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高职合唱队训练所出现的教学方式不正确,实践少,学员精神面貌不到位问题,提出当前高职合唱队训练必须进行改革。教师在教学中,需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通过"唱""指"结合,培养学员的集体意识,教会学员正确的合唱姿势,努力做到教学创新,符合新型合唱训练的教学方法,使学员的学识得到提高,精神面貌得以改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合唱队 训练方法 "唱""指"结合 集体意识 合唱姿势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合唱和指挥"课,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法等方面都照搬传统高师的"合唱与指挥" 教学模式--只重视合唱的演唱技巧和指挥动作训练,忽视了如何进行合唱训练和面对合唱团的实操性指挥训练。老师似乎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了学生,可当学生面对一个活生生的合唱团,往往不知如何着手训练。 一、合唱训练要求学员"唱"指"相结合 教学内容要以教育目标为根据,以往的"合唱与指挥"课之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相一致。以往的教学,只重视合唱中的演唱和指挥部分,学生毕业后只会演唱几首合唱作品的某一声部,会几首合唱作品的指挥动作。而对组织,训练合唱队普遍觉得困难。那么,高职的"合唱与指挥"课究竟要培养学生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呢?笔者认为,高职"合唱与指挥"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合唱与指挥"课的学习达到能"唱"(演唱多声部合唱作品),能"指"(掌握"合唱与指挥"的基本技巧),能"训"(掌握训练合唱队的方法)三个目标。所以,高职"合唱与指挥"课的内容,必须围绕提高这三个方面的能力来展开。高职学生专业底子薄,课时又不多,如何科学地安排课程内容无疑显得更加重要。 "唱"是学习合唱与指挥的基础,训练和指挥合唱必须有演唱合唱作品的经历。因此,应该把"唱"安排在合唱与指挥课首位,并且要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这里的"唱"不单单是指演唱合唱作品,其重要目的还在于曲目的积累。所以,在选材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应从二部合唱开始,慢慢过渡到三部,四部合唱。所选的合唱作品在风格,形式,类型以及题材上应该多样化。为了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合唱作品,还要安排赏析中外优秀合唱作品及优秀合唱队的表演等内容。 "指"要在"唱"的基础上进行,当学生有了演唱合唱的经历和积累了一定的合唱曲目后,再来学习指挥,会顺利很多。需要指出的是,指挥部分的教学,不要过分重视图式的教学,切忌把"指挥"课变成"体操"课,应把教学重点放在指挥的原理和乐谱的分析上,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并且有一定的分析乐谱的能力,艺术创造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选材上,要选材不同风格和类型的作品进行分析与练习,鼓励学生形成正确和富有个性的指挥风格。 如果说"唱"与"指"是学习合唱指挥的基础,那么"训"无疑使学习合唱指挥的关键。因为在训练合唱队时,指挥能掌握和运用有效的合唱训练方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轻视"合唱训练学"这方面的内容,而要把这方面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来抓,也就是说,在掌握了一定的合唱与指挥的基本技能技巧后,必须学习如何组织合唱队,如何划分声部,如何进行合唱中的呼吸,发声,共鸣,音准,吐字咬字,合唱音响平衡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 二、合唱训练要求学员有集体意识 合唱是声音的共性艺术,是通过多声部多层次多种表现手段及处理方法达到高度协调的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艺术更多的是淹没自己突出集体,是群体艺术的结晶,更是一种最直接可行,最能体现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的素质教育载体。 1、唱训练要求合唱队员既要有表现作品的整体意识,又有独立的声部观念。经过长期的合唱训练的人,一般都具有良好的音乐整体感和独立的声部观念,而且感觉敏锐,分辨能力强。合唱队员在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又要注意倾听不同的声部的音色,力度,强弱,千万不能是毫无主见地跟随,也不能是滥竽充数,更不能使"墙头草,两边倒"。因此,当遇到演唱多声部合唱作品时,合唱队员必须有正确的和声听觉能力了,丰富的曲式知识来抵抗外来因素的干扰。合唱队员在集体中培养了整体中的独立意识和"抗诱惑"能力。这难道不是合作与独立这一辩证统一关系最有力的证明吗?打个比方说,一个人在集体中,既要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包容谦让,又要互相监督,立场坚定,是否分明,这也正是我们合唱精神所倡导和提倡的。质教育的根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质教育的根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 2、合唱训练可以培养学员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根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传统课堂教育的方式虽然内容丰富,形式集中,但难免呆板和枯燥,在党中央大力倡导创新的今天,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施教内容将是大势所趋。合唱艺术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有一位音乐家这样说过"音乐并不是单纯的声音,也许音乐将拯救世界"。演唱一部分优秀的合唱歌曲,可以使人们重温创业历史,感受革命激情,点燃奋斗热情。慷慨激昂,催人振奋的《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了一代热血青年走上抗日的前线;波涛汹涌的《黄河大合唱》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起的斗志,意志和伟大力量;《走进新时代》满怀豪情,继往开来,表达了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热情高涨再造新辉煌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在今天,染着韩式红发的大中学生,身穿牛仔裤,插着耳机听着嘻哈音乐漠然走过街头已渐成潮流。在张扬个性的大旗下,以革命历史为主的传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的触动作用已不似往昔。由此,利用合唱这种可以激发和调动人的情感的群体音乐活动,作为传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有力补充,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合唱训练要求学员学会正确的姿势 合唱是一种集体的表演艺术,它不同于个别的声乐教学活动。在合唱教学中,训练是为了提高,提高是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方法,提高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素质。为了巩固声区,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声音上的协调。平衡,统一,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 歌唱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唱歌训练一定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往往不够重视。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各个器官的 配合,姿势正确了才能使发声部位正常运行。 正确的歌唱姿势: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精神饱满的状态。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着力在前脚,身体自然平稳;眼睛保持平视,眉,眼,嘴要呈现积极状态,演唱中眼睛应睁大一些,不要眯起眼睛唱歌。胸部自然挺起,小腹收缩,两臂自然垂落。正确的感觉应该是仿佛由小腹到两眉之间形成一条直线,脖子和后背,腰部连成一线,这样可使气息畅通无阻。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内在情感赋予动作,但动作要简练大方,切忌画蛇添足。 关于这些,大多数有实际经验的中国教育家和音乐理论教育家都是深有体会的,人民大众及莘莘学子也是深有体会的。合唱的发展,真实的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反应了人类的心灵活动与追求,也真实的表达了人类的精神寄托,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合唱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了发展,社会有随着合唱的发展而得到繁荣,合唱的功能也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慢慢发生变化,这种艺术形式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对人类的素质教育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你,并净化和荡涤着人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孙从音 合唱艺术手册 上海音乐出版社 2.修海林 罗小平著 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3.杨和平等 音乐理论与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摘 要】针对高职合唱队训练所出现的教学方式不正确,实践少,学员精神面貌不到位问题,提出当前高职合唱队训练必须进行改革。教师在教学中,需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通过"唱""指"结合,培养学员的集体意识,教会学员正确的合唱姿势,努力做到教学创新,符合新型合唱训练的教学方法,使学员的学识得到提高,精神面貌得以改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合唱队 训练方法 "唱""指"结合 集体意识 合唱姿势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合唱和指挥"课,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法等方面都照搬传统高师的"合唱与指挥" 教学模式--只重视合唱的演唱技巧和指挥动作训练,忽视了如何进行合唱训练和面对合唱团的实操性指挥训练。老师似乎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了学生,可当学生面对一个活生生的合唱团,往往不知如何着手训练。 一、合唱训练要求学员"唱"指"相结合 教学内容要以教育目标为根据,以往的"合唱与指挥"课之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不相一致。以往的教学,只重视合唱中的演唱和指挥部分,学生毕业后只会演唱几首合唱作品的某一声部,会几首合唱作品的指挥动作。而对组织,训练合唱队普遍觉得困难。那么,高职的"合唱与指挥"课究竟要培养学生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呢?笔者认为,高职"合唱与指挥"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合唱与指挥"课的学习达到能"唱"(演唱多声部合唱作品),能"指"(掌握"合唱与指挥"的基本技巧),能"训"(掌握训练合唱队的方法)三个目标。所以,高职"合唱与指挥"课的内容,必须围绕提高这三个方面的能力来展开。高职学生专业底子薄,课时又不多,如何科学地安排课程内容无疑显得更加重要。 "唱"是学习合唱与指挥的基础,训练和指挥合唱必须有演唱合唱作品的经历。因此,应该把"唱"安排在合唱与指挥课首位,并且要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这里的"唱"不单单是指演唱合唱作品,其重要目的还在于曲目的积累。所以,在选材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应从二部合唱开始,慢慢过渡到三部,四部合唱。所选的合唱作品在风格,形式,类型以及题材上应该多样化。为了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合唱作品,还要安排赏析中外优秀合唱作品及优秀合唱队的表演等内容。 "指"要在"唱"的基础上进行,当学生有了演唱合唱的经历和积累了一定的合唱曲目后,再来学习指挥,会顺利很多。需要指出的是,指挥部分的教学,不要过分重视图式的教学,切忌把"指挥"课变成"体操"课,应把教学重点放在指挥的原理和乐谱的分析上,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并且有一定的分析乐谱的能力,艺术创造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选材上,要选材不同风格和类型的作品进行分析与练习,鼓励学生形成正确和富有个性的指挥风格。 如果说"唱"与"指"是学习合唱指挥的基础,那么"训"无疑使学习合唱指挥的关键。因为在训练合唱队时,指挥能掌握和运用有效的合唱训练方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轻视"合唱训练学"这方面的内容,而要把这方面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来抓,也就是说,在掌握了一定的合唱与指挥的基本技能技巧后,必须学习如何组织合唱队,如何划分声部,如何进行合唱中的呼吸,发声,共鸣,音准,吐字咬字,合唱音响平衡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 二、合唱训练要求学员有集体意识 合唱是声音的共性艺术,是通过多声部多层次多种表现手段及处理方法达到高度协调的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艺术更多的是淹没自己突出集体,是群体艺术的结晶,更是一种最直接可行,最能体现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的素质教育载体。 1、唱训练要求合唱队员既要有表现作品的整体意识,又有独立的声部观念。经过长期的合唱训练的人,一般都具有良好的音乐整体感和独立的声部观念,而且感觉敏锐,分辨能力强。合唱队员在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又要注意倾听不同的声部的音色,力度,强弱,千万不能是毫无主见地跟随,也不能是滥竽充数,更不能使"墙头草,两边倒"。因此,当遇到演唱多声部合唱作品时,合唱队员必须有正确的和声听觉能力了,丰富的曲式知识来抵抗外来因素的干扰。合唱队员在集体中培养了整体中的独立意识和"抗诱惑"能力。这难道不是合作与独立这一辩证统一关系最有力的证明吗?打个比方说,一个人在集体中,既要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包容谦让,又要互相监督,立场坚定,是否分明,这也正是我们合唱精神所倡导和提倡的。质教育的根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质教育的根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 2、合唱训练可以培养学员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根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传统课堂教育的方式虽然内容丰富,形式集中,但难免呆板和枯燥,在党中央大力倡导创新的今天,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施教内容将是大势所趋。合唱艺术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有一位音乐家这样说过"音乐并不是单纯的声音,也许音乐将拯救世界"。演唱一部分优秀的合唱歌曲,可以使人们重温创业历史,感受革命激情,点燃奋斗热情。慷慨激昂,催人振奋的《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了一代热血青年走上抗日的前线;波涛汹涌的《黄河大合唱》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起的斗志,意志和伟大力量;《走进新时代》满怀豪情,继往开来,表达了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热情高涨再造新辉煌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在今天,染着韩式红发的大中学生,身穿牛仔裤,插着耳机听着嘻哈音乐漠然走过街头已渐成潮流。在张扬个性的大旗下,以革命历史为主的传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的触动作用已不似往昔。由此,利用合唱这种可以激发和调动人的情感的群体音乐活动,作为传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有力补充,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合唱训练要求学员学会正确的姿势 合唱是一种集体的表演艺术,它不同于个别的声乐教学活动。在合唱教学中,训练是为了提高,提高是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方法,提高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素质。为了巩固声区,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声音上的协调。平衡,统一,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 歌唱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唱歌训练一定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往往不够重视。姿势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各个器官的 配合,姿势正确了才能使发声部位正常运行。 正确的歌唱姿势: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精神饱满的状态。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着力在前脚,身体自然平稳;眼睛保持平视,眉,眼,嘴要呈现积极状态,演唱中眼睛应睁大一些,不要眯起眼睛唱歌。胸部自然挺起,小腹收缩,两臂自然垂落。正确的感觉应该是仿佛由小腹到两眉之间形成一条直线,脖子和后背,腰部连成一线,这样可使气息畅通无阻。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内在情感赋予动作,但动作要简练大方,切忌画蛇添足。 关于这些,大多数有实际经验的中国教育家和音乐理论教育家都是深有体会的,人民大众及莘莘学子也是深有体会的。合唱的发展,真实的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反应了人类的心灵活动与追求,也真实的表达了人类的精神寄托,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合唱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了发展,社会有随着合唱的发展而得到繁荣,合唱的功能也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慢慢发生变化,这种艺术形式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对人类的素质教育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你,并净化和荡涤着人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孙从音 合唱艺术手册 上海音乐出版社 2.修海林 罗小平著 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3.杨和平等 音乐理论与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