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木制模型制作
张卫云
引题:介绍不同的手工形式,展示相关手工艺术作品。(剪纸、绘画、木刻、水彩、国画、包装结构设计、POP立体展示设计、简单装饰画制作等)
一、 准备工具:
木质材料(木、竹筷子;牙签)、木头、白乳胶、颜料(各种颜色)、小巧且漂亮的竹筒、泡沫(硬纸板、吹塑纸等)、直尺、石头、铅笔等相关工具。
二、 步骤:
1.创意:在头脑中构思全新的立体空间,收集材料,激发灵感,扩大想象范围。
2.计划:在计划阶段要了解与模型制作有关的知识,具体设定物体形态的大小、形状、材料、颜色。(应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计划,分阶段完成作品,避免盲目进行)
3.图样:制作比较复杂的形状时,为确保各个部件可以装配,验证原先的构思和尺寸是否合理,就需要绘制图样。(如出现始料不及的问题,可以及时修正方案或重新构思)
4.选材:选用木材时要注意是否有节疤,是不是弯曲太厉害,有无裂纹,能否充分利用等问题。(要考虑价格、数量、有无损伤等)
5.测量和放样:尽量减少空白,以节省材料。这样既可以保证形体的准确,也可以节约时间。
6.初加工:
直线切割——可以使用美工刀、锯子、直尺等工具。
曲线切割——可以使用钢丝锯、电动锯子等工具。
钻 孔——找准位置,划上十字,才能保证钻孔位置的准确;根据钻孔的大小灵活选择钻头。(如果是在较脆的材料上钻孔,不要在一面一钻到底,要从正反两面轮换钻透,这样可以避免材料破裂)
7.精加工:将制作材料刨削平整光滑使材料更精致、美化。(如需更细腻的效果,可以用砂纸打磨)
8.成型和组接:将制作好的材料根据构图连接在一起。
9.上色: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爱好上色。(颜料种类:丙烯颜料、水粉颜料、油画颜料、油漆等。上色时不同颜色的物体应先做遮挡,分开处理,以免色料互相影响)
10.抛光:可以用或清光漆等透明液体以保证整体效果鲜亮。
三、房屋模型制作:
1.了解当地特色房屋住宅建筑模式;(傣家竹楼,平原和高原楼房,多雨地区和少雨地区的楼房)
2.选好材料,配好颜色;
3.尺寸合理,构图准确;
4.制作时注意制作物的牢固性;
5.充分利用材料,显示材料的形、色、质的本色;
6.注重整体结构,形式简洁。
四、人物模型制作:
1.注意人物面部表情(高兴、疼痛、发怒、伤心、快乐),人物共有的“三庭五眼”以及人的脸部只有下颌骨是唯一的活动骨骼;
2.注意人物性格(温和、暴躁、严肃、嬉皮笑脸);
3.观查人物年龄、身份、职业、动作等特征;
4.注意人体比例,同一视高决定着画面上不同高度人物在透视变化上的准确关系,而人身高的变化又与年龄有直接关系。从比例上分析,成年男子总身高约为7至7个半头长;15岁左右的少年身高相当于成年的6个左右头长;10岁再少一个头长;5岁儿童的身高相当于成人高度1\2至4个头长之间;二岁幼儿低于成人高度一半。从各自的比例来讲,15岁少年接近成人比例,头长相当于身高的1\7左右;10岁头长相当于身高1\6左右;
5岁儿童头长为身高1\5至1\6之间;二岁头长为身高1\5左右。另外,在身高变化上男女之间也有区别。坐在椅子上的人高相当于5个多头高,弯腰相当于4个多头高,蹲着为3个多头高。
5.注意人体的对称与观察角度:人体各个部位都有平衡的对称因素,正面直立的人,双肩、双胯、双膝都构成了对称。人体不是切得很平整的,有许多突起、收缩的形体变化,既有左右又有上下的曲线关系,这些方位变化时,互为遮掩、转换等,这也影响着外行的变化。
6由于男子和女子肩宽不同,所以形成了男子体形下窄(髋部)上宽(肩部),女子体形上宽(肩部)下宽(髋部)的造型变化,成为区分男女性别的主要特性。
五、构图
1.构图是经整体构想和全面计划去巧妙地布置画面。这就要求创作者要煞费苦心地谋划画面安排;
2.构图的法则是布局、线条、形状、色彩及空间的多样和统一的变化。从对称中求不对称,平衡中求不平衡,正常中求不正常,一般中求不一般,是一种充满了矛盾的辨证法则。
3.构图是造型艺术基础中的一块基石。
4.常用的基本构图形式为:三角(稳固端庄感)、圆环状(紧凑缜密感)、垂直(严肃雄壮感)、金字塔(稳定庄严感)、倾斜(动态不稳感)、水平(安静祥和感)、曲直线(柔美动荡感)、十字交叉(动中有稳感)等。(课堂上展示相关构图形式)
5.在注意构图基本法则的前提下,还应尝试无法则的构图形式。从无法到有法,在从无法到有法便是艺术的升华。
2007年2月2日星期五
简单木制模型制作
张卫云
引题:介绍不同的手工形式,展示相关手工艺术作品。(剪纸、绘画、木刻、水彩、国画、包装结构设计、POP立体展示设计、简单装饰画制作等)
一、 准备工具:
木质材料(木、竹筷子;牙签)、木头、白乳胶、颜料(各种颜色)、小巧且漂亮的竹筒、泡沫(硬纸板、吹塑纸等)、直尺、石头、铅笔等相关工具。
二、 步骤:
1.创意:在头脑中构思全新的立体空间,收集材料,激发灵感,扩大想象范围。
2.计划:在计划阶段要了解与模型制作有关的知识,具体设定物体形态的大小、形状、材料、颜色。(应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计划,分阶段完成作品,避免盲目进行)
3.图样:制作比较复杂的形状时,为确保各个部件可以装配,验证原先的构思和尺寸是否合理,就需要绘制图样。(如出现始料不及的问题,可以及时修正方案或重新构思)
4.选材:选用木材时要注意是否有节疤,是不是弯曲太厉害,有无裂纹,能否充分利用等问题。(要考虑价格、数量、有无损伤等)
5.测量和放样:尽量减少空白,以节省材料。这样既可以保证形体的准确,也可以节约时间。
6.初加工:
直线切割——可以使用美工刀、锯子、直尺等工具。
曲线切割——可以使用钢丝锯、电动锯子等工具。
钻 孔——找准位置,划上十字,才能保证钻孔位置的准确;根据钻孔的大小灵活选择钻头。(如果是在较脆的材料上钻孔,不要在一面一钻到底,要从正反两面轮换钻透,这样可以避免材料破裂)
7.精加工:将制作材料刨削平整光滑使材料更精致、美化。(如需更细腻的效果,可以用砂纸打磨)
8.成型和组接:将制作好的材料根据构图连接在一起。
9.上色: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爱好上色。(颜料种类:丙烯颜料、水粉颜料、油画颜料、油漆等。上色时不同颜色的物体应先做遮挡,分开处理,以免色料互相影响)
10.抛光:可以用或清光漆等透明液体以保证整体效果鲜亮。
三、房屋模型制作:
1.了解当地特色房屋住宅建筑模式;(傣家竹楼,平原和高原楼房,多雨地区和少雨地区的楼房)
2.选好材料,配好颜色;
3.尺寸合理,构图准确;
4.制作时注意制作物的牢固性;
5.充分利用材料,显示材料的形、色、质的本色;
6.注重整体结构,形式简洁。
四、人物模型制作:
1.注意人物面部表情(高兴、疼痛、发怒、伤心、快乐),人物共有的“三庭五眼”以及人的脸部只有下颌骨是唯一的活动骨骼;
2.注意人物性格(温和、暴躁、严肃、嬉皮笑脸);
3.观查人物年龄、身份、职业、动作等特征;
4.注意人体比例,同一视高决定着画面上不同高度人物在透视变化上的准确关系,而人身高的变化又与年龄有直接关系。从比例上分析,成年男子总身高约为7至7个半头长;15岁左右的少年身高相当于成年的6个左右头长;10岁再少一个头长;5岁儿童的身高相当于成人高度1\2至4个头长之间;二岁幼儿低于成人高度一半。从各自的比例来讲,15岁少年接近成人比例,头长相当于身高的1\7左右;10岁头长相当于身高1\6左右;
5岁儿童头长为身高1\5至1\6之间;二岁头长为身高1\5左右。另外,在身高变化上男女之间也有区别。坐在椅子上的人高相当于5个多头高,弯腰相当于4个多头高,蹲着为3个多头高。
5.注意人体的对称与观察角度:人体各个部位都有平衡的对称因素,正面直立的人,双肩、双胯、双膝都构成了对称。人体不是切得很平整的,有许多突起、收缩的形体变化,既有左右又有上下的曲线关系,这些方位变化时,互为遮掩、转换等,这也影响着外行的变化。
6由于男子和女子肩宽不同,所以形成了男子体形下窄(髋部)上宽(肩部),女子体形上宽(肩部)下宽(髋部)的造型变化,成为区分男女性别的主要特性。
五、构图
1.构图是经整体构想和全面计划去巧妙地布置画面。这就要求创作者要煞费苦心地谋划画面安排;
2.构图的法则是布局、线条、形状、色彩及空间的多样和统一的变化。从对称中求不对称,平衡中求不平衡,正常中求不正常,一般中求不一般,是一种充满了矛盾的辨证法则。
3.构图是造型艺术基础中的一块基石。
4.常用的基本构图形式为:三角(稳固端庄感)、圆环状(紧凑缜密感)、垂直(严肃雄壮感)、金字塔(稳定庄严感)、倾斜(动态不稳感)、水平(安静祥和感)、曲直线(柔美动荡感)、十字交叉(动中有稳感)等。(课堂上展示相关构图形式)
5.在注意构图基本法则的前提下,还应尝试无法则的构图形式。从无法到有法,在从无法到有法便是艺术的升华。
2007年2月2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