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界对冷战后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述评 作者:张弛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年第03期
摘要:冷战结束后,周边外交 关于“周边”地理范围的界定,目前学界有传统的所谓“小周边”(即东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四大板块)与最新的“大周边”(传统四大板块加上西亚和南太平洋地区,参见祁怀高、石源华:《中国的周边安全挑战与大周边外交战略》,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6期,第25-46页)之分。鉴于目前韩国学界对“大周边”的概念尚不熟悉,本文“周边”的地理范围仍是以四大板块构成的“小周边”。正式从第三世界外交中独立出来,成为中国外交总布局的主要支柱之一。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周边环境的新变化,国内学界关于周边外交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是,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的一个普遍的不足便是很少从周边国家的视野下来观察和反思我国的周边外交。因此,了解周边邻国之一——韩国学界对冷战后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现状,不仅有利于反思目前周边外交工作存在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拓展周边外交“由外而内”的研究新模式。
关键词中国周边外交韩国学界反思
近年来,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总布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特别是2013年10月底在京召开的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七位常委悉数出席,不仅其规格之高是建国以来罕见,而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5—10年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总体布局。周边外交重要性的提升,促进了国内学界对周边外交问题的研究。但是,目前国内周边外交研究存在的一个普遍不足是很少从周边国家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的周边外交:只是“从内而外”地设计和推动周边外交政策,而缺少了“从外而内”地反思和评估周边外交的效果。而把握周边国家学界对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现状,有利于我们了解周边国家对我国周边外交的认识,加强在这一问题上国内外学界之间的互动。因此,笔者试图通过梳理周边国家之一——韩国学界对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现状,以“换位思考”和“揽镜自鉴”的方式来一窥韩国学界对中国周边外交认知的一些端倪,反思国内研究存在的短板和未来周边外交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韩国学界关于冷战后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的主要观点综述
针对韩国学界关于冷战后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笔者查阅了韩国国会图书馆、韩国学研究资讯服务系统(KISS)、Nurimedia韩国学术期刊数据库(DBPIA)以及韩国国立外交院、国防研究院、国家安保战略研究所、世宗研究所、峨山政策研究院等韩国主要智库的相关研究资料。总的来说,从成果形式上来讲,韩国学界关于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成果以论文为主,专著相对较少。从研究层面上讲,韩国学界对中国周边次区域外交研究关注较多,而着眼于中国整体周边外交的研究却相对很少。这种“上小下大”的特点与目前中国国内周边外交的现状——偏重次区域战略研究和偏重与周边国家双边关系研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以下笔者拟从韩国学者对中国整体周边外交战略以及中国四大周边次区域政策五个方面的研究来梳理韩国学界关于中国周边外交的主要观点。
1. 冷战后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提出背景、主要内容和政策目标
2. 中国对东北亚安保秩序的认识及其外交政策
3.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南海问题
4. 上合组织的作用与中国在中亚的经济、能源外交
5. 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
二、 韩国学界对冷战后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的成绩和局限
随着近年来周边外交重要性的日益凸显,作为中国周边国家之一的韩国也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周边外交思想以及在周边地区的外交实践。虽然韩国学界的观点并不能完全代表韩国对中国周边外交的整体认知,但是鉴于学者们的专业分析对政府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公众对国际形势的研判也有相当的影响力,这些研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韩国的对华认知和外交政策。目前韩国对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作品中不乏一些真知灼见,如对冷战后周边外交战略提出背景及主要特点的概括、对未来周边外交工作中面临问题和挑战的分析、对中国在东北亚新安保秩序中地位和政策取向的研判、对中国在东南亚的经济战略和“软实力”外交效果的评估等。在这些问题上韩国学者的研究,不仅对反思中国周边外交的效果有重要的意义,有的部分甚至填补了国内研究的一些空白。
不过,韩国学界对冷战后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偏见。首先,对中国整体周边外交战略研究相对较少,同时在周边次区域研究上存在着明显的失衡。目前,韩国对中国整体周边外交战略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还是在回顾冷战以后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发展的宏观沿革及其基本特征,而对中国整体周边外交战略的一些更具体的研究,如周边外交中新理念的提出、近年来周边外交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各次区域外交之间的相互联系、周边外交的“顶层设计”以及未来中国周边外交的走向等方面的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同时,韩国在周边外交研究上重东北亚、东南亚的倾向十分明显。虽然近年来基于获取和保证能源供应的需求,韩国学界对中亚研究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但主要局限于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关系的讨论,对政治安保层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至于南亚次区域外交,韩国学者的研究始终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短板,这与南亚地区重要的地缘位置和巨大潜力显得极不相称。
其次,对中国“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部分忽略和片面理解。“睦邻、安邻、富邻”是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也是中国一直以来周边外交工作的着力点之一。然而韩国学界在研究中常常提到的主要是“睦邻”,“安邻、富邻”则很少提及。长期以来,中国在“安邻”上做出了不少贡献:如积极为“六方会谈”奔走、稳定朝鲜半岛局势,与中亚国家联合反恐、打击“三股势力”,力推湄公河联合执法、打击东南亚地区犯罪活动等;但部分韩国学者常常忽视这些“安邻”的贡献,而着眼于中国军队的建设和军费的增加,并认为中国军力的增长将是地区安全的变数和不稳定因素之一,更勿提“安邻”了。同时一些韩
国学者也通常更关注于中国利用周边资源的“富己”成果而非向周边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富邻”贡献:强调中国利用周边国家的廉价资源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忽视了中国经济的腾飞给周边国家带来的巨大市场机会、可观投资以及这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再次,对中国近年来周边外交中维护主权的行为评价过于负面。2008年金融危机后,韩国学者在论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常常会使用到一个词语,即“攻势外交”(
?凂r
韩国学界对冷战后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述评 作者:张弛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年第03期
摘要:冷战结束后,周边外交 关于“周边”地理范围的界定,目前学界有传统的所谓“小周边”(即东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四大板块)与最新的“大周边”(传统四大板块加上西亚和南太平洋地区,参见祁怀高、石源华:《中国的周边安全挑战与大周边外交战略》,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6期,第25-46页)之分。鉴于目前韩国学界对“大周边”的概念尚不熟悉,本文“周边”的地理范围仍是以四大板块构成的“小周边”。正式从第三世界外交中独立出来,成为中国外交总布局的主要支柱之一。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周边环境的新变化,国内学界关于周边外交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是,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的一个普遍的不足便是很少从周边国家的视野下来观察和反思我国的周边外交。因此,了解周边邻国之一——韩国学界对冷战后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现状,不仅有利于反思目前周边外交工作存在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拓展周边外交“由外而内”的研究新模式。
关键词中国周边外交韩国学界反思
近年来,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总布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特别是2013年10月底在京召开的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七位常委悉数出席,不仅其规格之高是建国以来罕见,而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5—10年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总体布局。周边外交重要性的提升,促进了国内学界对周边外交问题的研究。但是,目前国内周边外交研究存在的一个普遍不足是很少从周边国家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的周边外交:只是“从内而外”地设计和推动周边外交政策,而缺少了“从外而内”地反思和评估周边外交的效果。而把握周边国家学界对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现状,有利于我们了解周边国家对我国周边外交的认识,加强在这一问题上国内外学界之间的互动。因此,笔者试图通过梳理周边国家之一——韩国学界对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现状,以“换位思考”和“揽镜自鉴”的方式来一窥韩国学界对中国周边外交认知的一些端倪,反思国内研究存在的短板和未来周边外交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韩国学界关于冷战后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的主要观点综述
针对韩国学界关于冷战后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笔者查阅了韩国国会图书馆、韩国学研究资讯服务系统(KISS)、Nurimedia韩国学术期刊数据库(DBPIA)以及韩国国立外交院、国防研究院、国家安保战略研究所、世宗研究所、峨山政策研究院等韩国主要智库的相关研究资料。总的来说,从成果形式上来讲,韩国学界关于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成果以论文为主,专著相对较少。从研究层面上讲,韩国学界对中国周边次区域外交研究关注较多,而着眼于中国整体周边外交的研究却相对很少。这种“上小下大”的特点与目前中国国内周边外交的现状——偏重次区域战略研究和偏重与周边国家双边关系研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以下笔者拟从韩国学者对中国整体周边外交战略以及中国四大周边次区域政策五个方面的研究来梳理韩国学界关于中国周边外交的主要观点。
1. 冷战后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提出背景、主要内容和政策目标
2. 中国对东北亚安保秩序的认识及其外交政策
3.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南海问题
4. 上合组织的作用与中国在中亚的经济、能源外交
5. 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
二、 韩国学界对冷战后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的成绩和局限
随着近年来周边外交重要性的日益凸显,作为中国周边国家之一的韩国也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周边外交思想以及在周边地区的外交实践。虽然韩国学界的观点并不能完全代表韩国对中国周边外交的整体认知,但是鉴于学者们的专业分析对政府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公众对国际形势的研判也有相当的影响力,这些研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韩国的对华认知和外交政策。目前韩国对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作品中不乏一些真知灼见,如对冷战后周边外交战略提出背景及主要特点的概括、对未来周边外交工作中面临问题和挑战的分析、对中国在东北亚新安保秩序中地位和政策取向的研判、对中国在东南亚的经济战略和“软实力”外交效果的评估等。在这些问题上韩国学者的研究,不仅对反思中国周边外交的效果有重要的意义,有的部分甚至填补了国内研究的一些空白。
不过,韩国学界对冷战后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偏见。首先,对中国整体周边外交战略研究相对较少,同时在周边次区域研究上存在着明显的失衡。目前,韩国对中国整体周边外交战略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还是在回顾冷战以后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发展的宏观沿革及其基本特征,而对中国整体周边外交战略的一些更具体的研究,如周边外交中新理念的提出、近年来周边外交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各次区域外交之间的相互联系、周边外交的“顶层设计”以及未来中国周边外交的走向等方面的研究,则显得相对薄弱。同时,韩国在周边外交研究上重东北亚、东南亚的倾向十分明显。虽然近年来基于获取和保证能源供应的需求,韩国学界对中亚研究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但主要局限于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关系的讨论,对政治安保层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至于南亚次区域外交,韩国学者的研究始终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短板,这与南亚地区重要的地缘位置和巨大潜力显得极不相称。
其次,对中国“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部分忽略和片面理解。“睦邻、安邻、富邻”是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也是中国一直以来周边外交工作的着力点之一。然而韩国学界在研究中常常提到的主要是“睦邻”,“安邻、富邻”则很少提及。长期以来,中国在“安邻”上做出了不少贡献:如积极为“六方会谈”奔走、稳定朝鲜半岛局势,与中亚国家联合反恐、打击“三股势力”,力推湄公河联合执法、打击东南亚地区犯罪活动等;但部分韩国学者常常忽视这些“安邻”的贡献,而着眼于中国军队的建设和军费的增加,并认为中国军力的增长将是地区安全的变数和不稳定因素之一,更勿提“安邻”了。同时一些韩
国学者也通常更关注于中国利用周边资源的“富己”成果而非向周边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富邻”贡献:强调中国利用周边国家的廉价资源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忽视了中国经济的腾飞给周边国家带来的巨大市场机会、可观投资以及这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再次,对中国近年来周边外交中维护主权的行为评价过于负面。2008年金融危机后,韩国学者在论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常常会使用到一个词语,即“攻势外交”(
?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