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雪宝宝教育

孙瑞雪至尊宝宝幼儿园是孙瑞雪教育机构在北京创办的幼儿园,机构在广州、上海、银川等城市均开办有园。孙瑞雪至尊宝宝幼儿园一园两所,一个亚运村园,一个国展园,两个园一共有12个班,大概有两百多个孩子。我们的教育理念就是“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

无论是幼儿园也好,还是学校也好,但凡搞教育,肯定就要有一个教育理念,首先要有一个理论上的支持。在“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这一个教育理念上,我们经过了十五年的教学积累,我们认为,如果一个儿童没有在情感上得到发展,比如说:他没有获得到足够的爱,内在不是自由的状态,而是被约束,或者是被控制,或者是被教育的状态,就不能发展为一个有自我的人、一个完整的人。

一个儿童当他是自由状态的时候,他才可能展现自己内在的东西。教育学、心理学发展到今天,都一致认为,一个人成长为什么样子,不是被外在环境完全教育出来的结果。一个人内在有一些东西,只不过是跟环境产生作用以后,展现出来。我们为儿童创造一个爱、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儿童的内在与这个环境自然产生作用,并逐步发展为一个有自我的人,一个完整的人。 蒙特梭利教育讲到,人是有精神胚胎的,在你有生命胚胎的时候,也有精神的胚胎。精神胚胎需要很多模式的成长,比如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需求,是什么样子,就是靠这个部分自我推动成长的。就像人的生理胚胎一样,刚开始是一个细胞的形状,不是一个小人,但是他未来肯定会成为一个人,而且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人。精神也是这样发展的。所以我们觉得外面的环境需要跟里面的进行配合。比如说我们作为成人,你不知道小朋友需要什么。因为他的精神胚胎你没有办法看得到。但是你大致上知道他有我们认为“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是给这个孩子最好的环境。

主持人:我们不太清楚什么样的爱是正确的爱,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表达出我们的爱。爱到底能不能一直维持,能不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王校长:我可以从妈妈的角度来看。我相信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妈妈,这是肯定的。但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在大长了以后,不是用爱的方式去回报?比如说很多妈妈在孩子长大了以后,就觉得非常痛苦,觉得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当孩子长大了,到了16、18岁,甚至到了二十多岁,就会有啃老族,为什么孩子会成为这样?他是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成为这样的?大家需要发自内心的去反省这些问题。

比如:你知道不应该对孩子发脾气,或者你应该对孩子正确的表达,或者是你应该积极的引导孩子。你有这样一个理念。但是当你在生活中,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你往往就会忘记这些。你用的是什么呢?就是你的经验。比如说孩子不学习你就特别担心,不学习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未来怎么办?这样一想就必须现在学习。你就觉得强迫他学习就是爱。如果别的孩子都在上各这样一份担心又变成了你的爱,又给孩子。妈妈们总会比较,看人家的孩子怎么样,看你怎么样,总是看别人的孩子有优点,看自己的孩子总是有缺点。当然还有很多的事情,假如说你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恐惧、担心、比较中,当孩子二十几岁的时候,这些东西就变成了他肉体的一部分,但这都是父母爱的结果。你爱他们才会这样,别人家孩子学不学你才不管。

这就有一个问题,如果你爱他,为什么你从爱出发走到了不是爱的路上去。如果你爱他,你用了你自己的经验,这个时候就要想,你爱他的经验,或者是自己被爱的经验对吗?这肯定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假如说我从小获得的经验就是,我无论做什么我妈妈都会爱我。我当然会觉得我的孩子有权利做事情,有权利按照他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这就是爱。

现在在很多的家长身上,包括我自己身上,我还是感觉到我们对爱的认识是停留在头脑上的,不是行为上。所以,我们从爱出发,就走到了不爱。

回头来看,假如说我们还要去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爱的话,爱有几点:

首先作为动物你会本能的爱,你的孩子受到危险,你不顾自己的生命去保护他。

作为一个人还有心理上的需求,你得在心理上给孩子爱。比如说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他大概在四岁左右有一个情感的敏感期。这个时候敏感期到来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特别粘妈妈,在情感上忽然变得脆弱起来。这个时候妈妈就知道我的孩子需要我的爱,需要我的表达。所以孩子就会,妈妈你抱我,妈妈我想你了,这个事情不行就要哭。这个时候你不能说你都已经三四岁了你还就像一个缓冲一样,你就想一个人如果生病了,大家就会照顾他是一样的。孩子在这个时候变得脆弱,就会获得更多母亲的爱,为了他下一步的发展做一个缓冲。下一步他就要向外面继续发展他生命必须的那些东西。所以,你要在心理上给他爱。

另外,人要有精神,你必须要在精神上真的给他爱,而不是约束或者束缚。比如说青春期的孩子,大家看到的都是他们的反叛,看到的都是他们自我力量的膨胀。可是我自己的孩子,包括跟我孩子同龄的、接受过我们教育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觉得世界都在他的脚下似的,这只是一个人的发展过程。而人正是由于这样子的膨胀,才使得他愿意去探索。所以你会看到,青春期的孩子,他的兴趣面开始开拓。只要感兴趣的事情他会投入进去做。这些东西都是需要父母他必须拥有这样的自由。那才是一种爱。

主持人:怎么支持呢?因为这个支持,可能有时候家长支持就变成溺爱了。

王校长:我们还要把溺爱和爱分清楚。如果一个人按照一种自然的法则在发展。就像一棵树要成为一棵树,一条鱼要成为一条鱼一样。一个人必然要成为一个人,我认为在自然这条路上走的所有的事情,孩子都应该有权利决定。只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界限。你有你的界限,我也有我的界限。你拥有你界限的时候,你才可能自由。你在你的界限范围内才可能自由。而我也只能在我的界限之内自由。你不能侵入我的界限。你侵入我的界限,你自由,但我不自由。这不叫自由,这就是不平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教育里面会说,爱、自由、规则、教育。这就不平等了。

爱就是让孩子在自己范围内做自己界限范围内的事情。你做你界限范围内的事情,我也做我界限范围内的事情。比如说我的孩子13、14岁的时候,他自己的屋子我就要求他自己收拾。但是他经常自己不收拾,男孩子,把自己屋子里搞得很乱。我就经常提醒他。我说你再不收拾我就动手了,有一天我准备帮他收拾的时候,我就想我不应该帮他做。我翻一本书,说中提到,他自己的事情就要他自己做,如果他不做,他就要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他肯定要承担那样的结果。比如说,孩子应该把衣服拿出来放在洗衣机旁边,妈妈帮忙给他洗。假如说他就是不把脏衣服拿出来,他每天堆在他屋里,那我不到他屋里拿衣服,结果总会有一天他一件衣服没有穿了。但是我从来不谴责,我就会觉得这是他界限范围内的事情,哪怕他真的把他脏衣服重新拿出来穿一遍,也是他自己的事情。这只是他自己要承担的后果。

主持人:我们只是让他承担后果,而不是用语言伤害他的心灵。

王校长:对。你要是惩罚的话,他看不到自己这样做的后果。青春期如果一切都成长得顺利的话,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表现会出乎你的想象。他们会自己去探索,他们会去理解这个社会,甚至理解父母。实际上我觉得溺爱和爱的差别是在越小的时候,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溺爱都是你别做,我替你做。我把你全盘的包办代替了。这就意味着你的成长由我来做,你不用成长。当孩子长我是我。尽管我是你的妈妈,你是一个孩子,你也是你,你生命拥有自由,你的生命本身拥有爱。而你这些东西不是我给你的。你的生命就拥有,你也是一个生命。只是所有的孩子无非是借助妈妈来到这个世界上。但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独立、友爱、有自由的一个生命。 主持人:我觉得您的观点已经是比较特殊的了。其实很多时候家长是不这样想的。这是不可否认的。因为家长觉得你是我的孩子,我有我的权威在你面前。

王校长:家长中是存在这样的观点,你听我的就可以了。也不会注重我们一开始说的精神胚胎。他不会认为你这么大点孩子会有精神胚胎。可能你小学、中学以后再说。这也是以后我们要面临的很大的问题。

随着家长或者是教育在社会的广泛传播,我们的家长逐渐应该有一个这样的意识。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立的,首先要在妈妈的心中根植这个观念。因为我们往往会陷入一个文化的圈子当中,就是孩子是父母的,孩子不是他自己的。这个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如果要是在孩子是你的这样一个状态下,谈不上自由和爱。因为这完全取决于你。但如果我们都坚信每一个生命就是他自己的,不论他零岁,还是二十岁、三十岁,这个生命从他一生下来,就那么一瞬间,他就拥有自己的生命,自己有自己的生命。这个时候,你才可能应该有爱,才可能有他生命的自由。而这种爱,心理学家艾利克森说,儿童内在是有爱,儿童只是借助母爱来唤醒他自己的爱。蒙特梭立也说,儿童是爱的源泉。

我们在幼儿园里,发现跟孩子相处的时候,他对你的爱绝对是无条件的。他喜欢你就是喜欢你,不喜欢你就是不喜欢你。他不是有目的的。这就是生命的本质。有一句话说,自由是古老的,专制是新生的。所以生命当它来的那一刻,它就是完成了自由的状态。这个自由不是我们现实意义把它理解的胡作非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所不能。这个世界上没有无所不能的自由。因为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范围内。如果你超出你自己的范围,一定不是给别人自由。在交通规则面前,行人、自行车、政府的车都应所以,当我们要谈自由也好、谈爱也好,我们是基于生命本身在谈。这就是我们教育最核心的。我们认为,如果我们不站在生命本身的角度上来谈教育,教育就没有更深的东西,没有更科学的东西。

主持人: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我们最先给他的不是爱。而是尊重。我尊重你是一个生命,而是一个个体。我再来给你正确的爱。我们给孩子自由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给孩子制订很多规则。在我们幼儿园中,我们会给孩子定很多规则?还是孩子在零到六岁之间他应该掌握多少种人生、社会的规则呢?

王校长: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学校有七条规则,主要是由于它是一个公共环境,所以我们在幼儿园必须有这七种规则,比如说: 1、粗俗粗野的行为不可以,包括打人、骂人、挖鼻孔、不可以拿棍子、石头到学校;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

3、从哪里那的东西请归为到哪里。(“请归位”)

4、谁先拿到谁先用,后来者请等待。因为公共场合就是这样,比如说我们排队这就是一种等待,比如说学校有一套教具,适合两岁半到六岁的孩子操作,我们两个人都想用这一个玩具的时候,谁先拿到谁先用,后来者就要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如果别人在说话的时候,你要打扰的话,必须事先跟人家说,“我可以打扰你吗?”

6、做错事要道歉,并且学会要求他人道歉;

7、学会拒绝别人,学会说“不”。孩子拥有说“不”的权利。我有权利说“不”。

在幼儿园里面,这七个规则是所有的孩子和老师都要遵守的。不是只给小朋友的。两个小朋友说话,老师过来也要说“我可以打扰一下吗?”如果要是分享的时候,每个星期一都是分享日,小朋友会带一些分享物来分享,有的时候小朋友说“你可以跟我分享吗?”那个小朋友可以说“不”。如果他问老师,老师也可以说“不”。所有人都遵守这个规则,才能称之为规则。家里这种规则少一些。 主持人:但是家里可以定一些规则。比如说家长说六点到七点看电视,看完了以后睡觉。这算规则吗? 王校长 主持人:比如说孩子看到七点不去睡,家长就直接电视一关,去睡觉。

王校长:这是一个规则,但是我们在家里面的规则就希望遵循三个点。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环境。

比如说六点到七点看电视,妈妈跟孩子商量,愿不愿意六点到七点看电视?孩子说可以。但是到七点这个电视没有演完,七点十五分才会演完。你就可以允许孩子看到七点十五分,这个规则有一点人性化,因为十五分钟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假如说所有电视看完的时候,有的孩子说妈妈我还想再看一个,妈妈就会告诉他,规则就是这样的,就把电视机关了。关了以后孩子又哭又闹。你只要安慰孩子的情绪就好,你首先要理解孩子的情绪,这是正常的情绪,首先要理解。然后你就要安慰他的情绪,妈妈知道你很想看电视,但是这是我们的规则,我们制订了规则就得做。或者这样看下去会对眼睛有伤害。假如孩子正在哭,而我完全没有情绪,我就这样安静的跟孩子说,结果自然而然的孩子安静下来了。但是你就说,这就是规则,说是这样就是这样,你总是说话不算数,孩子就会说,规则是由妈妈来制订的,跟他没有关系,他受到的是谴责,而不是共同做一件事情把它做好。

主持人:让我想起了一个例子,孩子会说为什么我不能这么做,你可以这么做?大人就说,因为我是你妈。

王校长:所以自由和规则不冲突,自由和特权有冲突。

主持人:如果我们在幼儿园碰到孩子在家经历了那种习惯的培养,习惯性的推他一下,或者他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我们的老师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把孩子带入正轨呢?

王校长:首先你要分析孩子这个行为是由什么造成的。比如说两岁半之前的孩子,他推人、打人是有一个敏感期的。为了排除别人。小孩在妈妈肚子里面跟妈妈是一体的。等到他生下来以后,他的生命必须依靠于成人来生存。他在逐渐要变得由一体化向独立的个体方向变化的时候,就会存在区分你和我。他原来是区分不了你和我,觉得世界跟他都是一体。在区分的时候,首先要区分把你推开,建立我的存在。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打的行为。差不多两岁左右的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阶段,打别人、推别人,而且一说就打。因为他要区分你,区分你是为了建立我的存在。如果是这样的行为,我们就会告诉孩子,使用正确的方法。但基本上两岁半到学校的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不多。这样的情况大部分都会在家里出现。我们只要让他的行为停下来、安慰他的情绪就好。

但是如果他故意打别人,或者是在交往的时候,只要两个人意见不合,立刻就动手,这样的孩子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在家里有相关的环境。他在家里面做什么事情,刚一做,不对头就被打。他会觉得这是一种模式。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反复的跟孩子说,打人是粗野的行为。

以前我们幼儿园有一个孩子打人,他总是打别人,他控制不住。打完了以后就会立刻说“对不起”。但是周围的小朋友都受到伤害。我就把他抱起来。我们老师的做法也是这样,我亲他一下。首先你是爱这个孩子,只是你帮助这个孩子调整他的行为而已。我说:“你控制不了自己是吗?”他说:“是的。”我说“老师帮助你好吗?”他不说话。我说:“你在老师怀里坐五分钟。假如说以后你孩子控制不住自己,你就在老师的怀里坐十分钟。”我问他,“打人对吗?”他说:“不对。”“ 你还打吗?”“打。”我就亲他一下。只要他说这样的话,我就亲他。大概快十分钟的时候,我说:“打人对吗?”他说:“不对。”我说:“你还打吗?”“不打了。”他特别高兴的走了。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而已。基本上解决这一类的问题,遇到这样的情况,都只是制止儿童的行为。不对他的行为做出评判或者是谴责。

主持人:在我们幼儿园内发生这种事情,我们都会用这种方法来处理?

王校长:对。

主持人:所以当我们来到咱们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听不到任何的批评和喊叫的声音。我们只会把这个行为制止以后,抱着孩子给他应该得到的爱,让他慢慢来改变这个习惯? 王校长:对。

主持人:时间会很长吗?比如说刚才这个打人的孩子,两三天,或者是您抱他呆一会儿,因为你尊重他,我觉得他能够听得懂,可能改过去了。如果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我们要讲半年,或者一年,会有这样的例子吗?

王校长:会有的。但是这个原因基本上就是家庭模式不改变。比如说家庭打孩子的模式,孩子就会到学校跟别的孩子发生冲突。我们首先会找家长去谈,告诉家长正确的方法是什么。我们请家长在家里也做。家长配合的话,很快,一个月半个月就会调整过来。要是家长不配合的话,就会很久。因为家长没有足够的耐心。

主持人:我会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平等,家长如果做到的话,这事很好解决,做不到的话,很难。如果家里本身没有平等,父权至上,我是你父亲,你就要听我的。家长孩子会不会来到学校以后,跟老师是平等的。回到家以后,还是天大的权威。这样的孩子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

王校长:基本上会有,但是我们幼儿园会做大量的家长工作。我们一个幼儿园成立两年以后,大概就在两年的时间开始,我们常规的教学管理工作就会已经很少了。因为他已经有秩序了。我们就会花很大的精力去调整家长。比如说我们一种模式就是班级里面把不配合的家长挑出来,由主班老师经常找他谈话,谈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如果谈几次话还不改变,就找教学园长,教学园长跟家长谈话,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我们的方法请你配合。如果还不配合,就请园长来解决问题。园长又找家长谈了,家长还是不认同。假如说真是不配合,使得那个孩子没有办法融入到学校。比如说你打孩子,打完孩子,孩子到学校来发泄,我们到了园长的级别找家长谈话,家长还是不能配合,我们只有请他离开。但是这样的情况极少。绝大多数家长都非常认同和支持这个教育理念,愿意获得更多的建议。

我们经常也会有公益课,跟家长讲理念。我们老师跟家长有一个沟通,我们的要求就是你必须准确的分析孩子,而且能够给家长具体的方法。

主持人:我们平常是如何上课的?哪种方式让孩子学到知识?是灌输还是像蒙特梭立那样让他自己去工作区工作,还是我们自己去引导?

王校长孩子就会选择自己的教具去工作,老师个别的去辅导。下午的课程,我们分成小组课,因为我们是混龄班,下午我们把班里的孩子分成大组和小组,给孩子上手工、家政、动植物、美术、音乐、英语。这些课程开展的时候学校是有秩序的开展的,但是小朋友喜不喜欢哪个课,上哪个课,大体上是小朋友自己去选。比如说今天排了手工课,他忽然看到另一个班的音乐课特别好,他就拐到那个教室去上了,这是允许的。只要给孩子提供充分的课程环境,下午都在进行文化活动,都有这样一个工作环境,孩子能够自主选择就好。根据这些年我们的教学状况来看,孩子在自由自愿的状态下建立秩序,绝大部分孩子能够按照教学计划安排进行,比如说今天下午上手工,绝大多数孩子都会选择。而且由于是他们自主选择的,孩子们能够主动的参与活动。也有个别孩子会跑来跑去的上课,没有关系。这是他们选择的自由。

主持人孩子某一方面的发展很迅速,这个时候要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分为多少种敏感期?比如说学习方面、生活方面、孩子的成长、语言? 王校长:有很多敏感期。这是一个大的系统,如果按年龄段分的话,零至六岁,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敏感期。有很多的敏感期。

我们通过十五年的教育,把敏感期分为两个体系,一个体系是发展智能的敏感期。比如说发展空间的,攀爬,动作方面的,还有剪、贴、涂、画画,发展语言,发展数学逻辑,发展对自然学科的认识,这一部分都跟他的认知有关系。另外一部分是与发展自我、形成自我有关。生命胚胎的实体化,人由一个细胞变成一个人,就是实体化。精神胚胎的实体化就是形成自我,包括占有的敏感期、执拗的敏感期、人际关系的敏感期,身份确认的敏感期,性别的敏感期,婚姻的敏感期等。三岁左右的时候,妈妈我长大了就会跟你结婚,女孩子会说跟爸爸结婚。再长大一点,他们就会发现不能跟爸爸妈妈结婚,他们就会找一个自己大一点的人,比如说他喜欢某一个老师,就会说跟某一个老师结婚。再大一点,他们就会发现自己要跟班里的某一个小朋友结婚。他就会对这些事情感兴趣。比如说谁当班长、谁违反规则,他们就会关心这些事情。

敏感期是一个横向的结构性的发展。没有一个敏感期说是让孩子深入的发展到某一种程度。比如绘画的敏感期,即便是儿童发展并顺利度过绘画的敏感期,这也不会让他成为画家。所以敏感期是让孩子形成一个结构,是一个小朋友拥有这么多的结构。等到他未来的发展,就从这样一个结构里面继续深入发展。比如说你们现在搞网络,你们发展的方向和我现在做教育发展的智能不一样。我的智能在你那个方面可能就会显得差一些。你的智能在我这个方面显得又会差一些。但是在童年时期所有人的发展都应该是一个平面的状态。除非是那些非常有天分的。但事实是教育的大部分的对象是一个普通的状态,不是一个天才。所以敏感期不可能你深入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主持人:如果说在敏感期之内,没有处理妥当的话,对于他自我来说,是一个内心的很不好的影响?还是说会自然过渡?我们幼儿园如果遇到孩子的敏感期,我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帮他度过?

王校长:如果孩子一个都不出现敏感期的话,那证明这样的孩子有问题。孩子每一个敏感期都是自然的度过,都不是人为控制的度过。比如说,现在他是自我意识的敏感期,刚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就通过说不,推你、打你,这是我的,这是我的。什么都是我的。再大一点自我意识就表现在我要使用自我,特别执拗。很多家长都碰到这样的情况,家里有人敲门,妈妈去开了门,孩子觉得应该自己开门,他就会非常恼火,要求自己再开一次。他要使用他的自我。再后来儿童就要辨别人际关系。再往后孩子就知道处理人际关系。再往后孩子就知道对社会有一些了解。这是逐渐过度的过程,他会自然而然的跳到下一个敏感期。

第二,如果某一个敏感期没有度过好的话,比如说执拗的敏感期,他就要这样做,你非不要让他这样做。长大了以后就会形比如说自我意识的这一部分,假如说整体的都发展不好。长大后,人际关系的发展就会表现出来没有自我,现在大家都开始寻找自我,实际上这样一个自我是在童年时逐渐发展起来的。精神胚胎也好,或者是吸收性的心智,这些东西看不见,精神胚胎你也看不见,但是儿童期的敏感期你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几乎所有的孩子到那个年龄都会反应得非常清楚。这个时候你的爱就体现在理解、包容上。你给他自由,就是让他自己去探索,生命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另外一个就是你得给他提供充分的材料,比如说他到了绘画的敏感期,他特想画画,可是既没有纸也没有笔,或者你在给他原料的时候让他这样用,那样用,你约束他。你给他好材料,让他自己去做。小朋友画画都不是人教出来的。我们很多孩子在幼儿给他足够的材料让他发展。在他需要的时候点一下就好了。所以一个好老师你会看得到他知道什么时候点拨、引导孩子,而不是替代孩子。 主持人:如果在敏感期的时候触犯了规则?

王校长:比如说执拗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去上公交车,他就觉得应该是他第一先上去,看到车上已经有人了,他就会又哭又闹,让别人都下来,他自己先上。这个时候你要先理解他的想法。所以你要安慰他,“妈妈知道你特别想第一个上去,但是别人也要上。“他就会哭,他哭的时候,你抱着他,让孩子哭。

主持人:本身我觉得发现敏感期就已经很难了,还要在敏感期发展的时候再点一下。

王校长:你要到我们学校做老师,你就会看清楚。原来你不清晰的现象,你天天跟孩子在一起,就能够分得清了。

主持人:还有一个语言敏感期。这个时候我们也是给他营造一个环境就好了,不要着急。有的孩子说话晚,家长就急,看孩子说话不利落。这个时候我们也是老老实实的给他营造一个环境就可以,等他自己说出话来吗?

王校长:是。有的孩子说话早,有的孩子说话晚。比如说我的孩子两岁多,上幼儿园的时候才能说短语。他跟老师交流的话很少,就算是想交流的时候,只能说短语。小朋友刚开始是从词说起,而且最开始说词的时候是模仿。很多孩子说的话就是模仿大人说的话,大人说口头话小孩就说口头话。然后逐渐开始说短语、句子,后来能够发现句子的意思,然后开始学会刻意的使用这个词。比如说小朋友学会了春暖花开,他就会在任何场合使用这个词。“老师,我妈妈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就可以吃冰淇淋了。“这是一个自然展现的过程。

成人要做的事情就是你要给孩子一个语言环境,你不能不跟他说,你要跟他交流。但是这样的语言,我们希望能够简洁、优美,而且是准确的语言。你不要说很多罗嗦的废话。这是我们成人语言的要求。另外,发展语言的时候给孩子阅读是很好的。成人读,孩子听。这也能够帮助他发展语言。

语言发展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语言思维的发展,不是他会说什么和不会说什么的问题,而是他是否具有这样的语言思维。比如说英语的语言思维对学英语的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不要把它翻译成中国话再形成英语。你的母语是你的思维,然后能够讲得清楚。你把一件事情这样描述还是那样描述,这都是发展语言思维。所以语言发展最重要的是思维的发展。技能是一个自然而然展现的过程。

主持人:孩子的语言发展到这个阶段,适合于同时学两门语言,还是单独学某一门?

王校长:语言是形成思维的,所以你只能形成母语思维。无论你现在怎么学英语,都不可能真正实现双语,因为你首先要形成一种语言思维,而这种语言思维对于中国人来讲,一定是中国的语言思维。如果你学习外语,我觉得首先应该先强调是否有语言思维。我不知道儿童是否能够同时形成两种语言思维。这样一个形成的过程也是他生活中就要有两种语言同时存在。这跟你仅仅到幼儿园上一个外教的课不同。家里应该有这个环境。比如说父母有一方是中文,一方是英文,这个孩子可能形成两种思维,但是这种孩子一般说话晚。因为他要形成思维,所以他反应慢。

实际上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语言基本会滞后,在三岁到四岁阶段的孩子,语言是一个突飞猛进的过程,你会发现有一些孩子说话有一点结巴,只是他的思维非常快,他的语言跟不上,表现出来一种脱节。大概在三到四岁。这在幼儿园里面时常发现,因为我们在幼儿园里面接触多,十个孩子里面有两三个。就一个阶段,出现这种情况。之前我们也有过这样的例子,孩子过去这个阶段就好了。

主持人:有没有留下来了,以后说话也那样?

王校长:那不是语言发展的问题了,而是心理的问题。比如说你说话的时候总是有人在挑剔你、总是有人在指责你,让你感觉你对自己没有把握,你的思维是完整的,只是你在说的时候有一个心理障碍,障碍着你,让你没有办法说出来。所以语言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我们老师一般的做法就是,慢慢的听孩子说。告诉孩子,你可以说,老师一直坚持听。老师就要给他说出来,是这个意思吗?会让孩子觉得我仅仅是思维和语言之间有差异,不是我有问题,我说不好。

主持人:很辛苦,因为要教育一个孩子,你在无时无刻的不在关心他的身体、内心、精神的成长。你还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给孩子以鼓励。我们的时间也不多了,在我们访谈的最后,你给我们广大的家长一些忠告

王校长:我应该作为一个妈妈来跟大家说一些我的感受。有的时候带孩子不是那么刻意,不是一定要拿一个教育方法来套。每一个生命都有每个生命的特点,所以带孩子的时候应该尽量的让孩子自由的发展。假如说你今天真的就是情绪不好,那就情绪不好。假如说你今天真的需要带孩子出去玩一玩,那就放下所有的事情带孩子出去玩。让所有的事情都变得自然。不要刻意的一定要给孩子爱、给孩子自由。每天都在想我给孩子自由了吗?这是规则还是自由?不要陷入这样的观念中。

当你自己的心态成长到非常好的状态的时候,你的孩子会自然而然发生变化。所以有的时候,教育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自己。做妈妈的首先要教育自己,做爸爸的也应该这样。只是现在更多的是妈妈在关注教育。无论怎样,家长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就自然而然好了。因为孩子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因为他有精神胚胎,可以自己教育他自己。

孙瑞雪至尊宝宝幼儿园是孙瑞雪教育机构在北京创办的幼儿园,机构在广州、上海、银川等城市均开办有园。孙瑞雪至尊宝宝幼儿园一园两所,一个亚运村园,一个国展园,两个园一共有12个班,大概有两百多个孩子。我们的教育理念就是“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

无论是幼儿园也好,还是学校也好,但凡搞教育,肯定就要有一个教育理念,首先要有一个理论上的支持。在“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这一个教育理念上,我们经过了十五年的教学积累,我们认为,如果一个儿童没有在情感上得到发展,比如说:他没有获得到足够的爱,内在不是自由的状态,而是被约束,或者是被控制,或者是被教育的状态,就不能发展为一个有自我的人、一个完整的人。

一个儿童当他是自由状态的时候,他才可能展现自己内在的东西。教育学、心理学发展到今天,都一致认为,一个人成长为什么样子,不是被外在环境完全教育出来的结果。一个人内在有一些东西,只不过是跟环境产生作用以后,展现出来。我们为儿童创造一个爱、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儿童的内在与这个环境自然产生作用,并逐步发展为一个有自我的人,一个完整的人。 蒙特梭利教育讲到,人是有精神胚胎的,在你有生命胚胎的时候,也有精神的胚胎。精神胚胎需要很多模式的成长,比如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需求,是什么样子,就是靠这个部分自我推动成长的。就像人的生理胚胎一样,刚开始是一个细胞的形状,不是一个小人,但是他未来肯定会成为一个人,而且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人。精神也是这样发展的。所以我们觉得外面的环境需要跟里面的进行配合。比如说我们作为成人,你不知道小朋友需要什么。因为他的精神胚胎你没有办法看得到。但是你大致上知道他有我们认为“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是给这个孩子最好的环境。

主持人:我们不太清楚什么样的爱是正确的爱,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表达出我们的爱。爱到底能不能一直维持,能不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王校长:我可以从妈妈的角度来看。我相信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妈妈,这是肯定的。但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在大长了以后,不是用爱的方式去回报?比如说很多妈妈在孩子长大了以后,就觉得非常痛苦,觉得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当孩子长大了,到了16、18岁,甚至到了二十多岁,就会有啃老族,为什么孩子会成为这样?他是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成为这样的?大家需要发自内心的去反省这些问题。

比如:你知道不应该对孩子发脾气,或者你应该对孩子正确的表达,或者是你应该积极的引导孩子。你有这样一个理念。但是当你在生活中,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你往往就会忘记这些。你用的是什么呢?就是你的经验。比如说孩子不学习你就特别担心,不学习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未来怎么办?这样一想就必须现在学习。你就觉得强迫他学习就是爱。如果别的孩子都在上各这样一份担心又变成了你的爱,又给孩子。妈妈们总会比较,看人家的孩子怎么样,看你怎么样,总是看别人的孩子有优点,看自己的孩子总是有缺点。当然还有很多的事情,假如说你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恐惧、担心、比较中,当孩子二十几岁的时候,这些东西就变成了他肉体的一部分,但这都是父母爱的结果。你爱他们才会这样,别人家孩子学不学你才不管。

这就有一个问题,如果你爱他,为什么你从爱出发走到了不是爱的路上去。如果你爱他,你用了你自己的经验,这个时候就要想,你爱他的经验,或者是自己被爱的经验对吗?这肯定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假如说我从小获得的经验就是,我无论做什么我妈妈都会爱我。我当然会觉得我的孩子有权利做事情,有权利按照他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这就是爱。

现在在很多的家长身上,包括我自己身上,我还是感觉到我们对爱的认识是停留在头脑上的,不是行为上。所以,我们从爱出发,就走到了不爱。

回头来看,假如说我们还要去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爱的话,爱有几点:

首先作为动物你会本能的爱,你的孩子受到危险,你不顾自己的生命去保护他。

作为一个人还有心理上的需求,你得在心理上给孩子爱。比如说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他大概在四岁左右有一个情感的敏感期。这个时候敏感期到来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特别粘妈妈,在情感上忽然变得脆弱起来。这个时候妈妈就知道我的孩子需要我的爱,需要我的表达。所以孩子就会,妈妈你抱我,妈妈我想你了,这个事情不行就要哭。这个时候你不能说你都已经三四岁了你还就像一个缓冲一样,你就想一个人如果生病了,大家就会照顾他是一样的。孩子在这个时候变得脆弱,就会获得更多母亲的爱,为了他下一步的发展做一个缓冲。下一步他就要向外面继续发展他生命必须的那些东西。所以,你要在心理上给他爱。

另外,人要有精神,你必须要在精神上真的给他爱,而不是约束或者束缚。比如说青春期的孩子,大家看到的都是他们的反叛,看到的都是他们自我力量的膨胀。可是我自己的孩子,包括跟我孩子同龄的、接受过我们教育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觉得世界都在他的脚下似的,这只是一个人的发展过程。而人正是由于这样子的膨胀,才使得他愿意去探索。所以你会看到,青春期的孩子,他的兴趣面开始开拓。只要感兴趣的事情他会投入进去做。这些东西都是需要父母他必须拥有这样的自由。那才是一种爱。

主持人:怎么支持呢?因为这个支持,可能有时候家长支持就变成溺爱了。

王校长:我们还要把溺爱和爱分清楚。如果一个人按照一种自然的法则在发展。就像一棵树要成为一棵树,一条鱼要成为一条鱼一样。一个人必然要成为一个人,我认为在自然这条路上走的所有的事情,孩子都应该有权利决定。只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界限。你有你的界限,我也有我的界限。你拥有你界限的时候,你才可能自由。你在你的界限范围内才可能自由。而我也只能在我的界限之内自由。你不能侵入我的界限。你侵入我的界限,你自由,但我不自由。这不叫自由,这就是不平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教育里面会说,爱、自由、规则、教育。这就不平等了。

爱就是让孩子在自己范围内做自己界限范围内的事情。你做你界限范围内的事情,我也做我界限范围内的事情。比如说我的孩子13、14岁的时候,他自己的屋子我就要求他自己收拾。但是他经常自己不收拾,男孩子,把自己屋子里搞得很乱。我就经常提醒他。我说你再不收拾我就动手了,有一天我准备帮他收拾的时候,我就想我不应该帮他做。我翻一本书,说中提到,他自己的事情就要他自己做,如果他不做,他就要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他肯定要承担那样的结果。比如说,孩子应该把衣服拿出来放在洗衣机旁边,妈妈帮忙给他洗。假如说他就是不把脏衣服拿出来,他每天堆在他屋里,那我不到他屋里拿衣服,结果总会有一天他一件衣服没有穿了。但是我从来不谴责,我就会觉得这是他界限范围内的事情,哪怕他真的把他脏衣服重新拿出来穿一遍,也是他自己的事情。这只是他自己要承担的后果。

主持人:我们只是让他承担后果,而不是用语言伤害他的心灵。

王校长:对。你要是惩罚的话,他看不到自己这样做的后果。青春期如果一切都成长得顺利的话,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表现会出乎你的想象。他们会自己去探索,他们会去理解这个社会,甚至理解父母。实际上我觉得溺爱和爱的差别是在越小的时候,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溺爱都是你别做,我替你做。我把你全盘的包办代替了。这就意味着你的成长由我来做,你不用成长。当孩子长我是我。尽管我是你的妈妈,你是一个孩子,你也是你,你生命拥有自由,你的生命本身拥有爱。而你这些东西不是我给你的。你的生命就拥有,你也是一个生命。只是所有的孩子无非是借助妈妈来到这个世界上。但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个独立、友爱、有自由的一个生命。 主持人:我觉得您的观点已经是比较特殊的了。其实很多时候家长是不这样想的。这是不可否认的。因为家长觉得你是我的孩子,我有我的权威在你面前。

王校长:家长中是存在这样的观点,你听我的就可以了。也不会注重我们一开始说的精神胚胎。他不会认为你这么大点孩子会有精神胚胎。可能你小学、中学以后再说。这也是以后我们要面临的很大的问题。

随着家长或者是教育在社会的广泛传播,我们的家长逐渐应该有一个这样的意识。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立的,首先要在妈妈的心中根植这个观念。因为我们往往会陷入一个文化的圈子当中,就是孩子是父母的,孩子不是他自己的。这个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如果要是在孩子是你的这样一个状态下,谈不上自由和爱。因为这完全取决于你。但如果我们都坚信每一个生命就是他自己的,不论他零岁,还是二十岁、三十岁,这个生命从他一生下来,就那么一瞬间,他就拥有自己的生命,自己有自己的生命。这个时候,你才可能应该有爱,才可能有他生命的自由。而这种爱,心理学家艾利克森说,儿童内在是有爱,儿童只是借助母爱来唤醒他自己的爱。蒙特梭立也说,儿童是爱的源泉。

我们在幼儿园里,发现跟孩子相处的时候,他对你的爱绝对是无条件的。他喜欢你就是喜欢你,不喜欢你就是不喜欢你。他不是有目的的。这就是生命的本质。有一句话说,自由是古老的,专制是新生的。所以生命当它来的那一刻,它就是完成了自由的状态。这个自由不是我们现实意义把它理解的胡作非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所不能。这个世界上没有无所不能的自由。因为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范围内。如果你超出你自己的范围,一定不是给别人自由。在交通规则面前,行人、自行车、政府的车都应所以,当我们要谈自由也好、谈爱也好,我们是基于生命本身在谈。这就是我们教育最核心的。我们认为,如果我们不站在生命本身的角度上来谈教育,教育就没有更深的东西,没有更科学的东西。

主持人: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我们最先给他的不是爱。而是尊重。我尊重你是一个生命,而是一个个体。我再来给你正确的爱。我们给孩子自由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给孩子制订很多规则。在我们幼儿园中,我们会给孩子定很多规则?还是孩子在零到六岁之间他应该掌握多少种人生、社会的规则呢?

王校长: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学校有七条规则,主要是由于它是一个公共环境,所以我们在幼儿园必须有这七种规则,比如说: 1、粗俗粗野的行为不可以,包括打人、骂人、挖鼻孔、不可以拿棍子、石头到学校;

2、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

3、从哪里那的东西请归为到哪里。(“请归位”)

4、谁先拿到谁先用,后来者请等待。因为公共场合就是这样,比如说我们排队这就是一种等待,比如说学校有一套教具,适合两岁半到六岁的孩子操作,我们两个人都想用这一个玩具的时候,谁先拿到谁先用,后来者就要等待。

5、不可以打扰别人。如果别人在说话的时候,你要打扰的话,必须事先跟人家说,“我可以打扰你吗?”

6、做错事要道歉,并且学会要求他人道歉;

7、学会拒绝别人,学会说“不”。孩子拥有说“不”的权利。我有权利说“不”。

在幼儿园里面,这七个规则是所有的孩子和老师都要遵守的。不是只给小朋友的。两个小朋友说话,老师过来也要说“我可以打扰一下吗?”如果要是分享的时候,每个星期一都是分享日,小朋友会带一些分享物来分享,有的时候小朋友说“你可以跟我分享吗?”那个小朋友可以说“不”。如果他问老师,老师也可以说“不”。所有人都遵守这个规则,才能称之为规则。家里这种规则少一些。 主持人:但是家里可以定一些规则。比如说家长说六点到七点看电视,看完了以后睡觉。这算规则吗? 王校长 主持人:比如说孩子看到七点不去睡,家长就直接电视一关,去睡觉。

王校长:这是一个规则,但是我们在家里面的规则就希望遵循三个点。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环境。

比如说六点到七点看电视,妈妈跟孩子商量,愿不愿意六点到七点看电视?孩子说可以。但是到七点这个电视没有演完,七点十五分才会演完。你就可以允许孩子看到七点十五分,这个规则有一点人性化,因为十五分钟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假如说所有电视看完的时候,有的孩子说妈妈我还想再看一个,妈妈就会告诉他,规则就是这样的,就把电视机关了。关了以后孩子又哭又闹。你只要安慰孩子的情绪就好,你首先要理解孩子的情绪,这是正常的情绪,首先要理解。然后你就要安慰他的情绪,妈妈知道你很想看电视,但是这是我们的规则,我们制订了规则就得做。或者这样看下去会对眼睛有伤害。假如孩子正在哭,而我完全没有情绪,我就这样安静的跟孩子说,结果自然而然的孩子安静下来了。但是你就说,这就是规则,说是这样就是这样,你总是说话不算数,孩子就会说,规则是由妈妈来制订的,跟他没有关系,他受到的是谴责,而不是共同做一件事情把它做好。

主持人:让我想起了一个例子,孩子会说为什么我不能这么做,你可以这么做?大人就说,因为我是你妈。

王校长:所以自由和规则不冲突,自由和特权有冲突。

主持人:如果我们在幼儿园碰到孩子在家经历了那种习惯的培养,习惯性的推他一下,或者他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我们的老师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把孩子带入正轨呢?

王校长:首先你要分析孩子这个行为是由什么造成的。比如说两岁半之前的孩子,他推人、打人是有一个敏感期的。为了排除别人。小孩在妈妈肚子里面跟妈妈是一体的。等到他生下来以后,他的生命必须依靠于成人来生存。他在逐渐要变得由一体化向独立的个体方向变化的时候,就会存在区分你和我。他原来是区分不了你和我,觉得世界跟他都是一体。在区分的时候,首先要区分把你推开,建立我的存在。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打的行为。差不多两岁左右的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阶段,打别人、推别人,而且一说就打。因为他要区分你,区分你是为了建立我的存在。如果是这样的行为,我们就会告诉孩子,使用正确的方法。但基本上两岁半到学校的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不多。这样的情况大部分都会在家里出现。我们只要让他的行为停下来、安慰他的情绪就好。

但是如果他故意打别人,或者是在交往的时候,只要两个人意见不合,立刻就动手,这样的孩子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在家里有相关的环境。他在家里面做什么事情,刚一做,不对头就被打。他会觉得这是一种模式。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反复的跟孩子说,打人是粗野的行为。

以前我们幼儿园有一个孩子打人,他总是打别人,他控制不住。打完了以后就会立刻说“对不起”。但是周围的小朋友都受到伤害。我就把他抱起来。我们老师的做法也是这样,我亲他一下。首先你是爱这个孩子,只是你帮助这个孩子调整他的行为而已。我说:“你控制不了自己是吗?”他说:“是的。”我说“老师帮助你好吗?”他不说话。我说:“你在老师怀里坐五分钟。假如说以后你孩子控制不住自己,你就在老师的怀里坐十分钟。”我问他,“打人对吗?”他说:“不对。”“ 你还打吗?”“打。”我就亲他一下。只要他说这样的话,我就亲他。大概快十分钟的时候,我说:“打人对吗?”他说:“不对。”我说:“你还打吗?”“不打了。”他特别高兴的走了。这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而已。基本上解决这一类的问题,遇到这样的情况,都只是制止儿童的行为。不对他的行为做出评判或者是谴责。

主持人:在我们幼儿园内发生这种事情,我们都会用这种方法来处理?

王校长:对。

主持人:所以当我们来到咱们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听不到任何的批评和喊叫的声音。我们只会把这个行为制止以后,抱着孩子给他应该得到的爱,让他慢慢来改变这个习惯? 王校长:对。

主持人:时间会很长吗?比如说刚才这个打人的孩子,两三天,或者是您抱他呆一会儿,因为你尊重他,我觉得他能够听得懂,可能改过去了。如果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我们要讲半年,或者一年,会有这样的例子吗?

王校长:会有的。但是这个原因基本上就是家庭模式不改变。比如说家庭打孩子的模式,孩子就会到学校跟别的孩子发生冲突。我们首先会找家长去谈,告诉家长正确的方法是什么。我们请家长在家里也做。家长配合的话,很快,一个月半个月就会调整过来。要是家长不配合的话,就会很久。因为家长没有足够的耐心。

主持人:我会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平等,家长如果做到的话,这事很好解决,做不到的话,很难。如果家里本身没有平等,父权至上,我是你父亲,你就要听我的。家长孩子会不会来到学校以后,跟老师是平等的。回到家以后,还是天大的权威。这样的孩子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

王校长:基本上会有,但是我们幼儿园会做大量的家长工作。我们一个幼儿园成立两年以后,大概就在两年的时间开始,我们常规的教学管理工作就会已经很少了。因为他已经有秩序了。我们就会花很大的精力去调整家长。比如说我们一种模式就是班级里面把不配合的家长挑出来,由主班老师经常找他谈话,谈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如果谈几次话还不改变,就找教学园长,教学园长跟家长谈话,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我们的方法请你配合。如果还不配合,就请园长来解决问题。园长又找家长谈了,家长还是不认同。假如说真是不配合,使得那个孩子没有办法融入到学校。比如说你打孩子,打完孩子,孩子到学校来发泄,我们到了园长的级别找家长谈话,家长还是不能配合,我们只有请他离开。但是这样的情况极少。绝大多数家长都非常认同和支持这个教育理念,愿意获得更多的建议。

我们经常也会有公益课,跟家长讲理念。我们老师跟家长有一个沟通,我们的要求就是你必须准确的分析孩子,而且能够给家长具体的方法。

主持人:我们平常是如何上课的?哪种方式让孩子学到知识?是灌输还是像蒙特梭立那样让他自己去工作区工作,还是我们自己去引导?

王校长孩子就会选择自己的教具去工作,老师个别的去辅导。下午的课程,我们分成小组课,因为我们是混龄班,下午我们把班里的孩子分成大组和小组,给孩子上手工、家政、动植物、美术、音乐、英语。这些课程开展的时候学校是有秩序的开展的,但是小朋友喜不喜欢哪个课,上哪个课,大体上是小朋友自己去选。比如说今天排了手工课,他忽然看到另一个班的音乐课特别好,他就拐到那个教室去上了,这是允许的。只要给孩子提供充分的课程环境,下午都在进行文化活动,都有这样一个工作环境,孩子能够自主选择就好。根据这些年我们的教学状况来看,孩子在自由自愿的状态下建立秩序,绝大部分孩子能够按照教学计划安排进行,比如说今天下午上手工,绝大多数孩子都会选择。而且由于是他们自主选择的,孩子们能够主动的参与活动。也有个别孩子会跑来跑去的上课,没有关系。这是他们选择的自由。

主持人孩子某一方面的发展很迅速,这个时候要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分为多少种敏感期?比如说学习方面、生活方面、孩子的成长、语言? 王校长:有很多敏感期。这是一个大的系统,如果按年龄段分的话,零至六岁,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敏感期。有很多的敏感期。

我们通过十五年的教育,把敏感期分为两个体系,一个体系是发展智能的敏感期。比如说发展空间的,攀爬,动作方面的,还有剪、贴、涂、画画,发展语言,发展数学逻辑,发展对自然学科的认识,这一部分都跟他的认知有关系。另外一部分是与发展自我、形成自我有关。生命胚胎的实体化,人由一个细胞变成一个人,就是实体化。精神胚胎的实体化就是形成自我,包括占有的敏感期、执拗的敏感期、人际关系的敏感期,身份确认的敏感期,性别的敏感期,婚姻的敏感期等。三岁左右的时候,妈妈我长大了就会跟你结婚,女孩子会说跟爸爸结婚。再长大一点,他们就会发现不能跟爸爸妈妈结婚,他们就会找一个自己大一点的人,比如说他喜欢某一个老师,就会说跟某一个老师结婚。再大一点,他们就会发现自己要跟班里的某一个小朋友结婚。他就会对这些事情感兴趣。比如说谁当班长、谁违反规则,他们就会关心这些事情。

敏感期是一个横向的结构性的发展。没有一个敏感期说是让孩子深入的发展到某一种程度。比如绘画的敏感期,即便是儿童发展并顺利度过绘画的敏感期,这也不会让他成为画家。所以敏感期是让孩子形成一个结构,是一个小朋友拥有这么多的结构。等到他未来的发展,就从这样一个结构里面继续深入发展。比如说你们现在搞网络,你们发展的方向和我现在做教育发展的智能不一样。我的智能在你那个方面可能就会显得差一些。你的智能在我这个方面显得又会差一些。但是在童年时期所有人的发展都应该是一个平面的状态。除非是那些非常有天分的。但事实是教育的大部分的对象是一个普通的状态,不是一个天才。所以敏感期不可能你深入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主持人:如果说在敏感期之内,没有处理妥当的话,对于他自我来说,是一个内心的很不好的影响?还是说会自然过渡?我们幼儿园如果遇到孩子的敏感期,我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帮他度过?

王校长:如果孩子一个都不出现敏感期的话,那证明这样的孩子有问题。孩子每一个敏感期都是自然的度过,都不是人为控制的度过。比如说,现在他是自我意识的敏感期,刚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就通过说不,推你、打你,这是我的,这是我的。什么都是我的。再大一点自我意识就表现在我要使用自我,特别执拗。很多家长都碰到这样的情况,家里有人敲门,妈妈去开了门,孩子觉得应该自己开门,他就会非常恼火,要求自己再开一次。他要使用他的自我。再后来儿童就要辨别人际关系。再往后孩子就知道处理人际关系。再往后孩子就知道对社会有一些了解。这是逐渐过度的过程,他会自然而然的跳到下一个敏感期。

第二,如果某一个敏感期没有度过好的话,比如说执拗的敏感期,他就要这样做,你非不要让他这样做。长大了以后就会形比如说自我意识的这一部分,假如说整体的都发展不好。长大后,人际关系的发展就会表现出来没有自我,现在大家都开始寻找自我,实际上这样一个自我是在童年时逐渐发展起来的。精神胚胎也好,或者是吸收性的心智,这些东西看不见,精神胚胎你也看不见,但是儿童期的敏感期你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几乎所有的孩子到那个年龄都会反应得非常清楚。这个时候你的爱就体现在理解、包容上。你给他自由,就是让他自己去探索,生命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另外一个就是你得给他提供充分的材料,比如说他到了绘画的敏感期,他特想画画,可是既没有纸也没有笔,或者你在给他原料的时候让他这样用,那样用,你约束他。你给他好材料,让他自己去做。小朋友画画都不是人教出来的。我们很多孩子在幼儿给他足够的材料让他发展。在他需要的时候点一下就好了。所以一个好老师你会看得到他知道什么时候点拨、引导孩子,而不是替代孩子。 主持人:如果在敏感期的时候触犯了规则?

王校长:比如说执拗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去上公交车,他就觉得应该是他第一先上去,看到车上已经有人了,他就会又哭又闹,让别人都下来,他自己先上。这个时候你要先理解他的想法。所以你要安慰他,“妈妈知道你特别想第一个上去,但是别人也要上。“他就会哭,他哭的时候,你抱着他,让孩子哭。

主持人:本身我觉得发现敏感期就已经很难了,还要在敏感期发展的时候再点一下。

王校长:你要到我们学校做老师,你就会看清楚。原来你不清晰的现象,你天天跟孩子在一起,就能够分得清了。

主持人:还有一个语言敏感期。这个时候我们也是给他营造一个环境就好了,不要着急。有的孩子说话晚,家长就急,看孩子说话不利落。这个时候我们也是老老实实的给他营造一个环境就可以,等他自己说出话来吗?

王校长:是。有的孩子说话早,有的孩子说话晚。比如说我的孩子两岁多,上幼儿园的时候才能说短语。他跟老师交流的话很少,就算是想交流的时候,只能说短语。小朋友刚开始是从词说起,而且最开始说词的时候是模仿。很多孩子说的话就是模仿大人说的话,大人说口头话小孩就说口头话。然后逐渐开始说短语、句子,后来能够发现句子的意思,然后开始学会刻意的使用这个词。比如说小朋友学会了春暖花开,他就会在任何场合使用这个词。“老师,我妈妈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就可以吃冰淇淋了。“这是一个自然展现的过程。

成人要做的事情就是你要给孩子一个语言环境,你不能不跟他说,你要跟他交流。但是这样的语言,我们希望能够简洁、优美,而且是准确的语言。你不要说很多罗嗦的废话。这是我们成人语言的要求。另外,发展语言的时候给孩子阅读是很好的。成人读,孩子听。这也能够帮助他发展语言。

语言发展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语言思维的发展,不是他会说什么和不会说什么的问题,而是他是否具有这样的语言思维。比如说英语的语言思维对学英语的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不要把它翻译成中国话再形成英语。你的母语是你的思维,然后能够讲得清楚。你把一件事情这样描述还是那样描述,这都是发展语言思维。所以语言发展最重要的是思维的发展。技能是一个自然而然展现的过程。

主持人:孩子的语言发展到这个阶段,适合于同时学两门语言,还是单独学某一门?

王校长:语言是形成思维的,所以你只能形成母语思维。无论你现在怎么学英语,都不可能真正实现双语,因为你首先要形成一种语言思维,而这种语言思维对于中国人来讲,一定是中国的语言思维。如果你学习外语,我觉得首先应该先强调是否有语言思维。我不知道儿童是否能够同时形成两种语言思维。这样一个形成的过程也是他生活中就要有两种语言同时存在。这跟你仅仅到幼儿园上一个外教的课不同。家里应该有这个环境。比如说父母有一方是中文,一方是英文,这个孩子可能形成两种思维,但是这种孩子一般说话晚。因为他要形成思维,所以他反应慢。

实际上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语言基本会滞后,在三岁到四岁阶段的孩子,语言是一个突飞猛进的过程,你会发现有一些孩子说话有一点结巴,只是他的思维非常快,他的语言跟不上,表现出来一种脱节。大概在三到四岁。这在幼儿园里面时常发现,因为我们在幼儿园里面接触多,十个孩子里面有两三个。就一个阶段,出现这种情况。之前我们也有过这样的例子,孩子过去这个阶段就好了。

主持人:有没有留下来了,以后说话也那样?

王校长:那不是语言发展的问题了,而是心理的问题。比如说你说话的时候总是有人在挑剔你、总是有人在指责你,让你感觉你对自己没有把握,你的思维是完整的,只是你在说的时候有一个心理障碍,障碍着你,让你没有办法说出来。所以语言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我们老师一般的做法就是,慢慢的听孩子说。告诉孩子,你可以说,老师一直坚持听。老师就要给他说出来,是这个意思吗?会让孩子觉得我仅仅是思维和语言之间有差异,不是我有问题,我说不好。

主持人:很辛苦,因为要教育一个孩子,你在无时无刻的不在关心他的身体、内心、精神的成长。你还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给孩子以鼓励。我们的时间也不多了,在我们访谈的最后,你给我们广大的家长一些忠告

王校长:我应该作为一个妈妈来跟大家说一些我的感受。有的时候带孩子不是那么刻意,不是一定要拿一个教育方法来套。每一个生命都有每个生命的特点,所以带孩子的时候应该尽量的让孩子自由的发展。假如说你今天真的就是情绪不好,那就情绪不好。假如说你今天真的需要带孩子出去玩一玩,那就放下所有的事情带孩子出去玩。让所有的事情都变得自然。不要刻意的一定要给孩子爱、给孩子自由。每天都在想我给孩子自由了吗?这是规则还是自由?不要陷入这样的观念中。

当你自己的心态成长到非常好的状态的时候,你的孩子会自然而然发生变化。所以有的时候,教育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自己。做妈妈的首先要教育自己,做爸爸的也应该这样。只是现在更多的是妈妈在关注教育。无论怎样,家长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就自然而然好了。因为孩子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因为他有精神胚胎,可以自己教育他自己。


相关内容

  • 喜得千金主持词
  • 孩子满月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佳宾,朋友们: 恰逢*的贵子满月之际,承蒙各位朋友前来祝贺,请允许我代表*向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人生,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事业,一是生活,对我们的朋友来说,可谓事业有成,生意兴隆,生活美满,一帆风顺。 就生活 而言,主要有两大喜事:一是美满的婚姻,一是喜得 ...

  • 胎教书推荐阅读
  • 必读胎教书 1<七田真天才胎教法> (小S推荐的理论型胎教书)(日)七田真著,南海出版社 徐熙娣在她的<小S怀孕日记>里写"我看了很多关于胎教和幼儿教育的书,其中我最推荐日本七田真先生的系列著作."本书作者七田真坚持认为,胎儿在胎内已经具备感情.智力和记忆 ...

  • 幼儿对照涂色卡可打印(小 中 大班)
  • 点击上方蓝字"早教资料每日分享" 一键关注 早教资料每日分享公众账号(zaojiaott)每天分享早教知识.宝宝辅食.亲子游戏. 亲子手工.宝宝儿歌.故事大全等 子琪个人微信:2637884895 儿童对照涂色卡可以打印下来给宝宝涂色,用蜡笔.水彩笔或者画笔自己调色都可以,最好买 ...

  • 35本关于幼儿教育的书籍介绍-家长必读
  • 三十五本关于幼儿教育的书籍介绍 ------家长必读 关于幼儿教育书籍,幼儿教育书籍目录,幼儿书籍分类,幼儿早期教育书籍 D1 书名:<让孩子自己做主>---- 培养具有思考力的孩子 作者: [美] 默纳舒尔(Myrna B.Shure) 出版社: 中国海关出版社 开本: 32开 18元 ...

  • 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推荐的书
  • 我优先推荐: 孙瑞雪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 李跃儿: 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小巫: 接纳孩子 和孩子划清界限 王涛:规矩和爱. 一.育儿书(以下看书顺序为群里妈妈推荐,未标者请自行安排): 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1) <好 ...

  • 祝福小孩子生日的话
  • 但愿我寄予您的祝福是最新鲜最令你百读不厌的,祝福您生日快乐,开心快活! 用我满怀的爱,祝你生日快乐,是你使我的生活有了意义,我对你的情无法用言语表达,想与你共度生命每一天。 爸爸,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所有的祝福都带着我们的爱,拥挤在您的酒杯里,红红的,深深的,直到心底。 愿您在这只属于您的日子里能幸福 ...

  • 孙瑞雪的爱和自由
  •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由于儿童先天就具备好了精神发展的模式,它是储存在我们生命里的密码,这个密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它破译完全.这些密码能破译到多少,依靠爱和自由.爱和自由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而是我们要破译这个密码所需要的条件.这个条件才能保证儿童把这个密码破译出来.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真正的自 ...

  • 3岁执拗期孩子的表现及应对
  • 3岁执拗期孩子的表现及应对 儿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了秩序的破坏而哭闹,秩序一旦恢复就会安静下来:第二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说不,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第三阶段,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一切要重新来.很多人把其中第一 第二阶段大约在0-3岁,称之为秩序敏感期.而3-4岁阶段则称 ...

  • 幼儿读物推荐
  • 一. 绘本故事类: <噼里啪啦>系列 这是日本画家佐佐木洋子编绘的,共七种,分别描绘孩子在刷牙.洗澡.游玩.吃点心等各种时候所碰到的问题,以风趣的方式教会他们人生的最初的知识.书中的图形不仅夸张诱人,而且采用了一些局部折叠的方式,在书页中可以不时翻开一些折叠面,让人看到图画内部的东西,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