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广西京族唱哈是一项极具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民族文化资源。文章概述了京族曲艺唱哈保护性开发的总原则: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探讨京族唱哈保护性开发的具体对策:搭建平台,开展唱哈文化跨国研究;配合时代发展,创新唱哈表演新形式;合作互助,完善京族生态博物馆运作;营造氛围,建立村落文化空间保护区;时尚创新,唱哈文化与自然风光旅游的结合;借助媒体,加强文化推广力度。为现代化背景下的唱哈文化寻求积极的发展新路,以实现唱哈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现代背景;京族曲艺;唱哈;保护性开发
唱哈是京族民众所喜爱的古老曲艺之一,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是京族丰厚的民俗文化的载体。唱哈文化反映了京族民众的审美心理,照射出京族民众勤劳善良的性格。从曲目上看,唱哈也是京族历史变迁的写照;从句式上看,唱哈的唱词连句成节,连节成篇,严谨的句式结构,优美的韵律,活泼生动的语言;从唱腔看,节奏自由,灵活地运用了京族语言美化旋律。可以说,唱哈是京族的活态文化,也是一笔丰富的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抢救保护唱哈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唱哈文化的保护性开发对京族曲艺和广西少数民族曲艺的保护传承有重大的意义。
一、京族唱哈保护性开发的现实意义
1、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也对精神文化有了更高的追求。活用京族唱哈资源是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借助人们对多样化、多层次化的文化需求心理,把京族唱哈与独弦琴、哈节等民俗资源结合起来,使京族文化实现最大化利用,在整体开发的背景下有效地带动京族唱哈的传承与发展。
京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拥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挖掘京族特色,合理、有效地运用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打造京族的文化品牌,不但能满足当地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可以加深外界人士对京族文化的了解。外界对京族传统文化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京族的价值观的认可。一个民族观的价值得到认可,他们就会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在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了精神的动力和精神支持。
2、带动东兴市京族文化产业的开发
东兴市京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京族保留了原有民族的文化特点。因迁徙到汉族地区,与汉民族文化发生了碰撞和交流,丰富了京族民族文化,也彰显了京族的民族特色。京族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创意产业的开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京族唱哈的内容丰富多彩,覆盖了民族历史、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颂政党、婚恋礼俗、节庆习俗、海洋生产经验、民族性格和精神、民间信仰和禁忌等题材,这些题材蕴含着人类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在中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文化产业是一个重大的事件,民俗文化也逐渐成为产业资源的一片沃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开发成文化产品,获得一定的利润价值。充分利用京族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将两者结合起来实现最大化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但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还可以使京族文化得以传承,以“活”的形态在人们的生活中彰显光辉。
3、稳定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建设
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增进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构建稳定和谐的边疆社会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文化是社会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创造出来的财富,是一个民族识别另一个民族的标志。稳定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建设,离不开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向心力具有一定的引导力,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
东兴市京族是中越边境同源共生的民族,具有共同的族源和民间文化传统,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国家,但是文化没有国界。京族的哈节就是民族文化的共同之处,这也是中越双边文化的认同的基础。文化的认同有助于安定中越双方的边境,有利于发展中越两国的贸易经济,同时能够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这些都为边境民族地区的安定和谐提供了基础。
二、京族唱哈保护性开发的总原则
1、以人为本,活态保护
京族哈歌入选为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京族民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创造的民间艺术,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一旦受到破坏,就很难恢复。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归根到底是对传承制度、传承环境和传承主体的保护。[1]唱哈的民间艺人做为唱哈传承的主体,肩负着传承和创作的使命。特别是一些较年长的哈妹、哈哥,在他们身上积累了多年唱哈的技艺和本领,是非常珍贵的京族文化宝藏。哈哥、哈妹通过表演展现了唱哈的文化魅力,在京族唱哈的传承中,口传心授仍然是最重要的渠道。“人”在唱哈的表演、传承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哈哥、哈妹做为唱哈传承的纽带,更是唱哈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保护好京族唱哈的民间艺人,唱哈习俗就不会消失;只要激励、鼓励唱哈的艺人,肯定他们的表演能力,赞扬唱哈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地给予他们肯定和支持,他们就会不断地改进唱哈的表演现状,唱哈的表演也会越来越精彩绝伦。哈亭统一招收、管理哈妹、哈哥,由于在资金上受到了限制,在招收哈妹的时候,就会控制培养哈妹的人数,这样并不利于唱哈队伍的壮大。因此,要完善对民间艺人的管理机制,让传承人自觉地、自愿地进行哈歌的传授,除了哈亭统一招收的哈妹外,鼓励老艺人招收徒弟,特别是家族中的晚辈,从“师徒传承”扩大为“姑传嫂”、“婆传媳”等多种传承方式并存。扩大传承人的数量,改善传承人年龄偏大的现状,其次要刺激传承人内部的竞争,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永远保持生命力和活力。
2、职责分明,合力保护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存在着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两个重要的主体。传承主体是人们通常说的“传承人”,而保护主体则包括政府、学界、商界以及新闻媒体等,它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有推动的作用。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仅仅依靠传承人一己之力,许多民俗事项是很难存活下来的。依靠政府的扶持,借助学界、商界以及新闻媒体等多方的力量是相当必要。京族唱哈有悠久的历史,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作为保护主体的政府,应该给予京族唱哈更多地关注,组织相关人员到民间收集、整理唱哈的资料,建立一个完善的保护和发展体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学界作为保护工作的积极参与者,承担着历史重任,学界通过研究发现京族唱哈的特点、传承和保护规律,借助国外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经验,指导京族唱哈的保护和发展,辅助各级政府做好各项决策。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民俗旅游成为了一项热门的选择,巧妙地利用旅游市场,刺激京族唱哈的传承和发展。新闻媒体是了解京族文化的宣传窗口,特别是在信息全球化的当下,新闻媒体更应该受到重视。借助新闻媒体的社会宣传,让更多民众了解京族唱哈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从而让京族唱哈的保护和传承变成自觉性的行动。通过政府、学界、商界以及新闻媒体等各界的合力保护,在保护和发展京族唱哈的过程中做到职责分明,通力合作,使得京族唱哈得以传承和发展。 3、保护优先,合理利用
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建立京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力求保护京族文化的原真性和民族性,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京族哈节的迎神仪式展现了京族文化魅力,而唱哈贯穿了哈节的整个活动,是展现京族文化的优良载体。以唱哈为哈节的主线,丰富活动内容,不断充实哈节的文化内涵。在保护京族文化的基础上,做好京岛风景名胜区的民族文化品牌,推进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又好又快地发展。同时带动京族地区的保护工作,形成政府和民间的双重保护机制,财务投入与社会融资相结合的保护模式。京族聚居地主要分布在�尾、巫头、山心三岛上,素有“京族三岛”之称。少数与汉、壮等族杂居在江平镇的潭吉、红坎、恒望、东兴镇的竹山以及钦州等地。[2]因此在空间布局工作上,各个区域要有所侧重、相互配合,形成京族文化保护的整体合力,将京族文化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中。在保护区的民俗文化要严格控制开发利用,开发时不得损害京族文化的本质面貌,对重大项目开发利用,要依照相关的法律和管理规定,做好可行性研究和论证。
4、保持原真性、民族性
京族唱哈是京族人民在历史上创造的并且以活态的方式传承的,具有集体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征,从唱哈的内容看出,其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通过了解京族的唱哈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京族的发展历程,可以窥探到京族民众的风俗习惯。保持唱哈的原真性,要保护好唱哈古朴的表演方式,注重其文化内涵,客观地看待曲目的内容,尤其是一些对民间信仰、男尊女卑的内容,不能一票否决,因为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对于与当今社会观念相悖的内容,要给予宽容的态度。强调保护唱哈的原真性和民族性,客观看待唱哈中的神灵观念,对唱哈进行原生态保护,政府、学界、商界,尤其是作为宣传中介的新闻媒体,要理性客观地评价唱哈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唱哈的价值是建立在它的独特性和民族性上,唱哈的原真性一旦消失,就会破坏唱哈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三、京族唱哈保护性开发的具体化措施
1、搭建平台,开展唱哈文化跨国研究
广西的边境地区与越南等国家在语言上相通,拥有相似的文化习俗等等,对跨国民族进行研究,可以增加民族之间的相互认识,增进双方共识。我国的京族是从越南迁徙而来,在长期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接触中,原有的一些传统习俗已经消失或变迁了,造成我们对京族文化的一些误解和迷惑。展开跨国研究,通过对越南越族的文化研究,有助于对京族文化的解读,有助于打造京族的文化品牌。
东兴市京族与越南越族属于同源民族,他们具有共同的族源及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交流不分国界。京族的唱哈以及敬香舞、天灯舞、花棍舞等民间祭祀舞蹈都是从越南流传到京族三岛地区,通过追本溯源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传承规律。深入挖掘唱哈文化的内涵和规律,可以为唱哈文化的保护性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京族的哈节是中越两边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在哈节期间,中越边境的京族人相互邀请,促进了两国民间文化的交流,共同的节日文化促进了双方的交往。加强对中越两国的跨国民族文化研究,密切彼此之间的联系,双方友好往来,搭建好民间的桥梁,文化的互动可以带来良好的双边关系,为京族唱哈保护性开发奠定基石。
2、配合时代发展,创新唱哈表演新形式
京族唱哈始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唱哈的审美方式和表现技法根植于旧时代的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唱哈表演的观众流失的原因之一就是无法迎合现代人的需求。唱哈原本是娱乐神灵的活动,至今也发展成为了“神”、“人”共乐的一项表演活动。可见,唱哈的社会功能由单一化转化为多样化。在保持京族唱哈的纯真性、民族性、独特性的基础上,唱哈表演可以根据时代的需求进行改革和创新。一是在曲目上的创新,唱哈的内容多数是与歌颂神灵、婚恋、功名等有关,这些都反映了京族民众的神话传说、婚恋礼俗、宗教祭祀活动和民族迁徙定居等情况,这些曲目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但是,这些曲目已经不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了,不能表达现代人们的心声。因此,唱哈的内容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创造出新的曲目,以优秀的曲目来吸引观众,特别是年轻的观众,这样才能让唱哈焕发青春。二是乐器的多方结合,根据《中国曲艺志・广西卷》记载:“唱哈的伴奏乐器有竹板、竹梆子、砧板琴、独弦琴”,可见,唱哈的伴奏乐器不仅仅有三弦琴,同时也有独弦琴。京族的乐器繁多,有二胡、奏琴、笛子和独弦琴等,其中,独弦琴被认为是京族特有的弹弦乐器。独弦琴在京语中被成为“旦匏”,因为只有一根琴弦而被成为独弦琴,独弦琴的音调和京族人说话的语调有相似之处,又因为有悠久的历史,因而成为了京族的传统乐器。独弦琴一般用于独奏乐曲和伴奏歌曲,没有伴奏舞蹈,一般在民间演奏,演奏时凭借弹奏者的记忆演奏,得到了京族人的喜爱。2011年,东兴市京族独弦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东兴市文化馆建立了独弦琴艺术展示中心和传习基地,拥有一定的师资力量和充足的学员,在当地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因此,将独弦琴悠扬的琴声与唱哈表演二者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这样不仅能提升唱哈的影响力,带动唱哈文化的发展,也能将独弦琴的魅力发挥到极处。三要培养年轻的哈妹,哈妹是发展唱哈文化的最好媒介。年轻的哈妹更富有时代感,能把新的时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相结合,使唱哈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政府部门对唱哈的民间艺人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稳固老艺人的经济收入,提升老艺人的社会地位。为新老艺人之间搭建坚实的桥梁,使得唱哈艺术得到延续。
3、合作互助,完善京族生态博物馆运作
京族哈节是按周期举办的民族节庆活动,仅仅依靠举办哈节带动唱哈文化是有局限性的。除了借助哈节的举办,还需要借助博物馆拉动唱哈文化的发展。东兴市京族博物馆与东兴京族生态博物馆合二为一,也是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10+1”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族生态博物馆填补了京族博物馆的历史空白,作为全国唯一的一座京族生态博物馆,其对保护和传承京族传统文化,打造唱哈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意义。京族生态博物馆位于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尾旅游度假区,于2009年对外开放,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主楼两层,一楼为展厅,展厅分为“简介”、“自然生态”、“历史踪迹”、“经济饮食”、“文化底蕴”等五个展厅,展厅展示了京族的民族服饰、生产生活习俗、民间艺术、民间信仰等内容,全方位反映了京族的历史变迁和民俗风情。京族生态博物馆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展示,在展厅配置有多媒体电视、语音讲解等现代设备,通过视频把京族民众的民俗风情展现出来,这种“动”、“静”结合的方式使参观的游客全方位地认识了解京族文化。 通过对京族生态博物馆的了解可知,博物馆是展现唱哈文化的良好载体。京族生态博物馆保存了京族自然环境、民俗风情、民族特色等,这些优良的条件为唱哈文化展提供了很好的基地。通过举办唱哈文化展,在博物馆设定唱哈文化的固定展区,可以让游客在任何时间段都可以了解唱哈文化,从而扩大唱哈文化的影响范围。在江平镇�尾村组建有�尾村京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团,团队现有20人,活动场所设立在�尾村哈亭,目前艺术团主要负责哈节的唱哈活动以及接待各级领导和社会人士的义演工作。京族生态博物馆可与�尾村京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团联手,通过艺术团的唱哈表演,把静态的展览转化为动态的表演,使唱哈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4、营造氛围,建立村落文化空间保护区
文化空间是很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作为一个整体被保护起来。[3]随着近年来我国的民俗旅游逐年升温,人们对旅游地的选择更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结合。京族三岛的天然优势以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成为了许多游客的选择。而京族三岛作为展示京族文化的空间,应该以展示原生态文化为主,避免过多的人为改造。因此,建立京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划定京族三岛为中心,对集中分布、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得比较完整的京族文化习俗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的项目文化生态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以�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为核心,把唱哈习俗以活态的方式传承下去,同时,结合独弦琴、喃字、歌谣、民歌等民间文学艺术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保护体系。保护和利用好京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唱哈文化,对实现京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5、时尚创新,唱哈文化与自然风光旅游的结合
寻求文化享受已经当代人追求的目标,甚至成为了一种时尚与潮流。人们已不单纯地满足自然风光给视觉带来的冲击力,更多注重文化内涵。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了旅游业的新兴领域,借助民族文化开发旅游产业已经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借助民族传统节日节庆。
东兴市集“边、海、山、少”于一身,地处亚热带,四季长春,气候宜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素有“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白鹤之乡”、“广西首批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等荣誉称号。这为东兴市的旅游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东兴市与越南近在咫尺,随着口岸管理的完善,中越边境旅游办证越来越便捷,很多游客到东兴都选择到越南芒街一日游。东兴京岛名胜区的景点金滩在�尾岛,�尾岛是京族人口最集中的岛屿。金滩全长15公里,宽阔坦荡,砂质柔软金黄,是天然的海滨浴场。美丽如画的岛屿景色,以及身着京族服饰的京族女让美丽的景色如同锦上添花。在景区设立一些或固定或流动的民间艺人唱哈展示点,让游客们在游乐之余,也能欣赏到京族唱哈文化这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将东兴市的自然风光旅游、文化旅游及边境旅游三者合为一体,使旅游资源更为丰富和饱满。金滩的旅游季节较长,每年夏季都是金滩的旅游旺季,而哈节一般在八九月份举行,民间艺人唱哈展示点可以填补其他时间的空缺。这样双重旅游动机可以刺激人们的前往东兴市旅游消费,人们在饱览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可以参与到京族的哈节活动。借助多姿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可以使文化旅游影响尤其深远。
6、借助媒体,加强文化推广力度
媒体宣传在现代背景下显得十分重要,媒体宣传无论是在时间或者是空间上,都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唱哈文化的宣传离不开媒体,借助媒体宣传,通过宣传可以扩大唱哈的受众群体。这一方面,东兴电视台专门安排记者,深入京族地区一线挖掘其丰富的历史人文等,并从不同侧面采写反映京族同胞生产生活的报道,向人们宣传和推介其民风民俗。在此基础上,电视台可开设固定的相关文化栏目,进一步向外界展示这个绚烂多姿的海洋民族。其中可以包括唱哈、喃字、独弦琴等等,通过全方位地介绍京族文化,为唱哈的宣传提供一个良好的气氛。电视台的宣传可以吸引、诱导更多的当地民众观看。仅仅依靠当地电视台的宣传范围过于狭小,当地政府、旅游局等多方可以共同拍摄唱哈文化的宣传片,在广西电视台播放,从而扩大唱哈的受众范围,通过拍摄宣传片,在年轻人的圈子引起他们的关注。也可以加深他们对京族文化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京族三岛优美的自然景观中。同时,广西聚居着壮、瑶、苗、侗等十二个世居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曲艺。借助这样的优势,可以多地方联合举办曲艺擂台赛,通过电视直播的形式,让观众参与到曲艺中,各个民族的曲艺相互切磋,不但能提升曲艺的影响力,还可以提高民间艺人的表演水平。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步伐加快,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广西处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位置,为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使得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实现了更大的发展。东兴市京族唱哈的合理开发,不但可以传承和发展京族民族文化,强化京族本民族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广西少数民族曲艺文化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 宋蜀华,陈克进.中国民族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3]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吴 莹(1989-)女,广西宾阳人,汉族,广西师范学院2013级民俗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产业化经营.
郑 直(1988-)男,广西靖西人,壮族,广西师范学院2012级民俗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壮族民间文化.
【摘 要】 广西京族唱哈是一项极具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民族文化资源。文章概述了京族曲艺唱哈保护性开发的总原则: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探讨京族唱哈保护性开发的具体对策:搭建平台,开展唱哈文化跨国研究;配合时代发展,创新唱哈表演新形式;合作互助,完善京族生态博物馆运作;营造氛围,建立村落文化空间保护区;时尚创新,唱哈文化与自然风光旅游的结合;借助媒体,加强文化推广力度。为现代化背景下的唱哈文化寻求积极的发展新路,以实现唱哈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现代背景;京族曲艺;唱哈;保护性开发
唱哈是京族民众所喜爱的古老曲艺之一,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是京族丰厚的民俗文化的载体。唱哈文化反映了京族民众的审美心理,照射出京族民众勤劳善良的性格。从曲目上看,唱哈也是京族历史变迁的写照;从句式上看,唱哈的唱词连句成节,连节成篇,严谨的句式结构,优美的韵律,活泼生动的语言;从唱腔看,节奏自由,灵活地运用了京族语言美化旋律。可以说,唱哈是京族的活态文化,也是一笔丰富的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抢救保护唱哈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唱哈文化的保护性开发对京族曲艺和广西少数民族曲艺的保护传承有重大的意义。
一、京族唱哈保护性开发的现实意义
1、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也对精神文化有了更高的追求。活用京族唱哈资源是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借助人们对多样化、多层次化的文化需求心理,把京族唱哈与独弦琴、哈节等民俗资源结合起来,使京族文化实现最大化利用,在整体开发的背景下有效地带动京族唱哈的传承与发展。
京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拥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挖掘京族特色,合理、有效地运用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打造京族的文化品牌,不但能满足当地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可以加深外界人士对京族文化的了解。外界对京族传统文化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京族的价值观的认可。一个民族观的价值得到认可,他们就会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在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了精神的动力和精神支持。
2、带动东兴市京族文化产业的开发
东兴市京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京族保留了原有民族的文化特点。因迁徙到汉族地区,与汉民族文化发生了碰撞和交流,丰富了京族民族文化,也彰显了京族的民族特色。京族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创意产业的开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京族唱哈的内容丰富多彩,覆盖了民族历史、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颂政党、婚恋礼俗、节庆习俗、海洋生产经验、民族性格和精神、民间信仰和禁忌等题材,这些题材蕴含着人类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在中国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文化产业是一个重大的事件,民俗文化也逐渐成为产业资源的一片沃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开发成文化产品,获得一定的利润价值。充分利用京族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将两者结合起来实现最大化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但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还可以使京族文化得以传承,以“活”的形态在人们的生活中彰显光辉。
3、稳定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建设
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增进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构建稳定和谐的边疆社会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文化是社会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创造出来的财富,是一个民族识别另一个民族的标志。稳定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建设,离不开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向心力具有一定的引导力,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
东兴市京族是中越边境同源共生的民族,具有共同的族源和民间文化传统,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国家,但是文化没有国界。京族的哈节就是民族文化的共同之处,这也是中越双边文化的认同的基础。文化的认同有助于安定中越双方的边境,有利于发展中越两国的贸易经济,同时能够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这些都为边境民族地区的安定和谐提供了基础。
二、京族唱哈保护性开发的总原则
1、以人为本,活态保护
京族哈歌入选为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京族民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创造的民间艺术,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一旦受到破坏,就很难恢复。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归根到底是对传承制度、传承环境和传承主体的保护。[1]唱哈的民间艺人做为唱哈传承的主体,肩负着传承和创作的使命。特别是一些较年长的哈妹、哈哥,在他们身上积累了多年唱哈的技艺和本领,是非常珍贵的京族文化宝藏。哈哥、哈妹通过表演展现了唱哈的文化魅力,在京族唱哈的传承中,口传心授仍然是最重要的渠道。“人”在唱哈的表演、传承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哈哥、哈妹做为唱哈传承的纽带,更是唱哈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保护好京族唱哈的民间艺人,唱哈习俗就不会消失;只要激励、鼓励唱哈的艺人,肯定他们的表演能力,赞扬唱哈文化的博大精深,不断地给予他们肯定和支持,他们就会不断地改进唱哈的表演现状,唱哈的表演也会越来越精彩绝伦。哈亭统一招收、管理哈妹、哈哥,由于在资金上受到了限制,在招收哈妹的时候,就会控制培养哈妹的人数,这样并不利于唱哈队伍的壮大。因此,要完善对民间艺人的管理机制,让传承人自觉地、自愿地进行哈歌的传授,除了哈亭统一招收的哈妹外,鼓励老艺人招收徒弟,特别是家族中的晚辈,从“师徒传承”扩大为“姑传嫂”、“婆传媳”等多种传承方式并存。扩大传承人的数量,改善传承人年龄偏大的现状,其次要刺激传承人内部的竞争,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永远保持生命力和活力。
2、职责分明,合力保护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存在着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两个重要的主体。传承主体是人们通常说的“传承人”,而保护主体则包括政府、学界、商界以及新闻媒体等,它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有推动的作用。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仅仅依靠传承人一己之力,许多民俗事项是很难存活下来的。依靠政府的扶持,借助学界、商界以及新闻媒体等多方的力量是相当必要。京族唱哈有悠久的历史,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作为保护主体的政府,应该给予京族唱哈更多地关注,组织相关人员到民间收集、整理唱哈的资料,建立一个完善的保护和发展体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学界作为保护工作的积极参与者,承担着历史重任,学界通过研究发现京族唱哈的特点、传承和保护规律,借助国外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经验,指导京族唱哈的保护和发展,辅助各级政府做好各项决策。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民俗旅游成为了一项热门的选择,巧妙地利用旅游市场,刺激京族唱哈的传承和发展。新闻媒体是了解京族文化的宣传窗口,特别是在信息全球化的当下,新闻媒体更应该受到重视。借助新闻媒体的社会宣传,让更多民众了解京族唱哈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从而让京族唱哈的保护和传承变成自觉性的行动。通过政府、学界、商界以及新闻媒体等各界的合力保护,在保护和发展京族唱哈的过程中做到职责分明,通力合作,使得京族唱哈得以传承和发展。 3、保护优先,合理利用
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建立京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力求保护京族文化的原真性和民族性,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京族哈节的迎神仪式展现了京族文化魅力,而唱哈贯穿了哈节的整个活动,是展现京族文化的优良载体。以唱哈为哈节的主线,丰富活动内容,不断充实哈节的文化内涵。在保护京族文化的基础上,做好京岛风景名胜区的民族文化品牌,推进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又好又快地发展。同时带动京族地区的保护工作,形成政府和民间的双重保护机制,财务投入与社会融资相结合的保护模式。京族聚居地主要分布在�尾、巫头、山心三岛上,素有“京族三岛”之称。少数与汉、壮等族杂居在江平镇的潭吉、红坎、恒望、东兴镇的竹山以及钦州等地。[2]因此在空间布局工作上,各个区域要有所侧重、相互配合,形成京族文化保护的整体合力,将京族文化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中。在保护区的民俗文化要严格控制开发利用,开发时不得损害京族文化的本质面貌,对重大项目开发利用,要依照相关的法律和管理规定,做好可行性研究和论证。
4、保持原真性、民族性
京族唱哈是京族人民在历史上创造的并且以活态的方式传承的,具有集体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征,从唱哈的内容看出,其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通过了解京族的唱哈文化,我们可以看到京族的发展历程,可以窥探到京族民众的风俗习惯。保持唱哈的原真性,要保护好唱哈古朴的表演方式,注重其文化内涵,客观地看待曲目的内容,尤其是一些对民间信仰、男尊女卑的内容,不能一票否决,因为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对于与当今社会观念相悖的内容,要给予宽容的态度。强调保护唱哈的原真性和民族性,客观看待唱哈中的神灵观念,对唱哈进行原生态保护,政府、学界、商界,尤其是作为宣传中介的新闻媒体,要理性客观地评价唱哈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唱哈的价值是建立在它的独特性和民族性上,唱哈的原真性一旦消失,就会破坏唱哈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三、京族唱哈保护性开发的具体化措施
1、搭建平台,开展唱哈文化跨国研究
广西的边境地区与越南等国家在语言上相通,拥有相似的文化习俗等等,对跨国民族进行研究,可以增加民族之间的相互认识,增进双方共识。我国的京族是从越南迁徙而来,在长期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接触中,原有的一些传统习俗已经消失或变迁了,造成我们对京族文化的一些误解和迷惑。展开跨国研究,通过对越南越族的文化研究,有助于对京族文化的解读,有助于打造京族的文化品牌。
东兴市京族与越南越族属于同源民族,他们具有共同的族源及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交流不分国界。京族的唱哈以及敬香舞、天灯舞、花棍舞等民间祭祀舞蹈都是从越南流传到京族三岛地区,通过追本溯源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传承规律。深入挖掘唱哈文化的内涵和规律,可以为唱哈文化的保护性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京族的哈节是中越两边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在哈节期间,中越边境的京族人相互邀请,促进了两国民间文化的交流,共同的节日文化促进了双方的交往。加强对中越两国的跨国民族文化研究,密切彼此之间的联系,双方友好往来,搭建好民间的桥梁,文化的互动可以带来良好的双边关系,为京族唱哈保护性开发奠定基石。
2、配合时代发展,创新唱哈表演新形式
京族唱哈始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唱哈的审美方式和表现技法根植于旧时代的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唱哈表演的观众流失的原因之一就是无法迎合现代人的需求。唱哈原本是娱乐神灵的活动,至今也发展成为了“神”、“人”共乐的一项表演活动。可见,唱哈的社会功能由单一化转化为多样化。在保持京族唱哈的纯真性、民族性、独特性的基础上,唱哈表演可以根据时代的需求进行改革和创新。一是在曲目上的创新,唱哈的内容多数是与歌颂神灵、婚恋、功名等有关,这些都反映了京族民众的神话传说、婚恋礼俗、宗教祭祀活动和民族迁徙定居等情况,这些曲目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但是,这些曲目已经不能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了,不能表达现代人们的心声。因此,唱哈的内容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创造出新的曲目,以优秀的曲目来吸引观众,特别是年轻的观众,这样才能让唱哈焕发青春。二是乐器的多方结合,根据《中国曲艺志・广西卷》记载:“唱哈的伴奏乐器有竹板、竹梆子、砧板琴、独弦琴”,可见,唱哈的伴奏乐器不仅仅有三弦琴,同时也有独弦琴。京族的乐器繁多,有二胡、奏琴、笛子和独弦琴等,其中,独弦琴被认为是京族特有的弹弦乐器。独弦琴在京语中被成为“旦匏”,因为只有一根琴弦而被成为独弦琴,独弦琴的音调和京族人说话的语调有相似之处,又因为有悠久的历史,因而成为了京族的传统乐器。独弦琴一般用于独奏乐曲和伴奏歌曲,没有伴奏舞蹈,一般在民间演奏,演奏时凭借弹奏者的记忆演奏,得到了京族人的喜爱。2011年,东兴市京族独弦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东兴市文化馆建立了独弦琴艺术展示中心和传习基地,拥有一定的师资力量和充足的学员,在当地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因此,将独弦琴悠扬的琴声与唱哈表演二者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这样不仅能提升唱哈的影响力,带动唱哈文化的发展,也能将独弦琴的魅力发挥到极处。三要培养年轻的哈妹,哈妹是发展唱哈文化的最好媒介。年轻的哈妹更富有时代感,能把新的时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相结合,使唱哈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政府部门对唱哈的民间艺人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稳固老艺人的经济收入,提升老艺人的社会地位。为新老艺人之间搭建坚实的桥梁,使得唱哈艺术得到延续。
3、合作互助,完善京族生态博物馆运作
京族哈节是按周期举办的民族节庆活动,仅仅依靠举办哈节带动唱哈文化是有局限性的。除了借助哈节的举办,还需要借助博物馆拉动唱哈文化的发展。东兴市京族博物馆与东兴京族生态博物馆合二为一,也是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10+1”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族生态博物馆填补了京族博物馆的历史空白,作为全国唯一的一座京族生态博物馆,其对保护和传承京族传统文化,打造唱哈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意义。京族生态博物馆位于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尾旅游度假区,于2009年对外开放,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主楼两层,一楼为展厅,展厅分为“简介”、“自然生态”、“历史踪迹”、“经济饮食”、“文化底蕴”等五个展厅,展厅展示了京族的民族服饰、生产生活习俗、民间艺术、民间信仰等内容,全方位反映了京族的历史变迁和民俗风情。京族生态博物馆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展示,在展厅配置有多媒体电视、语音讲解等现代设备,通过视频把京族民众的民俗风情展现出来,这种“动”、“静”结合的方式使参观的游客全方位地认识了解京族文化。 通过对京族生态博物馆的了解可知,博物馆是展现唱哈文化的良好载体。京族生态博物馆保存了京族自然环境、民俗风情、民族特色等,这些优良的条件为唱哈文化展提供了很好的基地。通过举办唱哈文化展,在博物馆设定唱哈文化的固定展区,可以让游客在任何时间段都可以了解唱哈文化,从而扩大唱哈文化的影响范围。在江平镇�尾村组建有�尾村京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团,团队现有20人,活动场所设立在�尾村哈亭,目前艺术团主要负责哈节的唱哈活动以及接待各级领导和社会人士的义演工作。京族生态博物馆可与�尾村京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团联手,通过艺术团的唱哈表演,把静态的展览转化为动态的表演,使唱哈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4、营造氛围,建立村落文化空间保护区
文化空间是很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作为一个整体被保护起来。[3]随着近年来我国的民俗旅游逐年升温,人们对旅游地的选择更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结合。京族三岛的天然优势以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成为了许多游客的选择。而京族三岛作为展示京族文化的空间,应该以展示原生态文化为主,避免过多的人为改造。因此,建立京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划定京族三岛为中心,对集中分布、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得比较完整的京族文化习俗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的项目文化生态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以�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为核心,把唱哈习俗以活态的方式传承下去,同时,结合独弦琴、喃字、歌谣、民歌等民间文学艺术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保护体系。保护和利用好京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唱哈文化,对实现京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5、时尚创新,唱哈文化与自然风光旅游的结合
寻求文化享受已经当代人追求的目标,甚至成为了一种时尚与潮流。人们已不单纯地满足自然风光给视觉带来的冲击力,更多注重文化内涵。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了旅游业的新兴领域,借助民族文化开发旅游产业已经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借助民族传统节日节庆。
东兴市集“边、海、山、少”于一身,地处亚热带,四季长春,气候宜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素有“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白鹤之乡”、“广西首批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县”等荣誉称号。这为东兴市的旅游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东兴市与越南近在咫尺,随着口岸管理的完善,中越边境旅游办证越来越便捷,很多游客到东兴都选择到越南芒街一日游。东兴京岛名胜区的景点金滩在�尾岛,�尾岛是京族人口最集中的岛屿。金滩全长15公里,宽阔坦荡,砂质柔软金黄,是天然的海滨浴场。美丽如画的岛屿景色,以及身着京族服饰的京族女让美丽的景色如同锦上添花。在景区设立一些或固定或流动的民间艺人唱哈展示点,让游客们在游乐之余,也能欣赏到京族唱哈文化这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将东兴市的自然风光旅游、文化旅游及边境旅游三者合为一体,使旅游资源更为丰富和饱满。金滩的旅游季节较长,每年夏季都是金滩的旅游旺季,而哈节一般在八九月份举行,民间艺人唱哈展示点可以填补其他时间的空缺。这样双重旅游动机可以刺激人们的前往东兴市旅游消费,人们在饱览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可以参与到京族的哈节活动。借助多姿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可以使文化旅游影响尤其深远。
6、借助媒体,加强文化推广力度
媒体宣传在现代背景下显得十分重要,媒体宣传无论是在时间或者是空间上,都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唱哈文化的宣传离不开媒体,借助媒体宣传,通过宣传可以扩大唱哈的受众群体。这一方面,东兴电视台专门安排记者,深入京族地区一线挖掘其丰富的历史人文等,并从不同侧面采写反映京族同胞生产生活的报道,向人们宣传和推介其民风民俗。在此基础上,电视台可开设固定的相关文化栏目,进一步向外界展示这个绚烂多姿的海洋民族。其中可以包括唱哈、喃字、独弦琴等等,通过全方位地介绍京族文化,为唱哈的宣传提供一个良好的气氛。电视台的宣传可以吸引、诱导更多的当地民众观看。仅仅依靠当地电视台的宣传范围过于狭小,当地政府、旅游局等多方可以共同拍摄唱哈文化的宣传片,在广西电视台播放,从而扩大唱哈的受众范围,通过拍摄宣传片,在年轻人的圈子引起他们的关注。也可以加深他们对京族文化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京族三岛优美的自然景观中。同时,广西聚居着壮、瑶、苗、侗等十二个世居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曲艺。借助这样的优势,可以多地方联合举办曲艺擂台赛,通过电视直播的形式,让观众参与到曲艺中,各个民族的曲艺相互切磋,不但能提升曲艺的影响力,还可以提高民间艺人的表演水平。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步伐加快,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广西处于我国的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位置,为西部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使得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实现了更大的发展。东兴市京族唱哈的合理开发,不但可以传承和发展京族民族文化,强化京族本民族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广西少数民族曲艺文化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 宋蜀华,陈克进.中国民族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3]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吴 莹(1989-)女,广西宾阳人,汉族,广西师范学院2013级民俗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与产业化经营.
郑 直(1988-)男,广西靖西人,壮族,广西师范学院2012级民俗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壮族民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