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秦始皇统一六国]优秀教案

第12课 秦始皇统一六国 (中国古代史第一册)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 长平之战。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建立专制集权统治和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焚书坑儒。匈奴的崛起。修筑万里长城。开凿灵渠。秦的疆域。

2. 思想认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方法:历史结构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战国时期为什么秦国由弱变强?

导入新课 战国七雄长期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讲授新课

一、 秦灭六国

公元前260年 长平之战―――东方六国更无力抗秦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都城咸阳。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

的愿望。

(让学生看P70李白的诗句和《秦灭六国顺序表》)

二、 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完成了统一后,又为巩固统一制订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

专制集权统治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①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 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③ 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政治上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从文化、经济上巩固统一)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不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让学生看P71插图)

秦始皇统一的措施:

① 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又出现隶书。)

② 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③ 统一度量衡。

意义:有利于巩固政治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四、 焚书坑儒

(让学生阅读P71-72内容)讨论

① 当时旧的思想意识,分邦建国的传统仍具有巨大的历史惯性,反映了社会保守势力还有广泛市场,镇压敌对势力,加强思想控

制以维护秦的统一和专制集权统治,则势在必行。

② 秦始皇采用焚书坑儒,极其粗暴野蛮地破坏文化的手段,来维护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威,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五、 匈奴的崛起和秦长城的修建

看P72《匈奴骑兵铜像》、《公元前3世纪匈奴南下形势》 介绍匈奴的情况

秦统一后,派大将蒙恬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移民戍边。

为抵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介绍秦长城的情况(讲孟姜女的故事)(看P73《秦朝疆域》长城的位置、起止点)

六、 越族地区的开发

秦统一后,征服越族地区,设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50万人到那里戍守,为解决交通问题,开凿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介绍灵渠的修建方法 梯级运河的滥觞)

七、 秦的疆域

讲清四至(看《秦朝疆域》图)。人口2000万,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小结:秦始皇的功绩不但是他统一全国,更在于他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作业:P741-3题

第12课 秦始皇统一六国 (中国古代史第一册)

教学目的:

1. 基础知识 长平之战。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建立专制集权统治和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焚书坑儒。匈奴的崛起。修筑万里长城。开凿灵渠。秦的疆域。

2. 思想认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教学重点:秦灭六国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方法:历史结构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战国时期为什么秦国由弱变强?

导入新课 战国七雄长期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讲授新课

一、 秦灭六国

公元前260年 长平之战―――东方六国更无力抗秦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都城咸阳。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

的愿望。

(让学生看P70李白的诗句和《秦灭六国顺序表》)

二、 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

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完成了统一后,又为巩固统一制订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

专制集权统治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①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 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③ 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郡,郡下设县。(政治上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从文化、经济上巩固统一) 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各不相同,影响各地经济文化交流。(让学生看P71插图)

秦始皇统一的措施:

① 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又出现隶书。)

② 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③ 统一度量衡。

意义:有利于巩固政治统一,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四、 焚书坑儒

(让学生阅读P71-72内容)讨论

① 当时旧的思想意识,分邦建国的传统仍具有巨大的历史惯性,反映了社会保守势力还有广泛市场,镇压敌对势力,加强思想控

制以维护秦的统一和专制集权统治,则势在必行。

② 秦始皇采用焚书坑儒,极其粗暴野蛮地破坏文化的手段,来维护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威,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莫大的损失。

五、 匈奴的崛起和秦长城的修建

看P72《匈奴骑兵铜像》、《公元前3世纪匈奴南下形势》 介绍匈奴的情况

秦统一后,派大将蒙恬从匈奴手中夺取河套地区,政府还移民戍边。

为抵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介绍秦长城的情况(讲孟姜女的故事)(看P73《秦朝疆域》长城的位置、起止点)

六、 越族地区的开发

秦统一后,征服越族地区,设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50万人到那里戍守,为解决交通问题,开凿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介绍灵渠的修建方法 梯级运河的滥觞)

七、 秦的疆域

讲清四至(看《秦朝疆域》图)。人口2000万,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小结:秦始皇的功绩不但是他统一全国,更在于他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作业:P741-3题


相关内容

  • 秦的统一的教案打印版
  • 第1课. 秦的统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万里长城,灵渠:秦朝疆域. 2.过程方法与能力 要求对本课教材内容整体把握,培养综合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秦朝的政策措施中 ...

  • 初中历史[秦的统一]教案
  • 历史教学设计 课题:<秦朝的统一>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及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2.知道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3.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评价秦始皇,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 ...

  • 第8课秦的统一教案
  • 第8课 <秦的统一>教案 一.内容标准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秦统一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基本情况. ②知道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官僚体制和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 ...

  • 3.13.3六王毕四海一教案岳麓版七年级上册
  • <第13课 六王毕 四海一>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秦朝疆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让学生尝试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 ...

  • [过秦论]课堂实录
  • <过秦论>课堂实录 您现在的位置: 文禾语文网 >> 教学设计 >> 说课实录 >> 高中实录 >> 教案正文今天是: 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过秦论>课堂实录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别处录入 点击数:232 更新时间: ...

  •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新的)
  • 第1课 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观察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特征,进行比较.增强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3)认识中国史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早的国家.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教学难 ...

  • 秦国历史上哪些国君为统一天下起了作用?
  • 秦国历史上哪些国君为统一天下起了作用? 核心提示: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发动统一战争,历时十年兼并了六国,这是人们都知道的事实.但实际上嬴政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秦国前面的历代国君打下的良好基础也是重要原因.那么秦国历史上哪些国君为灭六国统一天下起了作用? 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发动统一战争,历时十年兼并 ...

  • 讲课详案秦统一中国
  • 第九课<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 各位同学请将教材打开第42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秦统一中国>, 在进入新课之前我们先来观看一段小视频,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时候一边思考, 视频主要介绍的谁?他做了什么事情呢?(播放视频) 师问:同学们,刚才的视频主要为我们呈现的是哪一个伟 ...

  • [六国论]教案15
  • 学习史论,以史为鉴 <六国论>教学设计 曹菊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更注重想像能力.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004年夏季使用的苏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充分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