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考继承法重点分析(隋彭生)

继承法分数虽然在考卷中所占比例不是很高,但绝对不可以放弃。其考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继承权的放弃、丧失

2. 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

3. 代位继承与转继承

4. 遗嘱的生效要件

5. 遗嘱的变更和撤销

6. 遗赠与相关概念

7. 同一事件先死亡的判断

8. 遗产的共有性质和范围

9. 限定继承

一、继承权的放弃、丧失

(一)继承权的放弃

主要出题角度:辨析继承权放弃与受遗赠权放弃。

1. 继承权的放弃,是指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起算点为客观标准)、遗产分割前,以明示的方式拒绝接受遗产的单方法律行为。继承权不存在默示放弃的情形。

2. 存在默示放弃受遗赠权的单方法律行为(两个月内,起算点为主观标准)。

两种权利放弃的表示方式不同(明示、默示),放弃的时间不同。《继承法》第 25 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据此,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保持沉默的,解释为不放弃继承权;受遗赠人在两个月内保持沉默的,视为放弃受遗赠权。

(二)继承权的丧失

继承权丧失的主要出题角度:判断故意杀害被继承人而丧失继承权,是否要求既遂,对其杀害动机是否有要求;遗弃是否要求具备 " 情节严重 " 的条件;认定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时,如何认定“情节严重”。

《继承法》第 7 条规定:继承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1. 上述 4 种行为,继承人的主观状态都是故意。

2. 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不要求既遂,也不要求动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国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继承法意见”第 11 条)。

3. 遗弃本身就是很恶劣的行为,并不再单独要求“情节严重”。

4. 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而导致继承权的丧失,需要具备“情节严重”的条件。根据“继承法意见”第 14 条规定,继承人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侵害了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利益,并造成了其生活困难的,应认为其行为情节严重。

二、法定继承的

范围和顺序

主要出题角度:判断法定继承的顺位及具体认定何人为继承人。

1. 继承范围和继承顺序直接由法律规定。

2. 法定继承的效力排在最后。即遗赠扶养协议优于遗嘱继承和遗赠,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

(《继承法》 5 条)。

3.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被继承人一定范围内的近亲属。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一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分别为孙子女和外孙子女的第二顺序继承人,但反之则不然。 1 2 3 4

继承法分数虽然在考卷中所占比例不是很高,但绝对不可以放弃。其考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继承权的放弃、丧失

2. 法定继承的范围和顺序

3. 代位继承与转继承

4. 遗嘱的生效要件

5. 遗嘱的变更和撤销

6. 遗赠与相关概念

7. 同一事件先死亡的判断

8. 遗产的共有性质和范围

9. 限定继承

一、继承权的放弃、丧失

(一)继承权的放弃

主要出题角度:辨析继承权放弃与受遗赠权放弃。

1. 继承权的放弃,是指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起算点为客观标准)、遗产分割前,以明示的方式拒绝接受遗产的单方法律行为。继承权不存在默示放弃的情形。

2. 存在默示放弃受遗赠权的单方法律行为(两个月内,起算点为主观标准)。

两种权利放弃的表示方式不同(明示、默示),放弃的时间不同。《继承法》第 25 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据此,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保持沉默的,解释为不放弃继承权;受遗赠人在两个月内保持沉默的,视为放弃受遗赠权。

(二)继承权的丧失

继承权丧失的主要出题角度:判断故意杀害被继承人而丧失继承权,是否要求既遂,对其杀害动机是否有要求;遗弃是否要求具备 " 情节严重 " 的条件;认定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时,如何认定“情节严重”。

《继承法》第 7 条规定:继承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1. 上述 4 种行为,继承人的主观状态都是故意。

2. 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不要求既遂,也不要求动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国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继承法意见”第 11 条)。

3. 遗弃本身就是很恶劣的行为,并不再单独要求“情节严重”。

4. 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而导致继承权的丧失,需要具备“情节严重”的条件。根据“继承法意见”第 14 条规定,继承人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侵害了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利益,并造成了其生活困难的,应认为其行为情节严重。

二、法定继承的

范围和顺序

主要出题角度:判断法定继承的顺位及具体认定何人为继承人。

1. 继承范围和继承顺序直接由法律规定。

2. 法定继承的效力排在最后。即遗赠扶养协议优于遗嘱继承和遗赠,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

(《继承法》 5 条)。

3.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被继承人一定范围内的近亲属。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一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分别为孙子女和外孙子女的第二顺序继承人,但反之则不然。 1 2 3 4


相关内容

  • 民法总则系列直播讲座|隋彭生:民法总则中对意思表示的规定
  •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统领性作用,在我国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 ...

  • 3.齐襄公私通文姜而怒杀鲁桓公
  • [原文]鲁桓公夫人文姜,齐女也.公将如1齐,与夫人皆2行.申俞谏曰:"不可.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3也,谓之有礼."公不听,遂以文姜会齐侯于泺4.文姜通于齐侯,桓公闻,责文姜.文姜告齐侯,齐侯怒,飨5公,使公子彭生乘鲁侯胁6之,公薨7于车.竖曼曰:"贤者死忠以振8疑,百 ...

  • [民法通则]知识点精讲--隋彭生教授
  • <民法通则>知识点精讲 □中国政法大学隋彭生教授 第一部分民法基本原则 第一节民法的概念 一.主要考点提示 民法的概念. 出题角度:法律的适用. 二.基本规定和基本理论 (一)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qu ...

  • _特定的物_是_特定物_吗_与_通说_商榷_隋彭生
  • "特定的物"是"特定物"吗? ---与"通说"商榷 隋彭生* 一.立法对物权客体的界定及我国大陆通说 (一)比较法上对物权客体的界定 [1]物是物权法研究的逻辑起点.物是物权的客体.客体是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 [2]我国<物权法> ...

  • 违约责任条款地位论
  • [期刊名称] <法学> 违约责任条款地位论 [英文标题] The position of the clause of breach of contract liabilities [作者] 张驰[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学院 [分类] 合同法[中文关键词] 违约责任条款 独立性 适用依据 [ ...

  • 淘宝网交易合同违约救济机制存在问题之探讨
  • M经壹.堡盟 淘宝网交易合同 违约救济机制存在问题之探讨 .之/考特 ------------------- [摘要]随着电子交易活动的普遍开展,在交易活动中的合同违约行为以及违约救济机制已经越来越受关注.作为嘲上交易平台代表的淘宋网有着一套完整I面义特色的电子交易合旧违约救济机制,但是随着交易的增 ...

  • 租赁合同审查的十个具体问题
  • 租赁合同审查的十个具体问题(隋彭生律师业务167)作者:隋彭生民商法 第一,是使用租赁,还是用益租赁.两种租赁,承租人获得的利益有大小之别,租金应与之相适应. 第二,是定期租赁,还是不定期租赁.不定期租赁双方都有随时解除权,而且这种解除不以损害赔偿作为代价.定期租赁不能超过20年.当事人希望租期长一 ...

  • 司法培训各学科老师
  • 很多准备参加司法考试的考生都有参加辅导班的愿望,而衡量一个辅导班的质量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老师,我在2007年的司法考试中以410分通过,这也得益于我参加了辅导班,而且收集了不少主流司法考试授课老师的录音资料,所以我还是有资格对这些老师进行评价的. 司法考试一共要考14科--法理学.法制史.宪法.经 ...

  • 图说历代君主帝王13春秋战国诸侯鲁国各代国君
  • 2009-12-19 19:37:33|  分类: 帝王将相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鲁国 周公旦姬旦 姬姓,氏号为周,爵位为公,名旦,字不详(根据先秦的实际情况,男子不称姓,女子不称氏,故而不能将姓名连读).出生年月不详,卒年不详,享年大约六十多岁.文王之子,排行第四,亦称叔旦,史称周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