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公文的写作技巧

行政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人类在治理社会、管理国家的公务实践中使用的具有法定权威和规范格式的应用文。它是特殊规范化的文体, 具有其它文体所没有的权威性,有法定的制作权限和确定的读者,有特定的行文格式(注意:比模式更进一步)并有行文规则和办理办法。 我国公文一律按照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2月18日发布、1993年11月修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写作和办理。
  公文写作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起草者具有工作实践的基础,懂得工作中许多微妙的关节,而在具体起草中要求较好的文字语言工夫。公文语言总的要求是庄重、平实、概括。公文语言功夫的核心是选词。选词一:要根据所反映的客观实际需要,二:要符合明晰、 确切、简练的标准,三: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 为避免上下文重复而选择不同的词语,注意文中所涉及对象和阅读对象。多用书面语和文书用语,少用形象和描绘性词语和口语,不用方言土语,十分规范。
  需要特别提出公文结构用语。一是开头用语, 用来表示行文目的、依据、原因,伴随情况等。如:为(了)、关于、由于、对于、根据、按(遵、依)照、据、查、奉、兹等。二是结尾用语。如:为要(荷、盼)、是
荷、特此通知(报告、函告)等。 三是过渡用语。如为(对、因、据)此、鉴于、总之、综上所述等。四是经办用语。如:经、已经、业经、现经、兹经、办理、责成、试行、执行、贯彻执行、研究执行、切实执行等。五是称谓用语。有第一人称:我、本;第二人称:你、贵;第三人称:该。等等。
  国家行政公文有12类13种,即命令(令);议案;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公文主文结构,是指除了公文格式(外部组织形式即文头、主文和文尾及其各项设置)之外的公文核心部分。
  这一部分的写作,是公文写作的难点。
  一、 标题
  1. 规范式:三部分,即: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用于重要、庄重的公务
  2. 灵活式
  a 二部分:一是发文机关+文种
  (以上标题下可加时间)
  二是事由+文种
  三是“转发+始发机关及原通知标题”
  b 一部分:只有文种
  ――常是不大重要的公务,带周知性
   带发文机关的标题下面如写发文时间,则须用括号,公务须是重大的、庄重的。文
后不写落款及时间。
  二、 正文
  1.主送机关 (面向机关全体人员或者社会群体的,公务是周知的、重大的,常常不写;注意工作实际中组织关系)
  2. 正文
  a. 原由:一是依据:
  情况:叙述时间、单位、地点、人物和事件等; 常用“目前…”类时间状语 ;简介人物及事迹
  文件: 常用“根据…”;往往是一句话
  意义:议论:常用“是…”
  作用 :常用“将使…”
  二是目的:常用“为…”
  原由部分可省略,或只省略依据、目的之一。
  b 事项:(内容多而重要的分条列项即列出层义,或用小标题 或用句子表达)
  1.并列式。常见。一般写的是公务的横向的、静态的情况。各部分相互之间无紧密联系,独立性强,但共同为
  说明主旨服务。能够省略某一部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概括面广,条理性强。
  并列式内容之间的序码可用数字式,也可用分段式;段中并列的内容可用数字、分号(;),也可用句子并列式。
  要求重轻有
序:重要的放在前边,依次类推。
  2.递进式。一般写的是公务的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或者事理。各部分层层递进,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前后顺序
  也不能颠倒。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逻辑严密,能说明问题。
  在一篇公文中,两种方法可以互相交叉,即以一种方法为主,在某一部分即某一层次中用另一种方法。
  注意:自此以下常运用序码。顺序是一、(一)、1、(1)共四层。
  不重要内容分项可用分段甚至加分号(;)的形式。
  c 结尾:(可以不要)常见有:
  一是各文种专用语如:“请予批准”、“特此通知”等。
  二是希望、号召类。
  从12类13种行政公文中选择出3种社会生活中常用的模式化如下。
  请示模式
  请示是向直接上级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 必须事前行文,一事一文。上级应在一定的时限内批复。
  【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公文种类三部分组成。 如:《×××学校关于创办<校园文学>报的请示》。可以省去发文机关。
  【主送机关】接受请求的直接上级机关,在标题下面一行顶格写起

  只写一个,如需同时送其它机关, 应用抄报(在文末左下角写明)形式。
  【正文】1.请求缘由。一写情况依据(往往用“目前”开头),二写目的说明(用“为...”开头)。

  2.请求事项。分层分项写清具体要求,并说透理由, 提出充足的事实和理论根据。同时,依据实际情况, 提
  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作为上级机关进行判断和指示的参考。
  3.结尾。只是一句祈使性的话:“当否,请批复”或“以上如无不当,请批准”。
  【附件】可有可无。是随同请求的有关材料、图表或其它文件。在正文之后(隔一行)注明附件名称和顺序。
  报告模式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和答复询问的公文。一般事后、事中行文。不要求上级批复,行文较长。报告和总结、调查报告的写法大同小异。常见单位部门的总结同时用于会议,成为报告。
  【标题】一般是:“事由+报告”。
  【主送机关】与请示相同。
  【正文】种类繁多,正文内容有差异。

行政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人类在治理社会、管理国家的公务实践中使用的具有法定权威和规范格式的应用文。它是特殊规范化的文体, 具有其它文体所没有的权威性,有法定的制作权限和确定的读者,有特定的行文格式(注意:比模式更进一步)并有行文规则和办理办法。 我国公文一律按照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2月18日发布、1993年11月修订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写作和办理。
  公文写作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起草者具有工作实践的基础,懂得工作中许多微妙的关节,而在具体起草中要求较好的文字语言工夫。公文语言总的要求是庄重、平实、概括。公文语言功夫的核心是选词。选词一:要根据所反映的客观实际需要,二:要符合明晰、 确切、简练的标准,三: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 为避免上下文重复而选择不同的词语,注意文中所涉及对象和阅读对象。多用书面语和文书用语,少用形象和描绘性词语和口语,不用方言土语,十分规范。
  需要特别提出公文结构用语。一是开头用语, 用来表示行文目的、依据、原因,伴随情况等。如:为(了)、关于、由于、对于、根据、按(遵、依)照、据、查、奉、兹等。二是结尾用语。如:为要(荷、盼)、是
荷、特此通知(报告、函告)等。 三是过渡用语。如为(对、因、据)此、鉴于、总之、综上所述等。四是经办用语。如:经、已经、业经、现经、兹经、办理、责成、试行、执行、贯彻执行、研究执行、切实执行等。五是称谓用语。有第一人称:我、本;第二人称:你、贵;第三人称:该。等等。
  国家行政公文有12类13种,即命令(令);议案;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公文主文结构,是指除了公文格式(外部组织形式即文头、主文和文尾及其各项设置)之外的公文核心部分。
  这一部分的写作,是公文写作的难点。
  一、 标题
  1. 规范式:三部分,即: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用于重要、庄重的公务
  2. 灵活式
  a 二部分:一是发文机关+文种
  (以上标题下可加时间)
  二是事由+文种
  三是“转发+始发机关及原通知标题”
  b 一部分:只有文种
  ――常是不大重要的公务,带周知性
   带发文机关的标题下面如写发文时间,则须用括号,公务须是重大的、庄重的。文
后不写落款及时间。
  二、 正文
  1.主送机关 (面向机关全体人员或者社会群体的,公务是周知的、重大的,常常不写;注意工作实际中组织关系)
  2. 正文
  a. 原由:一是依据:
  情况:叙述时间、单位、地点、人物和事件等; 常用“目前…”类时间状语 ;简介人物及事迹
  文件: 常用“根据…”;往往是一句话
  意义:议论:常用“是…”
  作用 :常用“将使…”
  二是目的:常用“为…”
  原由部分可省略,或只省略依据、目的之一。
  b 事项:(内容多而重要的分条列项即列出层义,或用小标题 或用句子表达)
  1.并列式。常见。一般写的是公务的横向的、静态的情况。各部分相互之间无紧密联系,独立性强,但共同为
  说明主旨服务。能够省略某一部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概括面广,条理性强。
  并列式内容之间的序码可用数字式,也可用分段式;段中并列的内容可用数字、分号(;),也可用句子并列式。
  要求重轻有
序:重要的放在前边,依次类推。
  2.递进式。一般写的是公务的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或者事理。各部分层层递进,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前后顺序
  也不能颠倒。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逻辑严密,能说明问题。
  在一篇公文中,两种方法可以互相交叉,即以一种方法为主,在某一部分即某一层次中用另一种方法。
  注意:自此以下常运用序码。顺序是一、(一)、1、(1)共四层。
  不重要内容分项可用分段甚至加分号(;)的形式。
  c 结尾:(可以不要)常见有:
  一是各文种专用语如:“请予批准”、“特此通知”等。
  二是希望、号召类。
  从12类13种行政公文中选择出3种社会生活中常用的模式化如下。
  请示模式
  请示是向直接上级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 必须事前行文,一事一文。上级应在一定的时限内批复。
  【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公文种类三部分组成。 如:《×××学校关于创办<校园文学>报的请示》。可以省去发文机关。
  【主送机关】接受请求的直接上级机关,在标题下面一行顶格写起

  只写一个,如需同时送其它机关, 应用抄报(在文末左下角写明)形式。
  【正文】1.请求缘由。一写情况依据(往往用“目前”开头),二写目的说明(用“为...”开头)。

  2.请求事项。分层分项写清具体要求,并说透理由, 提出充足的事实和理论根据。同时,依据实际情况, 提
  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作为上级机关进行判断和指示的参考。
  3.结尾。只是一句祈使性的话:“当否,请批复”或“以上如无不当,请批准”。
  【附件】可有可无。是随同请求的有关材料、图表或其它文件。在正文之后(隔一行)注明附件名称和顺序。
  报告模式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和答复询问的公文。一般事后、事中行文。不要求上级批复,行文较长。报告和总结、调查报告的写法大同小异。常见单位部门的总结同时用于会议,成为报告。
  【标题】一般是:“事由+报告”。
  【主送机关】与请示相同。
  【正文】种类繁多,正文内容有差异。


相关内容

  • 公文写作的技巧与艺术--兼谈提升公文写作能力的关键要素(1)
  • 公文写作的技巧与艺术--兼谈提升公文写作能力 的几个关键要素(上)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的副秘书长张学栋.今天我和大家共享交流的是公文写作的技巧与艺术--兼谈一下提升公文写作能力的几个关键要素. 大概从这么几个部分:上半部分主要讲讲公文的概述,公文写作的属性.基本功和一般的技巧.下 ...

  • 公文写作的技巧与艺术
  • 公 文 写 作 办公室整理 2010 年8月日技巧与艺术20 目 录 一.公文概述. ................................... 3 二.公文的种类. ................................. 3 三.公文使用的范围. ............. ...

  • 行政公文写作技巧
  • 行政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人类在治理社会、管理国家的公务实践中使用的具有法定权威和规范格式的   应用文。它是特殊规范化的文体, 具有其它文体所没有的权威性,有法定的制作权限和确定的读者,有特定的   行文格式(注意:比模式更进一步)并有行文规则和办理办法。 我国公文一律按照国务院办公厅1987 ...

  • 公文写作技巧-如何快速起草公文
  • 公文写作快速成文五技巧 公文是实用文,是为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处理具体事务而撰写的.而问题的解决.事务的处理又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因此,公文写作有严格的时限要求,其价值和作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时效性上.有的公文在领导研究决定后就需要立即起草成文,交付使用; 有的则要求在工作过程中制作,与工 ...

  • 公文写作规范与处理技巧
  • 公文写作规范与处理技巧 公文的作用 1) 领导和指导的作用 颁发法令法规.传达领导意旨,领导和指导下级开展工作. 2) 行为规范的作用 对有关事项作出强制性的规定,对事项及事项所涉及的人员进行规范. 3) 传递信息的作用 在管理与工作开展中承担上传下达的角色,是公文的基本功用. 4) 公务联系的作用 ...

  • 公文写作的快速成文技巧
  • 公文是实用文,是为解决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处理具体事务而撰写的.而问题的解决.事务的处理又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因此,公文写作有严格的时限要求,其价值和作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时效性上.有的公文在领导研究决定后就需要立即起草成文,交付使用:有的则要求在工作过程中制作,与工作同步进行,工作结束,公文 ...

  • 厚积薄发,笔耕不辍--浅谈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 星垂垂墼鱼垦垦藿垦圆邕兰趋幽!型!!!竺业 厚积薄发,笔耕不辍 --浅谈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马路明 (青海民族大学西宁 81 科教论坛 0007) 摘要:公文写作是一个集智慧和视野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脑力活动,它需要文字工作人员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深邃的理论素养,高度的敬 业精神.勤奋的实最过程.娴熟的 ...

  • 公务文书写作讲座
  • 公务文书写作讲座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朝源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王朝源,受邀来给大家讲一讲公务文书写作方面的知识.本人一直在高校从事写作学的教学和研究,其间也曾经开了小差,在基层政府挂职锻炼,做过政府办公室主任,可以说有些理论,有点经验.今天将我的一些心得和实际操作经验和大家 ...

  • 公务员考试申论答题技巧:公文写作
  • 公文写作 一.公文写作定义 公文是我国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章样式.它包含13类.14种公文形式: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其中"命令类"包括"命令"和&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