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军晶[一夜的工作]课堂实录

蒋军晶《一夜的工作》课堂实录

执教:蒋军晶

地点:湖州市人民大会堂

执教班级:湖州市东风小学602班

时间:2005年11月29日下午2:50~3:30

记录:叶淦林

一、引课

播放有关周总理的录像片断。

师:刚才录像中那个忙忙碌碌的身影就是我们敬爱的开国总理周总理,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其实有关我们的周总理,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一些课文,对吗?

生:(齐)对!

师:能想起来吗?你想起了——

生:我想起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当飞机遇险的时候》。

师:当你读《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的时候,你了解了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认为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每个人都怀念他,每个人都十分尊敬他。

师:是的,我们的总理深受人民的爱戴和尊敬,还有其他的感受吗?

生:我认为总理在人民心目中是全世界最好的总理。

师:我们的周总理是我们最好的总理。

生:我觉得我们有这样伟大的总理是我们中国人民的荣幸。

师:为我们的总理深感骄傲和自豪。同学们,除了课文,对于我们的周总理,你还可能从课外资料中查到些什么,在别人的谈论中听到些什么,能跟大家说说你所了解的周总理吗?

生:周恩来总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

师:是的,从你的解读中,我们真正知道了总理身上那么多光环。

生: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1927年3月,他曾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师:听得出来你们搜集了很多资料。时间关系,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生:好。

二、上课

师:同学们,正如刚才有的同学所说,我们的总理为了振兴中华,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讲,他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三个小时。三个小时,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我们的总理是不是这样真的这样日以继夜地工作的呢?我们今天一起学一篇著名作家何其芳写的《一夜的工作》。请同学们放声自由地读一读这篇课文——《一夜的工作》。我建议,难读的地方请你反复读,围绕总理一夜的工作特别让你有感触的地方也请你反复读,听明白了吗?

生:(齐)听明白了。

师:开始吧。

生:放声自由读课文。(三分钟)

师:可以交流了吗?你对哪个语段或者句子反复读了,为什么?谁先来读?

生:我反复读了“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我觉得这些话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因为身为国家总理,办公室居然这么简单。我觉得他真是一个简朴的总理。

师:

你读出了出乎意料,你用心在读,谁再来读?

生:我反复读的是“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我从这些句子看出了周总理审阅文件十分认真,看每一句都是非常仔细的。

师:你读到了总理的认真和仔细。初读课文,就有这种感受,很不简单。还想读吗?

生:“总理站了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我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我读了这一句十分感动,总理他一个晚上没有休息,只有上午睡了一觉,下午还要继续工作。

师:你被总理这句话感动了,这是课文当中的人物的语言。你再读。

生:我是从“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厚厚的一叠文件说:‘我今天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总理要批这些文件非常的累,非常的辛苦,而且非常关心自己的下属,让他睡觉,自己批阅文件。

师:“厚厚一叠”四个字映入了你的眼帘。同学们,初读课文,我们从课文不同的地方读出了自己不同的理解与感受。我们再来从整体上把握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总理这一夜在忙些什么?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看到了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他都在认认真真地审阅每一个人拿来的稿子。

师:这是这篇课文主要的内容。同学们,总理这一夜都在——审阅文件。同学们,在你们的理解当中,“审阅”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生:“审阅”,我觉得是非常认真地看。

师:这是你的理解,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审阅”的意思是审查和阅读。

师: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这样,对吧?审阅不仅仅是阅读,而且要审查,作为总理,还要作出批示。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面有一份总理曾经审阅的文件,文件上的圈点勾画及旁边的文字就是总理的审查意见以及作出的批示,看到了吗?

生:(齐)看到了。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要进一步地去了解总理是怎样审阅一份文件的,你们觉得,应该反复读课文的哪个段落?

生:我是从“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

师:对,就这个段落,对不对?好,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这个段落,一边读一边想,读吧。

生: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总理是怎样审阅文件的,你会用哪个词?

生:我认为应该用“一丝不苟”。

生:我认为用“认真负责”。

生:我认为用“专心致志”。

:我认为用“日以继夜”。

师:同学们,读了这一个段落,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了总理审阅文件时的那一分认真、仔细、负责以及一丝不苟。其实同学们这一切我们早就想到了。但是,我又在想,我们真的想到了吗?总理审阅文件的那一分认真仔细的程度,总理审阅文件时每一个细节乃至每一个动作,我们真的都想到了吗?有没有出乎你们意料的地方你们所没有想到的地方?有吗?

生:总理的晚饭只有一碟小小的花生米和一杯绿茶,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师:这是你读了整篇课文之后所没有想到的,总理审阅这一份文件时的细节你有没想到的地方吗?

生:我没有想到总理居然看一句就用铅笔在那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竟然是这样仔细地看这篇文章的。

师:请你注意朗读时的轻重缓急,读出你的出乎意料。

生:(有感情地朗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

师:好的,谁再注意朗读时的轻重缓急,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有感情地朗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

师:读得不错。同学们,你们看一看,“一句”这个词,在这一句里出现了几次?出现了四次,也许读好了这个词,也就读好了这句话,请你们再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谁再来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突出“一句”)

师:没想到的是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同学们,这是蒋老师收集到的总理曾经审阅过的文件(教师手拿文件),我粗粗地数了一下,一共有400多句。同学们,整整400多句啊,总理是怎样审阅的?请你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

生:(深情地读)“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

师:是啊,整整400多句啊,总理是怎样审阅的?谁再来读?

生:(深情地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

师:还有你没有想到的地方吗?请你来。

生:总理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对,这是你所感触最深的地方,审阅这一份文件时还有你没有想到的地方吗?

生: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师:哪些地方特别触动了你?

生:“一边看,一边在思索”。

师:同学们,我们没想到的是总理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总理审阅文件的时候问

旁边的专家一两句,就是这段话中哪个词的意思?

生:就是这段话中“备咨询”的意思。

师: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是这段话中“咨询”的意思。

师:少了一个字对吧,就是这段话中“咨询”的意思。那么刚才那位同学所讲到的“备咨询”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准备咨询的意思。

师:这里是谁准备被谁咨询?

生:这里是作者准备被周总理咨询的意思。

师:同学们,从“咨询”与“备咨询”两个细节中,你看到一位怎样的总理?

生:我从“备咨询”这个细节中,看出了周总理是一位工作认真负责的总理。

师:你看到了一位认真负责的总理。

生:我还看到了一个不辞辛劳的总理。

师:有新的补充,还有吗?

生:我看到了一个虚心求教的总理。

师:你看到了一位谦虚的总理。

生:我看到了一个一丝不苟的总理,一直到批最后一份稿件时还那么认真。

师:同学们,我们有了新的理解,我们在读课文时要把这种理解体现出来。我们一起来读好吗?“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读——

生:(齐读)“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回到这份报告,请你迅速浏览一下课文的第一段,想想这份报告最初的作者是谁?

生:这篇报告最初的作者是周总理。

师:是周总理自己!当我们联系上文知道了这一情况,再联系“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我想说,周总理他对自己写的文章还这么认真仔细地阅读,他真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

师:一丝不苟的人!

生:我觉得周总理的工作态度是极端认真的。他自己写的稿子,他看到了有错误的地方一定要精益求精,把它改到最好。

师:请问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就这么一份文件总理要这么极端认真地仔细地来审阅?

生:因为总理对这份文件非常负责任,他一定要把这份文件搞得最好。

师:要作出正确的批示,要提出自己的审查意见,对吗? 好,同学们,带着自己这份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吧。

生:自由读。

师:可以放开声音读,从这一段话中还有让你所想不到的吗?

生:“夜很静,经过相当长时间他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这句话写总理在一夜中经过相当长时间他才审阅完文件,十分认真。

师:其实作者也没有想到,你从哪里可以感受出作者那份惊讶?

生:因为作者当时想总理对自己的稿子应该不会那么认真,可是他却没有想到,总理经过那么长的时间才审阅完。

师:是啊,你读出了联想,但是

从语言文字上来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也十分意想不到?

生:我可以从“把稿子交给了我”看出来。

师:还从其他地方可以看出来吗?

生:从“才审阅完”可以看出总理是一个很认真的人。

师:请你有所强调地读这句话。

生:(读)“夜很静,经过相当长时间他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再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夜很静,经过相当长时间他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师:同学们,总理这一夜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地负责审阅的仅仅是这一份文件吗?

生:(齐)不是。

师:其实初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总理工作了一夜,请你再默读课文,究竟课文哪个地方写出了总理整整工作了一夜?你从哪里可以推想出总理这一夜都在认真仔细地审阅着文件?默读。

生:默读课文。

师:找到了理由可以用笔划出来。

师:好,同学们,我们来交流。

生:文中还有“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这句话可以看出总理工作了一夜。

生:“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这句话可以体会出作者我睡了很久,已经自己连什么时间都不清楚了。就在这个时候,总理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

师:当作者沉入梦乡的时候,总理在干什么?

生:当作者沉入梦乡的时候,周总理正在一句一句地审阅那厚厚一叠文件。

师:是的,一句一句地审阅这个细节已经印在你的脑海里了。还有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吗?

生:从“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厚厚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我从这句话的“一叠文件”可以看出周总理一个晚上的工作量很大,我推想他肯定要批得很晚才能批完这些文件。

师:又是这个“厚厚一叠”!同学们,你们说这厚厚一叠究竟有多厚?猜猜看,比划一下。

生:这一叠文件有这么厚。(学生比划)

生:我觉得这叠文件的高度一定超过了周总理趴在桌子上的高度。

师:同学们,其实作者在原文当中很明确地写出了这厚厚一叠有一尺多厚。同学们,这“厚厚一叠文件”再联系到我们刚才感受到的总理审阅一份文件的情形,你有话想说吗?

生:总理要批这么多的文件还这么仔细地审阅,我觉得他非常认真。

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总理这一夜是怎样审阅一份又一份文件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当夜幕刚刚降临,我们的总理就坐在了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他拿起今天所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

生:(齐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同学们,夜已经很静很静了,很多人包括作者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但是我们的总理却依然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继续审阅着文件,只见他——

生:(齐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同学们,东方欲晓,晨曦微露,天就要亮了,我们的总理终于拿出了他今天所要审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只见他依然——

生:(齐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要问我一两句,同学们,看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总理工作非常辛劳。

生:我觉得这真不愧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啊!

生:我觉得周总理的工作十分认真负责,而且精益求精。

生:我觉得周总理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师:同学们,现在我想问的是,是不是仅仅是作者所看到的这一夜,总理才这样劳苦地工作?

生:(齐)不是!

师:其实作者跟我们想的一样,你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

生:我从课文当中“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周总理每夜都是这样工作的。

师:是吗?

生:(齐)是!

师:同学们,作者只看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我们也仅仅读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我们凭什么说总理每一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呢?让我们去看一段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所作的总理一天的工作记录。

(出示周总理1974年7月26日工作记录)

师:1974年7月26日,下午三时起床,下午四时与尼雷尔会谈,晚七时陪餐,晚十时政治局会议,晨二时半约民航局同志开会,晨七时办公,中午十二时去郊外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下午二时休息。

师:同学们,尽管这是一份简简单单的记录,但是你一定有新的发现,有话想说。

生:我从这份文件中可以看出周总理每天休息的时间很少很少,他第一句写了“下午三时起床”,最后一句写了“下午二时休息”,这中间仅仅隔了一个小时而已。

师:我们可以确定地说这一天他只休息了一个小时。

生:我从这份报告看出周总理从起床到休息这段时间,他都在开会或者接见外宾,他没有一次是在中间休息的。

(音乐想起)

师:同学们,可能我们并不知道,1974年我们的总理已经身患绝症,而且病情不断恶化,原本健康的他,

这时候体重急剧下降。许许多多的人,都劝他每天多睡两个小时,但是我们的总理却简单地说:“我做不到。”同学们,面对这样的总理,你还有新的话想说吗?把你们想说的话迅速写下来。

生:写话。(三分钟)

师:同学们,你有什么话想对总理说吗?

生:总理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给了千千万万的人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你的品质。您,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师:是的,我们的总理,活在我们的心中。

生:总理,你的工作量是那么大,你的工作时间是那么长,你的工作态度又是那么的认真,你真不愧是人民的好总理啊!

师:三个“那么”让你从三个方面感受到了我们的好总理。

生:敬爱的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你一心一意为人民,人民热爱你;你勤勤恳恳为人民,人民爱戴你;你鞠躬尽瘁为人民,人民尊敬你!

师:是啊,你感觉到了一位鞠躬尽瘁的总理。如果总理的心里不装着人民,人民的心里又怎会装着他?同学们,我们的作者何其芳看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联想到总理一夜又一夜的工作,心潮澎湃,百感交集。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情感。

生:自由读最后两段。

师:同学们,作者当时是什么心情?

生:作者当时是非常激动的心情。

师:还有补充吗?

生:作者当时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的。

生:我认为作者当时是十分自豪的,他为新中国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

师:同学们,作者当时是那么的自豪和骄傲,以至于后来他想对全世界呼喊,好像全世界的人都能听见他的声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那一段话吧。

生:(齐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师:同学们,其他国家的人,其他不熟悉总理的人,听了作者这段话之后,能感受到他那一份骄傲和自豪吗?

生:(齐)能!

师:从哪一句话?

生:从“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可以看出。

师:你强调这句话,读好这段话。

生:(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师:如果强调你刚才所说的那一句话,应该是“他每(重音)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我从作者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可以看出来。因为他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他突出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这是我们国家的总理,对吗

?强调这一句话,读好这段话。

生:(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师:同学们,我们下课的时间到了。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总理工作的劳苦,以及他的认真负责、谦虚严谨、鞠躬尽瘁。他在怎样的环境当中如此劳苦地工作的呢?下一节我们要从另外一个方面再来细读这篇课文。

师:下课。同学们辛苦了,同学们再见。

生:谢谢老师。

(此课获浙江省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

蒋军晶《一夜的工作》课堂实录

执教:蒋军晶

地点:湖州市人民大会堂

执教班级:湖州市东风小学602班

时间:2005年11月29日下午2:50~3:30

记录:叶淦林

一、引课

播放有关周总理的录像片断。

师:刚才录像中那个忙忙碌碌的身影就是我们敬爱的开国总理周总理,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其实有关我们的周总理,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一些课文,对吗?

生:(齐)对!

师:能想起来吗?你想起了——

生:我想起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当飞机遇险的时候》。

师:当你读《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的时候,你了解了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认为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每个人都怀念他,每个人都十分尊敬他。

师:是的,我们的总理深受人民的爱戴和尊敬,还有其他的感受吗?

生:我认为总理在人民心目中是全世界最好的总理。

师:我们的周总理是我们最好的总理。

生:我觉得我们有这样伟大的总理是我们中国人民的荣幸。

师:为我们的总理深感骄傲和自豪。同学们,除了课文,对于我们的周总理,你还可能从课外资料中查到些什么,在别人的谈论中听到些什么,能跟大家说说你所了解的周总理吗?

生:周恩来总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

师:是的,从你的解读中,我们真正知道了总理身上那么多光环。

生: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1927年3月,他曾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师:听得出来你们搜集了很多资料。时间关系,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生:好。

二、上课

师:同学们,正如刚才有的同学所说,我们的总理为了振兴中华,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讲,他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三个小时。三个小时,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我们的总理是不是这样真的这样日以继夜地工作的呢?我们今天一起学一篇著名作家何其芳写的《一夜的工作》。请同学们放声自由地读一读这篇课文——《一夜的工作》。我建议,难读的地方请你反复读,围绕总理一夜的工作特别让你有感触的地方也请你反复读,听明白了吗?

生:(齐)听明白了。

师:开始吧。

生:放声自由读课文。(三分钟)

师:可以交流了吗?你对哪个语段或者句子反复读了,为什么?谁先来读?

生:我反复读了“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我觉得这些话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因为身为国家总理,办公室居然这么简单。我觉得他真是一个简朴的总理。

师:

你读出了出乎意料,你用心在读,谁再来读?

生:我反复读的是“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我从这些句子看出了周总理审阅文件十分认真,看每一句都是非常仔细的。

师:你读到了总理的认真和仔细。初读课文,就有这种感受,很不简单。还想读吗?

生:“总理站了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我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我读了这一句十分感动,总理他一个晚上没有休息,只有上午睡了一觉,下午还要继续工作。

师:你被总理这句话感动了,这是课文当中的人物的语言。你再读。

生:我是从“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厚厚的一叠文件说:‘我今天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总理要批这些文件非常的累,非常的辛苦,而且非常关心自己的下属,让他睡觉,自己批阅文件。

师:“厚厚一叠”四个字映入了你的眼帘。同学们,初读课文,我们从课文不同的地方读出了自己不同的理解与感受。我们再来从整体上把握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总理这一夜在忙些什么?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我看到了周总理这一夜的工作”。他都在认认真真地审阅每一个人拿来的稿子。

师:这是这篇课文主要的内容。同学们,总理这一夜都在——审阅文件。同学们,在你们的理解当中,“审阅”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生:“审阅”,我觉得是非常认真地看。

师:这是你的理解,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审阅”的意思是审查和阅读。

师: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这样,对吧?审阅不仅仅是阅读,而且要审查,作为总理,还要作出批示。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面有一份总理曾经审阅的文件,文件上的圈点勾画及旁边的文字就是总理的审查意见以及作出的批示,看到了吗?

生:(齐)看到了。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要进一步地去了解总理是怎样审阅一份文件的,你们觉得,应该反复读课文的哪个段落?

生:我是从“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

师:对,就这个段落,对不对?好,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这个段落,一边读一边想,读吧。

生: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总理是怎样审阅文件的,你会用哪个词?

生:我认为应该用“一丝不苟”。

生:我认为用“认真负责”。

生:我认为用“专心致志”。

:我认为用“日以继夜”。

师:同学们,读了这一个段落,让我们强烈感受到了总理审阅文件时的那一分认真、仔细、负责以及一丝不苟。其实同学们这一切我们早就想到了。但是,我又在想,我们真的想到了吗?总理审阅文件的那一分认真仔细的程度,总理审阅文件时每一个细节乃至每一个动作,我们真的都想到了吗?有没有出乎你们意料的地方你们所没有想到的地方?有吗?

生:总理的晚饭只有一碟小小的花生米和一杯绿茶,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师:这是你读了整篇课文之后所没有想到的,总理审阅这一份文件时的细节你有没想到的地方吗?

生:我没有想到总理居然看一句就用铅笔在那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竟然是这样仔细地看这篇文章的。

师:请你注意朗读时的轻重缓急,读出你的出乎意料。

生:(有感情地朗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

师:好的,谁再注意朗读时的轻重缓急,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有感情地朗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

师:读得不错。同学们,你们看一看,“一句”这个词,在这一句里出现了几次?出现了四次,也许读好了这个词,也就读好了这句话,请你们再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谁再来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突出“一句”)

师:没想到的是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同学们,这是蒋老师收集到的总理曾经审阅过的文件(教师手拿文件),我粗粗地数了一下,一共有400多句。同学们,整整400多句啊,总理是怎样审阅的?请你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

生:(深情地读)“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

师:是啊,整整400多句啊,总理是怎样审阅的?谁再来读?

生:(深情地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

师:还有你没有想到的地方吗?请你来。

生:总理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对,这是你所感触最深的地方,审阅这一份文件时还有你没有想到的地方吗?

生: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师:哪些地方特别触动了你?

生:“一边看,一边在思索”。

师:同学们,我们没想到的是总理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总理审阅文件的时候问

旁边的专家一两句,就是这段话中哪个词的意思?

生:就是这段话中“备咨询”的意思。

师:有补充吗?

生:我觉得是这段话中“咨询”的意思。

师:少了一个字对吧,就是这段话中“咨询”的意思。那么刚才那位同学所讲到的“备咨询”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准备咨询的意思。

师:这里是谁准备被谁咨询?

生:这里是作者准备被周总理咨询的意思。

师:同学们,从“咨询”与“备咨询”两个细节中,你看到一位怎样的总理?

生:我从“备咨询”这个细节中,看出了周总理是一位工作认真负责的总理。

师:你看到了一位认真负责的总理。

生:我还看到了一个不辞辛劳的总理。

师:有新的补充,还有吗?

生:我看到了一个虚心求教的总理。

师:你看到了一位谦虚的总理。

生:我看到了一个一丝不苟的总理,一直到批最后一份稿件时还那么认真。

师:同学们,我们有了新的理解,我们在读课文时要把这种理解体现出来。我们一起来读好吗?“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读——

生:(齐读)“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问我一两句。”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回到这份报告,请你迅速浏览一下课文的第一段,想想这份报告最初的作者是谁?

生:这篇报告最初的作者是周总理。

师:是周总理自己!当我们联系上文知道了这一情况,再联系“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我想说,周总理他对自己写的文章还这么认真仔细地阅读,他真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

师:一丝不苟的人!

生:我觉得周总理的工作态度是极端认真的。他自己写的稿子,他看到了有错误的地方一定要精益求精,把它改到最好。

师:请问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就这么一份文件总理要这么极端认真地仔细地来审阅?

生:因为总理对这份文件非常负责任,他一定要把这份文件搞得最好。

师:要作出正确的批示,要提出自己的审查意见,对吗? 好,同学们,带着自己这份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读吧。

生:自由读。

师:可以放开声音读,从这一段话中还有让你所想不到的吗?

生:“夜很静,经过相当长时间他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这句话写总理在一夜中经过相当长时间他才审阅完文件,十分认真。

师:其实作者也没有想到,你从哪里可以感受出作者那份惊讶?

生:因为作者当时想总理对自己的稿子应该不会那么认真,可是他却没有想到,总理经过那么长的时间才审阅完。

师:是啊,你读出了联想,但是

从语言文字上来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也十分意想不到?

生:我可以从“把稿子交给了我”看出来。

师:还从其他地方可以看出来吗?

生:从“才审阅完”可以看出总理是一个很认真的人。

师:请你有所强调地读这句话。

生:(读)“夜很静,经过相当长时间他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再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夜很静,经过相当长时间他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师:同学们,总理这一夜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地负责审阅的仅仅是这一份文件吗?

生:(齐)不是。

师:其实初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总理工作了一夜,请你再默读课文,究竟课文哪个地方写出了总理整整工作了一夜?你从哪里可以推想出总理这一夜都在认真仔细地审阅着文件?默读。

生:默读课文。

师:找到了理由可以用笔划出来。

师:好,同学们,我们来交流。

生:文中还有“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这句话可以看出总理工作了一夜。

生:“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这句话可以体会出作者我睡了很久,已经自己连什么时间都不清楚了。就在这个时候,总理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

师:当作者沉入梦乡的时候,总理在干什么?

生:当作者沉入梦乡的时候,周总理正在一句一句地审阅那厚厚一叠文件。

师:是的,一句一句地审阅这个细节已经印在你的脑海里了。还有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吗?

生:从“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厚厚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我从这句话的“一叠文件”可以看出周总理一个晚上的工作量很大,我推想他肯定要批得很晚才能批完这些文件。

师:又是这个“厚厚一叠”!同学们,你们说这厚厚一叠究竟有多厚?猜猜看,比划一下。

生:这一叠文件有这么厚。(学生比划)

生:我觉得这叠文件的高度一定超过了周总理趴在桌子上的高度。

师:同学们,其实作者在原文当中很明确地写出了这厚厚一叠有一尺多厚。同学们,这“厚厚一叠文件”再联系到我们刚才感受到的总理审阅一份文件的情形,你有话想说吗?

生:总理要批这么多的文件还这么仔细地审阅,我觉得他非常认真。

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总理这一夜是怎样审阅一份又一份文件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当夜幕刚刚降临,我们的总理就坐在了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他拿起今天所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

生:(齐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同学们,夜已经很静很静了,很多人包括作者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但是我们的总理却依然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继续审阅着文件,只见他——

生:(齐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同学们,东方欲晓,晨曦微露,天就要亮了,我们的总理终于拿出了他今天所要审阅的最后一份文件,只见他依然——

生:(齐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

师: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还要问我一两句,同学们,看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总理工作非常辛劳。

生:我觉得这真不愧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啊!

生:我觉得周总理的工作十分认真负责,而且精益求精。

生:我觉得周总理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师:同学们,现在我想问的是,是不是仅仅是作者所看到的这一夜,总理才这样劳苦地工作?

生:(齐)不是!

师:其实作者跟我们想的一样,你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

生:我从课文当中“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周总理每夜都是这样工作的。

师:是吗?

生:(齐)是!

师:同学们,作者只看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我们也仅仅读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我们凭什么说总理每一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呢?让我们去看一段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所作的总理一天的工作记录。

(出示周总理1974年7月26日工作记录)

师:1974年7月26日,下午三时起床,下午四时与尼雷尔会谈,晚七时陪餐,晚十时政治局会议,晨二时半约民航局同志开会,晨七时办公,中午十二时去郊外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下午二时休息。

师:同学们,尽管这是一份简简单单的记录,但是你一定有新的发现,有话想说。

生:我从这份文件中可以看出周总理每天休息的时间很少很少,他第一句写了“下午三时起床”,最后一句写了“下午二时休息”,这中间仅仅隔了一个小时而已。

师:我们可以确定地说这一天他只休息了一个小时。

生:我从这份报告看出周总理从起床到休息这段时间,他都在开会或者接见外宾,他没有一次是在中间休息的。

(音乐想起)

师:同学们,可能我们并不知道,1974年我们的总理已经身患绝症,而且病情不断恶化,原本健康的他,

这时候体重急剧下降。许许多多的人,都劝他每天多睡两个小时,但是我们的总理却简单地说:“我做不到。”同学们,面对这样的总理,你还有新的话想说吗?把你们想说的话迅速写下来。

生:写话。(三分钟)

师:同学们,你有什么话想对总理说吗?

生:总理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给了千千万万的人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你的品质。您,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师:是的,我们的总理,活在我们的心中。

生:总理,你的工作量是那么大,你的工作时间是那么长,你的工作态度又是那么的认真,你真不愧是人民的好总理啊!

师:三个“那么”让你从三个方面感受到了我们的好总理。

生:敬爱的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你一心一意为人民,人民热爱你;你勤勤恳恳为人民,人民爱戴你;你鞠躬尽瘁为人民,人民尊敬你!

师:是啊,你感觉到了一位鞠躬尽瘁的总理。如果总理的心里不装着人民,人民的心里又怎会装着他?同学们,我们的作者何其芳看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联想到总理一夜又一夜的工作,心潮澎湃,百感交集。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情感。

生:自由读最后两段。

师:同学们,作者当时是什么心情?

生:作者当时是非常激动的心情。

师:还有补充吗?

生:作者当时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的。

生:我认为作者当时是十分自豪的,他为新中国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

师:同学们,作者当时是那么的自豪和骄傲,以至于后来他想对全世界呼喊,好像全世界的人都能听见他的声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那一段话吧。

生:(齐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师:同学们,其他国家的人,其他不熟悉总理的人,听了作者这段话之后,能感受到他那一份骄傲和自豪吗?

生:(齐)能!

师:从哪一句话?

生:从“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可以看出。

师:你强调这句话,读好这段话。

生:(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师:如果强调你刚才所说的那一句话,应该是“他每(重音)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我从作者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可以看出来。因为他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他突出了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这是我们国家的总理,对吗

?强调这一句话,读好这段话。

生:(读)“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师:同学们,我们下课的时间到了。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总理工作的劳苦,以及他的认真负责、谦虚严谨、鞠躬尽瘁。他在怎样的环境当中如此劳苦地工作的呢?下一节我们要从另外一个方面再来细读这篇课文。

师:下课。同学们辛苦了,同学们再见。

生:谢谢老师。

(此课获浙江省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


相关内容

  • [月光曲]课堂实录蒋军晶
  • <月光曲>课堂实录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一小 蒋军晶 2006年10月12日 山西太原 课前准备: 板书课题,课件打开:月光下的大海,贝多芬的照片.放音乐<致爱丽斯> 课前聊天: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聊几句好吗?刚才这一首优美的曲子,你们听到过吗? 生:听到过. 师:那这首 ...

  • 美丽的清贫课堂实录
  • <美丽的清贫>课堂实录 执教者:余杭临平一小 蒋军晶 一.课前准备,感情铺垫: 师:(出示张海迪照片与她母亲的画像).(指张海迪照片)大家知道她是谁吗? 生:张海迪. 师:是啊,张海迪五岁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从此,她踏上了一条艰辛的求医之路.<美丽的清贫>这篇课文就是写 ...

  • 简意教学:生态课堂的表现与存在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简意教学:生态课堂的表现与存在 作者:陶江明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5年第01期 <鸭子过马路>一课是蒋军晶老师在"千课万人"活动中执教的一堂习作示范课.在观摩此课之前,我曾聆听过蒋老师演绎 ...

  • 听"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心得
  • 此次杭州之行,总觉得脑子里装得满满当当,却总理不出个条条框框,心里恍恍惚惚的,说体会,说收获,谈不上,只留下一些只字片语.下面就谈谈此次杭州听课之行的一点琐忆. 一. 返蹼归真,让学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千课万人"这个活动是国家级的教研活动,它所体现的"生本课堂&qu ...

  • 活动 | 名师蒋军晶北京分享会:孩子作文写不长怎么办?
  • 各位家长,您家的孩子在写作文时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作为家长,当孩子在写作文时遇到这些问题时,真的很手足无措.尤其是孩子每次写作文总是写不长,不会措辞,不会用句,真是太愁人. 针对大家的这些烦恼,我们请到了全国著名特级语文教师蒋军晶老师,来给我们讲讲,孩子作文就是写不长该怎么办. 点击海报封面 ...

  • 全国名师蒋军晶2014暑假小学生阅读推荐书目
  • 全国名师蒋军晶2014暑假推荐书目(最新) 一二年级 <小巴掌童话>张秋生,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郑春华,接力出版社 <小猪唏哩呼噜> 孙幼军/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 <笨狼的故事> 汤素兰/著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葡萄>邓 ...

  • 初二语文预习教材--新闻两则
  • 1 新闻两则 毛泽东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是实用文体中的重要门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胡乔木同志曾经写过一篇题为<人人要学会写新闻>的文 章,文章中写道:"新闻是一种时代的科学,时代的艺术,它的发展前途正是辽 阔无边.如果人人都学会这门科学和艺术,不但对我们 ...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
  • 查看: 1422|回复: 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复制链接] admin 管理员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9:40: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享到:开心网搜狐微博网易微博新浪微博百 ...

  • 名师(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集锦(王君篇)
  • 王君,重庆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优秀教师,全国中语教改新星,重庆市骨干教师.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在国家级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 150 多篇,近 10 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语文教学通讯><教育文摘周报>等多家报刊推荐为封面人物.头版人物.曾应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