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走道内的交通事故如何判定

公共走道内的交通事故如何判定

案 情:

崔某系某公司职工,2005年6月取得驾驶资格证。同年8月6日,崔某在试车返回途中,由于思想麻痹,驾驶技术生疏,在驶入公司宿舍的走道内时,将行人宋某、刘某撞倒,宋经抢救无效死亡。公安机关经现场勘验后,认定崔某负事故全部责任。

定性意见:

2000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第8条第2款规定: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死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该条款排除了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发生交通事故适用交通肇事罪的可能。根据2004年5月1日生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119条第1款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本案中,肇事地发生居民进出的走道,可见不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调整的范围,其法律地位是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区域之外。因此 ,崔某的行为应依据上述《解释》定罪量刑。由于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所以应当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追究崔某的刑事责任。

评析意见: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第77条规定: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本法有关规定办理。据此,公安机关扩大了适用交通运输法规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范围。对发生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的交通事故都可以作出交通责任事故认定,并且把事故认定书作为确定双方当事人责任的证据。在司法实践中,事故认定书也是认定肇事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处理交通事故赔偿等事宜的最重要依据之一。根据上述规定,一些司法实践者对发生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外的交通事故能否适用《解释》第8条第2款的规定产生质疑。这也是涉及上述案件定性以及笔者所要分析的问题。

笔者认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崔某驾车发生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外的事故仍然依据《解释》第8条第2款来定性,存在不妥,应当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崔某的刑事责任。具体理由如下: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行为人过失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是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两罪的区别在于侵犯的客体和客观方面不同。前者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客观方面是实施了过失行为造成致特定人死亡; 后者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正常秩序和安全,客观方面是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不特定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案中,崔某的行为更具备交通肇事罪的基本法律特征。

一、崔某的行为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7条规定(见上文) ,这一规定 扩大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适用交通规则认定事故责任的范围,同时也扩大了交通肇事适用范围。据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适用交通运输法规对发生在道路以外非公共管理场所的交通事故作出事故责任认定于法有据。本案中,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22条第1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7条之规定,认定崔某违反交通安全法规,发生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一人重伤,负事故全部责任。所以崔某的行为符合交通肇事罪第一法主要律特征即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二、崔某的行为结果危害的是公共安全,也是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根本区别。尽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7条规定扩大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适用交通规则认定事故责任的范围,作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充要条件,行为人不但具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而且在客体上侵犯的是公共安全。与过失致人死亡罪侵害的犯罪客体不同,交通肇事罪所侵害的是不特定多人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以及社会生产、工作、生活安全即公共安全。本案中,作为人们日常生活进出的公用通道,人来人往,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功能、地位上等同于通常意义的道路,结果必然涉及到不特定居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工作、生活及财产安全。因此,本案中崔某的行为侵害的是公共安全秩序,崔某的行为符合交通肇事罪第二主要法律特征即危害公共安全。 另外,过失致人死亡罪与交通肇事罪之间存在法条竞合,为一般法条与特殊法条关系。法条竞合,是指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二个以上内容有重合或交叉关系的法律条文,其关键在于所触犯数法条之间有重合或交叉的关系。由于法条竞合是法律规定的内容有重复、交叉而产生的,换言之,一个犯罪行为之所以触犯数法条是由立法技术的原因造成的,纯属法律适用问题。法律适用原则特殊条款优先一般条款。根据《刑法》第233条“本法另有规定,依照规定。”之规定,交通肇事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结果内容上的法条竞合,交通肇事罪包含致人死亡

的情形,属于特殊条款。因此,本案中,崔某由于思想麻痹,驾驶技术生疏,在公共走道内驾驶车辆将行人宋某、刘某撞倒,造成宋某死亡的行为既符合交通肇事罪又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根据立法应用原则应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崔某的行为应当以交通肇事罪定罪量刑。同时,笔者也认为,《解释》第8条

第2款不但没有实际意义,反而带来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上的不明确性,难以保证法律的准确适用。建议对该解释进行修改完善,方便司法实践中准确适用。

公共走道内的交通事故如何判定

案 情:

崔某系某公司职工,2005年6月取得驾驶资格证。同年8月6日,崔某在试车返回途中,由于思想麻痹,驾驶技术生疏,在驶入公司宿舍的走道内时,将行人宋某、刘某撞倒,宋经抢救无效死亡。公安机关经现场勘验后,认定崔某负事故全部责任。

定性意见:

2000年11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第8条第2款规定: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死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该条款排除了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发生交通事故适用交通肇事罪的可能。根据2004年5月1日生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119条第1款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本案中,肇事地发生居民进出的走道,可见不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调整的范围,其法律地位是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区域之外。因此 ,崔某的行为应依据上述《解释》定罪量刑。由于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所以应当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追究崔某的刑事责任。

评析意见: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第77条规定: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本法有关规定办理。据此,公安机关扩大了适用交通运输法规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范围。对发生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的交通事故都可以作出交通责任事故认定,并且把事故认定书作为确定双方当事人责任的证据。在司法实践中,事故认定书也是认定肇事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处理交通事故赔偿等事宜的最重要依据之一。根据上述规定,一些司法实践者对发生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外的交通事故能否适用《解释》第8条第2款的规定产生质疑。这也是涉及上述案件定性以及笔者所要分析的问题。

笔者认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崔某驾车发生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外的事故仍然依据《解释》第8条第2款来定性,存在不妥,应当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崔某的刑事责任。具体理由如下: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行为人过失而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是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两罪的区别在于侵犯的客体和客观方面不同。前者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客观方面是实施了过失行为造成致特定人死亡; 后者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的正常秩序和安全,客观方面是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不特定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案中,崔某的行为更具备交通肇事罪的基本法律特征。

一、崔某的行为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7条规定(见上文) ,这一规定 扩大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适用交通规则认定事故责任的范围,同时也扩大了交通肇事适用范围。据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适用交通运输法规对发生在道路以外非公共管理场所的交通事故作出事故责任认定于法有据。本案中,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22条第1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7条之规定,认定崔某违反交通安全法规,发生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一人重伤,负事故全部责任。所以崔某的行为符合交通肇事罪第一法主要律特征即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二、崔某的行为结果危害的是公共安全,也是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根本区别。尽管《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7条规定扩大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适用交通规则认定事故责任的范围,作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充要条件,行为人不但具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而且在客体上侵犯的是公共安全。与过失致人死亡罪侵害的犯罪客体不同,交通肇事罪所侵害的是不特定多人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以及社会生产、工作、生活安全即公共安全。本案中,作为人们日常生活进出的公用通道,人来人往,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功能、地位上等同于通常意义的道路,结果必然涉及到不特定居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工作、生活及财产安全。因此,本案中崔某的行为侵害的是公共安全秩序,崔某的行为符合交通肇事罪第二主要法律特征即危害公共安全。 另外,过失致人死亡罪与交通肇事罪之间存在法条竞合,为一般法条与特殊法条关系。法条竞合,是指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二个以上内容有重合或交叉关系的法律条文,其关键在于所触犯数法条之间有重合或交叉的关系。由于法条竞合是法律规定的内容有重复、交叉而产生的,换言之,一个犯罪行为之所以触犯数法条是由立法技术的原因造成的,纯属法律适用问题。法律适用原则特殊条款优先一般条款。根据《刑法》第233条“本法另有规定,依照规定。”之规定,交通肇事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结果内容上的法条竞合,交通肇事罪包含致人死亡

的情形,属于特殊条款。因此,本案中,崔某由于思想麻痹,驾驶技术生疏,在公共走道内驾驶车辆将行人宋某、刘某撞倒,造成宋某死亡的行为既符合交通肇事罪又符合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构成要件,根据立法应用原则应以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崔某的行为应当以交通肇事罪定罪量刑。同时,笔者也认为,《解释》第8条

第2款不但没有实际意义,反而带来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上的不明确性,难以保证法律的准确适用。建议对该解释进行修改完善,方便司法实践中准确适用。


相关内容

  •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重点
  • 建筑高度是界定建筑是否为高层的依据,建筑高度大于27m 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 的非单层建筑属于高层民用建筑. 建筑层数按建筑的自然层数确定.建筑层数的检查注意事项参见教材第31页. 钢结构构件的防火保护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砖石.砂浆.防火板等无机材料包覆的方式:另一种是钢结构防火涂料, ...

  • 北京科技大学1斋宿舍楼及图书馆建筑设计分析
  • 房屋建筑学作业 北京科技大学1斋宿舍楼及图书馆 建筑设计分析 专 班 学业:[xxxxxxxxx] 级:[xxxxxxxxx] 号:[xxxxxxxxx] 2014年10月27日 北京科技大学1斋宿舍楼及图书馆建筑设计分析 [摘 要] 本文以1斋学生宿舍楼以及图书馆为例,分析建筑的单个房间.交通联系 ...

  • 2016一级消防工程师-综合能力 重点汇总
  • [法律法规篇] 本篇侧重点为<消防法>和公安部相关规章,同时还有可能考一些关于注册和执业的考点, 这部分内容可以参考<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管理规定>,本篇去年考了7 分,且均为单选 题.所以本篇应引起重视,要知道,单选拿到55 分以上,才有过关的把握,因为多选题太 容易失分了 ...

  •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
  •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 P1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 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 P2 ③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P3 建设单位应当自依法取得施工许可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将消防设计文件 ...

  • 消防基础知识篇
  • 消防基础知识篇 1.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 和温度(引火源) . 2. 可燃物的数量是火灾严重性与持续时间的决定性因素. 3.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闪点与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 ...

  •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VIP班绝密资料--案例分析
  • 厂房与民用建筑案例 (一)丙类厂房甲乙类厂房耐火等级一.二级:耐火等级不低于三级. 1.丙2 类厂房:木工房.服装厂.印刷厂锅炉房为丁类厂房.柴油.植物油. 2.防火间距:技术实务p63 3 防火分区:技术实务p71 注: (1)地下室防火分区为500m2 (2)丙2 项多层仓库一二级,三级防火分区 ...

  • 物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参考文本)
  • --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安 全 管 理 制 度 二零一 年 月 目 录 第一章 消防安全培训制度 第二章 防火检查巡查制度 第三章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第四章 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管理制度 第五章 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第六章 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第七章 灭火和疏散应急预案演练制度 第八章 灭火和应急 ...

  • 喷淋设置工程示例
  • 1.某商业并联店,三层,总面积5000㎡,如在并联店中间加设一道防火墙,其构造要求符合"省商规"及"建规"的规定时,该楼是否可视为二栋商业建筑(每栋2500㎡)而不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答:此商业并联店中间加设一道防火墙,无法判定是否满足两栋建筑防火间距的要求 ...

  • 消防工程师案例习题及答案
  • 第一篇 建筑防火案例分析 某大型购物中心地上6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为24m,耐火等级一级.该购物中心地下一层的主要使用功能为设备用房.物业管理用房和商店营业厅:其中,设备用房.物业管理用房区域建筑面积为2000m²:商店营业厅区域建筑面积为22000m².该购物中心地上一层至地上六层每层的使用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