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资料

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内涵

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分配。经过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叫“原始收入”,经过再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叫“派生收入”或“最终收入”。

(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各企业中分别进行的。 ⒈国有经济初次分配:

国有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部分:(1)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成为国家集中的纯收入,由国家统筹安排,在全社会范围内使用;(2)以企业基金形式留归企业支配,用于企业发展生产、集体福利、职工奖励等方面;(3)以工资形式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给企业职工,由职工个人支配和使用。 ⒉集体经济初次分配:

⑴ 城镇集体经济初次分配:城镇集体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四部分:①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财政,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②以合作基金形式上缴集资单位,形成统一支配的集体收入;③以企业基金形式留给企业;④以工资形式分配给职工,形成职工个人收入。

⑵农村集体经济的初次分配:农村集体经济由于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要以承包农户为单位进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承包农户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发解为四部分:①以农业税形式上缴国家,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②以公积金、公益金形式留给集体,用于扩大再生产和集体福利;③管理费形式提留给乡村政权组织;④以个人收入形式留归农户。

⑶个体经济的初次分配:个体经济单位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两部分:①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②税后利润全部形成个体劳动者的个人收入。

⑷ 私营经济的初次分配:私营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部分:①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②以工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③以企业主收入形式归企业主支配。

⑸“三资企业”的初次分配:“三资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四部分:除按注册投资比例分一部分给外方投资者外,其余部分的分配与一般企业相似,分别以税金、企业基金、工资形式,形成国家收入、企业收入和劳动者个人收入。

二、国民收入再分配

(一)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含义

以初次分配形成的三种基本原始收入作为前提条件和出发点,国民收入还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二)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原因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之所以必须进行再分配,有下列原因:

⒈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需要。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获得了原始收入,而非物质生产部门要获得收入,必须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解决。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把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一部分原始收入,转给不创造国民收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形成“派生收入”,以满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国家行政和国防安全等部门发展的需要和支付这些部门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⒉加强重点建设和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需要。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它们的发展速度、生产增长规模、技术结构等互不相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某些比例不协调现象和薄弱环节。同时,各物质生产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得到的收入份额,往往同它们各自的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不相一致。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宏观调控的全局出发,有计划地将国家集中的纯收入,通过再分配,在不同部门、地区和企业之间调节使用,以加强重点建设,克服薄弱环节,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⒊建立社会保证基金的需要。劳动者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证基金,以及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基金,除企业、个人负担外,有一部分也需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建立社会保证基金来解决。

这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⒋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为了应付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等,需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建立社会后备基金,来满足这些临时性的应急需要。

(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

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通过下列途径来进行:

⒈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国家制定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首先把各个部门上缴的税金集中起来,形成国家预算收入,然后通过预算支出形式,用于经济建设、文教卫生、国防建设、福利设施、行政管理等各方面。

⒉银行信贷。银行信贷在不改变资金所有权的条件下,把社会闲置的资金和货币集中起来,然后向单位、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这就改变了资金使用的主体、使用的方向、使用的时间,从而对国民收入进行了再分配;同时,通过差别利率,信贷机构获得了利润,可用于充实信贷资金、提留信贷企业基金、支付职工工资。存款者和贷款者的收入也由于差别利率得到调整,使一部分国民收入在工商企业、职工、居民之间进行了再分配。

⒊劳务费用。在社会主义分工体系中,有一部分劳动者用自己提供的劳务,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享受各种劳务的劳动者,用自己的收入支付各种劳务费用。提供劳务活动的单位,在得到劳务费用后,用于支付职工工资、支付管理费用、提留基金和上缴国家税金。因而,通过劳务费用的支付,一部分国民收入实现了再分配。

⒋价格变动。价格变动不能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总量,但会改变国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阶层居民之间的分配。价格的调整和市场价格的变化,影响着交换双方的实际收入,引起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例如,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降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就会增加农民收入;消费品销售价格提高,就会使居民的实际收入减少;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就会引起国民收入在各工业部门之间的转移等等。由此,国民收入在国家、部门、企业、职工、农民之间实现了再分配。

(四)国民收入再分配机制的调整

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来看,再分配的机制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必须集中财力,振兴国家财政,这是保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国民收入再分配和最终分配环节上,要通过深化和完善财税、劳动、人事、工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和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并适应所有制结构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建立稳固、平衡的国家财政。

初次分配重效率,再次分配重公平

国家收入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里都有。。。

财政支出是一级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对财政资金进行的再分配,属于财政资金分配的第二阶段。因为当人民创造财富的时候,劳动者会获得工资报酬,国家会获得财政税收,这是第一次分配。因为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当家做主,所以国家的财政税收也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国家财政税收的分配是第二次分配,也叫再分配。

由于国家财政支出很大方面都是取决于税收,所以属于再分配

“国民收入的第一次分配,分给国家,企业,个人

税收属于国家财政的一部分,对它进行使用,属于分配,所以称为“再次分配” ”

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内涵

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分配。经过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叫“原始收入”,经过再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叫“派生收入”或“最终收入”。

(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各企业中分别进行的。 ⒈国有经济初次分配:

国有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部分:(1)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成为国家集中的纯收入,由国家统筹安排,在全社会范围内使用;(2)以企业基金形式留归企业支配,用于企业发展生产、集体福利、职工奖励等方面;(3)以工资形式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给企业职工,由职工个人支配和使用。 ⒉集体经济初次分配:

⑴ 城镇集体经济初次分配:城镇集体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四部分:①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财政,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②以合作基金形式上缴集资单位,形成统一支配的集体收入;③以企业基金形式留给企业;④以工资形式分配给职工,形成职工个人收入。

⑵农村集体经济的初次分配:农村集体经济由于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要以承包农户为单位进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承包农户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发解为四部分:①以农业税形式上缴国家,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②以公积金、公益金形式留给集体,用于扩大再生产和集体福利;③管理费形式提留给乡村政权组织;④以个人收入形式留归农户。

⑶个体经济的初次分配:个体经济单位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两部分:①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②税后利润全部形成个体劳动者的个人收入。

⑷ 私营经济的初次分配:私营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部分:①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②以工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③以企业主收入形式归企业主支配。

⑸“三资企业”的初次分配:“三资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四部分:除按注册投资比例分一部分给外方投资者外,其余部分的分配与一般企业相似,分别以税金、企业基金、工资形式,形成国家收入、企业收入和劳动者个人收入。

二、国民收入再分配

(一)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含义

以初次分配形成的三种基本原始收入作为前提条件和出发点,国民收入还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二)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原因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之所以必须进行再分配,有下列原因:

⒈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需要。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获得了原始收入,而非物质生产部门要获得收入,必须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解决。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把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一部分原始收入,转给不创造国民收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形成“派生收入”,以满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国家行政和国防安全等部门发展的需要和支付这些部门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⒉加强重点建设和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需要。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它们的发展速度、生产增长规模、技术结构等互不相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某些比例不协调现象和薄弱环节。同时,各物质生产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得到的收入份额,往往同它们各自的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不相一致。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宏观调控的全局出发,有计划地将国家集中的纯收入,通过再分配,在不同部门、地区和企业之间调节使用,以加强重点建设,克服薄弱环节,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⒊建立社会保证基金的需要。劳动者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证基金,以及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基金,除企业、个人负担外,有一部分也需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建立社会保证基金来解决。

这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⒋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为了应付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等,需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建立社会后备基金,来满足这些临时性的应急需要。

(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

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通过下列途径来进行:

⒈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国家制定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首先把各个部门上缴的税金集中起来,形成国家预算收入,然后通过预算支出形式,用于经济建设、文教卫生、国防建设、福利设施、行政管理等各方面。

⒉银行信贷。银行信贷在不改变资金所有权的条件下,把社会闲置的资金和货币集中起来,然后向单位、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这就改变了资金使用的主体、使用的方向、使用的时间,从而对国民收入进行了再分配;同时,通过差别利率,信贷机构获得了利润,可用于充实信贷资金、提留信贷企业基金、支付职工工资。存款者和贷款者的收入也由于差别利率得到调整,使一部分国民收入在工商企业、职工、居民之间进行了再分配。

⒊劳务费用。在社会主义分工体系中,有一部分劳动者用自己提供的劳务,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享受各种劳务的劳动者,用自己的收入支付各种劳务费用。提供劳务活动的单位,在得到劳务费用后,用于支付职工工资、支付管理费用、提留基金和上缴国家税金。因而,通过劳务费用的支付,一部分国民收入实现了再分配。

⒋价格变动。价格变动不能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总量,但会改变国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阶层居民之间的分配。价格的调整和市场价格的变化,影响着交换双方的实际收入,引起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例如,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降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就会增加农民收入;消费品销售价格提高,就会使居民的实际收入减少;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就会引起国民收入在各工业部门之间的转移等等。由此,国民收入在国家、部门、企业、职工、农民之间实现了再分配。

(四)国民收入再分配机制的调整

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来看,再分配的机制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必须集中财力,振兴国家财政,这是保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国民收入再分配和最终分配环节上,要通过深化和完善财税、劳动、人事、工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和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并适应所有制结构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建立稳固、平衡的国家财政。

初次分配重效率,再次分配重公平

国家收入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里都有。。。

财政支出是一级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对财政资金进行的再分配,属于财政资金分配的第二阶段。因为当人民创造财富的时候,劳动者会获得工资报酬,国家会获得财政税收,这是第一次分配。因为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当家做主,所以国家的财政税收也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国家财政税收的分配是第二次分配,也叫再分配。

由于国家财政支出很大方面都是取决于税收,所以属于再分配

“国民收入的第一次分配,分给国家,企业,个人

税收属于国家财政的一部分,对它进行使用,属于分配,所以称为“再次分配” ”


相关内容

  • 高中文综资料
  • 1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 二者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和内涵不同.1.社会主义经济是从性质上或从所有制形式上来看问题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它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从资源配置的方式来看问题的.我国的社 ...

  • 依靠初次分配难以解决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调节分配差距的作用是有限的,依靠公有制企业的初次分配也难以调节分配差距,完善分配制度.规范分配秩序是我国现阶段调节分配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本举措.国家通过完善初次分配制度,规范初次分配秩序,以解决因初次分配制度不完善.分配秩序不规范造成的企业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企 ...

  • 关于不同种类生产要素收入初次分配公平问题的几个问题_曾国安
  • 2009年第2期 山东社会科学 总第162期 SHANDONGSOCIALSCIENCES No.2 GeneralNo.162 经济学研究 关于不同种类生产要素收入初次分配 公平问题的几个问题 曾国安 黄 勇 胡晶晶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政府管制与公共经济研 ...

  • 1.个人收入的分配
  • 个人收入的分配 编稿老师:赵福涛 责任编辑:周丽萍 [考点提示]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知识清单] 知识梳理 (一) 分配制度 1. 为什么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

  •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民经济的两种核算体系及比较,掌握国民收入的分配方式,了解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比例问题,理解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保证. 本章重点: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指标. 2.增加国民收入的途径. 3. ...

  • 国民收入与收入分配解疑
  • (解疑)国民收入与收入分配 一.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指一国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的总和. 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的总量指标,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净值. 1.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 ...

  • 国民收入再分配问题探究
  • 摘 要:收入再分配并不仅仅属于道德范畴,更具有经济学的科学研究意义,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处理不好还会成为政治问题.近几年来,在各种类型的民意调查中,群众对收入分配问题的关注程度一直名列前茅.另外,不同机构和学者统计计算出来的我国基尼系数的数值早已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且呈扩大之势.因 ...

  • 2010年春第二次任务(作业)
  • 1. 根据下列内容完成以下要求:(20分) (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 (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 (自己完成) (3)以上述任意一项指标2008年的具体数据为依据,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实力的排名 联合国数据库,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 指 标 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民总收 ...

  •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述评
  • 2011年05月10日 10:26:33 来源: 求是/红旗文稿 [字号 大 中 小] [收藏]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近年来,收入分配问题成了理论界探讨的一个焦点,受到了广大群众和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对收入分配的研究和认识主要是围绕以下一些问题展开的. 一.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