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的写法
简讯是指200字以内的短消息,超出就不能称为简讯了。
简讯虽短,却应是一个完整的消息,要5W俱全,回答以下基本问题:何人、何事、何时、何地?
还要尽可能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何故、如何?
新闻的五要素,新闻界称做:5W。
when : 何时
where : 何地
who : 何人
what : 何事
why : 何因
连起来大意就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人因为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简讯的格式:
(1)标题 概括简讯的主要内容。
(2)导语 导语是简讯开头的一段话,要求用极简明的话概括简讯的最基本内容。
(3)主体 主体是简讯的主要部分,要求具体清楚,内容翔实,层次分明。
(4)结尾 是对简讯内容的小结。有些简讯可无结尾。
2、怎么写(技巧)。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分的事实表现主题。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结语是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标题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题:揭示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一篇报道,读者拿起来之后要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看还是不看。标题是新闻的题目,是消息的眼睛,象人的脸面一样重要,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新闻标题的结构方式、写法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在标题撰写上必须下功夫。新闻界有
消息标题的特点是:必须有--何人(物)who做何事what,必须简洁、准确。如: 1、专家(who)解惑:孩子到底能不能打(what)(2008年10月01日 来源:新华社);2、学校(who)因高三学生在宿舍吸烟(why)劝其转学(what) (2008年10月01日 来源:四川新闻网);3、会昌(who)举办体育盛会喜迎新年(what)(2009年1月4日,来源:赣南日报)。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导语的特点:有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
下面具体解剖一篇消息的导语:石城返乡农民工喜获“年礼” 赣南日报 2009年1月6日头版:近日(when),石城县琴江镇(where)的黄爱华(who)刚刚从东莞返乡就收到一份“新年大礼”——县里统一发出的返乡农民工优惠卡(what),优惠项目包括就医、就业、技术培训、法律维权等内容。
我们要学习,一是时间的表述,找最近时间点。二是讲故事的叙述手法。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1、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2、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3、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4、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5、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这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么,导语有哪些类型呢?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如写烟叶生产势头好,就从描写某一生产现场如何一派繁忙,再讲整个乡或县的烟叶生产情况。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如开头以提问的方式,接着某乡或县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如1月6日赣南日报头版头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走访慰问:1月5日,带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及农村低保户、困难群众、重点优抚对象、敬老院老人和困难企业的关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深入到章贡区、赣县、南康走访慰问。
另外还有号召式、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导语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写作时,往往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常见问题称之为导语写作十忌:
一忌名称罗列式导语,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
二忌“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如为了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三忌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
四忌学术语言作导语。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难懂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显然使人看不懂,这里要做好“第二种语言的翻译”,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
五忌导语公式化。一些通讯员或记者喜欢用一个框框去套多种内容,结果是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公式化导语必然导致导语无新意,面目可憎。
六忌概念化。导语内无具体新闻事实,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话、空话、官话。 七忌数字堆砌。导语内数字过多,就会淹没新闻事实。统计数字一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最好不要将其放进导语内,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
八忌长导语。导语冗长,使人感到很沉闷,根本没有兴趣再看下文。一般应控制在80字内,最多不要超过150字。
九忌逻辑不清,概念模糊。
十忌标题与导语重复。如题目: 县ХХ部门举行迎新春座谈会;导语:昨日,县ХХ部门在该局会议室举行慰问老干部座谈会。题目和导语几乎是“一模一样”。
(三)主体
主体是在导语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与主题相关的事实,使之更加详实、具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
主体的写作,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1、围绕主题、扣紧导语。导语、主体、结尾是消息的完整肌肤,写作时对选材和结构要通盘考虑。新闻主体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不能一一罗列,但仍要紧紧围绕导语中确立的主题思想来挑选素材。虽然,有些素材很感人、很动听,但若与主题无关,也要忍痛割爱。在新闻诸要素中,主体需要包容哪几个要素,回答几个要素,回答哪几个问题,都必须紧扣导语的轨迹,而不能脱节。
2、段落分明、启承自然
从消息的段落大小和字数多少来看,新闻主体所占的篇幅较大,一般比导语和结尾要长。但是新闻主体不是大采矿,不能什么才都往里面装。写作时,要把材料排个队,安排好次序,那个在前,哪个在后,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材料构成一段,哪些材料构另一段,都要泾渭分明,力求层次清楚。每一段最好只说一层意思,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处于胶合状态。提倡段落短一点,段落可以多一点。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尽量能够找到有机的联系。
3、手法灵活、叙述生动
消息写作固然以叙述为主,但不排斥其他写作手法。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把“要表现,不要叙述”作为新闻消息写作的“第一信条。他说“平铺直叙,会使读者和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说的表现,就是指生动形象的描述。在消息中加强形象描写,用生动的形象来说明抽象的事物,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
(四)背景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2、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在消息写作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须有的,背景和结尾在某些消息中可以没有。
四、消息写作的误区
我们写信息报道,写出来的东西要么空乏无力、没有说服力;要么无法吸引受众、致使读者阅读欲不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多读、多看、多思考,提高消息写作水平,多出精品,更重要的是彻底摒弃为完成上级任务而写作的错误思想,变被动“要我写”为主动“我要写”,充分挖掘写作潜力,才能创作质量高、反响好的稿件。接下来,看一看我们在消息写作中到底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一:弱化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亮,那新闻是很难吸引人的。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将大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内容上,常常是写完稿后再起标题,想不出好的就随意编个了事,总觉得无关紧要。其实,这是陷入了弱化标题拟定环节的误区。标题绝对是一篇稿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阅读消息时,最先看到的常是新闻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会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他不由自主被吸引着看下去;而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只能让你一扫而过不想再探究下面的新闻。因此,我们要多在标题拟定上下功夫,要按照创新、贴切、准确、精炼等原则做好每一个标题。
误区二:角度错位。大家都知道,我们负有及时宣传报道本单位大事要闻的职责。为此,我们大家都付诸了极大努力,但写出的东西质量却不是很高。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消息的采写角度上。我们的报道应该精益求精,努力增强报道的新闻性、亲民性、创新性,尤其在调整报道方向、拓展大众视角上下功夫,要善于从小的新闻素材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点。比如,基层会议和基层领导的活动不是新闻,而会议里出台的重要举措和领导强调的工作导向才是重点,我们在写作时只有避开会议角度将这些新闻要点“拎”出来,稿件才能出彩。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闻的灵魂,找准了新闻的角度,也就找到了报道成功之源。
误区三:贪大求全。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一、二、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消息写作的误区:贪大求全。我曾经有段时间在新闻写作时常会不自觉地带有机关应用文写作的痕迹,把稿件写成了总结报告式,总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其实,在消息写作中是要求的是一事一题,一篇消息只需说清一件新闻就可以了,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那这篇消息就很难写出质量了。
新闻报道的格式种类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一般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折衷式」、「平铺直叙式」等写作型式。
「倒金字塔式」:此种写作方式是目前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亦即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提要」的方式呈现在新闻的最前端,此种方式有助于媒体编辑下标题,亦有助于阅听人快速清楚新闻重点。源于美国新闻界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正金字塔式」:此种写作方式刚好与「倒金字塔式」相反,是以时间发生顺序作为行文结构的写作方式,依序分别是引言、过程、结果,采渐入高潮的方式,将新闻重点摆在文末,一般多用于特写。
「折衷式」:,又叫新华体。此种写作方式为「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的折衷,亦
即,新闻中最重要的讯息仍然在导言中呈现,接著,则依新闻的时间性或逻辑性叙述。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平铺直叙式」:顾名思义,此种写作方式就是注重行文的起、承、转、合,力求文字的流畅精准。对教师组织而言,由于时常必须发表对特定教育政策、事件的看法,此种写作方式反而适合组织在发表声明时使用。
最近很流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镜头”,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比如央行关于房贷要加息的消息,新闻报道就可以从一个普通市民的住房贷款行为写起,比较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标题就是一条报道的情况。因而,标题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在文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受众阅读(针对印刷媒体而言)。
除上述之外,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文首要加电头,像“本报讯”;文中要尽量使用直接引语,尽量少地进行记者的观点表达;行文要流畅,不要艰涩等等。
写作要领:
新闻要素:不可忽略5W1H。(Who、What、When、Where、Why、How)
新闻构成:题、文、图、表。
题:简要、突出、吸引人。
文:导语100至200字:开宗明义,人事时地物。
主体300至500字:深入浅出,阐扬主旨。
结语100字:简洁有力,强调该新闻的意义与影响,或预告下阶段活动。
图:视需要加入有助于读者理解的图片。
表:视需要加入有助于读者理解的表格。
写作要律:具有新闻价值、正确的格式、动人的标题。
简洁切要的内容、平易友善的叙述、高度可读性、篇幅以1至2页为宜(一页尤佳)。 写作技巧:清晰简洁、段落分明、使用短句、排版清爽。
切忌偏离事实、交代不清、内容空洞。
一篇好的新闻稿除了必须具有新闻价值、把握主诉求与正确的格式外,行文应力求简洁切要,叙述应有事实基础,文稿标题则以简要、突出、吸引人为原则,用字要避免冷僻艰深,以提高文稿的可读性?
此外,篇幅也不宜长篇大论,一般以1至2页为原则,必要时可以加入图表,增加文稿的专业性,切忌内容空洞、语意不清、夸大不实。
2.简讯是指200字以内的短消息,超出就不能称为简讯了。简讯虽短,却应是一个完整的消息,要5W俱全,回答以下基本问题:何人、何事、何时、何地?还要尽可能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何故、如何?
新闻的五要素,新闻界称做:5W。
when : 何时
where : 何地
who : 何人
what : 何事
why : 何因
连起来大意就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人因为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简讯的格式:(1)标题 概括简讯的主要内容。(2)导语 导语是简讯开头的一段话,要求用极简明的话概括简讯的最基本内容。(3)主体主体是简讯的主要部分,要求具体清楚,内容翔实,层次分明。(4)结尾 是对简讯内容的小结。有些简讯可无结尾。
3.点评要主要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既然是评论社会现象,就会有褒有贬,或扬或抑,扶植和赞扬反映社会进步的真善美,否定和反对阻碍社会进程的假恶丑。当然,有些社会现象并非只有好坏之别,往往是错中有对,对中有错,这就要求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第二:认真阅读,重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1、换角度去思考、比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世上事物的答案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同一种社会现象(一件事),如果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考究、推敲,才能看出它的本质、意义和价值,如果局限在某一点或某一个角度来观察、分析,评论就会犯片面性、表面化的毛病。
2、重视升华
初读得到的印象感受是可贵的,它可能是正确评论的起点,也可能是错误判断的开始。因为感性的直观的看法毕竟是肤浅的。所以我们要追根溯源、穷根究底,要去粗取精、去假留真,才能得出反映事物本质的科学结论。
第三:精心选好角度,集中笔墨写好一点。
角度,就是指点评的着眼点。写作时不要面面俱到、东拉西扯,要选好一个有创意的角度,集中笔墨写出自己的看法,力争符合本质、给人启发。
第四:语言富有感情,要突出“点”。
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阅历、理论修养的限制,考试中用于新闻点评的材料是生活中常见但又容易被人们疏忽、漠视的小事,无需讨伐,不要写得充满火药味,更不要小题大做,上纲上线,要把握好尺度。
用语要轻松中有严肃,委婉中带针砭,自由中显原则。要综合运用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的表达方式,句式要灵活多变,整散结合,以短句为主。
要抓住“点”字,点到为止,点出要害,语言简洁、明确、生动、有力。
简讯的写法
简讯是指200字以内的短消息,超出就不能称为简讯了。
简讯虽短,却应是一个完整的消息,要5W俱全,回答以下基本问题:何人、何事、何时、何地?
还要尽可能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何故、如何?
新闻的五要素,新闻界称做:5W。
when : 何时
where : 何地
who : 何人
what : 何事
why : 何因
连起来大意就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人因为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简讯的格式:
(1)标题 概括简讯的主要内容。
(2)导语 导语是简讯开头的一段话,要求用极简明的话概括简讯的最基本内容。
(3)主体 主体是简讯的主要部分,要求具体清楚,内容翔实,层次分明。
(4)结尾 是对简讯内容的小结。有些简讯可无结尾。
2、怎么写(技巧)。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 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材料。 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分的事实表现主题。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结语是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标题
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题:揭示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一篇报道,读者拿起来之后要先看标题,然后再决定看还是不看。标题是新闻的题目,是消息的眼睛,象人的脸面一样重要,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新闻标题的结构方式、写法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在标题撰写上必须下功夫。新闻界有
消息标题的特点是:必须有--何人(物)who做何事what,必须简洁、准确。如: 1、专家(who)解惑:孩子到底能不能打(what)(2008年10月01日 来源:新华社);2、学校(who)因高三学生在宿舍吸烟(why)劝其转学(what) (2008年10月01日 来源:四川新闻网);3、会昌(who)举办体育盛会喜迎新年(what)(2009年1月4日,来源:赣南日报)。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导语的特点:有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
下面具体解剖一篇消息的导语:石城返乡农民工喜获“年礼” 赣南日报 2009年1月6日头版:近日(when),石城县琴江镇(where)的黄爱华(who)刚刚从东莞返乡就收到一份“新年大礼”——县里统一发出的返乡农民工优惠卡(what),优惠项目包括就医、就业、技术培训、法律维权等内容。
我们要学习,一是时间的表述,找最近时间点。二是讲故事的叙述手法。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1、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2、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3、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4、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5、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这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么,导语有哪些类型呢?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如写烟叶生产势头好,就从描写某一生产现场如何一派繁忙,再讲整个乡或县的烟叶生产情况。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如开头以提问的方式,接着某乡或县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如1月6日赣南日报头版头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走访慰问:1月5日,带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及农村低保户、困难群众、重点优抚对象、敬老院老人和困难企业的关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深入到章贡区、赣县、南康走访慰问。
另外还有号召式、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导语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写作时,往往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常见问题称之为导语写作十忌:
一忌名称罗列式导语,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
二忌“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如为了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三忌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
四忌学术语言作导语。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难懂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显然使人看不懂,这里要做好“第二种语言的翻译”,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
五忌导语公式化。一些通讯员或记者喜欢用一个框框去套多种内容,结果是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公式化导语必然导致导语无新意,面目可憎。
六忌概念化。导语内无具体新闻事实,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话、空话、官话。 七忌数字堆砌。导语内数字过多,就会淹没新闻事实。统计数字一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最好不要将其放进导语内,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
八忌长导语。导语冗长,使人感到很沉闷,根本没有兴趣再看下文。一般应控制在80字内,最多不要超过150字。
九忌逻辑不清,概念模糊。
十忌标题与导语重复。如题目: 县ХХ部门举行迎新春座谈会;导语:昨日,县ХХ部门在该局会议室举行慰问老干部座谈会。题目和导语几乎是“一模一样”。
(三)主体
主体是在导语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与主题相关的事实,使之更加详实、具体。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
主体的写作,我认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1、围绕主题、扣紧导语。导语、主体、结尾是消息的完整肌肤,写作时对选材和结构要通盘考虑。新闻主体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不能一一罗列,但仍要紧紧围绕导语中确立的主题思想来挑选素材。虽然,有些素材很感人、很动听,但若与主题无关,也要忍痛割爱。在新闻诸要素中,主体需要包容哪几个要素,回答几个要素,回答哪几个问题,都必须紧扣导语的轨迹,而不能脱节。
2、段落分明、启承自然
从消息的段落大小和字数多少来看,新闻主体所占的篇幅较大,一般比导语和结尾要长。但是新闻主体不是大采矿,不能什么才都往里面装。写作时,要把材料排个队,安排好次序,那个在前,哪个在后,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材料构成一段,哪些材料构另一段,都要泾渭分明,力求层次清楚。每一段最好只说一层意思,不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处于胶合状态。提倡段落短一点,段落可以多一点。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尽量能够找到有机的联系。
3、手法灵活、叙述生动
消息写作固然以叙述为主,但不排斥其他写作手法。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把“要表现,不要叙述”作为新闻消息写作的“第一信条。他说“平铺直叙,会使读者和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说的表现,就是指生动形象的描述。在消息中加强形象描写,用生动的形象来说明抽象的事物,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
(四)背景
1、什么是背景?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2、背景有哪些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在消息写作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须有的,背景和结尾在某些消息中可以没有。
四、消息写作的误区
我们写信息报道,写出来的东西要么空乏无力、没有说服力;要么无法吸引受众、致使读者阅读欲不强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多读、多看、多思考,提高消息写作水平,多出精品,更重要的是彻底摒弃为完成上级任务而写作的错误思想,变被动“要我写”为主动“我要写”,充分挖掘写作潜力,才能创作质量高、反响好的稿件。接下来,看一看我们在消息写作中到底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一:弱化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亮,那新闻是很难吸引人的。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将大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内容上,常常是写完稿后再起标题,想不出好的就随意编个了事,总觉得无关紧要。其实,这是陷入了弱化标题拟定环节的误区。标题绝对是一篇稿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阅读消息时,最先看到的常是新闻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会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他不由自主被吸引着看下去;而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只能让你一扫而过不想再探究下面的新闻。因此,我们要多在标题拟定上下功夫,要按照创新、贴切、准确、精炼等原则做好每一个标题。
误区二:角度错位。大家都知道,我们负有及时宣传报道本单位大事要闻的职责。为此,我们大家都付诸了极大努力,但写出的东西质量却不是很高。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消息的采写角度上。我们的报道应该精益求精,努力增强报道的新闻性、亲民性、创新性,尤其在调整报道方向、拓展大众视角上下功夫,要善于从小的新闻素材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点。比如,基层会议和基层领导的活动不是新闻,而会议里出台的重要举措和领导强调的工作导向才是重点,我们在写作时只有避开会议角度将这些新闻要点“拎”出来,稿件才能出彩。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闻的灵魂,找准了新闻的角度,也就找到了报道成功之源。
误区三:贪大求全。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一、二、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消息写作的误区:贪大求全。我曾经有段时间在新闻写作时常会不自觉地带有机关应用文写作的痕迹,把稿件写成了总结报告式,总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其实,在消息写作中是要求的是一事一题,一篇消息只需说清一件新闻就可以了,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那这篇消息就很难写出质量了。
新闻报道的格式种类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一般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折衷式」、「平铺直叙式」等写作型式。
「倒金字塔式」:此种写作方式是目前媒体常用的写作方式,亦即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第一段,或是以「新闻提要」的方式呈现在新闻的最前端,此种方式有助于媒体编辑下标题,亦有助于阅听人快速清楚新闻重点。源于美国新闻界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正金字塔式」:此种写作方式刚好与「倒金字塔式」相反,是以时间发生顺序作为行文结构的写作方式,依序分别是引言、过程、结果,采渐入高潮的方式,将新闻重点摆在文末,一般多用于特写。
「折衷式」:,又叫新华体。此种写作方式为「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的折衷,亦
即,新闻中最重要的讯息仍然在导言中呈现,接著,则依新闻的时间性或逻辑性叙述。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平铺直叙式」:顾名思义,此种写作方式就是注重行文的起、承、转、合,力求文字的流畅精准。对教师组织而言,由于时常必须发表对特定教育政策、事件的看法,此种写作方式反而适合组织在发表声明时使用。
最近很流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镜头”,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比如央行关于房贷要加息的消息,新闻报道就可以从一个普通市民的住房贷款行为写起,比较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标题就是一条报道的情况。因而,标题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在文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受众阅读(针对印刷媒体而言)。
除上述之外,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文首要加电头,像“本报讯”;文中要尽量使用直接引语,尽量少地进行记者的观点表达;行文要流畅,不要艰涩等等。
写作要领:
新闻要素:不可忽略5W1H。(Who、What、When、Where、Why、How)
新闻构成:题、文、图、表。
题:简要、突出、吸引人。
文:导语100至200字:开宗明义,人事时地物。
主体300至500字:深入浅出,阐扬主旨。
结语100字:简洁有力,强调该新闻的意义与影响,或预告下阶段活动。
图:视需要加入有助于读者理解的图片。
表:视需要加入有助于读者理解的表格。
写作要律:具有新闻价值、正确的格式、动人的标题。
简洁切要的内容、平易友善的叙述、高度可读性、篇幅以1至2页为宜(一页尤佳)。 写作技巧:清晰简洁、段落分明、使用短句、排版清爽。
切忌偏离事实、交代不清、内容空洞。
一篇好的新闻稿除了必须具有新闻价值、把握主诉求与正确的格式外,行文应力求简洁切要,叙述应有事实基础,文稿标题则以简要、突出、吸引人为原则,用字要避免冷僻艰深,以提高文稿的可读性?
此外,篇幅也不宜长篇大论,一般以1至2页为原则,必要时可以加入图表,增加文稿的专业性,切忌内容空洞、语意不清、夸大不实。
2.简讯是指200字以内的短消息,超出就不能称为简讯了。简讯虽短,却应是一个完整的消息,要5W俱全,回答以下基本问题:何人、何事、何时、何地?还要尽可能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何故、如何?
新闻的五要素,新闻界称做:5W。
when : 何时
where : 何地
who : 何人
what : 何事
why : 何因
连起来大意就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人因为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简讯的格式:(1)标题 概括简讯的主要内容。(2)导语 导语是简讯开头的一段话,要求用极简明的话概括简讯的最基本内容。(3)主体主体是简讯的主要部分,要求具体清楚,内容翔实,层次分明。(4)结尾 是对简讯内容的小结。有些简讯可无结尾。
3.点评要主要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既然是评论社会现象,就会有褒有贬,或扬或抑,扶植和赞扬反映社会进步的真善美,否定和反对阻碍社会进程的假恶丑。当然,有些社会现象并非只有好坏之别,往往是错中有对,对中有错,这就要求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第二:认真阅读,重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1、换角度去思考、比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世上事物的答案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同一种社会现象(一件事),如果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考究、推敲,才能看出它的本质、意义和价值,如果局限在某一点或某一个角度来观察、分析,评论就会犯片面性、表面化的毛病。
2、重视升华
初读得到的印象感受是可贵的,它可能是正确评论的起点,也可能是错误判断的开始。因为感性的直观的看法毕竟是肤浅的。所以我们要追根溯源、穷根究底,要去粗取精、去假留真,才能得出反映事物本质的科学结论。
第三:精心选好角度,集中笔墨写好一点。
角度,就是指点评的着眼点。写作时不要面面俱到、东拉西扯,要选好一个有创意的角度,集中笔墨写出自己的看法,力争符合本质、给人启发。
第四:语言富有感情,要突出“点”。
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阅历、理论修养的限制,考试中用于新闻点评的材料是生活中常见但又容易被人们疏忽、漠视的小事,无需讨伐,不要写得充满火药味,更不要小题大做,上纲上线,要把握好尺度。
用语要轻松中有严肃,委婉中带针砭,自由中显原则。要综合运用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的表达方式,句式要灵活多变,整散结合,以短句为主。
要抓住“点”字,点到为止,点出要害,语言简洁、明确、生动、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