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债务危机

欧美主权债务危机

摘 要: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充分暴露出了经济体内部各项制度的缺陷,也从客观反映出欧盟作为一个经济主体各项工作的不完善,主权、银行体系、制度体系的不健全甚至缺失。如何正确处理这一系列问题,是欧盟正亟待解决的。从银行系统与主权问题的关系和制度完善的角度出发,才能将问题一步步消除。

关键词:债务危机 银行危机 主权危机 制度危机 改革

欧洲债务危机仍在持续;美国经济数据远逊预期;摩根士丹利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穆迪下调日本主权信用评级,这些因素都令投资者担心全球经济是否会出现二次探底。

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充分暴露了欧盟和欧元区政治制度的缺陷,以及行政决策能力的缺陷,虽然欧美中央银行部分地弥补了这些缺陷,但它无法根本解决这些问题。

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是主权问题与银行问题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权危机和银行危机的双重危机。如果欧美银行体系不是如此脆弱,欧盟对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处理完全可以采取不同方法。

这次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充分暴露了欧盟和欧元区政治制度的缺陷,以及行政决策能力的缺陷,虽然欧美中央银行部分地弥补了这些缺陷,但它无法根本解决这些问题。

1、欧美的银行危机

2007年8月以来,欧美银行体系一直处于脆弱状态,欧美中央银行一直在向各成员国的银行机构提供非常规的流动性支持。美国与之相似的做法是美联储的“定期贷款拍卖”,它已于2010年3月结束,而欧元区至少在2012年初之前都会这样做。

在历史上,欧美的银行很少被拆分和重组,即使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也只有两家大银行被拆分和兼并,它们是苏格兰哈利法克斯银行和富通银行。相比之下,在此次危机中,美国有更多金融机构进行了兼并和重组,包括全国金融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国国际集团、华盛顿共同基金、美林公司等。

欧美不愿意接受银行破产和重组,是因为与欧美的经济规模相比,欧美银行的规模过于庞大。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2009年,排名前三的银行的总资产在荷兰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06%,在英国是336%,在瑞典是334%,在法国是250%,在西班牙是189%,在意大利是121%,在德国是118%,相比之下,在日本为92%,在美国仅为43%。

在欧美,银行系统与政府部门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比如,在德国,一些地方官员在当地公共银行的董事会里兼职,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在西班牙,公有银行经常被当做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政策工具使用。在意大利,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的基金往往是重要金融机构的股东。在法国,金融政策的制定者与银行高层经理大都来自同一批高层文官,其惯常做法是政府官员在其职业生涯的中期会转向银行的高层经理。

各国政府对本国银行的保护并不仅仅是公私部门精英之间的互利关系在起作用,经济民族主义也在发挥作用。在多数欧元区国家,银行常常被视为国家或

地方政府的“支柱”,人们假定银行繁荣与国家利益存在一致性,尽管这种假设从未得到过证实。正是这种观念使几乎所有的欧美政府都不承认“大到不能倒”会带来道德风险,也否认综合银行模式的内在利益冲突。

2、主权债务危机

主权信用与银行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理解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关键。欧元区各银行不仅大量持有该银行总部所在国的政府债券,对欧元区成员国主权债务的跨境敞口也较大。

从目前的情况看,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之所以不断恶化,是欧盟曾错失了一个机会,即在2009年他们未能果断解决银行危机,那时市场状况相对有利。如果希腊债务能够在2010年上半年被重组,欧美就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

在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中,债务重组方案被称为“私营部门参与”,这是对希腊的援助方案的附加条件之一,该方案于2011年7月开始实施。正是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导致欧盟选择了“私营部门参与”的“自愿”救助形式,很明显,这对于希腊和欧元区来说都是最坏的选择:一是使希腊政府信誉进一步恶化;二是评级机构认为“私营部门参与”的本质是“有选择地拖欠债务”。

3、欧盟的制度危机

从2010年5月起,在应对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过程中,欧盟领导人显得十分迟钝,他们只能对危机的前一阶段而不是当前阶段、更不是下一阶段做出反应。当然,欧盟是由其成员国的政府代表组成的,他们首先要对本国的选民负责,在制定救助方案时,他们首先要考虑本国利益,因此,欧盟没有办法提高工作效率。 这是“政府失灵”而不是“个别领导人”失职,因为核心问题是欧盟委员会没有得到充分的授权,并且各成员国的利益与欧盟的整体利益存在非一致性。虽然法国与德国的共同行动有时可以填补行政领导力的空缺,但两国的共同行动会受到其责任感与合法性的制约。

在应对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过程中,一些超主权金融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最明显的例子是欧美中央银行,2010年5月以来,欧美中央银行凭借“债券购买计划”,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其成员国的债券。不过,人们担心欧美中央银行在这条道路上已经无法再向前走了,有不少选民提出,那是对财政政策的危险干涉,会破坏欧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职业操守。

4、化解危机的条件

欧元存在先天性缺陷,比如,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银行监管政策。不过,这些缺陷在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之时就已经存在,它并未阻止欧元在1999年问世,也未能阻止欧元在第一个十年中取得成功。实际上,如果欧美银行危机能够在2009年得到化解,如果欧元区经济在2010年能够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这些缺陷未必是致命。然而,由于危机后欧美经济复苏迟缓,市场对欧元失去信心,这些缺陷被不断放大,以致成为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制度性根源,现在欧元区已经到了不解决这些先天性缺陷就无法摆脱危机的地步。 在此背景下,解决欧美主权债务危机至少需要以下条件。

第一,财政一体化。它已经以间接形式存在于欧美,包括欧盟委员会和欧美投资银行,还有欧美中央银行及其担保政策。创设欧美金融稳定基金和决定以较低利率向陷入困境的成员国提供贷款等措施表明,欧元区正沿着财政一体化的方向前进。财政一体化可能采用哪些形式呢?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欧元区“蓝色债券”的形式让其成员国集中发行债券,并且通过“红色债券”满足各国进一

步的融资需求,这将会在成员国的层面上严格市场纪律。在欧元区成员国联合担保或部分担保下,发行“欧元债务”,使欧元区主权债务一体化。

第二,银行一体化。具体讲是以欧盟立法的形式建立欧元区统一的银行监管框架,最近创设的欧美银行管理局被赋予部分风险监督和危机管理职能。 实现对欧元区银行的统一监管,至少需要4个步骤:(1)授予欧美银行管理局对整个银行体系的监管权。(2)完善欧美银行管理局治理结构,以使其政策决策更加符合欧元区的公共利益,目前的政策决策框架是27个欧盟成员国的简单多数表决,在这一框架下,小国影响力相对其经济规模而言显然是过大了,这样的制度安排不利于欧美稳定。(3)欧美金融稳定基金对其成员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提供担保,防止由主权债务危机而引发的银行挤兑。总之,银行一体化的基本思路,是让银行与其国家主权“脱钩”,从根本上消除欧盟简单多数的表决制度,为建立统一的欧美银行监管框架扫清障碍。这也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卡恩的设想。

第三,推动欧盟委员会改革,为实现财政一体化和银行一体化提供政治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欧盟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是政治挑战,其内容涉及到各成员国的全民公决和修改宪法。也正是从这个角度看,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必须由欧美人自己来解决,欧美的国际伙伴可以向他们提供帮助,但不能代替他们解决问题。

5、中国在债务危机中的角色

由于欧债债务危机日益恶化,欧元区范围内行动迟缓,市场对中国是否会救助欧元区高度关注。

从效率和效果来看,中国对欧洲的私人投资是最佳解决方案。而从涉及利用外汇储备手段层面考虑,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中国必须尊重欧元区各需要国的诉求,保持与欧盟和欧洲央行的协调,并且考虑包括IMF在内的全球性相关组织框架下的合作。毕竟欧债问题只有欧洲人解决。

虽然中国所持外汇储备数字庞大,但如果考虑欧洲市场范围、欧洲国家间的互相投资、以及美、日等国在欧洲地区的投资,中国对帮助解决欧债危机的作用实属有限。

欧美主权债务危机

摘 要: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充分暴露出了经济体内部各项制度的缺陷,也从客观反映出欧盟作为一个经济主体各项工作的不完善,主权、银行体系、制度体系的不健全甚至缺失。如何正确处理这一系列问题,是欧盟正亟待解决的。从银行系统与主权问题的关系和制度完善的角度出发,才能将问题一步步消除。

关键词:债务危机 银行危机 主权危机 制度危机 改革

欧洲债务危机仍在持续;美国经济数据远逊预期;摩根士丹利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穆迪下调日本主权信用评级,这些因素都令投资者担心全球经济是否会出现二次探底。

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充分暴露了欧盟和欧元区政治制度的缺陷,以及行政决策能力的缺陷,虽然欧美中央银行部分地弥补了这些缺陷,但它无法根本解决这些问题。

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是主权问题与银行问题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权危机和银行危机的双重危机。如果欧美银行体系不是如此脆弱,欧盟对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处理完全可以采取不同方法。

这次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充分暴露了欧盟和欧元区政治制度的缺陷,以及行政决策能力的缺陷,虽然欧美中央银行部分地弥补了这些缺陷,但它无法根本解决这些问题。

1、欧美的银行危机

2007年8月以来,欧美银行体系一直处于脆弱状态,欧美中央银行一直在向各成员国的银行机构提供非常规的流动性支持。美国与之相似的做法是美联储的“定期贷款拍卖”,它已于2010年3月结束,而欧元区至少在2012年初之前都会这样做。

在历史上,欧美的银行很少被拆分和重组,即使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也只有两家大银行被拆分和兼并,它们是苏格兰哈利法克斯银行和富通银行。相比之下,在此次危机中,美国有更多金融机构进行了兼并和重组,包括全国金融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国国际集团、华盛顿共同基金、美林公司等。

欧美不愿意接受银行破产和重组,是因为与欧美的经济规模相比,欧美银行的规模过于庞大。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2009年,排名前三的银行的总资产在荷兰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06%,在英国是336%,在瑞典是334%,在法国是250%,在西班牙是189%,在意大利是121%,在德国是118%,相比之下,在日本为92%,在美国仅为43%。

在欧美,银行系统与政府部门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比如,在德国,一些地方官员在当地公共银行的董事会里兼职,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在西班牙,公有银行经常被当做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政策工具使用。在意大利,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的基金往往是重要金融机构的股东。在法国,金融政策的制定者与银行高层经理大都来自同一批高层文官,其惯常做法是政府官员在其职业生涯的中期会转向银行的高层经理。

各国政府对本国银行的保护并不仅仅是公私部门精英之间的互利关系在起作用,经济民族主义也在发挥作用。在多数欧元区国家,银行常常被视为国家或

地方政府的“支柱”,人们假定银行繁荣与国家利益存在一致性,尽管这种假设从未得到过证实。正是这种观念使几乎所有的欧美政府都不承认“大到不能倒”会带来道德风险,也否认综合银行模式的内在利益冲突。

2、主权债务危机

主权信用与银行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理解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关键。欧元区各银行不仅大量持有该银行总部所在国的政府债券,对欧元区成员国主权债务的跨境敞口也较大。

从目前的情况看,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之所以不断恶化,是欧盟曾错失了一个机会,即在2009年他们未能果断解决银行危机,那时市场状况相对有利。如果希腊债务能够在2010年上半年被重组,欧美就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

在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中,债务重组方案被称为“私营部门参与”,这是对希腊的援助方案的附加条件之一,该方案于2011年7月开始实施。正是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导致欧盟选择了“私营部门参与”的“自愿”救助形式,很明显,这对于希腊和欧元区来说都是最坏的选择:一是使希腊政府信誉进一步恶化;二是评级机构认为“私营部门参与”的本质是“有选择地拖欠债务”。

3、欧盟的制度危机

从2010年5月起,在应对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过程中,欧盟领导人显得十分迟钝,他们只能对危机的前一阶段而不是当前阶段、更不是下一阶段做出反应。当然,欧盟是由其成员国的政府代表组成的,他们首先要对本国的选民负责,在制定救助方案时,他们首先要考虑本国利益,因此,欧盟没有办法提高工作效率。 这是“政府失灵”而不是“个别领导人”失职,因为核心问题是欧盟委员会没有得到充分的授权,并且各成员国的利益与欧盟的整体利益存在非一致性。虽然法国与德国的共同行动有时可以填补行政领导力的空缺,但两国的共同行动会受到其责任感与合法性的制约。

在应对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过程中,一些超主权金融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最明显的例子是欧美中央银行,2010年5月以来,欧美中央银行凭借“债券购买计划”,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其成员国的债券。不过,人们担心欧美中央银行在这条道路上已经无法再向前走了,有不少选民提出,那是对财政政策的危险干涉,会破坏欧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职业操守。

4、化解危机的条件

欧元存在先天性缺陷,比如,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银行监管政策。不过,这些缺陷在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之时就已经存在,它并未阻止欧元在1999年问世,也未能阻止欧元在第一个十年中取得成功。实际上,如果欧美银行危机能够在2009年得到化解,如果欧元区经济在2010年能够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这些缺陷未必是致命。然而,由于危机后欧美经济复苏迟缓,市场对欧元失去信心,这些缺陷被不断放大,以致成为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制度性根源,现在欧元区已经到了不解决这些先天性缺陷就无法摆脱危机的地步。 在此背景下,解决欧美主权债务危机至少需要以下条件。

第一,财政一体化。它已经以间接形式存在于欧美,包括欧盟委员会和欧美投资银行,还有欧美中央银行及其担保政策。创设欧美金融稳定基金和决定以较低利率向陷入困境的成员国提供贷款等措施表明,欧元区正沿着财政一体化的方向前进。财政一体化可能采用哪些形式呢?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欧元区“蓝色债券”的形式让其成员国集中发行债券,并且通过“红色债券”满足各国进一

步的融资需求,这将会在成员国的层面上严格市场纪律。在欧元区成员国联合担保或部分担保下,发行“欧元债务”,使欧元区主权债务一体化。

第二,银行一体化。具体讲是以欧盟立法的形式建立欧元区统一的银行监管框架,最近创设的欧美银行管理局被赋予部分风险监督和危机管理职能。 实现对欧元区银行的统一监管,至少需要4个步骤:(1)授予欧美银行管理局对整个银行体系的监管权。(2)完善欧美银行管理局治理结构,以使其政策决策更加符合欧元区的公共利益,目前的政策决策框架是27个欧盟成员国的简单多数表决,在这一框架下,小国影响力相对其经济规模而言显然是过大了,这样的制度安排不利于欧美稳定。(3)欧美金融稳定基金对其成员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提供担保,防止由主权债务危机而引发的银行挤兑。总之,银行一体化的基本思路,是让银行与其国家主权“脱钩”,从根本上消除欧盟简单多数的表决制度,为建立统一的欧美银行监管框架扫清障碍。这也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卡恩的设想。

第三,推动欧盟委员会改革,为实现财政一体化和银行一体化提供政治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欧盟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是政治挑战,其内容涉及到各成员国的全民公决和修改宪法。也正是从这个角度看,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必须由欧美人自己来解决,欧美的国际伙伴可以向他们提供帮助,但不能代替他们解决问题。

5、中国在债务危机中的角色

由于欧债债务危机日益恶化,欧元区范围内行动迟缓,市场对中国是否会救助欧元区高度关注。

从效率和效果来看,中国对欧洲的私人投资是最佳解决方案。而从涉及利用外汇储备手段层面考虑,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中国必须尊重欧元区各需要国的诉求,保持与欧盟和欧洲央行的协调,并且考虑包括IMF在内的全球性相关组织框架下的合作。毕竟欧债问题只有欧洲人解决。

虽然中国所持外汇储备数字庞大,但如果考虑欧洲市场范围、欧洲国家间的互相投资、以及美、日等国在欧洲地区的投资,中国对帮助解决欧债危机的作用实属有限。


相关内容

  •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现状分析
  • 欧洲主权债务的现状分析 易铭锋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 金融专业 2008级) 摘要: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使其陷入财政危机,欧元兑美元大幅下跌.希腊的财政问题或拖累其它欧盟国家,欧盟.希腊政府官员都再寻求解决希腊财政问题的方法.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 ...

  • 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欧元及欧盟经济
  • 作者:徐明棋 世界经济研究 2011年01期 "欧猪"(PIGS,葡萄牙.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四国打头字母拼写的戏称)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在2010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在2010年初发酵以来,国际金融市场风声鹤唳,一遇欧洲国家负面的经济新闻,欧洲金融资产 ...

  • 欧债危机论文
  •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 本科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国际金融学 专业年级: 2009级金融学(双学位) 学 号: 学生姓名: 论文题目: 欧洲主权债务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_ 成 绩: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12月 1 日 欧洲主权债务产生的原因分析 ...

  • 欧洲债务危机原因分析(1)
  • 欧洲债务危机原因分析 课题小组成员:曾凡怡 陈然 陈静 陈丹丹 宋文芳 鄢玉凤 欧债危机背景: 2009年10月,希腊新任首相乔治·帕潘德里欧宣布,其前任隐瞒了大量的财政赤字,随即引发市场恐慌.截至同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投资者在抛售希腊国债的同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 ...

  •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文献综述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文献综述 作者:沈雯玥 来源:<商情>2013年第16期 [摘要]自2009年12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显现以来,学术界对欧债危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在阅读有关欧债危机的文章后,对引发欧债危机的原因,对欧债危机的救 ...

  • 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
  • 专业:物流管理1101班 姓名:袁天祥 学号:201124141 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 作为一名外行人看'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刚看到这份作业倍感压力,但经过有限时间学习之后渐渐地对欧债危机事件略知皮毛.长话短说,让我们直接进入文章主题--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 在了 ...

  • 欧洲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 欧洲 债 务 危 机 产 生 的原 因及 影 响分 析 王 晓 梅 摘 要 :欧洲债务危机 是美国次贷危机 的持续 ,以希腊为代表的欧洲危机越远越烈 ,引起 国际金融市场持 续动荡 ,我 国的金 融经济体 也受一 定程度 的影响 ,因此本文首先介 绍主权债务 的定 义,以希腊等国的案例 引导介 绍欧 ...

  • 欧洲债务危机的成因
  • 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这场危机一开始仅仅是房地产一个行业的危机,随着时间的发展,危机开始蔓延至银行,最后演变成为全球的金融危机.在这种前提下,全球经济陷入萧条.在全球金融危机逐渐扩散.债务风险逐渐升高之际,一些欧洲国家由于实体经济衰落.人口结构逐渐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债务负担极其沉重,财政状 ...

  • 欧洲债务危机解决方案评析
  • [摘要]本文对此次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中实际采取的救助措施进行了介绍和评价,得到的结论是现在出台的这些救助措施只能作为短期措施,暂时缓解债务危机维持市场的信心,为最终从根本上解决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争取时间,创造条件.从长期来看,欧盟要彻底的解决本次危机,危机国家必须要经历一个漫长而痛苦体制改革过程. ...

  • 欧洲银行业危机的演变
  • 巨大的资本金缺口.持续萎缩的银行间流动性以及对欧洲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使得欧洲银行业前景仍在恶化 欧洲银行业危机的演变 ■ 纪 敏 常 黎 自 2009年12月希腊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以来,欧元区银行体系的脆弱性逐步暴露.主权债务危机逐步 国第二大银行德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有所降低.直到2011年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