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式管理概论3

5、利益——天下大同定律:以正道谋利,奠定社会物质基础,最终实现天下大同。为职工谋利、让利于消费者,企业才能永续经营。没有利益激励、制度约束,君子国会变成小人国;丰衣足食、恪守规则,小人国也会成为君子国。

古典式管理箴言:

孔子:“义以生利,利以平民”(讲道义能够带来利益,给人民利益就可以平定天下)。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进一步论述道:“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不为”,即哪怕是做一件不义的事,杀害一个无辜者,由此能够得到整个天下,也不能去做。

企业家之义就是履行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不欺骗消费者,不做假冒伪劣,不虐待员工,不偷逃税收,不破坏环境。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不可求,从吾所好”(富贵如果通过正道可以得到,那么即使做马夫,我也干;如果通过正道不可以得到,那么还是去做我自己喜欢的事吧)。

儒家重视利益,只不过当利益与道义发生冲突时,儒家主张取义舍利,所以,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意思是:富裕和显贵,是人人所追求的。但是如果不是以正确的手段得来的,我就不要。孔子还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即以不讲道义的方法获得富贵,对我来说,像浮云那么遥远,不可能去追求。

“富之”(让人民富裕起来)。

孔子的弟子问老师:我做了地方的父母官,然后干什么?孔子回答:让人民富裕起来!墨子阐述的更明白:“兼相爱,交相利”——让人民相互关爱,相互提供利益。可见,管理者不是要遏制人们的欲望,限制人们发家致富,而是要从制度上、法制上、服务上帮助人们劳动创业。也许只有人人富裕起来了,同时加强道德文明建设,才能实现《礼记》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的大同理想。

6、知进知退——创业守成定律:人生和事业都应艺术化,入世与出世并行,适时功成身退、急流勇退,才能创新生活,守住家业。

古典式管理箴言:

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世道不好,我就乘小木筏隐居去)。

中国人脚蹋两只船,在入世与出世、仕与隐两者之间转换。做官,时刻想着急流勇退;隐居,时刻想着治国平天下。隐逸,不同于印度人的出家,隐逸是乐观主义的,出家是悲观主义的。中国人是以乐观的隐逸,来化解冲突,度过危机,调整心态,重塑自我。所以,《易经》中说:“独立不惧,遁世不闷”;“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天地闭,贤人隐”。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天下有道,我就出来做事,为人民服务;天下无道,我就隐居,不做坏事)。

管理者逢盛世,则可以出来为国家为人民做些事情;遇乱世,则应退隐,苟全性命。所以,中国古代有“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名言。

“贤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人”(贤者避开世俗,其次避开是非之地,再次避开坏人)。

李白诗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苏轼诗云:“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唐伯虎诗云:“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而李白、苏轼、唐伯虎并没有避世,可见,中国人的避世其实是修炼气度、提高境界、开阔胸襟的方法,因为只有如此,君子才不会患得患失。所以,最好的隐逸是在世俗中隐,所谓“心远地自偏”,“万人如海一身藏”,“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隐居以求志”(隐居是为了磨练志向)。

隐居或者退隐,并不是消极、消沉的人生态度,而是等待机会寻找机会,“以在野之身应在朝之命”。诸葛亮躬耕南阳时,“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陶渊明诗写道:“负雅志于高云”。企业家也应当适时“功成身退”,培养接班人;同时磨砺自己的志趣,开始新的一轮人生。

7、后而先——反而正定律:分配利益时处于后,反而尽占先机;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事物总是辨证地发展的,从反面入手,反而可以达到正面。企业家不必争个人之功、个人之利,不必因企业兴而荣、企业困而馁。

古典式管理箴言:

老子: “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想领导人民,就必须言语谦逊;想领先于他人,就必须在利益上置身于后)。

老子是中国辨证法智慧的代表,他告诉人们:必须先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然后顺应规律,采取行动,这样才能避免祸害。而事物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即事物总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的,柔弱正是“道”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因此,我们做事可以从反面做起,以达到正面;可以秉持柔弱,以柔克刚。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不是要表现出无私吗,这样才能成全他的私欲)。

老子并不是唆使管理者虚伪,而是要求管理者从战略上决策,不要斤斤计较于一时的局部的得失。所以,他进一步指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只有不与他人争夺蝇头小利,那么最终谁也争不过你;“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高明的人置身于后,反而能占先,将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事长”——不做枪打的出头鸟,保存实力,反而能够成为天下的领袖。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高贵以低贱为本源,高层以下层为基础)。

老子深谙为官为人之道,他要求管理者深入基层,与民众打成一片,了解民众的想法和愿望,这样,管理者的地位就建立在了牢不可破的基础上。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你要削弱他,必须先假装增强他;你要废除他,必须先假装兴起他;你要剥夺他,必须先假装给予他)。

楚汉相争最激烈的时候,韩信趁机要求刘邦封他为齐王,刘邦差点大怒,幸亏张良踢了他一下,暗示允诺,刘邦改怒为喜,立即封韩信为王,成功地消弥了一次可能的分裂。等到刘邦夺取了天下,韩信则死无葬身之地了。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敢先发制人,情愿后发制人;我不敢进一寸,情愿退一尺)。

老子的目标显然不是后退,而是前进,不过,他是以退代进,退一步进两步。老子还说:委曲了,才能求全;有些柔软弯曲,才可能挺直,否则僵硬的木枝一折即断;祸是福源,福是祸根。

8、守柔——以柔克刚——免祸定律:低调、低姿态、韬光养晦、以柔克刚,实现柔式太极政治、太极人生、太极事业,才能破坚克难,不取其咎。

古典式管理箴言:

老子:“守柔曰强”(守住柔弱,就叫做刚强)。

强悍不足依恃,刚烈不足自保,“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梁者不得其死”——一味逞强的人不得好死。正因为老子看透了人间的玄机奥秘,所以,他主张守柔持弱,以“柔弱胜刚强”。老子说:“柔之胜刚,弱之胜强”——柔能战胜刚,弱能战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最柔弱的,能够在天下最坚固的东西上驰骋往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是水能够摧毁一切坚固的东西。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荣,守其辱…,知其白,守其黑”(知道雄大的一面,但我谨守雌小的一面;知道光荣的一面,但我谨守卑辱的一面;知道靓丽的一面,但我谨守暗昧的一面)。

楚王迎老子做官,老子不应,称:鸟之遗粒足可食,鸟之羽毛足可衣。能够像老子这样不逞英雄、不趋热闹、不慕虚名、不逐利益的人能有几个?企业家倘若能够有了这么恬淡博大的胸怀,那他一定不会身陷名利、自私的牢笼。所以,一个人的境界有多高,一个人的事业就有多大。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于做士兵的,不逞武;善于打仗的,不发怒)。

中国人讲究运智于无形之中,喜怒不形于色。特别是,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一切重大的决定最好冷处理几天,就像林彪所有的决定都要放两天。

5、利益——天下大同定律:以正道谋利,奠定社会物质基础,最终实现天下大同。为职工谋利、让利于消费者,企业才能永续经营。没有利益激励、制度约束,君子国会变成小人国;丰衣足食、恪守规则,小人国也会成为君子国。

古典式管理箴言:

孔子:“义以生利,利以平民”(讲道义能够带来利益,给人民利益就可以平定天下)。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进一步论述道:“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不为”,即哪怕是做一件不义的事,杀害一个无辜者,由此能够得到整个天下,也不能去做。

企业家之义就是履行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不欺骗消费者,不做假冒伪劣,不虐待员工,不偷逃税收,不破坏环境。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不可求,从吾所好”(富贵如果通过正道可以得到,那么即使做马夫,我也干;如果通过正道不可以得到,那么还是去做我自己喜欢的事吧)。

儒家重视利益,只不过当利益与道义发生冲突时,儒家主张取义舍利,所以,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意思是:富裕和显贵,是人人所追求的。但是如果不是以正确的手段得来的,我就不要。孔子还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即以不讲道义的方法获得富贵,对我来说,像浮云那么遥远,不可能去追求。

“富之”(让人民富裕起来)。

孔子的弟子问老师:我做了地方的父母官,然后干什么?孔子回答:让人民富裕起来!墨子阐述的更明白:“兼相爱,交相利”——让人民相互关爱,相互提供利益。可见,管理者不是要遏制人们的欲望,限制人们发家致富,而是要从制度上、法制上、服务上帮助人们劳动创业。也许只有人人富裕起来了,同时加强道德文明建设,才能实现《礼记》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的大同理想。

6、知进知退——创业守成定律:人生和事业都应艺术化,入世与出世并行,适时功成身退、急流勇退,才能创新生活,守住家业。

古典式管理箴言:

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世道不好,我就乘小木筏隐居去)。

中国人脚蹋两只船,在入世与出世、仕与隐两者之间转换。做官,时刻想着急流勇退;隐居,时刻想着治国平天下。隐逸,不同于印度人的出家,隐逸是乐观主义的,出家是悲观主义的。中国人是以乐观的隐逸,来化解冲突,度过危机,调整心态,重塑自我。所以,《易经》中说:“独立不惧,遁世不闷”;“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天地闭,贤人隐”。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天下有道,我就出来做事,为人民服务;天下无道,我就隐居,不做坏事)。

管理者逢盛世,则可以出来为国家为人民做些事情;遇乱世,则应退隐,苟全性命。所以,中国古代有“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名言。

“贤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人”(贤者避开世俗,其次避开是非之地,再次避开坏人)。

李白诗云:“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苏轼诗云:“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唐伯虎诗云:“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而李白、苏轼、唐伯虎并没有避世,可见,中国人的避世其实是修炼气度、提高境界、开阔胸襟的方法,因为只有如此,君子才不会患得患失。所以,最好的隐逸是在世俗中隐,所谓“心远地自偏”,“万人如海一身藏”,“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隐居以求志”(隐居是为了磨练志向)。

隐居或者退隐,并不是消极、消沉的人生态度,而是等待机会寻找机会,“以在野之身应在朝之命”。诸葛亮躬耕南阳时,“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陶渊明诗写道:“负雅志于高云”。企业家也应当适时“功成身退”,培养接班人;同时磨砺自己的志趣,开始新的一轮人生。

7、后而先——反而正定律:分配利益时处于后,反而尽占先机;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事物总是辨证地发展的,从反面入手,反而可以达到正面。企业家不必争个人之功、个人之利,不必因企业兴而荣、企业困而馁。

古典式管理箴言:

老子: “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想领导人民,就必须言语谦逊;想领先于他人,就必须在利益上置身于后)。

老子是中国辨证法智慧的代表,他告诉人们:必须先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然后顺应规律,采取行动,这样才能避免祸害。而事物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即事物总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的,柔弱正是“道”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因此,我们做事可以从反面做起,以达到正面;可以秉持柔弱,以柔克刚。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不是要表现出无私吗,这样才能成全他的私欲)。

老子并不是唆使管理者虚伪,而是要求管理者从战略上决策,不要斤斤计较于一时的局部的得失。所以,他进一步指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只有不与他人争夺蝇头小利,那么最终谁也争不过你;“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高明的人置身于后,反而能占先,将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事长”——不做枪打的出头鸟,保存实力,反而能够成为天下的领袖。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高贵以低贱为本源,高层以下层为基础)。

老子深谙为官为人之道,他要求管理者深入基层,与民众打成一片,了解民众的想法和愿望,这样,管理者的地位就建立在了牢不可破的基础上。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你要削弱他,必须先假装增强他;你要废除他,必须先假装兴起他;你要剥夺他,必须先假装给予他)。

楚汉相争最激烈的时候,韩信趁机要求刘邦封他为齐王,刘邦差点大怒,幸亏张良踢了他一下,暗示允诺,刘邦改怒为喜,立即封韩信为王,成功地消弥了一次可能的分裂。等到刘邦夺取了天下,韩信则死无葬身之地了。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敢先发制人,情愿后发制人;我不敢进一寸,情愿退一尺)。

老子的目标显然不是后退,而是前进,不过,他是以退代进,退一步进两步。老子还说:委曲了,才能求全;有些柔软弯曲,才可能挺直,否则僵硬的木枝一折即断;祸是福源,福是祸根。

8、守柔——以柔克刚——免祸定律:低调、低姿态、韬光养晦、以柔克刚,实现柔式太极政治、太极人生、太极事业,才能破坚克难,不取其咎。

古典式管理箴言:

老子:“守柔曰强”(守住柔弱,就叫做刚强)。

强悍不足依恃,刚烈不足自保,“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梁者不得其死”——一味逞强的人不得好死。正因为老子看透了人间的玄机奥秘,所以,他主张守柔持弱,以“柔弱胜刚强”。老子说:“柔之胜刚,弱之胜强”——柔能战胜刚,弱能战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最柔弱的,能够在天下最坚固的东西上驰骋往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是水能够摧毁一切坚固的东西。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荣,守其辱…,知其白,守其黑”(知道雄大的一面,但我谨守雌小的一面;知道光荣的一面,但我谨守卑辱的一面;知道靓丽的一面,但我谨守暗昧的一面)。

楚王迎老子做官,老子不应,称:鸟之遗粒足可食,鸟之羽毛足可衣。能够像老子这样不逞英雄、不趋热闹、不慕虚名、不逐利益的人能有几个?企业家倘若能够有了这么恬淡博大的胸怀,那他一定不会身陷名利、自私的牢笼。所以,一个人的境界有多高,一个人的事业就有多大。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于做士兵的,不逞武;善于打仗的,不发怒)。

中国人讲究运智于无形之中,喜怒不形于色。特别是,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一切重大的决定最好冷处理几天,就像林彪所有的决定都要放两天。


相关内容

  • 傅佩荣:中国古典哲学与现代生活
  • 点播单 土豆网 原创 电视剧 电影 综艺 更多 注册 登录 观看历史 上传视频 音乐 傅佩荣:中国古典哲学与现代生活 弹窗播放 弹幕 哲学 8 加豆单 私藏 下载 反馈 土豆推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分享 人人网 更多 播放数:1,913 豆单: 哲学(8/52) 茉莉092013年02月19日更 ...

  • [转载]关于古典文献学考研的参考书目
  • , 转载]关于古典文献学考研的参考书目 北师大郭英德推荐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初学者的参考书目: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 ...

  •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报录比
  •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报录比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生专业目录 专业 050104-中国古典文献学 方向 科目一101-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二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科目三 科目四 复试笔试科目 00-无 626- ...

  • 湖南农大选修课
  • 开课学院 课程号 课序号 课程名 教师 人数 学分 动科院 50041Q0 0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肖定福 100 2 动科院 50043Q0 0 淡水观赏鱼养殖 刘晓燕 100 2 工学院 50031Q0 1 三维实体建模(PRE绘图) 全腊珍 100 2 工学院 50031Q0 2 三维实体建模( ...

  • 艺术概论论述题
  • 试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一.内容,内容包含两方面,即题材和主题. 1. 题材,就是艺术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社会生活.对于题材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有两种 错误的认识: ① 题材决定论.认为题材在艺术作品中起决定作用.例,18世界英法艺术家认为 "历史画"就是高尚的,而"人物画&q ...

  • 00. 中文系参考书目
  • 中文系参考书目 一.古代文学书目 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 褚斌杰等<中国文学史纲要>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 周先慎<中国文学十五讲> 上海古籍出版社<古典文学三百题> 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g ...

  • 风景园林概论
  • 风景园林概论 第一章 绪论 四.世界六大花园城市(填空题) 奥地利维也纳.美国华盛顿.俄罗斯莫斯科.波兰华沙.新加坡.匈牙利布达佩斯. 第二章 园林发展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简答题) 1. 萌芽期:从周至汉,兴建皇家园苑,规模较大,多为圈地性质. 代表:上林苑.阿房宫.建章宫(为"一池 ...

  • 北大中文系考研必备书目
  • 北大中文系书目(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科目出题范围): 现代汉语,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方言.修辞.现代汉字: 古代汉语,包括:音韵.训诂.古代语法.古文字: 语言学理论: 文学理论,包括:基本原理.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文学史,包括:中国古代.现代.当代文学: 外国文学史: 比 ...

  • 大学生经典必读书目
  • 大学生经典必读书目 (一)文学部分(37种) ■中外语言文学经典选介 <诗经> <楚辞> <左传> <乐府诗选> <史记>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古文观止>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