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标准化日”的由来 每年的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化日”,要想了解世界标准化日,首先就涉及到标准化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沟通与联系更加密切,迫切需要的就是要建立起在国际范围内,大家都能共同遵守的,相对合理统一标准的规范,这就提出了标准化的问题。 特别是近年来,国际贸易和科技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贸易的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建立国际标准的需求日益增长,也就是标准的国际化已成为全球普遍发展趋势。世界标准化日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人们对国际标准化重要性的认识,以促进国际标准化工作适应世界范围内各方面的需求,包括各国政府以及广大公众的需要,进而加强我们在一切行为规范中的标准化意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二年,1946年10月14日至26日,当时的美、英、法、苏、中等25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集会,决定建立“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缩写为ISO),为的是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和工业标准的统一。在1947年2月23日,国际标准化组织宣告正式成立。1969年9月ISO理事会决定把提出建立ISO 那次国际会议开幕的日子,10月14日定为“世界标准化日”,并于1970年10月14日在世界范围举行了第1届世界标准日的庆祝活动。
为了广泛宣传世界标准化日的理念,ISO理事会于1978年9月召开会议通过决议,决议中强调希望在全世界范围更加广泛地开展大规模的标准化宣传活动,并决定在每年的10月14日开展世界标准化日的庆祝活动。决议还鼓励ISO的成员在各自的国家庆祝这个日子,希望举办的规模越大越好。
在全球范围开展世界标准日的纪念活动,ISO是与国际电工委员会( 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 缩写为IEC)一起共同组织。从1970年第1届世界标准化日起,至1992年第23届世界标准化日,均是由ISO和IEC主席联合祝辞。从1993年第24届开始,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缩写为ITU)也参加了世界标准化日的纪念活动。自此,世界上三大标准化机构成为世界标准化日活动的共同组织者,每年的世界标准化日均由ISO和IEC主席及ITU秘书长联合祝辞。
我国既是ISO的发起国又是首批成员国,由于历史上种种原因,在相当一段时间没有参加ISO组织的活动。自1978年中国重新进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后,每年的10月14日世界标准化日,全国各有关部门以及各大、中城市都要组织和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会、座谈会、纪念会,紧密结合当年ISO的世界标准化日的宣传内容,广泛宣传标准化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人们的标准化意识。
开始的世界标准化日,都没有明确的主题,从1986年第17届起,世界标准化日祝辞开始赋予了主题,以突出当年世界标准化日的宣传重点。2014年世界标准化日的主题为“标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简介
国际电工委员会即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英文缩写为IEC。IEC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非政府性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ECOSOC)的甲级咨询组织。1947年曾作为一个电工部门并入国际ISO标准化组织而1976年又从ISO中分立出来。IEC负责起草和公布所有电工、电子和相关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截至2001年12月31日,IEC共有正式的国际标准4176个,包括修改件、补充件在内共有4820个。IEC共有63个成员国家,包括所有的世界主要贸易国及越来越多的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
现IEC总部设在日内瓦。 国际电工委员会/合格评定局(IEC/CAB)于1997年2月14日正式成立,由12个IEC的成员国推荐的人员和IEC的3个认证体系,即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体系(IECQ)、电工产品安全检验与认证体系(IECEE)和防爆电器安全认证体系(IECEx)的主席组成。其主要职责是:从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角度来制定合格评定政策;促进和保持与有关合格评定组织的关系;监督IEC合格评定活动及IEC认证体系的运作;决策建立新的IEC认证体系,并通过监督检查,作出改进、暂行和解散的决定。
- 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体系(IECQ)
IECQ正式成立于1981年,宗旨是:在IEC的授权下,依照IEC的章程,根据互惠的原则和国际互认制度的建立,提高业已经IECQ认证的电子元器件的信誉,以促进经过质量认证的电子元器件的国际贸易。IECQ目前有17个成员国。在国家质量技监局/IEC中国国家委员会的授权下,中国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作为国家代表机构、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作为国家监督检查机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作为国家标准机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作为国家计量服务机构,代表我国于1985年加入IECQ。
- 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检测与认证组织(IECEE)
IECEE于1985年5月成立,其宗旨是:通过建立电工产品安全认证的国际互认制度,逐渐消除电工产品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目前,IECEE有43个成员国。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CCEE)于1985年成为IECEE的成员并参加其活动。国家认监委作为IECEE的成员机构,CQC作为国家认证机构参加IECEE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 国际电工委员会/防爆电气安全认证组织(IECEx)
IECEx于1996年成立,其宗旨是:通过建立防爆电气认证的国际互认制度,逐渐消除防爆电气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简介
ISO其全称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一来源于希腊语“ISOS”,即“EQUAL”——平等之意。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ISO,是一个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是国际标准化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它的前身是国家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和联合国标准协调委员会。1946年10月,25个国家标准化机构的代表在伦敦召开大会,决定成立新的国际标准化机构,定名为ISO。大会起草了ISO的第一个章程和议事规则,并认可通过了该章程草案。1947年2月23日,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成立。
ISO的宗旨是: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ISO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与其他国际性组织合作研究有关标准化问题。
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有密切的联系,中国参加IEC的国家机构也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ISO和IEC作为一个整体担负着制订全球协商一致的国际标准的任务,ISO和IEC都是非政府机构,它们制订的标准实质上是自愿性的,这就意味着这些标准必须是优秀的标准,它们会给工业和服务业带来收益,所以他们自觉使用这些标准。ISO和IEC不是联合国机构,但它们与联合国的许多专门机构保持技术联络关系。此外,ISO还与450个国际和区域的组织在标准方面有联络关系,特别与国际电信联盟(ITU)有密切联系。在 ISO/IEC系统之外的国际标准机构共有28个。每个机构都在某一领域制订一些国际标准,
通常它们在联合国控制之下。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世界卫生组织(WHO)。ISO/IEC 制订的85%的国际标准,剩下的15%由这28个其他国际标准机构制订。
ISO质量体系标准包括ISO9000、ISO9001、ISO9004。ISO9000标准明确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适用于生产型及服务型企业。ISO9001标准为从事和审核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指导方针。
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包括了3个体系标准和8条指导方针。3个体系标准分别是ISO9001、9002和9003;8个指导方针是ISO9000-1至4和ISO9004-1至4。其中首要标准是ISO9001,它为设计、制造产品及提供服务的组织,明确指出了一套完整质量体系中的20条要素。ISO9002为只制造产品但不设计产品及提供服务的组织明确指出了19条要素。ISO9003为只进行检验的组织明确指出了16条要素。ISO9000标准每5至7年修订一次。第一批标准已于1987年公布,第一次修订则公布于1994年,第二次修订于2000年公布,第三次修订于2008年公布,新的修订本再过3年将取代现行译本。
ISO9001的新修订本要包括一个单一质量体系标准。其指明了ISO9001将适用于一切组织。它将涉及以下4个部分:管理职责、资源管理、工序管理、测量、分析及改进。资源管理这部分是全新的,其它部分包含了新项目。新修订本将包含所有旧的要求,并增加了附加管理要求、工序管理要求,工序测量及改进要求。
ISO/iec对于标准检验实验室的承认及其被规定的权限标准包括ISO指导25、58、61、62及65。ISO/iec指导58明确了对认可标准、检验实验室的要求。ISO/iec指导61明确对认可产品认证的及质量体系注册团体的要求。ISO/iec指导62明确了对质量体系的要求。ISO/iec指导65明确了对产品认证的要求。ISO/iec指导用于对产品及服务的一致性评估。存在于国家认可要求中的分歧由国际及区域性认可合作组织进行调节。为缩短电讯设施及其它被校对产品的一致性评估过程,制定了相互承认协定(mras),为协定将缩短和减少获得产品和质量体系认证的时间和成本。
ISO9000认证需要一个同ISO9001相一致的正在运行的质量体系,由注册团体所作的成功且独立的评估。为了维持认证,注册团体需要每6或12个月进行监督评估,每到3年还要进行一次全面再评估。
ISO9000系列2000版以后的版本,将9002和9003融合到ISO9001:2000标准中。所以用于认证的只有ISO9001,ISO9002和ISO9003已经退出历史舞台。ISO9004是业绩改进指南,不用于认证,只用于组织内部综合绩效改进指南。
国际电信联盟(ITU)简介
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5年。为了顺利实现国际电报通信,1865年5月17日,法,德,俄,意,奥等20个欧洲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订了《国际电报公约》,国际电报联盟(InternationalTelegraphUnion,ITU)也宣告成立。随着电话与无线电的应用与发展,ITU的职权不断扩大。1906年,德,英,法,美,日等27个国家的代表在柏林签订了《国际无线电报公约》。1932年,7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会议,将《国际电报公约》与《国际无线电报公约》合并,制定《国际电信公约》,并决定自1934年1月1日起正式改称为“国际电信联盟”。经联合国同意,1947年10月15日国际电信联盟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其总部由瑞士伯尔尼迁至到日内瓦。
ITU的宗旨,按其“基本法”,可定义如下:1、保持和发展国际合作,促进各种电信业务的研发和合理使用;2、促使电信设施的更新和最有效的利用,提高电信服务的效率,增加利用率和尽可能达到大众化、普遍化;3、协调各国工作,达到共同目的,这些工作可分为电信[1] 标准化、无线电通信规范和电信发展3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常设职能部门是
“局”,其中包括电信标准局(TSB)、无线通信局(RB)和电信发展局(BDT)。
国际电联的使命是使电信和信息网络得以增长和持续发展,并促进普遍接入,以便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参与全球信息经济和社会并从中受益。自由沟通的能力是建设更加公平、繁荣与和平的世界的必不可少的前提。为使该愿景成为现实,国际电联帮助调动所必要的技术、财务和人力资源。
国际电联面临的一项主要工作是通过建设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大力促进能力建设和加强网络安全以提高人们使用网络空间的信心,弥合所谓数字鸿沟。实现网络安全和网络和平是信息时代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国际电联正在通过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网络安全议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国际电联还针对防灾和减灾努力加强应急通信。尽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均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但是较贫穷的国家由于其薄弱的经济能力和资源的匮乏往往受到最沉重的打击。
无论是通过制定用于创建基础设施以便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电信服务的标准,还是通过对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进行公平管理以便将无线业务推广到世界每个角落,亦或是通过向努力制定电信发展战略的国家提供支持,国际电联开展的所有工作均围绕着一个目标,即,让所有人均能够以可承受的价格方便地获取信息和通信服务,从而为全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国际电联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世界的连通。
标准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要说标准,其实大家都不陌生。郑人买履,以绳量脚,比绳买鞋,这就是标准的意识;我国北宋时代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被公认是标准化发展的里程碑;早在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的时候,就开始了我国标准化的历史。
“标准化不是什么新鲜事。它是在远古时期就存在的活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2年的工作文件中用这样的语句开头。确实是这样,标准化是在有人类历史之前就自然发生的活动。达尔文在他的进化理论中描述生物进化周期过程中有这样两种相反的力量:随机突变导致物种多样化,自然选择则让那些只有能适应环境的物种才能够生存。因此,标准化是一种“选择”活动,或者是一种简化活动的现象,不让事物可以自行其事而变得更加复杂化。标准化的作用与达尔文进化论中自然选择的作用是相同的。
在人类历史中有很多自然发生的标准化例子,如语言、文字、各种形式的工具和器具、生活礼节和社会仪式。通过不断重复的历史过程,这些生活中的东西逐渐得到标准化,经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达到非常广的地域。语言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能够说明标准化的好处和局限性。即便在很多区域中语言的标准化已经达到博大精深的层次,而当今世界中仍然使用的语言还是有好几百种。
事实上,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标准,日常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取生活中任何一幕,你都会很吃惊地发现:有如此多的标准在支撑着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你醒来的那一刻,标准就在以某种形式帮助你塑造一天的生活,使你的生活更容易、更舒适、更安全,简而言之就是更方便。想象一下,假如你的银行卡尺寸太大,不能插入自动取款机的滑槽取款;假如电池的尺寸与你的电气设备不匹配;假如商店没有条形码来计算库存货物的数量和价格;假如国际互联网地址没有标准化域名,你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呢?事实上,生活中没有标准是不可想象的,在当今世界,我们期待快速有效的通讯,我们要求电子设备之间能够兼容和互联,我们希望我们的工具、消费品和产品便宜,易于生产和高质量。要做到这些,国际标准绝对是必需的,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作用是如此隐蔽以至于被人们当成想当然的事情。当它们存在
并发挥作用时,你虽然会很高兴,但是你可能没有意识到国际标准在
标准说起来是国家的大事,也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在一个缺乏秩序的社会,标准就可能是建立秩序的关键因素;一个浪费的世界,标准就可能是节约的主要因素;一个分裂的世界,标准就可能只是统一的核心因素。标准就在您的身边,标准时时刻刻影响着您的生活。
标准化与企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建立,市场竞争逐步体现了公平性原则,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自己的企业标准,使它成为企业管理的法规,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秘密武器”。但与此同时,也还有许多中小企业对标准化的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对标准化作为现代生产经营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的内涵还没有真正认识,那么,中小企业如何加强标准化工作,使之在深层次上得以进一步发展呢?
推行标准化工作的意义
什么是标准化?《辞海》对标准下的定义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榜样、规范。也就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就企业的标准化而言,它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准则。换句话说,标准化就是在经济、科学、技术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即以制订标准和贯彻实施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企业标准化则是包括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在内的,并按其内在联系而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企业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社会经济效益。许多中小企业在管理、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管理上也不尽完善,最根本的就是管理不规范,甚至在管理制度上无标准可言。为改变这种状态,中小企业利用标准化这条法规进行管理,是逐步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的起步点,是因应市场竞争而在管理战略上的重大转变,更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而且中小企业通过开展标准化工作吸取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技术,学习国内外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把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验通过制定标准落到实处,使企业从传统的管理向规范的管理转变,从而建立管理的标准化体系,通过标准化这条纽带把各个环节的管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链,从而降低能耗,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标准化与产品质量
大家都知道,中小企业加强产品质量意识,对其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企业产品质量水平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标准水平低是个首要问题,标准落后,再好的设备、技术和管理,也生产不出高质量的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要提高产品质量水平,首先必须提高产品标准水平。由于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普遍存在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期发展和信誉,产品无标准生产现象甚为普遍,即使有的企业制定了产品标准或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也只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没有真正从提高产品质量的角度来认识标准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并没有按标准执行,标准成了一纸空文。由于对产品标准意识的淡薄,一度导致中小企业产品信誉低下。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第一的方针早就成为企业经营者的一句口头禅。为此,中小企业应运用标准化手段,进行产品质量的管理,切实抓好产品标准的制定、修订和执行。根据实际,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这样企业才能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与发展。
例如,就一个商业企业而言,由于商品流通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商业企业的管理过程
必需有科学的组织和严密的计划,这就需要标准化工作,通过推行标准化,制订经营品种的规格,技术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准、储户要求、服务规范等企业标准,以达到整个流通过程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从而使商品质量得到保证,商品损耗降低,经营周期缩短,资金周转加快,经济效益提高。
标准化与技术进步
随着市场竞争意识强化,人们已充分认识到技术进步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中小企业如何依靠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走以科学技术促产品质量,以质量求效益,以效益求生存、求发展的良性循环的路子,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打破了束缚科技发展的种种限制,这为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提供了难得的大好时机,许多中小企业在引进技术,引进设备上做了大量工作,这是可喜的一面,然而是否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显然还存在不尽人意之处。标准化工作的薄弱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企业应学习掌握国内外先进标准,才能把握住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时避免采用过时的技术和设备。引进技术设备的标准与国内标准不一致,将会给应用带来许多的麻烦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所以说引进后的技术消化也离不开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和服务,即使引进的技术设备具有先进的水平,而企业自身没有相应标准化的管理手段,同样很难发挥出先进技术设备的应有效能。因此,中小企业在科技进步方面强化标准化意识是很有必要的。标准是先进经验的总结,先进技术的具体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采用国外先进标准本身就是最廉价的、见效快的技术引进。
标准化与名牌战略
名牌是优质产品的载体,而卓越的质量则是名牌的灵魂。名牌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市场竞争中,产品的竞争包括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和品牌竞争,而品牌竞争则包含着产品质量、技术含量、经营特色、售后服务等方面,它具有其它产品包括同类产品不可替代的竞争要求,它是企业一笔无形的资产,是企业赢得市场、谋取更高利润或产品附加值的保证。因此,中小企业要实现科技兴业,实施名牌战略是重要的一环。名牌产品象征着企业的质量与素质,信誉与质量,谁拥有它谁就拥有市场,谁的竞争力就强。但中小企业要顺利实施名牌战略,首先要从抓好标准化工作做起。只有采用先进的技术标准来改善自身的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才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高质量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标准化与接轨国际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已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样也面临着国际竞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使中小企业,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进军国际市场,使之与国际接轨,这是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中小企业要与国际接轨,首先标准要与国际接轨,只有在统一的标准下,才有条件参与平等的交换与竞争,才能使自己的产品让国际市场接受。在国际交换的同时,还可以吸收和采用国外的先进标准,以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中小企业想要让自己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通过ISO9000系列标准的认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一条便捷途径,现在许多中小企业已经或正在这样做,这是明智的选择。
总之,中小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已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若不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去推行标准化工作、不能运用标准化这一有利武器去提高产品质量和规范服务行为,那么企业将无法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中国香料香精标准化工作概况
中国香精及香料制造行业经过迅猛发展,现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调查显示,2013年中国香精及香料制造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34家。目前我国的香料香精行业标准化工作已形成了以基础通用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和管理标准为主要类别的标准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国香料香精标准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补充、完善、优化,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
一是继续加强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保持现有标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需对现有标准进行及时的修订,使其内容符合形势的要求。
二是为更好地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配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添加剂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料香精通用标准》;同时为提高香料产品的使用安全,制定香料残留溶剂的测定与过氧化值测定等检测和方法标准。
三是为提高食品用香料产品拥有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比例,对重要的食品用香料产品制订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四是继续配合海关总署与环保部等国家相关部门做好标准有关工作。如配合环保部编制“十二五”国家环境标准制修订计划,并努力做好《香料香精行业清洁生产废气排放控制标准》制订工作。
行业发展需要政策支持:
一、理顺香料香精行业标准管理体系,加大对标准制修订工作经费的投入。首先对原有的标准和正处于制定或批准阶段的标准,明确管理部门和管理范围,同时对需要移交的标准实施有效转移。其次要注重已有人员的培训,增强其业务能力培养;还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保证标准化工作的持续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对自主创新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政策的支持和保护,尤其要建立健全新香料发现和使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三、建立国际贸易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国际竞争力。通过出口信贷、财政贴息、减免出口关税等办法,鼓励香料香精企业扩大技术及产品出口,开拓国外市场。对国外进口的香料香精产品征收一定关税,以保护我国香料香精产业发展。建设若干香料香精产品出口基地,促使具有优势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并培育一批以出口香料香精产品为主的世界级企业。
四、加强产品安全监管,在科学基础上建立安全评估与危险性分析原则的机制。食品安全的管理建立在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所以政府要建立健全科学的食品安全评估和危险性分析体系。
五、政府扶持成立科技中心,加大对技能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仅依靠企业自身实力独立进行相关基础研究压力太大,通过政府支持行业的基础研究与研发平台建设,许多技术创新活动将使行业内企业普遍受益,有力地推动技术创新的进行。 六、推广清洁生产工艺。鼓励节能环保的项目建设,并给予资金支持。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限制争夺资源和污染严重的项目建设。
“世界标准化日”的由来 每年的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化日”,要想了解世界标准化日,首先就涉及到标准化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沟通与联系更加密切,迫切需要的就是要建立起在国际范围内,大家都能共同遵守的,相对合理统一标准的规范,这就提出了标准化的问题。 特别是近年来,国际贸易和科技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贸易的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建立国际标准的需求日益增长,也就是标准的国际化已成为全球普遍发展趋势。世界标准化日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人们对国际标准化重要性的认识,以促进国际标准化工作适应世界范围内各方面的需求,包括各国政府以及广大公众的需要,进而加强我们在一切行为规范中的标准化意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二年,1946年10月14日至26日,当时的美、英、法、苏、中等25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集会,决定建立“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缩写为ISO),为的是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和工业标准的统一。在1947年2月23日,国际标准化组织宣告正式成立。1969年9月ISO理事会决定把提出建立ISO 那次国际会议开幕的日子,10月14日定为“世界标准化日”,并于1970年10月14日在世界范围举行了第1届世界标准日的庆祝活动。
为了广泛宣传世界标准化日的理念,ISO理事会于1978年9月召开会议通过决议,决议中强调希望在全世界范围更加广泛地开展大规模的标准化宣传活动,并决定在每年的10月14日开展世界标准化日的庆祝活动。决议还鼓励ISO的成员在各自的国家庆祝这个日子,希望举办的规模越大越好。
在全球范围开展世界标准日的纪念活动,ISO是与国际电工委员会( 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 缩写为IEC)一起共同组织。从1970年第1届世界标准化日起,至1992年第23届世界标准化日,均是由ISO和IEC主席联合祝辞。从1993年第24届开始,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缩写为ITU)也参加了世界标准化日的纪念活动。自此,世界上三大标准化机构成为世界标准化日活动的共同组织者,每年的世界标准化日均由ISO和IEC主席及ITU秘书长联合祝辞。
我国既是ISO的发起国又是首批成员国,由于历史上种种原因,在相当一段时间没有参加ISO组织的活动。自1978年中国重新进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后,每年的10月14日世界标准化日,全国各有关部门以及各大、中城市都要组织和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会、座谈会、纪念会,紧密结合当年ISO的世界标准化日的宣传内容,广泛宣传标准化活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人们的标准化意识。
开始的世界标准化日,都没有明确的主题,从1986年第17届起,世界标准化日祝辞开始赋予了主题,以突出当年世界标准化日的宣传重点。2014年世界标准化日的主题为“标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简介
国际电工委员会即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英文缩写为IEC。IEC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非政府性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ECOSOC)的甲级咨询组织。1947年曾作为一个电工部门并入国际ISO标准化组织而1976年又从ISO中分立出来。IEC负责起草和公布所有电工、电子和相关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截至2001年12月31日,IEC共有正式的国际标准4176个,包括修改件、补充件在内共有4820个。IEC共有63个成员国家,包括所有的世界主要贸易国及越来越多的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
现IEC总部设在日内瓦。 国际电工委员会/合格评定局(IEC/CAB)于1997年2月14日正式成立,由12个IEC的成员国推荐的人员和IEC的3个认证体系,即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体系(IECQ)、电工产品安全检验与认证体系(IECEE)和防爆电器安全认证体系(IECEx)的主席组成。其主要职责是:从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角度来制定合格评定政策;促进和保持与有关合格评定组织的关系;监督IEC合格评定活动及IEC认证体系的运作;决策建立新的IEC认证体系,并通过监督检查,作出改进、暂行和解散的决定。
- 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体系(IECQ)
IECQ正式成立于1981年,宗旨是:在IEC的授权下,依照IEC的章程,根据互惠的原则和国际互认制度的建立,提高业已经IECQ认证的电子元器件的信誉,以促进经过质量认证的电子元器件的国际贸易。IECQ目前有17个成员国。在国家质量技监局/IEC中国国家委员会的授权下,中国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作为国家代表机构、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作为国家监督检查机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作为国家标准机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作为国家计量服务机构,代表我国于1985年加入IECQ。
- 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检测与认证组织(IECEE)
IECEE于1985年5月成立,其宗旨是:通过建立电工产品安全认证的国际互认制度,逐渐消除电工产品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目前,IECEE有43个成员国。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CCEE)于1985年成为IECEE的成员并参加其活动。国家认监委作为IECEE的成员机构,CQC作为国家认证机构参加IECEE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 国际电工委员会/防爆电气安全认证组织(IECEx)
IECEx于1996年成立,其宗旨是:通过建立防爆电气认证的国际互认制度,逐渐消除防爆电气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简介
ISO其全称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一来源于希腊语“ISOS”,即“EQUAL”——平等之意。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ISO,是一个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是国际标准化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它的前身是国家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和联合国标准协调委员会。1946年10月,25个国家标准化机构的代表在伦敦召开大会,决定成立新的国际标准化机构,定名为ISO。大会起草了ISO的第一个章程和议事规则,并认可通过了该章程草案。1947年2月23日,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成立。
ISO的宗旨是: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ISO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与其他国际性组织合作研究有关标准化问题。
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有密切的联系,中国参加IEC的国家机构也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ISO和IEC作为一个整体担负着制订全球协商一致的国际标准的任务,ISO和IEC都是非政府机构,它们制订的标准实质上是自愿性的,这就意味着这些标准必须是优秀的标准,它们会给工业和服务业带来收益,所以他们自觉使用这些标准。ISO和IEC不是联合国机构,但它们与联合国的许多专门机构保持技术联络关系。此外,ISO还与450个国际和区域的组织在标准方面有联络关系,特别与国际电信联盟(ITU)有密切联系。在 ISO/IEC系统之外的国际标准机构共有28个。每个机构都在某一领域制订一些国际标准,
通常它们在联合国控制之下。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世界卫生组织(WHO)。ISO/IEC 制订的85%的国际标准,剩下的15%由这28个其他国际标准机构制订。
ISO质量体系标准包括ISO9000、ISO9001、ISO9004。ISO9000标准明确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适用于生产型及服务型企业。ISO9001标准为从事和审核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指导方针。
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包括了3个体系标准和8条指导方针。3个体系标准分别是ISO9001、9002和9003;8个指导方针是ISO9000-1至4和ISO9004-1至4。其中首要标准是ISO9001,它为设计、制造产品及提供服务的组织,明确指出了一套完整质量体系中的20条要素。ISO9002为只制造产品但不设计产品及提供服务的组织明确指出了19条要素。ISO9003为只进行检验的组织明确指出了16条要素。ISO9000标准每5至7年修订一次。第一批标准已于1987年公布,第一次修订则公布于1994年,第二次修订于2000年公布,第三次修订于2008年公布,新的修订本再过3年将取代现行译本。
ISO9001的新修订本要包括一个单一质量体系标准。其指明了ISO9001将适用于一切组织。它将涉及以下4个部分:管理职责、资源管理、工序管理、测量、分析及改进。资源管理这部分是全新的,其它部分包含了新项目。新修订本将包含所有旧的要求,并增加了附加管理要求、工序管理要求,工序测量及改进要求。
ISO/iec对于标准检验实验室的承认及其被规定的权限标准包括ISO指导25、58、61、62及65。ISO/iec指导58明确了对认可标准、检验实验室的要求。ISO/iec指导61明确对认可产品认证的及质量体系注册团体的要求。ISO/iec指导62明确了对质量体系的要求。ISO/iec指导65明确了对产品认证的要求。ISO/iec指导用于对产品及服务的一致性评估。存在于国家认可要求中的分歧由国际及区域性认可合作组织进行调节。为缩短电讯设施及其它被校对产品的一致性评估过程,制定了相互承认协定(mras),为协定将缩短和减少获得产品和质量体系认证的时间和成本。
ISO9000认证需要一个同ISO9001相一致的正在运行的质量体系,由注册团体所作的成功且独立的评估。为了维持认证,注册团体需要每6或12个月进行监督评估,每到3年还要进行一次全面再评估。
ISO9000系列2000版以后的版本,将9002和9003融合到ISO9001:2000标准中。所以用于认证的只有ISO9001,ISO9002和ISO9003已经退出历史舞台。ISO9004是业绩改进指南,不用于认证,只用于组织内部综合绩效改进指南。
国际电信联盟(ITU)简介
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5年。为了顺利实现国际电报通信,1865年5月17日,法,德,俄,意,奥等20个欧洲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订了《国际电报公约》,国际电报联盟(InternationalTelegraphUnion,ITU)也宣告成立。随着电话与无线电的应用与发展,ITU的职权不断扩大。1906年,德,英,法,美,日等27个国家的代表在柏林签订了《国际无线电报公约》。1932年,7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会议,将《国际电报公约》与《国际无线电报公约》合并,制定《国际电信公约》,并决定自1934年1月1日起正式改称为“国际电信联盟”。经联合国同意,1947年10月15日国际电信联盟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其总部由瑞士伯尔尼迁至到日内瓦。
ITU的宗旨,按其“基本法”,可定义如下:1、保持和发展国际合作,促进各种电信业务的研发和合理使用;2、促使电信设施的更新和最有效的利用,提高电信服务的效率,增加利用率和尽可能达到大众化、普遍化;3、协调各国工作,达到共同目的,这些工作可分为电信[1] 标准化、无线电通信规范和电信发展3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常设职能部门是
“局”,其中包括电信标准局(TSB)、无线通信局(RB)和电信发展局(BDT)。
国际电联的使命是使电信和信息网络得以增长和持续发展,并促进普遍接入,以便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参与全球信息经济和社会并从中受益。自由沟通的能力是建设更加公平、繁荣与和平的世界的必不可少的前提。为使该愿景成为现实,国际电联帮助调动所必要的技术、财务和人力资源。
国际电联面临的一项主要工作是通过建设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大力促进能力建设和加强网络安全以提高人们使用网络空间的信心,弥合所谓数字鸿沟。实现网络安全和网络和平是信息时代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国际电联正在通过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网络安全议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国际电联还针对防灾和减灾努力加强应急通信。尽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均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但是较贫穷的国家由于其薄弱的经济能力和资源的匮乏往往受到最沉重的打击。
无论是通过制定用于创建基础设施以便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电信服务的标准,还是通过对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进行公平管理以便将无线业务推广到世界每个角落,亦或是通过向努力制定电信发展战略的国家提供支持,国际电联开展的所有工作均围绕着一个目标,即,让所有人均能够以可承受的价格方便地获取信息和通信服务,从而为全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国际电联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世界的连通。
标准化与我们的日常生活
要说标准,其实大家都不陌生。郑人买履,以绳量脚,比绳买鞋,这就是标准的意识;我国北宋时代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被公认是标准化发展的里程碑;早在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的时候,就开始了我国标准化的历史。
“标准化不是什么新鲜事。它是在远古时期就存在的活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2年的工作文件中用这样的语句开头。确实是这样,标准化是在有人类历史之前就自然发生的活动。达尔文在他的进化理论中描述生物进化周期过程中有这样两种相反的力量:随机突变导致物种多样化,自然选择则让那些只有能适应环境的物种才能够生存。因此,标准化是一种“选择”活动,或者是一种简化活动的现象,不让事物可以自行其事而变得更加复杂化。标准化的作用与达尔文进化论中自然选择的作用是相同的。
在人类历史中有很多自然发生的标准化例子,如语言、文字、各种形式的工具和器具、生活礼节和社会仪式。通过不断重复的历史过程,这些生活中的东西逐渐得到标准化,经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达到非常广的地域。语言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能够说明标准化的好处和局限性。即便在很多区域中语言的标准化已经达到博大精深的层次,而当今世界中仍然使用的语言还是有好几百种。
事实上,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标准,日常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取生活中任何一幕,你都会很吃惊地发现:有如此多的标准在支撑着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你醒来的那一刻,标准就在以某种形式帮助你塑造一天的生活,使你的生活更容易、更舒适、更安全,简而言之就是更方便。想象一下,假如你的银行卡尺寸太大,不能插入自动取款机的滑槽取款;假如电池的尺寸与你的电气设备不匹配;假如商店没有条形码来计算库存货物的数量和价格;假如国际互联网地址没有标准化域名,你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呢?事实上,生活中没有标准是不可想象的,在当今世界,我们期待快速有效的通讯,我们要求电子设备之间能够兼容和互联,我们希望我们的工具、消费品和产品便宜,易于生产和高质量。要做到这些,国际标准绝对是必需的,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作用是如此隐蔽以至于被人们当成想当然的事情。当它们存在
并发挥作用时,你虽然会很高兴,但是你可能没有意识到国际标准在
标准说起来是国家的大事,也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在一个缺乏秩序的社会,标准就可能是建立秩序的关键因素;一个浪费的世界,标准就可能是节约的主要因素;一个分裂的世界,标准就可能只是统一的核心因素。标准就在您的身边,标准时时刻刻影响着您的生活。
标准化与企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建立,市场竞争逐步体现了公平性原则,已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自己的企业标准,使它成为企业管理的法规,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秘密武器”。但与此同时,也还有许多中小企业对标准化的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对标准化作为现代生产经营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的内涵还没有真正认识,那么,中小企业如何加强标准化工作,使之在深层次上得以进一步发展呢?
推行标准化工作的意义
什么是标准化?《辞海》对标准下的定义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榜样、规范。也就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就企业的标准化而言,它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准则。换句话说,标准化就是在经济、科学、技术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即以制订标准和贯彻实施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企业标准化则是包括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在内的,并按其内在联系而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企业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社会经济效益。许多中小企业在管理、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管理上也不尽完善,最根本的就是管理不规范,甚至在管理制度上无标准可言。为改变这种状态,中小企业利用标准化这条法规进行管理,是逐步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的起步点,是因应市场竞争而在管理战略上的重大转变,更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而且中小企业通过开展标准化工作吸取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技术,学习国内外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把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验通过制定标准落到实处,使企业从传统的管理向规范的管理转变,从而建立管理的标准化体系,通过标准化这条纽带把各个环节的管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链,从而降低能耗,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标准化与产品质量
大家都知道,中小企业加强产品质量意识,对其进一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企业产品质量水平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标准水平低是个首要问题,标准落后,再好的设备、技术和管理,也生产不出高质量的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要提高产品质量水平,首先必须提高产品标准水平。由于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普遍存在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期发展和信誉,产品无标准生产现象甚为普遍,即使有的企业制定了产品标准或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也只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没有真正从提高产品质量的角度来认识标准的作用,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并没有按标准执行,标准成了一纸空文。由于对产品标准意识的淡薄,一度导致中小企业产品信誉低下。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第一的方针早就成为企业经营者的一句口头禅。为此,中小企业应运用标准化手段,进行产品质量的管理,切实抓好产品标准的制定、修订和执行。根据实际,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这样企业才能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与发展。
例如,就一个商业企业而言,由于商品流通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商业企业的管理过程
必需有科学的组织和严密的计划,这就需要标准化工作,通过推行标准化,制订经营品种的规格,技术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准、储户要求、服务规范等企业标准,以达到整个流通过程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从而使商品质量得到保证,商品损耗降低,经营周期缩短,资金周转加快,经济效益提高。
标准化与技术进步
随着市场竞争意识强化,人们已充分认识到技术进步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中小企业如何依靠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走以科学技术促产品质量,以质量求效益,以效益求生存、求发展的良性循环的路子,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打破了束缚科技发展的种种限制,这为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提供了难得的大好时机,许多中小企业在引进技术,引进设备上做了大量工作,这是可喜的一面,然而是否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显然还存在不尽人意之处。标准化工作的薄弱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企业应学习掌握国内外先进标准,才能把握住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时避免采用过时的技术和设备。引进技术设备的标准与国内标准不一致,将会给应用带来许多的麻烦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所以说引进后的技术消化也离不开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和服务,即使引进的技术设备具有先进的水平,而企业自身没有相应标准化的管理手段,同样很难发挥出先进技术设备的应有效能。因此,中小企业在科技进步方面强化标准化意识是很有必要的。标准是先进经验的总结,先进技术的具体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采用国外先进标准本身就是最廉价的、见效快的技术引进。
标准化与名牌战略
名牌是优质产品的载体,而卓越的质量则是名牌的灵魂。名牌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市场竞争中,产品的竞争包括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和品牌竞争,而品牌竞争则包含着产品质量、技术含量、经营特色、售后服务等方面,它具有其它产品包括同类产品不可替代的竞争要求,它是企业一笔无形的资产,是企业赢得市场、谋取更高利润或产品附加值的保证。因此,中小企业要实现科技兴业,实施名牌战略是重要的一环。名牌产品象征着企业的质量与素质,信誉与质量,谁拥有它谁就拥有市场,谁的竞争力就强。但中小企业要顺利实施名牌战略,首先要从抓好标准化工作做起。只有采用先进的技术标准来改善自身的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才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高质量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标准化与接轨国际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已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样也面临着国际竞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使中小企业,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进军国际市场,使之与国际接轨,这是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中小企业要与国际接轨,首先标准要与国际接轨,只有在统一的标准下,才有条件参与平等的交换与竞争,才能使自己的产品让国际市场接受。在国际交换的同时,还可以吸收和采用国外的先进标准,以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中小企业想要让自己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通过ISO9000系列标准的认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一条便捷途径,现在许多中小企业已经或正在这样做,这是明智的选择。
总之,中小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已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若不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去推行标准化工作、不能运用标准化这一有利武器去提高产品质量和规范服务行为,那么企业将无法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中国香料香精标准化工作概况
中国香精及香料制造行业经过迅猛发展,现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调查显示,2013年中国香精及香料制造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34家。目前我国的香料香精行业标准化工作已形成了以基础通用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和管理标准为主要类别的标准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国香料香精标准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补充、完善、优化,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
一是继续加强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保持现有标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需对现有标准进行及时的修订,使其内容符合形势的要求。
二是为更好地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配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食品添加剂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料香精通用标准》;同时为提高香料产品的使用安全,制定香料残留溶剂的测定与过氧化值测定等检测和方法标准。
三是为提高食品用香料产品拥有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比例,对重要的食品用香料产品制订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四是继续配合海关总署与环保部等国家相关部门做好标准有关工作。如配合环保部编制“十二五”国家环境标准制修订计划,并努力做好《香料香精行业清洁生产废气排放控制标准》制订工作。
行业发展需要政策支持:
一、理顺香料香精行业标准管理体系,加大对标准制修订工作经费的投入。首先对原有的标准和正处于制定或批准阶段的标准,明确管理部门和管理范围,同时对需要移交的标准实施有效转移。其次要注重已有人员的培训,增强其业务能力培养;还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保证标准化工作的持续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对自主创新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政策的支持和保护,尤其要建立健全新香料发现和使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三、建立国际贸易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国际竞争力。通过出口信贷、财政贴息、减免出口关税等办法,鼓励香料香精企业扩大技术及产品出口,开拓国外市场。对国外进口的香料香精产品征收一定关税,以保护我国香料香精产业发展。建设若干香料香精产品出口基地,促使具有优势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并培育一批以出口香料香精产品为主的世界级企业。
四、加强产品安全监管,在科学基础上建立安全评估与危险性分析原则的机制。食品安全的管理建立在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所以政府要建立健全科学的食品安全评估和危险性分析体系。
五、政府扶持成立科技中心,加大对技能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仅依靠企业自身实力独立进行相关基础研究压力太大,通过政府支持行业的基础研究与研发平台建设,许多技术创新活动将使行业内企业普遍受益,有力地推动技术创新的进行。 六、推广清洁生产工艺。鼓励节能环保的项目建设,并给予资金支持。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限制争夺资源和污染严重的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