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转型之我见

课堂教学转型之我见

首先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于课堂教学转型的一些想法。

说到课堂转型,我们的眼前立刻就会浮现出一些耳熟能详的理论:“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教师导学”向“问题导学”转变,继而走向“自我导学”课堂;“先教后学”向“先学后导”转变;由单一化的新授课转向多元化的课型;由传递知识为主走向问题导学为主的学习;由统一固定走向弹性化;由传递型模式走向内涵式模式;由“舞台式”的“我对您”走向“小组式”的团队合作;由“被动式”的教授走向“主动式”的建构;由“教师搭台教师唱”走向“学生搭台学生唱”;由封闭控制走向人文开放型等等各种各样的台词。当然,这中间有些是我百度的,因为平时听得很多,但没花功夫一个个背下来。

专家们会把所以这些理论用一个中心来概括:以学生为主体,或是把学生看成是成长中的人,或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听了那么多,看了那么多之后我就在想:我们教师现在要做的事是什么呢?要怎么去做呢?从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到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从上海静教院附校的后“茶馆式”教学到上海青浦一中的“预学习”“小组合作”,再加上E学习,展评学习,还可以再加上一个括号,注上:此处省略n种模式。说实话,学习了那么多种模式,我就有点晕了,可能是因为自己有点跟不上潮流了吧,有了这么多种之后就不知道该选哪种了,就好像突然看到太多耀眼的宝贝,而我只有四十五块钱,不知道我这四十五块钱能换到什么,该换什么。我每次去听专家的讲座,看教育的理论,都会感慨:人家说的就是对,我也要这样做。然后呢,上课的时候感觉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有种相差甚远的感觉。但是虽然是这样,我也还是没有放弃,努力地在为适应现代化的教育挣扎着改变着,就是不管有没有进步,先让自己动起来吧。下面就是我在学习了那么多课堂转型相关的理论、实践之后的一点感想:

一、坚定的方向:

在目前还没有改变以考试为主要评价的大的环境下,

力所能及地关注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的发展,为他们能够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社会人尽自已的责任。我们班的班训是生活,责任,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对自己、对他人有责任感,而学习也是生存、生活的责任之一。而对于英语这门学科,作为教师主要就是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不能做只会考试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英语文化的渗透,同时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功能,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的作用发挥出来。

二、多变的过程:

有一位教育家说:“假如学生学习没有爱好,那就如同苦役在身;假如教师的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爱好,那就如同把苦役施加于学生。”可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着力点,更是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教学活动机会的重要保证。其实不管是多少种教学模式,目标只有一个,让学生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教师手里拿着的教本,那些知识,是我们要把那些卖给学生,所以他们是上帝,而我们要使尽浑身解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道具,把学生吸引过来。就像我们初中英语课上,学到apple就带个苹果过去,学到elephant 只能搞个视频了,或是让学生,或是老师,模仿了,生动,直观,生活,学生的学,乐,尽在其中。我有时在想,我们老师要是刘谦就好了,或者至少让变魔术成为老师的必修课。

三、多种评价体系相结合

我们现在的教学评价还离不开考试成绩,但是我们能做的是把其它的评价标准融合到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不是只以分数论高低、成败的。告诉他们除了分数,还有课堂表现,还有课外表现。

建立在这三点的基础之上,我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中主要加强了小组的作用:

一、把一个班级分为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分为三个小组,各有大组长,小组长,负责组员在教室内的所有活动,当然首先就是学习。在分组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互补的问题,所以分组的规则是向我以前的一个同事学

习的,他是一个篮球迷,在一次月考之后他就模仿了NBA选秀制,我觉得非常的适用。大概方式就是以总体成绩为标准:前九名的同学为小组长,然后各个名次段的同学分配到各个组,确保班级的后九名的同学坐在前九名的同学旁边。当然,在大概位置定下来之后肯定要进行一定的调整,要从学生的性格、平时表现、各学科之间的互补等方面考虑,比如说前九名的同学中有个别同学肩负其它比较多的任务,或是性格不适合做组长,也我们就会调整。最终,还要对那些不是对自己的坐位很满意的同学进行疏导,与他们沟通。表面上看来这样的座位安排是以成绩为基础的,但我在实践中感受到了成效:最突出的我们的后进生,没有了那种被忽视的感觉,把他安排在一个成绩优秀的同学旁,首先就是给他带来了一种存在感,这也算是对他们的最基本的尊重吧;而成绩好的学生的责任心也得到了升华。因之,我们班的学生中既没有那种太优秀而“高处不胜寒”的学生,也没有那种因为学习不好而很自卑的,孤立的,不合群的学生。

二、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中,不管是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讨论,课后复习,背诵,都会以小组的方式完成,用学生教学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我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在讲一个容易错的知识点的时候,面对一个基础不好的学生,会用我的方式讲,然后问他,懂了吗,会了吗,答案是肯定的,然后下次做题目错了,然后再讲,再教他理解,把我认为是最容易理解的思路告诉他,结果其实还是一样。可是有一次,我让一个比他成绩好不到哪儿去的,但是这个知识点懂了的同学去教他,以后他就一直都会了。我反思了一下,原因很简单,我们老师,特别是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会做这样一件事,努力地寻找着,发现着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最能让他们接受的思路。可实际上,离他们最近的思维方式,恰恰是坐在他们周围的学生,因为他们是同龄人。所以,用学生教学生,肯定会有比我们预期更好的效果。当然在这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就是我们老师发挥指导作用的时机了。

三、相信学生,这是我认为是课堂转型的最重要的一点

用一种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课堂转型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而做到这一点,对我们有些老师来说,还是有点困难的。比如说我班上的格桑云登,怎么把课堂给他呢。其实也可以给的,每次小组活动的时候他也在说,碰到他掌握的东西,也会举手。只是大多数时间里,他的表现总是伴随着我没说出口的疑问:他真的会了吗?而原因我也已经找到了,就是不相信他,不是不相信学生能自主地学习,而是不相信学生能在没有老师的“喋喋不休”的情况下就能学会,以为只有我说了,仔细地分析了,反复地强调了,他们才能更会!其实这样的结果是:我累了,他们烦了,我们的教和学的激情都没了,我们都不快乐了。所以在我以后的课堂上,我会不停地告诉自己:相信他们,把课堂交给他们。

谢谢大家。

课堂教学转型之我见

首先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于课堂教学转型的一些想法。

说到课堂转型,我们的眼前立刻就会浮现出一些耳熟能详的理论:“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教师导学”向“问题导学”转变,继而走向“自我导学”课堂;“先教后学”向“先学后导”转变;由单一化的新授课转向多元化的课型;由传递知识为主走向问题导学为主的学习;由统一固定走向弹性化;由传递型模式走向内涵式模式;由“舞台式”的“我对您”走向“小组式”的团队合作;由“被动式”的教授走向“主动式”的建构;由“教师搭台教师唱”走向“学生搭台学生唱”;由封闭控制走向人文开放型等等各种各样的台词。当然,这中间有些是我百度的,因为平时听得很多,但没花功夫一个个背下来。

专家们会把所以这些理论用一个中心来概括:以学生为主体,或是把学生看成是成长中的人,或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听了那么多,看了那么多之后我就在想:我们教师现在要做的事是什么呢?要怎么去做呢?从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到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从上海静教院附校的后“茶馆式”教学到上海青浦一中的“预学习”“小组合作”,再加上E学习,展评学习,还可以再加上一个括号,注上:此处省略n种模式。说实话,学习了那么多种模式,我就有点晕了,可能是因为自己有点跟不上潮流了吧,有了这么多种之后就不知道该选哪种了,就好像突然看到太多耀眼的宝贝,而我只有四十五块钱,不知道我这四十五块钱能换到什么,该换什么。我每次去听专家的讲座,看教育的理论,都会感慨:人家说的就是对,我也要这样做。然后呢,上课的时候感觉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有种相差甚远的感觉。但是虽然是这样,我也还是没有放弃,努力地在为适应现代化的教育挣扎着改变着,就是不管有没有进步,先让自己动起来吧。下面就是我在学习了那么多课堂转型相关的理论、实践之后的一点感想:

一、坚定的方向:

在目前还没有改变以考试为主要评价的大的环境下,

力所能及地关注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的发展,为他们能够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社会人尽自已的责任。我们班的班训是生活,责任,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对自己、对他人有责任感,而学习也是生存、生活的责任之一。而对于英语这门学科,作为教师主要就是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不能做只会考试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英语文化的渗透,同时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功能,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的作用发挥出来。

二、多变的过程:

有一位教育家说:“假如学生学习没有爱好,那就如同苦役在身;假如教师的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爱好,那就如同把苦役施加于学生。”可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着力点,更是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教学活动机会的重要保证。其实不管是多少种教学模式,目标只有一个,让学生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教师手里拿着的教本,那些知识,是我们要把那些卖给学生,所以他们是上帝,而我们要使尽浑身解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道具,把学生吸引过来。就像我们初中英语课上,学到apple就带个苹果过去,学到elephant 只能搞个视频了,或是让学生,或是老师,模仿了,生动,直观,生活,学生的学,乐,尽在其中。我有时在想,我们老师要是刘谦就好了,或者至少让变魔术成为老师的必修课。

三、多种评价体系相结合

我们现在的教学评价还离不开考试成绩,但是我们能做的是把其它的评价标准融合到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不是只以分数论高低、成败的。告诉他们除了分数,还有课堂表现,还有课外表现。

建立在这三点的基础之上,我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中主要加强了小组的作用:

一、把一个班级分为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分为三个小组,各有大组长,小组长,负责组员在教室内的所有活动,当然首先就是学习。在分组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互补的问题,所以分组的规则是向我以前的一个同事学

习的,他是一个篮球迷,在一次月考之后他就模仿了NBA选秀制,我觉得非常的适用。大概方式就是以总体成绩为标准:前九名的同学为小组长,然后各个名次段的同学分配到各个组,确保班级的后九名的同学坐在前九名的同学旁边。当然,在大概位置定下来之后肯定要进行一定的调整,要从学生的性格、平时表现、各学科之间的互补等方面考虑,比如说前九名的同学中有个别同学肩负其它比较多的任务,或是性格不适合做组长,也我们就会调整。最终,还要对那些不是对自己的坐位很满意的同学进行疏导,与他们沟通。表面上看来这样的座位安排是以成绩为基础的,但我在实践中感受到了成效:最突出的我们的后进生,没有了那种被忽视的感觉,把他安排在一个成绩优秀的同学旁,首先就是给他带来了一种存在感,这也算是对他们的最基本的尊重吧;而成绩好的学生的责任心也得到了升华。因之,我们班的学生中既没有那种太优秀而“高处不胜寒”的学生,也没有那种因为学习不好而很自卑的,孤立的,不合群的学生。

二、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中,不管是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讨论,课后复习,背诵,都会以小组的方式完成,用学生教学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我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在讲一个容易错的知识点的时候,面对一个基础不好的学生,会用我的方式讲,然后问他,懂了吗,会了吗,答案是肯定的,然后下次做题目错了,然后再讲,再教他理解,把我认为是最容易理解的思路告诉他,结果其实还是一样。可是有一次,我让一个比他成绩好不到哪儿去的,但是这个知识点懂了的同学去教他,以后他就一直都会了。我反思了一下,原因很简单,我们老师,特别是有经验的老师,总是会做这样一件事,努力地寻找着,发现着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最能让他们接受的思路。可实际上,离他们最近的思维方式,恰恰是坐在他们周围的学生,因为他们是同龄人。所以,用学生教学生,肯定会有比我们预期更好的效果。当然在这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就是我们老师发挥指导作用的时机了。

三、相信学生,这是我认为是课堂转型的最重要的一点

用一种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课堂转型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而做到这一点,对我们有些老师来说,还是有点困难的。比如说我班上的格桑云登,怎么把课堂给他呢。其实也可以给的,每次小组活动的时候他也在说,碰到他掌握的东西,也会举手。只是大多数时间里,他的表现总是伴随着我没说出口的疑问:他真的会了吗?而原因我也已经找到了,就是不相信他,不是不相信学生能自主地学习,而是不相信学生能在没有老师的“喋喋不休”的情况下就能学会,以为只有我说了,仔细地分析了,反复地强调了,他们才能更会!其实这样的结果是:我累了,他们烦了,我们的教和学的激情都没了,我们都不快乐了。所以在我以后的课堂上,我会不停地告诉自己:相信他们,把课堂交给他们。

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 论地方转型高校应用型教师能力的提升
  • 论地方转型高校应用型教师能力的提升 陈立万 向春荣谢昆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过程中应用型师资队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机制体制建设.教师转型.人才引进.兼职队伍建设以及应用型教学团队构建等完善途径,对应用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作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转型 应用型教师队伍 教学 ...

  • 课堂转型的挑战
  • 课堂转型的挑战 咱们放下教材,开始更深入的对话吧. 钟启泉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编者按 深深地沉下去,倾听教育一线的声音.高高地昂起头,仰望教育发展的前沿. 当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当我们开始强调"内涵发展",我们应该直接聚焦课堂,迎接课堂 ...

  • 践行科学发展观,在教员岗位上履职尽责
  • [摘要]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教员,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参与学校教学评价建设各项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实践教员的自我转型,统筹协调教学.科研.学 ...

  • 浅谈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转型
  • 浅谈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转型 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郯城县分校 于慎兴 农民科技培训2015年10月第10期 当前党和国家特别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在全国实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民教育培训机构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农民教育培训过程中,要适应时代发展和农民需要,转变 ...

  • 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选题指南
  • 附件1 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选题指南 一.本科教育综合改革 1-1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应用技能型本科教育综合改革 1-2 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发展定位与结构优化研究 1-3 构建高等学校全方位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4 校企.校院(所)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1-5 基于自主学习的本科教 ...

  •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
  • 摘 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是教育界的一场深度改革,对解决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以及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并探讨了相关措施,以促进转型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为切实加强高等教育领域"供给侧结 ...

  • 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必须实现三个根本转变
  • 摘 要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转型院校必须首先在转型文化创建.转型路径选择及转型定位设计三个方面实现根本转变,在创建良好转型文化氛围的前提下,紧紧围绕服务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进行变革的路径选择,实现流程再造,制定科学.系统.可行的转型战略,加 ...

  •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的思考
  • 摘要:按照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的有关精神和要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为重点,推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改革和转型. 关键词:高校:转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 ...

  •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培训体会
  • 理性认识 自觉行动 努力建设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本次参加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专题研讨班受益匪浅.在此,要感谢教育部对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发展问题的关注和对培训项目的精心策划,更要为培训项目承办单位的周到安排和高质量服务点赞.正是由于每个培训环节都用心组织,环环相扣,保证了本次培训是一次大家满意度颇高的培 ...

  • 黑龙江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 摘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既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是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部署,加快教育综合改革.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当前,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形成了广泛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