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启超故居[散文欣赏]

陈红胜

时值阳春三月,天气暖和,我随化州文艺采风团一行十多人,在江门市文联原主席、知名作家、化州乡亲余教的陪同下,前往位于广东新会茶坑村的梁启超故居参观。

穿过浓荫蔽空的榕树林,走过宽平踏实的石板路,转弯抹角,我们来到了梁启超故居及其纪念馆前。先进入接待室,观看梁启超生平录像。文字介绍说: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维新派领导人之一。出身于书香门第、耕读世家。6岁读经书,8岁能文章,17岁中举,18岁就学于康有为。1895年随康有为赴京会试,参与组织“公车上书”;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次年主讲长沙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1898年参与组织发动著名的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流亡日本,在日创办《新民丛报》、《国风报》、《新小说》。民国成立后,他回国创办《庸言报》。并先后入阁任司法总长和财政总长。他力反袁世凯称帝。曾先后出洋游历欧美诸国及考察国内各省,交流中西文化和了解社情民生。晚年在清华学堂讲学。他在文学上倡导文体改良,诗文作品甚丰,后人将他的作品编辑为《饮冰室合集》,洋洋1400万字。后人给他盖棺定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学术大师,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

读梁启超,便是读一部中国百科全书,正因为怀着这种心情,我们参观他的故居时,便有一种捧读史书的感觉。故居坐落在苍翠的凤山下,这凤山如巨型交手椅,美丽苍郁,时见小鸟飞鸣,拱扶着茶坑村和这座名人故宅。村宅四周有鱼塘、水网、榕林,田畴沃野,石板巷四通八达。梁启超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青砖土瓦房,由故居住宅、怡堂书室以及回廊等建筑组成,约400多平方米。故居住宅有一正厅、一便厅、一饭厅、二耳房。正厅门楣上悬挂着一块牌匾,为梁启超书立,上书:“一等嘉禾章中卿衔少卿司法总长参政院参政”。两厅前各有一天井,便厅侧有梯级直达其顶部楼亭书斋,可眺山水风光。怡堂书室连着故居住宅,是梁启超曾祖父所建,乃梁启超诞生及少年读书,接受儒家传统思想教育的地方。故居左边开侧门两个,上门进,下门出。我参观当时,正值午后,游人甚少,颇有点冷落的感觉。两耳房内有木板阁楼,床与蚊帐用物尚在,但显得狭窄昏暗。这就是名人所住的地方么?难道这里有天地灵气么?当我离开这里走进怡堂书室时,我便明白了。人的成才是需要读书的,是需要接受文化教育的。怡堂书室原也是住宅,梁启超的父亲在家里设私塾,自当塾师,教其儿子及乡民子弟,正厅设教室,偏房供人住宿。梁启超于清同治十二年就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读书。如今书室里还摆着几张古式课桌,我相信少年梁启超在这里读书时是何等地勤奋和用功,而且他从这里走出去后又是带着传统的儒家思想去接受中外新的科学思想,这才造就了一代名家。人们对梁启超津津乐道的,是他参与组织发动的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谱写了梁启超亮丽的人生一页。他说:“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可见梁启超是十分重视办教育培养人才的。正因为如此,他九个子女才个个受过高等教育(其中六人留学美国),个个成才,一门三院士六专家。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从事古建筑研究。因他在中国建筑学上有重要贡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948年,他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他先后担任过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及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梁启超次子梁思永,是著名考古学家。他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1948年参加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工作,并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1950年8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梁启超的五子梁思礼,是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他先后获得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学位以及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学成归国。1956年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导弹系统研究室主任,是我国航天事业开拓者之一,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获“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梁启超的三子梁思忠是年轻的军事家,四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长女梁思顺是诗词家,次女梁思超是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是革命活动家,从事革命工作数十年。梁启超子女成才的情况,故居内墙上有张贴介绍。从故居里出来,我的概叹是:人要成才就必须读书学习。我与余教等人在“怡堂书室”前照了一幅相,以作留念。

与梁启超故居配套的还有2001年新建的梁启超故居纪念馆,约1600平方米(因时间关系,我们不进去参观),馆前有一浅水养鱼池,池内锦鲤畅泳,悠然自乐。还有一连着故居的小广场,场中竖立着梁启超的立身铜雕像。我面向巨人,默然致意,并轻轻朗诵梁启超的诗作《自励》,以自励。其诗云:

万事祸为福所倚,百年力与命相持。

立身岂患无余地,报国惟忧或后时。

陈红胜

时值阳春三月,天气暖和,我随化州文艺采风团一行十多人,在江门市文联原主席、知名作家、化州乡亲余教的陪同下,前往位于广东新会茶坑村的梁启超故居参观。

穿过浓荫蔽空的榕树林,走过宽平踏实的石板路,转弯抹角,我们来到了梁启超故居及其纪念馆前。先进入接待室,观看梁启超生平录像。文字介绍说: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维新派领导人之一。出身于书香门第、耕读世家。6岁读经书,8岁能文章,17岁中举,18岁就学于康有为。1895年随康有为赴京会试,参与组织“公车上书”;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次年主讲长沙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1898年参与组织发动著名的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流亡日本,在日创办《新民丛报》、《国风报》、《新小说》。民国成立后,他回国创办《庸言报》。并先后入阁任司法总长和财政总长。他力反袁世凯称帝。曾先后出洋游历欧美诸国及考察国内各省,交流中西文化和了解社情民生。晚年在清华学堂讲学。他在文学上倡导文体改良,诗文作品甚丰,后人将他的作品编辑为《饮冰室合集》,洋洋1400万字。后人给他盖棺定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学术大师,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

读梁启超,便是读一部中国百科全书,正因为怀着这种心情,我们参观他的故居时,便有一种捧读史书的感觉。故居坐落在苍翠的凤山下,这凤山如巨型交手椅,美丽苍郁,时见小鸟飞鸣,拱扶着茶坑村和这座名人故宅。村宅四周有鱼塘、水网、榕林,田畴沃野,石板巷四通八达。梁启超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青砖土瓦房,由故居住宅、怡堂书室以及回廊等建筑组成,约400多平方米。故居住宅有一正厅、一便厅、一饭厅、二耳房。正厅门楣上悬挂着一块牌匾,为梁启超书立,上书:“一等嘉禾章中卿衔少卿司法总长参政院参政”。两厅前各有一天井,便厅侧有梯级直达其顶部楼亭书斋,可眺山水风光。怡堂书室连着故居住宅,是梁启超曾祖父所建,乃梁启超诞生及少年读书,接受儒家传统思想教育的地方。故居左边开侧门两个,上门进,下门出。我参观当时,正值午后,游人甚少,颇有点冷落的感觉。两耳房内有木板阁楼,床与蚊帐用物尚在,但显得狭窄昏暗。这就是名人所住的地方么?难道这里有天地灵气么?当我离开这里走进怡堂书室时,我便明白了。人的成才是需要读书的,是需要接受文化教育的。怡堂书室原也是住宅,梁启超的父亲在家里设私塾,自当塾师,教其儿子及乡民子弟,正厅设教室,偏房供人住宿。梁启超于清同治十二年就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读书。如今书室里还摆着几张古式课桌,我相信少年梁启超在这里读书时是何等地勤奋和用功,而且他从这里走出去后又是带着传统的儒家思想去接受中外新的科学思想,这才造就了一代名家。人们对梁启超津津乐道的,是他参与组织发动的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谱写了梁启超亮丽的人生一页。他说:“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可见梁启超是十分重视办教育培养人才的。正因为如此,他九个子女才个个受过高等教育(其中六人留学美国),个个成才,一门三院士六专家。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从事古建筑研究。因他在中国建筑学上有重要贡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948年,他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他先后担任过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及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梁启超次子梁思永,是著名考古学家。他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1948年参加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工作,并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1950年8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梁启超的五子梁思礼,是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他先后获得美国普渡大学学士学位以及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学成归国。1956年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导弹系统研究室主任,是我国航天事业开拓者之一,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获“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梁启超的三子梁思忠是年轻的军事家,四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长女梁思顺是诗词家,次女梁思超是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是革命活动家,从事革命工作数十年。梁启超子女成才的情况,故居内墙上有张贴介绍。从故居里出来,我的概叹是:人要成才就必须读书学习。我与余教等人在“怡堂书室”前照了一幅相,以作留念。

与梁启超故居配套的还有2001年新建的梁启超故居纪念馆,约1600平方米(因时间关系,我们不进去参观),馆前有一浅水养鱼池,池内锦鲤畅泳,悠然自乐。还有一连着故居的小广场,场中竖立着梁启超的立身铜雕像。我面向巨人,默然致意,并轻轻朗诵梁启超的诗作《自励》,以自励。其诗云:

万事祸为福所倚,百年力与命相持。

立身岂患无余地,报国惟忧或后时。


相关内容

  • 英烈长留天地间_谒谭嗣同故居记
  • 专栏 英烈长留天地间 --- 谒谭嗣同故居记◎李元洛 在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近代史的晚清时代,人才层出 不穷,英才星斗灿烂.但我最敬仰的英才之中,莫过于湖南的 谭嗣同和浙江的秋瑾了,他们一为伟丈夫,一为奇女子,在历 史的天平上,他们永远都是绝不失重的一世之雄,也是永不 褪色的万古人物.秋瑾的故居在浙 ...

  • 自强不息相关文章
  •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道出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更体现了那些先天性身体有着缺陷人们的意志与对生命不输的执着精神.生命是我们不能把握的,但命运我们可以去创造:逆境我们不能预知,但生命的光明属于我们-- ...

  • 北京的名人故居
  • 北京的名人故居 主要集中在东城.西城和宣武三个城区.目前,北京的名人故居,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两处: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1处:鲁迅故居.毛泽东故居.李大钊故居.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地.朱彝尊故居(顺德会馆).康有为故居.梅兰芳故居.程砚秋故居.齐白石故居.老 ...

  • 张宝贵| 北京四合院里的花木(珍藏版)
  • 四合院是北京的特色之一,所以人们一提起北京的古都风貌,总是说起"古槐.紫藤.四合院".在北京的三个代表特色景物中,也可以说是古都北京的"符号",树木就占了两项.而北京四合院里是必植有各种花木的.因花木是有生命的机体,四合院中植有花木,才有了生气.灵气,才有了温 ...

  • 湖南名人旅游资源论略
  • 摘要:湖南名人 旅游 资源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古代.近 现代 等两个方面.湖南名人辈出的原因主要是文化的积淀与 时代 的召唤.利用湖南名人旅游资源来 发展 旅游业的对策是开发"祭祀与怀祖". 历史 文化.红色.购物与休闲之旅. 关键词:湖南名人:旅游资源:丰富性 目前 ,湖南省委 ...

  • 北京胡同游完全攻略
  • 北京胡同游完全攻略 无论你是北京土著.还是来到这里的外乡人,或许你只是想在这里驻足片刻;我们每个人对于北京的胡同都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情怀.北京的胡同,布局上大多正东正西或正南正北,走向横竖笔直;从而构成了十分方正的北京城.胡同的形成和发展,在其名称上也留下了历史变迁的痕迹,反映出不同的人文风情. 一 ...

  • 梁实秋 走过蔷薇与荆棘之路
  • 梁实秋:走过蔷薇与荆棘之路 导言:"人生的路途,多少年来就这样地践踏出来了,人人都循着这路途走,你说它是蔷薇之路也好,你说它是荆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1987年的11月3日,梁实秋先生于台北走完了他84年的人生路.他的身后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及< ...

  • 你知道哪些有关天津名人故居的故事?(看侃影娱的回答,9赞)
  • "百年历史看天津",天津有英.法.德.意.美.日.俄.奥.匈.比利时九国租界,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天津最具特色而且在全国所独有的便是租界里各式各样的小洋楼,3000多栋风貌建筑.800多栋名人故居,从末代皇帝溥仪的静园到梁启超故居,从著名京剧艺术家马连良的故居疙瘩楼到现代杰出剧作 ...

  • 在线读书:中国名人故居楹联精选(2008)
  • 中国名人故居楹联精选 作者:解维汉 出版日期:2008 页数:276 关键词:对联 作品集 中国 分类: 文学 >杂著 在线阅读中国名人故居楹联精选电子书超星阅读器 阅读1阅读2下载图书 阅读器阅读/下载图书须安装超星阅读器,立即下载 添加到学习计划 收藏推荐 分享到 内容提要 名人故居的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