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产权必须明晰 摘要:现代产权管理制度的关键是产权明晰,产权不明晰就意味着产权失控,产权失控就等于资产流失。不要认为高校是事业单位,不存在这个问题,恰恰相反,目前的高校产权不明晰的现象非常严重,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本文就高校产权必须明晰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校 ; 产权 ;明晰
一、高校产权现状
我国的普通高校都是由国家及省市政府财政拨款建立的。因此,高校的所有产权都是国有资产,都应该纳入到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范畴。但由于高校产权管理意识的淡薄,在很多方面产权的不明晰,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失控乃至流失。
1、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些高校曾投资兴办或与一些社
会力量联合兴办了职业技术学校,这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投资总量不清,产权不明晰,将来一旦涉及到改制,很容易造成资产流失。
2、改革开放以来,很多高校都与当地政府或企业共同投资兴建
分校(院),学校都有投入。比如投入了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有的还以学校的名义在银行贷了款。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例。学校为了支持这些分校(院)的发展,大部分都将校名权作为无形资产投了进去。但这些分校(院)没有经过工商注册,没有进行产权登记,学校的投入如何得以体现。
3、学校投资兴办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生事物,此举大
大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但由于发展速度太快,必要的管理政策没有跟上去,在一个阶段内管理失控,造成了产权不清、体制模糊、投资不到位或虚假投资现象出现。
4、有些校办企业说国有不国有,说股份制不股份制。 "突出表
现在校办企业产权关系不顺、学校直接承担企业运营风险" [2]。比如,说是股份制企业,但所投资金却全部来自国有资产。
5、有些校办企业虽是国有性质,但其投资兴办的股份制企业却不经学校审批、登记,所占的股权学校却不掌握。
有投入就有产出,就应该有回报。而学校是否有得到了真正的回报,是否按投入产出得到了相应的收益,在现阶段,各高校恐怕都不敢打保票。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所在,就是产权不明晰。而产权不明晰,责、权、利就模糊,管理就无力。学校该收益的收不回来,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却不得不承担。因此,说现在高校的产权流失严重,就是因为产权不明晰。而产权不明晰,就意味着产权流失,就意味着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产权不明晰的原因
学校产权不明晰的现象由来已久,主要有以下原因:
1、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政出多门,没有专职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谁都管,出了问题又谁都不管,谁都不负主要责任,这是主要的症结。
2、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高等院校大都没有无形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以无形资产投资应遵循的有关政策。政策不明,管理必然无力。而管理无
力,必然会造成产权不明晰。
3、投资概念模糊,投出资产不明晰。无偿资助的不明确,有偿投入的不明晰,时间一长,领导更替,管理不严密,最终导致产权不明,资产流失。
4、产权管理不规范、不完善。有的高校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将产权登记机关设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者干脆就没有设立产权管理部门,没有建立健全完整的现代产权管理制度,责、权不明确,投资主体倒置,产权代表缺位,甲乙方混淆。
5、管理不到位,二级法人投资失控。二级企业对外投资不在学校登记,学校不掌握其产权状况。
6、改制、改革不规范。校办企业改制、改革不彻底,清产核资不到位,自卖自买,暗箱操作,投资总量不明,产权归属不清。
7、没有真正建立"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体制。有的企业"三会"形同虚设,甚至还有违规担任董事、监事的个别现象,董事长或经理一个人说了算,没有形成权利、决策、监督机构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
8、外埠设立机构较多,管理不到位。学校对在外埠设立的机构缺乏有力的管理力度,这些机构则天高皇帝远,对校本部的管理置若罔闻。对此,校本部也鞭长莫及。
9、产权资料流失,产权不明晰。有的高校由于历史较长,成立较早或是由几所学校合并而成,基础数据不完善或流失,管理机制不到位。
10、财务报表虚假,产权不实。有的企业财务报表虚假,为了少交或不交利润,造假帐,实则盈利却报亏损,造成资产总量不准,产权不实。
三、从源头抓起,完善体制,明晰产权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因此,建立健全现代产权管理体制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只有产权明晰了,才能有效的堵住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根据我国高校目前的状况,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谈谈我们的思路:
1、高校应与国家各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同步,即应该建立校级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校国资委),消除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在高校的盲点,由校国资委来全盘负责学校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这个机构一对学校负责,二为国家负责;
2、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架构内设立专门的产权管理部门,这个部门就是代表学校产权的甲方,所有涉及到产权的问题都由这个机构统一办理,不能政出多门,学校应有一校领导专门负责这项工作;
3、依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制定和完善适合高校特点的产权管理办法,真正建立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做到投资明确,产权清晰;
4、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授权监管的国有资本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5、严格控制外埠机构的产权管理,适时进行清产核资,掌握国有资产含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6、要依法保护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产权,建立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
7、学校以无形资产投资兴办企业或对外合资办企业必须对投入部分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必须要经学校资产管理部门核定。原属非经营性资产拟转为经营性的资产,不经评估不得投入。不经学校主管部门核定的资产,学校一律不予承认。
四、建立现代产权管理制度 明晰高校产权
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关于中央企业加强产权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 "深刻领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树立产权观念、强化产权意识、理顺产权关系、加强产权管理,创造条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而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关键在于高校是否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高校只有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才能有效的完善现代产权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做到产权明晰、流转顺畅、产权交易规则健全。现代产权管理制度是建筑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基础之上的,没有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就谈不上完善现代产权管理制度,就等于建空中楼阁,就不能真正做到明晰高校产权,更谈不上学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
五、明晰高校产权 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国有资产是保证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体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主体,是包括我们在内的全国人民利益的根本所在。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只有真正的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只有真正的完善了高校产权管理机构,只有真正的建立起现代产权管理制度,规范了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措施,学校产权才能做到明晰、规范和理顺,才能谈得上保护好高校的各类产权权益,才能逐步做到制度化、科学化和法制化,才能真正的做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注释:
[1]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志民答记者问 2003.12.25 《中国教育报》
【反方】
一辩陈词:
谢谢!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各位同学,大家好晚上!
在我方立论之前,请允许我引述教育部长周济的一句原话,周部长说:“国家从来就没有把教育产业化和高校后勤产业化作为政策。高校后勤产业化这个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在教育部正规文件里,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化而非产业化。
首先,我们对高校后勤产业化和社会化作一个明确的界定。所谓高校后勤产业化就是全面市场化。就是象办企业那样办教育,因此,后勤服务必须商品化、市场化,并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
而高校后勤社会化即是指是通过分流将高校后勤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为主、高校选择、办学需要的市场化服务体系。这与产业化有本质上的区别。 其次,我们来考察一下高校后勤的性质。高校后勤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公共性和公益性。这就决定了教育不能以盈利为目的,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反对“教育产业化”、“后勤产
业化”等提法。教育的本质属性从根本上制约了高校后勤的性质啊。因此,高校后勤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和福利性,高校后勤已经超出严格意义上的投入与产出。
因此高校后勤就绝对不能走产业化的道路。
这是因为:
1.高校后勤产业化的目的与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产业化的目的就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难道我们的教育的目的也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的吗?这显然就是个错误。
2.高校后勤并不具备产业化所必须的前提条件。产业化的前提条件是有完善的、开放的及充分竞争的市场和具有一定购买力的消费者。高校不是市场,更不是完善、开放、充分竞争的市场,而大学生的购买能力也十分有限,中国有20%的大学生来自贫困家庭,要他们充当高校后勤产业化中的消费主体显然是强人所难。
3.从结果上看,高校后勤产业化必然会导致后勤服务的垄断经营。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在我们周围校园价超市等后勤服务已经形成垄断。垄断只会带来服务意识和质量的下降,以及价格的上涨。最终损害的还是广大师生的利益,广大师生已经对此已经深有体会啊。!!!!!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高校后勤产业化敝大于利,高校后勤只能社会化,不能产业化。
攻辩陈词:
谢谢主席,下面由我作攻辩陈词:
首先,你们的概念不清,混淆了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本质区别。产业化与社会化的最根本的差别就是是否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在教育这个带有公益性的公共产品中大谈营利,明显就是错误的
其次,是理论问题。对方辩友只强调产业化,但是从来不去考虑产业化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否具备。高校后勤产业化,现在做不好,将来也不可能做好。这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 还有,你们漠视广大贫困学生的在后勤产业化中所受到的巨大冲击。没有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一想,产业化所导致的高额费用负担对他们乃至他们的家庭都是不可承受的。
最后,你们根本就无视现实生活中后勤产业化所带来的恶果。其实我方辩手所举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这样的个案其实是比比皆是,毫不希奇的。相信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痛苦经历,在校园价,饭堂,和体育场地提供的恶劣服务中受到过委屈,感到过不满,心生过愤怒,但是我们的委屈,不满和愤怒又有什么用呢?产业化之下垄断经营使我们成为了后勤产业集团的鱼肉,任由产业化的刀俎宰割,太多活生生的例子已经证明了一切。我不知道为什么对方辩友对价格上涨,服务意识和质量下降视而不见,还要昧着良心说产业化好啊。!!!!!' 我方再次重申,高校后勤只能社会化不能产业化,高校后勤产业敝大于利。
四辩陈词:
谢谢!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很欣赏对方辩友能够站在后勤集团的角度,为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大谈后勤产业化所带来的一系列你们所谓的好处!但是,请你们扪心自问,你们究竟有没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广大学生利益说话呢!今天对方辩友出现的问题也确实不少,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思考:
首先,偷换概念!请对方辩友与我们展开辩论之前,先搞清楚究竟什么是高校后勤产业化和社会化。高校后勤产业化就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认为办教育就像办企业一样。而我国教育部提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这个改革目标,就是要求高校后勤能立足于学校和广大师生,这就从根本上肃清了产业化的可能性及其弊端!
其次,高校后勤应该具有公益性。后勤服务的主体是广大师生,其中绝大部分是学生。所以高校后勤就应该站在广大学生的立场,真正为学生的利益考虑啊!!而现在高校后勤只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中国有20%的大学生来自贫困家庭,他们已经在为学费发愁,现在还要为吃饭,买日用品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苦恼,这种环境下,他们怎么能够有精力去学习,怎么能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此刻,请问对方辩友,当你们面对这些贫困生的时候,还能高唱:高校后勤产业化就是好啊!!!
第三,对方辩友无视事实,无视广大学生的感情,无视广大学生的消费权益。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后勤服务价格上去了,但是服务质量却跟不上,严重伤害了我们对学校的感情,当那位校园价的售货员对你冷言冷语时,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你还能笑者对她说,产业化好啊!你作的很好啊!
总之,我们并不否认你们所说的好处,但是,这仅仅是同过去旧体制下相比有了一定的改善,并不足以说明是因为产业化使情况好转。我方认为,无论是从高校后勤公益性福利性的本质,还是从实现后勤社会化的条件,抑或是高校后勤产业化的后果,都说明:高校后勤不能产业化。高校后勤产业化弊大于利!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判断一项具体政策的标准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喜欢不喜欢,人民满意不满意。今天请允许我代表广大师生借此机会大声疾呼:我们不喜欢,我们不赞成,我们不满意!
谢谢!
美大学因涨学费及削减教师工资引起抗议 大学产业化遭遇窘境 中广网 2009-10-14 07:36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中广网北京10月14日消息 美国加州大学近日因调涨学费和削减教师工资引起部分师生抗议。校方辩称,加州政府大幅削减高校经费,大学因而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涨学费和减薪实属无奈。
加州大学的问题并非个案。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许多欧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政府拨款和社会资助大幅减少,致使不少大学面临资金短缺,从而不得不采取一系列削减开支的举措。
西方大学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形势下遭遇窘境,实际上也是高等教育过分产业化的结果。
近二三十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鼓励高等教育走向市场。作为新公共管理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项举措旨在改善政府治理方式,将市场机制引入大学以配置资源、调整结构。此举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减少政府对高等教育资助的比例,增加市场、个人及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二是强化高等教育与私有经济部门的联系;三是加强私立教育机构的作用。其实质是把高等教育推向自由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
西方高等教育产业化最显著的表现形式就是“教育出口”。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教育服务贸易分别是其第三、第四和第五大出口产业。对许多西方国家来说,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欧美国家大学为更多地吸收国外生源、增加大学收入,不断降低招收留学生的门槛。
教育产业化减少了政府负担,使大学在一定程度上更具活力与效率,但弊病也随之而来。例如,部分高校为削减开支,严格限制正式教职员工名额,大量雇用“临时教师”。据统计,目前某些西方大学里的“临时教师”比例高达70%以上,这些教师缺乏基本的劳动保障,同时高校的教育与科研质量也因此大打折扣。此外,由于本地学生的扩招和大量留学生的涌入,大学里有限的教育资源不堪重负,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在产业化的浪潮之中,许多大学已不再是学术研究的象牙之塔,而成为增加收入的经济工具。一些大学通过“开源节流”的举措,把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损失转嫁到教育消费者身上,不仅损害了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也暴露了教育过分产业化带来的一些弊端。
作为培育高等人才、开展研究创新的阵地,大学肩负着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类进步的重担。从一些欧美大学如今面临的困境可以看出,高等教育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不能一味遵循市场原则,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考虑社会效益。(
我看高校产业化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已被我们所认识到了。然而,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当我们遇到资金缺乏、秩序混乱时,又该如何解决呢?
朱镕基总理曾提出了“教育消费”这一观点,这说明当前中国社会完全有条件走一条高校产业化的路子了。
当前许多高校科研经费和办公经费都非常紧张,如果高校不走产业化路线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很难找到其他的途径。在今年“两会”上,许多代表和委员都提出了“高校建设需要市场化”的提案,而市场化就是高校产业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个简单的例子。高校后勤的产业化是很明显的成功。高校食堂的承包,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实惠与便捷,物业公司的投标,洁净了高校的环境,提供了服务与保障。可是,如果我们不走这样一条路子,单靠同学们的自觉和校工的劳动,我们或许将不会拥有洁净、美丽的校园了吧!
如今,大到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如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房产公司的股份制改制,小到企业融入其它市场资本进行经营,我们越来越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当前中国社会依旧属于转型时期,建设资金缺乏,如果我们能运用市场资本进行产业化运作,我们必然会得到巨大的发展和突破。现在,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办学,很多高校也利用这有利资源进行运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投资方也取得了较好的收益,这样,既有利于高校自身发展,又有利于企业、个人发展,更是减轻了国家、社会的负担——一举三得,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当前很多高校的科研成果推广遇到障碍,很多先进的科研成就得不到实践和生产,无法实现其经济效益——一大堆的科研报告、发明专利成为了废纸张
张。单靠高校自己去推广,这又是何等的艰难!一些企业迫切需要生存发展,却缺乏技术,一些高校和学生迫切去实践科研成果,却缺乏资金、市场。在过去不成熟的条件下,高校的发展和管理由于缺乏产业化这一有利工具,甚至会变得步履维艰。高校产业化,实际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高校面临的正确抉择。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产业化路线正在而且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中国的高等教育要想去的长足、更大的发展,则必须要走这样一条路子,这也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我上个月完成了一篇学术论文,题目叫《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及就业分析分析》。在进行数据整理的时候,我注意到中国传媒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艺术专业都有很大的民间资本投资,而且这部分投资多是用在了校院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同时进行合理的市场化运作,合理利用高校专业人才,推向市场,进行产业化运作——何止是一举三得啊!
高校产业化,正确的选择
高校产权必须明晰 摘要:现代产权管理制度的关键是产权明晰,产权不明晰就意味着产权失控,产权失控就等于资产流失。不要认为高校是事业单位,不存在这个问题,恰恰相反,目前的高校产权不明晰的现象非常严重,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本文就高校产权必须明晰问题作一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校 ; 产权 ;明晰
一、高校产权现状
我国的普通高校都是由国家及省市政府财政拨款建立的。因此,高校的所有产权都是国有资产,都应该纳入到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范畴。但由于高校产权管理意识的淡薄,在很多方面产权的不明晰,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失控乃至流失。
1、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些高校曾投资兴办或与一些社
会力量联合兴办了职业技术学校,这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投资总量不清,产权不明晰,将来一旦涉及到改制,很容易造成资产流失。
2、改革开放以来,很多高校都与当地政府或企业共同投资兴建
分校(院),学校都有投入。比如投入了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有的还以学校的名义在银行贷了款。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例。学校为了支持这些分校(院)的发展,大部分都将校名权作为无形资产投了进去。但这些分校(院)没有经过工商注册,没有进行产权登记,学校的投入如何得以体现。
3、学校投资兴办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生事物,此举大
大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但由于发展速度太快,必要的管理政策没有跟上去,在一个阶段内管理失控,造成了产权不清、体制模糊、投资不到位或虚假投资现象出现。
4、有些校办企业说国有不国有,说股份制不股份制。 "突出表
现在校办企业产权关系不顺、学校直接承担企业运营风险" [2]。比如,说是股份制企业,但所投资金却全部来自国有资产。
5、有些校办企业虽是国有性质,但其投资兴办的股份制企业却不经学校审批、登记,所占的股权学校却不掌握。
有投入就有产出,就应该有回报。而学校是否有得到了真正的回报,是否按投入产出得到了相应的收益,在现阶段,各高校恐怕都不敢打保票。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所在,就是产权不明晰。而产权不明晰,责、权、利就模糊,管理就无力。学校该收益的收不回来,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却不得不承担。因此,说现在高校的产权流失严重,就是因为产权不明晰。而产权不明晰,就意味着产权流失,就意味着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产权不明晰的原因
学校产权不明晰的现象由来已久,主要有以下原因:
1、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政出多门,没有专职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谁都管,出了问题又谁都不管,谁都不负主要责任,这是主要的症结。
2、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高等院校大都没有无形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没有明确以无形资产投资应遵循的有关政策。政策不明,管理必然无力。而管理无
力,必然会造成产权不明晰。
3、投资概念模糊,投出资产不明晰。无偿资助的不明确,有偿投入的不明晰,时间一长,领导更替,管理不严密,最终导致产权不明,资产流失。
4、产权管理不规范、不完善。有的高校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将产权登记机关设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者干脆就没有设立产权管理部门,没有建立健全完整的现代产权管理制度,责、权不明确,投资主体倒置,产权代表缺位,甲乙方混淆。
5、管理不到位,二级法人投资失控。二级企业对外投资不在学校登记,学校不掌握其产权状况。
6、改制、改革不规范。校办企业改制、改革不彻底,清产核资不到位,自卖自买,暗箱操作,投资总量不明,产权归属不清。
7、没有真正建立"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体制。有的企业"三会"形同虚设,甚至还有违规担任董事、监事的个别现象,董事长或经理一个人说了算,没有形成权利、决策、监督机构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
8、外埠设立机构较多,管理不到位。学校对在外埠设立的机构缺乏有力的管理力度,这些机构则天高皇帝远,对校本部的管理置若罔闻。对此,校本部也鞭长莫及。
9、产权资料流失,产权不明晰。有的高校由于历史较长,成立较早或是由几所学校合并而成,基础数据不完善或流失,管理机制不到位。
10、财务报表虚假,产权不实。有的企业财务报表虚假,为了少交或不交利润,造假帐,实则盈利却报亏损,造成资产总量不准,产权不实。
三、从源头抓起,完善体制,明晰产权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因此,建立健全现代产权管理体制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只有产权明晰了,才能有效的堵住高校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根据我国高校目前的状况,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谈谈我们的思路:
1、高校应与国家各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同步,即应该建立校级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校国资委),消除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在高校的盲点,由校国资委来全盘负责学校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这个机构一对学校负责,二为国家负责;
2、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架构内设立专门的产权管理部门,这个部门就是代表学校产权的甲方,所有涉及到产权的问题都由这个机构统一办理,不能政出多门,学校应有一校领导专门负责这项工作;
3、依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制定和完善适合高校特点的产权管理办法,真正建立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做到投资明确,产权清晰;
4、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授权监管的国有资本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5、严格控制外埠机构的产权管理,适时进行清产核资,掌握国有资产含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6、要依法保护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产权,建立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有序流转;
7、学校以无形资产投资兴办企业或对外合资办企业必须对投入部分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必须要经学校资产管理部门核定。原属非经营性资产拟转为经营性的资产,不经评估不得投入。不经学校主管部门核定的资产,学校一律不予承认。
四、建立现代产权管理制度 明晰高校产权
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关于中央企业加强产权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 "深刻领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树立产权观念、强化产权意识、理顺产权关系、加强产权管理,创造条件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而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关键在于高校是否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高校只有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才能有效的完善现代产权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做到产权明晰、流转顺畅、产权交易规则健全。现代产权管理制度是建筑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基础之上的,没有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就谈不上完善现代产权管理制度,就等于建空中楼阁,就不能真正做到明晰高校产权,更谈不上学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
五、明晰高校产权 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国有资产是保证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体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主体,是包括我们在内的全国人民利益的根本所在。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只有真正的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只有真正的完善了高校产权管理机构,只有真正的建立起现代产权管理制度,规范了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措施,学校产权才能做到明晰、规范和理顺,才能谈得上保护好高校的各类产权权益,才能逐步做到制度化、科学化和法制化,才能真正的做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注释:
[1]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志民答记者问 2003.12.25 《中国教育报》
【反方】
一辩陈词:
谢谢!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各位同学,大家好晚上!
在我方立论之前,请允许我引述教育部长周济的一句原话,周部长说:“国家从来就没有把教育产业化和高校后勤产业化作为政策。高校后勤产业化这个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在教育部正规文件里,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化而非产业化。
首先,我们对高校后勤产业化和社会化作一个明确的界定。所谓高校后勤产业化就是全面市场化。就是象办企业那样办教育,因此,后勤服务必须商品化、市场化,并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
而高校后勤社会化即是指是通过分流将高校后勤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为主、高校选择、办学需要的市场化服务体系。这与产业化有本质上的区别。 其次,我们来考察一下高校后勤的性质。高校后勤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公共性和公益性。这就决定了教育不能以盈利为目的,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反对“教育产业化”、“后勤产
业化”等提法。教育的本质属性从根本上制约了高校后勤的性质啊。因此,高校后勤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和福利性,高校后勤已经超出严格意义上的投入与产出。
因此高校后勤就绝对不能走产业化的道路。
这是因为:
1.高校后勤产业化的目的与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产业化的目的就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难道我们的教育的目的也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的吗?这显然就是个错误。
2.高校后勤并不具备产业化所必须的前提条件。产业化的前提条件是有完善的、开放的及充分竞争的市场和具有一定购买力的消费者。高校不是市场,更不是完善、开放、充分竞争的市场,而大学生的购买能力也十分有限,中国有20%的大学生来自贫困家庭,要他们充当高校后勤产业化中的消费主体显然是强人所难。
3.从结果上看,高校后勤产业化必然会导致后勤服务的垄断经营。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在我们周围校园价超市等后勤服务已经形成垄断。垄断只会带来服务意识和质量的下降,以及价格的上涨。最终损害的还是广大师生的利益,广大师生已经对此已经深有体会啊。!!!!!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高校后勤产业化敝大于利,高校后勤只能社会化,不能产业化。
攻辩陈词:
谢谢主席,下面由我作攻辩陈词:
首先,你们的概念不清,混淆了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本质区别。产业化与社会化的最根本的差别就是是否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在教育这个带有公益性的公共产品中大谈营利,明显就是错误的
其次,是理论问题。对方辩友只强调产业化,但是从来不去考虑产业化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否具备。高校后勤产业化,现在做不好,将来也不可能做好。这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 还有,你们漠视广大贫困学生的在后勤产业化中所受到的巨大冲击。没有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一想,产业化所导致的高额费用负担对他们乃至他们的家庭都是不可承受的。
最后,你们根本就无视现实生活中后勤产业化所带来的恶果。其实我方辩手所举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这样的个案其实是比比皆是,毫不希奇的。相信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痛苦经历,在校园价,饭堂,和体育场地提供的恶劣服务中受到过委屈,感到过不满,心生过愤怒,但是我们的委屈,不满和愤怒又有什么用呢?产业化之下垄断经营使我们成为了后勤产业集团的鱼肉,任由产业化的刀俎宰割,太多活生生的例子已经证明了一切。我不知道为什么对方辩友对价格上涨,服务意识和质量下降视而不见,还要昧着良心说产业化好啊。!!!!!' 我方再次重申,高校后勤只能社会化不能产业化,高校后勤产业敝大于利。
四辩陈词:
谢谢!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很欣赏对方辩友能够站在后勤集团的角度,为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大谈后勤产业化所带来的一系列你们所谓的好处!但是,请你们扪心自问,你们究竟有没有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广大学生利益说话呢!今天对方辩友出现的问题也确实不少,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思考:
首先,偷换概念!请对方辩友与我们展开辩论之前,先搞清楚究竟什么是高校后勤产业化和社会化。高校后勤产业化就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认为办教育就像办企业一样。而我国教育部提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这个改革目标,就是要求高校后勤能立足于学校和广大师生,这就从根本上肃清了产业化的可能性及其弊端!
其次,高校后勤应该具有公益性。后勤服务的主体是广大师生,其中绝大部分是学生。所以高校后勤就应该站在广大学生的立场,真正为学生的利益考虑啊!!而现在高校后勤只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中国有20%的大学生来自贫困家庭,他们已经在为学费发愁,现在还要为吃饭,买日用品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苦恼,这种环境下,他们怎么能够有精力去学习,怎么能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此刻,请问对方辩友,当你们面对这些贫困生的时候,还能高唱:高校后勤产业化就是好啊!!!
第三,对方辩友无视事实,无视广大学生的感情,无视广大学生的消费权益。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后勤服务价格上去了,但是服务质量却跟不上,严重伤害了我们对学校的感情,当那位校园价的售货员对你冷言冷语时,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你还能笑者对她说,产业化好啊!你作的很好啊!
总之,我们并不否认你们所说的好处,但是,这仅仅是同过去旧体制下相比有了一定的改善,并不足以说明是因为产业化使情况好转。我方认为,无论是从高校后勤公益性福利性的本质,还是从实现后勤社会化的条件,抑或是高校后勤产业化的后果,都说明:高校后勤不能产业化。高校后勤产业化弊大于利!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判断一项具体政策的标准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喜欢不喜欢,人民满意不满意。今天请允许我代表广大师生借此机会大声疾呼:我们不喜欢,我们不赞成,我们不满意!
谢谢!
美大学因涨学费及削减教师工资引起抗议 大学产业化遭遇窘境 中广网 2009-10-14 07:36
[打印本页]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中广网北京10月14日消息 美国加州大学近日因调涨学费和削减教师工资引起部分师生抗议。校方辩称,加州政府大幅削减高校经费,大学因而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涨学费和减薪实属无奈。
加州大学的问题并非个案。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许多欧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政府拨款和社会资助大幅减少,致使不少大学面临资金短缺,从而不得不采取一系列削减开支的举措。
西方大学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形势下遭遇窘境,实际上也是高等教育过分产业化的结果。
近二三十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鼓励高等教育走向市场。作为新公共管理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项举措旨在改善政府治理方式,将市场机制引入大学以配置资源、调整结构。此举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减少政府对高等教育资助的比例,增加市场、个人及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二是强化高等教育与私有经济部门的联系;三是加强私立教育机构的作用。其实质是把高等教育推向自由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
西方高等教育产业化最显著的表现形式就是“教育出口”。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教育服务贸易分别是其第三、第四和第五大出口产业。对许多西方国家来说,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欧美国家大学为更多地吸收国外生源、增加大学收入,不断降低招收留学生的门槛。
教育产业化减少了政府负担,使大学在一定程度上更具活力与效率,但弊病也随之而来。例如,部分高校为削减开支,严格限制正式教职员工名额,大量雇用“临时教师”。据统计,目前某些西方大学里的“临时教师”比例高达70%以上,这些教师缺乏基本的劳动保障,同时高校的教育与科研质量也因此大打折扣。此外,由于本地学生的扩招和大量留学生的涌入,大学里有限的教育资源不堪重负,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在产业化的浪潮之中,许多大学已不再是学术研究的象牙之塔,而成为增加收入的经济工具。一些大学通过“开源节流”的举措,把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损失转嫁到教育消费者身上,不仅损害了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也暴露了教育过分产业化带来的一些弊端。
作为培育高等人才、开展研究创新的阵地,大学肩负着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类进步的重担。从一些欧美大学如今面临的困境可以看出,高等教育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不能一味遵循市场原则,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考虑社会效益。(
我看高校产业化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已被我们所认识到了。然而,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当我们遇到资金缺乏、秩序混乱时,又该如何解决呢?
朱镕基总理曾提出了“教育消费”这一观点,这说明当前中国社会完全有条件走一条高校产业化的路子了。
当前许多高校科研经费和办公经费都非常紧张,如果高校不走产业化路线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很难找到其他的途径。在今年“两会”上,许多代表和委员都提出了“高校建设需要市场化”的提案,而市场化就是高校产业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个简单的例子。高校后勤的产业化是很明显的成功。高校食堂的承包,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实惠与便捷,物业公司的投标,洁净了高校的环境,提供了服务与保障。可是,如果我们不走这样一条路子,单靠同学们的自觉和校工的劳动,我们或许将不会拥有洁净、美丽的校园了吧!
如今,大到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如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房产公司的股份制改制,小到企业融入其它市场资本进行经营,我们越来越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当前中国社会依旧属于转型时期,建设资金缺乏,如果我们能运用市场资本进行产业化运作,我们必然会得到巨大的发展和突破。现在,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办学,很多高校也利用这有利资源进行运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投资方也取得了较好的收益,这样,既有利于高校自身发展,又有利于企业、个人发展,更是减轻了国家、社会的负担——一举三得,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当前很多高校的科研成果推广遇到障碍,很多先进的科研成就得不到实践和生产,无法实现其经济效益——一大堆的科研报告、发明专利成为了废纸张
张。单靠高校自己去推广,这又是何等的艰难!一些企业迫切需要生存发展,却缺乏技术,一些高校和学生迫切去实践科研成果,却缺乏资金、市场。在过去不成熟的条件下,高校的发展和管理由于缺乏产业化这一有利工具,甚至会变得步履维艰。高校产业化,实际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高校面临的正确抉择。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产业化路线正在而且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中国的高等教育要想去的长足、更大的发展,则必须要走这样一条路子,这也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我上个月完成了一篇学术论文,题目叫《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培养模式及就业分析分析》。在进行数据整理的时候,我注意到中国传媒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艺术专业都有很大的民间资本投资,而且这部分投资多是用在了校院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同时进行合理的市场化运作,合理利用高校专业人才,推向市场,进行产业化运作——何止是一举三得啊!
高校产业化,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