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一:什么是环境?
人类生活的环境就是人类生活的所有空间, 包括物质性环境和人文性环境。物质性环境主要指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和其他公共环境; 人文性环境是指上述物质性环境中的人际关系氛围。
环境的重要作用在今天的幼儿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和推崇。环境与孩子始终共存,孩子既可依赖环境,也能作用于环境,孩子与环境相处的方式直接影响着他成长。环境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就年龄而言一般是成反比的,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就越深刻。 二:怎样的环境可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呢?
(一)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心理环境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通过我们的观察和自身的经历都能充分证实,人有乐群的意愿,而且实际上每个个体从一出生就注定要生活于各种各样的群体和社会组织中。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这种环境的感染和熏陶。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培养奋发向上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形成协调的人际关系,使幼儿积极向上;相反,不良的心理环境只能使人感到压抑,导致各种不良品质的形成。因此,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十分必要,我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二) 丰富、开放的物质环境,有利于引发、满足、支持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 物质环境应该具有安全、舒适、卫生、实用等特点,环境布置应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和教育化。园内设备和材料应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和多种需要。活动室作为幼儿在园的重要生活空间,应宽敞明亮,布置上要体现立体化、平衡化和动态化,即地面、墙面与空间都要充分用来提供教育信息,各种知识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之间要相对均衡。环境布置要随教学内容,季节特点的变化而变化。我们认为丰富的、开放的物质环境,对引发、支持、帮助、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三: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蓝,是幼儿的需要,是他们切身关心的事。幼儿本身象一座宝山,各自藏着各种宝石,有的藏得多,有的藏得少,甚至没有藏什么。而这些都与遗传有关。当然宝藏也需要我们后天的开挖。根据一些文献的报告:人类的遗传可以影响智能68%,而后天环境的影响占了32%,他的可变量几乎达到三分之一。遗传是身不由己的事,但是后天环境的激发却是可以预期的。无论多么优良的遗传因素都只提供了认知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才能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
宽松和谐的氛围能促进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幼儿是好动的,他的思维是在行动中发展的,和谐的活动气氛可使幼儿处在精神高度亢奋 的状态里,从而使操作达到最佳效果。让幼儿在活动中随意交谈和自由走动去选择材料,这对启迪幼儿的心灵,满足幼儿好动、好奇、好探索、富于自我表现的心理,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以及调剂幼儿的精神,增加学习的
兴趣,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各种感知的获得、丰富的联想和活动,只有在精神愉快的状态下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在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中,幼儿才能心情轻松愉快,无压抑感,并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宽松和谐的环境促进幼儿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
幼儿是社会性的个体,是需要与人互动、交流的,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他们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在交往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和谐的环境氛围促使幼儿大胆地与同伴交流,与成人交流,让他们更放心地与别人交往。
四:不良的生活环境对幼儿成长的负面作用
幼儿生活环境包括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
不良家庭环境带给孩子的影响,不仅是生活、健康、学习方面,更严重的是对情感、个性、品德的恶劣影响,往往会伤害幼小的心灵,甚至影响其终生。下面是几种典型不良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一)父母离婚
父母一旦离婚,家庭的正常生活就被破坏。这种打击对年幼的孩子往往比对成年的父母更加沉重。加上生活缺乏照顾,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稚嫩的精神世界仿佛整个奔溃了,常表现情绪低落、抑郁寡欢、自卑感强、不合群、学习成绩下降。
(二)父母认识不一致
同一家庭中如果不同的成人对培养下一代所持的态度不同,就会使孩子不能形成统一的标准,从而失去方向性,增加随机性。例如:孩子的母亲主张孩子要有礼貌,说话要文明,而孩子的爷爷奶奶却认为孩子说脏话时的样子好笑,而不在孩子说脏话是加以制止,为此经常吵闹不休,就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三) 父母不惜钱物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或达到某一标准而给他们钱或者忙昂贵的奖品,搞金钱、物质刺激,这无疑是一种贿赂,使孩子丧失提高自己的动力,为钱财努力,有害无益。另外,父母不惜钱物,追求吃喝玩乐,往往使孩子贪图安逸不求上进。
(四)父母娱乐过度
父母打牌成瘾,甚至废寝忘食,孩子的生活失去规律,玩耍时无人看顾容易出事故,甚至幼儿易养成不良习惯。
五:怎样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1 人际环境——民主、平等、关爱、和睦、欢快、恬静。
孩子是家庭中平等的一员,父母不要娇宠溺爱,也不要冷落他。一家人要做到互相关爱、分工劳动、遇事商量,共同享受生活的乐趣;一家人还要互相赞美对方良好的行为表现,运用礼貌和幽默的语言进行交流;一家人可以经常开故事会、朗诵会、运动会,表演各种节目,还可请亲戚、朋友、小伙伴来家里玩,尽情享受亲情和友情。
2 智慧环境——丰富、整洁、爱阅读、爱操作。
父母要给孩子准备好小书桌、小书柜、玩具柜、科技百宝箱、大地图、地球仪、科学实验器具,再给孩子一个植物园、动物园就更完美了。孩子的生活环境要有色彩鲜艳的图案,美丽的风景画,优美的书法作品。当然别忘记给孩子设立一个锻炼身体的环境,如沙包等。
一家人要经常读书、讨论,一起动手做玩具、开展小实验,如能设立一个“好孩子表扬栏”则对孩子有更积极的鼓励作用。对于2岁半以后的孩子,父母可以每天设立20分钟的“静悄悄”时段,各人在自己固定的位置专心做事情,不打扰对方,事后评定孩子的表现情况。
3 意志环境——按时起居、规律生活、自我控制。
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各种作息时间,如早起、早锻炼的时间制订作息时间表有利于孩子养成有动、有静的活动习惯。培养孩子按时吃饭、洗漱、排便、睡眠、劳动、看电视的习惯,逐步做到不催促、不提醒,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坚持力。3岁以后的孩子看什么电视,父母要事先与孩子商量好,以儿童节目为主,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多看也不少看。3岁以前的孩子每天以10分钟为宜,3岁以后每天20~30分钟为宜。当孩子逐渐长大,还要教给他怎样用钱、怎样节约、怎样存放,鼓励他买书和智力玩具,援助他人等。
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喜欢对周围事物环境等注视,而环境对于孩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创设一个良好轻松的环境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事。
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一:什么是环境?
人类生活的环境就是人类生活的所有空间, 包括物质性环境和人文性环境。物质性环境主要指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和其他公共环境; 人文性环境是指上述物质性环境中的人际关系氛围。
环境的重要作用在今天的幼儿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和推崇。环境与孩子始终共存,孩子既可依赖环境,也能作用于环境,孩子与环境相处的方式直接影响着他成长。环境对人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就年龄而言一般是成反比的,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就越深刻。 二:怎样的环境可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呢?
(一)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心理环境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通过我们的观察和自身的经历都能充分证实,人有乐群的意愿,而且实际上每个个体从一出生就注定要生活于各种各样的群体和社会组织中。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这种环境的感染和熏陶。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培养奋发向上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形成协调的人际关系,使幼儿积极向上;相反,不良的心理环境只能使人感到压抑,导致各种不良品质的形成。因此,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十分必要,我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二) 丰富、开放的物质环境,有利于引发、满足、支持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 物质环境应该具有安全、舒适、卫生、实用等特点,环境布置应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和教育化。园内设备和材料应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和多种需要。活动室作为幼儿在园的重要生活空间,应宽敞明亮,布置上要体现立体化、平衡化和动态化,即地面、墙面与空间都要充分用来提供教育信息,各种知识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之间要相对均衡。环境布置要随教学内容,季节特点的变化而变化。我们认为丰富的、开放的物质环境,对引发、支持、帮助、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三: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蓝,是幼儿的需要,是他们切身关心的事。幼儿本身象一座宝山,各自藏着各种宝石,有的藏得多,有的藏得少,甚至没有藏什么。而这些都与遗传有关。当然宝藏也需要我们后天的开挖。根据一些文献的报告:人类的遗传可以影响智能68%,而后天环境的影响占了32%,他的可变量几乎达到三分之一。遗传是身不由己的事,但是后天环境的激发却是可以预期的。无论多么优良的遗传因素都只提供了认知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才能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
宽松和谐的氛围能促进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幼儿是好动的,他的思维是在行动中发展的,和谐的活动气氛可使幼儿处在精神高度亢奋 的状态里,从而使操作达到最佳效果。让幼儿在活动中随意交谈和自由走动去选择材料,这对启迪幼儿的心灵,满足幼儿好动、好奇、好探索、富于自我表现的心理,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以及调剂幼儿的精神,增加学习的
兴趣,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各种感知的获得、丰富的联想和活动,只有在精神愉快的状态下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在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中,幼儿才能心情轻松愉快,无压抑感,并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宽松和谐的环境促进幼儿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
幼儿是社会性的个体,是需要与人互动、交流的,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他们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在交往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和谐的环境氛围促使幼儿大胆地与同伴交流,与成人交流,让他们更放心地与别人交往。
四:不良的生活环境对幼儿成长的负面作用
幼儿生活环境包括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
不良家庭环境带给孩子的影响,不仅是生活、健康、学习方面,更严重的是对情感、个性、品德的恶劣影响,往往会伤害幼小的心灵,甚至影响其终生。下面是几种典型不良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一)父母离婚
父母一旦离婚,家庭的正常生活就被破坏。这种打击对年幼的孩子往往比对成年的父母更加沉重。加上生活缺乏照顾,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稚嫩的精神世界仿佛整个奔溃了,常表现情绪低落、抑郁寡欢、自卑感强、不合群、学习成绩下降。
(二)父母认识不一致
同一家庭中如果不同的成人对培养下一代所持的态度不同,就会使孩子不能形成统一的标准,从而失去方向性,增加随机性。例如:孩子的母亲主张孩子要有礼貌,说话要文明,而孩子的爷爷奶奶却认为孩子说脏话时的样子好笑,而不在孩子说脏话是加以制止,为此经常吵闹不休,就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三) 父母不惜钱物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或达到某一标准而给他们钱或者忙昂贵的奖品,搞金钱、物质刺激,这无疑是一种贿赂,使孩子丧失提高自己的动力,为钱财努力,有害无益。另外,父母不惜钱物,追求吃喝玩乐,往往使孩子贪图安逸不求上进。
(四)父母娱乐过度
父母打牌成瘾,甚至废寝忘食,孩子的生活失去规律,玩耍时无人看顾容易出事故,甚至幼儿易养成不良习惯。
五:怎样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1 人际环境——民主、平等、关爱、和睦、欢快、恬静。
孩子是家庭中平等的一员,父母不要娇宠溺爱,也不要冷落他。一家人要做到互相关爱、分工劳动、遇事商量,共同享受生活的乐趣;一家人还要互相赞美对方良好的行为表现,运用礼貌和幽默的语言进行交流;一家人可以经常开故事会、朗诵会、运动会,表演各种节目,还可请亲戚、朋友、小伙伴来家里玩,尽情享受亲情和友情。
2 智慧环境——丰富、整洁、爱阅读、爱操作。
父母要给孩子准备好小书桌、小书柜、玩具柜、科技百宝箱、大地图、地球仪、科学实验器具,再给孩子一个植物园、动物园就更完美了。孩子的生活环境要有色彩鲜艳的图案,美丽的风景画,优美的书法作品。当然别忘记给孩子设立一个锻炼身体的环境,如沙包等。
一家人要经常读书、讨论,一起动手做玩具、开展小实验,如能设立一个“好孩子表扬栏”则对孩子有更积极的鼓励作用。对于2岁半以后的孩子,父母可以每天设立20分钟的“静悄悄”时段,各人在自己固定的位置专心做事情,不打扰对方,事后评定孩子的表现情况。
3 意志环境——按时起居、规律生活、自我控制。
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各种作息时间,如早起、早锻炼的时间制订作息时间表有利于孩子养成有动、有静的活动习惯。培养孩子按时吃饭、洗漱、排便、睡眠、劳动、看电视的习惯,逐步做到不催促、不提醒,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坚持力。3岁以后的孩子看什么电视,父母要事先与孩子商量好,以儿童节目为主,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多看也不少看。3岁以前的孩子每天以10分钟为宜,3岁以后每天20~30分钟为宜。当孩子逐渐长大,还要教给他怎样用钱、怎样节约、怎样存放,鼓励他买书和智力玩具,援助他人等。
幼儿天生具有好奇心,喜欢对周围事物环境等注视,而环境对于孩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创设一个良好轻松的环境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