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校园频繁呈现欺凌"升级版"

除了自杀、AV,其实校园欺凌也是日本颇具特色的“标签”之一。近年来,日本校园欺凌变本加厉、花样翻新,让政府头疼,让各界忧心,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顽疾。

6月5日,日本政府公布的《儿童和青少年白皮书》显示,日本校园欺凌现象愈演愈烈,长达6年的跟踪调查中,近九成学生曾经遭遇校园欺凌。

这部白皮书称,校园欺凌多种多样,既有肉体欺凌又有精神欺凌,既有暴力折磨又有网络围攻。调查显示,从2007年度小学四年级到2013年度初中三年级的6年间,只有13%的学生表示从未遭受校园欺凌,从未欺负过他人的学生只占12.7%。另外,以半年为周期的调查显示,在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学生中,半数学生半年内曾遭受校园欺凌。

今年2月20日,日本川崎市就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谋杀案。警方在一条河附近的草场中发现一具尸体,死者为13岁的男孩上村辽太。警方调查发现,上村辽太曾经多次表示被高年级学生欺负,害怕自己被杀死,尝试和他们保持距离,却刺激了这些学生更加暴力。最后,三名17岁至18岁高年级学生,竟然模仿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斩首手法,将上村辽太残忍杀害。

2月27日的日本众议院会议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为此事接受了议员的质询。安倍表示:“我感到十分震惊。必须就学校、教委、警察及儿童问题咨询中心的合作是否完善等展开仔细验证,同时切实思考防止此类情况再次发生的措施。保护儿童是成人的责任,我将怀着竭尽所能不让惨事再度发生的想法付出努力。”

如今,日本一旦发生恶性校园欺凌案件,首相都需要出来向公众解释甚至道歉,可见社会对校园欺凌的敏感和重视程度。可是,面对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的校园欺凌,日本政府有时候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现在,日本的校园欺凌已经有了紧跟时代发展的“升级版”。欺凌同学的中小学生开始利用新的社交工具,对被害者进行“网络围剿”。 “LINE”(相当于中国微信)是日本人网络社交的首选,全国三分之一的人每天使用该软件。但是,LINE在给日本成年人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对日本青少年却造成了难以想象的伤害,以致媒体惊呼“LINE是孩子的网络地狱”。

日本《信使周刊》曾经刊文称,被日本社会广泛运用的LINE,早已超越通讯工具的范畴,在中小学生里衍生出很多“潜规则”。比如,收到信息不立刻回复的人被称作“KS”,也就是人们平时说的“另类”;在群里最弱、被大家共同欺凌的那个同学叫“小豆子”;好几天不发言的叫作“羔羊”。凡是这些LINE上的“异端”,都会被其他中小学生群起而攻之,欺凌也最终会从“网络版”上升为“现实版”。

文章说,因为不少学校将LINE作为发布通知的网络平台,被欺凌的“小豆子”甚至被分成“班级小豆子”、“年级小豆子”、“校级小豆子”,在LINE平台上遭受全校学生欺凌。欺凌的内容中,“诽谤、谩骂、威胁等语言暴力”最多,其次是“被排挤没人理”、“个人私密信息被泄漏”。甚至,“被发布裸体照片”的现象也大量存在,有的女生甚至被要求上传跳脱衣舞的视频。被欺凌的中小学生陷入了地狱般的境遇,一些人因此而自杀。

面对四处泛滥的校园欺凌,日本采取了很多应对措施。2013年6月,日本6大政党共同提出的《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在参议院正式会议上获得一致通过。该法案旨在防止校园欺凌问题。

法案规定,学生因遭受欺凌受伤或长期缺课等重大伤害时,学校有义务调查相关事实,并告知学生监护人。当欺凌行为被认定有可能对学生身体或者财产造成重大侵害时,学校有义务报警。关于网络上发生的欺凌,该法规定国家及地方政府必须采取监控等对策。出现校园欺凌案件的相关责任人,将追究其监控不力的法律责任。

除了立法以外,日本还实行从上到下的联动机制,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时可以拨打24小时咨询热线,社工会辅导被欺凌学生,老师要时刻注意情况,学校定期开展对学生的相关教育等。

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日本的校园欺凌现象有所改观,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扭转。日本法政大学教授尾木直树认为,相关部门失察、学校的成果主义及IT社会迅猛发展,是产生校园欺凌的诱因。日本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及评价体系上存在的问题,是产生校园欺凌的根源。日本学校封闭性很强,而且日本民族重视集团主义及一致性,因此排除“异类”的校园欺凌会屡屡发生。

名古屋

大学教授今津孝次郎分析称,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进入“消费社会”。在此背景下,日本青少年的“欲求”不断膨胀,开始尽情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财富。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经济停滞,物质财富开始缩减,分配变得不平衡。而早已养成消费习惯的青少年,感觉自己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他们开始变得焦躁,出现了强烈进攻性和掠夺性,这种现象反映在校园里就是越来越严重的欺凌问题。

日本的校园欺凌现象应该也给中国教育界敲响了警钟。一旦中国产生相应土壤,日本式校园欺凌问题很有可能大量出现。从日本校园欺凌发展到“伊斯兰国”式的斩首行为可以看出,全球化时代,欺凌方式具有世界快速传播的特点。近年来,日本漫画及影视作品中大量描述校园暴力的内容,已经深刻影响到了韩国。不少中小学生纷纷模仿日本校园欺凌手法,让韩国也成为了校园欺凌的“新兴国”。因此,防患于未然,尽早确立相关立法和制度、排除不良文化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已经是当务之急!■

除了自杀、AV,其实校园欺凌也是日本颇具特色的“标签”之一。近年来,日本校园欺凌变本加厉、花样翻新,让政府头疼,让各界忧心,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顽疾。

6月5日,日本政府公布的《儿童和青少年白皮书》显示,日本校园欺凌现象愈演愈烈,长达6年的跟踪调查中,近九成学生曾经遭遇校园欺凌。

这部白皮书称,校园欺凌多种多样,既有肉体欺凌又有精神欺凌,既有暴力折磨又有网络围攻。调查显示,从2007年度小学四年级到2013年度初中三年级的6年间,只有13%的学生表示从未遭受校园欺凌,从未欺负过他人的学生只占12.7%。另外,以半年为周期的调查显示,在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学生中,半数学生半年内曾遭受校园欺凌。

今年2月20日,日本川崎市就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谋杀案。警方在一条河附近的草场中发现一具尸体,死者为13岁的男孩上村辽太。警方调查发现,上村辽太曾经多次表示被高年级学生欺负,害怕自己被杀死,尝试和他们保持距离,却刺激了这些学生更加暴力。最后,三名17岁至18岁高年级学生,竟然模仿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斩首手法,将上村辽太残忍杀害。

2月27日的日本众议院会议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为此事接受了议员的质询。安倍表示:“我感到十分震惊。必须就学校、教委、警察及儿童问题咨询中心的合作是否完善等展开仔细验证,同时切实思考防止此类情况再次发生的措施。保护儿童是成人的责任,我将怀着竭尽所能不让惨事再度发生的想法付出努力。”

如今,日本一旦发生恶性校园欺凌案件,首相都需要出来向公众解释甚至道歉,可见社会对校园欺凌的敏感和重视程度。可是,面对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的校园欺凌,日本政府有时候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现在,日本的校园欺凌已经有了紧跟时代发展的“升级版”。欺凌同学的中小学生开始利用新的社交工具,对被害者进行“网络围剿”。 “LINE”(相当于中国微信)是日本人网络社交的首选,全国三分之一的人每天使用该软件。但是,LINE在给日本成年人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对日本青少年却造成了难以想象的伤害,以致媒体惊呼“LINE是孩子的网络地狱”。

日本《信使周刊》曾经刊文称,被日本社会广泛运用的LINE,早已超越通讯工具的范畴,在中小学生里衍生出很多“潜规则”。比如,收到信息不立刻回复的人被称作“KS”,也就是人们平时说的“另类”;在群里最弱、被大家共同欺凌的那个同学叫“小豆子”;好几天不发言的叫作“羔羊”。凡是这些LINE上的“异端”,都会被其他中小学生群起而攻之,欺凌也最终会从“网络版”上升为“现实版”。

文章说,因为不少学校将LINE作为发布通知的网络平台,被欺凌的“小豆子”甚至被分成“班级小豆子”、“年级小豆子”、“校级小豆子”,在LINE平台上遭受全校学生欺凌。欺凌的内容中,“诽谤、谩骂、威胁等语言暴力”最多,其次是“被排挤没人理”、“个人私密信息被泄漏”。甚至,“被发布裸体照片”的现象也大量存在,有的女生甚至被要求上传跳脱衣舞的视频。被欺凌的中小学生陷入了地狱般的境遇,一些人因此而自杀。

面对四处泛滥的校园欺凌,日本采取了很多应对措施。2013年6月,日本6大政党共同提出的《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在参议院正式会议上获得一致通过。该法案旨在防止校园欺凌问题。

法案规定,学生因遭受欺凌受伤或长期缺课等重大伤害时,学校有义务调查相关事实,并告知学生监护人。当欺凌行为被认定有可能对学生身体或者财产造成重大侵害时,学校有义务报警。关于网络上发生的欺凌,该法规定国家及地方政府必须采取监控等对策。出现校园欺凌案件的相关责任人,将追究其监控不力的法律责任。

除了立法以外,日本还实行从上到下的联动机制,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凌时可以拨打24小时咨询热线,社工会辅导被欺凌学生,老师要时刻注意情况,学校定期开展对学生的相关教育等。

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日本的校园欺凌现象有所改观,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扭转。日本法政大学教授尾木直树认为,相关部门失察、学校的成果主义及IT社会迅猛发展,是产生校园欺凌的诱因。日本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及评价体系上存在的问题,是产生校园欺凌的根源。日本学校封闭性很强,而且日本民族重视集团主义及一致性,因此排除“异类”的校园欺凌会屡屡发生。

名古屋

大学教授今津孝次郎分析称,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进入“消费社会”。在此背景下,日本青少年的“欲求”不断膨胀,开始尽情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财富。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经济停滞,物质财富开始缩减,分配变得不平衡。而早已养成消费习惯的青少年,感觉自己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他们开始变得焦躁,出现了强烈进攻性和掠夺性,这种现象反映在校园里就是越来越严重的欺凌问题。

日本的校园欺凌现象应该也给中国教育界敲响了警钟。一旦中国产生相应土壤,日本式校园欺凌问题很有可能大量出现。从日本校园欺凌发展到“伊斯兰国”式的斩首行为可以看出,全球化时代,欺凌方式具有世界快速传播的特点。近年来,日本漫画及影视作品中大量描述校园暴力的内容,已经深刻影响到了韩国。不少中小学生纷纷模仿日本校园欺凌手法,让韩国也成为了校园欺凌的“新兴国”。因此,防患于未然,尽早确立相关立法和制度、排除不良文化影响,对于中国来说,已经是当务之急!■


相关内容

  • 防治校园欺凌打出重磅组合拳
  • 2016年六一儿童节清晨,15岁的青海某中学八年级学生陶成鹏,在家中喝下了一整瓶剧毒农药自杀身亡.他自杀的原因竟然是"受不了几名同学的欺负"."让我为他们拿饭盒,打开水,洗饭盒,倒洗脸洗脚水.--不让我用热水,如果他发现我用热水洗脸洗脚,就打."陶成鹏的遗书中 ...

  • 专题遏制校园欺凌暴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 专题二: 遏制校园欺凌暴力 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热点材料] ★近日,一位自称是北京中关村二小的学生家长在网络发帖称,自己的孩子长期遭到同班同学的"霸凌",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她听完孩子的哭诉后,随即给班主任打电话,要求处理,并表示事发后,孩子出现失眠. ...

  • 日本是如何应对校园欺凌的
  • 近年来,不少国家校园欺凌现象日渐增多,成为民众关切的社会问题.校园欺凌不仅破坏学校的正常秩序,更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需要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及时遏制并加以解决.日本是校园欺凌多发国家,校园欺凌给日本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日本政府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在处理这一问题上取得了 ...

  • 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现状及其对学生个人造成的危害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现状及其对学生个人造成的危害 作者:吴宏杰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45期 摘要:近几年,日本的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愈演愈烈,已经受到日本教育界以及全社会的关注与反思.日本的中小学校园欺凌方式 ...

  • 浅谈日本的校园欺凌问题
  • 中国电 力教育窖 20 年 1, 08 2 q上 总 第16 2 期 浅谈 日 的校园欺凌问题 本 张 杰 摘要 :校园欺凌问题是 日 本一大社会问题 .主要从 校 园欺凌的定义.方式.产生的根源以及 日 本所采取 的解决方案等四个角度对 此进行探讨.期望能够给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 词: ...

  • 日本将通过道德课堂防止校园欺凌
  • 据日本<产经新闻>网站 2016年11月18日报道,日本文部科学大臣松野博一面向中小学和教师发布了积极应对校园欺凌的"道德与教育相关的大臣建言".松野大臣要求教师们在道德课堂中通过列举校园欺凌的具体事件,指导学生们自主思考并讨论. 自11月2日文部科学省下设的&quo ...

  • 预防校园欺凌
  • 五年级(5)班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通过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不仅明白了知法.懂法.守法,而且让法律知识在全体师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活动目的及意义:不管是言语上还是身体上的攻击,都是校园欺凌,校园暴力行为.在校园暴力欺凌发生的时候,我们该如何抵制呢? 我 ...

  • 小学校园防欺凌安全教育实施方案
  • 小学校园防欺凌安全教育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精神,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校特制定了<两宜镇中心小学校园防欺凌安全教育实施方案>(附:校园欺凌(暴力)事件). 防欺凌安全教育的重点:了解校园暴力的 ...

  • 预防校园欺凌教案
  • 小学生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活动班级:一(2)班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欺凌带来的负面影响. 2.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与调整不合理的观念. 3.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