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和谐观后感

大国和谐

电气2011-1 陈婷 [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分析全球化的理论指南,该理论认为,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以及各民族的普遍交往是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在开创世界历史方面功不可没,但是终将灭亡;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趋势不可逆转,但具体道路是多样的;世界历史的最终趋势是走向共产主义,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和谐世界理念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提出和谐世界理念正是为了应对全球化在经济、政治、文化、人的发展等方面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提出的新课题。和谐世界理念重视生产力作用,从世界整体思考中国的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类发展为本。和谐世界理念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和谐世界理念发展了世界历史理论:政治上相互尊重发展了马克思交往理论,体现了对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追求,反映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和谐”思维;经济上互利双赢体现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实现均衡发展的主张;尊重文明的多样性要求尊重不同的社会制度,推动文明的对话,诠释了世界历史发展道路多样性与主体选择性;实现全人类共同繁荣体现了对人类发展问题的当代思考。和谐世界理念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全球化条件下新的发展。中国将科学分析全球化进程,全面阐述中国和平崛起战略,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具体措施,创立和谐世界理论。和谐世界理论将推动世界历史朝着“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方向迈进,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道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是基于对世界范围内激烈的阶级斗争的认识,尽管我国也强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和平共处,但在相当长时期里都认为很难建设和谐世界。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个主题这一重要思想后,则进一步开拓了我国外交战略的新思路,我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依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时代主题的新特点,提出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树立新安全观等主张,积极推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相统一、对内政策与对外方针相结合的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开拓性地运用到国际事务领域,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建设和谐世界要把对内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结合起来。“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是中国政府深入洞察当今世界形势之后提出的关于世界未来发展的正确主张,是新时期中国的世界秩序观,是对中国一贯奉行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最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的同时,中国的外交政策也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大国和谐"观点的提出,反映了中国新时期外交发展的新思想和新变化,是中国外交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它继承并发展了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从"和平"到"和谐",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内外形势的准确分析提出的创新理论。大国和谐理念包涵了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和世界文明的和谐,是对和谐社会的扩展和延伸,有利于解决国际争端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作为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国,应当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构建和谐国际秩序的责任,即大国责任。但是,中国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大国责任、中国能够承担什么样的大国责任,只有中国自己最清楚,不容别人指手画脚。就中国在目前国际体系中的实力和地位而言,中国的大国责任应是与其自身实力相匹配的责任,亦即国内责任和国际责任中的区域责任。中国的国内责任,亦即构建和谐社会,把中国的事情办好,理应成为中国大国责任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大国责任的最终目标是履行国际责任,即构建和谐地区秩序与和谐国际秩序。 胡锦涛主席曾提出的和谐世界的理念试图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追求什么样理想的国际秩序?二是崛起的中国如何发挥作用将理想的国际秩序变为现实?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不但为中国未来的对外政策规划了战略方向,同时也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提出了不少值得深入研究的理论方向和与中国崛起紧密相关的研究问题。前者包括安全观念变化、国际安全制度/规范、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际安全关系、国家间互信合作

等的研究;而后者则主要包括中国如何缓解崛起困境以及中国如何借助发展优势推动地区/全球的共同发展。要完成这些研究任务,从事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人员需要更加注重经验问题的研究,并且逐步加强与政策研究人员、政府决策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软实力在当今国际竞争,特别是大国竞争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建设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国家软实力日益成为中国大国成长战略的重要内容。深入分析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比较优势与约束因素,有利于提高中国软实力建设的针对性。从"资源禀赋—行为能力"的视角来看,当前我国软实力建设的比较优势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道德正义性、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国家软实力建设奠定了"硬"基础、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经验"与"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吸引力等方面;而中国软实力建设的约束因素则主要包括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西方国家和某些周边国家基于全球战略和地缘政治的需要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忧虑和掣肘等方面。

大国关系是影响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国关系出现了新的特征与趋向: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既相互尊重,又相互制约。中国正确处理与大国竞争及合作的关系:坚持战略对话,增进一致共识;坚持经贸双赢,促进相互合作;坚持安全互需,维护共同利益,有力促进了和谐世界的建设。

大国和谐

电气2011-1 陈婷 [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分析全球化的理论指南,该理论认为,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以及各民族的普遍交往是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动力;资本主义在开创世界历史方面功不可没,但是终将灭亡;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趋势不可逆转,但具体道路是多样的;世界历史的最终趋势是走向共产主义,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和谐世界理念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提出和谐世界理念正是为了应对全球化在经济、政治、文化、人的发展等方面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提出的新课题。和谐世界理念重视生产力作用,从世界整体思考中国的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类发展为本。和谐世界理念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和谐世界理念发展了世界历史理论:政治上相互尊重发展了马克思交往理论,体现了对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追求,反映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和谐”思维;经济上互利双赢体现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实现均衡发展的主张;尊重文明的多样性要求尊重不同的社会制度,推动文明的对话,诠释了世界历史发展道路多样性与主体选择性;实现全人类共同繁荣体现了对人类发展问题的当代思考。和谐世界理念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全球化条件下新的发展。中国将科学分析全球化进程,全面阐述中国和平崛起战略,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具体措施,创立和谐世界理论。和谐世界理论将推动世界历史朝着“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方向迈进,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道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是基于对世界范围内激烈的阶级斗争的认识,尽管我国也强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和平共处,但在相当长时期里都认为很难建设和谐世界。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个主题这一重要思想后,则进一步开拓了我国外交战略的新思路,我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依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时代主题的新特点,提出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树立新安全观等主张,积极推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国内大局与国际大局相统一、对内政策与对外方针相结合的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开拓性地运用到国际事务领域,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建设和谐世界要把对内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结合起来。“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是中国政府深入洞察当今世界形势之后提出的关于世界未来发展的正确主张,是新时期中国的世界秩序观,是对中国一贯奉行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最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的同时,中国的外交政策也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大国和谐"观点的提出,反映了中国新时期外交发展的新思想和新变化,是中国外交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它继承并发展了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从"和平"到"和谐",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内外形势的准确分析提出的创新理论。大国和谐理念包涵了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和世界文明的和谐,是对和谐社会的扩展和延伸,有利于解决国际争端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作为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国,应当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构建和谐国际秩序的责任,即大国责任。但是,中国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大国责任、中国能够承担什么样的大国责任,只有中国自己最清楚,不容别人指手画脚。就中国在目前国际体系中的实力和地位而言,中国的大国责任应是与其自身实力相匹配的责任,亦即国内责任和国际责任中的区域责任。中国的国内责任,亦即构建和谐社会,把中国的事情办好,理应成为中国大国责任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大国责任的最终目标是履行国际责任,即构建和谐地区秩序与和谐国际秩序。 胡锦涛主席曾提出的和谐世界的理念试图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追求什么样理想的国际秩序?二是崛起的中国如何发挥作用将理想的国际秩序变为现实?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不但为中国未来的对外政策规划了战略方向,同时也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提出了不少值得深入研究的理论方向和与中国崛起紧密相关的研究问题。前者包括安全观念变化、国际安全制度/规范、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际安全关系、国家间互信合作

等的研究;而后者则主要包括中国如何缓解崛起困境以及中国如何借助发展优势推动地区/全球的共同发展。要完成这些研究任务,从事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人员需要更加注重经验问题的研究,并且逐步加强与政策研究人员、政府决策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软实力在当今国际竞争,特别是大国竞争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建设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国家软实力日益成为中国大国成长战略的重要内容。深入分析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比较优势与约束因素,有利于提高中国软实力建设的针对性。从"资源禀赋—行为能力"的视角来看,当前我国软实力建设的比较优势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道德正义性、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国家软实力建设奠定了"硬"基础、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经验"与"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吸引力等方面;而中国软实力建设的约束因素则主要包括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西方国家和某些周边国家基于全球战略和地缘政治的需要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忧虑和掣肘等方面。

大国关系是影响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国关系出现了新的特征与趋向: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既相互尊重,又相互制约。中国正确处理与大国竞争及合作的关系:坚持战略对话,增进一致共识;坚持经贸双赢,促进相互合作;坚持安全互需,维护共同利益,有力促进了和谐世界的建设。


相关内容

  • 大国重器观后感
  • 大国重器观后感 2014.12.23 特地前去观看了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大型纪录片-<大国重器>.看完后感慨良久.这部纪录片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 ...

  • [我们不能没有信仰]观后感
  • 信仰,民族之魂 --<我们不能没有信仰>观后感 "人无信仰则躁,家庭无信仰则变,教授无信仰则堕,大学无信仰则烂,国家无信仰则亡,社会无信仰则乱,民族无信仰则衰„„"这样的言论看似危言耸听,但事实上,信仰问题已经引起中国人的广泛思考被当今社会所关注.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

  • 复兴之路观后感
  • 昨晚,央视一套推出的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落下帷幕."震撼"."激动"."落泪",这是很多网友在形容他们对<复兴之路>观后感时用的词语."有着广袤土地.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是 ...

  • 复兴之路观后感:在复兴之路上感受变迁触摸幸福
  • 昨晚,央视一套推出的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落下帷幕."震撼"."激动"."落泪",这是很多网友在形容他们对<复兴之路>观后感时用的词语."有着广袤土地.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是 ...

  • 战争之王观后感
  • 战争之王观后感 财务会计教育 毛纾冰 [1**********] 尼古拉斯凯奇的表演让我们从一个军火商的角度去了解到枪支,武器的罪恶,以及战争的残酷,同样从更加深层次的方面向我们揭示了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军火商背后所代表的的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 影片中的男主人公尤里在我眼中只是一个普通的,贪婪的,被操 ...

  • 走向海洋观后感
  • 海南大学学生课程论文 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姓名:朴圣堃 指导教师:赵老师 班级:2012级土地资源管理1班 完成日期:2013年6月7日 <走进海洋>观后感 通过观看走进海洋,我对美丽的海洋又有了新的认识.海洋,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词.世界上没有谁能真正的掀开大 ...

  • [中国震撼]读后感
  • <中国震撼>读后感 首先感谢郭伶俐老师为我们推荐并使我们有机会读到这本书.我个人习惯在看一本书之前先了解作者,作者张维为先生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曾经做过邓小平的翻译,现在是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日内瓦亚洲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他长期生活在外国,游历了100多个国家,接触到过形 ...

  • 大国外交纪录片首播观后感(第一集大道之行)
  • 大国外交纪录片首播观后感(第一集大道之 行) 大国外交纪录片首播观后感[1] 大国外交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情怀,提升了国家形象.近几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外交思想的指引下,在继承传统外交理念的同时,中国的外交走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在新形势下有了新的拓展. 地方外事是对国家外交的有力支撑.地方外事非常 ...

  • 重托观后感
  • <重托>观后感 2012年4月2日,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上我们一起观看了大型电视理论文献片<重托>.看了这部理论文献片,我深深认识到了科学发展观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指导作用,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价值. 当今世界,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迅猛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