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弹发展史

核武发展螫伏期:1946-1953年

1946年, 中国安全部门负责人康生倡导招募海外华裔科学家,特别是火箭和核能方面的专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恼羞成怒的美国多次威胁要对华动用核武器。 1951年, 中苏开始联合在新疆进行铀矿勘探。

1953年,中国原子能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

1月,由核科学家钱三强率领的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访问莫斯科。

7月,朝鲜战争结束。

核武急速发展期:1955-1965年

1955年

1月4日,莫斯科宣布将按照协定提供给中国核裂变材料

1月15日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发展战略武器。

9月,加州理工学院培养的火箭专家钱学森和150名旅居欧美的华裔科学家返华服务。

1956年

中国从苏联得到2枚仿德制R-1型火箭。

3月14日,钱学森向中央军委提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建议书》并在与会上讨论通过。

5月26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了要发展原子弹的目标;航空航天部的前身

--弹道导弹研究院及原子能研究设计院成立,钱学森任导弹研究院院长。

10月17日,中央批准聂荣臻的“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导弹研究战略。

1957年

苏联赠送给中方2枚更先进的R-2型导弹。其中一枚留作研究,一枚进行仿制。 10月15日,聂帅在“中苏核技术合作协定”上签字。

1958年

年初,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为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发展核武器的指导方针”。

同年,中国开始对R-2进行仿制,即东风-1。

3月3日,中央书记处批准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导弹试验靶场,在辽西建立海上导弹试验靶场。

1959年

6月20日,苏联单方面撕毁同北京签订的核技术合作协定,开始取消对中国的技术援助,到1960年完全停止了援助。

1960年

11月5日, 由中国仿制苏联的东风-1短程弹道导弹首次进行了成功的试射。 1964年

6月29日,中程弹道导弹东风-2试射成功。

10月16日15时(北京时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成为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

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致电世界各国政府首脑,阐明中国对于核武器问题的立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965年

东风-2制导系统完成升级工作,改进后的导引系统采以电解积分仪为核心的全惯性制导。

同年,中国展开东风-3的设计工作。

文革滞后期:1965-1976年

1965年

3月,中央军委做出研制洲际弹道导弹的决定,当时经论证确定为液体洲际导弹。 5月,东风-4的设计工作正式开始,东风-5的项目可能同时上马。

5月14日,一架装有原子弹的轰炸机从西北某机场起飞,飞临试验场上空,飞行员按照预定成功地实现了空爆。这是中国进行的第二次原子弹爆炸试验。

11月,东风-2A增程型弹道导弹发射试验成功。

1966年

中国首次部署东风-2中程弹道导弹。

10月,首枚直径为1,400毫米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

10月27日,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唯一一次携核弹头实弹发射试验在甘肃双子成基地取得成功,一枚2万当量装药的东风-2导弹在900公里外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预定高度爆炸。

12月26日,东风-3进行了首次试射。

1967年

3月,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央专委命令七机部立即展开具有二级固体火箭的巨浪-1的研制工作。

3月2日,周总理批准在东北地区建设中远程地地导弹试验场。

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在北京正式成立,周恩来亲自命名为“第二炮兵”。 1970年

1月30日,东风-4中远程弹道导弹发射试验成功。

5月,正式部署东风-2A。

4月14日,由东风-4衍生的“长征-1”型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枚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射入近地轨道。

12月26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核动力潜艇下水。

1971年

5月,东风-3开始服役。

11月15日,东风-4弹道导弹全程飞行试验成功。

1974年,中国建立了战略导弹作战指挥体系。

1975年

5月,中央决定抓紧东风-5洲际导弹的研制,同时积极进行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 8月4日,东风-3战略核导弹定型生产。

11月26日,长征-2运载火箭首次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侦察卫星),该卫星在3天后按预定指令返回地面。

核武研制恢复期:1976-1986年

1976年

1月23日, 2,000吨级核弹头试验,从此实现了核弹头小型化。

10月,文革结束。

11月27日,发射一枚限程洲际导弹,载有一枚400万当量的核弹头。 12月7日,用试验型的全程洲际导弹发射第七颗卫星。

1977年

12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下达“关于加速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指出将以发展常规武器装备为主,有重点的发展导弹核武器。

1978年

邓小平提出“以战略导弹打游击”的思想,直接导致了东风-21的产生。 10月14日,中国首次进行地下核试爆。

1980年

中国首次部署东风-4型中远程弹道导弹。

5月18日,东风-5洲际导弹自甘肃酒泉基地向南太平洋作全程试射,成功。 年末,巨浪-1完成增程任务,射程从2,000公里增加到 3,000公里。 1981年

年初,夏级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下水。

同年,中国开始“试验性”部署2个东风-5陆基发射井。

9月21日,“风暴-1”型运载火箭一箭三星成功,向世人显示多弹头分导式重返大气层载具的能力。

1982年

10月12日, 中国用一艘苏制Golf级常规动力潜艇,水下发射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成功。

1983年

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开始服役。

1984年

二炮正式承担起战略值班的神圣职责。

4月8日,长征-3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成功。

10月1日,在35周年国庆阅兵式上,二炮首次向世人公开亮相。

1985年

5月20日,东风-21试射成功。

9月28日,第一次潜射巡航导弹试验。

10月15日,人民解放军首次从夏级发射巨浪-1,因未成功,故未广泛报道。据西方情报机构的披露,

9、10月前后中国共进行了四次巨浪-1试射,均告失败,其中一艘夏级核潜艇在发射中被全毁。

12月,据信,东风-3的增程工作告一段落(1981-1985),导弹射程从2,700km增加到3,500km以上。

体制改革跃进期:1986-至今

1986年

用东风-4弹道导弹进行多弹头分导式重返大气层的第一次试验。

同年,东风-31/41/JL-2的研制工作正式展开。

3月21日,中国对外宣布不再进行大气层核试验。

10月11日,第八次回收侦察卫星。

12月16日,东风-5洲际导弹设计定型。

1987年

中国向沙特阿拉伯秘密输出了36枚东风-3战略导弹,此举震惊全球,尤其使那些曾对中国战略导弹生产能力质疑的西方核武专家跌破了眼镜。

6月5日,第33次地下核爆,当量为20万吨级。

1988年

4月,中国访问学者从美国劳伦斯实验室回国,使得几项中子弹技术获得了突破。 9月7日,长征-4A运载火箭向太阳同步轨道发射“风云-1”号气象卫星”。 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从夏级潜艇上发射了巨浪-1型弹道导弹,此枚导弹落在了半径为65公里

的目标区内,其中心为北纬123.53度,东经28.13度。巨浪-1导弹设计定型。 9月28日,中国进行了第34次地下核爆,当量仅为1~20千吨,美国率先报道中国刚刚试爆了一枚中子弹。

90年中情局参院听政会上承认中国掌握了从劳伦斯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Lab)带走的技术机密。

同年,M-9战术弹道导弹定型生产并对外出口。

1989年

8月,东风-21固体燃料弹道导弹以机动方式发射成功。

1990年

5月26日,第35次核爆(地下),当量为40千吨。

8月16日,第36次核爆(地下),当量为50-200千吨。

1992年

M-11战术弹道导弹定型生产并出口。

3月9日,中国签署反核子扩散条约,成为该条约第174个会员国。

5月21日,第37次核爆(地下),此次核爆威力巨大,当量测得为1,000-2,000千吨。

9月25日,第38次核爆(地下),当量为1-20千吨。

1993年

10月5日,第39次核爆(地下),当量为80-90千吨。

1994年

6月10日,第40次核爆(地下),当量为10-40千吨。

10月7日,第41次核爆(地下),当量为40-150千吨。

1995年

中国可装载战术核武器的歼轰-7进入预量产,并开始装备部队。

7月21-23日,江西乐平的二炮基地向台湾外岛澎屿附近发射了4枚东风-15。 5月15日,第42次核爆(地下),当量为40-150千吨。

5月29日,美、日国防部同时传出消息,中国的新型东风-31洲际导弹从山西太原向新疆库尔勒地区成功地进行了首次高弹道的试射。

8月17日,第43次核爆(地下),当量为20-80千吨。

1996年

东风-31洲际导弹研制成功。

3月8日及13日,江西乐平、福建永兴岛与东山岛,向台湾海域各发射2枚改良型东风-15。

6月8日,第44次核爆(地下),当量为20-80千吨黄色炸药。

7月29日,中国抢在禁止核试验前进行了第45次核爆,当量为1-5千吨。 同日,中国宣布从即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

9月24日,中国外长钱其琛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和美、俄、法、英等60多个国家联合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1999年

8月2日,中国对外宣布试射“新型远程导弹”成功。

核武器的危害

一般核武器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公认的有以下5种(未包括心理危害): 1,高压杀伤破坏——冲击波(占50%)

在核爆时,巨大的能量是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释放出来,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强烈地向四周膨胀,这个像飓风一样的压力波通过空气、水和土壤等介质传播。5秒钟就可以传到2千米的地方,摧毁一切它可以推到的东西(主要是建筑),大量的

人员直接死于高压的挤压和间接死于房屋的倒塌。随着距离的延长,冲击波会逐步减弱。

2,高温杀伤破坏——光辐射(占35%)

核爆时的火球发光可以持续几秒钟,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高达几十万度,火球发射的光辐射包括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如此高的温度辐射,会把大部分物体烧焦、熔化、致死,甚至让周围缺氧,人员不死也会烧伤皮肤、毁坏视力、灼伤呼吸道。

3,特殊杀伤破坏——贯穿辐射(占5%)

是由阿尔法、贝塔、伽马和中子流组成的辐射,它们对人体肌体内部细胞产生电离作用,非热效应(辐射的一种)让DNA带电,破坏细胞正常功能,并可产生有毒物质(致癌),使人得急性放射性病在短期内死亡,或对下一代影响极大。广岛原子弹死亡的14万人中,大部分是核爆后得放射性病逐步死亡的。

4,长期危害——放射性沾染(占10%)

核爆一分钟内,前三种危害作用就会消失,但核爆放出的放射性物质会弥散在大地、水源和空气中,有的衰减的很快(几秒),有的很慢(几万年),但大部分会较快地减弱。经过清洗会更快减弱。但是,如果把放射性物质吃进或吸入体内,危害极大。

5,对通讯联络的破坏——电磁脉冲(对人也有一定危害)

电磁脉冲好像是强大的雷鸣闪电,电场强度可达到几十万伏,会中断通讯、使各种控制失灵、使电子计算机数据混乱、扰乱正常的电波传播等。它的传播破坏距离达到几百或几千公里,远远大于前4种破坏距离。

核武发展螫伏期:1946-1953年

1946年, 中国安全部门负责人康生倡导招募海外华裔科学家,特别是火箭和核能方面的专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恼羞成怒的美国多次威胁要对华动用核武器。 1951年, 中苏开始联合在新疆进行铀矿勘探。

1953年,中国原子能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

1月,由核科学家钱三强率领的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访问莫斯科。

7月,朝鲜战争结束。

核武急速发展期:1955-1965年

1955年

1月4日,莫斯科宣布将按照协定提供给中国核裂变材料

1月15日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会议决定发展战略武器。

9月,加州理工学院培养的火箭专家钱学森和150名旅居欧美的华裔科学家返华服务。

1956年

中国从苏联得到2枚仿德制R-1型火箭。

3月14日,钱学森向中央军委提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建议书》并在与会上讨论通过。

5月26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了要发展原子弹的目标;航空航天部的前身

--弹道导弹研究院及原子能研究设计院成立,钱学森任导弹研究院院长。

10月17日,中央批准聂荣臻的“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导弹研究战略。

1957年

苏联赠送给中方2枚更先进的R-2型导弹。其中一枚留作研究,一枚进行仿制。 10月15日,聂帅在“中苏核技术合作协定”上签字。

1958年

年初,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为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提出“发展核武器的指导方针”。

同年,中国开始对R-2进行仿制,即东风-1。

3月3日,中央书记处批准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导弹试验靶场,在辽西建立海上导弹试验靶场。

1959年

6月20日,苏联单方面撕毁同北京签订的核技术合作协定,开始取消对中国的技术援助,到1960年完全停止了援助。

1960年

11月5日, 由中国仿制苏联的东风-1短程弹道导弹首次进行了成功的试射。 1964年

6月29日,中程弹道导弹东风-2试射成功。

10月16日15时(北京时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成为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

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致电世界各国政府首脑,阐明中国对于核武器问题的立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965年

东风-2制导系统完成升级工作,改进后的导引系统采以电解积分仪为核心的全惯性制导。

同年,中国展开东风-3的设计工作。

文革滞后期:1965-1976年

1965年

3月,中央军委做出研制洲际弹道导弹的决定,当时经论证确定为液体洲际导弹。 5月,东风-4的设计工作正式开始,东风-5的项目可能同时上马。

5月14日,一架装有原子弹的轰炸机从西北某机场起飞,飞临试验场上空,飞行员按照预定成功地实现了空爆。这是中国进行的第二次原子弹爆炸试验。

11月,东风-2A增程型弹道导弹发射试验成功。

1966年

中国首次部署东风-2中程弹道导弹。

10月,首枚直径为1,400毫米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

10月27日,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唯一一次携核弹头实弹发射试验在甘肃双子成基地取得成功,一枚2万当量装药的东风-2导弹在900公里外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预定高度爆炸。

12月26日,东风-3进行了首次试射。

1967年

3月,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央专委命令七机部立即展开具有二级固体火箭的巨浪-1的研制工作。

3月2日,周总理批准在东北地区建设中远程地地导弹试验场。

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在北京正式成立,周恩来亲自命名为“第二炮兵”。 1970年

1月30日,东风-4中远程弹道导弹发射试验成功。

5月,正式部署东风-2A。

4月14日,由东风-4衍生的“长征-1”型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枚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射入近地轨道。

12月26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核动力潜艇下水。

1971年

5月,东风-3开始服役。

11月15日,东风-4弹道导弹全程飞行试验成功。

1974年,中国建立了战略导弹作战指挥体系。

1975年

5月,中央决定抓紧东风-5洲际导弹的研制,同时积极进行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 8月4日,东风-3战略核导弹定型生产。

11月26日,长征-2运载火箭首次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侦察卫星),该卫星在3天后按预定指令返回地面。

核武研制恢复期:1976-1986年

1976年

1月23日, 2,000吨级核弹头试验,从此实现了核弹头小型化。

10月,文革结束。

11月27日,发射一枚限程洲际导弹,载有一枚400万当量的核弹头。 12月7日,用试验型的全程洲际导弹发射第七颗卫星。

1977年

12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下达“关于加速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指出将以发展常规武器装备为主,有重点的发展导弹核武器。

1978年

邓小平提出“以战略导弹打游击”的思想,直接导致了东风-21的产生。 10月14日,中国首次进行地下核试爆。

1980年

中国首次部署东风-4型中远程弹道导弹。

5月18日,东风-5洲际导弹自甘肃酒泉基地向南太平洋作全程试射,成功。 年末,巨浪-1完成增程任务,射程从2,000公里增加到 3,000公里。 1981年

年初,夏级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下水。

同年,中国开始“试验性”部署2个东风-5陆基发射井。

9月21日,“风暴-1”型运载火箭一箭三星成功,向世人显示多弹头分导式重返大气层载具的能力。

1982年

10月12日, 中国用一艘苏制Golf级常规动力潜艇,水下发射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成功。

1983年

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开始服役。

1984年

二炮正式承担起战略值班的神圣职责。

4月8日,长征-3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成功。

10月1日,在35周年国庆阅兵式上,二炮首次向世人公开亮相。

1985年

5月20日,东风-21试射成功。

9月28日,第一次潜射巡航导弹试验。

10月15日,人民解放军首次从夏级发射巨浪-1,因未成功,故未广泛报道。据西方情报机构的披露,

9、10月前后中国共进行了四次巨浪-1试射,均告失败,其中一艘夏级核潜艇在发射中被全毁。

12月,据信,东风-3的增程工作告一段落(1981-1985),导弹射程从2,700km增加到3,500km以上。

体制改革跃进期:1986-至今

1986年

用东风-4弹道导弹进行多弹头分导式重返大气层的第一次试验。

同年,东风-31/41/JL-2的研制工作正式展开。

3月21日,中国对外宣布不再进行大气层核试验。

10月11日,第八次回收侦察卫星。

12月16日,东风-5洲际导弹设计定型。

1987年

中国向沙特阿拉伯秘密输出了36枚东风-3战略导弹,此举震惊全球,尤其使那些曾对中国战略导弹生产能力质疑的西方核武专家跌破了眼镜。

6月5日,第33次地下核爆,当量为20万吨级。

1988年

4月,中国访问学者从美国劳伦斯实验室回国,使得几项中子弹技术获得了突破。 9月7日,长征-4A运载火箭向太阳同步轨道发射“风云-1”号气象卫星”。 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从夏级潜艇上发射了巨浪-1型弹道导弹,此枚导弹落在了半径为65公里

的目标区内,其中心为北纬123.53度,东经28.13度。巨浪-1导弹设计定型。 9月28日,中国进行了第34次地下核爆,当量仅为1~20千吨,美国率先报道中国刚刚试爆了一枚中子弹。

90年中情局参院听政会上承认中国掌握了从劳伦斯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Lab)带走的技术机密。

同年,M-9战术弹道导弹定型生产并对外出口。

1989年

8月,东风-21固体燃料弹道导弹以机动方式发射成功。

1990年

5月26日,第35次核爆(地下),当量为40千吨。

8月16日,第36次核爆(地下),当量为50-200千吨。

1992年

M-11战术弹道导弹定型生产并出口。

3月9日,中国签署反核子扩散条约,成为该条约第174个会员国。

5月21日,第37次核爆(地下),此次核爆威力巨大,当量测得为1,000-2,000千吨。

9月25日,第38次核爆(地下),当量为1-20千吨。

1993年

10月5日,第39次核爆(地下),当量为80-90千吨。

1994年

6月10日,第40次核爆(地下),当量为10-40千吨。

10月7日,第41次核爆(地下),当量为40-150千吨。

1995年

中国可装载战术核武器的歼轰-7进入预量产,并开始装备部队。

7月21-23日,江西乐平的二炮基地向台湾外岛澎屿附近发射了4枚东风-15。 5月15日,第42次核爆(地下),当量为40-150千吨。

5月29日,美、日国防部同时传出消息,中国的新型东风-31洲际导弹从山西太原向新疆库尔勒地区成功地进行了首次高弹道的试射。

8月17日,第43次核爆(地下),当量为20-80千吨。

1996年

东风-31洲际导弹研制成功。

3月8日及13日,江西乐平、福建永兴岛与东山岛,向台湾海域各发射2枚改良型东风-15。

6月8日,第44次核爆(地下),当量为20-80千吨黄色炸药。

7月29日,中国抢在禁止核试验前进行了第45次核爆,当量为1-5千吨。 同日,中国宣布从即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

9月24日,中国外长钱其琛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和美、俄、法、英等60多个国家联合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1999年

8月2日,中国对外宣布试射“新型远程导弹”成功。

核武器的危害

一般核武器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公认的有以下5种(未包括心理危害): 1,高压杀伤破坏——冲击波(占50%)

在核爆时,巨大的能量是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释放出来,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强烈地向四周膨胀,这个像飓风一样的压力波通过空气、水和土壤等介质传播。5秒钟就可以传到2千米的地方,摧毁一切它可以推到的东西(主要是建筑),大量的

人员直接死于高压的挤压和间接死于房屋的倒塌。随着距离的延长,冲击波会逐步减弱。

2,高温杀伤破坏——光辐射(占35%)

核爆时的火球发光可以持续几秒钟,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高达几十万度,火球发射的光辐射包括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如此高的温度辐射,会把大部分物体烧焦、熔化、致死,甚至让周围缺氧,人员不死也会烧伤皮肤、毁坏视力、灼伤呼吸道。

3,特殊杀伤破坏——贯穿辐射(占5%)

是由阿尔法、贝塔、伽马和中子流组成的辐射,它们对人体肌体内部细胞产生电离作用,非热效应(辐射的一种)让DNA带电,破坏细胞正常功能,并可产生有毒物质(致癌),使人得急性放射性病在短期内死亡,或对下一代影响极大。广岛原子弹死亡的14万人中,大部分是核爆后得放射性病逐步死亡的。

4,长期危害——放射性沾染(占10%)

核爆一分钟内,前三种危害作用就会消失,但核爆放出的放射性物质会弥散在大地、水源和空气中,有的衰减的很快(几秒),有的很慢(几万年),但大部分会较快地减弱。经过清洗会更快减弱。但是,如果把放射性物质吃进或吸入体内,危害极大。

5,对通讯联络的破坏——电磁脉冲(对人也有一定危害)

电磁脉冲好像是强大的雷鸣闪电,电场强度可达到几十万伏,会中断通讯、使各种控制失灵、使电子计算机数据混乱、扰乱正常的电波传播等。它的传播破坏距离达到几百或几千公里,远远大于前4种破坏距离。


相关内容

  • 中国战略核武解密:形成三位一体打击能力!
  • 随着东风31A.巨浪2远程战略导弹的服役,中国的核弹头正在急剧增加之中.而且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2015年前后中国的核弹头超过英法总和.随着东风31A.巨浪2远程战略导弹的服役,中国的核弹头正在急剧增加之中.而且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力量的转变开始于1995年,在此之前,第二炮 ...

  • 印度核武计划为发展中国家最大 原料可造核弹100枚
  • 2015-11-04 00:10:01 来源:参考消息网 分享 核心提示:根据印度在2014年底储存的武器级钚可制造75到125枚核弹,经合理假设,推估可生产100枚. 参考消息网11月4日报道 台媒称,美国核监视组织"科学与国际安全研究所"最新报告显示,印度是发展中国家中拥有最 ...

  • 311日本大地震
  • 咎由自取--------日本大地震的真正原因!!! 日本3月11日的9.0级大地震,看是一场大自然的灾难,但从多方面综合分析,可以看出这可能完全是一场人为的大灾难-----人祸!可能是日本自己进行的海底核试验引起的!理由如下: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一.石原慎太郞前阵子刚 ...

  • 全球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扫描
  • [编者按]"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是利用陆基.海基.空基平台,运载.投送核武器对敌方实行战略核打击的军事力量."三位一体"概念覆盖了全部空间领域,将各种打击平台的优势整合为一体.陆基战略核力量主要包括发射井式.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等:海基战略核力量主要包括战略弹道 ...

  • 中国核力量
  • 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导弹核武器以来,经过40多年几代人的艰苦拼搏,已建立起一支精干有效,弹种齐全(近.中.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固定阵地发射与机动发射相结合,具有一定"三位一体"作战的核自卫反击战略核力量. 国外对中国核力量的估计 中国是继美.苏.英.法之后第5个拥 ...

  • 美专家称长期低估地下核长城 中国或有3000枚核弹
  • 2011年10月28日 08:15 来源:环球网 作者:李健安 字号:T|T 5676人参与211条评论打印转发 资料图:中央电视台节目中曝光的中国二炮部队隧道. 美国华尔街日报24日文章称,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核武器现代化工作,包括引入可投送多个弹头的新一代洲际弹道弹道.据估计,目前中国已部署将近1 ...

  • 专家:印度试射导弹针对中国言过其实
  • 印度星期天试射射程可达中国.并可以携带核弹头的导弹失败,似乎说明印度导弹发射技术有待发展.有分析认为,这次试射直接针对中国的说法未免言过其实,另外印度的导弹试射并不会引起国际社会像对北韩试射导弹那样的高度警惕和批评.(chinesenewsnet.com) *印度试射未获成功*(chinesenew ...

  • 该反省了,遭受两次核危害的日本(图文)
  • 世间闲人/编写 罕见的9级大地震带来的灾难,令人哀痛:由九级大地震引发的核电站反应堆的核泄漏带来的危害,同样叫人心酸.但在哀痛与心酸的同时,不由得不使人忆起长崎.广岛遭受核危害的遭遇及南京大屠杀的惨景,这就再也忍不住产生一种难言的感慨!作为与这三件事密切相关的"日本",则更是应该 ...

  • 为了「相互毁灭保证」,美苏当年必须玩儿命造核弹
  • 冷战时期,几十颗核弹就可以毁灭对方,为什么美苏还要造几千颗核弹? 十一点半,暂无简介 美苏的几千枚核弹也不是一夜之间造出来的,中间经历了一个发展和博弈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军事科技的进步.美苏之间的对抗.还有人性所面临的终极考验. 我们从第一颗核弹讲起. 1945 年 7 月 16 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