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中华民族人民的家园

一、 国土与人民 1、辽阔的疆域

(1)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黑龙江省) 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海南省) 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黑龙江省)

(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欧洲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15个陆上相邻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6个隔海相望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太平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意义:东部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西部的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英国的海陆位置:四面环海,海洋岛国。

蒙古的海陆位置: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典型内陆国。

美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濒临太平洋。

(5)濒临的海域——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主要岛屿: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

2、行政区划(各省区的行政中心和简称见书本P7) (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 乡(镇)三级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3、众多的人口

(1)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3.7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密西疏。

(3)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线,该线以东人口十分稠密,以西人口比较稀少。

4、多民族的大家庭

(1)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分布最广的是回族。

(2)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3)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等生活和生产方面各具特色。

二、山川秀美

1、复杂多样的地形(具体地形区见书本P11)

(1)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地最大,丘陵最小) 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2)三级阶梯

第一级阶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一、二级阶梯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地形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3)沿北纬32°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2、季风的影响

(1)我国的气候特点:气候差异显著,季风气候影响最大。

(2)我国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3)季风的风向和特点:

(4)季风气候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 利(积极影响): 季风气候给我们提供了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优越条件。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对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极为有利。 弊(负面影响): 季风的不稳定性,有时也会造成一些灾害,如涝灾、旱灾及寒潮等。都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母亲河(中国水系图见书本P17)

(1)河流:最长的河流是长江,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湖泊: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最高的湖泊是纳木措。 (2)我国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多数河流都自西向东流。我国气候对河流、湖泊的影响:我国东部气候温暖湿润,河流湖泊数量众多。

(3)长江和黄河的比较

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岸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三、地域差异显著 1、秦岭—淮河分南北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东部季风区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2、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东西部的划分详见书本P26)

(2)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目的:通过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差距,使东西部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西部经济腾飞的有利条件: 广袤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

3、交流与互补

区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目的: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南北方交流与互补的实例: 南水北调工程

东西部交流与互补的实例: 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

四、综合控究五——认识宝岛台湾 1、台湾的位置和自然环境

(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岛屿组成。西望福建,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濒南海,是我国东南海上门户。

(2)台湾的气候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丰富,其中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岛内地形以丘陵为主,山脉多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山脉有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等。 2、认识台湾的特色

(1)台湾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天然植物园、水果之乡、蝴蝶王国、东方糖库等美称。 (2)台湾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因为这里开发时间早,自然环境优越。

(3)台湾各地特色鲜明:

台北——台湾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岛内第一大城市。标志性建筑是101大楼。 新竹——台湾科技起飞的发动机。以高新技术开发而闻名。

苗栗——农业发达,茶园遍布。 彰化——农业发达,种植水稻

台南——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流淌着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血肉亲情。 高雄——台湾最大港口,台湾南部最大城市。

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北方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湿润炎热,冬季干燥寒冷) 1、红松之乡

(1)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的小兴安岭,是我国著名的林区。这里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

(2)红松的用途:木材纹理细致,材质好,不怕潮湿,耐腐蚀,是建筑、造船、国防工业的优良用材。提炼出的松香和松节油,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3)林区主要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等。

(4)林区现存的问题:由于对森林长期过量开采,森林资源急剧减少,而掠夺性的开发,也破坏了林区的生态环境。

(5)林区应对危机的措施:提高林区木材的知名度;合理采伐森林;发展森林食品、旅游;发展木材深加工产业等。 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位置和特点: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是世界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

(2)存在问题:由于人类过度开发,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3)黄土高原文化:民居——窑洞,民歌——信天游,鼓舞——腰鼓等 3、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

(1)位置和地位: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

(2)历史地位:建城3000多年,作为王朝都城也有800年历史,主要朝代有元、明、清。 (3)城市布局和主要建筑:

①天安门及其广场,位于北京市的中心位置。分布着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建筑。 ②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是我国政治生活的心脏。

③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④国家体育场,即鸟巢,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北京新的文化景观。 ⑤胡同和四合院,体现北京的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

二、南方地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1、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流域)

(1)位置: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三面濒江临海,以平原为主。

(2)生产特色:是我国著名的水乡和鱼米之乡。优越的灌溉条件和肥沃的土壤,使这里很早就成为中国农业的高产地区。

(3)水乡古镇:盛泽、南浔、乌镇、周庄等。古镇形成原因:长期以来,这里的农副业、手工业一直比较发达,四通八达的水路又为民间贸易往来提供了便利。

(4)生活特色:水是水乡最大的特色,众多的河道是城镇联系外界和物资进出的通道。为了洗涤、取水以及出行的便利,往往临河建屋。太湖三白:银鱼、白鱼、白虾。

2、富庶的四川盆地

(1)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是我国著名的盆地。盆地内部地形以丘陵为主。

(2)四川盆地农业发达,是我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其原因:北有秦岭、大巴山,大大减弱冬季寒潮和冷空气的入侵程度,也使夏季热量不易扩散,因而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的特点。所以气候温和,热量充裕,降水丰沛,土壤肥沃,全年适宜耕种。

(3)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成因:得益于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

(4)自然资源:天然气、芒硝等矿产居中国之冠;千年盐都——自贡(我国最大的井盐生产基地);大熊猫、金丝猴、雪豹等都生活在这里。 (5)巴蜀文化:川剧、变脸、川菜等。

3、开放的珠江三角洲

(1)位置: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地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2)珠三角是现代化农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鱼基地和亚热带水果基地。

(3)珠三角吸引外资、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廉价的劳动力、土地成本低,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还有它是著名的侨乡。

(4)珠三角的工业产业:家用电器、纺织和服装、电子及通信设备等,这里还是亚洲乃至世界信息产品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被誉为“世界工厂”。

4、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

(1)位置和地位:地处东海之滨,以富庶的长江三角洲为依托。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

(2)上海的发展历程:200多年前,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美誉。鸦片战争后,一跃成为亚洲东部地区的金融中心、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一直居全国领先地位。1990年国家实施浦东开发战略后,被推向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3)浦东的工业产业:金融业——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高科技产业——张江高科技园区;钢铁产业——宝钢集国是我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制造业——上海汽车工业集团;航运业——上海港已经成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覆盖面最广的港口。

三、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 1、丝路明珠(新疆)

(1)位置和地形:位于我国西北部,深入内陆,远离海洋。高原和盆地相间分布,有三山夹两盆的特点。这里沙漠连绵,绿洲星星点点的分布,水资源短缺。

(2)历史地位:2000多年前,这里有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3)生产特色:利用坎儿井发展绿洲农业。主要农产品:小麦、棉花、葡萄、哈密瓜、石榴、香梨等。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能源产业。如石油、天然气。

(4)坎儿井的好处:减少蒸发,节约水源;避免污染,保证水质;自流灌溉,无需动力 (5)新疆发展绿洲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良好的热量条件和灌溉条件。

2、草原风情(内蒙古)

(1)位置:地处温带草原气候区,位于内蒙古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2)生活特色:牧民们世代生活在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衣——蒙古袍(适合马背活动,冬季加里衬抵御寒冷);住——蒙古包(便于搭建和拆卸);食——牛羊肉和奶制品;行——骑马、勒勒车;节日——那达慕大会;艺术——长调、蒙古舞等。

3、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1)位置和地位:乌鲁木齐是新疆首府,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位于新疆中部,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有“开天辟地之门户”的称谓,是连接天山南北、连接新疆与内地的交通枢纽。

(2)亚欧大陆桥的建设对乌鲁木齐发展的意义:有利于吸引外资,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新疆成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枢纽。

(3)乌鲁木齐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发达的交通网络,非常便捷。 (4)乌市的发展成就:不仅是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也是中亚地区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集散地。从乌洽会到中国—亚欧博览会。国际大巴扎是乌鲁木齐团结、开放与繁荣的象征。

四、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1、海拔最高的牧区(青藏地区)

(1)位置:位于青藏高原,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

(2)生产特色及成因:高原畜牧业发达,靠天养畜。成因:青藏高原草场广布,适合耕种的土地少;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高。

(3)独特的牲畜: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独特的作物:青稞。

(4)生活特色:延续靠天养畜的传统,过着自给自足的游物生活。衣——藏袍;住——帐;行——骑马;食——牛羊肉和奶制品等。

(5)青藏铁路开通对该地区的意义: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经过加工的牛羊肉产品等高原特产通过该铁路走向全国各地;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西藏投资创业,促进青藏地区与内地的各方面交流,促进该地的经济发展。 2、高原圣城——拉萨

(1)位置和地位:西藏首府,位于西藏东部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海拔3600多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

(2)别称和成因:日光城。成因:地势高,空气稀薄,日照时间长。

(3)圣城的体现:宗教——藏传佛教;建筑——布达拉宫、大昭市;节日——雪顿节;习俗——转经;日常生活——朝圣。

(4)拉萨的新貌: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独特休闲方式:打林卡。

五、综合探究六 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

1、社会调查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主要渠道。

2、社会调查的步骤——第一步:确定主题;第二步:拟定提纲;第三步:实施调查;第四步:撰写调查报告。

3、社会调查的方法:查阅资料法(间接调查)、实地调查法(直接调查)、问卷调查法、

访问调查法等。

4、社会调查的成果形式:一般形成以**为主题的调查报告,也可以板报形式公布,也可以是一幅饱含信息的地图,还可以是一篇充满激情的记叙文。

第七单元 生活的变化

一、规则的演变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都要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 2、 规则的含义:人们生活的规范和准则。

3、 规则的形式:在现代社会,许多规则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比如法律、公约等;但社会中还存在一类规则,是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流传下来的,如各地的风俗习惯。

4、规则的作用:通过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行人传递特定信息,标明生活用品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效率,构建和谐社会。

5、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从无到有的规则:太空交通法则、宠物法等。原因:以适应新领域中的新事物和新变化。 从有到无的规则:农业税条例等。原因:不符合发展的要求。

不断完善的规则:跳石——斑马线;烟花禁放——限放等。原因:生活的需要不断完善

二、传媒的行程

1、文化传播的途径:教育、日常交往、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旅游等 2、文化传播的媒介:语言、文字、电子、网络等

3、大众传媒的产生,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大众传媒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4、大众传媒的功能: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最基本的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监督功能;娱乐功能

影响: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传承优秀文化;影响社会舆论等

5、互联网媒体的特点:可以兼收并蓄各种已有的大众传媒,还是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

三、生活的故事

1、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变化之中。

以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量入为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节俭; 现在:适时的更新换代,寅吃卯粮,超前消费。

2、代际差异的含义: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时会产生“代沟”。

3、正确认识代际差异:代际差异仿佛是一圈圈年轮,印证着社会生活的变迁;生活总在不停地变化,代际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坚守。

四、综合探究七 区域的变化

1、区域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迁移、环境的变迁、交通的发展、经济发展、历史沿革等。

2、了解区域变化,需要各种资料。第一手资料:来自自己实践、经历或直接观察所获得的资料;第二手资料: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转述得来的资料。一般上,第一手资料比第二手资料更可靠。

3、描述区域的变化:同一个区域的变化,在不同人眼里,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事实是事件的真实情况,观点则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

一、原始先民的家园

1. 史前时代是指 有文字记载以前 的人类历史。按 生产工具 分为 旧石器时代 和 新石器时代 。在史前时代,人类取得的巨大进步有: 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等。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会不会制造工具 。如果以 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 二三百万年 的历史了。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比较

4、新石器时代的新体现在: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和生活用具 陶器 。 5、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产生时间:一万年前

影响:①促进生产工具的改进成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原始手工业的发展;③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实现 定居生活 。

6、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 九千年前 的 西亚地区 。

定居的好处:有利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

二、早期文明区域

1、国家的产生 和 文字的发明 以及阶级的分化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尼罗河水的 定期泛滥 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志着人们告别野蛮,进入文明时代。

三、中华文明探源

1、距今一万年前后,我国出现了文明时代的曙光。

早期农业:北方和南方形成了粟作农业区和稻作农业区。原因详见P109

手工业:陶器制作达到领先水平。蛋壳黑陶杯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社会结构:开始出现私有制,人们因财富和权力的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古代城市:河南淮阳平粮台(黄河流域,距今约5000年)

精神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

2、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历史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成为古史传说。古史传说中所描述的远古时代被称为传说时代。

3、炎帝和黄帝 是四五千年前我国 黄河流域 的部落首领。

炎帝号称 神农氏 ,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们打井。 他们被尊为华夏族人文初祖的原因:两个部落融合,定居中原,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华夏族。他们的发明创造从各方面改善人民的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

4、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意义: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发展与沿革。考古发掘为人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古代传说为人们提供了第二手资料

5、禅让制 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经禅让产生的首领有 尧、舜、禹 。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由 禹 于公元 前2070年 建立的 夏朝 。

综合探究八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1、我国历史上有王朝纪年(西汉武帝之前)、年号纪年(西汉武帝之后)、公元纪年(当代)、干支纪年等。

2、公元纪年法:把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以公元元年为界划分为公元前后。 3、各种记录时间的词汇

世纪: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这是在20世纪40年代。

年代: 每10年称为一个年代

时代: 一个较长的时段 例: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代、工业时代、近代

计算时间的长度 不跨越公元前、公元后,只需要两个数字相减 (A—B)

跨越公元前、公元后,则是两个数字相加再减1。(A+B—1)

4、历史资料

一、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可分为 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

①文献资料——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包括史书、 档案、日记、报刊、图片等其他文件和音像资料。一般为第一手资料。

特点:基本反映历史真实情况,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②实物资料—— 指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包括遗址、墓葬、出土文物等 。一般为第一手资料。

特点:可以填补文献记载的空白,验证文献资料记载的真实性,再现历史。

③口述资料——指人们口头进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回忆录、采访记等。一般为第二手资料。

特点:有虚构成份,但可以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中华民族人民的家园

一、 国土与人民 1、辽阔的疆域

(1)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黑龙江省) 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海南省) 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黑龙江省)

(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欧洲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15个陆上相邻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伯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逆时针方向) 6个隔海相望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我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太平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意义:东部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西部的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英国的海陆位置:四面环海,海洋岛国。

蒙古的海陆位置: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典型内陆国。

美国的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部濒临大西洋,西部濒临太平洋。

(5)濒临的海域——太平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主要岛屿:台湾岛(中国最大的岛)、海南岛(中国第二大岛)

2、行政区划(各省区的行政中心和简称见书本P7) (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 乡(镇)三级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3、众多的人口

(1)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3.7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密西疏。

(3)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线,该线以东人口十分稠密,以西人口比较稀少。

4、多民族的大家庭

(1)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分布最广的是回族。

(2)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3)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等生活和生产方面各具特色。

二、山川秀美

1、复杂多样的地形(具体地形区见书本P11)

(1)我国的地形特点: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地最大,丘陵最小) 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2)三级阶梯

第一级阶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一、二级阶梯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主要地形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3)沿北纬32°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2、季风的影响

(1)我国的气候特点:气候差异显著,季风气候影响最大。

(2)我国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3)季风的风向和特点:

(4)季风气候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的影响 利(积极影响): 季风气候给我们提供了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优越条件。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对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极为有利。 弊(负面影响): 季风的不稳定性,有时也会造成一些灾害,如涝灾、旱灾及寒潮等。都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3、母亲河(中国水系图见书本P17)

(1)河流:最长的河流是长江,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湖泊: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最高的湖泊是纳木措。 (2)我国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使我国多数河流都自西向东流。我国气候对河流、湖泊的影响:我国东部气候温暖湿润,河流湖泊数量众多。

(3)长江和黄河的比较

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河流、湖泊的行洪能力大大降低,更加大了沿岸地带发生严重水灾的可能性。

三、地域差异显著 1、秦岭—淮河分南北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东部季风区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2、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东西部的划分详见书本P26)

(2)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目的:通过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差距,使东西部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西部经济腾飞的有利条件: 广袤的土地、壮美的山川、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独特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文化

3、交流与互补

区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目的: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南北方交流与互补的实例: 南水北调工程

东西部交流与互补的实例: 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

四、综合控究五——认识宝岛台湾 1、台湾的位置和自然环境

(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岛屿组成。西望福建,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濒南海,是我国东南海上门户。

(2)台湾的气候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丰富,其中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岛内地形以丘陵为主,山脉多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山脉有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等。 2、认识台湾的特色

(1)台湾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天然植物园、水果之乡、蝴蝶王国、东方糖库等美称。 (2)台湾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因为这里开发时间早,自然环境优越。

(3)台湾各地特色鲜明:

台北——台湾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岛内第一大城市。标志性建筑是101大楼。 新竹——台湾科技起飞的发动机。以高新技术开发而闻名。

苗栗——农业发达,茶园遍布。 彰化——农业发达,种植水稻

台南——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流淌着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血肉亲情。 高雄——台湾最大港口,台湾南部最大城市。

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北方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湿润炎热,冬季干燥寒冷) 1、红松之乡

(1)位于黑龙江省中北部的小兴安岭,是我国著名的林区。这里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

(2)红松的用途:木材纹理细致,材质好,不怕潮湿,耐腐蚀,是建筑、造船、国防工业的优良用材。提炼出的松香和松节油,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3)林区主要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等。

(4)林区现存的问题:由于对森林长期过量开采,森林资源急剧减少,而掠夺性的开发,也破坏了林区的生态环境。

(5)林区应对危机的措施:提高林区木材的知名度;合理采伐森林;发展森林食品、旅游;发展木材深加工产业等。 2、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位置和特点: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是世界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

(2)存在问题:由于人类过度开发,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3)黄土高原文化:民居——窑洞,民歌——信天游,鼓舞——腰鼓等 3、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

(1)位置和地位: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是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

(2)历史地位:建城3000多年,作为王朝都城也有800年历史,主要朝代有元、明、清。 (3)城市布局和主要建筑:

①天安门及其广场,位于北京市的中心位置。分布着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建筑。 ②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是我国政治生活的心脏。

③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④国家体育场,即鸟巢,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北京新的文化景观。 ⑤胡同和四合院,体现北京的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

二、南方地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1、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流域)

(1)位置: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三面濒江临海,以平原为主。

(2)生产特色:是我国著名的水乡和鱼米之乡。优越的灌溉条件和肥沃的土壤,使这里很早就成为中国农业的高产地区。

(3)水乡古镇:盛泽、南浔、乌镇、周庄等。古镇形成原因:长期以来,这里的农副业、手工业一直比较发达,四通八达的水路又为民间贸易往来提供了便利。

(4)生活特色:水是水乡最大的特色,众多的河道是城镇联系外界和物资进出的通道。为了洗涤、取水以及出行的便利,往往临河建屋。太湖三白:银鱼、白鱼、白虾。

2、富庶的四川盆地

(1)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是我国著名的盆地。盆地内部地形以丘陵为主。

(2)四川盆地农业发达,是我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其原因:北有秦岭、大巴山,大大减弱冬季寒潮和冷空气的入侵程度,也使夏季热量不易扩散,因而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的特点。所以气候温和,热量充裕,降水丰沛,土壤肥沃,全年适宜耕种。

(3)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成因:得益于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

(4)自然资源:天然气、芒硝等矿产居中国之冠;千年盐都——自贡(我国最大的井盐生产基地);大熊猫、金丝猴、雪豹等都生活在这里。 (5)巴蜀文化:川剧、变脸、川菜等。

3、开放的珠江三角洲

(1)位置: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地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2)珠三角是现代化农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蔗糖基地、淡水鱼基地和亚热带水果基地。

(3)珠三角吸引外资、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廉价的劳动力、土地成本低,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还有它是著名的侨乡。

(4)珠三角的工业产业:家用电器、纺织和服装、电子及通信设备等,这里还是亚洲乃至世界信息产品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被誉为“世界工厂”。

4、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

(1)位置和地位:地处东海之滨,以富庶的长江三角洲为依托。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

(2)上海的发展历程:200多年前,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美誉。鸦片战争后,一跃成为亚洲东部地区的金融中心、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一直居全国领先地位。1990年国家实施浦东开发战略后,被推向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3)浦东的工业产业:金融业——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高科技产业——张江高科技园区;钢铁产业——宝钢集国是我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制造业——上海汽车工业集团;航运业——上海港已经成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覆盖面最广的港口。

三、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 1、丝路明珠(新疆)

(1)位置和地形:位于我国西北部,深入内陆,远离海洋。高原和盆地相间分布,有三山夹两盆的特点。这里沙漠连绵,绿洲星星点点的分布,水资源短缺。

(2)历史地位:2000多年前,这里有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3)生产特色:利用坎儿井发展绿洲农业。主要农产品:小麦、棉花、葡萄、哈密瓜、石榴、香梨等。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能源产业。如石油、天然气。

(4)坎儿井的好处:减少蒸发,节约水源;避免污染,保证水质;自流灌溉,无需动力 (5)新疆发展绿洲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良好的热量条件和灌溉条件。

2、草原风情(内蒙古)

(1)位置:地处温带草原气候区,位于内蒙古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2)生活特色:牧民们世代生活在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衣——蒙古袍(适合马背活动,冬季加里衬抵御寒冷);住——蒙古包(便于搭建和拆卸);食——牛羊肉和奶制品;行——骑马、勒勒车;节日——那达慕大会;艺术——长调、蒙古舞等。

3、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1)位置和地位:乌鲁木齐是新疆首府,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位于新疆中部,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有“开天辟地之门户”的称谓,是连接天山南北、连接新疆与内地的交通枢纽。

(2)亚欧大陆桥的建设对乌鲁木齐发展的意义:有利于吸引外资,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新疆成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枢纽。

(3)乌鲁木齐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发达的交通网络,非常便捷。 (4)乌市的发展成就:不仅是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也是中亚地区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集散地。从乌洽会到中国—亚欧博览会。国际大巴扎是乌鲁木齐团结、开放与繁荣的象征。

四、青藏地区(高原山地气候,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1、海拔最高的牧区(青藏地区)

(1)位置:位于青藏高原,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

(2)生产特色及成因:高原畜牧业发达,靠天养畜。成因:青藏高原草场广布,适合耕种的土地少;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高。

(3)独特的牲畜: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独特的作物:青稞。

(4)生活特色:延续靠天养畜的传统,过着自给自足的游物生活。衣——藏袍;住——帐;行——骑马;食——牛羊肉和奶制品等。

(5)青藏铁路开通对该地区的意义: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经过加工的牛羊肉产品等高原特产通过该铁路走向全国各地;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西藏投资创业,促进青藏地区与内地的各方面交流,促进该地的经济发展。 2、高原圣城——拉萨

(1)位置和地位:西藏首府,位于西藏东部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海拔3600多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

(2)别称和成因:日光城。成因:地势高,空气稀薄,日照时间长。

(3)圣城的体现:宗教——藏传佛教;建筑——布达拉宫、大昭市;节日——雪顿节;习俗——转经;日常生活——朝圣。

(4)拉萨的新貌: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独特休闲方式:打林卡。

五、综合探究六 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

1、社会调查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主要渠道。

2、社会调查的步骤——第一步:确定主题;第二步:拟定提纲;第三步:实施调查;第四步:撰写调查报告。

3、社会调查的方法:查阅资料法(间接调查)、实地调查法(直接调查)、问卷调查法、

访问调查法等。

4、社会调查的成果形式:一般形成以**为主题的调查报告,也可以板报形式公布,也可以是一幅饱含信息的地图,还可以是一篇充满激情的记叙文。

第七单元 生活的变化

一、规则的演变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都要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 2、 规则的含义:人们生活的规范和准则。

3、 规则的形式:在现代社会,许多规则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比如法律、公约等;但社会中还存在一类规则,是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流传下来的,如各地的风俗习惯。

4、规则的作用:通过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行人传递特定信息,标明生活用品的规范,建立生活的秩序,提高生活的效率,构建和谐社会。

5、规则,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随着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变化。

从无到有的规则:太空交通法则、宠物法等。原因:以适应新领域中的新事物和新变化。 从有到无的规则:农业税条例等。原因:不符合发展的要求。

不断完善的规则:跳石——斑马线;烟花禁放——限放等。原因:生活的需要不断完善

二、传媒的行程

1、文化传播的途径:教育、日常交往、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旅游等 2、文化传播的媒介:语言、文字、电子、网络等

3、大众传媒的产生,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大众传媒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4、大众传媒的功能: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最基本的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监督功能;娱乐功能

影响: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传承优秀文化;影响社会舆论等

5、互联网媒体的特点:可以兼收并蓄各种已有的大众传媒,还是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

三、生活的故事

1、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变化之中。

以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量入为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节俭; 现在:适时的更新换代,寅吃卯粮,超前消费。

2、代际差异的含义: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时会产生“代沟”。

3、正确认识代际差异:代际差异仿佛是一圈圈年轮,印证着社会生活的变迁;生活总在不停地变化,代际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坚守。

四、综合探究七 区域的变化

1、区域的变化包括人口的迁移、环境的变迁、交通的发展、经济发展、历史沿革等。

2、了解区域变化,需要各种资料。第一手资料:来自自己实践、经历或直接观察所获得的资料;第二手资料: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转述得来的资料。一般上,第一手资料比第二手资料更可靠。

3、描述区域的变化:同一个区域的变化,在不同人眼里,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事实是事件的真实情况,观点则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第八单元 文明探源

一、原始先民的家园

1. 史前时代是指 有文字记载以前 的人类历史。按 生产工具 分为 旧石器时代 和 新石器时代 。在史前时代,人类取得的巨大进步有: 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等。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会不会制造工具 。如果以 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 二三百万年 的历史了。 3、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比较

4、新石器时代的新体现在: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和生活用具 陶器 。 5、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产生时间:一万年前

影响:①促进生产工具的改进成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②推动原始手工业的发展;③促使农业村落出现,人类实现 定居生活 。

6、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 九千年前 的 西亚地区 。

定居的好处:有利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传承。

二、早期文明区域

1、国家的产生 和 文字的发明 以及阶级的分化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尼罗河水的 定期泛滥 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志着人们告别野蛮,进入文明时代。

三、中华文明探源

1、距今一万年前后,我国出现了文明时代的曙光。

早期农业:北方和南方形成了粟作农业区和稻作农业区。原因详见P109

手工业:陶器制作达到领先水平。蛋壳黑陶杯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社会结构:开始出现私有制,人们因财富和权力的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古代城市:河南淮阳平粮台(黄河流域,距今约5000年)

精神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

2、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历史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成为古史传说。古史传说中所描述的远古时代被称为传说时代。

3、炎帝和黄帝 是四五千年前我国 黄河流域 的部落首领。

炎帝号称 神农氏 ,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们打井。 他们被尊为华夏族人文初祖的原因:两个部落融合,定居中原,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华夏族。他们的发明创造从各方面改善人民的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

4、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意义: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发展与沿革。考古发掘为人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古代传说为人们提供了第二手资料

5、禅让制 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经禅让产生的首领有 尧、舜、禹 。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由 禹 于公元 前2070年 建立的 夏朝 。

综合探究八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1、我国历史上有王朝纪年(西汉武帝之前)、年号纪年(西汉武帝之后)、公元纪年(当代)、干支纪年等。

2、公元纪年法:把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以公元元年为界划分为公元前后。 3、各种记录时间的词汇

世纪: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 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这是在20世纪40年代。

年代: 每10年称为一个年代

时代: 一个较长的时段 例: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代、工业时代、近代

计算时间的长度 不跨越公元前、公元后,只需要两个数字相减 (A—B)

跨越公元前、公元后,则是两个数字相加再减1。(A+B—1)

4、历史资料

一、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可分为 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

①文献资料——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包括史书、 档案、日记、报刊、图片等其他文件和音像资料。一般为第一手资料。

特点:基本反映历史真实情况,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②实物资料—— 指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包括遗址、墓葬、出土文物等 。一般为第一手资料。

特点:可以填补文献记载的空白,验证文献资料记载的真实性,再现历史。

③口述资料——指人们口头进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回忆录、采访记等。一般为第二手资料。

特点:有虚构成份,但可以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相关内容

  •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1.我国辽阔疆域(P3图5-2) 960万km2,≈欧洲,世界No.3(<俄,加) 234 67.比较黄河.长江(P17 ~P21) 89.我国东西部差异 12345.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开发历史悠 ...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学科说明书
  •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 学科说明书 一. 本册书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 ...

  •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检测复习资料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内容有: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 ...

  •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
  • 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建立政权:建立以列宁为首的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2.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经农民耕种: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3.迁都:1918年从彼得格勒 ...

  •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六学习主题 6. 吐蕃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初,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时把金成公主嫁给尺带珠丹,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并建立会盟碑. 7. 南诏是彝族和白族的先民.8世纪初,蒙舍诏统一个诏,建立了以太和城为中心的南诏1.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称帝,建立以长安为 ...

  •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 中 华 书 局 版 历 史 八 年 级 下 册 复 习 提 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 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 (2)决议:①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名.国家性质. ②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 九年级下册历史考点复习 中考目标要求: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文内容提要: 一.彼得格勒起义(十月革命的发生): ⑴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大战后期,1917年3月,俄国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同时 ...

  •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海底两万里]相关练习
  • <海底两万里>相关练习 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生物学家凡尔纳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 ( ).( ). 2.<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 )号潜艇的故事.凡尔纳的小说之所以拥有广大的读者,原因在于( ) 小说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 ( ),凡尔纳被公认为是&q ...

  • 常卫东初中历史课小专题研究教学总结11608
  • 初中历史课小专题研究教学总结 惠农区尾闸中学 常卫东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一.问题提出: 作为老师谁都希望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地参与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课堂上,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小组讨论时,学生是七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