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缝干涉实验说明了什么事情?

最开始的双缝干涉实验证实了光具有波动性,对牛顿时代光的粒子性提出了挑战。关于光是波还是粒子的争论,曾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之久。这场旷世争论加深了人们对光的本质(波粒二象性)的认识,并最终催发了量子力学的诞生。

近现代人们对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证实了,像电子这样人们传统认为是粒子的客体也具有波动的特性,即电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更一般地,微观粒子普遍地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因此,近现代的双缝干涉实验也加深了人们对物质波的认识。

图1. 双缝干涉实验示意图

历史回顾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进行了有名的双缝干涉实验,他让一束点光源的光通过一个双缝,然后在双缝后面的光屏上面观察到了干涉条纹,这是由于光具有波动性,光通过双缝到达显示屏上时由于走过的路程不同,从而产生相位的相长或相消。因此产生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图2. 英国物理学家 托马斯.杨

图3. 光的单缝衍射和双缝干涉

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

托马斯.杨的双缝实验之后过了一个多世纪,量子力学有所发展之后,人们对微观粒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即所有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为了在实验上验证电子的波动性,1961年 the University of Tübingen的物理学家 Claus Jönsson做了电子的双缝实验,发现了电子的干涉条纹,从而证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之后一系列的实验又证明了其他粒子,质子、中子等也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也具有波动性。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是直接验证量子理论的经典实验之一。

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

关于粒子的双缝干涉实验,我们会想到这么一个问题:粒子的波动性是许多粒子的集体行为还是单个粒子的本征行为?如果在做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时,我们可以有效控制电子流量,让电子一个一个通过双缝,一个一个达到屏上,还会出现波的干涉条纹吗?

直觉告诉我们,不会。

有人真做了这样的实验。1974年,意大利物理学家Pier等人成功进行了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像量子理论中预言的那样,他们真观测到了单电子的干涉条纹!这个看似反直觉的实验在2002年被“Physics World”评为最美丽的科学实验。

图4. 随着时间的增加,一颗一颗打过去的电子逐渐展现出了干涉条纹

费曼在他的物理学讲义第三卷中曾利用思想实验详细地介绍了单电子干涉实验。他讲到

所有这些都是及其神秘的。你考虑的越多,就越会感到神秘。

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

电子作为粒子总是以完整颗粒的形式到达光屏,这些颗粒到达的概率分布则像波的强度的分布,正是从这个意义来说,电子的行为“有时候像粒子,有时像波”。

最后我想说,双缝干涉实验作为验证波动行为的一种手段,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托马斯.杨当初对这个实验的期待,也远远超过了我们对它的期待。它已经成为某一种象征,是科学实在性的象征,也是电子神秘行为的一种象征。

最开始的双缝干涉实验证实了光具有波动性,对牛顿时代光的粒子性提出了挑战。关于光是波还是粒子的争论,曾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之久。这场旷世争论加深了人们对光的本质(波粒二象性)的认识,并最终催发了量子力学的诞生。

近现代人们对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证实了,像电子这样人们传统认为是粒子的客体也具有波动的特性,即电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更一般地,微观粒子普遍地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因此,近现代的双缝干涉实验也加深了人们对物质波的认识。

图1. 双缝干涉实验示意图

历史回顾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进行了有名的双缝干涉实验,他让一束点光源的光通过一个双缝,然后在双缝后面的光屏上面观察到了干涉条纹,这是由于光具有波动性,光通过双缝到达显示屏上时由于走过的路程不同,从而产生相位的相长或相消。因此产生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图2. 英国物理学家 托马斯.杨

图3. 光的单缝衍射和双缝干涉

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

托马斯.杨的双缝实验之后过了一个多世纪,量子力学有所发展之后,人们对微观粒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即所有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为了在实验上验证电子的波动性,1961年 the University of Tübingen的物理学家 Claus Jönsson做了电子的双缝实验,发现了电子的干涉条纹,从而证明了电子具有波动性。之后一系列的实验又证明了其他粒子,质子、中子等也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也具有波动性。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是直接验证量子理论的经典实验之一。

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

关于粒子的双缝干涉实验,我们会想到这么一个问题:粒子的波动性是许多粒子的集体行为还是单个粒子的本征行为?如果在做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时,我们可以有效控制电子流量,让电子一个一个通过双缝,一个一个达到屏上,还会出现波的干涉条纹吗?

直觉告诉我们,不会。

有人真做了这样的实验。1974年,意大利物理学家Pier等人成功进行了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像量子理论中预言的那样,他们真观测到了单电子的干涉条纹!这个看似反直觉的实验在2002年被“Physics World”评为最美丽的科学实验。

图4. 随着时间的增加,一颗一颗打过去的电子逐渐展现出了干涉条纹

费曼在他的物理学讲义第三卷中曾利用思想实验详细地介绍了单电子干涉实验。他讲到

所有这些都是及其神秘的。你考虑的越多,就越会感到神秘。

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

电子作为粒子总是以完整颗粒的形式到达光屏,这些颗粒到达的概率分布则像波的强度的分布,正是从这个意义来说,电子的行为“有时候像粒子,有时像波”。

最后我想说,双缝干涉实验作为验证波动行为的一种手段,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托马斯.杨当初对这个实验的期待,也远远超过了我们对它的期待。它已经成为某一种象征,是科学实在性的象征,也是电子神秘行为的一种象征。


相关内容

  • 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中的图像和演示实验
  • 1 课本中的图像和演示实验 1. 解释鸟儿为什么能够安然无恙: 2. 商用核电站使用的是什么核燃料? 3. 物体在传动带上是如何运动的,如何检验. 4. 光斑向什么方向移动? 5. 伽利略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6. 抛掉副油箱的目的是什么? 7. 绳上的拉力等于 8. 在下面哪些情况下,水不喷出来 ...

  • 物理观后感
  • 1. <伽利略的故事>读后感: 伽利略世界著名科学家,他既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又是发明家.他发明了温度计和天 文望远镜,更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 "近代科学之父".他是为维护真理而进 行斗争的不屈不挠的科学战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都能不顾 ...

  • 高中物理第一课时:光的干涉学案一.doc
  • 第一课时 光的干涉 编稿:何万力 审稿:周河先 09.4.8 [学习目标] (1)在复习机械波干涉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产生光的干涉的条件和杨氏实验的设计原理.(B 级) (2)通过干涉实验使学生认识光的干涉现象和干涉条纹的特征.(A 级) (3)使学生掌握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产生亮条纹和暗条纹的原因及条件 ...

  •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与同时的相对性之间忽略的关系
  •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与同时的相对性之间忽略的关系 迈克尔逊一莫雷实验证明了地球参照系的运动对光速没有影响,证明了相对性原理的成立,我们不能用光速验证参考系的运动与否,参考系的运动对光速没有影响. 同时的相对性 假设一列很长的火车在沿平直轨道飞快地匀速行驶.车厢中央有一个光源发出了一个闪光,闪光照到了车厢 ...

  • 高中物理实验试题及答案
  • 高中物理实验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全选对得2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如图所示,是力学中三个实验装置,这三个实验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 ) A .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 B .放大的思想方法 C .比较的思想方法 D .猜想的思想方 ...

  • 对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 对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杨德甫, 杨能勋, 徐 红 (延安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陕西延安716000) 摘 要:采用光路分析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迈克尔逊干涉仪使用实验中所出现的条纹间距.条纹偏 移.条纹粗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两反射面M1和M ′2的距离和方位是解决问题的两个主要方面. ...

  • 物理光学综合题 难题
  • 1.利用发波水槽可以观察很多波的现象,填出下列图案所对应的现象(只需填入字母). (1)是________. (2)是________. A .波的反射 B .波的折射 C .波的衍射 D .波的干涉 E .多普勒效应 [答案]D :C [解析] 试题分析:(1)是水波的干涉:(2)是水波的衍射. ...

  • 光的波粒二象性
  • 光的波粒二象性 人类对光的研究起源很早,但对光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光究竟是波还是粒子?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从十七世纪初开始,至二十世纪初以光的波粒二象性告终,前后共三百多年的时间.正是这种争论,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并导致了20世纪物理学的重大成就--量子力学的诞生. 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 ...

  • 原子的"比萨斜塔实验"
  •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周林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还记得少年时代课本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吗?故事讲的是25岁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当众同时抛下了重量分别为1磅和10磅的两个铁球,用实验否定了统治20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权威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