我觉得应该在更大的程度上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不是简单的污水处理厂,还可以修建一个平均每人1——1.5平方米的发酵池,将生活污水作为农村的能源,就可以基本解决一年四季的烧柴和照明问题;人、畜的粪便以及各种作物秸秆、杂草等,通过发酵后,既产生了沼气,还可以作为肥料,而且由于腐熟程度高使肥效更好,粪便等沼气原料经过发酵后,绝大部分寄生虫卵被杀死,可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减少疾病的传染。

3.从计划环评的角度考虑安全防灾规划

要积极做好防火宣传工作,加强防火、灭火常识教育,增强村民和游人对火灾的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控制火源,严格执行户外用火制度,林区内严禁吸烟;加强防洪设施建设;与村寨及道路相邻之山体、山脚下应开挖截洪沟,将山洪水就进引入南皋河,防洪规划方案的合理实施,可使其泄洪能力达到15年左右一遇的防洪标准。

4.从战略环评的角度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开发路径的建议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产品化方式主要有“物化”、“场景化”、“景观化”三种。通过这些方式,非物质文化资源才能真正走向市场,展示出具有一定潜力的旅游文化资源过渡为市场性文化产品的过程,对于为大家所熟知的传统手工纸产品来说,对于它的开发我们可以大概分为这几个步骤:

(1)产品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要考虑环境因素,还要考虑到文化因素 第一,在保持承台系统原真性的基础上,对现有的手工纸技术进行创新改造。以不一样的方面对创新的纸品进行加工,使产品具有多样性,提升产品的质量,举例来说,利用各种植物的汁液,将他们与纸浆进行融合,最后进行调色,这样便能够从身边的资源中研发出具有颜色的纸张。

第二,综合运用原料本身具有的特色,辅以造纸者经验工艺等要素,着手研发出传统手工纸的新功能。举例来说,通过对发展旅游业的分析,把传统的构皮纸改造成具有创新类型的,既包含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又具有新时代表现力的旅游商业产品。比如扇子、笔记本、纸装、雨伞、特色灯笼等。

(2)扶持领头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一个正确的政策导向,以便于形成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地区中企业较单一的优势,重点扶持当地的领头企业,对于发展苗族传统手工造纸业也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传统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已经很难产出具有一定规模的效益,还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从发展先导产业的高度来培育本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手工纸企业,重点扶持发展起点高、企业实力强、产 品质量好、市场运作强的企业。依托优质民族文化资源,实行“公司+协会+农户”的运行模式,充分利用外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走规模化、市场化的产业经营之路。

(3)销售渠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整个文化市场都是一个宝贵的财富,要予以正确 曾芸.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研究——以贵州石桥古法造纸为例[J].大众文艺.2010

的定位,在保证原真性与文化完整性的基础上,实现非遗文化的良好传承

石桥村手工纸企业应针对低、中、高端市场需求,进行准确地营销定位,主要通过经销商外销,或者联系相关领域的厂家直接销售。

第一,建立一支专业营销队伍,疏通供求渠道,打开市场销路。着眼于国内外市场,在政府引导下,加强对外交流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生产企业参加相关宣传、展销活动,提高手工纸产品销售的组织化程度。

第二,在缺乏资金、市场的情况下,可采取“借船出海”的方式,积极开展与省外大企业,甚至是跨国公司合作,利用其在市场运作中积累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营销渠道、雄厚资金,开拓外部市场,使其成为产品升级的重要载体。值得注意的是,产业开发或隐或显地存在伤害文化遗产的可能性。第三,做良好的旅游路线设计。例如:丹寨县城——排延瀑布——石桥村——经凯麻告诉公路回贵阳市、凯里市或都匀市。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产业开发,必须以保护原生态文化环境和非物质文化完整性为首要目标,通过构建包括政府、企业、村民、学者四部分力量的保护模式,实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笔者从理论入手,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在战略环评规划方面研究的总结归纳,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解决方法。此外笔者还通过在丹寨石桥村古法造纸的实地调查研究,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战略环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有效整合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完善与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由于笔者目前研究水平的差距和理论基础的薄弱,在对战略环评的问题和建议方面的认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此外战略环评理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落实中是个长期的复杂过程,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因此如果进一步对如何进行规划以及调动各方面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探讨,一定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在我国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支持和保证。这也是笔者今后需要继续努力和深入研究的目标所在。

总而言之,战略环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来说十分重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过程中,只有将战略环评所包含的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有效整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完善步骤,充分利用战

略环评理论,才能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保护的顺利进行。因此,在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保护发展过程中,必须正确融合二者之间的联系,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以维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 唐巧.风景区河流廊道遗产体系构建[D].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2

[2] 王文章.陈文龙.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发展战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03

[3] 朱兵.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背景、问题与思路[J].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第一期

[4] 李莲英.城市与产业发展规划必须介入战略环评[J].价格月刊.2010

[5] 陈晓东.决策在环境保护中的决定作用[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

[6] 孙思敏.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规划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2010-01-01

[7] 王文章.陈文龙.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发展战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03

[8] 王文章.中国先进文化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第185页

[9] 胡晓婷.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D]. 硕士学位论文.2011-06-0

[10] 刘锡诚.非物质文化遗产[M]..学苑出版社,2009

[11] 潘岳.战略环评与和持续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5-06.第122期

[12] 高水生.中国瑞典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比较分析[J].环境保护, 2004(3): 56-58

[13] 戚雁俊.清洁生产催生重点企业规划环评的探究[J].2011

[14] 中国贵州丹寨县石桥乡村旅游区规划

[15] 曾芸.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研究——以贵州石桥古法造纸为例[J].大众文艺.2010

[1] Burris, R. K. and Canter, Larry W. Cumulative im-pacts are not properly addressed i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1997, 17: 5-18.

[2] Dubec,Monique G. Cumulative effect assessment in Canada: a regional framework for aquatic ecosystem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3, 23: 723-745.

[3] Piper, Jake M. CEA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UK

Case studies.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2, 22: 17-36.

[4] ooper,Lourdes; Sheate, William R. Cumulative effects assessment a review of UK environmental mi pact statement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02,22:415-439.

[5] Sandham and Pretorius, 2007

[6] cf. Cashmore et al., 2004

[7] Fuller, 1999; Retief, 2005

[8] Sadler, 1996;Weston, 2000;Wood, 2003

[9] Smith, 1999; Hodge and Lester, 2006

[10] Louis, 2007; Edwards and Gibson, 2008

[11] Evans et al., 2009; Kovach, 2009


相关内容

  • 企业经营战略名词解释
  • 1企业经营战略提出的背景 1.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2.市场竞争日3.科学技术的发展4.资源供应日益紧张.5.社会,政府,顾客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限制越来越多.6.产业结构的调整.2经营战略:从企业经营战略的定义中,我们把握以下要点:第一,表明了经营战略特点,第二,指明了企业经营战略制定的依据.第三, ...

  • 企业战略思想
  • 1什么是企业战略专家 企业战略是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其中既包括竞争战略,也包括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资源开发战略等等.企业战略是层出不穷的,例如信息化就是一个全新的战略.企业战略虽然有多种,但基本属性是相同的,都是对企业的谋略,都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 ...

  • 项目五战略性计划
  • 项目五战略性计划 环境不确定性分析 环境不确定程度的两个特性 美国 邓肯 从两个纬度来确定组织所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 复杂程度,可用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和种类来表示 变化程度,是指组织环境是稳定的还是动态(或不稳定)的 两种程度组成的四种环境状态 1简单与稳定状态 低不确定性 2复 ...

  •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的关键路径探析
  • 经营谋略!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实现战略目标,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谋划.企业发展战略是否正确,战略目标是否切合实际,战略实施措施是否有力,决定着企业的前途与命运.在西方,有关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最早出现在$&世纪+&年代 ...

  • 基于企业最高决策层下的战略决策有效性研究
  • 摘要:高品质企业战略既要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与指导,还要能在原则上不背离战略制定的理念,而这其中企业最高决策层的个人因素最为重要.企业最高决策层的决策特点和临机决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既有的战略品质.对战略品质的把握,企业最高决策层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保持开放的思路:关注可用的资源:战略 ...

  • 企业财务战略研究的理论综述与前沿问题
  • <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进展> 题目:企业财务战略研究的理论综述 与前沿问题 姓名:樊新敬 专业:企业管理 学院:信息管理学院 2009年8月 企业财务战略研究的理论综述与前沿问题 姓名:樊新敬 摘要: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经济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且难以预测,企业的建立.发展,不仅仅需要科 ...

  • 战略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 企业经营战略心得 姓名:吕美才 学号:[1**********]3 班级:财务管理2班 企业经营战略学习心得 通过本学期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学习,使我了解到企业战略的相关内容.目标.管理办法 及应用等,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对战略从分析,到决策,到执行有了一个整体认识,明 白了战略的重要性,也知道了战略 ...

  • 战略规划管理制度
  • 战略规划管理制度 1总则 1.1目的: 为加强集团公司战略管理,实现战略规划制订的科学适宜,保证稳步正确实施,制订本制度. 1.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整个集团公司范围战略规划制订及实施的管理. 1.3释义: 1.3.1企业战略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以超越对手.发展自己为目的,以赢得市场为主要内 ...

  • [企业战略管理]心得体会
  • <企业战略管理>心得体会 项目1:企业战略管理概述.从该章可以看出.企业战略管理概述分为四个方面, 1.企业战略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特征.层次与作用 3.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及评价.战略实施及控制)4.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演进(产生的背景.发展的阶段 ...

  • 对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的思考
  • [摘 要]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价值管理的核心,管理的方方面面都会在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中通过其价值的变化得到充分体现.相对于财务管理中加强过程控制.促进相互协调,加强财务管理的战略思维及方法应用更为重要.笔者拟结合目前形势下的企业管理实际谈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企业财务 战略 规划 企业财务系统是为在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