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平行线的有关证明]单元练习题

平行线的有关证明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命题“任意两个直角都相等”的条件是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它是________(真或假)命题.

2.如图,AD、BE、CF为△ABC的三条角平分线,则:∠1+∠2+∠3=________.

3.在△ABC中,∠C=2(∠A+∠B),则∠C=________.

4.已知,如图,AB∥CD,BC∥DE,那么∠B+∠D=__________.

5.已知,如图,AB∥CD,若∠ABE=130°,∠CDE=152°,则∠BED=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语言是命题的是_________.

A.画两条相等的线段 B.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吗?

C.延长线段AO到C,使OC=OA 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如图,△ABC中,∠B=55°,∠C=63°,DE∥AB,则∠DEC等于_________.

A.63° B.62° C.55° D.118°

3.下列语句错误的是_________.

A.同角的补角相等

B.同位角相等

C.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D.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三、解答题

1.举例说明“两个锐角的和是锐角”是假命题.

2.已知,如图,AE∥BD,∠1=3∠2,∠2=26°,求1∠C.

2

四、证明题

1.已知,如图,AD⊥BC,EF⊥BC,∠4=∠C.求证:∠1=∠2.

2.已知,如图,△ABC中,∠C>∠B,AD⊥BC于D,AE平分∠BAC.求证:∠DAE=∠B).

1(∠C-2

参考答案:

一、1.两个角都是直角 这两个角相等 真

2.90° 3.120° 4.180° 5.78°

二、1.D 2.B 3.B

三、1.如:60°和50°都是锐角,但它们的和是钝角.

2.解:∵AE∥BD.

∴∠1=∠3 ∵∠3=∠2+∠C

∴∠C=∠3-∠2∵∠3=∠1=3∠2

∴∠C=3∠2-∠2=2∠2 ∴1∠C=∠2=26° 2

四、1.证明:∵AD⊥BC,EF⊥BC(已知)

∴AD∥EF(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CA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C(已知)∴DG∥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C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等量代换)

2.证明:∵AD⊥BC于D(已知)∴∠ADC=∠ADB=90°(垂直的定义) ∵AE平分∠BAC(已知)∴∠CAE=1∠BAC(角平分线的定义) 2

∵∠B+∠BAC+∠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B+∠BAC+∠C)=90°(等式的性质) 2

∵∠1+∠DAE=∠CAE(已知)

∴∠DAE=∠CAE-∠1 =111∠BAC-(90°-∠C)=∠BAC-[(∠B+∠BAC+∠C)-∠C] 222

1111∠BAC-∠B-∠BAC-∠C+∠C 2222

1(∠C-∠B)(等式的性质) 2

1(∠C-∠B). 2==即:∠DAE=

平行线的有关证明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命题“任意两个直角都相等”的条件是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它是________(真或假)命题.

2.如图,AD、BE、CF为△ABC的三条角平分线,则:∠1+∠2+∠3=________.

3.在△ABC中,∠C=2(∠A+∠B),则∠C=________.

4.已知,如图,AB∥CD,BC∥DE,那么∠B+∠D=__________.

5.已知,如图,AB∥CD,若∠ABE=130°,∠CDE=152°,则∠BED=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语言是命题的是_________.

A.画两条相等的线段 B.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吗?

C.延长线段AO到C,使OC=OA 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如图,△ABC中,∠B=55°,∠C=63°,DE∥AB,则∠DEC等于_________.

A.63° B.62° C.55° D.118°

3.下列语句错误的是_________.

A.同角的补角相等

B.同位角相等

C.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D.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三、解答题

1.举例说明“两个锐角的和是锐角”是假命题.

2.已知,如图,AE∥BD,∠1=3∠2,∠2=26°,求1∠C.

2

四、证明题

1.已知,如图,AD⊥BC,EF⊥BC,∠4=∠C.求证:∠1=∠2.

2.已知,如图,△ABC中,∠C>∠B,AD⊥BC于D,AE平分∠BAC.求证:∠DAE=∠B).

1(∠C-2

参考答案:

一、1.两个角都是直角 这两个角相等 真

2.90° 3.120° 4.180° 5.78°

二、1.D 2.B 3.B

三、1.如:60°和50°都是锐角,但它们的和是钝角.

2.解:∵AE∥BD.

∴∠1=∠3 ∵∠3=∠2+∠C

∴∠C=∠3-∠2∵∠3=∠1=3∠2

∴∠C=3∠2-∠2=2∠2 ∴1∠C=∠2=26° 2

四、1.证明:∵AD⊥BC,EF⊥BC(已知)

∴AD∥EF(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CA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C(已知)∴DG∥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CA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等量代换)

2.证明:∵AD⊥BC于D(已知)∴∠ADC=∠ADB=90°(垂直的定义) ∵AE平分∠BAC(已知)∴∠CAE=1∠BAC(角平分线的定义) 2

∵∠B+∠BAC+∠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B+∠BAC+∠C)=90°(等式的性质) 2

∵∠1+∠DAE=∠CAE(已知)

∴∠DAE=∠CAE-∠1 =111∠BAC-(90°-∠C)=∠BAC-[(∠B+∠BAC+∠C)-∠C] 222

1111∠BAC-∠B-∠BAC-∠C+∠C 2222

1(∠C-∠B)(等式的性质) 2

1(∠C-∠B). 2==即:∠DAE=


相关内容

  • 2014年上海中考数学考纲
  • 上海中考数学考纲及命题趋势解析 一.各章节分值情况 1.方程(28 分左右)和函数(32 分左右)占较大的比重函数部分所涵盖的知识点基本考查到位,但是难度降低. 2.统计的分值约占 10% 3.锐角三角比板块分值与统计类似,约 占 10% 4.二次根式.因式分解.不等式分值统计. 因式分解 3 分左 ...

  • 初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 2015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材涵盖了<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五章内容,内容多,难度大,加上本次复习时间短,只有不到两周的复习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特制订如下计划 ...

  • 说课的方法和技巧
  • 说课的方法和技巧 说课的方法和技巧 "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人员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于完善的一种教 ...

  • 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 八年级数学课堂综合练习20150331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范围:平行四边形及函数) 班级 姓名 座号 A .1 B.2 C.3 D.4 2.如图, □ABCD 中, ∠C=120°,BE 平分∠ABC, 则∠ABE 等于 ( ) A .15° B.30° C.60° D.120° ...

  • 微课设计的探索论文
  • 微课设计的探索--巧用"微课"激活初中数学教学 [关键词]微课; 自主探索; 实践应用 微课是指利用最短时间,一般十分钟以内,较合适的为5分钟左右,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数学概念.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型多媒体视频教学.它既可以用于课堂的新知识教学, 又可以 ...

  • 微积分第三版赵树源主编
  • ____ 授课类型_理论课___ 授课时间 2节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 函数 §1.1集合: §1.2实数集:§1.3函数关系:§1.4函数表示法:§1.5建立函数关系的例题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理解集合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性质,了解实数集的特征.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 ...

  • 人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集备活动材料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集备活动材料 第一部分: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会了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并且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 初步认识了 ...

  • 高中物理教师教学用书_1
  • 第一章 力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要求 这一章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必修物理课所规定的下述教学内容和要求编写的: 内容和要求 演示 力的概念(A) 力的矢量性(A) 重力(A) 重心(A) 形变和弹力(A) 滑动摩擦力(A) 静摩擦和最大静摩力(A) 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 物体的微小形变 静摩擦和最大静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