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厌学问题的个案分析与应对措施的研究

  摘要:如今,各高校都有大学生厌学的现象,本文以身边个例出发,简要分析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以及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51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4-0155-02

  

  一、大学生厌学问题的个案应对

  班内某同学,十一长假后未到校上课,后来该同学来电,称正在家与父母商议是否继续上学的问题,自己不想再上学了。经过沟通得知,该同学近来对学习产生了倦怠情绪,学习兴趣减弱,学习动力降低,在学习上产生了迷茫,觉得学习没有意义,放假回家后逐渐不想再回学校。

  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该同学遇到的问题表面上是学习动力不足问题,实际上是学习方向不明问题,表面上是学习态度消极问题,实际上是生活状态迷茫问题,表面上是学习问题,实际上是心理问题和生活问题。但是,该同学的情形并不是十分严重,该同学遇到的情况是很多大学生都会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即学习上和生活上的短暂迷茫和消沉。

  针对该同学的这些问题,辅导员积极采取了应对措施。

  首先,了解其厌学情绪根源,帮助其认识到人生遇到暂时的消极情绪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应对这些消极心理因素。经过聊天得知,该同学之所以出现厌学情绪,主要是对学习的目的产生了怀疑,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自己目前的生活和毕业后的生活缺少规划,觉得上学与否无所谓,退学回家、早些工作也未尝不可。辅导员帮助该同学认识到,人在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时刻处于精神饱满的积极状态,实际上,人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情绪情感都会发生周期性的波动,加上各种生活琐事的影响,每个人都会遇到意志消沉、精神不振、兴趣减弱的情况,没有必要为这些消极情绪而担忧,更不能人为地扩大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造成恶性循环。冷静面对消极状态,逐步学会自我调整,这才是应有的做法。

  其次,鼓励其坚持学习,保证学习不退步,不要任由消极情绪肆意扩大,导致学习成绩下滑。该同学学习成绩并不落后,相反,在最近一个学期的6门课中,该同学所有课程的成绩均在80分以上,两门课90分以上。通过把该同学的成绩与别人相对比,辅导员鼓励该同学不要失去自信心,在调整自己状态的同时,要坚持学习,底线是保证学习不下滑,目标是争取学习有进步,尽量避免恶性情绪再扩大。

  再次,鼓励其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和班级的集体活动,逐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集体可以使人产生归属感,增强与他人的交流和联系,并结识朋友,获得心理上的社会支持,而个人爱好则可以使人在状态不佳、心情低落时有所寄托,也可以弥补集体活动不能满足每个人的兴趣的缺点。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和培养个人爱好,逐步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最后,面对生活上和学习上的迷茫,关键是要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和学习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并在大学期间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而树立人生理想的前提是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人在生活中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人生的命运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的,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学习状态,实际上决定了自己以后的生活和人生方向,为了自己以后的生活,首先要珍惜的现在的大学时光。自己的人生道路还和家庭、社会联系在一起,应该考虑到自己对父母、社会承担的责任。大学期间是人生的准备阶段,真正的生活还未展开,要为自己确定一个目标,比如,自己希望毕业后到什么种类的单位工作,然后充分利用这几年时间实现自己的目标。也许最初确立的目标还会不断调整,但总要树立一个目标,这才是一种负责的生活态度。

  二、大学生厌学问题及其原因

  厌学现象(phenomenon of academic tiresome)是指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的心理现象,是学生对学习生活不能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不满意、不愉快、厌烦的情绪体验,具有厌学心理的学生是指那些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的学生。学业倦怠是厌学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业倦怠由情感枯竭(Exhaustion)、讥诮态度(Cynicism)以及低专业效能感(Professional Efficacy)三个维度构成。情感枯竭是个体在学业中感到疲惫、负荷过重的体验;讥诮态度反映个体对学业的漠不关心以及疏离感;低专业效能感代表社会性和非社会性方面的低成就行为。厌学的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快乐,只会感受到疲惫和压力,而且对学习持有种麻木态度,对学习产生疏离感,并且,在学习中很难感受到自我实现,觉得自己在学习上难以取得良好成绩,学习不能带来成就感。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可能受到各种不良成长事件的消极影响。这些不良成长事件可能来自学习、情感、家庭、社会等各方面。例如,学习上遇到比较难的课程,成绩不理想甚至不及格;情感上出现困惑,遭受失恋等痛苦;家庭上出现各种变故或者纠纷,甚至是亲人遭到健康上的打击;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包括金融危机和就业困难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可能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带来负面影响。

  总起来看,学生的厌学行为主要由内部和外部原因造成。外部原因包括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技巧等教学因素以及就业压力、社会环境等社会因素。学校的专业课程设计是否合理,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技巧如何,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大学生厌学的内部原因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和动机的缺失、专业兴趣的缺失、自我调控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的缺失等。不少学生虽然考上了大学,但并未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有的学生出于各种原因没能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还有的学生很容易受他人影响,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家庭琐事、人际交往问题都会影响到心理状态和学习效果。

  三、大学生厌学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和发展人相结合

  处理好大学生厌学问题的关键是以人为本,积极应对。首先,要尊重人,不要不加分析、一味批评;其次,要理解人,帮助其分析厌学现象的深层原因;再次,要帮助人,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热情的关心和帮助;最后,要发展人,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学习生活中的消极事件和消极阶段,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增强大学生责任感

  大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进入大学视为人生理想的终点站而放弃追求,失去学习的内驱力。要教育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使命,帮助大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理想,牢记自己对于社会、对于家庭、对于自己的责任,珍惜大学时光,提升自我价值,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三)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培养积极学习动机

  职业规划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的特性,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把就业指导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做好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工作,可以有效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

  (四)丰富校园活动,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调动广大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会促使学生对学校形成强烈的归属感,进而增强其学习信心和兴趣。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环境,树立良好教风和学风,会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利军,黎建斌.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学业倦怠对厌学现象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3).

  摘要:如今,各高校都有大学生厌学的现象,本文以身边个例出发,简要分析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以及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51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4-0155-02

  

  一、大学生厌学问题的个案应对

  班内某同学,十一长假后未到校上课,后来该同学来电,称正在家与父母商议是否继续上学的问题,自己不想再上学了。经过沟通得知,该同学近来对学习产生了倦怠情绪,学习兴趣减弱,学习动力降低,在学习上产生了迷茫,觉得学习没有意义,放假回家后逐渐不想再回学校。

  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该同学遇到的问题表面上是学习动力不足问题,实际上是学习方向不明问题,表面上是学习态度消极问题,实际上是生活状态迷茫问题,表面上是学习问题,实际上是心理问题和生活问题。但是,该同学的情形并不是十分严重,该同学遇到的情况是很多大学生都会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的,即学习上和生活上的短暂迷茫和消沉。

  针对该同学的这些问题,辅导员积极采取了应对措施。

  首先,了解其厌学情绪根源,帮助其认识到人生遇到暂时的消极情绪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应对这些消极心理因素。经过聊天得知,该同学之所以出现厌学情绪,主要是对学习的目的产生了怀疑,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自己目前的生活和毕业后的生活缺少规划,觉得上学与否无所谓,退学回家、早些工作也未尝不可。辅导员帮助该同学认识到,人在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时刻处于精神饱满的积极状态,实际上,人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情绪情感都会发生周期性的波动,加上各种生活琐事的影响,每个人都会遇到意志消沉、精神不振、兴趣减弱的情况,没有必要为这些消极情绪而担忧,更不能人为地扩大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造成恶性循环。冷静面对消极状态,逐步学会自我调整,这才是应有的做法。

  其次,鼓励其坚持学习,保证学习不退步,不要任由消极情绪肆意扩大,导致学习成绩下滑。该同学学习成绩并不落后,相反,在最近一个学期的6门课中,该同学所有课程的成绩均在80分以上,两门课90分以上。通过把该同学的成绩与别人相对比,辅导员鼓励该同学不要失去自信心,在调整自己状态的同时,要坚持学习,底线是保证学习不下滑,目标是争取学习有进步,尽量避免恶性情绪再扩大。

  再次,鼓励其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和班级的集体活动,逐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集体可以使人产生归属感,增强与他人的交流和联系,并结识朋友,获得心理上的社会支持,而个人爱好则可以使人在状态不佳、心情低落时有所寄托,也可以弥补集体活动不能满足每个人的兴趣的缺点。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和培养个人爱好,逐步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最后,面对生活上和学习上的迷茫,关键是要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和学习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并在大学期间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而树立人生理想的前提是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人在生活中要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人生的命运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的,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学习状态,实际上决定了自己以后的生活和人生方向,为了自己以后的生活,首先要珍惜的现在的大学时光。自己的人生道路还和家庭、社会联系在一起,应该考虑到自己对父母、社会承担的责任。大学期间是人生的准备阶段,真正的生活还未展开,要为自己确定一个目标,比如,自己希望毕业后到什么种类的单位工作,然后充分利用这几年时间实现自己的目标。也许最初确立的目标还会不断调整,但总要树立一个目标,这才是一种负责的生活态度。

  二、大学生厌学问题及其原因

  厌学现象(phenomenon of academic tiresome)是指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的心理现象,是学生对学习生活不能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不满意、不愉快、厌烦的情绪体验,具有厌学心理的学生是指那些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的学生。学业倦怠是厌学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业倦怠由情感枯竭(Exhaustion)、讥诮态度(Cynicism)以及低专业效能感(Professional Efficacy)三个维度构成。情感枯竭是个体在学业中感到疲惫、负荷过重的体验;讥诮态度反映个体对学业的漠不关心以及疏离感;低专业效能感代表社会性和非社会性方面的低成就行为。厌学的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快乐,只会感受到疲惫和压力,而且对学习持有种麻木态度,对学习产生疏离感,并且,在学习中很难感受到自我实现,觉得自己在学习上难以取得良好成绩,学习不能带来成就感。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可能受到各种不良成长事件的消极影响。这些不良成长事件可能来自学习、情感、家庭、社会等各方面。例如,学习上遇到比较难的课程,成绩不理想甚至不及格;情感上出现困惑,遭受失恋等痛苦;家庭上出现各种变故或者纠纷,甚至是亲人遭到健康上的打击;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包括金融危机和就业困难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可能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带来负面影响。

  总起来看,学生的厌学行为主要由内部和外部原因造成。外部原因包括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技巧等教学因素以及就业压力、社会环境等社会因素。学校的专业课程设计是否合理,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技巧如何,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大学生厌学的内部原因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和动机的缺失、专业兴趣的缺失、自我调控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的缺失等。不少学生虽然考上了大学,但并未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有的学生出于各种原因没能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还有的学生很容易受他人影响,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家庭琐事、人际交往问题都会影响到心理状态和学习效果。

  三、大学生厌学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和发展人相结合

  处理好大学生厌学问题的关键是以人为本,积极应对。首先,要尊重人,不要不加分析、一味批评;其次,要理解人,帮助其分析厌学现象的深层原因;再次,要帮助人,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热情的关心和帮助;最后,要发展人,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学习生活中的消极事件和消极阶段,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增强大学生责任感

  大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进入大学视为人生理想的终点站而放弃追求,失去学习的内驱力。要教育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使命,帮助大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理想,牢记自己对于社会、对于家庭、对于自己的责任,珍惜大学时光,提升自我价值,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三)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培养积极学习动机

  职业规划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意识到确立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的特性,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把就业指导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做好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工作,可以有效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

  (四)丰富校园活动,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调动广大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会促使学生对学校形成强烈的归属感,进而增强其学习信心和兴趣。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环境,树立良好教风和学风,会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利军,黎建斌.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学业倦怠对厌学现象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3).


相关内容

  • 初中生厌学情绪研究实验方案
  • 初中生厌学情绪研究 实验方案 一.现阶段基本情况 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一课题组对两所中学抽取1667名学生进行调查显示:59.3%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心理问题的患病率为16.2%,上课常走神的占22.3%,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占12%,感到学习压力大的占42.6%,考试紧张的占42.8%,不适应学校 ...

  • 第三届德育专项个人课题选题参考
  • 第三届德育专项个人课题选题参考 编者注:根据现有学校德育工作发展趋势,现补充一些贴近学生发展.贴近班主任成长的更具实践价值课题,供大家选题参考.可直接选择,可改造性选择,也可自创. 1. 班主任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 2. 班主任评价中的问题及改进 3. 学生心目中的"好班主任" ...

  • 浅析初一学生的厌学情绪1
  • 浅析初一学生的厌学情绪 凤凰县官庄学区 杨光寿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案例的分析与解决过程,结合个案对初中生厌学情绪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对初中生厌学情绪的心理治疗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初一学生 厌学情绪 心理治疗 一.问题行为情境(案例): 田玲,14岁,初一年级的学 ...

  • 学校德育讲座
  • 德育方面的问题 学校德育所面临的问题 . 1.地位不明:应试教育观念没有转变,德育位置未能真正落实. 2.方法不灵:德育方法陈旧呆板,没有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机统一. 3.针对性不强:"高.大.空.远" 缺少"近.小.实.亲",缺乏针对性. 4.效果不佳 ...

  • 小学生心理个案分析
  • 小学生心理个案分析 2013年秋 陈椰婷 周敬锋,六年级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思想不集中,总是做小动作,作业经常不按时完成,只有老师或家长盯着才勉强动笔.对于老师和家长的告诫,他也不怎么理会. 针对他的这种情况看来,是产生了明显的厌学情绪.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措施进行帮助他: 一.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 ...

  • 学生辅导个案
  • 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李浩宇,男,15岁.父亲常年在外经商,平时无暇顾及儿子的学习与生活,自小在爷爷奶奶的宠爱下长大.今年父母由于感情问题离异,被判归父亲抚养.最近,我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观察交谈发现该同学突出表现为在课堂上和各种活动中,小到一次课堂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 ...

  • 大学生厌学行为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 摘要:当前我国的大学生中厌学行为较为普遍.文章指出大学生厌学行为的形成主要是受家庭教育.个人自身因素.社会环境以及同辈群体的影响,厌学行为可分为顺应心理型厌学.逃避型厌学.灰色决策型厌学和仿效型厌学四种类型. 关键词:大学生:厌学行为:类型:成因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

  • 汉语言文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在当今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一刻也不敢放松自我,拼命学习,拼命工作.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片面追求分数: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和青春的孩子们, ...

  • 魏霞云高中生厌学情绪
  • 高中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及应对措施分析 涟水县第一中学 魏霞云 摘要:近些年来,高中生的厌学现象日越发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令社会.学校.家庭都很担忧的问题.导致高中生厌学情绪的成因错综复杂.其中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因素是造成主要原因.为了高中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从而踏上更高的人生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