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制定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新安所镇中心学校
2012年6月
《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制定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1、班规,也可叫班约,广义的班规包括班级管理制度、班号、班徽、班歌等的规定。狭义的班规专指约束管理学生的制度条约。班规是一个班上制定的供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对全体学生的言行及学习有着规范性作用,可以制约、评价、激励学生。
2、农村小学特色班规,着眼点在“特色”二字上。何谓特色?即能体现出农村小学学生特点,能广泛适应农村小学班级管理,能有别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这种泛而统一的要求规定,能因材施教、因班而异的班级管理制度。
3、班规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制度建设内容。一个别具特色的班规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它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塑造,约束学生言行,从而形成蓬勃向上的力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现实意义
教书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作为学校和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还要重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思想决定行动,习惯决定命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顺利从事学习和其它活动的重要前提。学校一直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的位置来抓。
班级是学生受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和引导者。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良好班风的形成。班规是一个班级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班规的科学、合理并有效实施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增多,影响学生思想变化的因素增多,学生自制能力、遵规守纪意识减弱,学生思想的问题增多,表现在行动上出现许多品德问题。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五花八门,家庭教育的缺失,把学校德育工作推到了风口浪尖。学校、教师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不管不行了!现在的学生思想太复杂了!现在的学生早不把学习当回事了!”这说明学生思想的导和引,学生言行的管与规已迫在眉睫。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学生如何管?班级如何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依法治国,依法治校”推及到“依法治班”,这里的法即为班规。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微型“社会”,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要想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用科学、合理、有效的班规去约束和引导每一位班级成员,让他们形成自律能力。
2、理论意义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会什么与其在什么样的环境、状态、方式下生活有关,不同的班级,会使学生形成不同的心理和行为乃至价值取向。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说就变成你的天性了。“行为决定习
惯,习惯决定命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抓养成教育就是从小为学生打好做人的基础,为学生一生负责的教育。养成好习惯既是教育的成功,也是学生个人的成功。小学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才能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即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生存,培养学生成为兼备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具有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让学生品尝属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情操,成为合格的公民。
学校离不开管理,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也离不开管理。抓好班级管理,才能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才能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
本课题的提出,正是基于学生德育、班级管理的显著地位,基于新时代下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所提出,目的就是要探讨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落实德育?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如何调动学生自主管理、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通过班级管理质量的提高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现状;
2、农村小学班规内容存在的问题;
3、农村小学如何制定科学、合理、适用的班规;
4、农校小学实施班规的有效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1、如何调动农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2、如何培养班干部实行班级自主管理?
3、班规奖惩机制的落实;
4、班规实施的长效机制和改进机制;
五、课题研究国内外现状
我国学者钟启泉认为:教师整顿班级这种团体的教育条件、有效地推进有计划的教育的行为谓之“班级管理”。具体地讲,班级管理是管理者(班主任)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学校制定的目标,从班级具体问题出发,科学地利用人、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管理要素,引导学生顺利地达成班级教育、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一系列综合性、教育性的协调活动。
陶行知先生的学生自治教育思想提出,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组织管理的兴趣,使他们担负起集体的责任,增强他们个人的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自我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学生自主管理活动方式。
在班级管理领域进行研究的较多,如魏书生,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工作漫谈》;李镇西,他的代表作是《爱心与教育》;万玮,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兵法》。魏书生的管理经验的关键词是“自我管理”与“制度管理”,魏书生本人称之为“民主”和“科学”。李镇西的关键词是“爱心”。万
玮的关键词是“计谋”。他们所秉承的管理精神都不太一样。
这么多的巨人对班级管理进行了研究,这说明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热点与难点问题。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选取一个小的切入口,再深入细致的进行研究,找寻出更适合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模式,这是对我们这一课题的巨大挑战。
六、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一)课题研究方法
1、理论学习法
理论指导实践。课题组成员将通过集中和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方法、学生身理心理特点相关理论书籍的学习,提高研究人员理论水平,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校班级管理现状,收集班级管理突出问题与困难,思考探索解决策略,为下一步的研究作准备。
3、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通过日常班主任工作实践,定期召开班会,培养班干部,组织学生自主实施班规,不断调整研究的策略和重点;定期召开课题组研讨会,集中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4、经验总结法
要求课题组成员善于总结,勤于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积极记录课题研究心得体会,交流总结,把经验提升到一定的理论水平。
(二)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5月至2012年9月)组织准备阶段。
1、召开课题申报会,积极准备课题申报各种材料;
2、组织学习相关书籍,提升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意识,提升对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班规如何制定理论水平,做好学习笔记,写出学习心得,思考课题实施方法技巧;
3、进行班级管理现状调查,了解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收集现有各班管理制度,整理现有班规存在问题及实施效果,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和阶段小结。
第二阶段:(2012年10月到2013年8月)研究探索阶段。
1、课题组集体研讨,结合现有班规,探讨制定低、中、高段较为科学、合理、适用班规的方法。
2、把课题组探索出的制定班规的方法在六个实验班中进行实施试验,体现出由学生自主制定班规的特色;
3、形成课题研究例会,课题组共同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学生如何利用班会课自主实施班规;
4、课题组成员对每周的班会进行全程参与,研讨解决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班级遇到的问题;
5、引导学生不断调整充实班规内容,体现出农村小学特色;
6、根据研究探索过程,写出中期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2013年9月到2014年1月)深入实施阶段
1、把课题组经过探索总结出的有效班规的制定与实施办法在全校
范围内进行扩大实验,充分调动全校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意识,尽量做到低段班主任扶,中段班主任辅,高段班主任放的学生自主制定班规、学生自觉遵守班规,学生自主实施班规的班级管理模式;
2、待各学段学生自主制定的班规内容成熟,自主实施的效果显著,形成良好班风班貌时,推出特色班规、特色班会、特色班级;
第四阶段:(2014年2月到2014年6月)总结提练阶段
深入总结课题研究得失成败,撰写相关研究论文,整理课题成果,写出研究报告,为课题结题做好准备。
七、课题组人员分工情况
1、负责人:李翠莲
负责立项申请、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负责组织课题组研讨,协调课题组人员分工与合作。
2、万绍甲、邓丽珠:负责指导课题组成员组织学生自主制定班规和组织学生自主实施班规,并根据学生实施班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负责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
3、李梅、杨焕珍、沈焕莲、周玉姬、沈红亚、李展芬:负责低、中、高段特色班规的制定和实施方法的实践研究,收集低、中、高段学生自主制定与实施特色班规中存在的问题,撰写案例和反思;负责实施特色班规班会课的录像录制。
4、杨兰花、邵红萍:负责课题相关理论书籍选购,课题组所需材料购置,课题研究学习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负责汇编《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及有效运用》一书。
八、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新安所镇中心小学1至6年级班级
九、预期研究成果
1、《小学班级管理问题集》资料
2、《特色班规初探》《班规在班级管理中的突出作用》《小学班级实施自主管理的梯度》《班干部培养妙招》等课题研究论文
3、《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及有效运用》汇编
4、特色班会课录像
5、《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制定与实施策略研究报告》
完成时间: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
十、经费预算
材料费、复印费、培训费等预计8000元。
十一、主要参阅资料
《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著
《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著
《班主任兵法》 万玮著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小学生守则》
2012年6月
《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制定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新安所镇中心学校
2012年6月
《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制定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1、班规,也可叫班约,广义的班规包括班级管理制度、班号、班徽、班歌等的规定。狭义的班规专指约束管理学生的制度条约。班规是一个班上制定的供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对全体学生的言行及学习有着规范性作用,可以制约、评价、激励学生。
2、农村小学特色班规,着眼点在“特色”二字上。何谓特色?即能体现出农村小学学生特点,能广泛适应农村小学班级管理,能有别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这种泛而统一的要求规定,能因材施教、因班而异的班级管理制度。
3、班规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制度建设内容。一个别具特色的班规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它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塑造,约束学生言行,从而形成蓬勃向上的力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现实意义
教书育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作为学校和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还要重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思想决定行动,习惯决定命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顺利从事学习和其它活动的重要前提。学校一直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的位置来抓。
班级是学生受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和引导者。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良好班风的形成。班规是一个班级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班规的科学、合理并有效实施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增多,影响学生思想变化的因素增多,学生自制能力、遵规守纪意识减弱,学生思想的问题增多,表现在行动上出现许多品德问题。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五花八门,家庭教育的缺失,把学校德育工作推到了风口浪尖。学校、教师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不管不行了!现在的学生思想太复杂了!现在的学生早不把学习当回事了!”这说明学生思想的导和引,学生言行的管与规已迫在眉睫。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学生如何管?班级如何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依法治国,依法治校”推及到“依法治班”,这里的法即为班规。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微型“社会”,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要想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用科学、合理、有效的班规去约束和引导每一位班级成员,让他们形成自律能力。
2、理论意义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会什么与其在什么样的环境、状态、方式下生活有关,不同的班级,会使学生形成不同的心理和行为乃至价值取向。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说就变成你的天性了。“行为决定习
惯,习惯决定命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抓养成教育就是从小为学生打好做人的基础,为学生一生负责的教育。养成好习惯既是教育的成功,也是学生个人的成功。小学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只有抓住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才能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即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生存,培养学生成为兼备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具有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让学生品尝属于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情操,成为合格的公民。
学校离不开管理,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也离不开管理。抓好班级管理,才能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才能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
本课题的提出,正是基于学生德育、班级管理的显著地位,基于新时代下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所提出,目的就是要探讨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落实德育?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如何调动学生自主管理、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通过班级管理质量的提高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现状;
2、农村小学班规内容存在的问题;
3、农村小学如何制定科学、合理、适用的班规;
4、农校小学实施班规的有效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1、如何调动农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2、如何培养班干部实行班级自主管理?
3、班规奖惩机制的落实;
4、班规实施的长效机制和改进机制;
五、课题研究国内外现状
我国学者钟启泉认为:教师整顿班级这种团体的教育条件、有效地推进有计划的教育的行为谓之“班级管理”。具体地讲,班级管理是管理者(班主任)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学校制定的目标,从班级具体问题出发,科学地利用人、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管理要素,引导学生顺利地达成班级教育、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形成一系列综合性、教育性的协调活动。
陶行知先生的学生自治教育思想提出,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组织管理的兴趣,使他们担负起集体的责任,增强他们个人的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自我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学生自主管理活动方式。
在班级管理领域进行研究的较多,如魏书生,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工作漫谈》;李镇西,他的代表作是《爱心与教育》;万玮,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兵法》。魏书生的管理经验的关键词是“自我管理”与“制度管理”,魏书生本人称之为“民主”和“科学”。李镇西的关键词是“爱心”。万
玮的关键词是“计谋”。他们所秉承的管理精神都不太一样。
这么多的巨人对班级管理进行了研究,这说明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热点与难点问题。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选取一个小的切入口,再深入细致的进行研究,找寻出更适合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模式,这是对我们这一课题的巨大挑战。
六、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一)课题研究方法
1、理论学习法
理论指导实践。课题组成员将通过集中和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方法、学生身理心理特点相关理论书籍的学习,提高研究人员理论水平,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校班级管理现状,收集班级管理突出问题与困难,思考探索解决策略,为下一步的研究作准备。
3、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通过日常班主任工作实践,定期召开班会,培养班干部,组织学生自主实施班规,不断调整研究的策略和重点;定期召开课题组研讨会,集中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4、经验总结法
要求课题组成员善于总结,勤于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积极记录课题研究心得体会,交流总结,把经验提升到一定的理论水平。
(二)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5月至2012年9月)组织准备阶段。
1、召开课题申报会,积极准备课题申报各种材料;
2、组织学习相关书籍,提升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意识,提升对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班规如何制定理论水平,做好学习笔记,写出学习心得,思考课题实施方法技巧;
3、进行班级管理现状调查,了解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收集现有各班管理制度,整理现有班规存在问题及实施效果,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和阶段小结。
第二阶段:(2012年10月到2013年8月)研究探索阶段。
1、课题组集体研讨,结合现有班规,探讨制定低、中、高段较为科学、合理、适用班规的方法。
2、把课题组探索出的制定班规的方法在六个实验班中进行实施试验,体现出由学生自主制定班规的特色;
3、形成课题研究例会,课题组共同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学生如何利用班会课自主实施班规;
4、课题组成员对每周的班会进行全程参与,研讨解决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班级遇到的问题;
5、引导学生不断调整充实班规内容,体现出农村小学特色;
6、根据研究探索过程,写出中期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2013年9月到2014年1月)深入实施阶段
1、把课题组经过探索总结出的有效班规的制定与实施办法在全校
范围内进行扩大实验,充分调动全校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意识,尽量做到低段班主任扶,中段班主任辅,高段班主任放的学生自主制定班规、学生自觉遵守班规,学生自主实施班规的班级管理模式;
2、待各学段学生自主制定的班规内容成熟,自主实施的效果显著,形成良好班风班貌时,推出特色班规、特色班会、特色班级;
第四阶段:(2014年2月到2014年6月)总结提练阶段
深入总结课题研究得失成败,撰写相关研究论文,整理课题成果,写出研究报告,为课题结题做好准备。
七、课题组人员分工情况
1、负责人:李翠莲
负责立项申请、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负责组织课题组研讨,协调课题组人员分工与合作。
2、万绍甲、邓丽珠:负责指导课题组成员组织学生自主制定班规和组织学生自主实施班规,并根据学生实施班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负责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
3、李梅、杨焕珍、沈焕莲、周玉姬、沈红亚、李展芬:负责低、中、高段特色班规的制定和实施方法的实践研究,收集低、中、高段学生自主制定与实施特色班规中存在的问题,撰写案例和反思;负责实施特色班规班会课的录像录制。
4、杨兰花、邵红萍:负责课题相关理论书籍选购,课题组所需材料购置,课题研究学习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负责汇编《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及有效运用》一书。
八、课题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新安所镇中心小学1至6年级班级
九、预期研究成果
1、《小学班级管理问题集》资料
2、《特色班规初探》《班规在班级管理中的突出作用》《小学班级实施自主管理的梯度》《班干部培养妙招》等课题研究论文
3、《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及有效运用》汇编
4、特色班会课录像
5、《农村小学特色班规制定与实施策略研究报告》
完成时间: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
十、经费预算
材料费、复印费、培训费等预计8000元。
十一、主要参阅资料
《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著
《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著
《班主任兵法》 万玮著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小学生守则》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