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词曲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一

一、注音或写字

畔 绮 闻笛fǜ 折jí 干gē 风piāoxù

hànqīng 宫què qióng楼 chánjuān fēngluán

二、填表

项目 酬乐天…… 赤壁 过零丁洋 水调歌头 山坡羊

作者

朝代

体裁

名句

押韵

韵脚

修辞

表达的感情

三、解释词语

长精神 铁未销 自将磨洗 寥落 零丁 丹心 汗青 把酒 不胜 何似 何事 婵娟 绮户 经行

四、按原文填空:

A、 ___________ _,到乡翻似 。 , 。

B、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 , 。

C、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今夕是何年。

D、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事古难全。 , 。

E、峰峦如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西都,____________ 。伤心秦汉经行

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百姓苦;亡,____________ 。

五、诗句的理解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

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3、

4、如何理解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 这首词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什么?

7、请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中作者

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

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8、

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什么诗句,写的是思乡之人,抒的是思乡之情。

9、在苏轼这首词中

1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理

解这句话的意义?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什么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略 二、

项目 酬乐天…… 赤壁 过零丁洋 水调歌头 山坡羊

修辞 对偶、比喻、借代[名句] 借代[戟] 对偶[颔、颈联]、比喻[颔联、汗青]借代[干戈] 对

偶[人有…月有…]、比喻[天上宫阙、人间]、反问[有问号的句子] 对偶[兴……亡……]、比

喻[第一句]

表达的感情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

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

抑郁不平之气。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

捐躯的豪情壮志。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和对亲人的良好

祝愿。 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

三、四见课文 五、1、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

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2、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

闻笛赋

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

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

会总是向前发展。4、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

重写。5、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赤胆忠心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6、

交代写作缘由,引出下文。7、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9、思念远方亲人

的作者自己。10、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在作者看来,不管封建

王朝的兴还是亡,带给老百姓的都是苦!封建王朝

姓受苦;而亡时,老百姓因战祸流离失所,百姓更遭殃!11、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

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周瑜们的胜利带有运气,而曹

操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12、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

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良好祝愿。

练习二

[基础知识训练]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

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 。

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 。

4、《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5、《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阅读诗词,答文后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

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7、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水 调 歌 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9、苏轼在孤寂、愁苦、矛盾中思索,词中哪几句最能看出他的人生感悟?

10、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11、你是怎样理解诗句“高处不胜寒”的?你能联系生活实际举这样的一个事例吗?

[探究拓展训练]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2、、从诗文的描写来看作者身处什么环境?

13、作者当时正做太守,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性格?

参考答案

25、《诗词曲五首》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8、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9、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缘由,领起全篇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诵,大致原因是:(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2)、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12、日高人困之时,口干舌燥的作者来到了一个农村。意对即可 。 13、当时作者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跟农民的距离并不太远。可以看出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意对即可。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shti/cuer/78686.htm

诗词曲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练习一

一、注音或写字

畔 绮 闻笛fǜ 折jí 干gē 风piāoxù

hànqīng 宫què qióng楼 chánjuān fēngluán

二、填表

项目 酬乐天…… 赤壁 过零丁洋 水调歌头 山坡羊

作者

朝代

体裁

名句

押韵

韵脚

修辞

表达的感情

三、解释词语

长精神 铁未销 自将磨洗 寥落 零丁 丹心 汗青 把酒 不胜 何似 何事 婵娟 绮户 经行

四、按原文填空:

A、 ___________ _,到乡翻似 。 , 。

B、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 , 。

C、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今夕是何年。

D、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事古难全。 , 。

E、峰峦如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西都,____________ 。伤心秦汉经行

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百姓苦;亡,____________ 。

五、诗句的理解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

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3、

4、如何理解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 这首词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什么?

7、请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中作者

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

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8、

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什么诗句,写的是思乡之人,抒的是思乡之情。

9、在苏轼这首词中

1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理

解这句话的意义?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什么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略 二、

项目 酬乐天…… 赤壁 过零丁洋 水调歌头 山坡羊

修辞 对偶、比喻、借代[名句] 借代[戟] 对偶[颔、颈联]、比喻[颔联、汗青]借代[干戈] 对

偶[人有…月有…]、比喻[天上宫阙、人间]、反问[有问号的句子] 对偶[兴……亡……]、比

喻[第一句]

表达的感情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

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

抑郁不平之气。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

捐躯的豪情壮志。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和对亲人的良好

祝愿。 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

三、四见课文 五、1、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

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2、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

闻笛赋

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

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

会总是向前发展。4、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

重写。5、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赤胆忠心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6、

交代写作缘由,引出下文。7、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人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9、思念远方亲人

的作者自己。10、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在作者看来,不管封建

王朝的兴还是亡,带给老百姓的都是苦!封建王朝

姓受苦;而亡时,老百姓因战祸流离失所,百姓更遭殃!11、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

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周瑜们的胜利带有运气,而曹

操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12、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

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良好祝愿。

练习二

[基础知识训练]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

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 。

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 。

4、《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5、《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阅读诗词,答文后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

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7、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水 调 歌 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9、苏轼在孤寂、愁苦、矛盾中思索,词中哪几句最能看出他的人生感悟?

10、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11、你是怎样理解诗句“高处不胜寒”的?你能联系生活实际举这样的一个事例吗?

[探究拓展训练]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2、、从诗文的描写来看作者身处什么环境?

13、作者当时正做太守,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性格?

参考答案

25、《诗词曲五首》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8、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9、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缘由,领起全篇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诵,大致原因是:(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2)、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12、日高人困之时,口干舌燥的作者来到了一个农村。意对即可 。 13、当时作者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跟农民的距离并不太远。可以看出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意对即可。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www.5ykj.com/shti/cuer/78686.htm


相关内容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7.30[诗词五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 7.30 诗词五首练习题 一.名句默写 1.足蒸暑土气, . 2. ,但惜夏日长. 3.吏禄三百石, . 4.东风不与周郎便, . 5.山河破碎风飘絮, . 6. ,零丁洋里叹零丁. 7. , ,山河表里潼关路. 8.<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 ? ...

  • 2015年八年级语文上册6.25诗词五首练习题语文版
  • 6.25 诗词五首 一.名句默写 1.安得广厦千万间, , ! 2. ,把酒话桑麻. 3.箫鼓追随春社近, . 4. ?门前流水尚能西. 5.人不寐, .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舍己为人精神的诗句是: , ! 7.<过故人庄>中描写优美田园环境的句子是: , . ...

  • 古诗词阅读专项练习+答案
  • 古诗词专项练习 诗词赏析考什么? 1.内容.2.感情.3.写法. 解题思路: 内容:意象+意境 感情: 诗歌的标题.意象.关键语句.背景注释.联系已学相关诗歌等. 写法:写法+表达作用 (一)城 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 ...

  • 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
  • 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 伤悲 C. 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A . 似曾相识鸟归来 B.似曾相识雁 ...

  • 2016超星尔雅慕课中华诗词之美答案期末答案
  • 中华诗词之美 答案对不上号??第七页有解决方案 同学请注意,所有超星慕课考试题最后都是从以前做的课后练习中抽出来的,所以就不要再找什么期末考试题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课后练习题全部下载下来, 考试的的时候再你懂的. **部分选项可能不一样,请认真核对. 词产生的背景 1 属于四书五经中"四书 ...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________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1.明确诗歌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体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3.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了解高考考纲 2012年<考试大纲>要求: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 ...

  • 古诗词欣赏)
  • 古诗词欣赏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①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①漏断:即指深夜.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贬谪黄州时所作.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 ...

  • 2017部编版初二语文24课诗词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 <饮酒> 一.选择.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 "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 这首 ...

  • 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的一些看法
  • 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的一些看法 从2001年开始,全国统考课程<大学语文(专.本科)>的试题结构和内容作了部分调整.调整后的考题更强调对考生能力的测试,特别是应用能力的测试.<大学语文(专.本科)>作文试题由过去的40分改为30分.部分解析题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取自指定教材以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