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告诉你:原生家庭的影响有多大?

阅读时间

6 分钟

温柔学姐: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但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

▲  ▲  ▲

最近,一部老戏骨无数且少有的敏感政治题材电视剧 ——《人民的名义》刷爆了整个朋友圈。

与达康书记的后来居上不同,一位吃炸酱面、住老楼的 “小官巨贪” 赵德汉,从一开场就令人眼前一亮。饰演者侯勇浑身都是戏,可谓是最亮的配角。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赵德汉并没有像我们以为的贪官那样买古董、置房产,反而是把整整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都藏了起来,一分钱都没用。

用他的话说,是有病,或者说是 —— 穷怕了。

而这种扭曲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自小被灌输类似于 “你不能乱花钱,有钱就要省!”、“我们已经很穷了,你就不能懂点儿事吗?”、“你知道我们为了你花了多少钱吗?你对得起我们吗?” 这样的观念。

美其名曰 “穷养”。

我不明白的是,“穷养” 难道不是为了让孩子懂得金钱来之不易需珍惜的道理吗?

这种一味向孩子灌输我们家穷,我们什么也买不起的行为,不是很可怕吗?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渐渐地,他们就会在心里形成这样一种观念:

钱要拿在手里才安心,买东西要够便宜才舒心。

我在做论坛版主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外企高管,他能力很强,存款也有几百万。但是他有两个很奇怪的原则:

1. 不买房

2. 不要小孩

理由是他觉得自己攒的钱太少,还没有准备好。

更让人惊讶的是,我们一起做线下活动时,他总是带着一个与精干行头格格不入的塑料杯子。

后来得知,他觉得挣钱不易,而饮料是很奢侈的东西,要节约就只能喝白开水。

一起吃饭的时候,他总是教育我们老一辈生活多么艰难困苦,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艰苦朴素。

半个月前又联系了一次,如今 35 岁的他,依然没买房,也没有女朋友。

经常被灌输贫穷价值观的孩子,往往长大后会特别渴望金钱,同时把金钱看得特别重。

因为唯一能让他们感到安心的,就只有手里大把大把的现金。而他们的下一代,也会因为耳濡目染接受同样的价值观。

“贫穷” 的想法就像一柄枷锁,如果没有被你摒弃,就会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去。

我们的现在都是由过去决定的,我们是怎样的人是由原生家庭的状态决定的。

我们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学习行为、沟通方式、情绪表现等都与原生家庭息息相关。

如果大多数时间我们能感到被爱和满足,是会培养出健康的人格。相反,如果经常处于安全感缺失的环境,就很容易生出自卑、脆弱的心理。

有的人会为了梦想艰苦奋斗、拼命逃离体制,追求想要的生活。有的人却只能拼尽全力争取一份体制内的工作,只为了满足心理的安全感。

失去安全感的人很容易成为 “中国式好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会下意识抬高别人,贬低自己,主动把自己放在 “弱势” 地位,因为处于弱势会让他们感受到安全。

事实上,原生家庭造成的最可怕的问题并不是个体的心理问题,而是对整个家庭和下一代思想的影响。

即:父母不会爱 —— 孩子缺爱 —— 孩子的孩子不会爱 —— 恶性循环。

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中,是这样定义贫穷的:

贫穷,不在于一个人享受的物质水平,而在于 TA 生活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简单来说,就是安全感。而这种贫穷最可怕的点在于贫困带来的压力有一种生理作用,不但持续一生,还会遗传。

好在,摆脱贫困的方式并非没有,只是很难。

不久前,有这样一条新闻:

61 岁的张勇和 60 岁的朱静,卖房子送女儿去美国留学,并要求女儿不能找外国人做男友,更不能嫁给外国人,还要回国工作。但是现如今女儿不仅留在美国工作,还要嫁给外国人。张勇先用 “断绝父女关系” 威胁未果,就借助舆论施压。

最让我心惊的是张勇的这句话:“如果和唯一的女儿失去了来往,这剩下的几十年可怎么过?将来我们老两口老了谁来照顾?”

你看,说到底,他们要的也还是安全感,为了满足自身的安全感,想要剪掉孩子飞翔的翅膀。

事实上,在好的家庭模式里,孩子都是以父母为榜样;在不好的家庭模式里,孩子都以脱离原生家庭为奋斗目标。

但是话说回来,纵然原生家庭与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不能以此作为放弃自我的借口。

不会控制情绪,原生家庭的错;人际关系不好,原生家庭的错;心态消极失衡,还是原生家庭的错。

“原生家庭” 就像是《人民的名义》中的达康书记,默默地背起了所有的锅。好像每个人一有不如意就全是原生家庭的错。

可是你想过没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是不对的,会出问题的。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当我们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为 “原生家庭” 时,其实也是在回避自身问题和退缩。直面问题很难,但是找个理由搪塞过去就舒服很多。这种想法相当于:不是我对自己不负责,而是父母没有教好我。

可是,然后呢?

这就是你自暴自弃,心安理得做一个失败者的理由?

诚然,不少性格上的缺陷都可以从原生家庭中找到原因,但是因为自己感受过苦痛,就要下一代承受相似的痛苦,这个逻辑不是很奇怪吗?

有人说,原生家庭最可怕的一点是,时光已逝,再无机会治愈。

想想看,真的没有吗?

还记得自己为什么要努力吗?不就是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不再重复上一代的模式、过上想要的生活吗?

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应该有勇气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这两者的不同。

幸运的是,这一次我们清楚地知道,原生家庭无法改变,但你可以改变。

拿到一手好牌不是本事,把一手烂牌打得出神入化才是本事。

那么,如果我们想改变,该从哪里下手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两个问题:

1. 你是否真的有想要改变的主观意愿?

虽然每个人的判断标准都各不相同,但也很简单,那就是:

此刻,你是否喜欢现在的你?

我们已经过了那个幻想着会有王子骑着白马来拯救的年纪,我们该正视自己,通过努力去实现自身价值。

直面现实总是痛苦的,因为我们会看到自己最真实或是最丑陋的那一面。可是只有正视已然存在的问题,才是开始改变的前提。

你做好准备了吗?

2. 改变不是马上就会发生的

改变需要时间,就像你不能一口气吃个胖子一样,看完这篇文章你也不会马上就发生改变。

你可能要在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断行动,也许很快,也许要很久,而且这个过程并不轻松。

你会焦虑、会难过、会痛苦,甚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你并不会感受到任何改变。

因为决定改变结果的,永远是你做出的行动,而不是熬过的时间。

明确以上两点之后,也许下面的三个方法可以帮到你更快改变:

摆脱旧的思维定势

我们渴望熟悉,害怕陌生,以至于总是会想要回到与原生家庭类似的关系中。所以我们会在与原生家庭相似的人身上感受到强烈的吸引力。

比如,一个女孩子从小缺失父爱,或是父亲很少表露感情,那么她未来就很有可能会选择一个类似的男人做伴侣。

所以,首先我们要弄明白自身的哪些行为是与原生家庭相关的,哪些是为了迎合内心对于原生家庭熟悉感而选择的。

建立独立的家庭关系

明确选择原因之后,要改变的你最先会面对的一个抗力是:原生家庭的拉扯。这种力量会不断侵蚀想要改变的意愿,最终让你妥协。

还记得《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吗?典型的重男轻女家庭,女儿可以委屈,儿子就必须宠着。更可怕的是,这好像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因此,必须脱离你的原生家庭,才能建立真正独立的家庭关系。

别让伤害持续下去

假如原生家庭伤害了你,请让伤害到此为止!

莫言在《母亲》一文里写到了两处他在小时候不能理解,但影响深远的事情。第一处是:

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第二处是为了一块豆饼学狗叫,爷爷批评他时说的话:

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

这些上一辈树立的榜样,让他在直面社会黑暗时,依然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

事实上,让原生家庭伤害停止的关键,就是为下一代提供一个稳定而温暖的家庭环境。

请记得,选择权在你,好的经验就传承下去,不对的事就让它停下。对于你的孩子来说,你现在的样子就是他未来的原生家庭。

罗曼·罗兰不是也说: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面目之后仍然热爱生活,且行且珍惜吗?

所以,加油吧,英雄们!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才有能力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校订:吴巍、姚色丰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  ▲  ▲

一句话,一张图

新生大学精选文章,建议你也读一读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至相应文章)

戳原文,了解新生大学!

阅读时间

6 分钟

温柔学姐: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但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

▲  ▲  ▲

最近,一部老戏骨无数且少有的敏感政治题材电视剧 ——《人民的名义》刷爆了整个朋友圈。

与达康书记的后来居上不同,一位吃炸酱面、住老楼的 “小官巨贪” 赵德汉,从一开场就令人眼前一亮。饰演者侯勇浑身都是戏,可谓是最亮的配角。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赵德汉并没有像我们以为的贪官那样买古董、置房产,反而是把整整两亿三千九百九十九万都藏了起来,一分钱都没用。

用他的话说,是有病,或者说是 —— 穷怕了。

而这种扭曲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由于自小被灌输类似于 “你不能乱花钱,有钱就要省!”、“我们已经很穷了,你就不能懂点儿事吗?”、“你知道我们为了你花了多少钱吗?你对得起我们吗?” 这样的观念。

美其名曰 “穷养”。

我不明白的是,“穷养” 难道不是为了让孩子懂得金钱来之不易需珍惜的道理吗?

这种一味向孩子灌输我们家穷,我们什么也买不起的行为,不是很可怕吗?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渐渐地,他们就会在心里形成这样一种观念:

钱要拿在手里才安心,买东西要够便宜才舒心。

我在做论坛版主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外企高管,他能力很强,存款也有几百万。但是他有两个很奇怪的原则:

1. 不买房

2. 不要小孩

理由是他觉得自己攒的钱太少,还没有准备好。

更让人惊讶的是,我们一起做线下活动时,他总是带着一个与精干行头格格不入的塑料杯子。

后来得知,他觉得挣钱不易,而饮料是很奢侈的东西,要节约就只能喝白开水。

一起吃饭的时候,他总是教育我们老一辈生活多么艰难困苦,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艰苦朴素。

半个月前又联系了一次,如今 35 岁的他,依然没买房,也没有女朋友。

经常被灌输贫穷价值观的孩子,往往长大后会特别渴望金钱,同时把金钱看得特别重。

因为唯一能让他们感到安心的,就只有手里大把大把的现金。而他们的下一代,也会因为耳濡目染接受同样的价值观。

“贫穷” 的想法就像一柄枷锁,如果没有被你摒弃,就会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下去。

我们的现在都是由过去决定的,我们是怎样的人是由原生家庭的状态决定的。

我们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学习行为、沟通方式、情绪表现等都与原生家庭息息相关。

如果大多数时间我们能感到被爱和满足,是会培养出健康的人格。相反,如果经常处于安全感缺失的环境,就很容易生出自卑、脆弱的心理。

有的人会为了梦想艰苦奋斗、拼命逃离体制,追求想要的生活。有的人却只能拼尽全力争取一份体制内的工作,只为了满足心理的安全感。

失去安全感的人很容易成为 “中国式好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会下意识抬高别人,贬低自己,主动把自己放在 “弱势” 地位,因为处于弱势会让他们感受到安全。

事实上,原生家庭造成的最可怕的问题并不是个体的心理问题,而是对整个家庭和下一代思想的影响。

即:父母不会爱 —— 孩子缺爱 —— 孩子的孩子不会爱 —— 恶性循环。

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中,是这样定义贫穷的:

贫穷,不在于一个人享受的物质水平,而在于 TA 生活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简单来说,就是安全感。而这种贫穷最可怕的点在于贫困带来的压力有一种生理作用,不但持续一生,还会遗传。

好在,摆脱贫困的方式并非没有,只是很难。

不久前,有这样一条新闻:

61 岁的张勇和 60 岁的朱静,卖房子送女儿去美国留学,并要求女儿不能找外国人做男友,更不能嫁给外国人,还要回国工作。但是现如今女儿不仅留在美国工作,还要嫁给外国人。张勇先用 “断绝父女关系” 威胁未果,就借助舆论施压。

最让我心惊的是张勇的这句话:“如果和唯一的女儿失去了来往,这剩下的几十年可怎么过?将来我们老两口老了谁来照顾?”

你看,说到底,他们要的也还是安全感,为了满足自身的安全感,想要剪掉孩子飞翔的翅膀。

事实上,在好的家庭模式里,孩子都是以父母为榜样;在不好的家庭模式里,孩子都以脱离原生家庭为奋斗目标。

但是话说回来,纵然原生家庭与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不能以此作为放弃自我的借口。

不会控制情绪,原生家庭的错;人际关系不好,原生家庭的错;心态消极失衡,还是原生家庭的错。

“原生家庭” 就像是《人民的名义》中的达康书记,默默地背起了所有的锅。好像每个人一有不如意就全是原生家庭的错。

可是你想过没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是不对的,会出问题的。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当我们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为 “原生家庭” 时,其实也是在回避自身问题和退缩。直面问题很难,但是找个理由搪塞过去就舒服很多。这种想法相当于:不是我对自己不负责,而是父母没有教好我。

可是,然后呢?

这就是你自暴自弃,心安理得做一个失败者的理由?

诚然,不少性格上的缺陷都可以从原生家庭中找到原因,但是因为自己感受过苦痛,就要下一代承受相似的痛苦,这个逻辑不是很奇怪吗?

有人说,原生家庭最可怕的一点是,时光已逝,再无机会治愈。

想想看,真的没有吗?

还记得自己为什么要努力吗?不就是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不再重复上一代的模式、过上想要的生活吗?

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应该有勇气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这两者的不同。

幸运的是,这一次我们清楚地知道,原生家庭无法改变,但你可以改变。

拿到一手好牌不是本事,把一手烂牌打得出神入化才是本事。

那么,如果我们想改变,该从哪里下手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两个问题:

1. 你是否真的有想要改变的主观意愿?

虽然每个人的判断标准都各不相同,但也很简单,那就是:

此刻,你是否喜欢现在的你?

我们已经过了那个幻想着会有王子骑着白马来拯救的年纪,我们该正视自己,通过努力去实现自身价值。

直面现实总是痛苦的,因为我们会看到自己最真实或是最丑陋的那一面。可是只有正视已然存在的问题,才是开始改变的前提。

你做好准备了吗?

2. 改变不是马上就会发生的

改变需要时间,就像你不能一口气吃个胖子一样,看完这篇文章你也不会马上就发生改变。

你可能要在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断行动,也许很快,也许要很久,而且这个过程并不轻松。

你会焦虑、会难过、会痛苦,甚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你并不会感受到任何改变。

因为决定改变结果的,永远是你做出的行动,而不是熬过的时间。

明确以上两点之后,也许下面的三个方法可以帮到你更快改变:

摆脱旧的思维定势

我们渴望熟悉,害怕陌生,以至于总是会想要回到与原生家庭类似的关系中。所以我们会在与原生家庭相似的人身上感受到强烈的吸引力。

比如,一个女孩子从小缺失父爱,或是父亲很少表露感情,那么她未来就很有可能会选择一个类似的男人做伴侣。

所以,首先我们要弄明白自身的哪些行为是与原生家庭相关的,哪些是为了迎合内心对于原生家庭熟悉感而选择的。

建立独立的家庭关系

明确选择原因之后,要改变的你最先会面对的一个抗力是:原生家庭的拉扯。这种力量会不断侵蚀想要改变的意愿,最终让你妥协。

还记得《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吗?典型的重男轻女家庭,女儿可以委屈,儿子就必须宠着。更可怕的是,这好像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因此,必须脱离你的原生家庭,才能建立真正独立的家庭关系。

别让伤害持续下去

假如原生家庭伤害了你,请让伤害到此为止!

莫言在《母亲》一文里写到了两处他在小时候不能理解,但影响深远的事情。第一处是:

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第二处是为了一块豆饼学狗叫,爷爷批评他时说的话:

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

这些上一辈树立的榜样,让他在直面社会黑暗时,依然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

事实上,让原生家庭伤害停止的关键,就是为下一代提供一个稳定而温暖的家庭环境。

请记得,选择权在你,好的经验就传承下去,不对的事就让它停下。对于你的孩子来说,你现在的样子就是他未来的原生家庭。

罗曼·罗兰不是也说: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面目之后仍然热爱生活,且行且珍惜吗?

所以,加油吧,英雄们!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才有能力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校订:吴巍、姚色丰

图源: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  ▲  ▲

一句话,一张图

新生大学精选文章,建议你也读一读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至相应文章)

戳原文,了解新生大学!


相关内容

  • 申请执行调整土地承包经营案
  • [案情] 申请执行人:高宝珠 被执行人: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寨后村诗山村民小组 申请执行人以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为由向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寨后村诗山村民小组调整共计1.4亩土地返还给申请人承包经营.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查明,原告高宝珠与原配丈夫高瑞生原系被告 ...

  • 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分析
  • 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分析 [摘 要]民事执行和解作为我国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在化解纠纷.减少对抗.节省执行成本.提高执行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解决当前所面临的执行难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但由于现行立法上关于执行和解规定的过于宽泛和简单,导致了实践中的操作不一,对执行和解 ...

  • 家庭的温度,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 文 | 林子树 · 主播 | 阿成 格子是我的大学同学,当她在朋友圈里晒出二级翻译证的时候,我确实有些吃惊,通过朋友圈,我知道她现在在深圳一家贸易公司做翻译,生活的非常滋润. 在大学里,格子是一位非常腼腆的女孩,同学们之间的聚会,她几乎很少参加,整个大学期间,她几乎把时光都泡在了图书馆. 当我在朋友 ...

  •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涉及婚姻案件处理分析民事审判实务问答
  •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涉及婚姻案件处理分析民事 审判实务问答 一.诉讼程序方面的问题 1.在诉讼中,当事人自愿离婚,并就财产问题.债权债务处理达成一致,第三人是否能以确认该协议的生效民事调解书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答:离婚纠纷案件的当事人只能是婚姻缔结的双方,不列案外第三人为诉讼当事人.一般情况下,第三人 ...

  • 好家风好家训作文
  • 好家风好家训作文一:好家风好家训 每个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会因为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 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就生活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在家中父母难免会因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们从不会互相指责.斥骂,更多展现在我面 ...

  • 论民事执行和解的效力
  • 2009年7月第30卷 第7期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ul.2009Vol.30 No.7 JournalofShaogu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 论民事执行和解的效力 李金燕,杨 凤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摘要:民事执行和解是民事执行程序中一项重 ...

  • 中国家庭教育的思考--写给中国父母
  • 在我一开始接触家庭教育的时候,我原以为家庭教育就是教育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直到在家庭教育的这条路上真正的走过才明白,家庭教育远远不是我一开始想当然的那么简单和纯粹,它是一个宏大而系统的存在,也是一个微观和奇妙的生命体组织的存在.无论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还是一个家庭,一个孩子都和家庭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 ...

  • 如何维持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 ?爱书人都已关注↑↑↑ 人生必读书目指南人生需要导师,关注我们,让大师们为您的人生指路!我们旨在提供一个高品质的人生必读书籍目录,帮助人们获得人生每个阶段的必要知识.读好书,更智慧!关注后即可免费获得分类必读书目. 作者:海燕 来源:知蜜 如何维持家庭与事业的平衡?对女性来说,这是一个永不陈旧的话题 ...

  • [整本书阅读]余党绪:"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策略
  • >>>>整本书阅读 编者按:近年来,语文教育界对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愈加重视,并从政策制定.课程设置.教学研讨.测试评价等方面逐步推进.本期就"整本书阅读:为人生,为成长"专题从不同的视角刊发三篇文章,有大学教授谈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的规定性及课堂教学中如 ...