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马上睡觉危害多 仇静语 很多人习惯了晚餐喝点酒,感觉这样好睡觉。但要注意,酒后马上睡觉对健康极为不利。因为,酒精会刺激胃肠道,可能导致食物反流;如果酒后马上入睡,会使反流物吸入气道,加之酒精对神经的麻醉作用,气道会扩张,人不容易醒来,严重者可能窒息死亡。如果醉酒出现呕吐,应先清除口腔内食物,且不宜马上平躺睡觉,应半坐半卧2小时,防止食物反流。 另外,酒精对上气道肌肉有直接的麻痹和松弛作用,原来狭窄的上气道会发生反复塌陷、阻塞,鼻黏膜充血肿胀。当气道变窄,气流快速通过时,便会发出鼾声;当气道完全堵塞,就会发生睡眠呼吸暂停,直接导致人体长时间缺氧,并因此造成多个系统功能损害,潜在危险很大。 因此,酒后不要马上入睡,一定要至少等30分钟以上,等酒精稍微代谢一下再入睡。最好选择一个比平时矮一半的枕头,减少窒息的危险。 (摘自2009《晚霞报》) 进补别人误区 误区一:急功进补。有人急着一下子补回营养,每天大鱼大肉,结果又上火又长口疮的,不但进补失效,还弄得内热严重。 误区二:慕名进补。有人认为,价格越高的食品或补品越能补益身体,特别是选择人参、西洋参等进补。其实,滥用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上火烦躁、血压升高、鼻孔流血。无论是食补还是药补,都要因人而异。 误区三:多多益善。如果进补太过、太急,不但补充不了营养,还会加重胃肠消化系统的负担。因此,进补要适量、缓补,要适当增加肉食,还应多吃含水分多的蔬菜,如冬瓜、萝卜、白菜等。 误区四:以药代食。有些人每天吃好几种保健品,重药补轻食补。其实,这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尤其是体质较好的人,更不要吃保健品;以免造成营养失衡。 (据09.11.02《七都晚刊》) 顿顿喝粥不可取 人老后,消化系统衰退,适当喝粥有利于消化,但天天如此尤其顿顿喝粥,就不太合适了。喝粥不用细嚼,久之会加速老年人咀嚼器官的退化;粥类食物中纤维含量较低,不利于老年人排便。同时,缺乏咀嚼,唾液中的淀粉酶就不能将粥中的淀粉充分分解为麦芽糖,从而影响消化。唾液还有中和胃酸、修复胃黏膜的作用,喝粥时口腔几乎不用分泌唾液,自然也就不利于保护胃黏膜。因此,如果要喝粥,最好配些饼馍之类的辅食。 (据09.12.2《燕赵老年报》) 走出七大饮食误区 澳大利亚营养学家苏茜・巴里尔和卡伦・费舍为我们总结了日常饮食中的七大误区。 1、脱脂意味着无热量。怕体重增加而大吃脱脂食品,不少脱脂食物的热量与普通版本相同甚至更高。 2、延长保质期的牛奶含防腐剂。保质期长达几个月的牛奶并不含防腐剂,其保质秘密在于高温技术。牛奶被加热到135~C然后迅速冷却,可杀死病菌并保持矿物质。 3、将肉解冻后重新冷冻不安全。解冻后重新冷冻是安全的,但须谨慎操作。应该在低于5"C的冰箱里冷冻,这样大多数细菌便无法繁殖。 4、碳水化合物会使你体重增加。除非摄入过量,否则碳水化合物不会导致体重增加,这一点对蛋白与脂肪来说是同样道理。但碳水化合物很容易摄入过量,尤其是精加工的白面粉等,它们易转化成糖分,使你很快感到饥饿。 5、新鲜蔬菜比冷藏的好。许多冷藏蔬菜和新鲜蔬菜一样有营养,甚至营养价值更高。它们通常在采摘后数小时内就被冷藏,有效防止了营养成分的流失,因此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有可能高于新鲜蔬菜。 6、晚上7点以后不要吃东西。重要的不是什么时间,而是吃什么。如果摄入过多热量消耗不了,就会增加体重。睡前吃东西会干扰胰岛素的产生,因此上床前2~3小时不要吃东西。 7、吃牡蛎有助于提高性欲。牡蛎中并不含使你“性奋”的化学物质。它富含的锌与性激素的合成有关,却不会对性欲有任何帮助。(据《中国农产品加工》) 多吃加糖食品对身体无益 人们喜欢在咖啡、牛奶、茶、粥中加糖,或喝浓缩果汁、饮料,或吃各种甜点,但德国人体营养研究所的营养学家吉塞拉・奥利亚斯提醒,不管这些食品中添加的是白砂糖、蜂蜜、糖浆还是果糖、葡萄糖,多吃加糖食品对身体无益。因为蜂蜜、糖浆和浓缩果汁的含糖量都达到60%至70%。长期食用含果糖的产品非常危险,消费者看到包装上的“果糖”字样就认为热量低,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就很容易吃多,影响身体健康。 (据09.12.02《潮州日报》) 别只补钙不防流失 预防骨质疏松,人们往往只注重补钙,却忽视了钙的流失,而常喝浓茶、浓咖啡、碳酸饮料等,都会加速体内钙的流失。国人嗜喝浓茶,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老人常喝浓茶更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喝牛奶是补钙的最佳方式,但每天喝3瓶250毫升才能达到补钙标准。一要补足,二要尽量少让体内钙质流失。 (据09.11.16《燕赵老年报》)
酒后马上睡觉危害多 仇静语 很多人习惯了晚餐喝点酒,感觉这样好睡觉。但要注意,酒后马上睡觉对健康极为不利。因为,酒精会刺激胃肠道,可能导致食物反流;如果酒后马上入睡,会使反流物吸入气道,加之酒精对神经的麻醉作用,气道会扩张,人不容易醒来,严重者可能窒息死亡。如果醉酒出现呕吐,应先清除口腔内食物,且不宜马上平躺睡觉,应半坐半卧2小时,防止食物反流。 另外,酒精对上气道肌肉有直接的麻痹和松弛作用,原来狭窄的上气道会发生反复塌陷、阻塞,鼻黏膜充血肿胀。当气道变窄,气流快速通过时,便会发出鼾声;当气道完全堵塞,就会发生睡眠呼吸暂停,直接导致人体长时间缺氧,并因此造成多个系统功能损害,潜在危险很大。 因此,酒后不要马上入睡,一定要至少等30分钟以上,等酒精稍微代谢一下再入睡。最好选择一个比平时矮一半的枕头,减少窒息的危险。 (摘自2009《晚霞报》) 进补别人误区 误区一:急功进补。有人急着一下子补回营养,每天大鱼大肉,结果又上火又长口疮的,不但进补失效,还弄得内热严重。 误区二:慕名进补。有人认为,价格越高的食品或补品越能补益身体,特别是选择人参、西洋参等进补。其实,滥用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上火烦躁、血压升高、鼻孔流血。无论是食补还是药补,都要因人而异。 误区三:多多益善。如果进补太过、太急,不但补充不了营养,还会加重胃肠消化系统的负担。因此,进补要适量、缓补,要适当增加肉食,还应多吃含水分多的蔬菜,如冬瓜、萝卜、白菜等。 误区四:以药代食。有些人每天吃好几种保健品,重药补轻食补。其实,这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尤其是体质较好的人,更不要吃保健品;以免造成营养失衡。 (据09.11.02《七都晚刊》) 顿顿喝粥不可取 人老后,消化系统衰退,适当喝粥有利于消化,但天天如此尤其顿顿喝粥,就不太合适了。喝粥不用细嚼,久之会加速老年人咀嚼器官的退化;粥类食物中纤维含量较低,不利于老年人排便。同时,缺乏咀嚼,唾液中的淀粉酶就不能将粥中的淀粉充分分解为麦芽糖,从而影响消化。唾液还有中和胃酸、修复胃黏膜的作用,喝粥时口腔几乎不用分泌唾液,自然也就不利于保护胃黏膜。因此,如果要喝粥,最好配些饼馍之类的辅食。 (据09.12.2《燕赵老年报》) 走出七大饮食误区 澳大利亚营养学家苏茜・巴里尔和卡伦・费舍为我们总结了日常饮食中的七大误区。 1、脱脂意味着无热量。怕体重增加而大吃脱脂食品,不少脱脂食物的热量与普通版本相同甚至更高。 2、延长保质期的牛奶含防腐剂。保质期长达几个月的牛奶并不含防腐剂,其保质秘密在于高温技术。牛奶被加热到135~C然后迅速冷却,可杀死病菌并保持矿物质。 3、将肉解冻后重新冷冻不安全。解冻后重新冷冻是安全的,但须谨慎操作。应该在低于5"C的冰箱里冷冻,这样大多数细菌便无法繁殖。 4、碳水化合物会使你体重增加。除非摄入过量,否则碳水化合物不会导致体重增加,这一点对蛋白与脂肪来说是同样道理。但碳水化合物很容易摄入过量,尤其是精加工的白面粉等,它们易转化成糖分,使你很快感到饥饿。 5、新鲜蔬菜比冷藏的好。许多冷藏蔬菜和新鲜蔬菜一样有营养,甚至营养价值更高。它们通常在采摘后数小时内就被冷藏,有效防止了营养成分的流失,因此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有可能高于新鲜蔬菜。 6、晚上7点以后不要吃东西。重要的不是什么时间,而是吃什么。如果摄入过多热量消耗不了,就会增加体重。睡前吃东西会干扰胰岛素的产生,因此上床前2~3小时不要吃东西。 7、吃牡蛎有助于提高性欲。牡蛎中并不含使你“性奋”的化学物质。它富含的锌与性激素的合成有关,却不会对性欲有任何帮助。(据《中国农产品加工》) 多吃加糖食品对身体无益 人们喜欢在咖啡、牛奶、茶、粥中加糖,或喝浓缩果汁、饮料,或吃各种甜点,但德国人体营养研究所的营养学家吉塞拉・奥利亚斯提醒,不管这些食品中添加的是白砂糖、蜂蜜、糖浆还是果糖、葡萄糖,多吃加糖食品对身体无益。因为蜂蜜、糖浆和浓缩果汁的含糖量都达到60%至70%。长期食用含果糖的产品非常危险,消费者看到包装上的“果糖”字样就认为热量低,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就很容易吃多,影响身体健康。 (据09.12.02《潮州日报》) 别只补钙不防流失 预防骨质疏松,人们往往只注重补钙,却忽视了钙的流失,而常喝浓茶、浓咖啡、碳酸饮料等,都会加速体内钙的流失。国人嗜喝浓茶,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老人常喝浓茶更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喝牛奶是补钙的最佳方式,但每天喝3瓶250毫升才能达到补钙标准。一要补足,二要尽量少让体内钙质流失。 (据09.11.16《燕赵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